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記錄我們的思想活動。那麼如何寫心得體會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1

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訓,時間雖短,但我受益匪淺。通過此次培訓,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加新鮮和深刻的認識。我認爲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職責不僅僅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探索和領會知識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把追求知識的信念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養成樂於求知、勤於求知的習慣,成爲更有用的人才。下面我就此次培訓,談談自己對課堂教學能力培養的體會。首先就教師角度來說,應該做到兩點。

一、轉變傳統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目前,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被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偏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訓練;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下足功夫,卻沒有認清教學的真正目的;認爲教學活動只是課堂內的事情,講好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其實這樣的'教學思想和方式是不利於學生提高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教師一定要掌握更爲先進的教學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設計,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動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例如我們應該走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平靜”模式,而是模擬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現實環境,給學生製造或愉悅、或憤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學習並感受教材想要表達的中心含義,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興趣,運用情感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數有所作爲的人從事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和領域。情感則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提高學生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於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設計有利於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無論在課上課下或是校內校外親切和藹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懼感,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人,如此一來,將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學生思維也更加活躍。

三、授學生以漁

第一,教會學生預習。因爲他們大多沒有預習的習慣,所以先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學生們認識到重要性後,趁熱打鐵,傳授具體的方法。結合練習冊把每課的生詞、詞語解釋全部抄到書上,並熟讀課文三遍,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預習要素在上新課之前檢查,沒有完成的將受到小小的懲罰。經過三週的訓練,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自覺完成。

第二,教會學生聽課。一節課45分鐘,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採用講授35分鐘,學生練習10分鐘。每堂課先用3分鐘提問抽答,藉以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首先教會他們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學生切不可 “身在曹營心在漢”,不

能 “左耳進,右耳出”,不能 “傻聽”,不能只聽 “熱鬧”,不能只顧“欣賞”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而忽視了教學內容。並且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有效地做好筆記,避免走神。在學生練習的十分鐘,我就巡視輔導,順便檢查他們的聽講情況。

第三,教會學生複習。通過做練習冊,課後思考題,小測驗,課前抽問的方式,都能夠掌握他們的課後複習情況。

總而言之,教學關乎的教與學兩個問題: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作爲教師我們要不斷創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及學生學習的能力。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2

通過學習《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培訓課程,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加新鮮和深刻的認識。我認爲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的職責不僅僅是將現成的知識灌輸給學生,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探索和領會知識的能力。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把追求知識的信念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學生才能養成樂於求知、勤於求知的習慣,成爲更有用的人才,我們才無愧於“教師”這一神聖的稱號。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提高方面有了很深的感悟。

一、轉變傳統觀念,更新教學方法

目前,雖然新課程改革已經實行多年,但是仍然有一些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被傳統教學觀念影響,偏重知識傳授,而忽視對學生能力、智力、非智力因素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訓練;在教學內容的設計上下足功夫,卻沒有認清教學的真正目的;認爲教學活動只是課堂內的事情,講好教材內容就完成了教學任務,而忽視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補充。

但是學習了《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的培訓課程,就會發現這些教學思想和方式是不利於學生提高能力和全面發展的,教師一定要掌握更爲先進的教學方法,做好全面完善的教案設計,爲課堂教學注入新鮮血液,培養出更優秀的學生,才能夠跟上時代的發展對新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步伐,推動新課改的進一步實施。例如我們應該走出“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的“平靜”模式,而是模擬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現實環境,給學生製造或愉悅、或憤怒的情境,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氛圍下學習並感受教材想要表達的中心含義,這樣一來,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也會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記憶更加深刻,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調動學生興趣,運用情感因素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多數有所作爲的人從事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和領域。情感則是人際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可以提高學生對該教師所教學科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對於教師來說,我們應該充分重視興趣和情感在教學中的作用,設計有利於調動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案,無論在課上課下或是校內校外親切和藹地對待學生,讓學生消除拘束感和恐懼感,把教師當成自己的親人,如此一來,將會使課堂氛圍變得融洽,學生思維也更加活躍。

例如在授課前,讓學生提前預習,在課外蒐集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素材;在課程導入時,我們可以多設置一些生活化的、有趣的問題讓學生解答,或者演示一些與課程有關的自然現象,讓學生感到好奇,產生探索求知的願望;在授課過程中,讓學生多動手多參與,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由老師或其他學生幫助解答,適當時還可進行分組辯論來得出答案滿足學生的探求心理;在課下與學生多交流多溝通,經常給學生以鼓勵和關懷,甚至也可以與學生一起做遊戲或郊遊踏青,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

三、傳授人生哲理,健全學生人格

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學生只是一個人在某一階段和環境下的一個角色,他首先要做好一個“人”,纔有可能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本教材中着重談了這一點,要求教師要藉助教材實施“人格本位”教學,將學生培養成爲德智體美全方位發展的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關注教學意義的同時也要關注人生意義和社會意義,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樂觀積極地對待生活,做一個“多專多能”的“十”字行人才,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總之,《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讓我加深了對教學工作的理解,能夠讓我在未來的工作中找到更加科學的方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掌握學習方法,達到有效教學和寓教於樂的目的。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3

今年暑假有幸參加了鬃嶺鎮中心校組織的《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的培訓學習,經過八天的學習,我獲益匪淺。通過李江老師對《教師課堂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這本書的精彩講解,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處。雖然這次培訓結束了,但令我記憶深刻,以下就是我對這次培訓的體會和總結:

一、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培養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全書分爲課堂教學能力研究、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整合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教會學生“願學”、“會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五個專題,每個專題都包括了理論探討、實際案例和反思與自我評價。本課程的目的就是精選幾種教學能力加以研究探討,通過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從而使教學質量得到質的飛躍,最終提高教師專業能力,使新課程改革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很好的貫徹落實。

二、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

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 九月開學季,老師你們準備好了嗎?幼教開學準備國小教師教案國小教師工作計...初

中教師教案國中教師工作計...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爲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爲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三、要做到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首先,要認真鑽研教材,爲“預設”打好基礎。教材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每一位教師都要認真研讀、感悟、領會教材,瞭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編寫意圖,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分析教材所滲透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學生活動的科學內涵,這樣才能體會新教材蘊含的教學理念,備出高質量的教學預案。

其次,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爲“學案”。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一切知識經驗的獲得都依賴於學生的自主建構、自我內化。離開了“學”,再精心的“設計”也沒有意義,教師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再次,重課堂動態生成,着眼學生髮展 教學過程是動態生成的,儘管教師在備課時已經對課堂上可能發生的情況做了充分的預設,但是在課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確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況發生。面對信息多變、資源多彩的課堂,教師要扮好傾聽者、重組者、等待者、提升者這幾種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於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裏生成的.各種各類信息,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所以在教學中,當學生有了火花生成時,不要被這種火花電倒,應該採取積極的鼓勵態度,如果學生的這種火花在課堂上無法進行研究或展開的,則留到課餘或其他條件成熟時再研究,而這個過程需要教師全程參與和關注,不要簡單的佈置學生下課之後再研究,然後就不了了之,學生由於受到年齡、心理方面的影響,不可能會再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一次機會也就這樣消失了。而在課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則必須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來,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課堂上能研究的還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來的而且是有價值的,老師都會很重視,而且會和我一起想辦法創造條件去進行研究。時間一久,學生的問題意識,學生的創新精神就會培養出來。

第四、“設計科學合理的練習” 是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證。有效的數學教學,不僅在於成功的講解,而且更取決於科學、高效率的練習。科學合理的練習是學生學習數學,發展思維的一項經常性的實踐活動,也是師生信息交流的一個窗口,新課程下的數 學練習應成爲一種生活,一種活動,應着眼於學生的發展,而非單一的、千篇一律的重複。好的練習能主動地把學生學習的疑難問題、困惑之處誘發出來,及時予以糾正。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鞏固和應用,使學生的思想品德得以薰陶,學習習慣、思維品質得以培養,思維方法得以訓練,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最後,我覺得撇開教師這頭,學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學的一個保證。我這幾年一直教低中年級,有一個深切的感受就是,學生的計算能力也是影響教學進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班級裏學生的計算能力相對低,或者水平參差不齊、差距太大。都將影響上課的效率。課堂要有效,老師一般都想在短時間內進行必要的練習。而低中年級的數學課,計算是貫穿全過程的。如果計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練習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談了。有時候,還只能放慢上課速度來照顧全體。所以,我覺得在低年級,抓好口算教學,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是至關重要的。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4

通過本次培訓,我感覺受益匪淺,培訓通過“課堂教學能力研究”、“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整合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開放性教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教會學生‘願學’、‘會學’能力的培養與訓練”五個大的方面進行闡述,充分的把課堂教學細化。

在我們以前的教學中,使用的教學方式都比較單一,雖然效果有,但總感覺效果沒有達到最好,通過本次培訓,我學會了更多的思維理念和教學方式,我想對我今後的教學生涯會有很大的幫助。

對於“課堂教學能力”,人們很直觀地認爲是“上課期間教的東西能讓學生接受吸收多少的能力。”但是,真的只有這樣簡單嗎?

教師的教學能力——是教師素質的核心標誌,它的大小決定了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能力是教師職業特有的一種能力,它更是區別於其他職業的本質標誌。

而我們如今所提的“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

課堂教學能力首先體現在教學設計能力上,這兒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目的要求,預先設計教學程序,確定教學方法,選擇教學內容等事項的創造性本領。教師的教學設計過程是教師的創造過程。

其次是整合性教學,“整合性教學”是指教師創設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以教材提供的知識或由教材引發的相關內容與教材本身相融合的教學方式。

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師的程序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教學內容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願學”、能“會學”、“樂學”、“快學”。

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使學生“願學”,即首先激活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務必要教會學生會聽課,讓他們在聽課時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再次是學習方法,學習方法是通向學習成功的橋樑。

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沒有好的學習效果。我們常說: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小社會。那麼每個個體都是獨立的,必須讓學生能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爲了促使學生的'發展,學生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體意識的形成和主體參與能力的培養。

根據本次培訓的理論知識,聯繫到實踐的課堂教學,我總結了教師上課應達到的幾點要求:

第一,引導好學生預習。

大多數學生沒有預習的習慣,要對學生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結合課本和練習冊把下一章節先大體瞭解,在新課程學習中學生會更加主動和積極。

第二,課堂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一節課40分鐘,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更多地進行師生互動,讓課堂氣氛活躍而不散亂。

第三,課後複習。

通過各種練習和思考題,讓學生鞏固好本章節的內容,便於下一章節更好的學習。

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而這樣,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並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教學中不斷進步、在教學中不斷提高。

總而言之,教學中,教師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必須培養學生好學、深思、質疑的意識和習慣。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5

顧明遠教授認爲,教師的職業對象是人,是正在成長的青少年,不是沒有生命的物,教師的職業內容是傳授知識,是育人,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的職業手段是教師自身的知識魅力和人格魅力,是複雜的腦力勞動。教師的勞動具有極大的創造性和靈活性、鮮明的示範性,教育效果具有長期性和長效性。學生成長是有規律的,教育是一門科學,教師需要通過專門的職業訓練。現代教育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能力。信息技術給教育帶來變革,教師要適應,要運用信息技術改善教育。科技快速發展要求教師有高深的專業知識。教師的專業性是隨着時代的發展不斷提高的,社會職業有一條鐵的規律,即只有專業化纔有社會地位,才能受到社會的尊重。如果一種職業是人人可以擔任的,則在社會上是沒有地位的。教師如果沒有社會地位,教師的職業不被社會尊重,那麼這個社會的教育大廈就會倒塌,這個社會也就不會進步。現今,教師數量趨於飽和,甚至開始過剩,要想不被淘汰,唯有居安思危,虛心學習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沒有教師的成長,就沒有高品質的教育。教師本身是教育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自身的成長是教育力量的源泉,而不斷學習是教師素質提升的重要渠道。這個暑假,我有幸閱讀了《上好課有效技巧》《經典案例解析》《新時代中國小教師職業道能修養》《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新時期班主任工作讀本》等一系列教師培訓學習的書籍,不僅汲取到很多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經驗,還通過名師的成長經歷,深入思考,提高認識,豐富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是《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一書,使我受益匪淺。

當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課程功能、結構、內容、評價和管理等方面都較原來的課程有了比較大的突破和創新。究竟如何貫徹落實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如何把先進的課程理念轉化爲實際可操作的教育教學行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同時,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不同的階段對教師專業能力的要求也有所區別。現階段,由於基礎教育新課程的實施,必然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深入研究探索新時期教師專業能力的內涵、結構、培養方式與訓練方法,對提高中國小教師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從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的必要性來看,有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一、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需要。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教育目標的調整、教育觀念的轉變、教育教學手段方法和技術的更新等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如何使廣大教師在理解掌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相關理念、理論和要求的基礎上,更好地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實現相關理念,是一個比較重要的課題。而《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所涉及的內容在這方面爲教師提供一個途徑。

二、開展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需要。隨着時代的發展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人們越來越多認識到,只有教師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纔有高質量的教育水平。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能力,才能推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進程。

教師的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發展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是教師順利而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隨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影響我們高質高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諸多因素逐漸凸顯起來,其中教師的專業能力有待提高問題尤爲突出,成爲阻礙和困惑我們實施新課程的重要問題之一,成爲廣大中國小教師關注的焦點。《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一書探討了如何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形勢下,爲廣大中國小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素材,即教師專業能力的一般構成、能力諸要素的分解、培養與訓練的過程方法以及相應的案例和範例等,猶如雪中送炭一樣,能及時有效地幫助我們將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轉化爲高質量的課堂教學,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少走彎路,加快成長的步伐。

從《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中學到“教學情景創設”的.實用策略是我的重要心得。作爲深化教育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的課堂教學方法改革,關鍵是如何創設良好的課堂教學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新實踐能力。因而,課堂教學情景創設在課程實驗改革中顯得尤爲重要。《教師專業能力培養與訓練》所講述的各種課堂策略創設,使教師不再需要用物質刺激和獎懲的辦法迫使學生去學習,教室變爲所有人積極向上的學習場所,完全符合以人爲本的教學理念,達到輕而易舉讓他們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知識之中,這是無價之寶,並且不斷地形成他們的人生觀,並且培養出最美好的人生,這些策略使我們的教學並沒有脫離學校的日常安排,反而使課堂呈現出全新的活躍氣氛。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通過讀書學習,我決心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工作,積極進取,進一步加強師德師風建設,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水平,以飽滿的熱情以及和藹的工作態度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時刻關愛學生的健康成長,言傳身教。爲人師表,努力爲學生的發展發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教師課堂能力培養訓練心得體會6

課堂教學能力是教師的基本素養,是教師能力結構中的核心要素,即課堂是實施新課程的主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的排列是有序的。它是按照知識體系的邏輯順序而循序漸進的。通過教師的程序設計、師生的積極互動,讓學生在學習本課教學內容過程中逐漸形成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培養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夠自覺養成“願學”、能“會學”、“樂學”、“快學”。

因此,教師的首要任務就是如何使學生“願學”,即首先激活學習內驅力,教師務必教會學生會聽課,讓他們在聽課時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

其次學習方法是通向學習成功的橋樑,沒有好的學習方法,就沒有好的學習效果。學習有法,學無定法,學要得法。每個學生因個性的差異和學習環境的不同,必須選擇最適合於自己的自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因人而異地教會他們各自的自學方法。

根據我們學習到的理論知識,聯繫到具體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爲教師應當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教會學生預習。因爲他們大多沒有預習的習慣,所以先講述預習的意義和好處。學生們認識到重要性後,趁熱打鐵,傳授具體的方法。結合練習冊把每課的生字、多音字、形似字、詞語解釋全部摘抄到筆記本上,並熟讀課文三遍,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這些預習要素在上新課之前檢查,沒有完成的將受到小小的懲罰。經過三週的'訓練,他們基本上能夠做到自覺完成。

第二,教會學生聽課。一節課45分鐘,好多不能全堂集中,所以我採用講授35分鐘,學生練習10分鐘。每堂課先用3分鐘提問抽答,藉以複習上節課的內容。首先教會他們做到“有信心”、“能專心”、“會用心”。聽課要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絲不苟,留神每一個問題,甚至是一句話。學生切不可“身在曹營心在漢”,不能“左耳進,右耳出”,不能“傻聽”,不能只聽“熱鬧”,不能只顧“欣賞”教師的語言、動作、表情而忽視了教學內容。並且學會圈點勾畫,快速有效地做好筆記,避免走神。在學生練習的十分鐘,我就巡視輔導,順便檢查他們的聽講情況。

第三,教會學生複習。通過做練習冊,課後思考題,小測驗,課前抽問的方式,都能夠掌握他們的課後複習情況。

教師營造學生積極學習氛圍能將學生置於無憂無慮無壓力的愉悅情境中,能使學生不知疲倦地投身到學習中,那麼教師的課堂教學就能夠順利的進行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也就能提高自身課堂教學能力,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