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學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學心得體會(精選15篇)

教學心得體會1

我剛接受一個新班級,對一年級的孩子不是很瞭解,他們的氣質,他們的數學水平都在那個位置之上,所以在教學之初,確實有很多困難。好在在學校領導老師和教研組長的指導下,我在不斷的成長。

首先我得了解他們,這樣才能根據孩子的特點來設計教學內容。我花了很多時間和孩子們在一起,比如跳繩,課間操的時候和他們聊天;第二節課,和他們一起練習隊形;掃地,用它們擺桌椅、、、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觀察孩子們的行爲,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也讓孩子們更加了解我,師生關係日益融洽。

其次,課堂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孩子自身的特點。我知道高一的孩子們活潑好動。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各種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學習情境。

在教學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創設場景的經驗,我認爲非常適合國小數學教學。

一、創造有趣的情境

對於一年級學生來說,首先要對數學感興趣。如果他們只是簡單的在課堂上講解一些枯燥的計算,就不會有學習的興趣。衆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重要的動力,沒有興趣是不可能學好數學的。因此,我們應該根據國小生的特點,爲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國小生好奇心強、好動、好問的心理特點等。,並緊密結合數學的特點,創設讓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從而促進學生的認知情感從潛在狀態走向主動狀態,從好奇走向強烈的求知慾,產生熱切的主觀探索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中師生心理的同步發展。孩子們對故事、童話和動物特別感興趣。所以把課本上的問題編成童話、小故事,以小動物爲主角,讓學生置身於一個擬人化的世界,“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樣,既增強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又有效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全身心投入到數學學習中。比如我在教北師大國小數學上冊《習題3》的時候,就把整個習題3當成了一個故事:幾隻動物一起回家。首先,他們必須找到一個同伴一起回家,每個動物手裏拿着一個號碼牌。只要這兩個號碼牌上的數字加起來是10,這兩隻動物就可以一起回家。回到家發現沒帶鑰匙,只好找對鑰匙開門。我怎樣才能找到正確的鑰匙?我需要計算一個簡單的公式,正確的鍵就是正確的鍵,這樣動物就可以一起回家了。走進房子,我們應該玩什麼?小猴子建議下黑白棋。期間猴子問小白兔白棋多少,黑棋一個,黑棋比白棋少多少,白棋比黑棋多多少,能列出什麼樣的公式。小猴子和小白兔在下棋。小熊建議他買些水果迎接客人,於是小熊去買了P47圖1三種水果。大家一起討論。怎麼才能列出公式呢?當他們吃水果的時候,他們發現小豬剛剛出去了。他說他買了九個蘋果,兩個放在廚房,兩個放在客廳,讓動物們猜他包裏有幾個蘋果。誰能列出配方,誰就能分享袋子裏的蘋果。小動物們玩得很開心。小蜜蜂建議他們去河邊玩捉迷藏。要過河,他們必須跨過每一塊石頭。每一塊石頭都是一道算術題。你必須正確回答石頭,然後才能跨過它。這樣整節課,學生們都很積極,他們把自己投入到動物王國的角色中,再也不會像過去的習題課那麼枯燥了。在生動活潑的氣氛中,他們複習了10以內的加減法,也感受到了數學學習的生動性和趣味性。

二、創設生活情境。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數學教學應該立足於生活,應用於生活。因此,在教學中,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溝通生活中的具體問題與相關數學問題的關係,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求知慾,在生活中尋找數學問題,運用所學分析解決實際問題,並藉助生活中的具體事例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

將問題情境生活化,就是將問題情境與學生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學生親身體驗問題情境中的問題,增加直接體驗。這不僅有助於學生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助於學生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無處不在,實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比如在教“整理書包”這一課的時候,先讓學生體驗整理書包的必要性,然後讓他們認識到學習數學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讓我們的生活幹淨、舒適、美好。

三、創設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

教學中提供的問題情境要有一定的開放性,提供一些具有挑戰性和探索性的問題。這樣既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力,又能增強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後的自信心,大大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我認爲,開放性、探索性的問題情境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有重要作用。

基於以上認識,我認爲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創設適合教學需要的各種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真正成爲數學學習的主人。

教學心得體會2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展,人們不僅關注新課改給教育教學帶來的革新和進步,也開始反思一些問題和現象。數學教學在這幾年的課改中,老師們對學生的計算能力有着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有些老師認爲學生的計算水平下降了,也有些老師認爲學生的計算技能提高了。我對這個問題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計算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知識之一。掌握必備的計算技能對學生的發展有非常大的意義!

在國小階段,計算技能應該包括口算、筆算和估算。 新課程對計算教學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對計算的價值觀重新定位,對計算教學的目標、難度、訓練強度及方法都作了相應的調整。

對計算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計算教學的重點仍是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注重算法多樣化,但強調讓學生選擇自己的方法來理解;

二、在計算速度和難度上的要求有所降低,但重視學生的心算、口算和估算的能力,要求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並解釋估算的過程;

三、能結合現實情境理解運算順序,能選擇適當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並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由此可見,我們在計算教學時應着重體現出以下特點:

一、注重從生活情境中引出計算內容,讓學生體會計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求異思維,鼓勵算法多樣化;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估算能力。

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活動的傾向。興趣對學生的學習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強化的作用。學生對所學知識一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就可以在課堂練習中主動地、輕鬆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練習中來,這樣有助於學生知識和能力的提高。所以,我認爲我們的計算練習設計要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知識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完成學習任務。

激發學生的興趣要從練習的多樣化入手:

1、在練習的組織形式上要多樣化。現在倡導的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正是這種多樣化的體現。個人練習,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小組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增強探究知識的能力;全班練習交流,可以讓學生集思廣益,拓寬學生思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2、在練習內容方面要多樣化。可以設計遊戲、兒歌、探險、尋寶、解難等活動,開展口頭練習、書面練習、實踐操作、鞏固練習、綜合練習……在題型上,可以補充填空、判斷、選擇、連線、找朋友、補缺題……習題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靈活性、迷惑性,真正做到讓每一個學生“動”起來,充分體現在現代課堂教學活動的教學開放、課堂開放、學生思維開放。

練習的多樣性還要從學科教學任務的整體出發,我們在設計練習時還要注意練習的整體性。數學知識結構本身邏輯性、連貫性比較強,我們還應該認真分析課題在本單元、本書知識結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它們內部的相互聯繫、知識的重難點,有的放矢地設計練習,是練習很好的服務於計算教學,達到相應的效果。

教學心得體會3

根據上表中的數據,製成折線統計圖。再觀察統計圖中的折線,說明襯衫銷售量的總趨勢是上升還是下降。

師:你從統計圖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生1:我從中知道該商店襯衫的銷售量一天比一天好。

生2:我還知道星期二該商店襯衫的銷量最少。

生3:我知道星期六和星期天人們都休息,所以有時間上街買東西。

師:除此以外,你還能從中知道什麼信息呢?

大家相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都感到不能夠再從中獲取什麼信息了,此時的課堂陷入了一片的沉默。其實,從題目來看,學生從中還是能夠獲取一些信息的。比如說:該襯衫的質量一定很好、該商店的老闆很會經營、該襯衫一定價廉物美,顧客很喜歡……,但學生爲什麼卻跳不出書本,思維不夠開闊,想不到其它的呢?

[反思]

這件事給我帶來了很沉的思考:學生有時爲什麼都沉默在那裏?我想,一方面除了我們教師本身的提出的問題有所欠缺,不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外,另一個重要的方面,也反映了我們的學生的思維存在着一定的侷限性,因而在回答老師的有些問題時,感到很茫然,所以陷入了“沉默”。這樣的場面恐怕是我們所有的教師在教學中都不願看到的。

《數學新課程標準》指出:“重視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中學習數學和理解數學。” “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歸納等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展他們的能力,激發對數學的興趣,以及學好數學的願望。”

一、給數學問題具有真實的生活背景。

學生平時做的練習題大多都是經過人爲加工的純數學問題,儘管有的問題題材來源於實際生活,但是大部分通過精加工以後都變成了純粹的“應用題”模型。實際上編題者(老師)代替學生完成了從實際生活中收取信息這一過程,學生只要把自己熟悉的方法或公式“複製”到模型中去就能夠解決問題,降低了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嚴峻的事實告訴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儘可能多地給學生呈現生活中的現實問題,或者只是對現實問題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千萬不要“濃縮”成百分之百的純數學問題。

二、讓數學學習迴歸生活實際。

我們說數學源於生活,生活中的數學是最具有鮮活力的,一切脫離生活實際的教和學都是顯得蒼白無力。因爲學生都沒有做過生意,自然就不會知道生意之道。如果在講授這道題前,教師利用學生中的家長、親戚、朋友或熟人中做生意的資源,分小組,聯繫好以後,開展一些數據的調查、收集,然後再與店主進行交流、實地觀察、採訪一些顧客等一系列的活動,我想到那時,教師想讓他們沉默,他們也都不會願意。因此,教師應在日常的教學中多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小調查、小實踐、小實驗、小研究等應用性的活動,促進學生將數學知識融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增強應用數學的能力。鼓勵學生應用生活的經驗解決數學問題,提高數學的理解力。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一系列專題性的數學實踐活動。作爲教學一線的教師,我們有必要賦予學生一雙“數學”慧眼,培養學生具有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自身和關注自我的意識。

三、關注全員參與,培養學生多種學習方式。

爲了讓學生從統計圖表的“原始信息”中展開豐富的想象力,教師要充分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全過程,力爭營造一個輕鬆、愉快、平等、合作的課堂氛圍,組織學生開展小組交流、組際交流,交流中不斷鼓勵學生儘量說出與別人不同的問題,多角度地進行“選擇”、“加工”信息,訓練學生的求異思維、發散思維。通過生生、師生交流,集思廣益,相互啓發,使學生原有的認識得到補充與修正,提升與發展。同時,教師要多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進生活,有了一定的生活的感受,到那時,自然就會打破“沉默”。

四、即時多元評價,打破學生的沉默。

“親其師,信其道。”教學過程中,缺乏教師的激勵性和肯定的評價,教學是算不上成功的。如果教師對每個學生的每一個合理的想法都給予肯定,使學生得到心理上的滿足,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以達到強化學習動機,增強學習的信心和主動發展的動力之目的。強化學生好的一面,用親切的語言、思辯的語言鼓勵儘可能多的學生參與進來。營造一個沒有壓力,沒有權威的課堂氛圍,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心得體會4

一、總體情況概述

四年級是國小科學學習的第二年,國小開設科學課的主要目的和根本任務就在於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和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熱情與品質,以及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動手能力,初步實踐能力等。到這一學期結束爲止,學生通過對物體和材料的認識,對運動的認識,以及研究自然界的變化,初步建立了“世界是物質的”,“世界是運動的”,“世界是變化的”這三個對世界認識的概念體系。爲了實現這一宗旨,我從學校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我校的地域特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他們的科學素養和科學興趣。在此之中,我尤其注重對學生的啓發思考和人文精神的培養。總的來說,這一年來的科學課是成功的,學生不僅學到了書本上的知識,還學會了爲人處世的道理,以及對地球生態環境的充分關注。

 二、四年級科學課程概述

“變化的世界”是全冊的綜合課,目的是激發學生觀察事物變化現象的興趣,感受自然界中各種變化的奇妙;“物質的狀態”單元通過學生動手實驗,幫助學生髮現,判斷物質的狀態及各狀態物質的特點;“生長與變化”爲學生提供了親歷種植,飼養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意識到生命的偉大和寶貴;“有趣的變化”通過學生對日常生活中一些變化現象提出疑問,發現物質的變化過程有些是可逆的,有些是不可逆的;“農業與技術”是本冊的綜合單元,幫助學生了解農業的發展,農業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係,農業技術發展帶來的好處,鼓勵學生髮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暢想未來農業,培養創新思維的方法和能力。

 三、教學思考

通過我一年來上科學課的感受,我認爲本冊教材在教學過程中應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則:

1、全面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原則 ;

2、注重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互聯繫的原則;

3、促進探究學習及學習方式多樣化的原則;

4、面向全體學生,實現教材的彈性和開放性的原則。

 四、幾點體會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比如科學課的地點可以在教室,可以在圖書室,可以實驗室,也可以在野外自然環境之中。

2、建立科學文件夾。爲了讓學生記錄在科學課上的學習進展情況,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科學研究習慣,建議每個學生準備一個科學文件夾。文件夾包括以下內容:科學筆記本,自己蒐集的文字,圖表,圖片,照片,觀察報告,實驗報告,記錄表等。

3、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爲此,教師不僅要幫助學生理解基本的科學概念和原理,培養學生探究的能力和思維習慣,更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漸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4、樹立安全意識。在科學課中,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5、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學心得體會5

教了好幾年書,感觸頗深。在課堂活動中我能用簡練的語言講解了知識點,用適合學生的方法引導了學生的學習活動,但學生理解知識和應用知識的程度還是不高,學習激情還是有點淡薄。我就在思考:是我的方法不對,還是學生的原因?目前咱們的地理教學中,學生不學或者不想學習地理學科的現象比較嚴重,很多學生找不到學習的方法。要實現地理教育真正向素質教育轉變,我們的壓力很大,工作任務也很重啊。下面針對本節課,談談我的想法和體會,不對的地方敬請多加指導爲謝!

一、改進教學理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由於受各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在一些學生中存在着厭學地理的傾向,這直接影響着地理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改進教學方法,並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特點,精心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注意教學藝術,注意建立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積極創設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在上課時十分注重用自然親切的教態和具有感染力和激勵性的語言潛移默化地使師生關係更加密切,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信,採取多種多樣的學習形式,注重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如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合作交流探究的教與學方式,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平等參與。課堂上積極創設自主學習的氛圍,給足學生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注意激發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熱情,課堂氣氛活躍;不斷肯定與鼓勵學生的學習效果,給各個層次的同學更多地創設體驗成功的機會。

二、結合教學實際,加強學生思想品德教育

地理教材中,蘊涵着十分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在教學中根據不同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實際,發揮教材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以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並強化學生的現代觀念和現代意識。

三、要講究課堂教學管理的技巧和方法,不能太死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題,教師只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引導者和鼓勵者。教學中要儘可能地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準備好充足的學習材料,爲學生髮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提供廣闊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自主、自覺、自由的活動中積極、主動、探索式學習。在課堂上要建立民主與規範,既不能把課堂管死,又不能讓課堂太活躍,影響了課堂紀律。但是課堂的學習行爲規範必須要明確,要說到做到,然後還要對學生付出真誠的關愛,哪怕是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不要去傷害學生。

四、注重人性化教學和管理,充分信任每一位學生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翁,學習活動是屬於學習的,教師不能剝奪學生學習的權利或者空間。簡單來說,就是教師教學不能滿堂灌,得把學習時間給予學生,要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習地理知識。

五、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造就美麗人生

我們的地理教學活動,學生很難找到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地引導和培養。我們要從學生自身角度出發,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造就學生的美麗人生。

總之,在新的地理課標理論的指導下,通過互動的地理教學與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識的聯繫,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的能力,更加高效地完成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

教學心得體會6

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目前國中生物教學不被重視的現實情況下,面向全體中學生,使他們學好生物學的基礎知識,學會生物學的科學方法及技能,真正使他們學得有趣、高效、獲得成功和自信,探索好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技能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生物教學要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我們教師就得改進教學方法,培養創新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既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又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學方法的更新換代是迫在眉睫。

教材的幾經變更,要求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也跟隨着改進。現行的新課程標準,可謂是要求更高,標準甚嚴。歷經生物教學二十五載,飽嘗生物教學的酸甜苦辣,也從中學到甚多,爲此把近三十年的生物教學過程中的一些體會總結出來,與大家共勉,還望各位同仁來幫助探討和提升。

一、教師的角色要轉型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完成探索性實驗、獨立進行科技製作、研究一些新科技問題並完成相關的科研學習報告、進行社會調查以及擴展性學習等多項課題研究工作,這是舊課程無法比擬的。與此同時,新課程又能讓老師們的教學能力、應變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成敗的關鍵取決於教師對研究課題的內容、過程、方法以及相關綜合信息的熟悉和掌握程度。因此,要想有效地指導學生開展課題研究工作,我們教師必須轉變角色,由“教書匠”轉變爲“研究型教師”。要培養高素質的學生,首先自己必須是一個高素質的教師,要善於“反思”,增加內涵,提高教師的學識和能力,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突出情感調節,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情感往往直接影響認知水平。一個人在愉快時,就容易通過感知覺接受外界信息,一個人在憂鬱、苦悶時,往往不能接受外界信息,出現“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的情形。教師就要根據情緒對學生認知活動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正面情緒來促進學生的認知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益。

例如,在學習“遺傳與變異”時,關於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知識,學生覺得枯燥、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如果教師在講此知識之前,先講個故事或諺語,比如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的兒子會打洞”、“克隆”技術、“一母生九子,母子十個樣”等,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處於愉快、興奮的正面情緒狀態下,再畫出若干個從屬關係的包涵圖表來解釋細胞核、染色體、dna、基因的關係,學生就會容易理解及掌握。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應用情感調節,對提高教學質量是有很大幫助的。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過程中,科學素質的培養是生物教學的重要內容,由於我們學校處在農村,自然資源比較豐富,藉助現有的一些設備和網絡資源,儘可能讓學生多做實驗,上好實驗課及實踐課。例如,學習植物學類時帶領學生到校內採集各類植物進行分類學習,既瞭解了植物形態特點及分佈情況,又讓學生明確它們的價值;又如我校成立了“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興趣小組,培養大家都有保護環境的意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物的奧妙所在,從而培養他們科學的認知態度和具有一定科學素質的能力。

三、突出師生互動,提高教學質量

隨着課改實驗的不斷深入,“師生互動”在課堂教學中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積極思維。因此,“師生互動”是否成功就要看學生是否在進行積極思維。實施“師生互動”,作爲教師,一定要了解學生的發展水平,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慾望,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心理、情感、體驗,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進入積極思維的狀態之中去。

例如,在學習“伸肘和屈肘”時,可事先激發學生進行科技製作“肘關節模型”。課堂上,教師不急於講解,而是先展示掛圖和模型,同時演示自己的上肢,讓學生一邊實驗一邊分析,爾後產生共鳴。因此,教師可以綜合運用情景激發,師生互動,直觀演示,將模型、掛圖及自己的上肢對照起來,逐一指出肘關節、肱二頭肌、肱三頭肌、尺骨、橈骨等各結構的位置及名稱,再演示部分結構的作用,讓學生仔細觀察和探討,從而得知伸肘和屈肘動作就是這樣完成的結論。這種開放性的課堂,學生興趣高漲,這樣的課堂,真正的師生互動,促使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結構,完成認識上的飛躍。在這樣高昂的激情下,順便讓學生再分析健康體育課上的引體向上、俯臥撐等動作的完成就是如此的輕而易舉了。又如:學習水分代謝時,聯繫移栽幼苗時要帶土的道理;講光合作用時,讓學生分析森林對環境的影響;講食物的成分和作用時,結合學生生活聯繫膳食營養科學;講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時,聯繫學生不要吸菸、酗酒及早戀的危害……這種理論聯繫實際的方法,使學生學習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的成功中體驗到動腦思考的樂趣,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四、讓你的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處在學生視野的橫向和縱向比較之中,能否在學生中有一個良好的教學能力形象是極其重要的。着名教育家孫敬修先生說,“學生的眼睛是‘錄像機’,耳朵是‘錄音機’,腦子是‘電子計算機’。錄下來的信號裝在‘電子計算機’裏並儲存,然後指導行動。”這就說明教師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影響力。試想一個對自己都沒有信心或信心不足的教師,怎能通過你的課堂讓學生對你有信心和興趣呢?我們教師,任重而道遠,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讓學生欽佩,贏得學生的好評,教學的實施就能順暢。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爲教師,只要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有計劃、有目的的對學生的興趣的培養,並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積極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就能獲得任人滿意的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在教學過程中,採用靈活多樣,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多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是提高生物學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我們應該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使其更加完善,真正達到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目的。

教學心得體會7

10月20日至21日,泉州市國小骨幹教師培訓中心組織我們全體學員到泉州參加第二階段教育考察實踐活動。在培訓部的安排下,我有幸隨同語文二組的學員們一起走進泉州實驗國小、泉州師院附屬國小,近距離地感受名校風采、聆聽名師們的精彩課堂。此次教育實踐之行,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收穫。

一、感受名校風采

10月20日,我們來到泉州實驗國小,受到了熱情的歡迎和接待。優美的校園環境,豐富的校園文化,各種育人設施和綠化小品相映成趣,形成美化、綠化、教育化的育人環境,讓我們讚歎不已。

10月21日,我們如期前往泉州師院附屬國小,這也是一所百年老校,我們隨處可以感受到他們寬鬆濃厚的學術氛圍,銳意開拓的創新意識,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走進校園,我們處處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教育文化氣息。走過校道,走上樓梯,隨處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這些作品除了習作,還有美術、書畫,藝術作品等,還有孩子們活動的剪影照片,展示着孩子們成長的點點滴滴。校園的每個角落,都種滿了綠色的植被,給校園增添無窮的生機,與孩子們的成長相得益彰,可見學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的用心良苦。此次泉州之行,讓我們近距離領略了名校的風采,真是不虛此行。

二、觀摩精品課堂

在各校參加教育實踐期間,承辦校還派出了優秀的語文老師給我們上觀摩課。通過課例展示,讓我們欣賞了他們鮮明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特點,分享了他們成功的經驗。

20日上午,泉州市實驗國小的黃冠凰老師和賴麗英老師分別執教了《美麗的集郵冊》和《"諾曼底"號遇難記》兩節精彩語文的示範課。這兩位優秀老師的教學設計結構嚴謹,評價語言準確到位,應對生成從容機智,課堂氛圍民主融洽,精心的準備,精彩的課堂,智慧的互動,真誠的分享,不僅展示了泉州實小教師良好的專業素養,更展現出了學校教研團隊強大的集體力量。

21日,我們在泉州師院附屬國小觀摩了陳巧亮老師執教的《彩虹色的花》和莊燕老師執教的《成吉思汗和鷹》,以及林雲貴老師執教的習作課《與心靈對話——心理活動描寫指導》。這是三節精心設計、令人耳目一新的高質量的語文課。三位老師執教了不同類型的語文課,體現出不同的教學風格,讓我們領略了異樣的精彩。在教學中,她們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學生喜歡的學習情景,組織了有效的教學活動,讓"語用"在語文教學中得以落實,給所有聽課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透過這三位老師精彩的表現,我們可看出她們的背後同樣擁有着一支實力強大的語文教研團隊。

三、更新教學觀念

通過這次教育實踐學習,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了昇華,教學技能也得到了進一步地提升。

通過培訓,我想到了一些從未想過的問題,發現了自己的差距與不足,對原有的教育觀念產生了強烈的衝擊。通過觀摩課、講座和學習交流使我從教學思想到教學技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爲新時代的教師,我們必須通過學習掌握新的育人手段,熟練掌握能夠促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新方法,爲學生終身發展奠基。在課堂教學中,要打破教師主課堂的慣例,徹底拋棄教師心靈深處沉積的傳統的專制思想觀念。只有從觀念上更新,允許學生提出獨到的見解,爲學生創設一種和諧、寬鬆的"心理安全"環境和無拘無束的"心理自由"環境,才能創造出師生平等、共樂融融、共享教學民主的氛圍。

幾天的有效專業引領,勝過多年的盲目摸索。我們在交流和討論中,相互學習。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讓自己博採衆長,不斷開闊視野。

教學心得體會8

概念是對感性材料的綜合,是對事物內在本質的反映。縱觀數學的發展過程,一切數學公式、法則、規律的得出都離不開概念。在國小裏,數學概念包括:數的概念、運算的概念、數的整除性概念,量的計量概念、幾何形體的概念、比和比例的概念、式的概念、應用題的概念、統計。的概念等,共約500多個。這些概念支撐了十二冊教科書中所涉及的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實踐與應用等四個領域的龐大的數學體系,不僅是數學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思維、培養數學能力的基礎。但是,當前的概念學習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如重計算,輕內涵;重結論,輕過程;重課本,輕實踐等,這些問題是如何產生的?通過聽課、訪談、填寫調查問卷等形式,我找到了答案。我認爲產生的本質原因是缺失了對數學作爲一門科學的學術關照。因此,讓數學概念學習棲居在學術的土壤裏是一個值得重視和研究的課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三點想法:

一、從日常數學與學術數學的連接點切入

數學概念是客觀現實中的數量關係和空間形式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中的反映,是由實踐的需要而產生的。研究數學歷史可以發現,任何一個新概念的產生都一定有着極其廣

闊的背景,有着不得不產生的理由,並且附着着人類進步和數學發展過程中積澱的最閃亮的思想火花。因此,在概念教學中我們一定要深入地研究概念產生的背景,並且分析學術數學與日常數學的區別,從而從本質上理解概念的內涵。

二、概念解讀能深入也能淺出

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概念一般依據感知——表象——概念——運用的程序,也就是說概念的有意義學習建立在豐富直觀的感知基礎上。爲此,不管教師對概念的解讀有多深入,多學術化,在課堂上,我們還是必須通過演示、操作等方式,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感知體驗。

三、從舊知的錨樁處起航

數學學科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這就決定了數學概念相互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很多概念的學習就是概念的同化過程,尤其是運算概念。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意義、法則甚至運算定律都類同於整數四則運算,對這類概念的教學,就要從舊知與新知的連接點入手。

我讀了張奠宙、鄭毓信等數學教育專家的新著,指出了數學教育應防止去數學化,而應努力營建以數學爲核心的教育。張奠宙先生說:數學教育,自然是以‘數學’內容爲核心。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劣,自然應該以學生能否學好‘數學’爲依據;數學教育啊,可否更多地關注‘數學’的特性!

受個人專業成長經歷的影響,這些年,我對數學課堂的研究和探索集中於數學文化與數學思維上,總想着我的教育能使孩子們的數學素養得以有效地提高。一路行來一路思,而今先生精闢、深遂的論斷讓我眼前更亮。是呀,數學教育一定是數學與教育學雙重價值視野關照的,如果缺失了對數學本質的關照,那麼即便是再漂亮的課也只能略遜風騷。以上,我以概念學習爲例,談了我對數學課堂基於數學學術視野的實踐與渴望,其實需要數學學術視野關照的又豈止是概念學習,因此,本文也只當是拋磚引玉,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

教學心得體會9

自參加工作以來,我就從事做物理的教學工作,如何發揮學生的最大潛能學好物理?如何進行國中物理的總複習?國中物理教學中如何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是我一直在探索的問題。現將我工作的點滴體會介紹如下: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八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爲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注重實驗教學

國中物理是所有學科中最具有科學性的學科,每一個概念和規律、公式,都是通過物理實驗得出。所以在物理新課實驗中,我真正體驗到,新課程強調的教學是教與學的交往、互動,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啓發、相互補充。信服,對於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創設情境,注重讓用學生已學的知識導入學習新知識。科學探究是學生參與式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創設情境,精彩導入

尤爲重要。從課堂座位的安排、紀律的制定、教室的佈置到純正的普通話、優美的語言和各種教學情境的準備等,這一切無不影響着探究教學的氣氛和效果。,掌握基礎知識,又能夠節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能力也是一個很好的提高和培養。

四、教師應循序漸進,開展探究教學。教會學生學習和總結物理學科解決問題的方法。

先將新課內容劃分爲幾個大問題,再將每一個大問題分爲若干個環環相扣的小問題:對學生而言,可以提前佈置學生先預習新課,,課後佈置學生寫“探究報告”和“學習心得”等;對教師而言,課前認真備課,課中用心教學,積極應對隨機出現的課堂情況,課後撰寫教學實錄和教學反思這一切有利於學生探究學習任務的紮實完成五、加強信息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計劃。

最簡單的反饋是檢驗任務的成功或失敗。”通過反饋信息來了解已設計的教學內容與預期目的是否符合,學生對知識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個階段複習教學中,除了注意來自學生方面各式各樣的反饋信息外,還特別重視每次測驗和考試的信息反饋這樣才能使實際掌握情況與預訂的教學目標更吻合,尤其要對後進生加強輔導、關心、鼓勵,及時表揚他們,哪怕是一點滴的進步,充分肯定他們。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做到大面積地有質有量地提高學習成績。

以上是我在本學期從事物理教學工作的一點體會,還有許多問題

需要今後進一步的學習和總結。

教學心得體會10

蘇霍姆林斯基說:“音樂是一種使人迷戀善良、美和人道主義的最美妙、最精細的手段……”人們愛音樂、孩子們更愛音樂,他們在唱唱跳跳中受到薰陶、形成活潑開朗的個性,在演演奏奏中感受和表現音樂的美,產生愉快的心情,使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

國小音樂教學主要包括歌唱、欣賞、打擊樂、律動、音樂遊戲等,通過平時的教學,我們不難發現特別是在欣賞樂和打擊樂的教學中,如果不借助一些教學輔助材料,孩子要理解、表現一些音樂材料是有一定困難的。這時,圖譜就起到了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的作用;教師在音樂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圖譜能在活動中有助於提高兒童的理解能力,啓發兒童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旋律、節奏、結構等。那麼,如何有效地把圖譜應用在音樂教學活動中呢?

一、在歌唱教學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理解、記憶歌詞

理解是學習的鑰匙,所以在對兒童進行音樂教育時,要讓兒童理解學習的內容,才能讓他們積極主動的學習,快樂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在很多歌曲中,由於歌詞的含義比較深刻,有些不是孩子經常接觸的語言,因此如何幫助孩子理解歌詞、有效識記歌詞顯得非常重要。

例:在一年級歌唱教學《星光恰恰恰》中,比如老師範唱完歌曲後,讓孩子說說“你聽到歌曲裏唱了什麼?”孩子們說出歌詞後,我會及時地出示相對應的圖譜,如“一顆星兩顆星”,我會用星星來表示;“恰恰恰”,用節奏型來表示,這樣加深了孩子對歌詞的理解和記憶。之後發現,孩子們和原來相比更容易記住歌詞了,很多孩子也表示這種記憶形式形象而又深刻,即使暫時遺忘了,再借助回憶圖譜中的內容也能很快聯想到歌詞的內容。而且當學生理解這些圖譜的含義後,在接下來有類似圖譜出現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將知識進行遷移,容易而有趣。

二、在音樂欣賞中的效應

有助於提高兒童的聽賞能力

(1)音樂欣賞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兒童對音樂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即兒童的音樂審美能力。因此圖譜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2)例:在二年級音樂欣賞《獅王進行曲》中,在音樂的開始部分,是小動物歡迎獅王的一段音樂,我們將這段音樂用粗細不同的豎線來表示,而且幾聲就用幾條豎線,“重音用粗線條,弱音用細線條”,這樣兒童既瞭解音樂引子的變化,又能瞭解音樂中強、弱音的變化。在音樂速度很快的情況下兒童容易看清楚有幾條線,說出幾個樂句或者幾小節了。獅王走路的音樂用獅王的腳印來表示,獅王大吼的音樂用弧形鋸齒,兒童在音樂背景的烘托中,再加上圖譜的幫助就很容易聯想到音樂表現的情景了。

三、在打擊樂中的效應

能幫助兒童有效的控制節奏

(1)打擊樂教學是國小低段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打擊樂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孩子對於節奏的把握,但對於低段的孩子來講,節奏是比較抽象的,怎樣讓孩子理解不同的節奏,是我們老師感覺比較困難的事情,我們常常會通過機械枯燥的反覆練習來進行訓練,從而使教學顯得枯燥、沒有生氣。而運用圖譜,則能很形象地將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變成形象的圖示。

(2)例:在打擊樂《剪羊毛》這個教學活動中。我們分別用圓舞板和鈴鼓來表現歌曲。此時圓舞板就用拳頭來表示,而且還用疏密大小來表示音樂的快慢和強弱;鈴鼓用手掌來表示,這些不同的抽象符號也區分了音樂性質的不同。就這樣,複雜的節奏變得簡單化、形象化、生動化了,孩子們也輕鬆愉快地掌握了這部分的節奏。

四、能引導兒童何時加入聲部

我們在國小低段歌唱活動中一般只注重爲兒童挑選一些旋律動聽,節奏明快,詞曲結合自然,易於上口,內容與形式統一,有一定藝術性的齊唱歌曲。而較少將各種合作性的歌唱題材,各種藝術表演形式的'雙聲部歌曲作爲歌唱活動的主要形式完整呈現。主要是雙聲部歌曲的特性決定兒童在學、唱的過程中容易跑調、搶調、跟調等混亂狀態,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雙聲部歌唱活動,能爲兒童提供發展合作態度以及合作能力的活動,因此,以合作學習爲主體的組織設計方式,是國小低段開展各種合作性歌唱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方式,它可以爲兒童提供更多更好的享受交流合作愉快的,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的歌唱實踐機會,爲以後的合唱奠定基礎。

如,在上三年級歌曲《柳樹姑娘》前,我準備了背景圖、大圖譜以及小圖譜,活動中,我先利用大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一聲部,在用小圖譜來學習歌曲的第二聲部,吸引、調動孩子來參與活動,並通過擺一擺、看一看,使孩子們從中理解了歌詞,記憶了歌曲。對於第二聲部的切入,孩子們不能很好地把握節奏,所以在活動中我利用圖譜來提示孩子,被分成兩部分的孩子一看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在輕鬆自如的過程中學會了合作性的雙聲部演唱,也爲以後的合作演唱打下基礎。

五、能幫助兒童有效的表現歌曲的獨特演唱風格

不同的歌曲,它內在的性質和所要表現的情感是不一樣的,即使在同一首歌中,不同的段落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性質。比如有的歌曲或段落是抒情性的,那麼就要求用柔美舒展的聲音來表達,而有的是輕快活潑的,歌唱時則要強調歡快、跳躍、而且有節奏感。傳統的教學往往以單調講解記憶和說教以及老式的跟唱教學引導孩子把握歌曲情感,理解歌曲內容。這樣的學習不僅老師累,孩子更累。

而如果以具體形象的圖譜形式呈現給孩子,看到圖譜他們可以馬上反應出歌曲所要表現的情感。

如:在《老鼠畫貓》教學中,這首歌曲中有一個很特殊的音樂符號,就是滑音。於是設計小老鼠圖譜時,我們把小老鼠的尾巴誇張地往上翹,活動時孩子們一看到翹翹地尾巴等圖譜就開心的笑了,有的還笑得捂住了嘴巴。可見通過圖譜,孩子已經充分地感受到歌曲詼諧幽默的曲風了,而翹翹地尾巴同時也提醒孩子在演唱到小老鼠時,聲音要往上滑,也就是這樣孩子們輕鬆地演繹了詼諧、幽默。這樣的教學方式比起單調的講解記憶有趣的多,兒童能創造性的通過自己直觀形象的觀察圖譜理解感情、處理感情。

音樂課堂不應該僅僅是聽覺的感知活動,而應是多種感知協同活動的感知活動。圖譜的正確運用,對於兒童音樂的感知活動起到了支持和強化的作用。以圖譜爲手段吸引兒童主動投入到音樂活動中,幫助兒童體驗和感受音樂,感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激發兒童獨特的想象力、創造力和表現力。因此我們必須合理、有效地運用圖譜,從而達到提高兒童整體素質的目的,真正的充分發揮圖譜在歌唱活動中的有效作用。

教學心得體會11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一個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結束了,回顧這一學期以來,在學校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向、教學目標指引下和自己不斷積累、不斷思索下順利的完成了開學前制定的教學任務,現將具體工作如下:

一、樹立正確的語文學習觀 經過對新入學的學生調查中發現,有將近80%的學生對語文的學習意義模糊,甚至有的學生持有“語文無用論”這種觀點。對結果甚是驚訝。爲此我認爲,想要清水必先清源,於是在第一堂課就重點講解中專語文的特點、學習的意義以及學習的方法,從而學生清醒地認識到學習語文的重要性。爲以後的教學實施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嚴字當頭”嚴肅課堂紀律 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自約束能力比較差,在課堂上動作比較多,無形當中干擾了正常的課堂秩序。所以在剛開始就明確要求語文課堂實行三不:不準隨意講話、不準睡覺、不準搞小動作,實行了三必:必須帶書、必須帶筆、必須帶腦子。起初不免有違反者。對於這些學生嚴肅處理,以儆效尤。

三、教學模式努力求新 本校剛入學的學生語文基礎總體來說比較差,且在層次上是參差不齊。如何讓這些學生提升語文的興趣,採用慣用 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顯然已經不能實現教學目標。經過仔細琢磨課堂上採用多種形式。一是探究是的教學模式設置問題,讓學生共同探討得出結論。二是轉換角色讓學生上臺來進行授課,提升學生的審視水準,同時也增強了課堂氣氛圍。三是設置模擬情景提升學生的領悟能力,例如在教授《伊索寓言》時把文中提到的九個小故事改寫成劇本,讓學生當堂表演,取得了極佳的效果。

四、“雙管齊下”努力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體現語文價值的重要表現之一。事實情況我們的學生在書籍的閱讀上還是捉襟見肘的。這與我們的客觀實際有關,當更重要的是學生沒有閱讀興趣。那在這裏採用的“強制培養模式”,在班級開展文學知識競賽,內容包含豐富,題目形式多樣,並且把它納入期末考試範圍之內,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重視度。

五、考試求“活” 考試所起到的作用是衡量自己學習的效果,這裏已經脫離了應試教育的這種約束,所以採用單一的考試模式未免太過枯燥,也不能體現中職語文的一個特點。爲此力求創新,例如去年的其會考試我把模擬面試作爲重要的考覈內容,從中檢驗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併爲以後的就業做了相應的準備,可以說是一箭雙鵰。

六、正面教育和“軟性懲罰”相結合力求塑造學生的良好品質。 努力把自己打造成爲學生心靈的“天使”,培養學生積極、樂觀、努力進取的精神面貌。經常在課堂上穿插很多人物事蹟和生活中的實例。在學生犯錯誤時並不是揮動“棍棒”一棍潦倒,一圖爽快,而是“潤物細無聲”,從心靈上給予感化,首先學生產生的是一種自責,最後會化成進步的動力,實現自己的飛躍。另外一方面從不以尊者的身份自居,在學生面前表現出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那樣無形中拉大了與學生的距離,讓學生產生一種畏懼感,鴻溝形成溝通難。平易近人實乃爲本。

所謂的“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剛剛踏入教學這片沃土,自感閱歷太淺,感受不深。但是“寶劍鋒”要得,“梅花香”要得。也要得“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教學心得體會12

短短三天的國家精品課程培訓雖已結束,但卻留給我長長的思考。楊孝平、陳萍教授精彩的講授、生動的例子,隨和的語氣,嚴謹的治學態度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着實令我震撼和折服。確有一種餘音繞粱,不絕於耳的神奇魅力,讓我受益匪淺,對我的《概率統計》課程的講授方法又有了新的體會和感想。原來晦澀抽象的知識可以講得如此生動直觀。感慨之餘,更多的是他們作爲國家級的教學名師所給予青年教師的深深啓迪和思索。

1. 教學內容要加強背景材料及實際聯繫,化抽象爲具體

傳統的《概率統計》教材過於強調理論化,知識的背景材料缺乏、應用性不強,致使學生不瞭解知識的發明過程,導致死記硬背。內容的抽象成了學習《概率統計》這門課程的攔路虎。所以選擇教材內容時,應當貫徹“加強背景材料及實際聯繫,化抽象爲具體”的原則,突出重點、難點和疑點,多增加既便於自學又有適於開展課堂教學的體系,不是從定義出發而是從問題出發展開課程內容然後在適當的時候自然的引出重要的核心的概念、定義與定理。圍繞《概率統計》的主要內容,選一些有重大意義而有淺顯易懂的問題作爲組織課程內容的主要線素。引導學生來分析這些問題並使用學習的方法來解決提出來問題。最根本的是,爲了加強教學內容與背景材料及實際的聯繫,使定義概念過度自然,不顯的空洞突然,既讓學生接受從事科研工作的訓練,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素質。

2. 概率統計需要紮實的專業知識和寬廣的知識面

教好數學的前提是先學好數學,這就是專業問題。兩位教授能把《概率統計》講活,把抽象問題用簡單語言來表達,每個問題都輔以生動的例子。說到底,這源於他們淵博的知識底蘊以及深厚的專業知識。要成爲一個深受學生歡迎的老師,必須給學生講清楚學科的來龍去脈,這門課到底講什麼,又爲了什麼,有什麼用處,對他們的專業有什麼幫助。否則學生問到這門課有什麼用,都解釋不了。還怎麼企求學生能夠願意進而學好這門課程呢?

3. 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針對個人的實際情況,不斷努力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幽默風趣是一種教學風格,西服領帶學者風範是一種風格,揮灑自如風流倜儻又一種風格,中規中矩娓娓道來也是一種風格,等等。不論哪種教學風格只要能夠適合自己,能夠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你的課學生愛聽,你的學生愛學,你教出來的學生能力強,你就是一位好教師。陳萍老師多次強調:別人的東西講得再好,也是別人的,你只能借鑑,而不能照搬。一個受學生歡迎的老師一定是有自己教學風格和特點的老師。作爲一名教師,應以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作爲長期努力追求的目標。

4. 教好數學需要奉獻與愛心

兩位老師在講課時多次強調如何與學生互動的問題,互動有多個方面,可以是課內的也可以是課外的,並說,由於課時少、時間緊幾乎沒有什麼課內互動,但課外互動是豐富的,如討論、答疑、BBS聊天和Emai聯繫等。這有力地解決了課時少,內容多的矛盾。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和參與的興趣和動力,加深學生對該知識的理解,還能鍛鍊其創造性思維和組織表達能力。看得出來,兩位老師在對待學生的學習方面是相當負責和認真的,處處都是以學生爲中心,爲學生服務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你付出多少將會收穫多少,這是再簡單不過的道理了。俗話說,有什麼樣的老師就有什麼樣的學生,教師應該用其偉大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需要教師的奉獻和愛心。

這是我三天培訓的一點體會,諸多不成熟或是錯誤之處懇請指正,更希望和各位老師交流,這也是對我教學工作的促進。不管怎樣,通過這次學習,讓我看到了名家上課的風采,讓我感受到了新鮮的教學理念,這恐怕是無比珍貴的,在今後的工作中汲取其中的營養必定會對我業務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幫助。總之,通過這次培訓,我收穫頗豐,我相信,抓住這樣的機會,再經過自身努力我的教學方法一定能夠得到改進,教學效率也一定能夠得到提高。非常感謝楊孝平、陳萍教授,感謝高校教師培訓中心,謝謝!

教學心得體會13

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在這段時間裏我卻得到了一些教訓,認識到自己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要改正,並且對一學期以來的教學工作有了一些體會,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1.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

在教學工作中我感受得到師生關係的重要性。雖然這裏的學生基礎較差,一部分學生學習的興趣不大,但是因與他們的關係良好,上課時,他們都很認真的聽課,對問題都會積極參與,使他們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很少有學生睡覺,因爲我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所以纔會贏得他們對我的尊重。積極的參與使他們的學習興趣重新燃燒起來。

2.教學內容難度適中

我所教的兩個班,三個是文科班,。在教學中就要把握好題目的難度,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在文科班中,難度不能太高,是由於他們的基礎較理科班的差,太難了他們聽不懂的話,上課就會失去激情,不認真聽課,會讓他們對自己失去了信心,讓他們以爲自己不行,比不上人家,沒辦法學好,所以教學時一定要選一些難度適中的題目。而理科班呢,題目可以難一點,他們基礎好,這樣反而激起他們的好勝心,攻克難題他們會覺得具有挑戰性,他們心裏會有一種不服輸的念頭,所以聽課就會更加認真。

3.積極提問,貫穿課堂始終

要想學生45分鐘內都會專心聽你的課那是不可能的,他們或多或少會開小差,他們甚至連書本都不拿出來或不翻開,可能還會睡覺。這時採用提問的方式的話,就會使學生的精神一下子緊張起來,並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問題,但是提問時,不能只提問一些選擇性的問題,因爲這樣他們思考的空間就會很小,這樣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另外,提問要有均勻性,不能反覆提問某個學生,這樣會使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消退的。

4.多舉實例

新教材中,很大程度上強調生物的應用,每個章節中都有相關聯繫生活的例子,多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讓他們知道地生物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廣泛的應用,會激起他們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因爲要使學生學會你這一科,先是讓學生喜歡你這一科。

新教材強調學生的主體性,注重實踐和創新,以學生的發展爲本,教師的工作重心也發生了轉變,教師講的少了,開放性的題型多了。以上是我的一些教學工作中得到的心得體會,有不好的地方,請多多指教!!

5. 存在的問題、缺點和不足

世上不存在絕對的完美。我校的生物教學在幾年的發展中,現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成果即是無價的經驗,但也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

在課改之風越刮越烈的今天,教師角色定位需轉換,觀念需改變,而這些我們做的都不到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應用與把握,我們做的也不到位;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應用中還存在着很多缺陷;研究性學習課如何開展我們還需深入學習和努力嘗試;新課改要求知識、能力和態度方面的綜合教育,我們做的也不到位;……

總之,生物學科教學的過去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教訓;現在有我們全體師生頑強的拼搏與不懈的努力,未來的發展前途無量

教學心得體會14

要使學生對學習物理有一定的自覺性,首先要引導他們對物理產生興趣,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慾。興趣來源於生產生活中所需的物理知識,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有意暗示,善於把周圍的事物及活動與物理知識聯繫起來。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把學生注意聽課的最優時間指向重點的環節上,把注意的指向性比較長久地保持在教師的講述上,集中於教師的講述中,從而抑制與聽課無關的活動,使授課活動能有清晰的反映和體現。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授課時間等因素而及時調整,這並不難做到。立足於大部分的學生,引導他們注意各種生活中的現象,針對這些現象,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現象發生的原因。在不降低要求的情況下,以淺顯、形象的比喻對理論進行解釋,這對學生來說是容易接受的,也容易把知識從模糊認識向清晰認識過渡。

二、培養學生的堅韌精神和自制力

中學物理教學,是一個不斷增加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過程,如何以這些形式去理解物理學習中的各種客觀規律,由表及裏,從國中的表面現象到高中的本質特徵及內在聯繫,這本身就是教與學雙方都得努力才能達到的。 在課堂教學中,物理概念的形成,單靠教師的灌輸,通過強制記憶,是可以達到記憶的目的。但這只是單純的記住,無法掌握和應用,不能根據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話把概念表達清楚。我在教學中,注意訓練學生的書面和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口頭表達,多問幾個爲什麼,在學生的解答中,瞭解掌握知識的深廣度,訓練快速敏捷反應的能力。

我通過實踐,我有幾點體會:

(一)、啓發性教學,獎勵式授課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利用45分鐘,使這45分鐘高質量高效率:

1、指導學生如何預習新章節。預習是學習好物理的起點,首先通讀全文找出重點,用紅筆將重點畫出來,並將這些重點記在預習本上。其次,尋找疑點也是預習的精華,是經過反覆思考,依然尋找不到解答的知識點,將這些疑點都寫在疑點本上,並用紅筆勾畫出,作爲標記,上課要注意聽。再者,將預習到的知識和後面的小試驗小製作聯繫起來,如果能做,自己做一做,鍛鍊自己的動手與動腦、邏輯思維、判斷能力。最後,做一下預習反饋,將本、書合上,分析這一章節講了什麼,頭腦中要有一個知識網絡,並和相應的習題做一下對照,看一看自己是否能解答。(用鉛筆寫)

2 、授課過程以教師起主導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爲主線,以教與學爲重點,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變被動接受和管理爲主動參與,實行導向、導航、導演、引導、指導、輔導,領着學生走向知識,而不是領着知識走向學生。激發學生創造的潛能,而不是單純品嚐前人創造的成果。教學中首先注意引入方式,啓發式、實物式、對比式,或是兼而有之。講述中善於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從學生的立場和角度考慮問題。如在講蒸發時,首先將一塊溼布在黑板一側抹一下,然後對同學們講,一會兒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幹了”同學們異口同聲,繼而引出啓發。其次,注重和實際相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學生都易接受,也易理解,關鍵是要分析清楚。

教學心得體會15

今天看名師如何搭建智慧的課堂。

很多課堂都會出現這樣的情境:老師講了一個知識點,然後問學生會不會,學生就響亮而整齊地回答:會了!老師在黑板上解了一道題,問學生明不明白了,學生又響亮的而整齊地回答:明白了!就是這樣會了、明白了的課堂,教師唯我獨尊、一言九鼎,造成了學生人云亦云的盲從學習。這樣的課堂有熱鬧,卻沒有智慧。

在智慧課堂裏,教師更注重的是啓發而不是灌輸。我們來看看全國優秀教師孫建鋒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中的教學智慧:

學生初讀課文,瞭解大意。

師(佯裝):這樣可以結束了吧。

生:不可以,理解得還不深刻。

師:怎樣才叫深刻?

生:比如,葉和人,樹和人之間有什麼關係?

師:這個問題比較深刻!好,把你的名字寫在黑板上。

生:每一片葉子形態各異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無數片不同的葉子作者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這個句子是以樹喻人的。

師:是嗎?

生:你找不到兩片相同的葉子,也找不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師:好!把這個發現寫在黑板上,然後寫上你的名字。

生:無數片不同的葉子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比如,聽課到老師不相同

師:不相同的是

生:他們的性別不同,年齡不同,衣着不同,長相不同

師:相同是的生:他們做着相同的教育工作,把知識與智慧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學生。

思榮碎語:

在這個教學片段裏,我們可以看到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師不斷地啓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善問,並且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知識多並不意味着智慧多,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將知識融入智慧,給學生提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將教學導向從知識轉爲智慧,真正促進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激發學生主動探究新知的熱情。作者:思榮公衆號:一個人的教育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