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4篇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通過寫心得體會,可以幫助我們總結積累經驗。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地理培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14篇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

我參加了新課程改革的培訓學習,感受頗深。通過這次的學習,在專家們的引領下回顧了自己多年來的教學過程中的得失,我的心得如下:

一、教師將面臨新課程改革帶來的挑戰

1、教師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和壟斷

在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學生學習內容的開放性使學生的認識領域大爲拓展,吸納知識的途徑由單一變爲多元,教師已經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來源。由於學生在研究、探索的學習中內容大大超出了課堂教學、教材、教學參考資料的範圍,老師們失去了對書本對大綱的依託,也就失去了對學生學習內容的權威與壟斷,因此我們的老師在走進教室、走近學生的時候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忐忑不安”的感覺。實行素質教育以後,指導學生學習時的力不從心,無能爲力,讓教師從內心意識到自己知識結構的單一、知識面的狹窄、對本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聯繫的漠視等問題,從而產生了繼續學習、完善自我的強烈願望。

這是未來時代教師必須具有的品質和素養。通過觀看視頻,聽到了專家對問題的精闢講解,使我掌握如何把握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通過網絡上一些老師具體的課堂案例學習,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教材的重點難點;怎樣才能深入淺出;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怎樣才能將一根根主線貫穿於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之中。

2、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以往的教學中,我們老師獨立地完成教學工作,可以基本上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在研究性學習中,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的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聯合起來對學生課題小組進行指導。教師要學會合作,這是老師面臨的又一個挑戰。做作業的過程,使我對以前自己做的很多教學工作進行了很好的反思,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我體會到好的授課方式與方法能使學生輕鬆樂學,如沐春風;科學的思維模式,能使學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當的情景導學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因此將個人的智慧與集體的智慧融於一體進行歸納、總結、交流能促進我們產生更多更好的授課方式、方法,產生更多更新的科學思維模式。這對於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具有非常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二、課程改革呼喚教師角色轉變

1、由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指導者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持,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教師除了參與、促進學生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學生的學習給予指導,應幫助學生制定適當的學習目標,並確認和協調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

2、由“教書匠”轉向科研型創新型教師,由單一型教師轉向綜合型教師教師要成爲主動的課程研製者,積極設計新穎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忠實的向學生傳授課本知識的“教書匠”。隨着課程內容的綜合性、彈性加大,教材教參給教師留有的餘地加大,教師既是課程的實施者,同時又是課程的研究者。在提高自身的科研創新能力的同時,教師更要加強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多年來,學校教學一直是分科進行的,新課程在改革現行分科課程的基礎上,設置了分科爲主、包含綜合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這就要求教師改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成爲綜合型教師。

三、新時期的中學地理教師應積極接受挑戰

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求我們教師具有較高的素質。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爲本,所有教育行爲都必須以培養科學思維方法、創新意識和提高科學素養爲目的。教師要不斷拓寬知識面,廣泛獵取各方面的知識,特別是國際國內社會熱點、高新科技的信息。

1、複合型的知識素質

教師的知識水平是其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是教師搞好教學所必備的'先決條件之一。科學文化知識是指具有當代科學和人文發展的基本知識,當代科學的基本知識指對信息科學、生命科學、新材料科學、新能源科學、環境科學、空間科學和海洋科學等方面的知識有一定了解。新課程十分重視知識的教育價值和育人功能,目的在於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展學生的個性。與傳統的教育理論重結果、輕過程的觀點相比較,新課程強調教學既是一個認識過程,更是一個發展過程。新課程要求中學教師不僅要懂得教什麼,而且要懂得怎麼教,還應明白爲什麼這樣教。教師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就難以自由而科學地設計和駕馭教育教學過程,更難以進行物理教學改革與創新。

2、健全的專業情意

教師的情感是豐富的,尤其是教師的職業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教育事業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愛和理解態度,對教書育人的熱情以及敬業精神等。教師作爲完整的人不僅僅是理性的人,教師的慾望、情緒、價值信仰等人格特徵更應受到重視。

在線研討,讓我們與全省各地的教師、與專家近距離接觸,通過討論開闊了眼界;很多好的創意迸發出來。通過此次學習,不僅使自己的眼界更開闊,而且使自己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理解。這無疑將對我們今後的教學工作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總之,每位教師都應當樹立課改新理念,樹立科學的教材觀、教育觀、學生觀,深入鑽研新教材,從自身做起,轉變觀念,以研究性學習爲開端,教師將從思想觀念、知識結構、工作方式和行爲方式等方面挑戰自己、改變自己和完善自己。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10月20日---10月24日,我有幸參加了在聊城第七中學和聊城東昌中學聯合舉辦的“山東省國中地理優質課評選”的觀摩活動。此次外出不僅讓我領略到了我省各地市國中地理教師的教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現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不足。主要聽了《地形圖》《海陸的變遷》《世界的人口》《世界的語言和宗教》《黃河的開發和治理》《土地資源》《水資源》7個課題共25節課。細細斟酌聽課記錄,收穫頗豐。

一、精心的準備

大家都知道優質課是集衆人智慧於一身、集衆家之長於一節且備課時間長、勞神費力的課。所以很多老師都疲於將優質課,但不可否認的是本次比賽的所有老師都準備的非常充分。彩印的新式地圖集,精美實用的導學案,自制的彩色繪圖版,自制的繪製等高線圖的簡易裝置盒,自帶了探究水土流失的模型等,這些小細節無不體現參賽老師的細心、用心,這些教具、學具都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精心設計的課堂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課堂導入,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喚起求知慾,產生強烈的情感效果,從而爲上好一節課奠定基礎。儘管各位老師的導入各不相同,但各位老師的導入卻告訴我一個共同的道理:導入要親切自然、切合主題、有吸引力。主要形式有:

①設疑導入:如《世界人口》一節,威海神道口中學的地理老師張開紅以聊家常從聊城市的人口問道你知道世界的人口有多少嗎?引發學生的猜想,在學生五花八門的大猜想後老師世界不同地區的人口數量變化的視頻告訴學生世界人口已達72億。再如《海陸變遷》一節,菏澤市東明中學的老師用火山地震的視頻導入,問學生:問什麼會發生火山地震?地球上哪些地方會發生火山地震?即引起學生的求知慾,又引起部分同學對於火山地震成因和分佈的共鳴。

②情感導入:爲了培養學生情感的導入。如《黃河》一節,中學的老師,以黃河的洶涌澎湃和其創造的文化的視頻介紹片導入。激發學生對黃河的認識,注重培養母親河的情感。

③知識導入:爲了獲取知識導入。如《地形圖》一節,臨沂費縣杏壇中學的地理老師李梅儒老師,播放播放蒙山的視頻,即讓學生欣賞了蒙山的風景,而且爲下面設計的爬蒙山施山體部位作了鋪墊。

三、教學設計精彩紛呈

精彩一:印象深刻的教學思路

此次參評的老師的教學思路設計都各有所長。無外乎兩種情況:

第一種沒有明顯的主線,但條理很清楚。如:青島十六中的李瑤老師再講《黃河》一節時,

①通過大量的讀圖把黃河的概況乾脆利落的解決掉,

②小組通過選圖讀圖合作探究了黃河的水文特徵,

③對比了黃河不同河段的水能和含沙量的不同及原因,

④出示了大量的資料視頻和學生一起探究了黃河特有的水文現象指出黃河是憂患之河,

⑤運用大膽的設想沒有黃河讓學生說出黃河的功勞,

⑥引導是憂患的河流我們就要治理,是功勞之河我們就要加以利用,

⑦通過視頻瞭解國家的政策,談談中學生怎樣保衛黃河

⑧知識梳理與學習檢測

第二種有明顯的主線,設計獨具匠心。如:臨沂三十五中的杜欣老師的《世界的人口》這節課通過招賢納士招聘

①人口數據分析專家

②人口問題分析專家

③人口問題解決專家

④人口分佈規劃專家四個活動貫穿始末。

再如:德州禹城實驗中學劉洪秀老師再講《中國的水資源》一節,用我們同學來做醫生給中國的水資源看病:

①找病因拍片子、

②對症狀開處方、

③保安康留遺囑、

④思診療留經驗來貫穿整個課堂。

精彩二:過目不忘的'創新教具學具

每一屆地理優質課的評選活動中,總會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創新教學輔助教具、學具出現,每一個創新教具、學具的出現都會引發一陣陣的感慨和讚歎。本屆優質課也涌現了好多獨具匠心的教具和學具:

1)濟寧汶上縣康驛中學趙靜老師執教的《地形圖》中將海綿等高線的模型放到盒子裏壓上玻璃,立刻等高線圖就透過玻璃出現在大家眼前。這個模型裝置的好評如潮,那到底好在哪裏呢?我想了想大地應該是以下幾點吧

①直觀

②易操作

③節省時間

④可以反覆利用。

2)威海高區神道口中學張開紅老師在執教《世界的人口》一節中,在世界人口的分佈這一環節中採用了“多圖疊加”的膠片運用,也引起了現場老師對教具的瘋搶。那它到底好在哪裏?我認爲

①“多圖疊加”提供了一種解決某些地理問題的創新的思路,在解決很多地理問題中都可運用到。

②多圖疊加活動可以體現學生探究問題是事實驗證的過程。

3)濟南槐蔭教研室的耿紅君老師在執教《海陸變遷》一節中,她設計的盆中裝水模擬軟流層岩漿,用不同顏色塑膠板做板塊拼圖,用吸管吹水模擬岩漿噴發,模擬板塊運動,很直觀的可以看出板塊的張裂拉伸和碰撞擠壓運動,拍成了微視頻,便於全體師生觀看。

這些教具學具的出現可謂獨具匠心、光彩奪目。甚至有人說:“不虛此行”。是的怎樣稱讚都不爲過,確實有其過人獨到之處。

精彩三:適時的歸納、梳理、反饋

參賽的老師有一個共同點:及時的進行梳理歸納總結,而且偏重對探究方法和探究思路的總結和所學知識的反饋。如設計以下環節:方法指導、對比分析、是真是假、猜謎語、知識梳理、探究方法歸納、建構與梳理、智慧對對碰、你言我語話收穫、學以致用、點擊快樂、開門大吉等。老師們非常重視課堂的歸納、梳理和反饋,相信這些環節的設置定會對孩子對知識的整體理解和把握有很大的益處。

四、我的幾點感受與體會

1、及時到位的評價很重要

好的評價可以在學生的心裏卻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瀾,並會起到引領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的提高,甚至可以影響孩子的一些學習習慣。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學語言如果沒有情感的血液在流動,就會蒼白無力、索然寡味。”同樣一節課,有及時到位的評價讓人覺得整個課堂就立馬鮮活了起來。而聽到一節沒有及時到位評價的課時總讓我有些遺憾和惋惜。我認爲本次優質課做得最好的是威海文登實驗中學的劉軍麗老師所講的《土地資源》。其他選手的評價相比之下就顯得有些弱。我不禁的反思一下自己又真正能做到多少呢?是的,也很不夠,希望在以後的教學中慢慢探索彌補。

2、怎樣才能脫穎而出?

我的體會是課堂一定要有新意,有亮點,有創新點。無論是導入的別出心裁還是整堂課環節設計的新穎獨特,也可能是一個小小的微視頻、創新教具,還可能是一個小小的遊戲,抑或是一個別具一格的板書設計等都會給聽課老師留下深刻印象,才能在省優的舞臺中勝出。而這一切的背後一定是一個強有力的智慧的集體在做後盾。

三天半的聽課學習確實讓人大開眼界,而且收穫良多。不僅讓我們學習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而且還領略到了優秀地理人的的教學風采並品味到了他們匠心獨運背後強大的集體力量與智慧。相信本次優質課的亮點還有很多,等優質課的光盤來了之後,我還要在細細品味,相信每次看都有不同的收穫和感悟。在此由衷的感謝校領導對我們青年教師的培養,給了我們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我們一定努力學習別人所長,努力提升自我,早日成才。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3

有幸參加教育部組織的“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教師遠程培訓項目”活動的地理學科的學習,深感機會難得,所以在八天的學習中,每天顧不上天氣炎熱,早早地趕到學校,認認真真地聆聽各位專家精彩的講評,有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心中對教育部的精心安排充滿了無言的感激。通過八天的學習,對我既是觀念上的洗禮,也有理論上的提高;既有知識上的積澱,也有教學技藝的增長,收穫頗豐。

一、要有“愛”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不僅要熱愛地理學科,深入細緻地鑽研教材內容、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更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心中有了愛,才能夠想方設法地探索各種教法、學法,設計更合理的教學流程,讓學生樂學、善學。真正達到教學的目的。

二、要“善”變新課標與舊教材相比,無論是從教材內容還是教學方法,變化比較大。所以一名優秀的地理教師一定要善“變”。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不同的學生,探索不同的教法和學法。做到因地制宜、共同提高三、要善“動”新課標裏很多內容都要求老師和學生要動起來。包括眼、身、口、手、腦,可以說是全方位的。這個動不僅要出現在課堂上,還要出現在課前準備和課後的拓展中。通過這次學習,還解決了許多困擾我多年的問題。比如:以前在上等高線這塊內容時,我試圖自制一個模具,把等高線圖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一內容,都始終沒能如願。而在這次學習中,我欣喜地發現了,原來等高線圖可以用鐵絲來演義。真是如獲至寶、受益匪淺啊!培訓是短暫的,但它卻是一個很好的開端,在今後的工作中,我要不斷地學習,學以致用,把學到的知識方法運用到課堂實踐中,並作到多學多思多改,不斷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的理論和實踐水平。力爭做一名無愧於祖國和人民的好教師。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4

上週週三5月7日我參加了美蘭區教研室舉辦的八下地理湘教版新教材的培訓學習。陳育才老師特別邀請市研訓院陳運敏老師爲我們做了本次的培訓學習,使我們對新教材有了清晰的認識,有了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陳運敏老師結合新課標主要從以下六個方面爲我們作了教材修訂的介紹與教學建議:

一、總體框架

總體框架的體系結構同原教材相比較,保留:總—分—總的編排邏輯不變,有3個變化。變化1:分論部分原教材按4條線串起來,並以省級行政區逐個分述;修改後按課標要求分三大部分並選擇典型區域分述。變化2:“第一章中國的主要產業”,改爲“第五章中國的地域差異”變化3:原教材共六章,修訂教材共五章。也和人教材相比較,讓我們清楚與人教版相同的內容則重點學習。

本冊的學習主要是屬於區域地理的學習,遵循課標要求,修訂版所選擇的區域保留了課標規定的必學區域(北京、港、澳、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貴州省。新加區域爲東北地區、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長株潭城市羣、黃土高原。又從大的區域中選擇較小的區域分別去論述四大地理區域。

二、區域內容的組織

體現在1、基礎性原則

2、突出以案例滲透區域學習方法

3、注重區域的發展

4、注重地理能力和思維的培養

三、區域案例內容簡介

四、注意體現區域的發展和變化

五、呈現方式

六、努力改進教學方法

1、區域案例可以自選,但要有典型性

2、“問題切入,案例推進”是區域地理教學的好方法

3、案例教學重在培養學習方法,並進行思維遷移

4、切實掌握區域地理教學的.一般方法:三個方面(即3w)構建知識體系把握區域地理學習的方法(以西北地區爲例)

5、提高區域地理教學效果的對策

總之,通過這次的教材培訓,使我們對教材的領會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如何更好地實施課堂教學。最後陳運敏老師還向我們展示了今年全省地理優質課的優秀複習課件,讓我們學會如何高效複習,使我們又有了更多的收穫。收穫的同時也深感自身知識的不足,覺得自己要學習的東西很多。今後我要不斷學習,提升自我。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5

七月份,公司通知我去集團參加熱力管網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的培訓學習。這次的培訓機會非常難得,感謝公司領導給我這個學習機會,因爲非暖通專業的我正渴望通過本次培訓增加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與補充,加強了解集團各熱力公司的'供熱管網及設備情況。

帶着領導的囑託與對專業知識的渴望,通過一個多月的突擊學習,基本掌握了該信息平臺系統的操作。這套系統是集團爲更好的統籌掌握各熱力公司供熱範圍內熱源、熱力管網、換熱站及各熱力設備情況,專門讓軟件公司開發的的信息平臺。該平臺功能強大,各熱力公司資料錄入齊全,平臺正式上線後,管理人員可以通過系統平臺輕鬆實現對熱力管網的爆管分析、監控實時動態、設備數據查詢及統計、故障管理等。

這次培訓學習,象一把鑰匙打開了我思想的閘門,不僅讓我拓寬了工作的思路,加強了專業知識的學習,深入地瞭解了集團的宏偉規劃目標,更讓我對集團的前景充滿信心。並且堅信作爲開源人,我將以更多的動力與激情爲開源的未來儘自己的最大努力。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6

伴隨着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進行,高二年級新教材培訓工作於20xx年7月19日—21日在梧州市第十五中學舉行。通過兩天半的認真聆聽專家的精彩講座,我對高中地理新課程標準、新課程下的教學理念、新教材的編寫思路,教學方法以及評價機制等方面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總結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新課程最大的亮點在於它注重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

新教材強調知識的基礎性,重在學生地理思維能力的培養,這是新課改的一大特點。正因爲如此,教材中許多基礎知識、基本原理或基本規律的敘述十分簡潔,有些是點到爲止;然而在教材的“案例”和“問題研究”中的要求卻有較高難度。這種缺少必要知識的鋪墊,不利於學生理解教材,更給學生的分析、討論、探究帶來較大困難;同時對教師如何把握好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是否適當補充和拓寬,帶來一定的困惑。因此,我們要重新認識備課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明確新課改對備課的要求更高更嚴,備好課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先決條件。我們必須刻苦鑽研教材與教參,在備教材和過程的.同時,更要備學生和教法。

二.努力創設地理學習情境。

由於傳統的教學方式存在着種種弊端,課堂教學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首先應努力讓學生熱愛地理這門課,有學習地理的激情。這就要求我們要認真把握教材,要設法激發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在地理課上靈活巧妙地創設地理學習情境和氛圍,從而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望。由“要他們學”變爲“他們要學,樂意去學”。

三.實施探究性教學,培養學生地理素養。

在地理教學中傳授給學生地理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如何學習,如何求知,如何思考並解決問題的能力。老師作爲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應巧妙設置一些探究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真正體現“老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教學理念。另外,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多留給學生提出問題的機會,充分思考問題的機會,引導學生不受學科間框框的約束,完全可以超越課本,延伸課本。教師更應該關注的是學生的反應,應善於捕捉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抓住某一亮點並進行鼓勵。

四.新課程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傳統的地理課程,無論是教學大綱、教科書還是教學過程往往都是以“教”爲核心或者說相對忽視學生的“學”。教學大綱是“教”的綱目,教科書是“教”的素材,教學過程是“教”的方法,課堂教學的基本格局就是“教師講,學生聽”。這種教學理念不利於知識技能的形成,不利於創造思維的培養,不利於良好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樹立,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素質教育格格不入。因此,新課程改革大力提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等學習方式。當然,新課程也並不排斥接受性學習,而是倡導多種學習方式合理整合。

五.在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

傳統的地理學習評價往往存在一些問題,如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重“打擊”輕鼓勵、重定量輕定性、重他評輕自評、重共性輕個性,並且還過於強調標準化,過分強調學生學習和思維方式的統一性,這些都可能在不同程度上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

新課程標準的評價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與發展;注重激勵性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其中,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尤其值得重視。定量的評價往往用“分數”來體現,但“分數”受到多種因素影響與干擾,有時不能完全反映學生學習的真實水平,分數的假象會掩蓋一些容易忽視的傾向。而定性評價就是教師通過觀察與分析,用恰當的語詞對學生的學習作描述性的評定。相比之下,這種評價比打個分數的評價難度要大得多。對學生地理學習的定性評價,除對知識掌握程度的評價以外,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學生教學參與度的評價;對學生質疑求異活躍度的評價;對學生探究水平的評價等等。

六.強調信息技術的應用。

強調信息技術在地理學習中的應用,除了要求學習必修模塊中有關地理信息技術的章節和地理信息技術選修模塊以外,還應該培養學生快速取得豐富的網絡資源的習慣與能力,引導學生注意地理學習重點的改變,側重對學生地理信息素養的培養,注意教師自身角色的轉換,盡力提供個別化的學習環境,充分認識地理信息技術是一種教學技術手段並高度重視學校多媒體網絡化地理專用教室的建設等等。

高中新課程還有待我們探索實踐,希望開啓地理教學的新篇章。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7

首先,非常感謝學校給我這樣一個學習機會,讓我可以見見大世面。第一次參加大型的地理學科教師培訓,感恩不過也有兩個遺憾,希望明年能夠彌補:

1、命題比賽是年前糾紛通知了,但是由於惰性一直沒有動手去做。開學事情又特別多,更加沒有時間去出題,錯失了一次很好的機會。因爲只要認真出一份題,至少是有個三等獎的。

2、由於時間預估不周,到會議現場,培訓已經開始了。本來參會人員都可以領取一份教輔資料的,還蠻多有用的輔導書。就因爲我遲到,所以錯失了機會。當然,是我的問題,我也沒什麼可以抱怨的,只能爲自己的行爲負責。

關鍵能力培養——命題的理念要求

1、認知能力,包括邏輯推理、獨立思考、信息加工、語言與寫作、學會學習等等的能力。多給學生自己講自己寫的機會。

專家舉了兩個例子,一個是東莞東華中學全校學習和使用學科思維導圖,培養學生的邏輯思考能力;還有地理論文,包括教學設計和課件,題目是非常重要的。要明確主題,所以我們在出題的時候,一定要按照四要素出題:時間、空間、主題、任務等等。

2、培養合作能力,小組合作探究的能力。

3、培養創新能力。

4、培養職業能力,即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專家以廣東的地理研學比賽作爲例子,在研學比賽的題目中,要求繪製地圖,只有極少數的學生的地圖是具備三要素的,即圖例、指向標和比例尺。

他建議我們在課堂上,要多講解爲什麼,區域中的細節都要詳細地講解,特別是事物相互之間的練習,建立學生的系統思維。

我們在出題的時候,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的引導,我們國家取得了什麼成就,要怎麼去保護環境,做好當下每一件小事。注重地理的實踐能力,運用真實的案例和熱點時事新聞。在編題的時候日期和地點很重要,題幹要喝背景材料緊密相關。題目要精練,基本上提供的都是有價值的信息,不要有廢話。

20xx年地理會考考試大綱修訂

1、知識目標(對基礎知識的運用有了更高的要求)——讀圖技能以及文字寫作能力。

2、考察在新的情景中解決問題。(我們八下學了很多區域,基本上考試是不會考課本的區域,而是考學生知識遷移,舉一反三的能力。因爲區域的分析方法是一樣的。)

3、圍繞“主題情景“設計問題,增強學生對區域的認知。

4、地理核心素養——解決地理問題——從地裏位置出發——聯繫區域特點。

區域尺度(地理基礎——概念。規律)

小區域尺度(具體分析該區域,比如問智力是否適合開發,可開發的話理由是什麼;不可開發理由又是什麼。只要言之有理就能得分。)

區域特徵、區域差異化的對比很重要,特別是細節,比如同一種氣候類型,偏南和偏北氣候差異,都要學會分析。

5、地理綜合思維——地理事物的綜合性,圍繞一個主題,涉及主題的題目才放在一起。

試題講解

下午主要是參加命題大賽獲得一等獎的部分老師上臺展示她們的試卷題目和命題的思路等等,這個環節收穫還蠻大的,能看到不同的老師思考的維度和角度都不一樣。

其實出一份題目,特別是原創和改編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1、首先要對考試大綱非常地熟悉,清楚考點的分佈;

2、注重地理核心素養要求,綜合分析能力——讀圖、材料能力等;區域認知能力——識圖;可持續發展理念——環境保護、資源節約等;

3、貼近生活、緊扣時事,解決地理實際問題。

4、着重考察信息讀取、讀圖和分析圖文、知識遷移等等的能力。

因此,前期需要研讀考試大綱,不斷參考各省市的會考題和大學聯考題,蒐集最新的材料——時事新聞、熱點話題等等提取地理相關的角度命題,還要不斷地推敲材料、題乾和選項的表達。(我說起來是很快的,真正要去做這件事真的很不容易。)

我當下可以做的事情:

1、核心素養專題教學:

(1)直接在材料和圖表中可以提取信息的題目整合;

(2)考察區域認知的,區域知識遷移的題目整理;

(3)時事熱點新聞的題目

(4)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題目

(5)組合式選擇題

整合出來,就可以進行專題講解,這一類題目可以怎麼回答。

在此之前,我需要多參考和刷會考題、大學聯考題以及這些優秀老師出的好題目,對考點分佈有非常清晰的認知。這件事一直沒有做起來嗚嗚嗚,還有不到100天就會考了,我需要比別人思考的得更多更仔細一些。

很感恩這一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對會考地理的命題思路和命題方向都有了更深的認知,自己一定要拼盡全力,對自己負責,對30位孩子們負責。

充分利用好微博和公衆號的資源,以及多請教身邊的優秀教師!加油吧,世榮!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8

暑期有幸參加了國中地理學科遠程教育今培訓,使我對地理教學的基本理念、過程和方法都有了進一步的熟悉。在思想上給我一種點撥,將使我在實踐中多一份思索、多一份指導。

一、課堂教學應具有理性的光輝

這是我在這次培訓中最深刻的體會。這次培訓中專家的理論講座與相關的課例緊密結合,在鮮活的課例中解析理論的生成與掌握,非常有助於理解和學習。這樣的講座使我感到課堂教學的真正理性所在。課堂上一種方法的運用、一個步驟的設計、甚至一個問題提出,都應有一定的理念支撐,只有在理論的指導下,課堂纔是科學高效的。這使我真切地感到,應該具體地學習課程標準,廣泛地學習地理學科理論知識,當一些理論與標準熟記於胸的時候,才能在教學的時候運用自如。我先前的“理論枯燥論”在此自動瓦解。

二、系統全面的講解填補了我對某些領域教學認識上的空白

以前我總認地理教學空洞枯燥無味,對綜合性學習課的認識也比較模糊,一上這課的時候,我就比較頭疼,也調動不起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這次培訓學習,聆聽了專家的系統講解,觀看了名師的出色課例,我對這課有了一種較甦醒的認識。其設計理念與思路對我都起到了很好的示範引領作用,我感到這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專業引領。

三、網絡交流使我在集思廣益中博採衆長

網絡論壇交流的過程中,我的每一個困惑的問題,都收到了老師們熱心的解答,我也積極地參與話題的討論與交流,認真地思考老師們提出的問題,用心學習老師們的方法,汲取老師們的.經驗與聰明。交流中,使我感到,這是思想與思想碰撞的最佳平臺,是經驗與經驗融合的最佳空間。在交流中,使我的教學方法得到了補充,教育思維得到了拓展。

這次培訓對我來說是一次思想洗禮的過程,是一次理論學習的好機會,對我今後的教學工作必將起到積極的指導作用。對今後全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和地理學科教學質量,都將起着重要作用。

學校地理培訓心得體會範文5:

爲了提高研訓成員的地理信息素養,促進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在地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推動《地理信息技術》模塊的課程建設,提升地理課程建設水平和教學質量,尹中鋒中學地理工作室組織部分成員參與了江蘇省地理學會和江蘇省教育學會地理專業委員會舉辦的“江蘇省高中地理骨幹教師地理信息技術培訓活動”。我有幸參加了這次高質量的培訓,在該次維持四天的培訓中,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實驗分析操作,我學會了不少東西,也深深的感受到了地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重要性。

培訓第一日,開幕之後,是南京師範大學湯國安教授的精彩演講。湯教授向大家展示了地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城市建設中、災害防治中等各方面的具體應用,通過湯教授的這些案例,我們深刻感受到,在信息技術時代環境下地理信息技術的多功能性。湯教授的整個演講當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湯教授的幾個問題:地球到底有多圓?表面的粗糙程度到底如何?我們用的時間進製爲什麼是60進制而非100進制?國外爲什麼採用12爲一打?這些都是常識性的東西,很少有人去思考爲什麼。湯教授說,這些習以爲常的常識和現象,其實包含了偉大的奧祕。如果牛頓不思考,就是被蘋果砸死也不會有萬有引力了吧。他的話讓我們哈哈大笑,同時是深刻的反省,我們平時思考的是不是太少了?

接下來的3天半時間,我們全體培訓人員都在機房進行具體的案例實驗操作培訓,即利用arcview3。2軟件對已給的案例進行建模分析。培訓的內容很有難度,實驗工作量也很大,大家都做的非常辛苦,但是收穫也很大。平時教學過程中的很多難點重點,通過arcview建模以後變得直觀、立體甚至動態呈現,非常有利於學生理解。

培訓結束以後,連雲港高級中學副校長蔡教授又帶領我們一行人蔘觀了該校建立的地理信息技術實驗基地、地理專用教室和地理園。在實驗基地,有很多先進的信息技術媒體,可模仿多個地理教學環境,這些技術的應用,真正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地理園中的模型,讓學生在休閒時刻邊走邊看,興趣倍增。

總的來說,通過這次培訓,感受很多,反思很多,學習很多,真正認識到,以後要努力很多才能做一個信息技術環境下合格的地理教師!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9

  第一次聽到地理學科教育要踐行立德樹人,是20xx年在南昌召開的中國教育學會地理教育專業委員會年會上。當時段XX祕書長提出地理要踐行立德樹人,天津鍾XX教授宣佈下一屆年會探討主題地理課程價值(立德樹人)和課程標準修訂。

  接下來的兩年,在地理研討羣參與羣友關於地理課程標準的問卷調查,在《地理教學》、《地理教育》和《中學地理教學參考》看到多爲專家關於我國教材、課程標準演變研究文章,隨後又有關於地理學科核心價值的探究。作爲一名普通地理教師,對中學地理教學改革自然十分關注。但是對於諸多變革的關聯並不瞭解和理解。對於各部分變革只是簡單的、碎片化的認知。今天聽朱XX司長的講座,是我對中學課改的頂層設計有了清晰的認識。

  基於我國教育現存問題,在黨的十八會議上,黨的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出發,強調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爲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此背景下進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的修訂工作。可見《課程標準》目的是將立德樹人的教育戰略目標落到實處。這涉及的'各個學科,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任務艱鉅:提煉學科核心素養;研製學業質量標準。從這三大重任看,改革大於修訂。

  課題組比較研究國際普通高中課程標準,理清我國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修訂的思路,包括課程標準修訂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目前課程標準修訂工作取得重要突破。

  一、提煉學科核心素養,以核心素養爲綱,選擇、構建課程內容、創建新的課程標準

  二、研製基於核心素養的學業質量標準;

  三、適應我國高中階段教育普及,突出課程的多樣性和選擇性。課程標準要爲教學服務,爲評價服務、爲編寫教材服務、爲大學聯考服務。

  朱教授的講座讓我對當前的課改有了整體的系統的認識,對課改的頂層設計有了一定的瞭解。課改的終極價值在立德樹人,以人爲本,在此框架下各學科探求本學科的核心素養作爲本學科培養人的目標。當然,要使這一目標順利實現配套改革中大學聯考的改革勢在必行。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0

7月13日至15日,我們來到北大附中,進行爲期兩天半的集團教師培訓。其時已是正式放暑假的日子,但在清晨7點半的校園裏,仍然能看到三三兩兩結伴而行的學生,他們身着便裝,安靜地穿過校園,步入不同的建築物內。

在之後的時間裏,我不時會看到一些學生,有些在空曠的食堂中攤開書本,有些在教室裏寫寫畫畫。聽說還有考試,可是沒有人行色匆匆,沒有人緊張兮兮,手機甚至筆記本電腦都在我們眼前出現了,活動教室裏的桌椅沙發溫馨而舒適,學生們坐得也隨意……看似一切都是慢節奏,可是置身於這個校園中,卻感受得都是有條不紊的濃厚學習氛圍,也許這就是北大的校園氣質!

(一)主題教育

8點半的報告廳,已經坐滿了來參加集團培訓的老師,我們的主題式學習,是要閱讀一本名叫《看不見的森林》的書的節選,這是一本生物學類的著作,和印象中一般的理科書籍不同,作者的寫作方式極富文學性又不失科學嚴謹,如同講了一個繪聲繪色的關於植物越冬、光合作用、食物鏈的故事,讀起來讓人非常愉悅,還給了我一種生物老師改行教語文的奇妙感覺。

閱讀完畢後,我們對預先設定好的問題進行了分組討論,其中的一個問題立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如果一個生態系統中缺乏食草動物,討論該生態系統中其他生物的變化",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是不可能的,缺乏食草動物,食物鏈就斷了,那生態系統應該會毀滅了。

下意識地想把這個問題pass掉,但忽然發現,我的思考方式已經出現問題了!遇到了一個看似不太合理的問題,就想把它直接丟到一邊去,而"如果……會怎樣"的這類問題,其實正是孩子們最喜歡思考、樂於提出的類型。我的學生是否也在課堂上也曾提出這類看起來很沒邊的問題,我是不是也曾習慣性地丟出一句"不合理"、"不可能"搪塞過去了呢?

於是重新審視了這個問題,並且開始和同組的老師們一起"打開腦洞":

生態系統的頑強程度其實是難以想象的,地球歷史上發生過不少"大滅絕"事件,但在大量生物永遠消失的同時,總會有一些能夠利用僅有的條件存活下來的,通過漫長的演化,又形成新的生態系統,直至今日……

然後我們開始在腦海中描繪這樣的演化過程:

食草動物缺失→植物數量暴增、食肉動物因缺乏食物而減少甚至滅絕→部分雜食性動物存活、個別食肉動物可能改變習性變成食草動物

或者是:

食草動物缺失→植物種子不能通過被進食後移動被運送到別處→植物生長範圍相對縮小

雖然這些思考未必有足夠的深度,但可以算是一次很值得銘記的嘗試!

(二)集體備課

7月14日的一大早我就非常激動,因爲聽裴老師說,方燕校長專門爲我們請來了北大附中的翟蕾老師指導我們地理教研組的集體備課。

翟蕾老師本人簡直就是一座知識與教法的寶庫!我恨不得把翟老師所說的每一個字都記下來寫出來,但還是在這裏優先寫下兩個給我震撼和啓發最大的亮點。

翟老師在點評了侯雅軒老師的一個大學聯考題複習案例之後,忽然指着屏幕上的一個鋒面氣旋的圖問我們大家,有沒有想過這兩個鋒在這之後會如何發展,這個氣旋又會變成什麼樣。

這個問題直接就把我們問住了,其實說到天氣系統,這方面的大學聯考題大家都是經常要看的,高壓低壓、冷鋒暖鋒、鋒前鋒後、天氣變化……這些都是熟記於心的,但是好像因爲從來沒有考試題問過鋒面氣旋之後的發展,大家也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

於是翟老師開始啓發我們:圖中的兩個鋒面系統,冷鋒移動速度明顯要快於暖鋒,它又被氣旋控制着圍繞着低壓中心轉圈,很快就會追上暖鋒,相遇了!

然後呢?

冷氣團會把暖氣團都擡到高空中去,近地面被冷氣團牢牢佔據,氣壓也就隨之上升了,氣壓一上升,低壓中心自然不復存在,氣旋就這樣消失了!

聽了翟老師的一番解釋,我在倍感震撼之餘,也感到相當慚愧,在我的習慣裏,似乎一切的研究都止步於寫出考試答案,我從來沒有多問過自己幾個"然後呢"、"爲什麼"、"怎麼回事",自然也就沒有習慣去啓發學生再進行深入思考,無論是學生還是老師,思維的活躍都是需要靠經常鍛鍊來維持着的,豐富的學識也會在這些多把自己問住再去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逐漸積累起來。

之後,我準備了一節說課,翟老師在聽過之後,非常敏銳地指出其中存在的問題,也肯定了我在一些設計上的亮點。但在最後,她對我說,你不覺得你講得有點太多了嗎,整堂課基本都是你在講,你爲什麼不給學生講方法,讓他們自己去試着做,然後你再對他們的答案給予指正呢?

我有些爲難,我覺得以我們的學情,學生達不到這樣的要求。

翟老師卻說,你不試試怎麼知道一定達不到呢,你不撒開手怎麼保證他們在考試的時候自己面對這些問題也能處理呢?這些基礎的東西——歸納地形地勢、描述一個氣候,把方法教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去總結,你的作用應該是指正規範他們的答案,處理他們遇到的更難的問題。要讓他們多提問題,這樣他們纔會有長進,你也纔能有長進。

翟老師說,你們都覺得我知道得多,其實都是學生推動的,他們不斷地問我各種各樣的問題推動的。

聽了翟老師的話,我陷入了深深的反思。

近幾年學生的管理難度增大,我確實也把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放在瞭如何維持課堂的穩定上,甚至我必須承認在有些時候,爲了防止一些習慣散漫的學生藉機說話違反課堂紀律,我會在授課中減少對學生的啓發、追問,少給他們講一些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地理趣事。

成爲教師已經整整六年了,在這六年的時光中,我積累了一些教學經驗,這種單純時間上的積累,足以使我能夠駕馭課堂,說出每一課的主要知識點是什麼、在考試中是如何體現的,這是剛剛成爲教師時的我做不到的。可是追溯到自己還是一個新教師的時候,我清楚地記得,那時的我反而會常常追問學生問題,會鼓勵他們去發現教材上、地圖中的隱含信息,我遇到過把我問住的學生,承諾他等我回去好好查閱資料以後再來給他解答,並且送了他一個本子作爲對他提出一個高水平問題的感謝,我和學生們的關係還因此更加融洽……

如果不是翟老師提醒,或許我都沒有意識到,我得到了一個安靜穩定的課堂,但也因此侷限住了自己,失去了提升自己能力的機會。

新的學年到來時,又將是一輪新的開始。此時此刻,我無比感激這次培訓,因爲發現自己的問題永遠不算晚,希望我們就從新的學年、新的七年級,重新揚帆起航,我願意去做一個永遠不停止思考、永遠不停止學習的教師!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1

現在學生的學業壓力普遍偏重,晚上的時間多半用於完成當天各門功課的作業,而沒有針對當天知識練習反饋的空閒,所以這就使得課堂上的練習顯得格外重要。但是課堂時間又只有45分鐘,怎麼能在有限的時間內產生更高的學習效率,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設計高質量的達標練習,取精華去糟粕,使學生的每一秒鐘都有意義的度過。下面我就如何優化課堂練習淺談幾點體會。

一、由“解題”向“積累”的轉變

學習離不開“解題”,但更重要的是“涵養”和“積累”。“積累”的實現,靠的是“涵養功夫”,靠的是自覺的意識,而不是所“解”題目的多少。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必須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爲目的,不能用偏題、難題爲難學生,要善於把作業與練習題型的格式推陳出新,從而不斷地促進學生的“積累”提升他們的“涵養”。使學生通過練習學會一種方法,掌握一種思路,發現一種規律,或對解答其它問題有所啓示,把知識的`應用價值和智力價值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由“鞏固”向“探究”轉變

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知識的記憶和鞏固,忽視知識的運用和能力的培養,即只重視練習在複習鞏固知識方面的作用,忽視了他的“生成”功能。練習從設計、佈置到檢查評價的各個環節都應突破這一侷限,不能拘於教材,設計練習要有一定的“挑戰性”。總之,教師應用練習指導學生的自學,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感到“飢餓”而去積極“覓食”,實現由單一的機械重複式訓練向主體探究的自我建構轉變。

三、分層作業

練習也要順應學生的認識規律,呈坡度,出層次,使學生從感知認識→熟練掌握→創造性地運用,循序漸近,逐步加深。由於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同樣的練習,一般的學生只需要五六分鐘便可以完成,而“學業不良”的學生要拖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教師可以採取把“練習分層”的策略,讓不同層次地學生自由選擇適合自己的那一組練習,摘到屬於他們自己的“果子”。學生的練習一般可以分爲三個層次:

1、基本題:重在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操練,一般適合學困生。

2、綜合擴展題:以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爲目標,一般適合中等生。

3、聰明題: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解決問題,一般適合優秀生。

由於分層練習的難度適宜,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自定練習不再有困難。即使有困難,努力一下(獨立思考或請教同學)也能較快完成。這無疑能激發學生向更高的層次挑戰。

四、明確要領

有些學生沒有完成練習是因爲練習要求含糊,爲了提高練習的質量,教師在設計練習時應做到。

1、直截了當地告訴學生通過練習使他們學到什麼,誘發學生的動機。

2、把部分延伸到課堂之外的練習用筆頭形式佈置給學生,讓學生抄下來或分發材料,避免學生遺忘或丟三落四。

3、充分給學生提問的時間和機會,並且儘量圓滿地、不帶批評地回答他們。

五、及時反饋

教師要及時評價學生的練習,並把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教師對練習的評價應以鼓勵爲主,讓學生爲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教師可以通過舉辦或張貼優秀學生作業展覽,給學生的作業與練習加上“☆”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獲得成就的樂趣。

總之,課堂教學中達標練習的設計必須以落實雙基、發展智力、提高學生能力及素質爲目標,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每課均有所得,從而真正形成知識的內化,促成學生運用能力的提高。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2

一、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也就要求教育不斷更新,需要可持續性發展。教師之路該如何走?作爲骨幹教師又該如何做?

在培訓中,聆聽了方元山老師的精彩報告後,我受益匪淺。

方元山老師的講座題目是《教師怎樣成爲教學骨幹》,作爲一名骨幹教師,我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堅持不懈;要以自覺地精神對待學習,不必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要以務實的心態思考問題,力求兼收幷蓄,博採衆長;要以獨特的眼光大膽創新,做到不拘一格,匠心獨運;要不斷完善自己多元而合理的知識結構,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這些觀點給我很深的印象,方元山老師的報告讓我認識到新的世紀,新的形勢向我們教師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更進一步注重對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進一步接受以人爲本的理念,我們沒有理由不具備特殊技能知識,沒有理由不學習,不提高自身素質。

二、在培訓中,我們還聽取了余文森教授《課堂教學有效性問題的思考》的報告,讓我茅塞頓開,現代的教師要具有管理職能,應成爲學生潛在品質的開發者;成爲教育教學的研究者;成爲學生的心理諮詢者和健康的引領者;成爲課程的開發者和建設者;成爲學生學習的引領者、促進者、合作者。同時他還闡述了新課程對教師角色的要求,強調教師必須具有高尚師德,轉變教育思想、教育教學觀念、教學理念。使自己成爲具有專業化水平和專業能力的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情意)。從而以教師專業化爲目標推進教師教育改革。三、培訓期間,我們還聽取了程琳副教授的《心理輔導原理在教育教學中的運用》的講座,使我學會了正確認識自己、正確評價、瞭解自己;懂得了要面對現實、正視現實,如何化解不順心的事;做到每天以積極的情感爲主,鼓勵自己。通過這個培訓,使我在工作中流露出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並且認識到,保持這種心態對每個人的工作、生活都是至關重要的,這將深深地影響着我、激勵着我對今後工作的態度,這也間接地影響到我的學生們,使學生們能夠在良好的心態下學習、進步。

對照餘教授的報告,我覺得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根本的轉變。我深深的感覺到,作爲教師只有愛是遠遠不夠的,只會傳道授業解惑也不是好的教師,只有與時俱進,恪守師德,勇於探索,敢於創新,尊重學生,具有專業化知識和技能,纔可以做一個好教師。

四、在培訓中,我們還聽取了楊建華博士的講座《教師如何從事教育科研》,系統的講授了教育科研課題的.確立,課題研究方案的撰寫,研究的目標、內容、對象與範圍、研究方法與步驟等,都系統的學習了一次,從理論上對教育科研方法、程序及撰寫研究報告的步驟有所瞭解。而且使我更明白了科研與教學兩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科學研究越深入,教學越生動活潑,得心應手;反過來,教學中提出的疑難問題,又促使教師去進行科學研究,去釋疑,解惑,進一步加深對客觀世界的規律性的認識。

總之,這次培訓,對於我來說是一次難忘的充電機會。通過培訓我認識到,爲了我們的教育,爲了我們的學生,也爲了我們自己,時時處處都要注重自己的師德修養和人格塑造,並加強自己的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的學習和提高,具有較強的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有目的地總結教育經驗,反思教學實踐,一切從實際出發,切實擔負起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在工作中起到骨幹教師的帶頭作用。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3

國中地理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地理事物的觀察,分析的綜合能力,使學生的智力和思想能力不斷得到開發和提高,並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受到薰陶.這次有幸傾聽了幾堂歷年優質課一等獎獲得者的複習課,讓我受益匪淺,下面針對這幾堂課,談一下我的收穫:

一,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使課堂教學緊密聯繫學生生活,

新課標明確指出要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生活知識,側重基礎性的生活知識和技能,增強學生的生存能力.本次聽課活動,教師在課堂教學上,注重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和體驗出發,去理解知識,收到深入淺出的效果,如劉偉老師在導入的時候引用了日本大地震的搜救行動,根據氣象圖來判斷是否有利於搜救行動,以此讓學生學會讀衛星雲圖,緊接着通過氣溫曲線圖和降水量柱狀圖來判斷所需要的物資,這樣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能夠更充分的發揮出來.這樣從學生身邊的地理知識開始,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最後再來解決生活中的地理問題,使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學生髮言熱烈,思考積極,甚至能對不理解的問題,也敢於向老師提出疑問,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枯燥無味,課堂的效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以問題爲起點的探究式學習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標倡導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髮展規律,聯繫實際設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從現實生活的經歷與體驗出發,激發學生對地理問題的興趣,培養學習能力,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形成主動學習的態度.這次聽課活動,老師在設計問題方面做得比較好.如侯林老師是這樣設計的:在講山脈作爲地理事物的界線時,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他要求學生以小組爲單位設計相。關問題,然後讓其他組的同學回答,充分利用了學生好勝的心理.這樣,以問題爲起點學習方式,使學生變成了主體,由原來被動聽變成主動學習探究,學生學習的興趣濃厚,積極性比較高,學習的效率也自然就高.

三,以學生爲中心,把教材,教師,學生,課件融爲一體,營造主動學習的氛圍.

在地理教學中要用到大量的地圖,然而單純的手繪地圖遠遠不能滿足需要,所以多媒體在地理教學中就顯得尤爲重要,這次聽課給我的啓發也頗爲深刻,劉偉

老師的課件製作的非常實用,它不是我們平常所用的ppt格式,它的課件可以隨時地圈點,既簡單又很直觀,讓我和宋老師討論了好半天,作爲年輕教師的我更應該積極鑽研,充分地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充分運用學案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

在複習課中,學案免去了教師口述或者板書的過程,也可以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這樣能夠提高複習效率,此外,學案上的知識網絡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梳理本屆課的知識,強化各知識點的關聯性,有助於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使複習效果更佳.

在課堂上,藉助學習小組進行知識的梳理和新問題的探究,避免了"填鴨式"的講述,讓學生教學生,這樣"一對一的教學"效果更好.還有的老師發揮各小組的特長,讓學生提問題,能夠增加課堂的知識面,使知識不僅僅侷限在教師的備課範圍內,使學生能夠掌握更多,他們更感興趣的知識,並使他們的知識得到昇華.

此外,下午威海市教研員對今年結業考試的要求和方向方法進行的講解使我更加明確了方向,對知識點的處理方式,方法也有了新的認識,相信通過這次培訓,我會更加有自信的面對即將到來的結業考試.

地理培訓心得體會 篇14

此次有幸被推薦參加“十百千萬工程”系列項目的國中地理骨幹教師培訓,內心倍感欣喜。培訓持續三年,每年兩次,我決心通過此項培訓,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提高上課課堂效益。

1月11—13號是第一次培訓,此次培訓基地校確定的培訓主題是——思維導圖在地理複習中的運用,圍繞着這個主題確定了一個研討課題——《中國的河流複習課》同課異構,培訓開始前期,我們都做了構思,期待培訓時的不同思維的碰撞。

經過11號下午一下午的集體備課,12號上午茶陵區教師代表劉雲和攸縣區代表教師王焜給我們呈現了兩堂關於《中國的河流》不同風格的複習課,劉雲善於傾聽學生回答的品質,王焜對於內容複習的面面俱到,思維導圖的製作全面,讓我們獲益匪淺,景炎學校的王芳老師直擊會考考標,以做題引出複習點,並在黑板上以思維導圖的形式板出知識點的關係,最後能力提升環節設計的大題對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大有脾益。專家點評環節中李想高老師強調了信息技術多媒體和傳統板書之間不可替代的作用,提出老師課前備學生以及對課堂預見的.重要性。羅希老師指出要加強地理核心素養中學生讀圖能力的培養,地理課堂要多用圖,課後要學生多看地圖,生活中要學會用地圖,強調地理教學中地圖的重要性。

研修環節的最後一項是專家對學員們地理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如何將教學難點讓學生感興趣並且聽懂?針對這個疑惑提出的解決措施是切入點要小,要儘量貼近實際,將難點簡單化,學生聽懂了纔會有興趣。關於如何進行復習這個問題,建議是課堂上可以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學生所學,讓學生學會畫思維導圖,將思維導圖爲提高學習效率服務。專家指出,老師要承認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很多後進生不是隻有靠課後輔導就能提高成績和學習興趣的,更多的是要深入瞭解他的心理,多進行心理輔導,親近其心,激發他內在的學習動機。

13號聽了幾堂景炎學校青年教師競賽課,道德與法制課,政治課導入新穎,爲課題做伏筆,課堂現場以小記者身份寫報道進行現場採訪,體現了對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能力培養,課堂環環相扣,預見性強。英語課,整堂課都貫穿着強烈的愛國情感,以情促行。班會課——《遇見,真好》,通過學生模仿老師言行,引起學生在場老師情感的上揚,進而道出老師的的心聲—對學生關切和無私奉獻,引起學生第一次情感波動,通過背摔信任遊戲,讓學生在心理上產生對老師的依賴,通過視頻展現出身邊熟悉老師的辛苦的無私的一日日常,讓學生感恩老師,相互遇見,遇見,真好!

此次培訓,收穫頗豐,不僅僅在教學還是在育人方法上,都讓我由新的認識,將會指導我更好的開展地理教學和班主任工作。期待下一次的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