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活動心得體會

扶貧是爲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產、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扶貧活動心得體會的相關資料,歡迎大家閱讀。

扶貧活動心得體會

  扶貧活動心得體會一

xx縣是一個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的貧困山區,如何把中央的大政方針與××的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走出一條貧困山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路子,是我們必須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XX年以來,××縣以整村推進的形式,分批組織實施了47個整村推進脫貧奔小康及溫飽示範村項目。這些項目的建成,已經成爲我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載體。今年5月,我縣又在馬白鎮壩尾、南撈鄉塘房和都龍鎮茅坪開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就此問題,我們先後開展了大量的調查研究。在調研中,我們發現在執行中存在着一些不恰當的做法,主要根源還在認識和方法上,這些問題不解決,新農村建設就有走偏方向的危險。由此,對於我縣這樣的貧困山區,在自我發展能力較弱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國家的良好政策機遇,穩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作爲長期從事扶貧工作的我,下面談談個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科學合理規劃,做到規劃先行

當前我縣農村發展的一大突出問題是:村莊佈局散、建設亂、規模小,村鎮規劃滯後於建設;農村交通、通訊、人畜飲水、農田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嚴重不足;文化、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後;農村產業發展層次明顯偏低,農民增收難度偏大。這些問題是長期積累下來的,必須儘快加以解決。爲避免走彎路、造成浪費,規劃先行應當文祕雜燴網成爲一個重要原則。從過去的實踐情況看,一個好的規劃應當具有以下特徵:一是具有前瞻性。規劃要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和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今後要撤併的邊遠村莊和人口稀少的居民點,現在不必要花很大代價搞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具有和諧性。要從村鎮的山形地勢出發,依山順水,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樹,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形成各具特色的自然村落、田園農莊、農村社區,防止千村一面。三是以人爲本。要考慮農村生產生活特點,便利農民生產生活。農民的生產生活方式和城市居民不一樣,不能雷同於城鎮,不能簡單地抄襲城市,搞“小區化”,防止“貼瓷磚、住洋樓、扛着糧食上高樓”的現象出現。但也要注意改變傳統的陋習和不文明、不衛生的習慣,與改水、改廁、改圈、改院結合起來,使民居上一個層次。要考慮羣衆經濟實力,新的村莊規劃建設搞到什麼程度,實際上是由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農民收入水平和城市對農村的支持程度決定的。城郊村、公路沿線村的實力強,可以搞得好一些、快一點;偏僻村、薄弱村實力差,不要大拆大建,可在規劃一次到位的基礎上,量力而行,逐步實施到位。在農村村莊和人口比較分散的情況下,規劃時應充分考慮到今後發展的長遠趨勢、村鎮佈局的長遠變化以及其他因素,防止選址不準、預留不足或“空殼化”。總之,要堅持規劃先行,基礎設施先行,優惠政策先行,試點先行,從農民最積極、幹部最主動、條件最成熟的村實施起。

二、新村莊建設不等於新農村建設

新村莊建設主要是村容村貌建設;新農村不只是新在村容村貌,它是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黨建五位一體的系統工程,具有綜合性、長期性和複雜性。但是,從目前全州各縣組織參觀的重點和經驗介紹看,人們自覺或不自覺地都把目光放在村容村貌上,其實這只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方面。從整體和長遠看,經濟建設是基礎,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任務。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全面體現了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社會、政治和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要求。實現這五句話提出的要求,就是農村各方面實現協調、全面發展的過程。

三、要把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作爲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

只有生產發展了,纔有能力建設新村鎮,纔有條件過上新生活。只有富民產業才能支撐起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因此,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一定要以經濟建設爲中心,把大力發展農業生產和增加農民收入放在首位,農民在具備一定的經濟實力和承受能力的條件下,進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纔有可靠的基礎。過去把主要精力用在對現有房屋、道路改造和建設上,忽視產業發展,忽視生產發展這一根本性問題的做法必須糾正。就我縣的實際情況來看,新農村建設要積極推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建設和產業化經營,培育龍頭企業,組織起更多的分散經營的農戶開發優質糧、茶、林果、畜禽等資源,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和特色產業,竭力拉長育種、育苗、肥料、種植、收穫、加工、養殖、制沼、沼氣液化等產業鏈,通過構建流通鏈、結成利益鏈、培植要素鏈,力爭在全縣形成以草果、八角、板栗、核桃、碰柑、楊梅、櫻桃、大棗、梨、藥材、瓜菜等集中連片的優質農產品產業帶。

  扶貧活動心得體會二

在上級扶貧工作精神的指引下,我校結合實際情況開展了扶貧助學活動。根據我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對學生的自然狀況進行了全面的調查,通過摸底和家訪發現有一部分學生由於家庭貧困及其他的相關原因,造成了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上的諸多不便。爲了讓每一個孩子能安心的學習幸福的成長,我校在扶貧助學上做了一些工作。

學校每學期都有計劃、有目的的向特困學生伸出援助之手。組織召開“爲貧困學生獻愛心”等活動。學校成立了扶貧助學領導小組,由孫莉校長擔任組長,教導處、大隊輔導員、班主任負責具體工作。並把此項工作做爲校德育工作的重點來落實,通過開展“手拉手心連心”活動對全校師生進行思想教育。學校班子成員與部分特困生結成扶貧互助對子,同時教師在“五個一系列活動”中爲貧困學生捐款捐物,學校黨支部爲貧困學生購買了一些日常的學習用品,讓他們能充分感受到在校期間的幸福和快樂。

學校在研究確定特困學生名單時,對上報的所有學生都進行了具體細緻地調查。通過家訪等形式如實地掌握了這些貧困學生家庭的生活情況。另外,學校還根據他們特困的不同程度對其進行了不同金額的資助,對家庭特別困難、無固定經濟來源的實施全免;對家庭生活比較困難的`實施部分減免。同時定期組織家長進行座談及時瞭解特困生家庭需要學校幫助解決的一些問題。吉林造紙集團老幹部資助了2人,每人每年1000元;學校先後資助了特困學生18人,區婦聯資助了2人另外每人每年定期資助200元。

在開展手拉手互助的活動中,在2009年5月1日到來前夕,學校教師帶着自發捐助錢所購買的大米、豆油等生活用品的,一起到三年一班韓雪同學家去家訪,老師的情誼,使韓雪同學充分感到了集體和社會大家庭的溫暖,使她對今後的學習生活充滿了信心。

一年來,在學校的資助下這些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我們深知我們面臨的任務還很艱鉅,我們會一如既往地將扶貧助學工作深入持久地開展下去。願我們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和幸福的未來。

  扶貧活動心得體會三

作爲一名國家幹部,只是對國家脫貧的口號耳熟能詳,但不知道精準扶貧工作具體如何開展。

在村幹部的帶領下,我與包聯幹部一同來到了貧困戶黃太春家。到了黃太春家,並未見到他本人,前來招呼我們的是他的哥哥,據介紹,黃太春,40了,至今未娶妻,由於 2015年7月從某工地圍牆摔下,頭部受傷嚴重,長期需要服藥,因爲買藥一直在門診上買,沒住院,所以藥費也不能報銷,無形中更加加重了家庭經濟負擔,現在長安壩某工地做建築工。微薄的收入只夠吃藥看病的,養活自己都困難。家裏剩一個75歲患有精神病的母親,爲了減輕弟弟的負擔,住在隔壁的哥哥嫂嫂主動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日常生活花銷也基本上是哥嫂支出。

跟隨着黃太軍(黃太春哥哥)我們來到了他和他母親的房間,陳舊的平房裏,僅有三間房,雜物隨意堆放着,母親屋內生活設施簡陋,黃太春居住的房間更是簡陋,僅有一張木板牀,因爲母親常年換病,無勞動能力,家中有幾分薄田常年也未耕種,家庭主要經濟來源爲兄弟救濟、政府低保和零零星星打工的收入。瞭解了情況,隨及我們撥通了黃太春本人的電話,但電話那頭一直沒人接聽。當問到黃太春的哥哥黃太軍,怎樣才能幫助到黃太春時,他說,他兄弟有電焊的技術,要是能辦到相關的資格證書就好了,那時弟弟的工作就會有保障,工資也會漲,他們的負擔也會小些。

其實,農村因病致貧的情況還有很多,原本經濟來源的渠道就非常單一,產業效益低下,即使種植傳統農作物和養殖雞、鴨、豬、羊等庭院式小規模禽畜養殖,也基本上是自給自足型,且經營方式粗放,生產投入不足,形不成規模和經濟效益。無固定收入,再遇到家庭成員大病、殘疾脆弱的家庭無力承擔高昂的醫療費而返貧,貧困程度就會進一步加深。通過此次到貧困戶家開展入戶活動,加深了我們對脫貧攻堅的瞭解,認識到了貧困村之窮苦,貧困戶之艱辛,脫貧攻堅之艱難。但有認真用心做事的扶貧人,貧困農戶終會脫貧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