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觀摩心得集錦15篇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就可以通過不斷總結,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恰當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觀摩心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觀摩心得集錦15篇

數學觀摩心得1

美麗的黃山腳下,一羣熱忠教育的人,滿腔爲教育奉獻的心,聚攏在一起,展示國小數學教學的改革成果,2年一屆的國小數學優質課大賽,今年在黃山這座美麗的城市舉行,我非常幸運的聆聽此次會議,來自全國31個省的32節課在此上演,在香茗大劇院我目睹和聆聽了16節精彩的課,感受到教育改革大潮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和緊迫感。

在開幕式上,東北師範大學教授馬雲鵬提倡我們聽課看課時要多角度看課,要關注學生的發展,看四基是否落實,核心素養是否養成,教師要立德樹人,把培養學生放在第一位,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看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過程,方法、模式、提問、回答、各環節的銜接,要關注創新,關注課堂生成的問題,形成課堂的特色。帶着這樣的指引,打開了聽課的大門。

第一天上午的三節課分別教授的是《植樹問題》 《數與形》 《數圖形的學問》,三節課均與圖形有關係,教學上三位教師都是採用讓學生自主探究的模式教學,印象最深的是甘肅的王仁江所執教的《植樹問題》中,教師打破傳統的讓學生先研究兩端都栽的數學模型後在探討其他的兩種情況的模式,而是採用另一種學生更加自由自主學習的方法,教師先將三種植樹的情況用實物圖的方式展現出來,然後讓孩子們自己選擇要研究的情況,一個小組研究一種情況,孩子們在彙報時,將實物圖又提煉爲更加簡潔的線段圖,最後再用算式表示出來,彙報過程中孩子們回答問題的完整,以及生問生答的環節把間隔數和棵樹之間的關係自然、巧妙地引導出來,在學生自主選擇方案探究時,孩子對自己的選擇更加感興趣,也提高的孩子課堂的參與性和積極性,在這環節的處理,王老師大膽創新,很有新意,在最後的總結環節,用一顆大樹作爲背景,生活中的很多實際問題就是大樹的枝葉,善於觀察生活,這棵大樹就會枝繁葉茂,植樹問題本身不好總結,在以往的聽課過程中,都是今天你收穫的什麼,而王老師用動畫演示出碩果累累的大樹,很好的對本節課進行收尾,也是一大亮點,總之本節課的學生參與率高,教師注重問題的引導,爲大賽的開展唱響了第一曲。

《數與形》和《數圖形的學問》中教師都採用生活中學生容易見到的生活現象爲背景喚起學生已有的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新授,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把握好已有的知識與新知之間的聯繫。

下午的三節課分別講授的是《搭配》 、《分類》 、《擲一擲》,均屬於數學廣角類的課,三位教師在教學模式上都是讓孩子自己去探究,得出結論,通過實驗,自己動手,小組合作,回報交流等設計恰到自然的將重點知識引導出來,印象比較深的是 新疆的《擲一擲》,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測、實驗,分析,發現其中的規律,類似這類活動課,教學時教師都是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形成、鞏固的過程,因此在今後的我的教學過成中,也要讓孩子們對知識的形成,自己猜測、探究、獲得知識,不再教師一味地把知識傳授給孩子,要讓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動手動腦經歷知識的產生,纔是數學的價值所在。

本屆全國優質課賽上,一等獎的第一名是來自北京的倪老師執教的一年級《11—20各數的認識》,這節課給我的感觸很深,對於這樣的全國性的大賽,倪老師用的是剛剛入學兩個月的一年級孩子,課堂的教學的組織非常好,抓住孩子的年齡特徵,用漫畫的形式引入,讓學生經歷數的產生過程,也許11-20這些數很簡單,孩子們在幼兒園都已認識,沒有什麼講的必要,聽完這節課,才發現數學的魅力。印象最深的一個片段是這樣的,老師在引導計數器時,用了兩個大小、顏色一樣的珠子問孩子們能表示出11嗎?班裏的孩子們分成了兩種意見,一種認爲可以,一種認爲不可以,老師各派出幾人來爭辯說自己的意見,認爲可以的孩子解釋一個珠子表示一個十,一個珠子表示一個1,而認爲不可以的孩子解釋珠子長得一模一樣,只能表示同樣的,要不就全部表示十,要不就全部表示一,這個時候,老師引導的說出這麼一句話“是呀,你們怎麼區分誰是十,誰是一?”正是這句引導,讓其中一個孩子說出了一個標上十,一個標上一,接下來對於計數器的出示和認識就水到渠成,本節課出彩點就在於此,孩子們在激烈爭辯中把本節課的重點挖掘出來,教師在適當的時候恰到好處的引導,給予學生正確的思考方向,因此一節好課,關鍵在於教師的設計和引導。同時我也是倪老師,她也是倪老師,我們之間卻相隔着很遠的差距,她的從容、淡定,課堂的掌控,教學設計貼切孩子的年齡特徵,對教材的把握以及她在教學中對孩子的放手,呈現出不同學生的想法,都值得我學習,聽了他的課,我發現給孩子機會,孩子纔會呈現出不同的想法,教師可能會想到學生的一部分想法,卻預設不了全部孩子的想法,有時候最精彩的恰恰是這些我們想不到的意外。

我的教學經歷還很淺,因此我看到的層次還不夠深,我學到了課堂的生動活潑,學到了用教師的激情去點燃學生的激情,看到了現在教學改革的方向,學生的自主探究,課堂活動的組織,要給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探索,看到了要把數學和生活密切聯繫起來,用孩子們常見的常做的一些事物爲抓手,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認識數學的價值。有時我常想,數學到底教會孩子的是什麼,不是單單的會做數學題,更重要的是思維的方式和探索的精神,這次的學習讓我更加堅定了今後的教學方向,王永春教授說過好課沒有唯一的標準,我們要追求完美,但是我們很難做到完美。教學的路還很長,知道並且做到就能做得更好。

數學觀摩心得2

20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參加“國基教育大講堂·蓉城之春”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難忘。

4月18日下午一點,我們一行數人乘車從資中出發,歷時一個半小時到成都。已經很多年沒有到成都了,日新月異的發展,讓僅存在記憶中的一點兒關於成都的印象已經找不到任何的痕跡了。進入成都市區,街道兩邊碧綠的青草、綻放的鮮花、優雅的樹木和悠閒的行人首先就讓人感覺到成都這座“休閒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樓,間或着古老的建築恍若讓人有穿越時空的感覺;塔吊、地鐵圍欄等,無不又在宣示着城市發展的生機與活力;市區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車程既讓人體會到成都之大,又讓人覺得有一點點無奈。

報到後,找到好不容易纔在網上提前預訂的旅店,已經是下午五點。稍事休息,又得去看從旅店到會場的路線,還好,不算太遠,才放下心來。吃過晚飯,出去轉了轉,無意間轉到了府南河邊,處於城市中央,風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轉,畢竟明天還有一天的學習。回到旅店,十點準時休息。

4月19日的學習按規定是早上8點半開始,我們想去佔一個好位置,早上7點就起牀,洗漱完畢後匆匆在路邊小店吃過一點東西,不到8點就到了會場。不過,比我們早的是大有人在,會場正中間前幾排的位置已是讓他們捷足先登了,還好,右邊的第一、二排還有幾個空座位,趕快搶佔。幸運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搶到同樣的位置。

此次全國國小數學名師經典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會,按計劃除了會議的學術主持陳洪傑爲我們進行有關“辯課”的專題講座外,還請7位名師爲我們展示11節觀摩課。由於自己從事國小數學教學的時間不長,加上很少有這樣高水平的學習機會,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滿了期待。

第一節成都高新區芳草國小的賴杉老師執教的《郵票的張數》就對我形成了很大的“衝擊”。整堂課45分鐘裏,賴老師大膽地將課堂“放”給孩子們,小組討論用了18分鐘,分享交流用了20分鐘,老師只是在開場時簡潔地提出了要求,中間適時有一些追問和點評;學生們的表現讓人驚歎,不僅解決問題的方法多種多樣,還表達得頭頭是道,相互間不僅有表達交流和補充深化,還有質疑和答疑。學生真正成爲了整個課堂的“主人”。這是賴老師借鑑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創新地運用“ceo”模式進行課堂組織教學的“分享式教學模式”。分享式教學模式的基本單元是“問題——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則是:“意識前移,人人蔘與;教師讓座,參與無錯”,其關鍵在於小組合作學習的“ceo模式”。其實,“ceo模式”通俗地講,就是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根據學生學習能力水平的差異,進行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人員搭配,每個小組有學習層次不同的4位同學,每個人有自己相應的“職位”,例如:一號叫做“信息官”,二號叫做“公關總監”,三號叫做“技術總監”,四號叫做“首席執行官(ceo)”,也就是小組長。組內的每個成員都有自己的任務,當然最重要的還是ceo,他們的學習基礎和能力水平相對比較強,要承擔組織小組學習活動、檢查與督促訂正作業、指導和幫助組員學習、向教師反饋和與家長交流組員學習情況等職能。當然,這種模式是不是就讓其他的同學,或者說是相對較差的同學就受到冷落了呢?賴老師在課後的互動式評課中,也回答了這個問題,她說,這種擔心是沒有必要的,之所以這樣編成一二三四號,目的就是爲了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同樣獲得展示與表達的機會,比如,每天由不同序號的學生做主打發言,可以增強他們的主動性,鍛鍊提升表達能力;ceo也不是“終身制”,可以進行調換或輪換。“ceo模式”通過“節儉的導”和“慷慨的放”,實現了令人驚異的課堂角色轉換,破解了當前自主探究合虛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師對全體學生的“泛關注”和“定向關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師,解放了學生,使老師有了“分身術”,爲充分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了可能。爲了讓分享不流於形式,在分享時還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揚、有疑問、有補充、有提醒,這些都是學生自己完成的。賴老師說,這種模式的培養也不是很困難,大概兩個星期就能進入狀態,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這一節課,帶給聽課老師很多的思考和啓迪,我想,今後自己在教學中是完全可以學習和借鑑這種教學方式的。

第二節《字母表示數》、第三節《生活中的負數》,都是由全國著名特級教師、浙江金華市環城國小校長俞正強執教的。第二節是新授課,第三節課在上課前,俞老師發現由於教材版本不同的原因,已是學生學過的內容,而臨時改成了複習課。俞老師的課讓人覺得非常地輕鬆愉悅,其語言非常地淺顯易懂、幽默風趣而又富有感染力,再加上誇張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讓課堂上的孩子和聽課的老師們笑聲不斷,在堪稱嚴謹的數學教學中“獨樹一幟”。例如:“現在又來預測老師要幹什麼了”、“這兩個同學今天是專門來預測、指揮老師的”、“現在最厲害的同學上來了,那其他的同學就都來當老師”、“既然你們說要進入主題,那我們現在就開始進入主題”、“肯定、一定、唯一嗎”、“數學課的每個環節都充滿陷阱,要小心一點”、“你就是沒有問題的人,那其他有問題的人就都找她”、“我發現你們很容易滿足”、“不問不覺得,一問不知道”、“你如果再不發表(自己的看法),就讓它憋死在肚子裏”、“從今天開始,你是不是覺得自己很偉大呢”、“學習後就掌握了賺錢、虧本和保本”……俞老師的風格和成功之處,在於讓孩子們能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從而喜歡數學,最好地詮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在課後的互動式評課中,俞老師真誠地與老師們進行交流,希望我們能像種地一樣,要先平整好土地,也就是打好基礎;一切要以孩子爲主,採用適合的方法,方法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合不合適,一個好的課堂要用很多方法豐富起來;很多後面發生的問題根源都在前面,因此要關注問題本身後面的問題;要善於學習別人,“相觀而善謂之摩”……

就在會場門口簡單地吃過午飯,又趕快去搶佔位置。下午首先是本會活動的學術主持、《國小數學教師》副主編陳洪傑爲我們進行了《辯課的情與理,知與行》的專題講座。陳老師針對公開課、聽課評課等的真實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辯課”與大家進行了交流。“辯課”的實踐進階分爲“細節重建——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異課同構——風行水上”等層次。其中,細節重建部分讓人印象深刻。細節,既包括學生的學習行爲,又包括教師的教學行爲,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細節能折射出教師教學的敏感性、教育理念與教學藝術;當把細節拿出來進行辯論的時候,這些細節才成爲問題,發現了問題,就找到了改進的空間和成長的可能;在細節的改進中,要處理好“開放與封閉、預設與生成、羣體與個體、結果與過程、主體與主導、簡單思維與複雜思維”這六組相對矛盾的關係。再關注並處理好細節的基礎上,通過同課同構、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等實踐,達到“風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風格,體現老師的生命價值。聯繫到學校日常的公開課等教研活動,往往流於形式,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心態:“我是來學習的”、“我水平有限”、“說了也白說”、“這麼多人爲什麼要我說”……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進入辯論是更不容易。辯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師的問題意識,提高教師對教學問題的敏感性,引導教師改進問題,獲得成長,恢復教師應有的專業性、智慧性和挑戰性,這是教師獲得職業快樂與幸福的源泉,而能成爲一個更有意思、更有意義的老師。辯課需要坦誠、懸置和務實,坦誠就是要袒露自己,並不是來打醬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場”的;懸置需要反思成見、放下虛榮(身份、地位和別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樂趣;而務實就是“提一個問題、提一條建議”。改變自己,從辯課開始。

下午的第一節課是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國小的潘海燕老師上的《字母表示數》,和上午俞正強老師的課是“同課異構”,也的確體現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風格。潘老師的課更接近於我們日常教學中的常態課。她從學生入手,依靠學生來展開和進行:從學生經驗出發,關注知識經驗的前後聯繫,讓數學的知識“立”起來;從學生生活出發,將數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繫起來,讓學生的興趣“舞”起來;從學生思考出發,讓學生真正經歷數學思考的過程,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正是因爲潘老師的教學注重從學生出發,才讓“靜止的”教材有了“豐富的”課堂表現。

下午的第二節課是浙江省海鹽縣實驗國小教育集團副校長顧志能老師上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練習課。在你們的日常教學中,練習課往往就是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學生們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好;要把練習課上成教研的公開課,更是覺得難度很大。顧老師的這一節課爲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範例。他首先用“計算能手、計算高手”的評價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然後,引導學生口頭編了7道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式題。在這7道題中,首先讓學生觀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過口算得出結果的,然後通過口算解決了其中的4道題。剩下的3道題也不先計算,而是讓學生通過估算來進行結果的大小排列,這樣又鍛鍊了學生的估算能力。重點通過402×31這道精心準備的題來進行深化,讓學生通過這道題中的5個數字進行重新編組,使得答案比原來的答案要小,並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個,在這一過程中,極大地培養和鍛鍊了學生的觀察、思維和表達等能力。最後通過三位數乘兩位數中答案最大的題目(999×99),而解決了答案的位數、估計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紹古人的計算方法等。顧老師的這一節練習課,口算、估算、筆算樣樣齊全,學習過程豐富,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和提升。

一天緊張而充實的學習結束了,晚飯後,抓緊時間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點“錦裏”。錦裏充分展現了成都深厚的歷史底蘊,紅紅的燈籠映襯着古老的建築和街道,路邊的小攤出售着紙扇、石硯、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產……可惜天公不作美,還才逛了不遠,突然而至的一場雨讓我們“落湯”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們和其他很多老師一樣,也早早地來到了會場——空軍大禮堂。大家還在等待的時候,8時過2分,一陣劇烈的晃動突然襲來,大家立刻反應過來:地震了!當時我坐在會場右邊的第一排的最右邊的第一個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個雙扇的木製應急門,當時門還未打開,有兩三個女老師着急地推門卻怎麼也推不開。我一邊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邊飛起右腳,連踹三下,將門踹開了(這應該不算是破壞國家財物吧,後來我還檢查了一下,只有鎖被踹爛了,門基本上無大礙)。人流將我“擠”出了門,來到了外面的空地。聽課的老師很快都疏散了出來,其他樓房中的人也紛紛從樓上跑了下來。經歷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顯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來分鐘,大家仍然記掛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沒有什麼後續的反應(可能是距離的原因,大家覺得震級不是很高,當時沒有引起重視),又紛紛回到了禮堂,準備繼續聽課和學習。會議的主持人在開場白中,稱剛纔的地震爲一個“小插曲”,上午第一節上課的江陰市實驗國小教導處副主任強震球老師還一再申明“剛纔的震動與自己無關”。不過,逐漸傳來的消息,讓大家瞭解到是距離成都150公里的雅安發生了里氏7。0級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近的距離、如此強的震級,讓大家的心裏不由得憂慮起來。第一節課剛開始一會兒,會議的主辦方和空軍的管理人員就上臺宣佈,由於地震和餘震的影響,所有的大型會議、活動一律取消,所有人員就地疏散。我們也就離開空軍大禮堂,最遺憾的是我們大家都最想聽的吳正憲、張齊華兩位老師的課沒有能學習!

地震發生後,第一時間最想念的是遠在資中的家人的情況,特別是聽說資中的震感比成都還要強,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兒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們怎麼樣?只和妻子發了條短信,家中的電話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幾次,終於接通了,聽到兒子的聲音,才放下心來,他說他反應還很快,在地震發生時還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樓下的空地,不過現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幾句,並讓他和外婆暫時不要呆在家中。我們學校的校長也在第一時間給我們發來了短信,告知消息並提醒我們要注意安全,讓我們覺得非常感動!

結束此次難忘的成都之行,我們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終於在中午12點50多回到了資中。一下車,感覺資中有一種從未曾有過的親切!

數學觀摩心得3

20xx年12月7日在關塘中學舉行了國中數學教學研討會,我有幸參加了這次研討會。聽了兩位老師精心準備的課,我親身領略着他們對教材的深刻解讀,感受着他們對課堂的準確把握,體會着他們對學生的密切關注。他們在開啓學生智慧大門的同時,也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引發了我對課堂最優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中數學源於生活,體現於生活。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爲學生提供活動的舞臺,調整學習的方向,是關鍵時刻予以適當的點撥的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在課堂學習中,學習的材料來源不再是單一的教材,更多的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來編材。與生活貼近的知識,學生聽起來親近,求知慾就強,要突破的願望就強,做起題來積極性高,也體現出教學面向學生,面向生活,反映現實生活,而這些正是這羣聽課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使學生感到數學問題新穎親近 變得摸得着,看得見,易於接受,從而激發了學生內在的認知要求,變“要我學”爲“我要學”。更好的啓迪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了較高的培養,也實現了“生活經驗數學化”。

2.在這些研討會中,體現生本教育,教師能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上,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心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參加這次研討會評選的授課教師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爲學生創設現實的生活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合作能力,也給了學生一種集體榮譽感。

3.精彩的導課非常重要。兩位教師計劃都精心設計了課堂導入,有的以小遊戲等活動導入新課。好的導課可以拉近師生距離,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師的教學活動,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4.教師評價要及時到位並且多方位。教學過程中,幾乎兩位老師都注意了及時評價及激勵評價,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不斷,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評價語言,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對於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當程度的積極影響。

5.注重板書的設計與書寫。多年來,由於多媒體課件的閃亮登場,教師的板書也好像置於被人遺忘的角落,悄然隱退了。殊不知,課件是不能完全代替板書的,課件的呈現具有瞬間性,況且課件的作用是輔助教學,怎麼能替代一目瞭然、提綱挈領的板書呢?板書也是教師基本功的一個側面反映。這次研討會,兩位老師都在板書的設計上下了功夫。

總之在這次研討會中,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中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國中生好奇、好動、好問等心理特點,並緊密結合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啓迪他們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激起他們探索、追求的濃厚興趣。促使學生的認知情感由潛伏狀態轉入積極狀態,由自發的好奇心變爲強烈的求知慾,產生躍躍欲試的主體探索意識,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學方面的差距,向這些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

數學觀摩心得4

5月20日——22日,我有幸參加了米易一中聽課學習活動,傾聽了十節示範課,歷時三天,本次學習使我對數學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入的認識。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應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應用到生活實踐中,使學生能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領悟到數學的魅力,感受到數學的樂趣,進而感受生活數學之美。現談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精心設計課堂教學

教學設計是老師爲達到預期教學目的,按照教學規律,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規劃的過程。從每位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們能感受到教師的準備是相當充分的:不僅“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從基礎知識目標、思想教育目標到能力目標,都體現了依託教材以人爲本的學生髮展觀。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處理也都進行了精心的設計。

二、教學過程精緻

從每一位授課教師的教學過程來看,都是經過了精心準備的,從導入新課到佈置作業課後小結,每一句話都很精煉、每一個問題的設置都恰到好處、板書也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每位教師都能盡力做到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在知識深度、難度的把握上處理得很好,基本上都能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使教學向理論聯繫實際方向傾斜

數學學科本來是與實際聯繫緊密的學科,在這些示範課中,教師舉出太陽直射地面,火箭升空,追擊問題等直觀的教學方法,將數學問題機智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學習,找出教育教學中找到各方面與別人的差距,積極向教育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學習,教壇無邊,學海無涯,在以後的教學中,以更加昂揚的鬥志,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爲我們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數學觀摩心得5

12月3、4日兩天,我有幸參加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在短短的2天時間裏,觀摩了5節示範課,聆聽了4個學術報告,一流的名師幽默風趣的教學語言,先進超前的教學理念,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以及活躍的互動情景讓我受益匪淺,受用無限,終身難忘!自己對此也頗有感觸。

印象最什麼的就是z老師上的《乘法分配律》,他那幽默詼諧的語言和富有激情的肢體動作,給臺上的學生和與會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用極其幽默的語言把孩子們帶入了一種輕鬆又嚴謹的課堂,剛開始他和孩子們親密接觸,互相介紹認識,然後分別和兩位同學交朋友,以“小樑是老師的好朋友,小許也是老師的好朋友”爲導入,讓同學們在不改變意思的前提下將這兩句話合成一句話進而爲後面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然後提問學生,數學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嗎?最後他總結出乘法分配律,並且指出乘法分配律在以前老師就是灌輸這方面的知識。劉老師採用演繹,歸納的方法,學生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樂於學習。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抽象並理解乘法分配律。原本應該是枯燥無味的乘法運算律的學習,在z老師的幽默風趣的語言引領下配上特定的肢體語言,使整節課充滿着笑聲,充滿了活力。愉悅的話語“小李老師說說你的想法”“你好厲害喲”“再加上動作你就更美了”……使得學生與老師的距離更加近了。教學的重點和難點a×(b+c)=a×b+a×c在學生的笑聲中、在學生那整齊劃一的肢體語言中輕鬆地被解決。z老師用他的幽默和激情演繹了一堂活力十足的數學課堂。原來數學課堂也可以是這樣的!

第二天上午我們聽到是z老師的課及講座。他的課跟他的人一樣“穩重實在”,他上的是《24時計時法》,整節課的設計也是非常的巧妙,有特色。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他的講座——《從“雙基”到“四基”你準備好了嗎?》。馬上就要進行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了,這次的新課改是從原來的“雙基”到“四基”。在講座中,他提前讓我們知曉了新一輪的課改在哪裏改變了。最值得我們學習的是:在新一輪課改中,我們的教學行爲該如何跟進。錢老師給了我們20個教學主張。這非常好的20個教學建議,讓我更加明白今後的教學發展及教學方式。

這兩天,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幾點:

一、我們現在不是說只有教數學知識就夠了,我們要有豐富的語文知識,課外知識,因爲課堂教學需要說話的藝術,只有把話說好了,吸引了學生,纔能有效的把數學課進行下去。而且現在課改也在強調課程整合,所以可以把各種有益於學習數學知識的其他知識加以利用,讓孩子學習起來不至於枯燥。要想當好一名數學老師,你首先要對數學專業很熟悉,對數學專業的各種術語熟悉,因爲數學的東西講究的是嚴謹,如果教師都沒能搞清楚很多數學上的定義,談何教學生,尤其是國小階段的孩子,還沒有完全形成自我的判斷力,他覺得老師教的就是對的,極具很大的模仿性,比如說乘除法的術語中,“a乘b”“a除以b”等,這些都是需要嚴謹的。

二、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因爲很多時候的課,並不如你預想的那麼簡單,孩子們都能如你預想的那樣回答問題,所以要學會隨機應變,課堂是要讓學生學,而不是老師教。

三、我覺得教學設計很重要,這是上好課的關鍵,同時做一份好的課件吸引學生也是很重要的,好的課件可以很大程度的吸引學生的眼球,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四、教學的取材很重要,利用學生經常接觸的生活常識,生活物品來進行教學,也可以讓學生講起來滔滔不絕,而不至於說不知所云,一頭霧水。

這次的學習拓寬了我的視野,觸動了我的心絃,讓我有了很多感悟。學習回來,我不斷的反思自己,我教會了學生什麼?學生這樣學快樂嗎?在教學中,我就怕學生不會,什麼都自己講了。z老師最後送給我們的話是:21世紀是以學習爲中心的世紀,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是,你有能力比你的同伴學得更快。對,我要做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老師!我要讓我的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數學觀摩心得6

在這兩天時間裏我有幸在滄州參加了“北派名師”第八屆全國國小數學“核心素養”名師教學研討觀摩課活動,觀摩了來自福建省教研室的羅明亮,江蘇省張冬梅,餘穎,我們泊頭教研員李海軍,蘇州無痕教育研究所所長徐斌這5位數學教師的觀摩課,並聽取了他們的專題講座,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注重與學生溝通,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感

課前教師同學生交流,讓學生的身心愉悅,以飽滿的熱情,亢奮的鬥志投入新授學習這一點值得學習。每位教師上課前都與學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話題,比如:羅明亮老師與學生互動問好,緩解課堂緊張氛圍,李海軍老師問學生你們知道老師叫什麼,還有餘穎老師解答了學生“爲什麼週末還要上學,因爲要上一節遊戲課”等話題,以示緩解學生的緊張感,爲學生在課堂上正常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搭好橋、鋪好路。

二、結合教材,創設有效的情境,真正爲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羅老師整節課以自己買了一輛摩托車,以拍賣的形式讓學生估價,猜對並贈送小禮物爲主線;張老師向學生提供了“測距神奇”,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學習方式生活化、藝術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使學生對學習不在陌生,不在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四、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李海軍老師和徐斌老師都是講解的數學教材中的“解決問題”這一類型題,向同學們提供了村莊有一魚池要擴建這一信息,引導學生自主畫圖理解題意,分析問題,從而解答問題。並且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新知,老師通過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放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究、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的教師把學生分成幾組,以便於學生交流討論,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五、堅定了自己的幾個認識。

(1)合理使用教材,大膽選取學生身邊的素材充實課堂,能更好的體現數學的生活化。如用從出發地到目的地所經的路線,感知“倒推”策略。

(2)信息窗信息的收集與問題提出的操作策略。以前我就提倡教師引導學生觀察信息窗收集信息,提出問題。除了科學引導,適時激勵外教師要重視板書的作用。要把信息窗中的主信息、主問題板書在黑板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傳統樣的文字應用題模式,引導學時理解圖意。這次聽課找到了這樣的佐證,且效果很好。

(3)題組訓練不過時。數學技能的形成要有一定量的訓練,通過訓練學生才能像背乘法口訣一樣達到自動化的效果。本着低起點、密臺階、小坡度、大容量的原則編制系列練習卡,對學生的當堂訓練很有幫助,這一點從周玉仁教授的報告中體會到。

(4)探究與滲透的關係怎樣更合理?數學課需要探究,但絕不是最原始的經歷,這種探究需要教師適時的鋪墊引導。如果坎過大,溝過深,教師就要幫學生找一梯子,放一小船,引導學生思考的方向,從而達到成功的彼岸。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他們的精彩報告和學生獨特的思維,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期待下次學習的機會。

數學觀摩心得7

今天(9月16日)我們在龔店中學參加了區域調研,再一次聽了馬向麗老師的課,以及各個兄弟學校的評課和經驗分享,真是感受頗深。

從我開始當老師的第一年開始,每年都有機會聽馬向麗老師的數學課,每一年的感受都很深,每一次聽課都能學到很多的東西。

1、今天的課還是從全班喊口號開始,還有課前小故事分享,一通口號喊下來,把每位學生的狀態都調整好了,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2、整個教學過程都貫穿着分組分層合作,學習目標——講課——總結——佈置作業。其中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

(1)目標分層,明確的告訴同學們大家各自的目標是什麼;

在做題的時候,在屏幕上顯示計時器,加強學生的時間觀念;今年的分組也和之前有所不同,今年馬老師是把全班學生分成了兩大層,前36名學生按照綜合成績平行分組分爲6組,剩下的學生在分爲6組,上課時後六組只需要完成第一個目標即可,前6組要完成所有的任務,並且在下節課要給後6組的同學講解第二個目標。

(2)整個教學過程分層細緻;

今天這節課講的是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但是馬老師爲了照顧到全班每一位同學,從七年級的平方根到八年級的完全平方公式,再到今天的配方法解方程,爲今天的課做了足足的鋪墊。並且在複習的過程中,把很多提問的機會都讓給了後6組的同學。

例題講解細緻,現在上課有了一體機,已經很少有老師去板書例題了,而馬老師的例題步驟是更詳細的,把每一步該怎麼做也寫了出來,並要求同學們剛開始要寫全面,這是我需要學習的,我在教學過程中總是疏於過程、格式的強調,使學生總是在過程中失分。

(3)鼓勵性評價;在提問過程中,馬老師的評價性語言也非常豐富且準確到位,即使有同學回答錯誤了,馬老師也沒有直接指出,而是耐心引導,問問學生是怎麼思考的,然後肯定學生回答問題的勇氣,最後提問會的同學說出正確的答案;

3、經驗分享

在經驗分享這一過程也讓我覺得受益匪淺。

(1)縣高附中:聽了老師介紹完縣高上課的流程,真是讓我佩服不已,尤其是備課的過程,每天都要集體備課,集體研課。所以說,成績好,生源是一部分,老師的付出纔是最重要的。看着劉老師展示的一幅又一幅的照片,聽着老師說的學生慢慢的習慣養成,這背後又有多少老師的付出,才能形成今天學生排隊吃飯就寢的過程中也在看書,每一份導學案都是老師們自己編制出來的,每天都給學生髮知識清單,每天都留出固定的時間去覆盤,這樣日復一日的付出怎會教不出優秀的學生。

(2)昆陽中學:昆陽中學的對分課堂也讓人耳目一新,把一節45分鐘的課堂詳細的分成了三部分,老師的精講留白,學生的分組討論,最後教師答疑。

每個學校的分享都很精彩,無論是什麼樣的教學法,只要形成了模式,就會給大家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便利,也會讓學生更明確學習方法,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數學觀摩心得8

20xx年12月14日我有幸在清豐縣明月湖國小參加國小數學觀摩研討活動,觀摩了左亞紅老師和王迷次老師的公開課,並聽取了幸福路王老師和和義路羅老師的“雙減”活動下的專題講座,最後聆聽了縣教研室候主任和徐瑞娜老師的精彩總結。此次學習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課堂教學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大家對教材的鑽研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通過這次聽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我就結合實際來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

一、加強溝通,拉近距離。

左亞紅老師執教的五年級的《打電話》一課,是對“以學生爲主體”的充分體現。由通知643人轉換爲15人,如何儘快通知到所有人的問題就變得簡單易分析,學生能更快地接觸到問題的本質。學生經歷了獨立完成、同桌交流、彙報展示和教師引領的過程,自己得出重點知識“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從而進一步驗證猜想、發現規律。整節課始終圍繞着學生的學習展開教學,教師的每一次追問都是爲學生的學習體驗做鋪墊,最後的計算部分就顯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證了體驗式學習是爲學生提供感興趣且有意義的數學活動。

二、吃透教材,真正爲教學服務

每一位上課的老師都能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學生創設充滿趣味的學習情景,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比如:王老師講授的《平行四邊的面積》爲學生提供了平行四邊形剪紙,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讓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體現了新課程的教學理念。

三、優化作業設計,落實“雙減”政策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願望。王老師和羅老師的微講座,講述了“雙減”政策下如何優化數學作業設計兩位老師都講到了分層設計,即基礎題(A類)、鞏固題(B類)、延伸題(C類),通過這樣的設計滿足了不同學生的需求,從而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這些觀摩課當中,我看到的是老師與學生真實的交流,不再是單純的教師教、學生學,而是一個統一體。每一位老師都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解決問題,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就讓學生自己通過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爲學生提供了自由發揮,處理問題的空間,並且老師不斷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位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對於學生一時想不出來的問題,每一位教師都很有耐性的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

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在候主任和徐老師的點評中,徐老師以“感動”貫穿整個報告,感動的不僅是執教教師,還有與會的所有數學老師。徐老師講到:“沒有什麼是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爲你負重前行”,這都是那些優秀的教師的真實寫照。候主任的點評中以詼諧幽默、通俗易懂的的語言贏得了在場所有老師的掌聲。候主任講了3點非常好:(1)數學不要過於複雜化;(2)研讀教材;(3)必要講解是必須的。這三點中尤其第三點,候主任多年前便提出的了,當年許多專家教授也爲之稱讚。

那麼,作爲我們一線數學教師更應該,不忘初心,奮進前行,吃透教材,看透學生,真正的做到教書育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大開眼界,領略了優秀老師的課堂教學風采和他們的精彩報告和學生獨特的思維,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寶貴經驗,期待下次學習的機會。

數學觀摩心得9

本學期我有幸去成都參加了20xx國小數學教學觀摩研討會。雖然只有短短的兩天時間,讓我得以親身聆聽專家講座,親身感受多位專家、名師的現場授課,讓我充分領略到他們那份獨特的魅力――廣博的知識積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多節觀摩課堂教學實踐,使我茅塞頓開,大受啓發,受益匪淺。專家老師們精彩的演說、先進的理念、精彩的課堂時間,都令我如飲甘露一般滿足、舒暢!下面談談自己收穫最大的幾點。

一、理解國小數學教育的意義

每一個人從出生到老去都會面臨無數次的機會,一直認爲有好的機會你抓住了是你的運氣好。數學是現代人生活、勞動和學習必不可少的工具;數學是人類思維的一種模式,是科學、技術的基礎;數學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聆聽了機位教育專家的講座,讓我明白了國小數學的教育對人的一生起着重大的作用。

二、課堂教學藝術

有幸聆聽了幾位教師的精彩演講,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來自北京的吳正憲老師的北師大版三年級《重疊》和五年級《方程的認識》。她是一位優秀的數學老師,她創造了孩子們喜歡的數學課堂,她的數學課堂被稱作是“愛與美的旋律”,她的課堂經常出現學生集體呼籲“不能下課”。尤其是她多年來的教學經驗理論,正是我們現在大多數老師所缺乏的,如:讓學生喜歡我;讓學生喜歡數學;讓學生學會學習數學;讓學生養成學習的好習慣等等,她說的這些理論和經驗都是值得我們老師去學習和借鑑的,想一想,現實中我們的數學課堂,能有多少學生喜歡數學和會學習數學呢!又能有幾位老師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喜歡自己呢!這些現象難道不值得我們去深思嗎?以及在場的每位老師都能感染她的親和力。而她課堂教學中那種閃爍着智慧光芒的個性化教學更顯示出優秀教師的風範。幾位專家都把更

多的空間留給學生去交流、探索、總結。在吳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是快樂的,我想這應該就是數學課堂藝術本身獨具的魅力所在吧!

三、良好教學風格的積極影響

“數學王子”張齊華老師的《24時計時法》在業界都讓老師們覺得很有難度在課,可是在張老師的課上,能看見張老師上得得心應手,學生學習氣氛濃厚、學得輕鬆,也看見了課堂的高效率。幾位老師老師課堂中都讓孩子們自己探究、解決問題,很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充分體現了“教師以學生爲主體,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的教學理念。專家老師們的語言精煉、豐富,非常值得我學習。他們的課堂注重從實際出發,從生活出發,爲學生創設豐富的數學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教學模式。潘海燕老師生動愉悅的課堂氣氛,充滿樂趣的教學方法,富有激情的教學風格,盪漾着智慧,呈現着自主,關注着發展;劉延革老師詼諧幽默、風趣滿堂的教學風格給所有在場師生的極大快樂;劉德武老師溫文儒雅、沉穩大度的課堂組織,敏捷的睿智與學生碰撞出心靈最耀眼的火花??

精彩之餘,收穫頗豐。通過聽課評課,使我再次領悟了學生主體作用與老師主導作用的和諧統

一、平等相處的重要性;巧妙利用學生好奇心、好勝心,並用富有童趣的教學語言,對提升課堂教學的神奇效果??兩天的學習緊張有序,天天精彩,真讓我們一飽眼福、耳福。

回到學校看到孩子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我知道自己該如何爲孩子們負責,我想:上好每堂課、認真鑽研教材、不斷自我提升,讓自己和孩子們一起成長。專家老師們的成功,見證着他們背後的艱辛,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由此也更加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

四、感悟過程,真誠付出

培訓結束了,我會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之中,把這份珍貴的經歷銘記在心,開始我教學生涯新的征程,我會努力把學到的理念、方法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之中,不辜負領導、老師們的希望,用優異的成績回報給大家,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優化的教學方法回饋給學生,我會用我的心去教誨我的學生,用我的情去培育我的學生,無悔於我的教育事業。

數學觀摩心得10

4月14日至4月16日,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國小數學(人教版)示範課觀摩交流會,與會期間一共聽了17節課、6場專家點評及報告。這是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我認真聽,詳細記,用心去體會……以下是一點點感受,有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爲期三天的觀摩課活動,給我感受最深的是上課的老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教學理念超前、各有所長,形式多樣,有的將知識點用一個故事情節串起來,有的將知識點分散到闖關的要求中,有的將知識點融入到遊戲裏……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積極投入學習

新課程實驗教材注重了兒童心理學,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生動的情境,讓學生從直觀形象的情境中去發現新的數學知識與方法,不知不覺地進入數學學習世界。比如貴州省的王春蘭老師在《打電話》一課中,“將某地發生車禍,正碰到清明假期很多醫生護士放假了,值班醫生要儘快通知休假的15名醫護人員回到醫院搶救傷員”爲主線引入教學內容,這個真實的情境,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使學生在積極的情感中自主地、能動地探索、發現新的知識。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注重創設情境,依託情境,在情境中讓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數學、體驗數學的價值。

二、學習內容生活化,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充滿着許多數學知識,在教學時融入生活中的數學,使他們感到生活與數學密切相關的道理,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發現數學的熱望。藉助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把數學課題用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貼近於他們實際生活的素材來取代,如:學習《平均數》時,河南省的`李敏潔老師利用學生熟悉的讀書情況入手,引導學生自然進入課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以讀書作爲主線,貫穿整節課,學生在這個情境中不僅學習了平均數的知識,還受到了多讀書的教育。這樣的學習對學生不陌生,又不枯燥,體現了教學內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學的實效性。

三、學習方式活動化,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活動是學生所喜歡的學習形式。創設學生喜歡的活動,使其在自由、寬鬆、活躍的學習氛圍中積極主動地感知、探索、發現數學問題、從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新教材在學生探究知識的過程中重視了操作活動。

動是兒童的天性,將學生置於"學玩"結合的活動中,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如新疆省的何立姣老師執教的《有餘數的除法》一課,她先出示預習要求,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有圖的任意一種圖形,用不同的根數多試幾次,比一比每次擺的結果有什麼不同,然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分享。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了平均分的兩種情況,從而爲理解有餘數的除法做好了鋪墊。

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應讓學生在現實的數學學習活動中獲得理解和發展,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創設鮮明的問題情境作爲學習素材,吸引他們展開學習活動,並從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數學的意義。教學中,遇到一些簡單的問題,儘量讓學生通過自己動口,動手,動腦去解決。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嘗試,主動去探索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與思考和發表意見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總之,通過這次學習,令我的眼界大開,領略了許多優秀老師的教學風采,爲我的課堂教學增加了大量的寶貴經驗。希望今後類似的活動還能有機會參加,我會將學到的經驗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觀摩心得11

12月3—4日,xx學院西校區。我有幸參加了“全國名師國小數學有效課堂教學觀摩會”,通過聽專家講課和學術報告,我受益良多,深刻感受到名師課堂的風采和教學藝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xx老師的《乘法分配律》一課和報告《運算律教學的若干思考》。

xx老師現任xx市xx教育集團副校長,身爲一個南方人,我明顯感覺到他的課和北方老師的課不同之處。他語言幽默風趣,行爲舉止有些滑稽可笑,和學生零距離的溝通交流,像流水、像微風一樣的課,細微之處盡顯名師駕馭課堂的功力和教育智慧。由於課前和學生互動費時較多,加之會場狀況不佳,xx老師這節課有些超時(用時大約1小時),但是在下課後學生仍然捨不得離開,這就表明了學生樂學、願意學,而且不感到學習是種負累。劉老師營造的課堂氛圍輕鬆自由,學生在不緊張的狀態下不知不覺地參與到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教學中來。老師在這節課中是一個引領者而不是傳教者,其教學環節設計合理、環環相扣、水到渠成,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眼、手、口、腦、身體並用,課堂參與度很高(幾乎每個學生都有發言),老師對出錯的學生也只是善意的“幽他一默”,學生並不感到尷尬甚至害怕。劉老師能很好地利用教學中的生成,他的課和教學預案並不完全一致,正應了那句話“所有的好課都是生成的課”。

聽xx老師做報告也是一種享受,他話語幽默風趣,舉止形象生動,在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中向老師們呈現出“教什麼”與“怎麼教”的重要性。作爲一個年輕教師,我深刻體會到要抓準“教什麼”有多困難。我任教的是一年級數學,由於大部分學生在入學前都經歷了一定的學前教育,對於一年級的知識或多或少都掌握了一些,這就給教師出了不少難題:對於這些知識,有哪些同學已經完全理解並掌握了?有哪些同學還一知半解?而一知半解的同學,又是哪裏知、哪裏不解?知多少、不解多少?如何組織課堂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何在一堂課中讓未會的學生掌握理解,讓已會的學生有所提高?……正確處理這些問題,是使課堂有效、優效的前提,也是我今後教學中需要努力的方向。

在這短短的兩天時間裏,我近距離地接觸了名師,聆聽名師的示範課,從中我領略到每個名師的教學風格,深厚的教學功底及精湛的教學藝術,在以後的教學中,我將更加努力學習,期待自己有長足的進步。

數學觀摩心得12

“在教學中,我爲學生創設了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積極、開放的課堂氛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去發現,去探索,去創新,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這是遼寧省撫順市實驗國小xx老師對國小數學的理解。本來要懨懨欲睡的我忽然眼前一亮,打起精神。

xx老師以45歲,參加工作已25年。王老師不但是國小生的教師,還是市級數學骨幹教師的培訓教師。是國家級教育科研成果的領先者,是“激趣導入式”教學模式的創設者,是一心撲在教育事業上,並不斷更新自己教育觀念的辛勤耕耘者,我們要向她學習。

王老師所講的是五年級下冊P57頁《分數的基本性質》之例1和例2部分。在課堂預設的的理念上,王老師先基於標準分析,從“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經歷觀察、實驗、預測、計算、推理、驗證等活動的過程”,“在觀察、猜想、驗證等活動中,發展合情推理的能力”來解讀本節數學課堂要以學生操作、合作探究爲主,力求使學生更多地參與課堂,要提高學生髮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基於學情和教材,王老師解讀出如下四個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分數基本性質的過程,理解、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體驗數學只是研究的一般方法;

2、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被一個分數化成指定墳墓,而大小相等的分數;

3、經歷觀察比較、操作討論、抽象概括的邏輯思維過程,滲透問題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4、滲透事物是互相聯繫、發展變化的辯證觀點,感悟初步的數學思想,積累基本的數學活動經驗。很大程度上顯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王老師引導學生“遷移舊識,提出猜想”,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過程中掌握數學學習的方法、技能並體驗學習數學成功的樂趣。王老師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初步感知”,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並使之形成習慣。而教材中只結合三個正方形展開研究,素材比較單一。王老師適當增加了一個圓形和計算器和線形圖,本着“以形助教”的思想,充分尊重學生的表達和比較方式,大量地運用了幾何直觀,落實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王老師在“合情推理,規律驗證”環節,再次創設了一個自主探究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再猜測-再驗證”的學習活動中對分數的基本性質積累了充分的感性認識,有了深層次理解。在“深化對比,明晰規律”環節,通過習題的設計,較好的鞏固了所學,並使學生體會到新知對解決實際問題和未來數學學習的重要性。“回顧反思,感悟提升”的總結爲這節課實現知識和方法的有機融合,爲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自主觀察發現特點,產生聯想舉例論證,細心觀察初感規律,深化對比明晰規律,抓住核心嚴謹表達,五個環節的逐層遞進,讓主動權在學生間流動,很好的達到了預期目的。

這節課時成功的一節課。

數學觀摩心得13

上週末,聽了《全國國小魅力課堂數學大賽》中的“用韋恩圖解決問題”“用數對確定位置”“組合圖形的面積”這三節課。這次聽課活動使我受益匪淺,針對這次活動我談談自己的體會。

在這次聽課中我明顯地感受到這些上課的老師都很善於啓發學生、引導學生,給我感受最深的是潘彩老師的《用數對確定位置》這一節課,潘老師的精彩之處在於課堂上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究,去發現,去解決問題,讓學生經歷、感悟知識的形成過程。上課開始,通過創設“少年軍校演練”的情景,找小強的位置,由於大家的回答不同,引出一般情況下用列行表示位置,接着引導哪是列,哪是行,學生思考、回答、老師給予肯定,最後再說說自己的位置。通過找生說自己的位置,其餘同學記錄,比比誰記得快,最後通過討論認識數對。

在教學中潘老師沒有教給學生確定,而是讓學生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自己創造形成知識。在《用數對確定位置》一課中,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教師隨即又引導着提出了新的問題,整節課就在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在矛盾衝突中探索、發現新知。在老師的引導下主動建構新知,發展思維,完成了教學目標。教師的有效引導是這節課成功的保證。

這次外出聽課學習,使我更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學生,提升自身素質去努力,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積澱教學素養。雖不能成爲名師名家,但也會亮麗自己的教學生涯。

數學觀摩心得14

5月16日至17日,永州市第三屆國小數教師學素養比賽在零陵區黃古山國小舉行,感謝學校給了我們這次寶貴的機會,讓我們能親臨現場親眼目睹各位優秀教師的風采。

此次大賽主要分爲賽課、現場問答與才藝展示三個環節,幾天裏,我們一共觀摩了來自12個縣區的12堂優質課,12堂問答與才藝展示。無論是“概念”教學、“解決問題”的教學、“空間與圖形”的教學,還是才藝展示,各位老師現代的新課標理念、新穎的設計、清晰的思路、靈活的教法、愉悅的情感、親切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們對課堂教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教學設計合理、精當,令人耳目一新。

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總感覺不夠形象、生動。聽取冷水灘區馬坪學校周建華老師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才認識到數學課可以如此生動。在感知“間隔”與“間隔數”時,她是這樣設計的,“請同學們伸出你們的左手,像老師這樣,張開的5指間有幾個空隙呢?(4個)數學上我們把這個空隙叫做‘間隔’,4個間隔,間隔數就是4。4根手指呢?3根手指呢?2根手指呢?老師與學生有效地互動,讓學生深刻地領悟到了數學的概念。

二、課堂教學注重實效,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

參賽老師具有很好的教師素養,基本功紮實,能靈活的把握教材,有較強的課堂駕馭能力,關注學生的表現,促進數學知識的動態生成。如:我縣驥村中心國小雷雲香老師教學的二年級數學《找規律》,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活起來了。她圍繞物質循環排列規律這一重點,設計了一系列的操作活動:猜一猜(空盤子裏應擺放什麼水果)、擺一擺(學生動手按規律擺圖形)、遊戲(男、女同學各4名,按規律排隊進行比賽)。環節目標的細化、落實,使學生真正地掌握了本節課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會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整個課堂教學充實、紮實、有效。

三、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極力構建生活化的課堂。

每一位參賽教師都善於溝通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創設出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數學情境來服務數學。如:運用四川雅安7.0級地震的情境進行了《小數的讀法和寫法》的教學,“六一”聯歡會佈置(彩旗的排列順序)引出找規律的概念等。既豐富了課堂教學過程,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於生活。

四、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與訓練

新課改強調體驗性學習,就是要求學生用身體去親身經歷、體察,用頭腦去思考、探究,用心靈去意會、感悟,讓知識得到內化。如:江華縣橋頭鋪鎮完全國小朱隆邦老師教學的《解決問題的策略畫圖》一課中,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畫圖的需求,在畫圖時,給孩子們留下了充分的思考時間與空間,盡情讓學生思考、研究、探索在合作中藉助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數學課堂中,在關鍵問題的探索中有的學生確實“慢”,但是優秀的老師總會“等待”。同時這堂課滲透了數形結合的思想,讓我認識到教好數學需要增強策略意識。

五、才藝展示、精彩紛呈

在大賽中,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數學教師的才藝展示環節。沒有想到數學老師的才藝也能如此豐富,而且還能與數學聯繫起來。在才藝展示環節中,教師展現的形式有:數學故事、數學魔術、數學情景劇、數學簡筆畫、脫口秀、舞蹈書法與數學融合、數學圖案剪拼,伴着輕快的音樂,我們回味着數學教學路上的歷程,一切是那樣熟悉而感動。

給我留下深刻印象有:雙牌縣江村學區張玲老師表演的《數學小魔術》。她藉助52張撲克牌中的數字,運用“循環排序”這一數學規律,進行了神奇的數字表演。看來魔術也是很好的數學素材。

江華縣沱江鎮一小周麗君老師展示的瑤族長鼓舞,從鼓聲中的節拍中與數學的找規律聯繫起來,讓我領略到了數學的美,感受到了瑤族的風情。

六、專家提出的數學思考

1、如何改變一問一答式的數學傳統教法?

2、如何打破沉悶的數學課堂?

3、老課新上,怎樣使課堂教學更有效?

4、教師如何做好評價,做到不忽略學生的錯誤,及時、準確、有效評價?

數學觀摩心得15

在前兩天下午,我們學校組織數學老師到xx國小進行數學課觀摩學習,附帶聽課的活動,在這樣的學習中,對於數學方面的教學我有了不同的感受,不像是之前我在課堂上死板的教學,而是一種更加有活力的課堂,讓我感受到教師對於教學的經驗,和對課堂的掌控力,以及對於學生的瞭解。

我之前的數學教學就是按照我的備課流程來,根據我的上課方式來,也不去管學生的課堂感受如何,只顧着將書本上的內容灌輸到他們的腦子裏就行。但是這樣的方式對學生的思考有很大的壞處,也很打擊對學習的積極性,這次的觀摩學習讓我感受到教學原來還有這樣的方式,我們作爲教師還需要借鑑不同的方法,讓學生更加容易的吸收新知識,更加有創新思維去解決難題才行。

在我看來學習數學就要忍受住枯燥,找到學習的樂趣,但是不是每一個學生對學習就是感興趣的,他們對於新鮮活潑的事物更加感興趣,在這樣的條件下,我們也應該創造出適合他們學習的環境,讓學生了解和喜歡上數學。

數學到底應該怎麼學,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現在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是最簡單的內容,學生正是培養興趣的時候,枯燥的背誦和強行的說教當然不討人喜歡,更重要是要活學活用。這樣子創造不同的情境,使用生動的語言引起學生的好奇,讓學生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參與課堂中的討論中去,明白學數學的意義,學好數學對我們不僅僅考試時高高的分數,其實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也佔據了很大一部分空間,只是我們平時沒有在意而已。

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上面要做就是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不是機械的解決問題,而是解決問題的思路是什麼,這樣的創新性思維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說尤爲重要。同時教材上面的內容講述完畢之後,可以由淺及深佈置要複習的內容,開拓學生的思想深度,同時明白學習也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有簡單的題目,還有更加難的題目。

通過這次的觀摩學習,我找到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也明白適合學生的纔是最好的,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纔是主體,我們教學的成果還是要看學生學習的內容究竟有多少。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慢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學生的想法作爲重點,制定出更好的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