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師心得

我們心裏有一些收穫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心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教師心得

幼兒園教師心得1

編排座位,是每位幼兒教師接任小班後期必做的工作。編排座位,看起似乎很簡單,但細細品位,其中有很多的講究。同一個班或集體採用不同的編組排座位,就會收到不同的活動效果,科學的的編組排座會有利於主題活動的進行,更有利於以“幼兒爲主體”的主題活動中教師與幼兒之間、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互動。所以,幼兒“編排座位”有很大的學問。

一、按幼兒的身高編座

按幼兒身體的高矮編排座位,這是我們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方法。在一個小組中,將不同高矮的幼兒搭配適當,讓矮矮小的幼兒排在在前面,較高的幼兒排在後面,這是我們必須考慮和做到一點,並且時常給幼兒灌輸這樣的思想:我是大個子我要照顧小個子,我因該在後面的思想,這樣既有利於排座又教育了幼兒從小就懂得謙讓。

二、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編排

幼兒的性格、氣質、以及個性千差萬別,如果把性子較急,愛動的幼兒排在一起,每天的相處中難免會產生摩擦,由於幼兒年齡小,自己不懂得怎樣處理好同伴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爭執甚至出現打架的現象,這樣就會體現出不團結,使得幼兒之間的關係不和諧。如果把精力不集中、常說話、搞小動作的幼兒排在一組,這樣就等於又給這些孩子提供了亂動的機會會影響到教學和活過程,最後還會影響到活動效

果。同時,教師在編排座位時,還要考慮到身心或生理有缺陷的幼兒,要讓這些“特殊”的幼兒在座位編排上就感受到心裏上的尊重。所以,依據幼兒的個性特點編排座位,是爲全班幼兒創造健康、和諧的學習和生長環境。

三、按幼兒平時的表現編組

我們在給幼兒排座時,要全面瞭解幼兒平時活動中的表現情況,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和態度、語言表達能力等,以保證小組間的實力的“勢均力敵”。這樣的編排,小組與小組見的懸殊不是很大,有利於各小組間開展各方面的競賽,可以調動全體幼兒參與集體活動或分組活動的積極性;同時,小組內學習能力、動手能力有區別、有差異的幼兒相互搭配,可以調動優帶差的教育資源,在小組內形成互幫互助的良好氣氛,以達到最終幼兒共同進步的目標。

科學、合理的爲幼兒編排座位,可以有效的調動全體幼兒參加各種活動的積極性,可以積極的培養幼兒的團結精神,也可以對我們的工作起到異曲同工的作用。所以爲幼兒科學合理的編排座位,也是教師教育能力的體現。

幼兒園教師心得2

時代的發展對教師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角色和任務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研究型的老師”成了幼兒教師即將面臨的現實要求。這不但對教師本人提出了個體努力的發展方向,也是對幼兒園提出了新一輪的工作重點。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就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基地之一,應當切實地承擔起這一重擔,爲有效地解決新的教師角色要求和現有教師整體素質不夠的矛盾提供新的途徑。然而,正如在《幼兒園教研工作現狀分析》一文中提到,幼兒園的教研工作還存在着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比如說教師缺乏積極的參與態度以及教研活動實效性低的問題,這一些都嚴重地阻礙了教師個體的專業化成長,從而也阻礙了幼兒園教研活動對幼兒園教育改革的推動力的發揮。

我認爲在幼兒園教研工作中積極拓展思路,是改變現狀,充分發揮其在提高保教質量和師資素質方面獨特作用的關鍵所在:

一、促成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專業化是教研活動的重要目標

爲適應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要求,教師除了要具有教育信念、策略性知識、情景知識等相應的教育實踐性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較廣的自然科學知識和社會科學知識,如哲學、數學、物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因此,幼兒園要通過教研活動激發教師積極主動的學習精神,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在教研活動中不但要引導教師在實踐性知識上的日益豐富,同時,也要積極引入或者引導教師吸收各科知識,努力培養“通才”和“專才”相結合的人才。如幼兒園在開展教研活動中,可讓教師推薦自己平時讀到的好文章、好書,可以是教育類的,也可以是非教育類的,在教研活動中向大家講述其主要的或者是精闢的觀點,擴大教師的知識面,促使教師養成了良好的讀書習慣,也培養了教師提煉觀點、清楚表達的能力。

從教師的能力結構角度而言,幼兒教育的發展,對幼兒教師的能力要求逐漸呈現多元結構化,包含了教育幼兒的能力、教育活動的組織能力、教育環境的創設能力、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信息收集能力等)、教育反思能力和科研能力等多方面。教研活動也要適應這種多元化的要求,從內容和活動形式上去體現和促成教師能力結構的專業化。在教研活動中,幼兒園可開設一些有益的教研活動,如開展“首席講師”活動,請教師自願或者輪流擔任,負責活動內容的選定,活動形式的安排,以及在活動中的引導發言和總結性陳詞等;也可以由教師自願組合選題,合作收集相關資料,向大家做“小小講座”。通過此類活動,教師的合作、組織、表述、反思等能力都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二、開展生成式的教研活動,引導教師在反思中成長。

隨着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生成活動觀”已經深入人心,同樣,“生成活動觀”也適用於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富有實效的教研活動應關注教師當前工作中正在面臨的需要和困惑,採取“隨機研究”的方式進行行動式研究。比如說,在新學期開始,小班組的老師肯定有着各種難以解決的困惑,於是,教研活動便可以此爲中心問題,引導教師進行分析和出謀劃策;在面對幼小銜接工作上,大班組的教師可能有更直接而深刻的感受,如何在日常的教學中融入幼小銜接的教育目標呢?教研組如果能及時組織相關教師進行主題性的討論,商量對策。這樣不但能及時幫助教師解決實際的問題,還可以形成一種互助合作的氛圍,還可以促使教師在集體的反思中成長。

在開展這種生成式的教研活動,我認爲應需要注意幾點:

1、教研工作的領導者和組織者是關鍵。教學管理者要不斷地深入教育現場和教師的心靈,通過觀察教師的教育實踐、與教師對話、分析教師課後反思、教育筆記等文本資料、綜合反思等過程來發現教師的這些需要,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教研活動的實效。

2、積極反思自身教育實踐工作是生成式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美國學者波斯納曾經提出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生成式的教研活動的組織者要積極促成教師間的討論、分享等集體性的反思,幫助教師在實現個體經驗的“橫向流動”的過程中,同時,積極尋找自身的教育經驗與相關的教育理論的聯繫,提煉出屬於自己的教育行動理論,實現在專業化角度上的“縱向流動”。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研究性學習的過程。

3、生成式的活動與預成式的活動相結合。提倡生成式的活動,並不意味着完全抹殺預成式活動的作用,多元化的活動方式,才能滿足教師的短期和長期的發展需要。

三、在教研活動中實施教師個性化成長策略。

促成幼兒個體富有個性的成長是新《綱要》的重要觀點,這一要求首先應轉化爲對教師的要求。因爲,首先,在孩子身上處處折射着教師的影響,什麼樣的老師出什麼樣的學生;同時,對教師來說,她也是一個發展成長中的個體;再則,在改革的衝擊下,幼兒教育更加需要教師充分發揮個體的教育智慧,創造性地開展工作,而創造首先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展現。

我認爲,要促進教師的個性化成長首先是瞭解個性,其次是促進個性的積極發展。通過教研活動的一“推”一“引”,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師富有個性化地成長:

營造寬鬆的教研氛圍:如果教學管理者在活動中,能夠積極營造平等、合作、欣賞、分享的氛圍,消除教師的緊張和依賴心理,使教師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一方面能讓教師充分展現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另一方面也利於自己深入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個性、特長和需要。

推崇對話式研究:一言堂的教研、灌輸式的理論學習,並不能讓每一個教師展現真實的自己。只有通過溝通和交流,教學管理者才能瞭解教師心中所想,心中所需,也只有在瞭解每一個教師的具體情況後,教學管理者才能進行分析,給予相應的建議,幫助教師選擇適合於她們的方式。這就是一個對話的過程,在雙向的交流中,彼此不斷修正自己的思想和行爲,最終使得教師能夠將各種建議內化爲自己的認識。這種基於每一個教師不同的需要上進行的對話,是個性化的,其影響也將是個性化的。

積極的期望和無窮的挑戰:皮格馬利翁效應證明,積極的期望能改變一個人的行爲。積極的期待表現在充分肯定和欣賞每一個教師的特點,爲個性化的創造活動提供自由空間。如幼兒園在開展各類教師技能比賽活動中,可設立不同的獎項,如親切互動獎、快樂參與獎、創意活動獎等,以此來激勵教師不同教學風格和特色的形成。同時,還要根據教師不同的個性,爲其設定相應的任務,讓其在挑戰中積極地學習,大膽地創造,不斷地超越自己,從而引導其主動地、富有個性地發展。我認爲,有的年輕教師在教育實踐和教研活動中,如表現出非常強烈的創造能力,可讓其勇擔當重任,爲全園的教師樹立了一面勇於創新的旗幟。有的教師教育理論根基紮實,同時擁有多年的工作經驗,在工作中磨練得善於表達,可讓其積極承擔課題的研究和講座、教研的組織工作等。在不斷的挑戰中,使其長處更長,自信心大增的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方面的進步。

四、積極創新教研活即動的形式。

說起教研活動,大家都會浮現出這樣一些畫面:園長和教學管理者口若懸河地介紹着某種新教育理論,底下許多老師在奮筆疾書地記錄;或是當園長或教學管理者提出某一個教學方面的中心議題後,請大家發表意見,結果常常出現冷場的情況;觀摩教學後,大家課評活動時,有的不知從何講起,有的又怕講得不對…這些場面對我們來說,太常見了。除了教研活動的主題脫離大家的需要外,形式的單調可能就是導致教師缺乏參與熱情,教研活動缺乏實效的最大因素,尤其是年輕教師在一本正經的教研活動中往往顯得戰戰兢兢。

其實,如果我們不再把它作爲一種形式化的工作,只是把教研活動作爲一種提高教師素質、改進教學的一種手段、途徑,也就可以退一步海闊天空。近來,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都在關注這一點,一些新的觀點被提出來,許多新穎的活動方式也在逐漸被引入我們的教研工作中:

參與式學習:如:深圳有一家新幼兒園,敢於讓全園的教師自由組合,自選課題,對市內外幼教同行開通了互動式論壇。這個極富挑戰性的任務,對每個教師來說都是一種激勵、一種磨練。可能就是這家幼兒園敢於創新,讓教師們在行動中逐漸向專家型教師發展,現在她們在教研工作方面碩果累累,社會聲望也蒸蒸日上。

頭腦風暴法:其實也是參與式學習的一種,這種方法現在教研學習等活動中用得很多,其新穎的方式激發參與者的極大參與熱情。當然,這種方法在具體運用中也有一些相對的適應性,較適宜用在討論一些新話題或者由來自不同羣體參與討論某一話題。

自我捲入式研究:許卓婭老師認爲,老師可以通過研究自己、瞭解自己,來了解兒童,從而有效地促進教師自我的發展,又能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比如說,在反思一種教育行爲的適宜性時,可以讓教師們把自己當成孩子,融入到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現在奧爾夫音樂教學的研討和學習中特別推崇這一種方式。

“聲東擊西”式:教研活動可以不就教育論教育嗎?當然可以!另闢蹊徑,從教師們有興趣的事情上中發展我們期望的能力,正如王瑜元老師說的:要“跳出幼教的圈子看幼教的問題”。我園也嘗試過一次由“跳蚤”引出的研討,這其實是探討一個心理學現象對我們教育的啓示。

“爲什麼跳蚤再也不想跳出來,也跳不出來了呢?”這個話題讓大家覺得無比新鮮,尤其是一些平時不敢在羣體中發言的年輕教師都非常踊躍,那一次的教研讓大家暢所欲言,還有點意猶未盡的感覺。但是,當這些生動有趣的活動迴歸教育本質上,還需要教研組織者巧妙的引導將兩者相結合,使一切變得水到渠成。

同時,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搞得有聲有色,已發展成一門獨立的學科,其許多生動有趣的培訓方式完全可以值得我們借鑑,因爲從某個角度來說,教研也是一種人力資源培訓。著名的海爾企業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歸功於人力資源的培訓和企業文化的營造。他們的興趣融入式全員參與和聖經法的模式就類似於筆者在前面提到的“聲東擊西”式,摒棄說教,把一些理念糅合在大家感興趣的身邊事物中,便能自然地達到深入人心的效果。此外,他們的“變貓爲虎”的方法也頗有意思,善於把一件普通的事情高深化,以新的語言、新的角度,甚至是誇張地對一些傳統的觀點進行闡述,而正是我們一般教師最缺乏的能力。在我們的教研活動中,也可以鼓勵教師自創和運用一些教育術語來描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經常性地嘗試象一個幼教專家一樣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這種心理暗示的方法對教師在專業成長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此外,教研活動當然也可以是集體的、可以是小組的,也可以是一對一的對話,形式更是不拘一格,只要在教研活動目標的引導下,能吸引大家的積極參與,能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大家發展,就是可以產生實效的教研活動。

幼兒園教師心得3

教師加班是指在我國法定的工作時間(每天8小時)以外,教師仍在工作單位持續工作。20xx年底,筆者就加班的有關問題,對天津市各類型幼兒園的教師共196人(國辦幼兒園教師佔75%)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8%的教師經常加班。加班的時限和人數比例是:平均每天加班0.5小時者佔被調查者總數的59.2%,平均每天加班1~1.5小時者佔總數的36.2%,平均每天加班1.5~2小時以上者佔總數的2.6%。

教師加班是比較被動的行爲。在8小時以外,教師爲什麼幾乎天天加班呢?該項調查說明,幼兒園的工作安排普遍存在任務重、時間緊的現狀,8小時以內做不完,不得不加班。調查和訪談顯示,加班的客觀原因,首先是爲接受上級有關部門的檢查做準備,其次是爲幼兒園內部的檢查評估做準備,第三是爲彌補日常工作的不足,第四是爲照看幼兒。一些教師加班的主觀原因是爲了獲得園長的肯定和賞識。不少園長認爲加班是覺悟高的表現,不少教師認爲給園長留下好印象有利於日後的崗位聘任和職稱晉升。

教師加班時間多用於硬件建設。各項任務佔用加班時間的比例,按照順序由多到少排列如下:佈置環境、做衛生、開會、備課、製作玩教具、寫評估材料等。由此可見,教師的加班時間主要用於幼兒園的環境即硬件建設。針對目前幼兒園發展中普遍存在的硬件硬、軟件軟的現狀,幼兒園更應當注重軟件的建設,即辦園水平的提高。要努力練好“內功”,提高教職工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然而練“內功”只靠拼時間、拼體力是難以奏效的。

教師加班的效果不容樂觀。多數教師對加班的效果不能做出肯定回答。調查表明,認爲效果不好者佔總人數的24%,認爲效果一般者佔總人數的60.2%,認爲效果較好者佔總人數的15%。

教師對經常加班持否定態度。教師們認爲加班有很多不利因素。認爲加班不利於休息與健康者佔總人數的100%,認爲加班不利於學習和進修者佔總人數的88.8%,認爲加班容易引起心理疲勞者佔總人數的87.8%,認爲加班不利於照料家人者佔總人數的84.7%,認爲加班不利於休閒者佔總人數的67.9%,認爲加班容易使日常工作懈怠者佔總人數的37.8%。經常讓教師加班是搞疲勞戰術,還容易侵犯教師的某些權利,如休息、學習等。

加班不利於教師創造性的發揮。教師的工作和勞動具有創造性的特點,全面育人靠的是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然而,加班大都是進行集體勞動,容易使教師產生從衆的心理和行爲。久而久之,教師的個性消蝕在其中,是得不償失的。

筆者並非一味地不贊成教師加班。如果是爲了在假期照看和教育幼兒,減輕幼兒家長的工作負擔,教師輪流承擔少量的加班是必要的,這也是實現幼兒園工作的雙重任務之必需。但是事先要做出安排,確保工作質量。

針對現狀,筆者就如何解決教師加班問題提出如下幾點建議。首先,要按照國家的規定,切實實行5天工作制。應要求並激勵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努力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批評並及時糾正拖沓的工作作風。其次,要逐步調整並減輕教師的工作負擔,給教師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和自由活動的空間。第三,要儘量減少來自各方面的檢查和評估。要沉下心,紮紮實實地練好“內功”,有效地提高辦園水平。要適當安排抽查工作,多一些長遠打算,少一些短期行爲。第四,要切實安排好教師的休息時間。要使她們有時間讀書和思考,能夠發揮出更高的積極性,以利於創造性地開拓工作的新局面。最後,要加強法制觀念。安排加班,必須符合教師自願的原則,並應按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累計加班時間用於休假,不能馬虎。

幼兒園教師心得4

一學期一次的教師聽課、評課活動已經結束。本次聽課、評課活動共聽取了來自全鎮16處幼兒園72名教師的課。72名教師的課各具特色,各具風格,從不同的課型角度給我們展示了在新綱要的引領下,老師們觀念的更新,素質的提升,以及以幼兒爲主,把時間留給孩子,深挖教材,明確目標的體現。

這次講課的老師都是本鄉鎮的一線老師,這與聽名師的課有所不同,少了些仰視,多了些真實。72名教師中既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也有上任不足半年的年輕教師。她們能站在這兒上課,就是非常優秀的。這樣的課堂不僅是對教師基本功素質的考驗,還是對教師課堂駕御能力的考驗,也是心理素質的考驗,與其說坐在下面聽課,其實是在欣賞,以敬佩的姿態去聆聽,去學習。

此次聽課,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李金梅老師上的《玉米香噴噴》,李老師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她的語言極富感染力,能根據活動需要很快地把孩子帶入情境,她的體態語言很生動,雖然有點誇張,但她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每一個動作,都讓孩子們受到感染。正因爲如此,課堂上有了精彩的疑問:“老師,玉米棒的媽媽是誰”“玉米棵的媽媽又是誰”,課上,我聽得津津有味,孩子們更是興趣盎然。小手一次次舉起,小口一次次打開,有時爲了搶答問題高高站起,課堂是孩子的,她們喜歡、興趣濃。

《小老鼠上燈臺》這節課是一位任教不足半年的李娜老師上的課,她甜美的聲音,自然大方的教態,抓住孩子的心,用孩子喜歡的遊戲教學法,融入孩子們的中間,與孩子們一起表演,整個活動有規則,但不約束,活而不亂,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這些都是我們非常熟悉的課堂教學,都是我們每天在課堂上需要做的事情,這樣的環節聽起來更覺親切,更有收穫。

我覺得老師們的課都做到了以下幾點:

1、轉變教育觀念,落實綱要精神。《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建立良好的師生、同伴關係,讓幼兒在集體生活中感到溫暖,有安全感、信賴感。在傳統觀念上,我們習慣與整齊劃一,因爲這樣便於管理。在很長時間內,幼兒園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師講解爲主,教師總會要求小朋友“手背在背後,坐好不準動”,“小朋友跟我讀”然後就一遍一遍的重複。還有上美術課的時候教師會在黑板上畫一副示範畫,評價是以畫得像不像爲標準,這種教育方式對於幼兒的身心發展造成了限制和束縛。隨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兒園逐步屏棄了這種刻板的、不適應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的教學方式,開始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允許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活動的內容和活動的方式,允許自由選擇夥伴,允許有自己的見解,賞識每一個幼兒,儘量發現幼兒的閃光點並加以鼓勵,引導幼兒探索和創新。尤其是新技術的發展,有的幼兒園引進了多媒體教育手段,使幼兒園的課堂更加生動活潑。在傳統的觀念中,老師是權威的化身,老師總是對的。目前,強調建立民主、平等的師幼關係,要求幼兒教師“蹲下來與幼兒說話”,轉變自己的幼兒觀和師幼觀,把幼兒當成真正具有自己的思想和見解的人,尊重幼兒的觀念和選擇。建構積極的師幼互動,真正實現教師與幼兒人格上的平等,成爲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2、教學設計有創意。每一節課教師都經過精心的研究、每一個環節也都經過認真的考慮,什麼地方該說什麼該提問那些問題,這些每一位老師都做到心中有數。如:徐國蘭老師設計的《修補圖書》重點、難點清楚,大膽使用現有的電教設備,以舊書姐姐、新書妹妹爲線索,啓發小朋友以給“舊書姐姐”做“美容爲理由,啓發孩子修補圖書,同時在上課過程中引導孩子要愛惜圖書。馮懷榮老師設計的《球寶寶》充分抓住小班幼兒的特點,讓幼兒體驗球寶寶是如何“滾”動的,再就是分組給球寶寶設計衣服,培養幼兒團結合作精神。

3、教具的準備恰到好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教具準備非常關鍵,如果你準備的教具,孩子感興趣,願意去了解它,認識它,那麼你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王玉針老師的課件《動物怎樣過冬》形象逼真,孩子們通對原有經驗的再現與課件進行比較,更加清楚的瞭解了什麼是冬眠哪些動物是冬眠過冬、哪些動物是儲存食物過冬、哪些動物是加厚皮毛過冬等。朱豔玲老師《圖形找家》設計的圓嘴吧的貓、正方形嘴巴的豬讓孩子進一步瞭解圖形的特徵。

四月,又是一個春意濃濃的季節,在這美好的季節裏,昭通市教育局決定舉辦首屆幼兒教師公開課比賽。在園領導的關心下,我得到了這次寶貴的外出聽課學習機會。

四月十四日,我懷着激動的心情,在園業務副園長餘陽瓊老師的帶領下,到昭通聽課一週。這一週的時間,在歷史長河中、只是一剎那,而在我的人生旅途中卻又是一個難忘點。我親眼目睹了全市各幼教戰線上的精英、展示自己的風采,一共聽了25節課,這些課的內容涉及到幼兒園各個領域的教學,每節課的構思、教學方法都各有所長。通過這次觀摩學習,我在以下幾個方面感觸較深:

一、幼兒教學應該以幼兒爲主體,教師爲主導。

如:育苗幼兒園的鄧雲老師上的那節看圖講述故事“天鵝蛋”,教師是這樣教學的,首先讓幼兒參與集體遊戲找“天鵝蛋”,將整個故事情節在適當的背景下表演一遍,使幼兒瞭解圖片內容,然後再出示圖片,讓幼兒排列圖片順序,自由講述圖片內容,老師只是稍加引導,最後教師再有表情的講述故事一遍,從而加深了幼兒對故事的理解。她的這種教學方法,打破了我們以前教師講幼兒聽的規律,徹底的實現了當今的素質教育,充分的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

二、幼兒園的教學,應該以遊戲爲主,讓幼兒在玩的過程中,輕鬆愉快的獲得知識。

如:本次活動中的兩節遊戲課,老師的組織有序,效果好,特別是雲天化幼兒園的那節室內體能訓練“小腳丫的休息日”,一出場老師就帶着幼兒玩遊戲。首先、在“請你跟我這樣做”的遊戲中,帶領幼兒活動身體各個部位;第二、在“跟小動物學本領”的遊戲中,隨音樂中各種小動物的叫聲,帶領幼兒練習蹲着走、腳尖走、跳、跑等體能;第三、在“比比誰的辦法多”的遊戲中,激勵幼兒動腦筋、想出不用腳能走路的方法。如:挪動、手腳爬、橫躺滾、匍匐前進、翻跟斗、跪走等;第四、又以遊戲“到大頭人王國去玩”,比一比,誰能得到腳丫禮物。要求幼兒運用身體不同部位移動身體,提高身體的靈活性和身體動作的表現力。整節課都以遊戲的形式進行,氣氛活躍,幼兒積極性高,效果較好。

三、教學方法一定要靈活多樣。

如:本次活動中,有兩位教師同時選擇了一項內容進行教學,她們選擇的內容都是仿編兒歌“小蠟筆”,但是不同的教師、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學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水富的那位教師在上課時,基本上是在一個筐內模仿,而云天化的那位教師,則是在讓幼兒模仿的過程中,充分調動每個幼兒經驗進行擴展想象,同一樣東西,用多種詞語把它形容出來,這樣靈活性就大得多,效果也比較好。

第四、課的綜合,應該是多而不能亂,應該突出一條主線。

本次活動,要求是以綜合課爲主,有的教師爲了綜合得多,什麼內容都拉些進來講,一節課聽下來,不知道她是上什麼,顯得很零亂。但是有的教師,在一節課當中,爲了實現一個總目標,合理的將多種教學方法、手段運用到一節課當中,雖然容入多種內容,但始終圍繞一箇中心、突出重點,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五、對於幼兒教學來說,一節課的成功,課堂氣氛也是關鍵的。

要使一節課上得輕鬆,幼兒學習起來有激情,不但要教師選材好,準備充分,使用教具合理。更重要的是教師首先要有激情,語言要惕切,易於與幼兒交流。

如:這次活動中,育苗幼兒園的那節認識“水”和鎮雄幼兒園的那節綜合課“我叫輕輕”教師的準備充分、選材好,課的前後連接過度都比較恰當,但老師授課時就顯得嚴肅些,課堂氣氛不太活躍,因此影響了她們的教學效果。而這次活動中,凡是獲獎的幾節課,它們的課堂氣氛都比較活躍,整堂課基本上體現了三個輕鬆:一是教師教學起來輕鬆、二是幼兒學習起來輕鬆、三是聽課的人聽起來覺得輕鬆,感覺是一種享受。

總的來說,這次外出聽課,值得我學習的地方比較多。我就不逐一列舉了,在我以後的工作中,我會盡量將這次學習中學到的先進的東西,運用於自己以後的教學實踐工作中,使自己在工作上不斷進步!

幼兒園教師心得5

尊敬的教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好!

我是小一班的xxx,我今日要和大家分享一件異常高興的'事情,幼兒園小朋友國旗下講話稿。上週教師和爸爸媽媽都給我寫了表揚信,表揚我長大了,自我的事情都能自我了做,誇我是一個生活小主人。

在幼兒園裏,我能夠自我穿衣、吃飯。飯後,還能夠自我把小盤小碗送回家,自我擦嘴漱口。中午睡覺的時候,我總是把小衣服疊的整整齊齊的上牀睡覺,睡醒覺了,我也會把小枕巾整理好。每次上完廁所,我都會自我整理小衣服,有時還幫忙小朋友呢。

在家裏,我不僅僅能夠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還能夠幫忙爸爸媽媽做簡單的事情。吃飯的時候,我能夠把小碗小筷子擺放整齊,飯後,我還能幫爸爸媽媽擦擦小桌子。爸爸媽媽下班回家,我能夠幫忙他們拿拖鞋,捶捶背,爸爸媽媽可高興了,誇我是一個懂事的乖寶寶。

我還有一個好聽的小兒歌要和大家分享——“爸爸瞧,媽媽看,寶寶的小手真能幹。會刷牙,會洗臉,衣服襪子自我穿,手絹髒了自我洗,養成勤勞好習慣”。

期望我們小朋友都能自我的事情自我做,養成好習慣,讓好習慣伴我們歡樂成長!

多謝大家!

幼兒園教師心得6

在幼教新百年到來之際,我園在落實《綱要》“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精神時,在繼續完善堅持家園聯繫欄、家園聯繫手冊、家訪、預約談話等家長工作的基礎上,與時俱進,家園工作又有了新舉措。

一、親子閱覽室

圖書是幼兒的學習好夥伴,我園從1993年開展了幼兒早期閱讀的課題研究,十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年都有新的收穫。如何讓家長與我們一起走進早期閱讀的研究中?讓幼兒在讀書中獲得快樂,獲得知識與經驗,獲得閱讀的能力?我們是這樣做的:

一是利用多種方式方法、多種渠道,提高家長對早期閱讀重要性的認識,讓家長主動愉快地參與課題的研究過程中。

二是建立親子閱覽室。幼兒園投資2萬元裝修了90平方米的閱覽室。漂亮的書架、舒適的沙發、多用閱讀桌,6000冊的圖書,爲家長與孩子讀書提供了良好的閱讀環境。

三是教師家長捐書助教。每位家長自覺爲親子閱覽室捐書,每位教師捐100元新書,爲親子閱覽室增加圖書3000冊。

四是幼兒園購書。幼兒園購的書是高質量、全方位,既滿足幼兒的閱讀需求,又爲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大量的圖文並茂的資源。

五是定時閱讀。爲保證親子閱讀活動的成功有效地開展,在機關實行錯時上下班制後,幼兒園又延長半小時下班時間,家長離園時和孩子在一起讀書45分鐘。

六是流動借閱圖書。親子閱覽室的圖書,家長根據幼兒園的制度,可以借閱,保證讀書的連續性。

二、家園網上互動站

1995年,我園擁有了第一臺電腦,1999年,十臺電腦的小型局域網已經開通。20xx年,我園已擁有高配置電腦近50臺,班班通,全園通。寬帶上網爲教師送去了廣闊的信息渠道,方便了教育教學,也爲孩子們接觸、瞭解、感受現代科技的先進與神奇提供了條件。如何更有效地利用現代化教育資源開展家長工作?我們在以下兩方面進行大膽嘗試。

1.你來我往電子信箱

隨着電腦走入家庭,網上交流的條件已經成熟。今年二月份,幼兒園統一爲園長、班級在新浪網上申請了免費電子信箱。地址公佈給家長後,每週一、三中午是園長與班級共同讀郵件時間,二、四中午是回答家長郵件時間。郵箱啓動後,受到了家長的熱情關注與支持。幼兒園多部數碼像機發揮了作用,教師將幼兒在園一日生

活實景拍攝發送給家長,家長高興得不得了,有的將孩子的照片設爲桌面,每分每秒與孩子在一起,家長髮送的科學教子文章教師打印後張貼在家園欄中,與沒有電子郵箱的家長共享。在園長信箱中,家長與園長直接對話。幼兒園的工作更加透明,更加民主。小小郵箱,將幼兒園、家長、幼兒三位一體,緊密連接,你來我往。但電子郵件因其容量小,就應運而生了。

2.信息交流平臺

是Internet網上的一種電子信箱服務系統,它提供二十塊公用的電子白板,每個老師可以進入交流。

我們首先在一個班開展,然後在全園推廣。每個班開通了注有溫馨名字的論壇,班主任任社長,家長自願甘當配角任付社長。霎時,以其特別的功能成爲新寵,爲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幼兒與幼兒,構建一個交流思想、發表看法的公開平臺。每個班還將幼兒活動情況實拍後製成班級相冊,家長可隨時在論壇中一睹孩子的風采。

它不受時間地域限制,能滿足不同層次家長的需要,爲我園的家長工作注入了鮮活因子。

三、親子共享廳

孩子在幼兒園的分分秒秒,家長都想了解、看到,但都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的。幼兒園的教育是開放的、透明的,用什麼方法能讓家長隨心所願?我們把目光鎖定在門廳位置,做出了這樣的文章:安裝了電視、DVD,擺上了小凳子,命名爲“親子共享廳”。

1.每個班級根據教保活動的實施,根據家長的需求,從不同角度、不同環節,分專題實錄幼兒在班的生活與學習情況,保存在專用的帶上。

2.每天晚上5:00—5:30,都有班級主題節目播放,家長與孩子坐在小椅子上,共同走進孩子的生活,享受快樂。

家園工作的新舉措,使幼兒園與家長沒有了距離,幼兒園的工作更是人性化,又上新臺階。

幼兒園教師心得7

推行素質教育,教師的素質提高是關鍵。一所幼兒園的活力最終是通過每一位教師的活力體現的。園長必須把隊伍建設放在覈心地位。以往教師常常會不自覺地從方便自己出發,要幼兒適應教師的幾哦於方法,而忽略從幼兒發展的需要和發展規律出發去考慮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園長要將教改的着力點放在如何使先進的教育觀念轉化爲教師的教育行爲,最終有效地落實在幼兒的發展上。我們認爲:教師教育觀念內化併產生相應的教育行爲,是當前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一個薄弱點,也是我園“幼兒自主性培養”課題研究成敗的關鍵因素之一。

因此,我們需要尋找一種更有利於教師自我發展的新方法,使教師將轉變教育行爲作爲自我完善的需要。經過嘗試我們認爲最有效的措施是——變園長要我轉變爲我應該這樣轉變。

具體做法一:深入第一線,捕捉典型實例,拍攝成錄象,組織教師和幼兒觀看、討論、辨析。

我們將教師們在日常教育中,處理幼兒衝突的幾種典型做法和幼兒的反映逐一進行錄象,例如:“洗手時的衝突”,第一種做法:教師放手不管,幼兒吵個不了了之。第二種做法:教師充當“和事佬”,幼兒覺得問題沒有解決,心裏不痛快。第三種做法:教師充當“判官”,批評雙方,正面說教,幼兒嘴裏道歉,心裏不服氣。第四種做法:教師啓發雙方說出各自的想法,瞭解對方的想法,幼兒心甘情願地表示了歉意,以此培養了幼兒解決小矛盾的能力。

我們組織大班幼兒觀看錄象並討論,“你最喜歡老師哪一種做法?”幼兒普遍說,最喜歡第四種做法,一位小朋友說:“老師這樣做很公平的。”另一位小朋友說:“這樣做可以讓我們知道別人是怎樣想的了。”教師從幼兒的觀點中,瞭解了幼兒對老師教育方法的評價,從而促使教師更自覺地把幼兒的願望作爲調整自己行爲的依據。

我們組織教師觀看、思考、辨析第二、第三種做法,看似都是正面耐心說服教育,但其中發應的與觀念卻是教師忽視了幼兒的主體作用,忽視幼兒自己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第一種做法看似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但卻片面地把自主性理解爲撒手不管。採用能夠情景性的案例分析,每個人以一種局外人的觀點,冷靜地觀察自己或他人的行爲,瞭解幼兒的感受和反映,更容易以教育觀念爲指導,對自己或他人的行爲作出客觀合乎情理的判斷,而這時的辨析更體現了教師的參與性和自覺性,更具有自我反思。自我調整和自我完善的內涵。“假如是我,我將怎樣做更有利於幼兒自主性的發展?”教育觀念轉變爲教育行爲成了教師自我發展的需要,完全不同於園長單方面評價所產身的效果。

具體做法二:組織教師研究幼兒動態的學習過程,把握師生互動的內涵。

教育過程是一個動態的師生互動過程。教師在理論上接受了新觀念,但在實踐轉化中卻往往只注重單方面對教育對象施加教育影響,全副精力集中在如何完成自己的預定目標,而忽視接受來自於幼兒反饋的各種信息。我們看重分析體鍛活動中兩爲老師的不同做法,研究幼兒動態的表現,瞭解幼兒的心理需求的個體提供適宜的教育,使因材施教落到實處。大家認識到:要研究幼兒動態的學習過程和身心特點,教師要以關產幼兒入手,從幼兒的各種反饋觀察幼兒入手,從幼兒的各種反饋觀察幼兒入手,從幼兒的各種反饋觀察幼兒入手,從幼兒的各種反饋中(包括語言、行爲、情緒、神態等各種表現形式的反饋信息),瞭解幼兒的所思所慮和心理需求,自覺分析自身教育行爲的適宜程度,及時調整教育措施。只有通過教師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使兒童觀、教育觀內化、自覺化,才能實現教師的自我調整、自我完善、自我發展。

如何處理好幼兒自主與規範的關係始終是教師在實踐中難以把握的難題。幼兒期是良好行爲規範養成的重要時期。怎樣把社會對幼兒發展的要求,轉化爲幼兒的自身需要和動機,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地獲得發展?我們認識到:必須通過教師啓發引導,引起幼兒的自主活動,才能激發起幼兒的內在動力,使其在積極自主的活動中形成良好的行爲規範。我們圍繞自主與規範的關係請大家談談自己實踐的體會,啓發教師辨析其中蘊涵的教育價值,以活生生的事例來證明教育觀念轉化爲實踐的可行性。如剛入園的小班幼兒還沒有養成自己整理玩具的習慣,我們就把活動角活動材料的標記貼在玩具櫥上,只要老師提示一句:小玩具累了,快送他們回家吧。幼兒就會主動按標記的提示,物歸原處。教師以情感激發了幼兒的主體能動性,幼兒在參與整理玩具的過程中,體會到“我願意”、“我來”、“我會”的自信和自豪,從而逐步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和提高整理物品的能力,更使他們體驗到幫助、關心別人的快樂,從情感上的得到了滿足。

其次,採用多樣化的策略培養教師的綜合能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我們除了採用分層帶教、業務學習、參與職務培訓和鼓勵自學進修外,我們還採用各種方法和形式培養教師的綜合能力。

大膽起用,設崗培養骨幹教師。幼兒園設行政助理、保教主任、年級組長、學科帶頭人、實習教研組長的職,我們選拔思想業務素質較好的同志明職授權,委以重任。我的基本做法是:一放,管理上放手,放權。二導,理論學習中導向、指導。三培養,注意不同層次、不同能力幹部的培養。四把關,把好教育思想關和保教質量關。例如,青年教師承擔公開課,由園學科帶頭人負責指導,我參與設計和試教,爲了支持學科帶頭人大膽獨立開展工作,我及時把修改意見與學科帶頭人溝通,再由學科帶頭人出面與執教老師評析探討,這樣既尊重了學科帶頭人,幫助它樹立威信,同時又起到提高學科帶頭人的教研水平和把關作用。

實施雙向聘任制,發揮每個人的優勢,提供施展才華鍛鍊成長的機會。我們鼓勵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主動承擔社會工作,小青年教師在英語、電腦、組織活動等方面比老教師有更大優勢,他們選擇了上特色課,電腦管理員、活動主持人等來發揮自己的最佳優勢。這學期我們建立了輪崗式的實習教研組長制度,爲的是培養大家自薦、競爭,以此作爲發掘自己的潛能、鍛鍊自己綜合能力的良好機會,也使每位教師找到自己在集體中的位置和價值。

開展分層次的看課活動,組織教師進行評析再設計交流。例如,每學期我們將各種開放、接任務和教研交流展示、業務評比活動結合起來,每次看課後,都由執教老師談活動設計的指導思想,談本班近階段的目標教育如何反映在一日活動各環節中。針對教育過程中不足之處,大家進行再設計,“假如是你上這一活動,準備怎樣設計?”“遇上這種問題,你會怎麼處理?”針對難點和共性問題,利用大家的智慧交流各自的經驗,使大家都受到啓發。

教研活動當場命題,設計活動,說課評析,培養教師設計活動能力。我們選擇開放性、綜合性較強的內容進行命題設計,如:看圖講述“會發生什麼?”再如,採用方案教學思路,設計綜合系列活動“水”,有位青年教師儘管某些設計還不夠完善,但她的大膽創新精神和激發幼兒充分自主探索的活動過程,以及在教育目標中滲透環抱意識並注意落實到孩子們的自身行動中去的設計思路,的到大家一致稱讚,也使大家受到新觀念、新方法的啓示。

爲每位教師建立個人教育活動錄象資料。將每位教師的公開課、研究課、業務評比課錄製下來,既可在教研活動時進行自我反思研究,達到自我調整、自我完善的目的。

搭建專題交流討論的舞臺,爲教師提供一個試膽量、練口才、積極思辯的論壇。我們在年級組進行專題小結交流的基礎上,組織全園性答辯式專題交流討論會,鼓勵大家提問並參與討論,當然本年級組成了最佳後援團。答辯式的交流討論會促使教師主動學理論,努力提高書面總結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全面素質提高需要廣大教師的積極參與。同時對園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園長需要有敏銳的眼光及時發現問題,分析判斷,找到激勵教師不斷學習、實踐、改革的突破口,創造出更多的科學、有效而便於操作的師資培養的新方法的。

幼兒園教師心得8

隨着二期課改的成功推進,促進兒童的發展,是我們教師的重要任務。在兒童期,幼兒園是以教師和兒童之間的相互關係爲主軸構成的社會集體,功能就是促進兒童素質的發展,是由教師和兒童之間的雙向交互作用來實現的。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裏,我們從事的教育行爲總會引起部分幼兒的不適應,對整體孩子的要求已不再適應現在的孩子。

在實行素質教育的今天,注重研究兒童的個體差異成爲熱點。兒童氣質的不同,理解兒童間的差異,爲改善教育提供了理論依據並具有實際意義。

一.對兒童氣質研究的瞭解從氣質特質理論出發來描述兒童的氣質差異可分爲抑制型和非抑制型。

抑制型兒童的主要特徵是拘束剋制、謹慎小心和溫和謙讓,行爲抑制,經常有高度情緒性和低度社交性。非抑制性表現爲活潑愉快、無拘無束、精力旺盛、衝動性強。抑制性兒童多半會獨自一個人呆着,看着其他兒童,不跟別的幼兒接觸,不給同伴提供玩具,更不會大笑。

托馬斯和切斯發現了九個特質差異對這九個氣質維度進行研究得出三種氣質類型:

1、容易型兒童。面對新情緒,他們比較主動而不是退縮,他們適應性強,通常會有積極情緒。教師都希望兒童是這個樣子。

2、困難型兒童。這些兒童面對新情緒退縮而不主動,適應環境比較慢,並且經常處於緊張和消極的情緒當中。

3、緩慢發動型兒童。這與抑制氣質相似。

二.兒童氣質與學習兒情況兒童氣質的差異能預示他們的交往能力,也預示着自我調節能力。

氣質影響他們在學校的學習情緒。從總體上說,困難型兒童和緩慢發動型兒童比容易型兒童成績更差一些。在多血質、多血——粘液質、多血——膽汁質學生中,學習優等生明顯多於學差生。說明多血和多血——粘液質的中國小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明顯優勢。有關氣質與智力的結論:不同類型氣質具有不同的記憶優勢。對於數量多、難度大的實際材料,高級神經活動強的人較弱的人效果好。高級神經活動強的人記憶無意義音節效果較好,而弱型的人記憶大量有意義的文章效果較好。在動覺記憶方面,對於不太複雜的任務,弱型的人比強型的人記憶要好而對複雜的任務,強型的人比若型的人記憶要好。這說明兒童不同氣質差異各有優勢。

那麼,爲什麼氣質與兒童的學習有關係呢?由於兒童氣質對教師態度的影響,那些注意力集中、適應性強、願意學習、情緒積極的學生,老師會以獎勵迴應他們,會以眼神、語言鼓勵他們,給予多表揚、多關注。教師對兒童的積極態度,時時表達的讚許之意,不僅對兒童自我發展具有積極作用,而且能夠促進兒童學習水平的提高和良好的個性發展。與後着相比,那些容易煩躁、容易分心和退縮的學生會引發教師的挫折感。教師常常不得而知不向他發出強硬的指令,適得他們自信心不足,出現低認知能力和學業成績不理想。處於無意,教師可能會跟一些學生更親近,對他們比別人更關注。教師常常會曲解學生的氣質差異。當緩慢發動型兒童沒能及時完成新課業時,他們被看成是缺乏學習動機的,而當他們需要多次嘗試才能掌握新任務時,他們又被認爲是不聰明的。活動水平高的孩子可能會被看成是愛製造麻煩的孩子。容易分心的兒童可能被看成是對學習不感興趣的人。教師對學生會行爲的解釋,影響着師生間的相互作用,最終影響到兒童在學校中的表現。教師應對兒童氣質的有所瞭解以及針對其氣質特點提出自己的教育要求。

三.教師與兒童應建立良好的適應關係現代氣質研究的成果讓我們將爲什麼樣的教學和管理方式應對各種氣質類型的兒童的學習更爲有利進行思考。

托馬斯和切斯提出了“良好適應”:當兒童的氣質與教師的期望和要求相適應時,兒童就能取得好成績,並且會得到老師的肯定。教師對兒童個體差異的理解,對他們減少與兒童之間的矛盾極爲有利,也便於他們採取恰當的教育策略。素質教育的核心是促進每一個兒童的發展,並尊重他們的個性。當兒童感到他們被作爲獨立的個體來對待時,焦點從被指責轉向被支持,兒童會感到不能用擴展能量來保護自己,而傾向於考慮改變和解決問題。例如,我們班的濤濤小朋友。剛進幼兒園時,他面對一個新環境是非常排斥的。小朋友們玩,他在一邊看,老師帶他一起玩,他更表現出退縮,拒絕老師。這樣的情況維持了好久未能改變。我找過他父母談話,一起探討問題,但效果並不好。在瞭解濤濤這種孩子的氣質後,我靜下心來細想:對於這樣的孩子不能着急。在接下來的日子我給他創設了非常寬鬆的環境,讓他有一個充分熟悉周圍環境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在這樣的環境中不再緊張,不再陌生。漸漸的,濤濤願意玩幼兒園的玩具了。但在學習活動和戶外遊戲時仍然不能與老師、幼兒合作,只是自顧自的玩。每當這樣的活動一開始,他好像又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完全與世隔絕的樣子。我找濤濤談話,一遍遍教他操的動作,帶着他一起玩,但他很不願意,口裏說:“我不,我不。並且停止了他原來的遊戲行爲。於是我索性不再給他壓力,讓他自由的跟着小朋友玩。幼兒做操,他不做,在一邊看;幼兒做手工,他不做,也在一邊看,有時我做給他看,他看着也挺開心。這其間,我未給他任何壓力。過了兩個多月,有一天他突然開始做操了,開始念兒歌了,開始做以前拒絕做的事了。我很驚奇,又很高興,濤濤終於融入了集體。個體差異在兒童最初與環境的適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別是處於兩極的兒童。考慮這些過程如何調節、適應教育環境是非常有意義的。

對於一般兒童來說,懲罰可能導致抑制、躲避;失敗可能導致抑制和挫折。積極的情感和目標取向與好奇心和精力旺盛有關,但是氣質並不決定所有幼兒。兒童在幼兒園的成功和失敗的也反映受他們早期家庭教育環境所支配。良好的適應概念爲改善師生關係和完善教學提供了一條好思路。例如我們班的悅悅。她是一個易分心、只能短時間集中注意力的女孩,如果讓她完成需要一段時間集中注意力的任務,就會出現問題。但是,如果把任務分幾步來做,她就容易掌握。當教師按照全班平均水平來確定學習進程時,一個緩慢發動型的孩子可能會落在全班的後面,但是如果允許他按照自己的速度前進,這個男孩最終也會和全班同學做的一樣好。

首先,我們可以採用複式教學法,要考慮到兒童的不同活動要求。複式活動課程首先應該既有動態活動,又有靜態活動,最好是在動態活動會考慮靜態修養的需要。集體活動課程讓愛社交的兒童有出頭露面的機會,個人自由活動可以讓安靜地板兒童安心從事自己感興趣的活動,而且爲難以約束的兒童提供自我約束和調節的時間。否則他們會因爲不守紀律而總是處於批評之地。

其次,對不同兒童要採取恰當的批評方式。由於兒童的敏感性不同,可塑性也不一樣,教師要注意採用不同的批評方式。特別對敏感的兒童,不易在公開場合批評他們,否則回讓他們在公開場合擡不起頭,久而久之形成自卑心理。

再次,多注意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兒童。在師生交往中,困難型兒童讓老師難以把,容易型兒童經常受到老師的肯定,而中間型兒童容易被忽略。事實上,每種兒童都希望受到老師的關注、喜歡和稱讚。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克服這種心理定勢關注每種類型的兒童。氣質是先天和後天的合金,雖然相對穩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要調整自己的教學風格,使之與學生的氣質相匹配,不僅會提高教學效果,而且會幫助兒童建立良好的自我表現價值感,最終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性。在幼兒園表現不佳的兒童會責備自己,父母和老師會抱怨這些兒童不夠努力,其他同學也會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因爲能力差才落在別人後面。這一切都會強化這些兒童的消極自我評價,導致低自尊,並進一步導致孩子以後的學業困難和不良個性特徵出現。

因此,教師掌握氣質理論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在實際工作中也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在一所學校與教師相處不愉快的兒童,轉到另一所學校,遇到另一個教師卻發展的很好,並與教師愉快相處。其中,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師自身氣質特徵與兒童氣質相適應的問題。所以,一個好的教師不僅要了解所教兒童的氣質差異,也要對自身作出正確評價。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不僅是施動着,影響兒童發展,同時又是受動着,兒童的氣質也對教師起着某種強化的作用。因而可以說,師生互動是教師和兒童雙方氣質、個性共同成長和發展的過程。

幼兒園教師心得9

一、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爲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建立保障機制

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學前教育作爲整個教育事業的基礎環節和提高全民素質的奠基工程,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和重視。

(一)統籌規劃,強化考覈,以有力的監控措施保證各項目標落到實處

幾年來,我區認真貫徹全國、省、市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把辦好學前教育作爲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納入了議事日程。在“十五”規劃中,圍繞“教育思想現代化、辦園條件標準化、園所管理規範化、師資結構合理化、幼兒素質優良化”的總體目標,明確提出要高標準、高質量普及學前三年教育。爲全面落實工作目標,切實加大監控和督導力度,先後出臺了《關於城陽區農村幼兒園佈局調整的實施意見》、《學前教育管理督導評估標準》、《城陽區關於學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見》等配套文件,並將學前教育發展情況納入街道年度“雙千分”考覈,爲全區學前教育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明確責任,分級管理,充分調動全區各級辦園積極性

幾年來,我區堅持“分級辦學、分級管理、分級投資”的發展思路,明確區、街道、村三級辦園責任目標:即區政府負責辦好區實驗幼兒園,各街道辦事處負責辦好街道中心幼兒園,各村負責辦好村級幼兒園,逐步形成了以實驗、示範園爲龍頭,以集體辦園爲骨幹,個體辦園爲補充的多種形式並存的辦園體制。在辦學經費的籌措上除了積極發動社會和個人捐資助學外,還作出明確規定,街道辦事處負責籌措幼兒教師的工資、養老保險金,辦園單位負責園所建設投資和購置大中型設備,幼兒園負責解決日常辦公經費、幼兒教師工資補貼及小型教玩具購置。辦園責任的落實,資金渠道的暢通,爲園所高標準建設、高速度發展提供了可能。幾年來,全區新建高標準幼兒園7處,擴建、改建幼兒園20餘處,投入資金約5000餘萬元。目前,全區市級一類以上幼兒園佔幼兒園總數的60%,省級示範、市級示範幼兒園達16%。今年全區又有14處幼兒園申報市級示範幼兒園,形成了“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有效推動了全區學前教育的發展。

(三)調整佈局,提高效益,努力構架學前教育良好的辦園格局

爲了提高學前教育的整體水平,提升每所幼兒園的辦園層次,合理配置、使用教育資源,着眼於長遠規劃,致力於教育發展,我區制定並下發了《關於農村幼兒園佈局調整的實施意見》,對幼兒園的規模及設學佈局提出了具體要求,各街道均按要求制定了三年計劃和五年規劃,使佈局調整與經濟建設、教育發展緊密結合,讓有限的資金髮揮最大的效益。爲鼓勵規模辦園,採取“以獎代補,分班過渡”的辦法,通過分段撤併、強弱聯辦、限制升類以及充分利用中國小閒置校舍等有效措施,使這項工作得到快速進展。城陽街道由原來的34處,撤併到現在的20處。惜福鎮街道由原來的23處撤併到現在的9處。目前,全區集體辦幼兒園由1998年的193處調整到現在的126處。佈局調整工作的順利進行,爲園所分類定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深化改革,優化師資,爲學前教育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學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是理順學前教育管理體制,提高辦園質量的重要途徑。解決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優化和穩定幼兒教師隊伍,一直是我區致力研究和解決的重要問題。20xx年,我區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出臺了《關於深化學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就幼兒教師資格複審、管理機制和應享受的待遇等問題作了明確規定,並在全區推開了學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

(一)實施改革,優化隊伍,建立長效的用人機制

爲確保改革實效,我區組成了由區領導負責的專門工作小組,加強組織領導,首先在河套街道進行了試點。爲確保評審、確認的一貫性、公平性和真實性,對全區符合條件的899名幼兒教師統一進行了理論考試、技能技巧考試及平日工作成績評定,有799人經考覈評定爲合格幼兒教師。在此基礎上,實行園長競爭上崗和教職工聘用合同制,做到優中選優、能人上崗、行家當家,使一大批有能力、懂業務的教師走上了園長崗位。20xx年12月區政府正式出臺了《城陽區學前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意見》,該意見進一步明確了改革的範圍及條件,詳細規定了幼兒園實行園長負責制、教職工全員聘用合同制、崗位考評制和績效工資制等要求,同時對農村幼兒>教師的准入也做了明確規定“今後招聘幼兒教師,年齡需在23週歲以下,原則上從幼兒師範畢業生中招聘,並經街道教委辦面試和技能技巧考試,擇優錄用,試用期爲一年。試用期滿,經區教體局考覈和資格審查合格,方能簽定聘用合同,享受合格農村教師待遇”。

本次改革,一次性辭退了45週歲以上的老教師和資格複審不合格教師100名。近兩年又新招100餘名年輕教師,優化了師資隊伍。通過改革,進一步打破了“大鍋飯”、“鐵飯碗”,增強了教職工的競爭意識和工作積極性,完善了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選人用人機制。保教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在20xx年新一輪幼兒園分類定級活動中,我區有51處幼兒園順利通過市級一類幼兒園驗收,20xx年有10幼兒園通過市級示範幼兒園驗收,2處通過省級示範幼兒園驗收。

(二)強化措施,落實待遇,爲學前教育提供隊伍保證

改革的目的在於更好地落實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爲學前教育提供隊伍保證。在改革的過程中始終把落實和提高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作爲主要內容來落實。文件規定:被聘用的農村幼兒教師,比照上年本鎮“三提五統”確定的農民人均收入的2倍核發工資,從鎮教育費附加中支付70%(教育費附加取消後各街道從財政列支),從園所收費中支付30%。二是爲簽訂聘用合同的幼師辦理養老保險(從20xx年7月1日起)。鎮教委辦統一到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辦理養老保險手續,以上年本鎮農村幼師月工資的28%繳納養老保險金,單位負責20%,從鎮教育費附加支付,個人負責8%,由鎮教委辦代扣代繳。投險基數,不得低於當年青島市社會平均工資的60%。併爲年滿45歲以上的農村幼兒。

教師辦理離崗,一次性發給生活補貼,其標準爲“月工資×教齡”;爲不合格的教師發放一次性生活補貼,其標準爲教齡不滿10年的發5個月工資,教齡超過10年的發8個月的工資,鎮、村各負擔50%。鎮財政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劃撥專項資金46.3萬元用於安置離崗教師。

幾年來,爲確保農村幼兒教師的工資待遇得到落實,促進辦園水平的不斷提高,區政府把落實農村幼兒教師工資待遇和幼兒園分類定級工作分別列入對各街道“雙千分”的考覈。自文件出臺以後,8個街道全部爲合格的農村幼兒教師按照城鎮職工的投保標準辦了養老保險。流亭街道、城陽街道積極落實區政府100號文件,使農村幼兒教師的月工資收入分別達到1034元和986元。目前,全區農村幼兒教師的月平均工資爲784元,平均達到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81倍。待遇的落實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一步穩定了幼師隊伍。

幾年來,由於機制健全,教師隊伍穩定,學前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目前,全區有幼兒園126處,其中省級示範幼兒園3處,市級示範幼兒園17處,市級一類幼兒園55處,市級一類以上幼兒園佔幼兒園總數的60%;幼兒教師910名,學歷達標率達100%,大專畢業率達62%,學前三年幼兒入園率達到98、2%以上。20xx年,全省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現場會在我市召開,我區實驗幼兒園、流亭街道仙家寨幼兒園、南城陽中心幼兒園、城陽街道田村中心幼兒園爲大會提供了現場,受到全省各市與會人員的高度讚揚,受到省教育廳教研室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20xx年在青島市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成果評選中,我區推薦的仙家寨幼兒園的課改課件和城陽村幼兒園的課改錄象分獲兩個組的一等獎,托幼辦獲最佳組織獎。學前教育正沿着健康的道路快速發展。

幼兒園教師心得10

真正讓孩子玩起來、動起來、運動起來,把屬於孩子的遊戲還給孩子,下面我們一起看看這篇《運動着的快樂童年》。

本年度學前教育宣傳月的主題爲:遊戲——點亮快樂童年!讓全社會再一次聚焦遊戲,聚焦遊戲對幼兒發展的價值。修正成人世界的幼兒觀、教育觀、課程觀,正確認識遊戲對幼兒的意義和價值,真正把遊戲的時間、空間和權利還給幼兒是當下全社會共同努力、急需改變的一件事。

遊戲與運動的關係自然也是非常密切的。

幼兒的遊戲需要他們具備一定的運動能力,運動能力是幼兒開展各種遊戲的手段和基礎,良好的運動能力可以充分滿足幼兒在遊戲中的遊戲需求和身體活動,進而不斷形成良好的遊戲體驗和心理感受,不斷建立與形成自我與世界的關係,不斷形成健康良好的身心。

運動能力的發展也需要幼兒的遊戲,通過遊戲,幼兒發展運動協調能力。每天在大量的遊戲進行中,幼兒不斷在遊戲的進行中探索發現自己的身體,形成良好的身體意識和概念,不斷通過遊戲的踐行發現瞭解自己身體的運動能力,不斷通過遊戲來豐富和提高自己的動作模式和運動能力。

遊戲與運動的關係是密切聯繫的,相互作用的,正確理解兩者之間的關係,有助於我們正確的理解和實施幼兒園的課程,有助於我們正確理解幼兒園的體育。當下我們的幼兒最缺乏的是遊戲活動的時間、空間和權利,而不是有些學者們所強調的所謂“規範化”“科學化”甚至是“中國化”的體育,我們需要理解幼兒期是人生的一段特殊發展時期,幼兒的體育有別於成人的體育,幼兒有着自己特殊的不同於成人的需要,有不同與成人的精神生活。

讓幼兒遊戲起來吧,擁有遊戲就擁有了運動,躍動起來的童年纔是真的快樂童年!

幼兒園教師心得11

導讀:一些單位以盈利爲主要目的開辦的學前班,規定“不入本校學前班不準入本校”等錯誤做法,也使許多家長誤認爲幼兒必須經過學前班這一階段。

目前社會上存在着一種現象,即學齡前兒童上了幼兒園後,家長普遍要求讓孩子再上一年學前班,然後上國小。那麼,上了幼兒園的孩子是否還需要上學前班呢?

我們首先看看爲什麼會產生上述現象:

一是部分家長對幼兒園和學前班教育的性質認識不夠。

幼兒園和學前班是學前教育的兩種形式:幼兒園是學前三年教育,學前班是學前一年教育,兩者都屬於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預備階段。而學前班是現階段我國幼兒教育較落後(主要是農村和小城鎮),不能普及學前三年教育(即3"6歲的幼兒教育)的情況下,所設置的學前一年教育,是幼兒園數量不足的一種輔助和補充,不是比幼兒園高一級的教育形式。

二是望子成龍心切,錯誤地把開發幼兒智力與學習知識等同起來。

誤認爲:“孩子越小、識的字越多、數的數越多、智力開發得越好,孩子就越聰明。”其實不然,開發幼兒智力主要是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各種遊戲活動來促進幼兒動手、動腦,從而培養幼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正是幼兒園教育的主要任務。它比幼兒簡單地認識幾個字、背幾首詩、算幾道題(這些多是幼兒機械的記憶,並不能理解)要高級的多,而學習知識的任務應該是從國小纔開始的,因此我們常常發現某某幼兒在3歲就能背多少詩,識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國小成績並樂觀的現象。科學研究表明,不適宜地過早讓幼兒學習知識,不但對開發幼兒智力無益,甚至有害。

三是現階段幼兒教育與國小教育銜接不夠緊密。

特別是一些學前班教材存在有“國小化”的教學內容,提前把漢語拼音、書寫漢字、計算等國小一年級的部分教學內容編入了教材。這樣就使一部分家長認爲在學前班可以提前學習一些一年級的知識,孩子上國小時容易接受所學知識,不至於“跟不上”,因此希望孩子上一年學前班以作鋪墊。另外,一部分地區規定孩子入國小年齡爲7週歲,與

幼兒園年齡不吻合,即幼兒3歲入園,上3年後才6週歲,與入國小相隔一年,因此在這一年裏家長就希望孩子再上一年學前班。

當然,一些單位以盈利爲主要目的開辦的學前班,規定“不入本校學前班不準入本校”等錯誤做法,也使許多家長誤認爲幼兒必須經過學前班這一階段。

以上這些情況是造成社會上普遍要求讓孩子上學前班的主要原因,從而出現了沒有上過幼兒園的孩子要上學前班,上了幼兒園的也要求上學前班,入學年齡提前了,家長讓孩子在幼兒園上兩年就去學前班,因此導致了國小辦學前班,集體、個人辦學前班,甚至幼兒園內也辦學前班的混亂現象。

《義務教育法》規定,年滿6週歲的兒童就應當入學接受規定年限的義務教育(條件不具備的地區,可以推遲到7週歲入學)。市教育局根據我市幼兒教育的發展狀況,於20xx年就下發文件,決定取消城區學校附設的學前班,因此年滿6週歲的兒童可以根據本地教育部門規定的具體入學年齡(應在6"7週歲之間)直接入國小接受義務教育,而不需要再上學前班。

幼兒園教師心得12

我園從1998年開始,開展了幼兒園體育活動的研究。幾年來,在幼兒園可操作的體育項目與各項目的特色顯示等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總結,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在展現幼兒個性、表露幼兒本性,讓他們在開放的活動中鍛鍊身體、啓迪智慧,教師們通過一次次的研究活動改進,取得了很大的成效,重點體現在幼兒個性的開放與體育活動的開放上。

一、開放性的選題選材激發了幼兒好玩的天性

平衡木、體操圈、墊子、沙包等器材,用來鍛鍊身體是目前幼兒園普遍的,加上一些自制的器材,孩子們也很愛玩。我園的老師自從幼兒園開展體育課題以來,加倍仔細地觀察幼兒的活動興趣,不斷捕捉孩子的活動興趣點,尋找着能充分鍛鍊幼兒身體的活動題材和器材。在大家的羣策羣力下,我園除了基本的體育動作鍛鍊外,還把孩子較喜歡的爬高、溜冰、鑽桌子、打滾、爬桌子椅子等都列入了體育活動內容之中。

例如:小班的體育活動《幫助朋友》,老師設計的情景就是要孩子們爬過高山、鑽過山洞,取得食物送給小動物朋友。高山與山洞只是老師把幼兒的桌子接起來成一長排,在上面爬是爬山,在下面爬是鑽山洞,孩子們玩得真的是很帶勁。再如大口袋是孩子們經常看到用來灌米之類的,當老師讓全班的孩子都鑽進大口袋扮成蠶寶寶不用雙手只用身體向前行進、跟隨老師四面八方吃桑葉時,孩子們的興致、動作的賣力是任何語言都難以表達的。在細細的繩子上走,高高的桌子上走,在阿姨們放的梯子、竹竿等工具上面走都是平時孩子們喜歡的,可是往往老師不同意他們去玩,於是孩子便偷偷去玩,我園的老師大膽地把梯子、竹竿等設計成有趣的活動,讓孩子們盡情的玩個夠,不但滿足了孩子對這些器材的好奇性,同時激發了幼兒好玩的天性。

二、開放性的活動組織滿足了幼兒想玩的慾望

讓幼兒排着整齊的隊伍進入活動室,整齊地操練一番,是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經常見到的一幕。今天,我園的老師能充分尊重幼兒,能以幼兒活動的常態作爲開展體育活動的引子,以幼兒較喜歡的活動形式作爲組織體育活動的剪影,每一個活動中,讓幼兒都有似曾相識的感覺,體育活動中不僅展現了教師組織活動時的形式開放,同時體現了教師組織活動的有意識,不僅展現了幼兒活潑好玩的開放個性,同時體現了幼兒鍛鍊身體過程中的無意識。

例如:活動《平衡佈道》,教師不僅把音樂舞蹈參與在活動中,同時把智力性的看圖紙也引進了活動中,當幼兒拿到一種玩具時,第一行動會是自己先玩起來,當發現自己玩得花樣不多時,一個人玩沒勁時,問老師或告訴老師一些問題就來了,教師正因爲摸透了幼兒的心思,在設計活動時就考慮到了這些細節。活動的設計流程是這樣的:聽音樂做運動--自己玩平衡佈道--個別幼兒演示自己的玩法--看圖一合作把平衡佈道擺成如圖一的小橋--自己想辦法用不同的動作過橋(活動過程中幼兒相互模仿)--看圖二擺圖樣想象出各種動作通過平衡佈道--看圖三再次擺圖同時出示小卡片(紅色-跳、黃色-走、蘭色-爬、綠色-滾)--合作商量還可以、你們想怎麼玩--聽音樂形體動作放鬆。從整個活動看,教師是很周密的設計此活動的,但是,在整個活動的組織過程中,教師始終是孩子的玩伴,沒有一句命令的話語,最後的走、跳、爬、滾的動作也是教師根據幼兒的創意當場提煉出來的。一樣器材出示在幼兒面前,幼兒總想玩個夠,在這個活動裏,教師滿足了幼兒玩的慾望。

三、開放性的教育觀念展示了幼兒開放的個性

怕幼兒在體育活動中玩得收不攏,不聽組織者的命令,使教育者預先設計好的活動步驟無法正常進行,給平靜的活動出點亂子,這是原先教師最不願意在自己身上看到的狀況,因此,每個教師都怕上體育課,不僅自己累不說,辛辛苦苦忙了一場,幼兒也在教師的要怎樣要怎樣的命令下沒玩夠,因爲沒有滿足玩的慾望,說不定來點逆反的舉動,領導看了不僅不誇你,反而數落你在活動中的種種不應該,久而久之,教師就懼怕組織體育活動。

我園開展體育課題後,不僅要求每個教師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同時要求每個教師挖掘周圍可開展體育活動的一切資源,從開放的角度,用開放的教育理念,一切以兒童發展爲本,開展最優化體育活動研究。我們一起學習開放的原義,植根於草根含義的開放、由此引出的開放教育理念,指導了我園教師大膽、放手、拋開種種約束,充分回憶自己孩提時代喜歡怎樣玩的方式,展開想象的翅膀,創造性的開始了開放性體育活動的研究工作。一開始嘗試可以是不拘形式的,重點要把眼光放在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點上,放在觀察幼兒在活動時遇到困難是怎麼辦的,放在觀察幼兒對待活動的超常規運動量的態度等方面,讓一線教師掌握第一手資料。當我們的老師在研討中基本能把握這些時,我們提出了有計劃地組織體育優課的目標。不僅要把開放的教育觀念滲透在整個活動之中,同時活動的組織還要符合新綱要的思想。就拿我園的晨間體育活動來看:一個小時裏,我們有集體操練、交流性的集體舞;有分組式的遊戲活動;有集中性的體能訓練;有自由性的玩。在教師組織體育活動中,我們驚喜地發現,教師的觀念開放了,新綱要的精神落實的也有一定水準。老師們懂得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隨機教育,不僅利用它來鍛鍊身體,同時把思想教育、能力啓蒙等都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了體育活動中。活動《小兔的一天》,教師巧妙的把着火這個情節引進了活動中,讓小朋友想象出多種辦法撲火,爲了防止火苗燒到自己身上,幼兒不僅要迅速奔跑,隨時在地上打滾,熄滅自己身上不小心燃燒到的火苗,同時要幫助朋友用衣服、水盆等家中現有工具撲火,由於教師情節安排的驚奇又巧妙,又有外界角色的參與,隨着一次又一次火的到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從一個高潮進入另一個高潮,活動目標在幼兒自然玩的過程中完成了。

只有親眼目睹我園教師組織的一個個體育活動,才能體會到幼兒開放的個性只有在教師開放的教育觀念引導下,才能得以淋漓盡致地展示。

幼兒園教師心得13

一所幼兒園的發展離不開一個好園長。然而,善於發現和培養教師,讓每個教師都能開心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不斷做出新業績,卻是增強幼兒園發展後勁的最爲重要的關鍵因素。在管理過程中,我時常這樣問自己:教師在幼兒園裏工作開心嗎?教師的工作是否積極?教師的專業水平是不是在不斷進步?

一、走進教師心理

幼兒園教師以女性居多,女性在家庭中擔任着重要的角色,爲人妻,爲人母,爲人女等。幼兒園工作又是一個相對於其他教育行業來講較爲繁雜的工作,回家要做家務,在幼兒園裏要照顧孩子,休息時間很少。如果壓力過大,教師難免會產生焦躁、心煩等情緒。總是在這樣的心理因素下工作,教師的工作質量是難以得到保證的。因此,作爲稱職的園長,首先要充分理解教師的疾苦,對教師的家庭狀況也要有個大致的瞭解。在可能的情況下,常和教師聊聊家常,這其中的正確引導作用要比開會作指示有效得多。

有位老師的父親是某單位負責人,前些時候因涉嫌經濟問題被收審,這位老師的精神壓力很大。我主動找她談,瞭解有關情況,及時給予安慰,讓她知道父親出了事也只有坦然面對;自己在這個單位裏的地位不會因爲父親的問題而下降,只要努力工作仍然會得到同事和家長的信任。這位教師從我的眼睛中讀到了理解與支持,工作更加地投入了。

小錢老師因爲和同事關係不睦來找我,她坦然地說自己很不開心,並且感到非常委屈。我告訴她:人無完人,同事某方面的缺點自己也要學會容忍,多看同事的長處,這們你就會開心許多;同事之間有時候的無意之言不必太在意,你撒下友好的種子,就會收穫到珍貴的友誼。轉換另一種思維方式,同事和自己都會開心的。果然過了一段時間,小錢老師覺得這法子還真有效。

人都需要傾訴,教師也是這樣。當她將自己心中的苦處吐出來後,心中就會輕鬆許多。有時候,教師也與愛人鬧意見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幼兒園作爲教師心中的家,就要真正做到爲教師撐腰——當然要以教育她們在家裏擔任好自己的角色爲前提。我時常跟我們幼兒園教師的愛人這樣開玩笑:在家裏要善待自己的妻子,否則我會帶個“家庭矛盾調解別動隊”開到你的家裏,什麼時候解決好問題什麼時候走人。

總之,要想讓教師開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就必須讓她們拋掉心中的負擔。爲此,必須要保證家庭幸福、同事團結,這也是園長幫助教師做好工作的重要責任。

二、建立學習型組織

教師專業的精良,需要有各種發展的空間和平臺。建立學習型組織,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合格的學習型組織,擁有收集、儲存並轉化知識的高度能力,而且能通過組織內個人的轉變,促成團隊組織的成功。學習型組織是促使組織內人員提升學習能力的最大利益組織。爲此,我園在教研組和科研組的建立上,就講究相對的固定和靈活性,並啓動了教師每個月都將自己的學習資料和心得與同組成員來分享。在幼兒園形成的學習型共同體內,教師能有效地進行相互溝通和交流,最爲關鍵的是:開展以分享爲目的的教學交流,在教師與同伴分享實踐經驗的過程中,會生成許多想法和理解。一個教師所描述的經驗或者事件,會激起另一些成員的經驗與故事的迴應,而逐漸形成共同的關注點。每個教師獲得應有的專業尊嚴與自信心,好的做法會立即得到發揚光大。

教師們互相觀摩同事的教育教學活動和各種資料後,都會做出一定的評判,這是一個提高自己的過程。從人的本性來看,跟自己相比是自律能力強的人才能做到的,而更多的壓力往往來自於橫向的比較,同事們之間的經驗更容易被推廣。小楊老師的資料書寫認真,切入口具有代表性,記載的內容很有價值,同事們看了以後很受觸動,紛紛效仿,這比反覆講解某些注意點的效果要好得多;小葛老師的教育活動踏踏實實,有條不紊,敢於創新,大家觀摩過後大受啓發,這比將教育理念說來說去有效多了;小拜老師的論文在教育理念上發表了,小竇、小凌老師的論文在省裏獲獎了,大家非常開心,同時也終於知道把自己的心得體會讓別人分享並不是一件特別難的事情;同事能做到,自己也會做到。凡些種種做法,使教師的業務能力越來越強了。

三、克服“高原現象”

教師的專業發展要經過“開始階段——迅速成長階段——‘高原期’階段——克服‘高原期’階段——迅速發展階段”的過程。“高原現象”本是教育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指的是在學習或技能形成的過程中,練習的中後期往往會出現進步的暫時停頓或者下降的現象。在曲線上表現爲保持一定的水平而不上升,甚至有所下降。但在突破“高原現象”之後,往往又可以看到曲線的繼續上升。通過觀察,我發現我園教師在專業成長過程中也存在着“高原現象”。處在“高原期”中的教師,專業發展停滯不前,好像很難再上一個新的臺階。可見“高原現象”是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一種帶有規律性的現象。如果不能克服“高原現象”,就會影響教師專業的成長,也就無法培養出一批高素質的教師。

爲什麼會形成“高原現象”?究其原因,社會壓力變得越來越大,家長對幼兒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感覺再好的工作環境也會因爲天長日久而變得熟視無睹;隨着年歲的增長,擔當了母親的角色,生活負擔也越來越重了;此外,對職業的認同感和滿意程度下降,興趣降低,以及產生疲勞和厭倦情緒等主觀因素,都能導致教師專業成長中“高原現象”的產生。

管理者要敏銳地發現教師出現的“高原現象”,分析每個教師出現“高原現象”的不同成因,纔能有效地幫助教師儘快走出“高原期”。造成教師產生“高原現象”的原因千差萬別,如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知識不足、知識結構不合理,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沒有付出足夠的努力,有的教師可能是因爲缺乏敬業精神,還有的則可能是因爲缺乏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反思……

找到了問題的關鍵,也就可以對症下藥了。動力是人前進的源泉,信心是前進的支柱。當出現發展停滯等類似“高原現象”的問題時,應幫助教師積極調整自己的情緒,克服“高原現象”帶來的挫折感、自卑感;正確面對,堅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可以克服“高原現象”;重新定位自我發展需求,對自身的發展提出更切實際的規劃;找準新的對手,本園沒有對手再到其他園去找。現代教師發展的研究表明,經驗加反思的行動研究是教師專業成長最有效的途徑,也是教師早日突破“高原期”的有效方式。我園每位教師都有一本淘金日記,記錄可能對自己專業成長影響較大的關鍵事件,爲教學提供基本素材,並通過撰寫心得,自我反思,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強化自主實踐活動,在經驗中學習,在行動中研究,在反思中成長。

由此可見,幼兒園管理者要着力於關注教師專業成長曆程,分享教師專業成長的快樂與煩惱,加速教師專業成長的速度。

四、身教勝於言教

作爲合格的管理者,個人修養需要不斷加強:要求教師不遲到,自己首先要準時;要求教師開展的教育活動有質量,自己首先要有正確的評價理念;要求教師堅持講普通話,自己不能隨意說方言;要求教師在刊物上發表文章,自己也要努力實現。有人認爲園長應該做綠葉,讓教師做紅花,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覺得,作爲園長首先要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成爲專家型、學者型的園長。因爲,園長的言行會激勵教師不斷奮進,這樣的集體纔是真正富有戰鬥力的集體,幼兒園纔會向着更高品位邁進。

有人說,教育孩子的過程是春風化雨的過程。其實,培養教師的過程同樣也是潤物細無聲的過程。只要管理者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師,發現教師的潛能,精心地培養打造,師資隊伍素質就會越來越好。

幼兒園教師心得14

《幼兒快樂發展課程》中提出:“大班幼兒自主性、主動性提高,教師要適當地放手、放權。爲他們創造條件,引導幼兒進行活動化的共同學習。”於是我們教師放手讓幼兒自己制定各環節規則:大家共同討論一日活動環節如何做?怎麼做?教師進行記錄;幼兒根據教師的總結歸納將規則用繪畫、剪紙的方式表現並粘貼在各環節的牆壁上,並隨時進行補充更換。

1.巧用兒歌加深幼兒洗手、入廁常規意識

爲了讓大班的孩子更好的生活與學習,在生活方面我們用兒歌的形式展示常規要求。對於大班的幼兒來說,洗手、入廁規則已經形成,但是光靠小、中班延續下來的常規還遠遠不夠。他們的思維已經非常活躍,有的開始偷懶,也有的草草了事,不能做到認真,準確。爲了增加孩子的正確洗手、入廁等生活常規,又爲了提高幼兒的積極性,我們設計了兒歌的形式把洗手、入廁常規融入進去。兒歌是幼兒和教師共同創編的,合轍壓韻,朗朗上口,孩子們易於接受。如:洗手:排隊洗手不擁擠,挽起袖子不溼衣,洗手關緊水龍頭,小手擦乾要牢記。入廁:入廁排隊不打鬧,節約用水我知道,廢紙用完扔進筒,乾乾淨淨真叫好。兒歌配以幼兒剪紙,繪畫作品。這樣一來,孩子們的規則要求又提高了,從洗手到排隊洗手,到提高幼兒節水意識,都有了進一步提高,符合大班幼兒年齡要求。入廁也是如此,不僅要排隊入廁,還要節約用水,用紙。規則制定後,孩子們玩水,浪費水的現象明顯減少,而且發現別人浪費水時還能夠有力制止。

2.利用剪紙、繪畫的形式制定補充進餐、午睡常規

爲了讓幼兒有良好的進餐和午睡習慣,我們充分發揮大班幼兒的特點,通過共同討論,進行常規制定,讓孩子們共同參與制作。進餐常規是這樣的:身體貼近桌子安靜進餐、排隊自覺取飯、離開座位要插椅子、吃完把碗放進桶裏。

小朋友在牀上疊被子上牀時要一階一階上梯子、下牀的小朋友幫忙把鞋子擺放好、進入睡眠室要安靜。由於是孩子們親手製作的規則,孩子們樂於遵守,也善於遵守,樂於遵守表現在一部分幼兒動手參與對規則意識的明確,非常主動自覺遵守。善於遵守表現爲:不僅自己能遵守規則,而且能提示其他幼兒要按照規則的要求去做。

3.利用連續剪紙製定集體活動常規

本學期由於拼音與數字的分解學習量加大,還爲了能更好的進行幼小銜接,我們和幼兒一起商討了在寫作業、畫畫時的常規。幼兒通過連續性剪紙把人物與桌椅剪在了一起的方法來彰顯規則內容:桌子旁的小朋友端正地坐在裝飾漂亮的桌子旁,認真寫作業,一看一目瞭然,很明確地就表達了常規要求。安靜寫作業、認真寫作業、寫作業和畫畫時要坐直等,孩子們的提示語與連續剪紙遙相呼應。

4.創設活動區常規

在活動區的設計中,教師聽取孩子的意見和建議,爲各個區設計了有特色的名字,並根據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區域中的規則制定,和孩子共同討論、總結、製作、粘貼各活動區規則。

“小讀者”——圖書區,規則通過繪畫、剪紙、照片的形式表現:小朋友愛惜圖書;看書時安靜;一頁一頁看書;共同欣賞圖書;坐姿正確看書。此外還有“神奇發現島”——科學區,“小巧手”——美工區,“聰明屋”——活動區,動感小舞臺等等。

幼兒園教師心得15

一、在主題活動的實施中培養幼兒的愛心教育

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標明確指出:萌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愛集體、愛勞動、愛科學的情感,培養誠實、自信、好問、友愛、勇敢、愛護公物、克服困難、講禮貌、守紀律等良好的品德和習慣,以及活潑、開朗的性格,培養幼兒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和能力。

本學期的教材內容有關“愛”的方方面面可真不少,我結合本班幼兒年齡特點,在以下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特別注重培養幼兒的愛心教育。如:《溫馨感謝》教育幼兒感受並懂得回報他人的愛,會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引導幼兒理解“愛不單包括他人對自己的關心愛護,也包括自己對他人的關心愛護。”爲了達到教育的目的,我首先給幼兒講了一個《愛》的故事,然後組織幼兒圍繞”愛“,討論愛是什麼?愛就是心裏呀要裝着別人。《留下我的愛》我針對小朋友馬上就要畢業了,教育幼兒要珍惜在幼兒園的生活,告訴幼兒:“老師是多麼愛你呀!你將怎樣表達對老師的謝意?”有的小朋友折了千紙鶴送給老師,有的畫了一幅最美的畫獻給老師,還有的說出心裏祝福的話。最讓我感動的是:惠玉瑩小朋友摟着我的脖子,悄悄地跟我說:“王老師,我家有你的電話號碼,想你的時候,我會給你打電話的。”天真稚嫩的話語,留下多少孩子對老師的的愛。在學習《好朋友檔案》這個活動時,我請小朋友說出自己喜歡的好朋友是誰?爲什麼喜歡他?使幼兒更全面的瞭解朋友,鼓勵幼兒在朋友的交往中,保持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朋友在一起的快樂,對培養了幼兒的愛心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效果。

二、一日活動中貫穿愛心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每個人最初都擁有愛心,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生活的環境和受到的教育不同,人的品行也發生了變化。幼兒時期是孩子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關鍵是成人怎樣正確引導和培養。人們都看過這樣一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可以看出,孩子們是渴望愛心教育的,愛心教育應從娃娃抓起。幼兒園是孩子生活的大集體,環境的影響和教育對他們極其重要。作爲老師要注重日常生活的教育,從孩子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例如:“三八”節到了,教育幼兒給媽媽一個驚喜——唱歌、畫畫、講故事都可以;國慶節到了,組織幼兒開展“祖國在我心中”的演講比賽,激發了幼兒的愛國之情;遊戲時,教育幼兒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當不小心碰着別人時,要主動說聲“對不起”。別人有困難要熱情地幫助別人。……正是因爲我樂於幼教,喜歡孩子,所以我善於觀察,捕捉幼兒一日生活中有教育意義的生活片段,對幼兒隨機進行愛心教育。最典型的教育案例------《快樂的生日會》:我們學前(二)班共有四十二個孩子,我特別喜歡他們,每天和他們在一起,生活的很充實,很開心。我心裏裝着所有的孩子.孩子也樂意圍着我說東道西。我和孩子們曾經立下約定:只要某某小朋友過生日,大家就爲他祝賀,給他唱生日歌,還獎給特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我告訴小朋友:“母愛是最偉大的。生日就是媽媽生你的那一天,是媽媽給了你生命,你應該幫媽媽做點小事情,聽媽媽的話,讓媽媽高興纔對。媽媽爲了你付出很多的愛,這一天你應該感謝你的媽媽。將來你還要把你的愛回報給媽媽。”細微的愛心舉動,使孩子們感到大家庭的溫暖,我也分享了孩子成長的快樂。雖然每個人只有一個生日,但是我們班四十多個孩子,一年就有四十多個這樣快快樂樂的日子。通過《快樂的生日會》,對幼兒進行了愛心教育,使幼兒懂得了一個道理:快樂的事情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一份快樂就會變成許多快樂。在分享的過程中,培養了幼兒活潑開朗的性格。我還通過歌曲《讓座》,教育小朋友要尊敬老人,有禮貌;還給孩子們講《孔融讓梨》故事,教育小朋友兄弟姐妹之間也要互相謙讓。愛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愛是相互的。愛心教育貫穿滲透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

三、利用家園、社區豐富的教育資源強化幼兒的愛心教育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幼兒園的最佳合作伙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搖籃。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影響是社會和幼兒園無法比及的,孩子最依戀的是家庭,最親近的是父母,最愛做的是遊戲,關鍵時刻配合幼兒園共同教育,會收到不可估量的效果。

家長是孩子的啓蒙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向導,第一路標,在愛心教育中家長對幼兒的影響至關重要。有的幼兒在家和幼兒園出現“一個寶寶兩個樣”,針對這種反差現象,我通過多種形式——家訪、電話、便條的形式,與家長密切配合,積極宣傳愛心教育的重要性,幫助家長樹立正確兒童觀、教育觀,向家長提供培養孩子愛心的方法,以身示範,做孩子的榜樣。我還通過家長會,共同商討培養幼兒愛心的途徑,家長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念,更加重視幼兒的愛心教育,主動在家中強化幼兒的愛心教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

豐富的社區資源也是向幼兒強化愛心教育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今年五一期間,我目睹了千載難逢的視覺盛會“千手觀音,讓愛飛翔”萬分感動,於是我把精彩的一幕——千手觀音與您牽手的彩色照片帶回來,裝飾了孩子的展板,爲孩子創設了愛的氛圍。孩子們看了驚叫起來:“快看呀!春節晚會的千手觀音都是聾啞人。”“是啊!站在最前面領舞的邰麗華還是個聾啞人呢。他們的舞跳得那麼美,一定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也一定經受了無數的考驗,她們驚人的毅力、超難度的動作,震撼全國,紅遍了大江南北,引起了人們情感的共鳴。各企業、事業單位的職工積極參加了“慈善一日捐獻愛心”活動。我們小朋友現在不能掙錢,也要投身到愛心大活動中去,請拿起我們手中的畫筆,圍繞“愛”這個中心,畫幅畫表達我們的心意,學會回報社會,強化自己的愛心意識,從國小會關愛他人,才能培養良好的品質。

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愛心教育是幼兒園教育的一個永恆話題,也是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的一項奠基工程,愛心教育的實施對幼兒一生的健康發展起到了促進性的作用。是啊!孩子的童心需要百般呵護,只要在孩子心靈中播下愛的種子,一定會受到豐碩的果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