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集錦15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心得,歡迎大家分享。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集錦15篇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

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我覺得最基礎的應着眼於兩個方面,即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身體素質是物質基礎,心理素質是精神基礎。“人”的一撇就是身體健康,一捺就是心理健康,只有前者沒有後者,趴下;只有後者沒有前者,臥着;身心健康兼備,才能相互支撐,站立起來。而現代社會關於“健康”的概念也已超越了傳統的醫學觀點,不僅軀體、生理健康,還應該精神、心理健康。所謂的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範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

我喜歡上心理健康課程的理由之一是老師會與我們做交流、給我們做心理測試、課堂活動。最後一次課堂老師給我們做了這麼個活動,讓我們繪製自己的心情圖,從星期一到星期日,看情緒表的波折。我發現自己課多的.那一天心情最差,課少的時候最高興。後來老師給我們講了ABC法則,是說性格的,大家做了性格測試,希望老師多在課堂上做一些這樣的活動,不僅使課堂氣氛更活躍了也讓我們更起勁去學習心理健康教育。

另外生活中,我們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多想一些開心的事情,必要的時候改變自己,心態很重要,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看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另外,一定要堅持自己對的、優秀的好的思想,這樣就不會把自己變得對自己很失望,和同學和睦相處。就我自己來說,我覺得我最需要改變的是說話,說話的方式和音量。我說話聲音太小,有時說話並沒有表明自己的真實想法,有時又不得已違背了自己的意願,就要自己調節一下,幽默可以讓氣氛活躍,也讓談話輕鬆。

通過上心理健康課,讓我終於感到人生的珍貴,感到要孝順父母,爲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悟到我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用父母爲我們操心,不讓他們爲我們擔心,我們還要關心身邊的人,讓每個人得到關心。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雖然我們現在還沒有真正踏入社會,但是身邊的老師和同學就如同我們的朋友一樣,我們要凡事真誠。存真誠的心,說真誠的話,作真誠的事。自己有了什麼錯失,應當坦白承認,切不可設詞遮掩;有人責備勸導你的時候,要存着謙卑感謝的心領受,切不可羞惱拒絕。與人同處不可有虛僞的客套,但總要彬彬有禮,舉止中節,使人在你的動作舉止上沒有可挑剔的地方。多愛人才能多得人的愛,多敬人才能多得人的敬,多寬容人才能多得人的寬容,多體恤人才能多得人的體恤。你發出去的是什麼,你得回來的也是什麼。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2

20xx年10月26—27日,於xx市xx賓館參加xx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專題培訓,這是我加入心理健康教師這支隊伍後第一次參加的省組織的專業培訓。抱着向各位前輩和專家學習的態度,我認真地參與了這次培訓。

在26日上午的專題報告中,符x老師提到:教育就是把孩子培養更像他們的人,而不是更像我們的人。這讓身兼班主任和心理老師的我茅塞頓開。符老師在培訓中提到的雷夫的教育方法,更值得讓我們老師在教育教學中去嘗試和實踐,這無論對學生還是對老師都是一種成長。下午是在海經院參加箱庭體驗,我們也猶如學生一樣,懷着激動和歡喜的心情參與其中,無論是對箱庭室內的佈置,還是對沙具,我們充滿好奇。箱庭的體驗,讓我們每個人都有所成長。爲了顧全大局,我們有所捨棄;雖然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但爲了顧及他人,爲大家着想,我們學會了忍痛割愛……在這個過程中,成員間互相包容、尊重、配合,最終完成了我們共同的家園。用一位老師的話說:“我們無法改變生活,要學會適應生活。”也像另一位老師說的:“箱庭體驗,我們痛並快樂着。”

27日,李xx教授給我們分享了表達性藝術療法的後現代運用的案例。李教授開場給我們的四句話讓我本人受益頗深:一個人做任何工作都是利己的;諮詢師本身的魅力就是最好的諮詢技術;再好的技術都比不上情感;說話者的本意不重要,重要的是聽話者的感受。這四句話對於剛剛走上工作的崗位的我來說就好像是燈塔,這是以後道路上的方向。在一天的分享中,李教授跟我們一起分享了許多表達性藝術療法的方法,比如,音樂療法、歌舞療法、繪畫療法、沙盤療法等。在分享的過程也給我們展現了繪畫療法的魅力,在繪畫過程中,不僅可以瞭解顯性信息,還可以瞭解到隱形信息,這引起了我們每個人極大的興趣。經驗豐富的李教授還提醒我們心理健康老師應該注意:在諮詢過程中,諮詢師就是陪伴者,傾聽者;心理諮詢師不可以爲來訪者做診斷。這些對於我們這些不夠專業又經驗不足的人來說是一種提醒。

兩天,時間很短,收穫很大。很感謝有這樣學習的機會。

通過這次的學習培訓,使我重新認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問題已成爲現在學校教育最棘手的問題,不良心理會對現代教學帶來極大的危害。通過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來解決或消除一些學生比較常見的心理問題,促進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讓教學始終運行在良性軌道上。

通過這次培訓瞭解到當前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表現。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是從事研究的中學生心理健康前提。本人通過自身多年的從教發現不少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加以分析和整理,主要有厭學、執拗、自我爲中心、孤寂等幾種。

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是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必須首先剖析的。中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有內部自身的.因素和外部客觀世界的影響兩個方面。內部主要是由學生年齡的增長而隨之出現的心理和生理的成熟造成的。外部主要是學校,家庭和社會,其中家庭是學生心理問題產生的溫牀,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都來自家庭,家庭的氛圍和家庭經濟以及家庭成員的素質、態度是其產生的直接原因,學校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形成主要來自於學習的壓力。此外社會的冷漠和殘酷促成了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

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所在。針對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要根據實際,採取相應的措施。主要從兩方面着手,一方面,學校教學,這是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的主渠道。以班主任爲核心,多角度進行輔助教育和薰陶;另一方面,利用其他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教學。

通過這次的培訓豐富了我的專業知識,並接觸了最新的心理研究成果和發展動向,使自己的教學工作能夠置身於一種新的高度,得益匪淺。無論怎樣,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管理和教育好學生的基礎,是需要不斷的去努力學習和尋找方法來針對問題進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3

一、用成功喚起學困生的自信

學困生學習一個顯著的特點是學習情緒低落自卑感嚴重,總以爲自己不如別人,低人一等,缺乏自信,對學困生我堅持做到勤誘導、勤溝通、勤發現、勤鼓勵。教師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之外,還應依靠班集體的力量來縮小落後面,讓學習好的與學困結對子,在教學過程中隨時穿插討論、同桌交流,使中優生加深理解,並讓學困生得到再學習的機會。更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

二、要了解學困生並找出他們的閃光點

學困生由於學習較差,常常受到家長和教師的厭棄和訓斥,受到社會和同學的歧視,人們抹煞了他們的優點,只看到缺點,覺得他們一無是處。在班上他們擡不起頭來,嚴重的自卑心理又滋長了他們對學習的厭惡情緒。要改變這種局面,只能用教師真誠的愛,去溫暖他們的心,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們樹立“我與其它同學一樣能學好的信心。在教學實踐中,要根據他們的特長,讓他們擔任一些力所能及的職務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適時徵求他們對教學的建議,使他們與他人平等交往,覺得他們和成績好的同學是平等的。瞭解他們的愛好與才能,瞭解他們的個性特點,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對一個好老師而言,只有瞭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引導他們成爲有個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要成爲這種局面,只能用教師真誠的愛,去溫暖他們的心,找他們的閃光點,給他們更多的關心愛護,消除學困生的自卑心理,使他們樹立信心。使他們與他人平等交往,覺得他們和成績好的同學是平等的。

三、實行面批作業,儘量減輕作業負擔

針對學困生的特點和缺陷,進行面批作業。教師給以正確的指導是轉變學困生的最好方法。例如:教師對學困生一個個單獨輪流面批作業,針對他們的錯誤給予指導糾正,對他們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表揚,並在面批過程中幫助學困生建立適宜的期望目標。平時我經常教育學困生:“如果能夠再進一步的認真學習,下次考試一定能進步等”,學困生有了適宜的期望目標,便學困生產生強烈的進取心,從心裏感到自己有了奔頭,自己又不笨,老師又看得起。這樣求知的火焰就會在學困生的心裏燃起,試驗證實面批作業,建立期望目標,對轉化學困生效果更佳。學困生最怕考試,一次次考試,對他們來說就意味着一次次的失敗,他們看不到自己的成功,逐漸喪失信心,因此,教師在課上採取設鼓勵分的方法,對學困生答對的題優化打分,設鼓勵分,爲學困生的轉化創設了條件,他們就會朝着成功的大道有信心地前進。 過重的'學習負擔,過高的要求,會遏制和破壞學困生的學習興趣,使學困生產生厭惡學習的逆反心理,喪失學習信心,所以在教學中對學困生的要求不應過高。要堅持少學、精學,讓學困生把精力先集中到基礎知識和基本方法上,對難度較大的知識則採取適當降低起點,減小坡度的方法。

總之,我們平時要認真地做好一些常規的轉化工作,並及時總結出經驗和教訓,及時修改轉化的方法,改變轉化的一些策略,做到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愛學困生,及時瞭解學困生的心態,多理解、關心他們,在教學過程中多對他們滲透思想教育,使他們端正學習的態度,明確目的,學會學習方法,克服不良習慣,就能喚醒學困生,才能使他們由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達到轉化他們的目的。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4

隨着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原來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要和孩子做朋友交流溝通解決孩子內心的問題。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安靜聽話,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是反抗家長不聽父母的話,很多都是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

通過觀看講座,明白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都是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相處出現問題造成的。

這是家長不尊重孩子,不能和孩子更好交流造成的。家長總是認爲孩子還小,做什麼事都不要溝通,只要家長拍板定下來就好,總是給孩子下達命令。但是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行爲。喜歡做一些自己任務對的事,而且還不尊重孩子。想要孩子進行改變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做事,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好與壞。不然長時間強迫孩子很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變得沒有主見、依賴家長。

父母和孩子交流太少,彼此不信任。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基礎準則,何況是家長和孩子。家長不信任孩子,就會強制孩子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和生活瑣事,孩子會對家長出現反感情緒,反抗父母。而孩子不信任家長,也不會將自己的一天遇到的事告訴家長,孩子有問題也不會和家長進行溝通。這樣雙方交流有障礙,孩子與家長也會變得生疏,孩子心理健康也會慢慢出現問題。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就要自身找到原因,首先要做好橋樑要先從交流溝通開始,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一言一行,知道家長的錯誤,做到更好的教育。

第一個方法: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長大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長的想法做事,孩子也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和討厭的事情。家長就要多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家長傾聽的時候要做到專注,不要玩手機,做到注視着孩子。

第二個方法:可以讓孩子深度瞭解自己可以多和孩子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孩子當做親密的朋友,講述一些家長的從小的酸甜苦辣,長大後遇到的煩惱和工作上的壓力。這樣孩子才能瞭解自己的家長,知道家長也不是一個超人,也和孩子一樣都是弱勢羣體。這樣以後家長教育孩子,孩子也會體貼父母,知道父母的不易,懂得尊敬父母。

所以家長也可以換位思考,把孩子當做家長的老師,這樣能夠知道孩子的優點缺點,並把這些整理,多給孩子進行溝通,取長補短。這樣孩子才能知道更好的認知自己,也會變得尊敬家長,孩子有什麼需求也會和家長進行溝通結局。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5

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形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一、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心理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大量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能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可以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內容。

二、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內容及途徑,探索並形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己、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助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積極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助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三、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責任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必須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6

長期以來,關心中學生成長的熱點大多集中在孩子的飲食、身體、學業成績以及升學就業等問題上,忽略了與每個中學生髮展息息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面對時下中學生問題日益增多,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應引起我們認真重視的一個課題。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21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一、中學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1.學習帶來的心理壓力大,對挫折承受力差。學習競爭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試,學生心情十分緊張,總擔心考試會失敗,失掉“尖子”地位,受到老師、父母的責備,同學的冷眼,產生高焦慮,而一旦真的考試失敗,就立即恢心喪氣,情緒十分低落。“我是學校保送來的,學習不好,我無臉見老師和校長”,“有時真想一死了之”,於是挫折感“油然而生”,表現爲焦慮、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對老師和同學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經衰弱等症狀。

2.人際關係不協調。由於學習成績好,常受到老師和家長讚揚,加之是獨生子在家多爲“太子”、“千金”,自我中心意識強,人際交往能力弱,不善於處理與同學、老師、父母的關係,顯得人際關係不協調。一些學生的日常安排就是“家——學校”,“家是吃飯和睡覺的地方,學校是學習的地方”,以至於終於有一天發現自己“不能和別人多談”,“我總加入不進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到孤獨、寂寞”。這些學生常產生焦慮不安,甚至恐怖感。

3.自信心不足。由於家長、老師對學生的期望質過高,表現出對學生(特別是優生)的缺點看多優點看少,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產生懷疑,常因一次考試失敗“老覺得自己智力不高”,“自己考學肯定沒有希望了”於是灰心喪氣,失去自信心。

4.早戀問題的困擾。中學生自身的生理髮育日趨成熟,對異性的渴望不斷加強,導致“早戀問題”,成績開始下降。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施的對策

對於廣大教育工作者而言,重視和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成爲當務之急的重要任務。根據心理學發展的規律和要求,依據當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其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端正態度,樹立理想,用信念指引人生方向。

學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都有一個重要屬性,那就是教育性,因此,調動學校各個方面的力量,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學校首選策略。將心理教育分佈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要開展心理教育專業課實施心理輔導,在德育活動中、在課外活動中、在勞技課中、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們從古今中外、身邊周圍的許許多多的鮮活的事例中感悟理想信念的寶貴與珍重,努力創造屬於自己的`快樂生活。當他們的態度端正了,理想確立了,他們就會自覺形成免疫的抗體,百毒不侵。

2.加強家庭教育,家長注意引導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作爲家長應從下面幾個方面注重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只重智育,忽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觀念要轉變。

(2)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父母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特別是在心理要求方面,只有父母心理健康,孩子的心理纔會健康。

(3)尊重孩子,不走兩個極端。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家長要尊重,理解孩子,和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多給以鼓勵。

(4)家長要經常和學校聯繫,取得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

家長要克服單純依賴學校教育的思想,而且要積極參加學校對孩子的教育活動。如家長會、家長學校、座談會等。

(5)對孩子出現的心理問題,家長要及時分析、及時引導、及時解決,以免積少成多,日久天長,釀成大禍。

只有爲青少年的成長建立一個全社會的“保護網”,過濾社會有害物質,還青少年一個潔淨的藍天,同時加大社會對青少年健康的心理宣傳和教育,這樣我們才能培養和造就21世紀人格健全的創新人才,促進社會的進步。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7

20xx年的5月25日至28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首屆心理健康教育研討會”,儘管是短短四日的學習培訓,但是受益匪淺,感受頗多。對於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學生心理輔導等方面,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理解。

一、首先,改變了幾個認識上的誤區。

1、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

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從來源上說,是根據我國的國情,將心理輔導、心理諮詢、學校心理衛生歸結爲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把它納入到教育的範疇,就等同於道德教育、學科教育。它應該是全面覆蓋在學校教育中,是所有教師共同參與的,共同來呵護學生心靈的教育,是所有教師、行政領導者的職責,而不僅僅是心理輔導老師的責任,是輔導室的一項工作。靠建立心理輔導室、聊天信箱、輔導活動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應是所有學科教育應該遵循的理念,應是學科教育必須滲透的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課等同於思想品德課。

進入五中以來,我一直代思想品德課的,在代課的過程中,深深的感受到思想品德在學生德育中的重要性,以爲思想品德課就是心理健康課。從這次學習中,我認識到這兩者之間並不能劃等號。思想品德是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心理健康課是讓學生能夠認識自己,接納自己,從而對自己的行爲與心理進行評價。這就是它們最大的區別。

 二、其次,有幾點新的認識。

1、學生的心理要健康,教師的心理更要健康。

十大不健康職業居於前三位的是警察(黑蛇)、醫生(白蛇)和教師(眼鏡蛇)。好的教師,除了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嫺熟的教學技能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狀態。教師的心理健康不僅是教師促進自身健康,還是教師職業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教育質量、培養身心健康的學生的客觀要求。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爲,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的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通過本次培訓,使我認識到:健康不僅是身體上沒有任何疾病,而且是能正確瞭解和接納自我,能正確地感知現實並適應現實,良好的.適應及良好的人際關係,能平衡過去。

在現代社會,教師面臨着各種壓力,在這種壓力中,教師免不了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舉個例子,教師一進入課堂或教師裏,老是看學生不順眼,免不了批評學生;回到家裏,又看到自己的孩子這也不好,那也沒做好,免不了生氣。這樣,學生孩子會產生牴觸情緒,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心理專家說;你不要想去改變學生和控制學生,而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去寬容和接納學生,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正確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掌握調整情緒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每個同學都有個體差異性,對待這種差異性如同對待一個感冒了的同學你還會對他發脾氣嗎?

2、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做好,需要各方面的努力。

(1)心理輔導室教師的努力。

在培訓中,我認識了一位從事十年的心理輔導老師,她說:幹這一行是一個非常痛苦的,如果,你感興趣就去做,不感興趣就不要做了。在面對學生各種心理問題時,經歷着學生的痛苦、自己的無助、得不到別人的認可和支持等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難,在這種情況下,心理輔導老師要想真正做到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使自己具有良好的性格、卓越的才能、高尚的品質,健康的心理狀態,以及“選擇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要走下去”的態度。

(2)學校的大力支持

在這次培訓中,金川一中的德育校長做了報告,他說“”

(3)各任課教師以及班主任的團結協作。

(4)家庭影響和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8

充實而愉快的心理健康的培訓就結束了,在這三天裏,我受益良多。

在__老師的減壓課中,我感受了她的自信和風采。原來一堂心理課,可以那麼的充實而有趣。暖身遊戲:抓和逃,不僅讓學生很快的進入了狀態,而且也巧妙地引入了本課的主題。在拋出了主題之後,她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來感受壓力,橡皮筋提壓力瓶的方式,讓壓力這麼抽象的詞變得形象生動,並且清晰的展示了壓力的產生和發展,並且引導學生來解決。在整個過程當中,她都很關注學生的情緒體驗,並且引導學生把情緒說出來。後面提出解決壓力的繪畫法,呼吸法,想象法,充分利用了孩子的特點,簡單卻有效。

__的.課讓我更深入地認識了多元智能,原來每個人同時都擁有八種能力。她的熱身活動,多彩魔法盒,很好地調動了孩子們的興趣。再結合__的人生經歷,引出了天賦和能力的重要性,再帶領着孩子們去尋找天賦能力。當一個人的情緒狀態處於興奮,投入,享受的狀態的時候,她一定做着自己擅長的事。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學生之所以不能主動學習,其中有一點就是因爲很多學生是被動學習,他們自身卻很迷茫。能夠在學習上找到這種興奮狀態的同學,他們本來就具有學習的天賦,都能夠在學習當中變得優秀。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9

健康教育在現代社會的教育中越來越重要。如何開展健康教育,開展成功與否,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下方就我在心理教育方面的幾點心得:

一、抓認識提高,明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社會日新月異的急速發展和變革,各種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學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由於青少年學生正值成長髮展過程中,缺乏科學的辨別潛力和社會實踐經驗,加上國小生的獨立意識較差,所以國小生很少易發生心理行爲偏差。近年來,國小生常出現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爲,究其原因,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存在心理偏差,是由於在學習和生活中碰到問題和困難時,缺乏解決矛盾,應對挫折和處理危機的潛力。

作爲教育工作者我們對此不能置之不理,不能只注重分數而不管學生是否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我們要培養的是人才而不是廢才,更不是害羣之馬,因此,我們全校上下構成共識:要下足功夫,正視健康教育,促使學生的健康發展,健全他們的人格,爲21世紀培養合格的人才。

二、抓學科滲透,紮實推進健康教育。

課堂是學校進行教育活動的主要場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科學知識傳授的過程,也是學生心理髮展的過程。我們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設上好健康課的同時,要求教師在各科備課時注意挖掘健康教育的教育因素。思品課,抓好心理疏導的教育;語文課,以教材中超多的優秀文字形象,從這些人物身上體會和感悟良好的心理素質;數學課中研究重點是觀察、注意、思維、記憶等心理活動;英語課則要求創設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信心,使之敢於表現自我,增強學生羣體交往意識,發展潛力和個性;音樂、美術等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體驗,給人以美的薰陶方面的健康教育。在各學科教學過程中滲透有關的知識,能夠使學生處處都感受到真、善、美的教育,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且作爲教育的`主體,教師不僅僅在知識上影響着學生,而且教師的人格也會在教學的師生互動過程中起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構成了健康教育的一個重要資料。

三、抓課題研究,從細處着手抓好健康教育。

探索了一系列針對國小生的關愛教育的資料及途徑,探索並構成了優化學生情感體驗、人格發展的一系列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在教師以身示範下,對國小生開展“關愛自我、關愛他人、關愛社會”三個方面的教育。通過開展主題活動,抓陶冶、抓體驗、抓滲透等展開教育,我們明顯感覺到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情感得到不一樣程度的提高、優化。在校內、班級中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互相關愛、團結幫忙蔚然成風,在各種學習活動中,學生合羣,用心參與,團結協作,自尊自信,創新精神等得以充分體現。在家中,社會上,學生都能從小事做起主動關心、愛護、幫忙他人,富有同情心。多次主題隊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受到教育的同時,自身的潛力不斷得到提高,心理素質明顯加強。

四、抓家庭教育,引導學生家長關心子女的健康。

由於學生家長與學生固有的血緣關係,感情和倫理道德上的內在聯繫,家庭教育直接影響着學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學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種力量。父母在關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時,還應關心他們的健康。有些父母認爲孩子長得壯,不生病就是健康,這是不全面的認識。事實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礙,如說謊、無理取鬧、妒忌、自卑、不合羣等行爲。然而,認識的片面性,不少家長對於孩子的健康不夠重視,甚至採取違背心理保健的教育方法,這是不利於他們的健康發展的,在發現他們心理有缺陷時我們就及時與家長聯繫做到及時矯正,並在學校上對家長開展如何對子女進行健康教育的講座,引導家長科學地教育孩子,從而培養孩子關心社會、關心他人,培養他們的職責感、獨立性和自制力,養成樂觀進取的精神。

總之,要使學生的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務必掌握好心理知識,遵循學生心理髮展的規律,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心理教育規律,探索學生的心理髮展,總結心理教育的經驗,與家庭、社會緊密聯繫,才能取得良好的成效。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0

20xx年9月22、23日兩天,在淮北實驗中學舉行了“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與班主任工作方法創新”培訓班。作爲班主任的我和來自全省各地的300多名班主任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有幸參加了此次培訓學習。專家們的報告,內容精彩生動,個案典型且具有普遍性,時常迎來陣陣掌聲。可掌聲之餘,更多引發的是大家對自身常規教育與管理的感慨和共鳴。

一、以人爲本,建立良好師生關係。

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鄭日昌教授以“以人爲本,塑造學生良好行爲——人本主義療法與積極心理輔導應用”的主題報告,結合了自己多年心理健康諮詢所積累的豐富經驗,通過典型案例分別從“教育有效的必要條件——真誠、通情、尊重”“表揚爲主——塑造學生良好行爲”“好學生是誇出來的”三個方面作了詳細的闡述。他認爲,濫用懲罰是導致學生心理問題的重要誘因,也是教師職業枯竭的表現。例如“兩個看書睡覺的學生”,一個是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學生,另一個是成績差、喜歡調皮搗蛋的學生,兩人看書時都同時睡着了。試問,我們班主任老師如何處理這一狀況?莫讓偏見矇住眼睛。可現實中,我們很多班主任老師卻都戴着一副“有色眼鏡”,但你可知,你的一個小小舉動或一句很平淡的話語卻會影響或制約着孩子的一生。

二、淨化心靈,提升教師幸福指數。

職業倦怠,在每一行從業人員身上都會或多或少有所體現。隨着社會鉅變、市場競爭、生活水平等諸多因素影響,教師偶爾會出現“這山望那山高”的現象,心理產生猶豫和波動,但又擔心“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或“前怕狼後怕虎”的選擇衝突,從而導致了教師心理的倦怠。我個人認爲,既然選擇了教師,就應該在教育崗位上“好好過日子”。“克服職業倦怠,提高幸福指數——教師壓力與情緒管理”鄭教授從教師的角度出發,以啓發教師重新審視教育以及教師這一職業爲出發點。認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通過宣泄、轉移、幽默、放鬆、脫敏、滿灌、暗示、昇華、代償、希望、自我安慰、助人等12種方法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在思想衝突或思想悲觀狀況下,我們教師更應該理智,力求做到“三思”:一思是否有理,二思發怒後果,三思替代辦法。“萬事萬物,皆有陰陽。”我們只有首先接納自己,才能更好的善待別人。

三、調整心態,踏踏實實做人師。

人的成長是不可預測的,而教育的目的是讓人優秀、讓人幸福,爲受教育者指明一個方向。因此,我們教師應該用文化來“化”人,使人文化,不要用條條框框來約束人。一個不能教育、管理、發展自我的人,即是一個不能教育、管理、發展別人的人。一線的全國十佳班主任、特級教師鄭立平老師以“七個問題、五點感悟”詮釋了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鄭老師認爲教育有兩個任務,即幫助學生找到適合他自己的成長道路以及幫助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揚、發揮人的真、善、美。報告中,他以七個問題即“你如何理解教育?”、“你如何認識工作?”、“你怎麼看待學生?”、“你如何對待選擇?”、“你如何證明自己?”、“你怎樣理解人生?”、“你如何擁抱未來?”,引發所有教師的深思。爾後,結合案例談及自己對於教育的看法,傳達了自己在工作實踐中有效的經驗和方法。他認爲,導致班主任工作“五無”(即無情、無趣、無閒、無序、無效)的重要原因是被動等待、反應過度、主次不分、無視規律、急功近利。他以自己的人生實際感悟,引導了班主任老師去重新認識教育、理解教育、熱愛教育,幫助老師們樹立了教師的職業自豪感和歸屬感,體現了教師職業的神聖和偉大。

四、放手學生,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

新課程強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提倡“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等教育理念,目的`是讓學生在所有教育活動中體會和掌握知識的獲取過程,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能力。國家關工委特聘專家、湖南省優秀班主任鄭學志老師關於“自主教育管理的機制建設”的報告圍繞了“七個機制”和“八自教育”兩方面展開。其中,“七個機制”包括:全員參與機制——全員參與才能確保管理無死角;競爭機制——讓學生身不由己地爲你奔忙;獎勵機制——恰當的獎勵讓學生喜不自禁;協調機制——良好的協調機制是班級自主的潤滑劑;幹部機制——把每一個人都變成獨當一面的領導;監督檢查機制——建立一個陽光、透明、高效的監督機制;自糾機制——讓班主任徹底放手的關鍵武器。“八自教育”包括生活自理、行爲自律、責任自知(基礎)、學習自主、道德自省、精神自強、意志自制、人格自立——終極目標。鄭老師提出,班主任帶班有四種境界——權利管理境界、情感管理境界、制度管理境界、文化管理境界,認爲這四種管理的境界逐次提升並以四種境界結合爲最佳。

兩天來,三位專家的精彩報告,分別以育人、塑人爲宗旨,通過一個個經典的案例,向所有參訓的老師詮釋了師生心理輔導及班主任工作的創新方法,讓與會老師們深受啓發,感慨頗多。作爲一名普通教師的我,通過此次培訓,更感班主任工作艱鉅。班級管理無小事——讓我從點滴做起,從常規做起,不斷更新觀念,與時俱進,切實提升班級管理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1

2XXX年10月22日至11月6日我有幸參加了教師心理健康C證培訓,聽了幾位主講老師精彩紛呈的課,收益頗多。

一、 理健康課程的開設是針對所有人羣的。

心理健康課並不是針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而開設的,這門課程的開設可以更有效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度與人生觀。心理健康教育目標: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完善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所倡導的一些理念和我們必須要遵守的規則我覺得是我們老師應該學習和內化的。首先當學生有困惑,向我們述說的時候,我們要學會傾聽、而且要真誠地、耐着性子傾聽,當學生遇到不順心的事情要給他們一個發泄的機會。同時當我們聽到一些與我們道德觀念或者常規相背離的一些觀點的時候,我們應該屏棄自己的觀念,站在當事人一邊進行換位思考,及要學會換位思考,不要急於將自己的主觀臆斷強加給學生。這樣我們所給的並不是學生想要,學生原本想敞開的心扉又給關上了。

二、孩子在一個集體中必須有安全感、愛與歸屬的感覺。

一個孩子不管是在家庭中還是在學校中必須有安全感,纔是他感到幸福的前提。愛與歸屬同樣是一個人的基本需要,孩子只有感受到被愛以及在一個班級中有了一定的歸屬感即他能夠感到在這個班級中有自己的位子並對班級有所貢獻,那麼他才真正有了歸屬感。我們要努力做到“班集體就是他的家”。

如果我們沒有在孩子的關鍵期做到我們該做的事情,那麼再進行補償就會事倍功半,因爲我們已經“錯過農時”了。問題孩子的出現的背後必然有一個或兩個問題家長,這一點我深信不疑,家長的影響力比家長遠遠要大得多。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如何正真瞭解學生的內心,與學生拉近距離也同樣需要各種技巧:1、同感(要有所感,要用語言讓學生明白,引發學生對其感受進一步思考)2、真誠技術(自我表露技術,言行溝通協調技術)語言的聲調效果十分明顯,教師應該巧妙的運用自己的聲調,真誠地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孩子。

更加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心理輔導課的設計。他將心理輔導課分爲五個階段:一是暖身階段;二是深入主題;三是活動體驗;四是分享感受;五是總結。通過對實際課例精心點評,讓我認識到了心理輔導的重要性,讓我感受到 不管是心理健康還是有心理缺陷的人通過上課都會感到自身認識的提高。

最後兩天的培訓更是讓我感受頗深,周紅五博士的精彩講課博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這掌聲充滿着敬佩,充滿着深深的同感,充滿着話語的幽默等等,在笑聲中培訓一點也不累,更令人敬佩的是周博士連續幾個小時站着還能充滿着激情,並也爲我們帶來了許多名言:

1、一個優秀的老師,就是學生提問得最多的。

2、青少年的話都是真話並不是一定都是真實的話。

3、在同一個團體中,同樣的行爲並不一定代表同樣的意思。

4、人的個性並沒好壞之分,有助於有阻於你的個性發展。

5、一個人對自己的完善是生帶來死帶去的。

6、青少年學生沒有早戀只有初戀。

7、學校所有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等等都必須建立在廣博堅實的科學基礎之上。

8、扼住生命的咽喉就是扼住生命的每分每秒。

9、做優秀的老師的第一要素:眼睛永遠看着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

10、老師也是人,老師也有喜怒哀懼,但是隻要我們作爲老師,面對學生,所有的喜怒哀懼都要爲了我們所要面對的學生。

11、老師讀書分三個層次:爲了生存而讀書:爲了擴大生活知識面;爲了改變世界觀。

雖然時間不長,僅四天,但對我個人而言,收穫確是豐富且充實的。 孫義農 老師的講座即有理論的學習,充實我們的大腦,又有豐富的、典型的案例,使我在思想理念和工作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較大程度的提升,真是感受頗深,受益匪淺。感受一:認識心理健康重要,促發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要求。通過4天的學習,我認識到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我認爲,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師,只能在課堂上造成一種緊張或恐怖的氣氛,使學生如坐鍼氈,惶惑不安。所以新的教育實踐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應該從自身的心理健康的角度,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感受二:提高自身素質,助成長。

通過培訓,自身有了提高。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總之,在這次的培訓的鍛鍊中,我增長了知識,擴大了視野,在業務水平上有了一定的提高,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將在原有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努力,將所見、所學根據實際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工作,真正做到爲人師表!

本次培訓我認真聆聽了溫州市教師教育院吳鬱蔥老師、溫州大學毛華配老師、浙江省教科院龐紅衛老師等多位專家的講座,讓我受益匪淺。以下我就這次培訓活動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與體會。

一、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

從毛華配老師的講座中,我瞭解到了現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現狀:50%屬於良好狀態,30%屬於正常狀態,20%存在問題。其中5%左右有較重的心理障礙。這些數據表明,隨着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競爭的加劇,現代社會思想觀念的更新,生活方式的變化……不僅帶給我們成人很大的心理負擔,同樣也給當今的青少年造成了嚴重的心理壓力,而且這些壓力還在不斷地加重,使一部分學生感到難以承受。於是緊張、焦慮、抑鬱,甚至恐懼等心理常常瀰漫在校園生活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所以對於中國小生的個人成長來說,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去年,黨中央、國務院發出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明確指出:“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中國小的課程。”可見,關懷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正成爲社會的共識及關注的熱點,心理健康教育愈來愈受到學校領導、教師和家長們的重視。

二、教師隊伍建設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

這七天的培訓學習中,各位專家分別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操作方面做了詳盡地闡述。理論講述深入淺出,案例分析深刻精闢,實踐操作具有可行性。使我深入瞭解了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比如青少年發展心理學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個別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技巧、中國小生常見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如何做一名心理輔導老師、中國小班級心理輔導的理論與實踐等。

通過學習,不僅使我轉變了陳舊的健康觀,而且使我深深地覺得作爲一名人民教師,不僅要完成“傳道、授業、解惑”的任務,而且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老師。爲此,我認爲教師應該努力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和心理健康水平。

要做一個稱職的心理輔導老師並不容易,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不僅依靠教師的有關知識與能力,更要依靠我們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質與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這就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要求教師具有能夠勝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識,具有開展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的能力,還要有科學合理的思維方式、正確先進的教育觀念、積極穩定的情緒與情感、完美的性格特徵、較強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因此,我將爲成爲一個合格的心理輔導老師而不斷努力。

三、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建設心理輔導室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必備條件

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的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以及他們的心理髮展的規律,同時也是有效實現預防性、發展性的心理輔導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課堂上,老師在與學生一次次的互動交流中,能夠深切地體察到學生真實的思想和感受,觸摸到學生的脈搏和心跳。從而能夠對學生反饋的信息,作出誠摯和熱情的迴應。而心理輔導室,可以對學生實施個別輔導和團體輔導,心理輔導老師與學生可以進行面對面的溝通,幫助他們撥開眼前的迷霧,打開他們的心結,塑造他們健全的人格,開發他們的潛能,培養他們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在上級領導部門和學校領導的重視下,很多學校都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並陸續建設心理輔導室。像永中二小的心理輔導室“心樂園”在陳麗霞老師全身心的建設下,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並取得了顯著效果。但是我們也不難看到,還有一些學校,特別是農村中國小校,雖然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也瞭解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由於主觀意識上的不夠重視及心理輔導老師師資的匱乏,沒能很好地開設心理健康教育活動課和建設心理輔導室。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工作。我們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注重各種教育渠道的整體配合,同時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讓心理健康之花,結出更豐碩的果實。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2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針對他們心理髮展的需要而開展的教育活動,旨在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學會如何恰當地應付現實生活中所面臨的各種壓力,如何進行情緒調節等,使學生更有效、積極地適應社會、適應自身的發展變化,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發展。所以促進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提高,預防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纔是大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按照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工作目標,開展的工作有如下幾點主要內容:

1、紮實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常規管理的精細化

強化以人爲本的思想和目標,始終堅持育人的初衷,積極健全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使得每一位學生都成爲崇尚和諧,追求美好生活的新一代。

2、堅持心輔導活動的教育理念

團隊結合,定期開展系列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活動,教師也需要注重課堂內外的互補,在堅持德育課程與日常德育活動齊頭並進的教育模式下,也需要關注《中國小生心理健康》《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課程的.教學,充分落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序開展。不僅需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還需要開展好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工作。學校應鼓勵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中德育教育的閃光之處,及時科學地調整教育思路,力求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還需要運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方法,開展班級內豐富多彩的團體心理活動,培育學生良好積極的心理素質,促進他們身心全面和諧的發展。教育學生努力學習的同時,也爭取做一個全面發展、身心健康的中國小生。

3、提高全體學生的心理素質

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通過普遍開展教育活動,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4、把心理健康課程納入教學計劃

將心理健康的課程落實到現實,而不是空話和暢享,利用班會或團隊心理活動課等時間,由班主任根據本班學生的心理狀況,開展班級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強調行爲訓練,不只停留在說教,或灌輸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親身體驗、感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

5、廣泛開展健康教育活動

(1)與學校德育工作相聯繫,通過大隊部的系列活動、以社會實踐活動、年級活動、班級活動,對全體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通過宣傳窗、講座、黑板報等少先隊陣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使學生不斷正確認識自我,增強調控自我、承受挫折、適應環境的能力;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通過組織有關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遊戲、娛樂等活動,幫助學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識和方法,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2)全面滲透在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在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積極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思想;與班隊會課、思品課、活動課等各相關教學內容有機結合進行教育;通過各學科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各教材內容,找準心理健康教育的結合點,讓學生獲得心理體驗來改變自己的觀念,注重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

6、建立學校心理諮詢室,妥善發揮心理諮詢室作用

按照教育部規定,考慮實際情況,建設校園心理諮詢室或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並進一步完善心理諮詢室的裝飾工作和配置工作,堅持開放心理諮詢室,積極爲在校師生開展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服務,尤其是對於少數有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的學生,更應該給予認真、耐心、科學、有效的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服務,幫助他們可以儘快地擺脫心理障礙,調節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強發展自我的能力。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還需要擁有了一批高素質的教師隊伍。那麼如何讓這些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採取何種方法、手段、模式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些都是要進一步深化研究的問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這些研究仍處於探索階段,有許多方面還不夠完善,有待進一步深化研究,任重而道遠。我們將把已有的成績作爲新的起點,爲更廣泛深入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動素質教育的進程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3

聯合國專家斷言:“從現在起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像心理危機那樣帶給新一代人無與倫比的痛苦。”也有人預言“心理衛生將是21世紀人類健康的主題。”鄧小平說:“教育要面向未來。”黨的的又提出“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要優先發展教育”。但面對當前人類面臨的心理危機,我們當務之急是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培養具備“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新一代。“少年強,則中國強,少年志,則中國志”,能否培養出具有優秀心理品質、健康人格的新一代,關係到整個教育的成敗。

一、關注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是前提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的需要,教師還要以“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員”的身份深入人的心靈進行教育。如果教師本身存在心理問題,又怎麼能教育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所以,爲了減少教育的障礙,我們應該首先來檢討一下自己的心理。可能你因忽視自己的優點而自卑心態嚴重;可能你會因同事比你強而產生強烈的忌妒情緒,也可能你會因生存的壓力而終日愁眉緊鎖、內心焦灼,等等。這使得我們的心理空間陰暗不寬敞,變得心胸狹窄。

我們已經經歷過是是非非,比學生的人生經驗豐富的多,我們可以通過冷靜的思考發現自己的不足,有通過意志的磨礪改善自我的能力。所以作爲教師要積極調整自我心態,創造張弛有度、樂觀和諧的“體內環境”,開闢一方寬敞明亮的心靈綠地。如果你心存自卑,請尊重你優點,把眼光投向浩瀚的世界,走出封閉的自我;如果你因薪水太少而煩惱,請把你的物質擁有和消費降低一點要求和標準,以“帶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淡然、怡然心態去面對物慾橫流的世界;如果你因學生的無知和調皮而憤怒,請你用心思索你的學生,竭力發現他的優點,採取正面的教育,你將從中發掘無限的了趣,教育會變成一種“享受”……

只要我們保持對自我現實的清醒認識,對自我價值的理性把握,對自我事業的充分悅納,我們就能夠以平和而愉悅的健康心態面對我們的學生。

二、走進孩子,捕捉孩子的不健康因素,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

國小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由於孩子們缺乏生活經驗,對世界沒有正確的認識,價值觀念模糊,缺乏處理問題的'能力,及其容易走向心理“彎路”。我們要對孩子潛在的心理困境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及時發現孩子的不健康因素,給予力所能及的指導和幫助,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逐步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每一個生命都是五顏六色的,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豐富世界。只有我們深入瞭解學生,平等的和學生交流,傾注我們的真心真愛,和學生心理相容,纔能有機會傾聽學生的內心情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才能對症下藥,解除孩子存在的心理障礙。

有這樣一個農村的孩子:她原本有一個完整的家,但從她還不能記事起就生活在充滿戰爭的家庭裏,爸爸、媽媽因爲她不明白的原因三天兩頭打架,媽媽因不堪忍受現實的刺激,開始了無休止的“逃亡”生活,但最終還是以神經錯亂收場。而從此她的孩子便在缺乏母愛的打擊下長大。她變得孤僻、害怕、失落、封閉、自卑,當別的小朋友興高采烈地談論自己的媽媽時,她總是悄悄地把自己的心藏起來,從不插言一句,深怕有人問她家裏的事情,回到家總是不自覺地長吁短嘆,有時候還會躲在無人的角落裏哭泣。但作爲一名學生,她的成績確是名列前茅,她敏捷的接受力,刻苦的鑽研精神得到了任何一屆老師的稱讚和器重。但是,沒有人真正明白她內心的壓抑,爲了掩飾自己,她只顧悶頭學習,對學習的執着使得大家沒辦法打擾她,她成功地掩藏着自己,沒有人知道她的祕密。她最終上了大學,但是從小養成的孤僻和自卑卻始終困擾着她,使得她對交往有着由來已久的恐懼,影響了她的正常工作和生活。

一個完全具備成爲優秀公民的孩子,就這樣生活在無法抹去的陰影中。這是一個悲劇,也是一個警醒。如果孩子的家庭因素無法改變,作爲老師如果能及時發覺孩子的異常心理,瞭解孩子的生存背景,並引起足夠的重視,及時伸出援助之手幫助學生,使學生幼小的心靈得到鼓舞,讓學生敞開心扉,以正面的教育影響她走出黑暗邁向光明,她必將會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三、杜絕“私心”,平等對待學生,誠心尊重學生

教師不僅是學生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楷模,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學生都會產生較大影響。所以,教師在對待學生的時候,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我們可以在心裏青睞成績好、聽話的學生,但是我們絕不能把這種偏愛用我們的行動展示在全班孩子面前,甚至因爲某某學生成績好、某某成績差、某某一貫品行不端正,而做出不公平的決定。

我們班有一個煩叫星星,總會鬧出一些事來。一天,他一臉委屈地走進辦公室說他捱打的事。看着孩子無辜的樣子,我沒再懷疑他是不是說謊,找來相關人員一問,果然這次是被“冤枉”了。不過處理事情的時候,我瞭解到一條重要信息:這個班裏的煩,還叫別的小朋友不要追着打架。上課鈴響了,我帶着這個“重大”的消息走進了班,把星星的“事蹟”,大大表揚了一番。說他是本週學校倡導“創建文明城市我先行”活動以來,第一個行動起來制止不文明行爲的人,我在昨天已經發現了他在改變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點,他也會做好事,同學們不要以爲他是個不討人喜歡的孩子,不要以爲什麼事都是他的錯。”等我說完,一個孩子舉手了,本以爲是告狀的,一聽結果是:“星星昨天看見了一個廢瓶子,他撿起來放進垃圾桶了。”又有孩子舉手說:“星星看見別的小朋友打我,他叫別人不要打我。”“原來星星做了那麼多好事,不是你們說我還不知道呢!你們覺得星星好嗎?”孩子們齊聲高呼:“好!”“那小朋友們鼓掌表揚表揚他。”一陣熱烈的掌聲過後,我告訴孩子們:“以後小朋友們也要向星星學習,多做好事爲文明城市建設獻一份力量。後來,星星的事被學校知道了,還把他名字寫在了學校的表揚欄裏。漸漸的星星成了一個愛做好事的孩子,和大家也能和睦相處了。我不敢想象,如果那天,我不問青紅皁白,劈頭訓斥星星會是怎樣糟糕的結果。

在新的教育環境下,教師要轉變心態,改變以往居高臨下的權威態度,以親切的面孔、用平等、和諧的口吻與學生交往,縮短師生間的“心距”。學生在這樣一個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爲得到鼓勵、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圍中,就能盡情釋放自己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向上意識,逐漸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

隨着社會的重視,目前學校教育已慢慢成爲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戰場。這就要求老師要做好心理輔導的準備,在掌握相關的心理教育知識,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之前,首先要淨化自己的心靈的。事實證明,當學生需要關心、幫助時,教師只有無私地對學生傾灑愛的雨露,才能更好地塑造、淨化學生的心靈,學生只有在教師“真愛”的陶冶下,才能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生活之中。離開了真情、真愛,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無稽之談。作爲教師,我們要攜起手來,爲培養新一代“四有”公民,貢獻自己的智慧。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4

21世紀是充滿競爭的世紀,敢於冒險,敢於探索,善於競爭,善於合作,富於創造是21世紀對人才規格的基本要求。這些品質無一不與良好的心理素質密切相關。素質教育就是要求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的素質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發展有多方面的內容,心理素質不僅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其他素質的發展有着很大的制約作用。它既是素質教育的出發點,又是素質教育的歸宿。柳斌同志在《關於素質教育的再思考》一文談到素質教育的三要義中,他指出:"素質教育的第二要義,就是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再一個是心理素質,承受挫折的能力。帶着什麼樣的心態來看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一個學生的心理狀態是否正常、健康,在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學習問題等方面的認識和處理方式的正確與否往往會影響一個學生的學習態度,是關係到學生能否健康成才的重要問題。因此,心理健康是發展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前提和基礎,反之,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會提高。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核心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工作有着密切的聯繫。

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者運用心理學知識協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認識世界,適應社會、發揮潛能。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施加影響,培養學生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活動。二者都是育人,在統一育人活動中各自都能發揮獨特的作用,相互借鑑,相互促進。心育對德育有一定影響。心育適當擴充和完善了德育的目標和內容;心育爲提高德的有效性提供了新方法、新技術;最重要的還是,心理健康教育有利於更新教育者的教育觀和學生觀,對整個教育都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二、心理健康教育能促進學生文化科學素質的提高

在一項對475名高中畢業班學生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並不完全取決於智力因素,高成就者(成就較智商預期爲高)、普通成就者(成績與智商預期相當)、低成就者(成就低於智商預期)差別的產生,與性格特徵有關。高成就者工作習慣較佳,對學業興趣較濃,按時完成作業,關心學習成績,做事認真負責且有計劃。低成就者難自律,難自我規範,較衝動放肆,喜好玩樂,貪圖近利,與同伴關係欠佳,較不合作,較自私,較不尊重權威與傳統,較不合羣,在校在家較不快樂,常爲己辯護,憤恨他人,對挫折和壓力不知所措,較悲觀。普通組介上下之間,尚屬正常。由此可見,培養積極的情感品質和良好的意志品質和性格特徵能促進科學文化素質的提高。

三、心理健康教育能夠促進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

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健康和身體素質的發展也依賴於良好的心理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尤其重視自我觀念或自我意識,包括對自身形象方面的觀察、概念、看法,關注自己外貌美醜、體能強弱、運動機能優劣等,常將自己的形象與理想中的標準進行比較,或與同輩人進行比較。比較結果,或滿意或自卑,倘不能正確對待,也對身體的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以上所述表明,健康的心理是身體健康的心理條件。通過心理教育,維護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質,是提供這種心理條件的重要措施。

不僅如此,良好心理素質對身體素質的發展、體能的充分發揮也具有重要意義。無論是造型美、生氣美等身體美的各要素還是力量、速度、耐力、靈敏等身體素質。這些素質的發展無不需要相應的心理條件,如性格外向的人適於力量大、速度快的活動,內向性的人完成目標的動機強,適宜進行精細、準確的任務。同時,身體潛能能通過運動技能的提高得到發揮。運動技能是習得的能力,表現於迅速、精確、流暢和嫺熟的身體運動之中。運動技能中包含任知成分,與智慧技能有聯繫。運動技能是心因性技能。它既不是不隨意的、反射性動作,也不是如同搖頭那樣簡單的肌肉反應,他受到內部心理過程的控制。因此,提高動作技能,發揮人的的身體潛能,必須依賴於良好的心理素質的發展。

四、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素質是形成審美素質的基礎和條件

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沒有心理上的修養,審美的修養不可想象。此外,許多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內在美的表現,也是美感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例如一個人能正確地認識現實,客觀、全面、公允地看待問題,能正確地正視現實,熱愛學習和工作,聰明才智得到正常發揮,有自知之明,對自己能正確評價,行爲舉止得體等,都是理智美的表現。又如對人富有同情心,誠懇,正直,正義,樂羣,對學習與工作勤奮、細心認真、有首創性,不卑不亢,嚴於律己,自信、謙虛,自尊等,都是性格美的表現。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培養的這些優良的心理素質,既是精神美的成分,又是審美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條件。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艱鉅而偉大的工程,是充滿活力的新課題,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核心。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15

隨着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指出,“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據中國小生生理、心理髮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學校廣泛開展的有關心理教育的實踐,是社會和教育進步的標誌。

心理教育不是讓學生學習心理學知識,因此,它主要不是解決知與不知的矛盾,許多課程普遍採用的教師講授的模式顯然對心理教育是不恰當的。心理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心理健康,而是要實際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唯一的解決途徑主是:使教育內容儘可能直接地與受教育者的自身經歷和生活經驗相聯繫,爲此,利用活動教學的形式是必須的。我通過班會課讓學生討論、表演、遊戲、諮詢等多種多樣的具體方法,將生活中富於典型意義的情境引進課堂,納入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便會自然而然地被吸引並投入其中,並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接受相應的教育;通過討論、交流、學習有關知識,使學生學會正確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辯論、討論、模擬,提高自我意識水平,養成正確的人生態度等等。可以採用以下的教學方法

1、輕鬆自然的導入,創設溫馨的課堂氣氛。

溫馨的課堂氣氛是使學生愉快地參加知識的形成過程,充分享受獲取知識樂趣的心理條件,也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良好環境。因此,教師的.導入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教學中設計了這樣的導入方法:首先放起輕鬆優美的音樂,然後教師在音樂的伴奏下款款而談:"同學們好!伴着悅耳的音樂,非常高興,我們又來到了輕鬆愉快的國小生心理導向的課堂,誰願意把你最喜歡做的事或最喜歡的學科告訴給大家,讓我們一同來分享你的歡樂……"這樣,使學生在極其放鬆自然的狀態中不知不覺地走近了老師。

2、生動有趣的故事,引發學生的思考。

學生的思維具有形象性的特點,因而生動有趣的故事最能牢牢地吸引學生、啓發學生的思考。根據這一特點,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採用故事法。這一方法對低年級學生效果較好,如六年級的《尋找快樂》一課教師播放了一段配樂故事《國王與農夫》,聽後引發學生思考:故事中的主人公"國王"擁有那麼多的財富爲什麼還不快樂?而一貧如洗的農夫整天在地裏幹活卻覺得非常快樂呢?這正是這節心理健康課要討論的重點。學生帶着這個問題仔細讀文,反覆思考得出:國王之所以不快樂是因爲它欲求過高,而農夫之所以快樂是因爲他經常想着那些比自己還不幸的人。從而使學生悟出了尋找快樂的第一種方法——"降低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