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精選6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對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總結以往思想、工作和學習。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精選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精選6篇)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1

首先,通過學習,我瞭解了心理危機這個概念是十分寬泛的:只要是心理的平衡與穩定被打破,使思維或行爲有了紊亂就可稱作心理危機了。在處理危機大多數人都能恰當的應付,若不能恰當的應對則會產生心理創傷。

由此不由聯繫到自身的經歷與生活,小危機其實是不斷的,穩定的心理與生活常常會遭遇些事情被打亂,雖然是小事,比如孩子的學業問題、夫妻的意見問題、工作的變化問題等,當這些事情突然出現,自己的心理的波動總是有的。可以說是平衡被打破了,不過正如老師所說,這些都“是在非正常情況下人的正常反應”,而且人生就是這樣一個平衡、破壞、再平衡的過程,如此去想事件與自己的心理變化的時候,就會知道這是種必然,也就會更寬容地接納、理解自己與別人的心理與行爲反應了。

其次,心理危機不都是負作用,有時正是它們的出現讓人不斷地調整自己,讓人成長、成熟。而且還可能在某些極度的負面情緒後會出現“燦爛的拐點”,情緒在某一刻就會豁然開朗起來,比如震後人的心理,在悲痛被宣泄後,人們可能對人生與生活有了新的思考,會更積極地面對未來的日子。所以不要懼怕平衡的打破。

最後,是瞭解了一些如何面對那些遇到心理危機的人們的方式方法,老師講了很多,把自己記得的總結歸納一下:

一是對於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心理安慰需求是不同的,低年級的學生應該用軀體語言等建立其安全感,而高年級的學生則可以心理指導,使其自我應對了。當然前提是要認同他們的感受,及時給予支持與安全感。還有,要允許他們有一兩週的心理適應期,給他們心理緩衝的時間與情緒發泄的出口。

二是要儘量減少自己和孩子面對一些慘烈的場面,所謂不該聽的,不該看的都要避免,因爲這些東西會使人印象深刻,使人大腦在“閃回”時不斷干擾心理,讓人噩夢。

三是在危機後改變孩子受刺激的環境,如殺傷案後校園設施要變動,免得“觸景生情”。

四是,作爲教育工作者,要重視心理危機的出現,重視心理問題,要讓人的負面情緒找到一個宣泄的出口,要給予專業的心理干預與指導,使人正確地應對危機。否則,這些心理危機的受害者有一天可能以一種極端的方式把傷害帶給社會與他人。

五是,心理危機和人對事件的認知與評價有關,同樣的事情有的人可能會產生心理危機,有的人卻無動於衷的。所以如何指導轉變認知是解決危機的一個關鍵。

總的來說應該知道,無論什麼樣的事情,如果放在漫漫人生裏,都是微小的一瞬,如果能這樣想許多事情都可以看開了。當然,如果處理不當,危機沒有正確應對,也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2

心理危機干預對於我們輔導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由於其涉及的內容非常深奧,對專業的要求極高。而對於專業背景不是心理學或相關學科的輔導員來說,往往採用的是不夠專業的做法,比如試圖用簡單的談話來化解心理危機,有的採用現身說法,以自身經驗說教,但這些做法很難在面對心理危機事件時做出行之有效的干預措施。

學工處組織了很多次的輔導員培訓,這些培訓使我們受益良多。但是如果要深入瞭解這些專業知識,達到專業化標準,我們自己要做的還有很多。我們目前能做到的對心理干預最有效的措施是將重要信息及時上報,積極尋求專業心理工作人員的指導。這就需要我們必須具備根據危機事件的性質做出準確判斷的能力,劉慧老師的講座就在危機風險評估這一問題上給我們上了很好的一課。消除危機有其最佳時機,我們在面對嚴重的事態下,應在第一時間上報有關領導和部門,形成“事不過夜”的職業素養,及時對症下藥,實施危機干預,避免延誤干預的最佳時機。確保學生得到專業的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後,我們的主要工作應當是配合專業心理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從老師的角度爲學生的心理康復做出努力。

從我接手的一個學生突發心理抑鬱症的事件中,我發現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身後多半有一個不夠理想的家庭環境。學生的原生家庭環境在解決學生心理危機過程中有重要作用。我們平常要多和學生家長保持聯繫,如果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了心理危機,我們應及時通知家長,取得家長的配合,讓他們共同參與到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中來。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3

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快節奏、競爭激烈是常態化生活模式。高校大學生作爲社會生活中活躍而又敏感的一個羣體,受學業、就業、經濟等壓力的影響,心理健康問題凸顯。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日趨下降,高校心理危機事件頻發。由此引發的`學生自傷事件、傷人事件及後期干預工作,對學生、家庭、高校和社會帶來不小的負面影響和壓力,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輔導員作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幹力量,高校學生工作的主要承擔者,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國家、社會、學校與學生的直接聯繫人,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輔導員在心理危機預防工作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第一,輔導員更貼近學生的生活。他們是大學生最親密的朋友,幫助學生直面學業、生活、心理中的種種問題,並給予指導和幫助,陪伴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與心理諮詢專家相比,雖然輔導員的理論知識不足,但他們更貼近學生。一般說來,學生願意與輔導員接觸,願意接受輔導員的意見,輔導員可以發揮心理工作的主動性。輔導員對學生的思想狀況也相對了解,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動態,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第二,輔導員可以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輔導員通常熟悉其所在院系的專業背景與學術氛圍,可以在考慮到學生心理共性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具體情況,選擇獨特的心理輔導內容和方法,貼近學生實際需要,使工作更具針對性。

結合本次培訓專家老師們的講解以及輔導員實際工作經驗,我認爲輔導員在心理危機預防干預方面可以從以下幾點開展工作:

1、將危機預防理念滲透到日常教育中

危機預防離不開日常的宣傳和教育。輔導員可以利用班級羣、班會及新媒體等陣地加強心理健康、危機預防知識的宣傳,向學生宣講心理健康對個人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成長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如何求助等。提倡同學之間、班級成員內部互相關心、團結友愛,創建一個理解、寬鬆、信任的集體環境,形成強大的班級凝聚力,營造良好校園集體心理氛圍。

2.增加與學生的溝通,不定期開展學生訪談

作爲輔導員,本着“以學生爲本”的服務理念,將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輔導相結合,不定期開展學生訪談,爲學生提供一對一溝通的機會。在學生不太主動的情況下,可以通過走訪宿舍、任課教師、舍友等多方面瞭解學生的狀況。在與學生溝通的過程中善於運用心理輔導的技術。在面對學生的成長問題如人際關係、學業指導、感情問題等時真誠地與學生共同探討,陪伴他們去面對問題。通過接納與傾聽,真誠地去了解學生的想法,使他們能夠更自由地自我探索,從而獲得對自己最有價值的收益。

3.發揮學生骨幹作用,加強朋輩輔導的力量

學生黨員、學生會、班幹部、宿舍長是學生中的骨幹,他們既是各項活動的組織者和帶頭人,又是輔導員聯繫學生的紐帶。他們生活在學生中,有一定的威信,對其他同學有較強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在日常工作中,輔導員要注重對學生骨幹助人能力的培訓,給他們明確職責,充分發揮學生骨幹的作用,與同學溝通,主動關心同學,爲同學們服務。學生骨幹還應起到橋樑溝通作用,能夠及時將一些較爲複雜的心理問題反映給老師,協助專業老師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

4.識別、關注重點對象,重視新生普查和危機排查

大學新生入學後,輔導員可藉助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對全體新生的心理素質普查,對學生的人格特徵、在學習和生活適應過程中所出現的心理障礙和症狀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重點關注可能出現心理危機的學生,幫助做好危機的預防與轉化工作。

同時輔導員需每學期開展危機排查,對在校期間有感情問題、家庭重大變故、就業障礙等方面的學生予以識別,確定重點關注對象,以發現具有嚴重心理問題、心理障礙或具有自殺及傷害他人傾向的學生,及時提供的幫助。

5.及時轉介,爭取學校和家長的支持

輔導員要與學校心理諮詢中心建立密切聯繫。若學生面臨嚴重心理危機,或輔導員發現自己已盡全力做工作而學生狀況沒有改善時,應及時將學生轉介給心理諮詢專業人員,並協助諮詢師跟蹤評估學生的情況。建立學校和學生家長的常規聯繫制度,確定有效聯繫方式,保證在最短時間內能使學校和學生家長取得聯繫,共同做好學生心理危機的處理和防範工作,避免因家長不知情而出現危機防範的漏洞。

大學生心理問題常常具有隱祕性,不易被發現,難以快速解決。作爲輔導員平時除有工作責任心和觀察能力,完善基礎性工作以外,還需要不斷強化心理專業知識的學習,加強知識的儲備,提升工作能力,圍繞學生、關照學生、服務學生。充分發揮高校輔導員在心理教育與危機干預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切實做到心理問題及早發現、及時防範、有效干預,將“心理危機”轉化爲“發展生機”。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4

轉眼間,參加心理健康培訓班的學習已結束,這一期的學習讓我深深感受到此次機會彌足珍貴。學習時間雖短,但收穫頗豐。此次培訓學習我瞭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師不僅僅要教書,更重要的是要育人。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關鍵是教師,教師要尊重學生。要給孩子們創設和諧、宜人的教育教學環境,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和殿堂,以此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國小生的探索精神與生活情趣。讓學生們能夠快樂學習,快樂成長!

通過學習,我認識到:教師本人首先要學會正確認識和駕馭壓力,化壓力爲動力。要將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看作生活之必然存在,把出現的各種問題作爲自己能力鍛鍊的機會。我們日常工作要做到有鬆有馳,不能憑一時的工作熱情,面對某一項工作就耗盡心理、生理上的能量,以致對以後的工作產生倦怠,喪失激情。教師應先學會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關心自己,珍惜自己,然後才能教書育人,身正爲範,教育和影響學生,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去努力:

一、教師要審時度勢,自覺加強心理調適

教師心理不健康就可能導致學生的性格不完整,就不能正確的處理學生之間、教師之間、家庭之間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旦爆發,就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爲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其次教師要做到語言規範。國小生認知水平比較低,所以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發展。另外,作爲教師就要“學高爲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二、教師要加強修養,堅決抵制各種誘惑

紛繁複雜的現代社會給人們帶來種種誘惑,因此,尤其需要教師樹立起自尊、自強與自律的人生態度和高尚情操。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溫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反之則使學生惶惑不安。所以,教師自身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非常重要。通過學習,我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教師要發掘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我對心理調適的技能,提供維護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質的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通過對個別典型的案例的分析學習,對認識與識別心理異常現象有了認識,而且有了一定的輔導思路。教學活動是師生雙向互動的過程。心理素質良好的教師,會憑藉自己的語言、行爲和情緒,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學生在教師的感召下,會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慾,體驗到愉悅、滿足的情感,並流露出對教師的尊敬和愛戴。要努力克服不良情緒的困擾,在不斷提高知識素養的基礎上,培養自信樂觀、豁達開朗的健康心理。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掘自己的潛能,發揮自己的才幹,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提高教育教學的整體效益。

四、教師要面向學生,爭做一名陽光教師

作爲教師,要以當人民教師爲榮,提升人生信念,面向學生,擔負起教育的責任,堅守崗位。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指出的:看不起教師職業的教師,決不會成爲好教師,更不能培養出傑出的人才。教師要力爭做一個陽光教師,具有健康、平和、寬容、大度、崇高、自信、積極的心態,有化尷尬爲融洽,化壓力爲動力,化痛苦爲愉悅,化陰霾爲陽光,化腐朽爲神奇的魅力。面對孩子,要有陽光般燦爛的笑臉;面對同事,要有陽光般溫暖的態度;面對家長,要能陽光般真誠的交流;面對教育,要有陽光般平和的心態;面對教研,要有陽光般積極的熱情;面對發展,要有陽光般不息的能量。給自己陽光,就會給學生撒播陽光,給大家帶來陽光。讓我們永遠記住:“給你點陽光就燦爛。”調整好自己的心態,熱情地學習,快樂地生活,幸福地工作。

十天的培訓學習已結束,我找到了自己以後努力的方向,我要從心理教育的層面上去教育我的學生,更多的關注學生的心理髮展。相信這次培訓給予我的東西決不止理論知識,它會有一種延續,影響我的生活,影響我的工作,影響我的人生!爲了讓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我會繼續認真的學習,並將所學運用到實際工作之中!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5

“做一個老師容易,做一個好老師不容易。”這句話道出了多少老師的心酸。過去的教育由於受到師道尊嚴的影響,加之教育的法制不健全,忽視了教育的人文性。爲了顯示教師的權威,對學生的教育採取“惟命是從”,有甚者以體罰作爲法寶,致使學生的身心受到嚴重的傷害。現在的教育呼喚文明化,關注兒童的生命成長,要求教師以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來對待每一個學生,我們的理念是“沒有教育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育的老師”。

xx教授在《xx》一書中指出“我心中的理想教師,應該是一個充滿愛心、受學生尊重的教師”這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教育部也出臺了很多教育政策與法規,不斷地加強教師的職業道德教育,然而,這些措施卻沒有徹底地改變教育的“體罰”現象,媒體不斷地報道出某些教師的惡劣行徑,社會也表示了強烈的譴責。這是爲什麼呢?難道教師真的不懂法嗎?痛定思痛,我們不能不反思。

“體罰”,其概念難以定論,查查有關資料,得出解釋:體罰是指從傷害身體的角度出發的懲罰。但又覺得不確切,“體”指身體,身體包括人體的組成器官,那麼精神領域也是身體的一部分,當精神受到損傷必然導致人體的破壞,所以導致身心受到傷害的懲罰都應是體罰。何謂“懲罰”,那就是以強制的措施給人以懲戒和警告。所謂“強制”就不是以學生的意願爲轉移,要剝奪人的某種自由與權利。當懲罰做的不適度,扭曲了人的情感承受能力,就容易轉化爲體罰。我們講教育是尊重人的教育,懲罰的實質是違背尊重的原則,老師的一句話,一種行爲,一種措施,導致學生傷害的案例不在少數,這又給我們提出了新的課題:教育的懲罰走多遠。

教育是教育人的,同時也是人操作的,我們必須用人文的思想看待教育,以教師的生命喚醒學生的生命,用老師的真愛來補償教育的缺憾,路就在腳下。我想,教育是什麼?教育就是愛!有愛才有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簡單粗暴的體罰,那不是教育;不講方法藝術的懲罰,那也不是教育。

教育需要過程,教育需要心智。當我們看到孩子打架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完成作業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不遵守校規的時候,當我們看到學生反覆犯同樣錯誤的時候,你是否想到他是個孩子,你是否想到他們的品格還是可塑的,你是否想到他們的情感也是能感化的,你是否想到變一種方式來處理、來化解。老師累點,苦點,甚至是心酸點不要緊,可千萬不要損傷學生的身心健康。做一個負責的教師,也要做有耐心的教師,更重要的是做一個有愛心的教師。

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心得6

暑假集中培訓期,區教體局組織我們通過網絡視頻直播,收看了來自上海七寶中學專職心理健康老師楊敏毅老師的專題講座:教育智慧與真情講座紀要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講座的標題相當的吸引人教育智慧與真情,做一個幸福的老師,相信這是普天下所有老師的共同心願,正是這個題目,讓很多老師都拿出筆本,準備認真地記錄。

楊老師談到了很多方面,我選擇其中印象較深刻地記錄了下來:

一、合格教師的標準

1、高尚的師德;

2、發自內心的愛心;

3、豐富的專業知識;

4、高超的教學水平。

楊敏毅老師認爲,這樣的標準是相當高的,如果真能達到,這將不僅是一個合格的老師,而且是一個特別優秀的老師,這是終極目標,很難達到,但每個老師都可以試着去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二、人生如五球

生命、家庭、事業、財富、生活,這是楊老師總結的人生的五大追求。

楊敏毅老師對於很多會議現場的老師沒有第一個說出財富這個追求很是讚賞,說也許這就能體現我們的高尚吧?其實我覺得更重要的原因是下面她所說的:老師能拿多少錢跟老師自身努力的大小關係不大。其實,在我想來,老師能夠獲得的財富最大值基本已經確定並不足以值得去期待,所以,老師的人生,實際上對財富的追求極其淡泊。

楊老師有一個自己的“五求五球”理論:財富就如果橄欖球,兩頭小中間大,需要努力去拼搶;事業就像橡皮球,用了多大力就能彈到多高;生活就像水晶球,豐富多彩;生命就像熱氣球,需要不斷補充能量;家庭就像玻璃球,看似美麗,其實易碎。

三、幸福人生四有

心中有盼頭,手中有事做,身邊有親人,家中有積蓄。

現如今老師的地位高了,可是面臨的壓力更大了。現在的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奶奶爺爺的呵護下,在外公外婆的疼喜下,在爸爸媽媽的溺愛中,已經養成了唯我獨尊的個性,稍一不順心,就施小性子。他們缺少吃苦耐勞的精神,缺少主動關心他人的品質,更缺乏爲他人着想的魄力。作爲教師的我們面臨着如何正確引導他們,教會他們做人的嚴峻問題,急需自我心態的調整。楊敏毅老師的報告可以說是一場及時的春雨,給我們以啓發與引導。首先,我們每一位教師如果能做到心理的和諧、追求完美與接納不足的和諧、堅持與放棄的和諧、缺陷與痛苦的和諧、物質與精神的和諧、工作與休閒的和諧。那麼,老師的榜樣力量勢必會影響到學生,潛移默化,學生就會融入到生活的集體中。他們的心理會在老師的影響下健康發展。

面對學生問題的鑑別與干預,楊老師深入淺出地指出了病因與解決辦法。只有讀懂學生的心,才能瞭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才能懂得學生的情感表達,才能因勢利導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茫無頭緒時,教師能給他們以啓迪;當學生沒有信心時,教師能喚起他們的力量。老師的引導,無疑是讓學生走出心理困境的明燈。在這盞明燈的導引下學生會充滿朝氣,走向成功。

楊老師的報告,給我很大的啓發與教益。我深刻體會到做一個幸福地老師會是多麼幸福的事,我一定要努力充實自己的教育智慧與真情,做一個幸福的老師!

讓我們在平凡的工作中保持一個平常的心,用愛與寬容去面對生活中的一切。讓學生在張揚個性中健康、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