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讀後心得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寫心得體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名著讀後心得,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名著讀後心得

名著讀後心得1

當我讀完了《魯賓孫漂流記》這本書,書中魯濱孫那堅強的意志讓我感動,我不感想信魯濱孫可以在一個無人煙的孤島上生活了27年2個月19天。

魯濱孫是怎樣在孤島上生活這麼多年呢?還是讓我來告訴你們吧:魯濱孫的父親是個富翁,到約克城後娶了魯濱孫的母親,後來,魯濱孫出生,長大後的魯濱孫父親想讓他去當法官,可是魯濱孫想去航海。父親勸他不要去航海,因爲他的兩哥哥,一個作戰犧牲了,一個下落不明,再說,航海太危險了,可魯濱孫決心已定,是不會改變的,後來,魯濱孫還是去航海了。

航海危險是很大的,就在魯濱孫上船的那天晚上,不幸的事情發生了,他和船上的幾個人都被抓了,送到另一個地方去做奴隸,經過努力魯濱孫還是想辦法逃了出來。爲了生存,他開墾了一塊地種上了菸葉,邊生存邊再去航海,不幸又降臨了,當他再去航海時,船翻了被衝到了一個孤島上,但他沒有絕望,而是堅強的活了下去,種麥子,飼養羊,打獵……由於勞累過度,魯濱孫病倒了,還發起了高燒,但他很快戰勝了病魔,不久,便好了。他又可以航海旅行了。再後來,魯濱孫又製作了自己的器具,繼續探險,沒有吃的、打獵的子彈用完了,他又想辦法制作,有一天,他救了野人星期五,成了他的助手,他和星期五繼續航海,又碰危險,再克服,再碰危險,再克服,他在這個孤島上建起了“別墅”,開墾了許多地,種植了許多使用的東西,就這樣,二十多年過去了,魯濱孫也該回國了,可他真捨不得離開,他便把自己的.“成果”租給了他的夥伴,自己決定走水路回國,在回國的途中,他又遇到了許許多多的困難,但都沒有難道魯濱孫,憑他頑強的毅力,堅定的信念,終於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父母已不在人世了,也沒有給魯濱孫留下什麼,但魯濱孫一點也不後悔,憑他的能力、意志,現在的他已經成爲了最富有的人。

看看魯濱孫,再來看看我們,不由的讓我想起了今天我看的一張報紙,報紙上說的是正在軍訓的一些高中生,才離開父母幾天,就叫苦連天,有的直接軍訓時暈倒,有的逃走,有的哭鬧不停,甚至還有的學生直接跪倒求教練要求父母送防曬霜來,我覺的可憐啊,生活在父母的懷抱裏,吃喝不愁,能體驗到什麼呢?不說別人,就說我,要是我去孤島上,能不能生活、能生活幾年還真是個未知數,不過,從現在起,我就要鍛鍊自己的生活能力、生存能力、自我保護能力,儘早的適應社會需求是很有必要的。同學們,鍛鍊自己的意志吧。

名著讀後心得2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歡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着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我們此刻豐衣足食,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一樣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一個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此刻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着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教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理解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歡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那裏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那裏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歡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爲一代名家,我們也必須要好好學習,實現自我的人生夢想。

名著讀後心得3

雖然《飄》只是小說,但是通過讀《飄》,我也對美國的南北戰爭也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從歷史角度判斷,北方戰勝南方,是一種歷史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必然,這些我們都在歷史書上學到過了。但是通過讀《飄》後,我們能看到從道德判斷來看,南方奴隸制中也有溫情也有情誼,北方對南方進行的戰爭從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侵略,摧毀着南方的秩序和關係,在某些方面反而激化了白人和黑人的種族衝突。

總之,《飄》不愧是世界名著,看後令我感慨良久。

我不得不承認,自己讀的書確實不多,尤其是名著、世界名著。在學校時,匆匆地讀《茶花女》、《紅與黑》等,也許是由於文學素養的淺薄,或是世界觀的'差異,它們並沒有帶給我多大的震撼。暑假時,友人推薦我讀一下《飄》,當時還記得她很神祕,開玩笑地說了聲:“讀完了,你會改變你的擇偶觀呦!”

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了它,很慚愧自己像老牛走路似的看書速度,卻也不敢恭維自己看得有多精。讀完後,心裏有股淡淡的惆悵感覺,朦朧中,總覺得自己身上依稀有思嘉的身影。讀完《飄》,它確實給了我很大的震撼,更喚起我對過去的懊悔。同時,對書中的描述的人生、友情、愛情,我也感觸頗多。

關於人生的善與惡,我不敢妄加評論,因爲,畢竟我走的人生路還不及五分之一。十四歲的我,想法也許是很幼稚的。《飄》中女主人公思嘉·奧哈拉並不是傳統觀念的好女人,她有着迷人的外貌、聰慧的頭腦、堅強的內心、果敢的行爲。同時,她也驕傲、貪婪、虛榮、追求實際,甚至曾經有過爲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她渴望愛情,不顧一切世俗觀念,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愛。但當感情和現實利益相沖突時,她毅然將經濟需求放在首位。如果說我佩服思嘉,那我更衷情於瑞德,因爲我也同樣的崇高自由,他的豪放不羈,他的現實,他的勇敢,都傳神地說明了他在亂世社會中成長的一個人才,是在亂世生存與發展的強者,強者應適應任何一個社會,這也成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在經濟社會中對精神的取捨,在面對新生事物時,是適應還是迴避?思索過後,相信我們會有更多的啓發!

名著讀後心得4

《穆斯林的葬禮》講述了一個家族六十年的盛衰興亡,三代人的命運沉浮。而最後,這個家族也演變成了悲劇。

在書中,霍達將回族人對玉的癡迷,對宗教的信仰,對人生真諦的追求,描寫的淋漓盡致,令人蕩氣迴腸。如:新月死後的悽慘,家裏人的泣不成聲,楚雁潮的獨守墓地,以及新月的親生母親樑冰玉結局的悽慘與無限悲哀,都無一不在扣動着我的心絃······

書中的女主人公韓新月讓人心馳神往,她的確是如一輪新月一般,清新脫俗,純真善良,而又敢於衝破家族觀念追逐自己的夢想。她是美麗的,是新穎的,卻又是可憐的。在北大上學的歲月,一切靜好,她青春,她優秀,她出衆。她有一個幸福的家庭:爸爸、媽媽、哥哥、姑媽,都是她親密的家人;她有一個可以訴說一切的知己,一段真摯的友情;她還有一個懂她的戀人,楚雁潮。一切的一切對於她這樣的妙齡少女來說,美得如夢如幻。

但命運不會永遠眷顧於她,美麗的花朵還未綻放,便遭遇了滅頂之災,年幼的新月被發現患有心臟病,整個家也跟着頹廢,而給她致命的一擊是,她愛了十年的母親卻不是她的親生母親!且她的母親,一直不知去向。

在家族、宗教的雙重阻擋下新月仍然執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理想,是靈魂中的`伴侶,是人的一種至高境界。就像書中所描述的一樣,它就是超越了生命,並居於生命之上的。而它,難就難在,你可以擁有它,卻不可以牴觸它。無論是逆水行舟,還是淋着風雨奔跑,困難,永遠都不能成爲你放棄它的理由,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握緊拳頭,繼續向前衝!

國中三年,漫長而短暫,我的理想就像前行的一道光,不怕風雨險阻,始終爲我指清方向,而我,就如奔跑中的新月。

名著讀後心得5

一部衆所周知,百看不厭的名著———<<西遊記>>,贏得了不知多少人的喜愛。也是這部名著使我的生活佈滿了趣味。

孫悟空,許多兒童的偶像,他樂觀,聰明,勇敢,佈滿了鬥爭精神;然而與孫悟空相應成趣的是他的師弟豬八戒,他身上有許多的小毛病,卻也有許多的優秀的品質;和孫悟空,豬八戒這一猴一豬比起來,第三爲土地沙和尚就成了不可缺少的配角;唐僧雖說是取經的領導人,卻總是太慈悲,不分清紅皁白地訓斥孫悟空,不明不白地就掉進了妖怪的陷阱。

這部名著給了我很多其實,那就是:爲了實現我們的願望,達到自己的目標,我們必須艱苦奮戰,長期堅持,勇敢地戰勝一切敵人,不可知難而退。我們只要踏出了第一步,那麼就要去走第二步,第三步記得我參加過一個演講比賽,知道老師不是說我這演講的不要了,就是那出錯了,氣急敗壞之下,我做出了一個過後讓自己後悔的.決定,那就是退出比賽。想想<<西遊記>>裏的四個人,再看看自己,多大點困難,我就不夠勇敢地去克服,去戰勝,怎麼可能取得成功?

爲了自己的目標,奮鬥吧!成功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名著讀後心得6

在一個偶然的下午,正在逛書店的我看到了一本書:《兒子,天堂飄滿蒲公英》,我很好奇的拿下來翻了翻,看了這本書的簡介,我便被這本書吸引了。於是我買下它,認真的讀了起來。這本書主要講了一個叫做孫笑天的白血病病人,從他出生到他18歲的生活經歷,而這本書卻不是他本人寫的,是他的爸爸,以孫笑天的口吻來闡述了孫笑天的一生。寫到動情處時,讀者不禁潸然落淚,被書中的情節所感動……

孫笑天在他13歲時,被檢查出患有白血病,於是,孫笑天一家人和病魔展開了長達6、7年的抗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孫笑天表現的無所畏懼,毅然接受了常人可能無法堅持的治療過程。而且孫笑天在治療的過程中,還不忘學習新知識,絲毫沒有落下學校的課程。不僅這樣,孫小天休學3年,以全系第一的成績考入了大學,還跨越了高中段,簡直是“跑進大學的”,最終被北華大學工學院信息科學系唆錄取,創造了一個奇蹟。

但是,病魔不肯放過這個堅強而又完美的孩子,在大學期間,孫笑天白血病又復發了,無奈下,孫小天只好退學去接受治療,但是這一次,孫笑天卻沒有了前兩次的好運,病魔似乎變得強大了起來,儘管全中國人都在幫助這個堅強的大學生,甚至王雪純都在全力的幫助這個令她動容的孩子,只要小天有什麼要求,王阿姨一定會全力的滿足他,只要小天有信心,就有機會戰勝病魔,成爲一個正常的、健康的孩子。不僅是王雪純阿姨,還有白巖鬆先生,親自和小天交流、討論,還鼓勵小天寫書,寫自己的獨到見解,去幫助那些和自己一樣的孩子們。於是在白巖鬆的鼓勵下,小天開始了寫書,但他不是拿筆寫,在那個年代,電腦還不是很普及,更何況筆記本電腦了,但就算是這樣,一羣熱心的朋友們,還是從種種困難中,滿足了孫小天的願望。

說起孫笑天,這個完美的孩子在病魔中卻做出了一件件讓現在的我們感到汗顏的`事:他開過電腦培訓班:他賣過車,而且這孩子的內心縝密程度不亞於一個商業老總。他想的處處周到,幾乎把每一面都想到了,纔會開始進行自己的工作。就是因爲這樣,他纔會把他幹過的工作做的完美無缺。可以說,如果孫笑天沒有被白血病所纏繞,那他成長起來,肯定是中國人的驕傲!

《兒子,天堂飄滿蒲公英》是一本震撼心靈的書籍,讀過它後,肯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我推薦大家去讀一下這本書吧。

名著讀後心得7

什麼是美?什麼是醜?讀完雨果的《巴黎聖母院》,我從中找到了謎底。

愛斯梅拉達美嗎?當然美。她能歌善舞,魅力四射,可惡怡人;然而令她真正登上美的殿堂則是因爲她心腸仁慈、對戀情的矢志不渝。沙多倍爾美嗎?他俊秀灑脫、風騷倜儻、伶牙俐齒;然而他真才實學、擺弄情感,是一個地隧道道的紈絝子弟,你能說他美嗎?敲鐘人加西莫多美嗎?他獨眼、駝背、跛足、啞巴,形容醜惡,令人避而遠之,然而他心靈純粹高貴、勇敢機靈、嫉惡如仇,你能說他不美嗎?克洛德美嗎?他學識廣博,申明顯赫,然而他心坎陰險、手腕卑劣,是一個一本正經的僞正人。這樣的人怎能談得上美?那羣乞丐,衣衫破爛、齷齪骯髒、位置低下;然而他們敢作敢爲、極富正義感。他們不也令人肅然起敬,佈滿着動聽的美感嗎?由此可見,美更重視的是心靈,是內在,是品格;而不是表面,不是言辭,不是地位。

這是何等樸實的情理!然而世間又有多少人清楚其中的.真理。君不見,大巷之上,身着奇裝異服,發染五彩之色,滿口粗言俗語,招搖過市而自認爲美者,有之;公共汽車中,目中無人地大聲喧鬧、接聽手機而自以爲張揚個性者,有之;娛樂圈內,作爲大衆人物的明星大腕吸食毒品、鬧事鬥毆、生涯腐爛而自以爲灑脫、不可一世者,有之……試問這些人能明確什麼是美,什麼是醜嗎?恐怕是他們以醜爲美、妍媸不分吧。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人都有尋求美的權力。從前常以“東施效顰”來譏諷那些本身前提差而敢於追求美的人,這種觀點將被扔進歷史的垃圾桶。美的內涵跟着社會的發展、時期的提高越來越豐盛、越來越多元化。人們由於思維的解放,能夠勇敢地追求適宜自我、別樹一幟的美。但美與醜之間就不辨別的尺度嗎?答案是確定的。適應國情,合乎社會公德,切合自身身份、年紀,能給別人帶來愉悅的,是美的,應當鼎力倡導與宣傳;一味追求獨樹一幟,卻不顧社會公德、不顧本人國度的詳細國情、不顧自我的身份春秋、不顧別人的審美感觸,這樣的行動就是醜的,應當鼎力批駁與反對。超短裙——青春靚麗,充斥美感,然而學生不宜穿、年事偏大的人不宜穿、有着異常禮貌氣氛的人也不宜穿。聚嘯山林的梁山英雄的一些粗暴的行爲習慣,在他們身上,在當時的社會可能有着一種陽剛之美,然而放之於當初、放之與某些人身上,恐怕就不妥。

美由心生,醜也有心出。一個人僅有佔有崇高的品德、高尚的心靈,那麼在他(她)身上就會爆發出無可比擬的美感;反之,一個人假如內心昏暗、靈魂醜陋,那麼即便領有潘安之貌、相如之才,他(她)也不會躋身美的殿堂。《巴黎聖母院》中這場美與醜的對決,孰勝孰敗,衆心知之。

名著讀後心得8

暑假裏,老師佈置了閱讀《家》這本書,《家》是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集中講述了以覺慧爲代表的新一代青年的覺醒和以高老太爺爲代表的封建勢力的沒落。其中講述了很多人的故事,各人有各人的悲哀,在這個黑暗的社會,就是新一代青年也有自己的悲哀和無奈,但可貴的正是他們這種前赴後繼的抗爭。

在國中讀《家》,我好像只讀懂了鳴鳳的悲哀,她是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我同情她的遭遇,她只是封建社會下的一個犧牲品,但她沒有就此順從,而是爲了愛情,用自己的生命來反抗這個社會,表達對這個吃人的社會的強烈不滿,雖然她的死給這個封建家庭沒有帶來什麼影響,對這個吃人的社會更是沒什麼影響,但是她這種精神不得不說讓人敬佩,她的這種勇氣更讓我敬佩,讓我震撼,更是與同時代那些逆來順受的女同胞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就是在今天的社會像這樣具有勇氣的女*也是很少了,所以在我看來,她和覺慧的愛情中,她的光輝遠遠超過了覺慧,所以我爲她後來的死扼腕、嘆息。但是她的`形象卻永遠留在了人們心中,我在心裏深深的向她致敬。

現在再一次深入的閱讀《家》,我又有了不一樣的感受,對《家》中的每個人都有了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和了解。

覺新明顯就是一個封建社會下的犧牲品。他從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逐漸變成了一個麻木、順從的沒落家族繼承者,他把他的抱負、夢想都慢慢的丟棄了,他不再去看那些化學書了,他聽從了父親的安排,每天坐在那間辦公室裏,一天天的消耗了他的青春,他的意志。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他爲了暫時的安寧而向一切妥協,採取不抵抗主義,儘可能的陪那些姨太太們去逛街,選擇犧牲一切來求取表面上的和平。他的無抵抗主義主要來自於他*格本身的懦弱。他也是一個悲哀的人物,有一個悲哀的人生,他自己也感覺到了他那沒有希望的前途,他也想反抗,可是他不敢反抗,他只能默默忍受,順從,他是一個處在矛盾中的人,他總是在自我矛盾着,但是他最終還是選擇了向封建妥協,所以他的無抵抗主義最終成爲了一個封建勢力的幫手,瑞玉的死,梅表姐的死。他們的死也帶走了他的希望,他最後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因爲他已經沒有了希望寄託了,瑞玉的死使得他開始有了反抗,雖然不明顯,但是他還是幫助了覺慧逃走,最終成就了覺慧的希望。覺新的一生就這樣犧牲在了封建黑暗中,他的悲哀的一生早就因爲這個社會,因爲他的懦弱而註定了,他是《家》三兄弟中最不幸的一個。

覺民是封建黑暗下一個比較幸福的人,他最終得到了自己的愛情,和與自己志同道合的琴相愛,通過與封建家庭的鬥爭,最終還是在一起了。他接受了新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同情那些黑暗社會下悲慘的人們,但是他*格的溫和也註定了他不會爲此有過多的反抗,他可以馬上忘記一個悲慘的故事,他也可以爲了這個社會去抗爭,他能夠忍受這個世界的不公平,因爲他知道他們的反抗是沒有用的,但是在對待自己的愛情上,他還是勇於反抗最終贏得了自己的幸福。正是他*格中的溫和、樂觀讓他獲得了幸福,他也是《家》中最幸福的一個。

覺慧是一個思想先進,*格衝動的新一代青年代表,他們接受了新思想,提倡自由、平等,努力爲了反抗封建勢力抗爭。他不畏封建勢力,敢於和鳴鳳相愛,他對封建禮教萬分唾棄,他爲了推行改革創辦報刊,寫文章,做一切對改革有用的事,也因此而忽略了鳴鳳,最終也是導致鳴鳳希望徹底破滅死亡的緣由。所以,在這一點上,我對覺慧是又愛又恨的。他雖然具有勇氣和鳴鳳相愛,但他沒有保護好她,致使鳴鳳後來以死亡來尋求解脫。我覺得從這一點來看,他配不上鳴鳳,鳴鳳敢於爲了愛情拋棄生命,他卻爲了事業拋棄了鳴鳳,我爲鳴鳳不平。不過,這也是時代造就的悲慘。時代終究還是容不下他們的愛情。覺慧最後還是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去了一個離改革和*更近的地方,總的來說他還是一個有抱負,有理想的青年,他最終的結局也還不錯。

在這個封建黑暗背景下,還講述了一些人得悲哀,婉兒、喜兒、劍雲、舞龍隊的人,這些人得經歷,更加讓我們看清了這個社會的殘忍。因爲社會的黑暗,纔會出現反抗。哪裏有*哪裏就有反抗。在這個社會裏是很需要一些抗爭的,而且將會是經久不息的抗爭。巴金先生說過,這激流永遠動盪着,並不曾有一刻停止過,而且它也不能夠停止;沒有什麼東西可以阻止它。在它的途中,它也曾發*過種種的水花,這裏面有愛,有恨,有歡樂,也有痛苦。這一切造成了一股奔騰的激流,具有排山之勢,向着唯一的海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