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通用7篇)

當我們積累了新的體會時,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你想好怎麼寫心得體會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通用7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通用7篇)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1

通過召開此次以"學習憲法,尊法守法"爲主題的晚班會以及開展憲法知識測試活動,旨在響應國家號召,使憲法教育深入校園,推動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從而形成弘揚憲法精神,培育法治觀念的校園氛圍。同時,憲法主題班會的開展,有利於使文學院師生們深刻地體會到憲法的重要性,增強師生對憲法實施重要意義的理解,促進文明和諧校園的發展。

更重要的是,文學院以本次班會召開爲契機,不僅弘揚了憲法精神也使憲法知識深入人心,從而讓文學院學生們更好地投入到學習、生活、工作之中,將自己培養成爲更優秀的人,使文學院更加持續、穩定地發展。

要以求真務實的作風抓好憲法的貫徹實施。深刻認識學習和貫徹實施憲法的重大意義,把學習和貫徹實施憲法作爲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認真抓好落實,切實以憲法爲根本的活動準則,嚴格依照憲法辦事,自覺地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的全面實施。要堅持"以人爲本"把人民羣衆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使人民羣衆在改革開放中得到更多實惠,更好地調動廣大人民羣衆的積極性、創造性,堅定不移的推進經濟體制改革與其他各項改革,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2

在我還在小時候剛懂事時,爸爸媽媽就經常教我不要做壞事;當我和爸爸媽媽碰到警察時,他們就會嚇唬我:“不要做壞事,否則會被警察抓起來。”那時,我不知道做壞事是什麼概念,也不知道做壞事爲什麼會被警察抓。直到我上學時,我才明白父母對我說的話。這時,除了父母,我的老師也在不停地教育我:“不要做壞事,做壞事是犯法的。”那時,我明白了做壞事的嚴重性,卻不知道什麼叫“法”。

法律在我心中,法律在你心中,法律在我們大家心中。我漸漸長大,明白法就是法律,犯法便是觸犯法律。隨着年齡的增長,知識增加,閱歷的豐富,我對做壞事和法律這兩個概念理解得越來越透徹。我漸漸明白,做壞事並不是只給警察抓這麼簡單,做壞事還會給別人和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害人害己。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3

在我們身邊,有許許多多的法律,它們像盾牌一樣保護着我們,而我們要爭做法律的小衛士。

法律就像遠航的船上的帆,指引我們正確的方向,不讓我們在“社會”這片大海上迷茫。法律又是一盞燈,爲我們照亮前方的路,我們瞭解法律,並明白該如何使用法律,我們就不會走在漆黑的道路上,無法回頭。

那是一個秋天,挺拔的樹上掛着薄薄的“黃蝴蝶”。絲絲陽光懶洋洋地灑下來。我的朋友騎着自行車來找我,她朝我笑笑,說:“咱們去馬路上玩吧,馬路上很寬,騎自行車更好玩。”我也笑了笑說:“不了,要是讓爸媽知道我去馬路上玩,”我在她的面前晃了晃我的小拳頭,“不把我‘收拾’得半死纔怪!”說完,我又朝她吐了吐舌頭。“走吧,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我不說,別人也不會知道,對吧?”“不去!馬路這麼危險!你還在馬路上面騎自行車!不去!”我做了個鬼臉,笑嘻嘻的說。看我這麼堅持,她聳了聳肩,甩了甩手,一臉無奈和遺憾:“算了,不去了。”我開心的笑了,笑的是我遵守了身邊的法律——不在馬路上玩耍。

在這個法治社會,我們的“規矩”就顯得十分重要。如果沒有“法”,這個社會會變成什麼樣?我們細想一下: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我認爲,給人們帶來的'是燒殺搶奪,國家也不聞不問,坐視不理。所以,法像一層透明的保護層,將我們籠罩在安全範圍內,若不小心穿透這層“膜”,迎接你的將是法律的制裁。

法治在生活中並不陌生:小到“上下樓梯靠右走”,大到“憲法”的“貪污罪”、“故意傷害罪”。

不管是大法規還是小法規,生活的軌跡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

法治社會中的“法”,像帆,像燈,像保護層。法律是不能侵犯的,我們是國小生,從國小習、認識法律,長大以後就能走正確的路,我們要當法律的小衛士!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4

憲法的指導思想是憲法的靈魂,是引導國家各項工作的實施憲法的指南。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寫入憲法反映了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願望,爲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在新世紀新階段繼續團結奮鬥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礎。

在憲法中規定經濟制度是我國社會主義憲法的基本特徵之一,現行憲法制定時我國還處於計劃經濟時期,個性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的小,憲法沒有制經濟的地位。隨着改革開放的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完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的規定,自香港、幼兒園教師迴歸祖國後,特別行政區就成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組成部分,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派自己的代表。憲法修正案在憲法第59條第1款關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成的規定中增加"特別行政區"符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成的實際情況,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間的交流和合作越來越頻繁,客觀上要求參與更多的國事活動。憲法修正案根據現實需要賦予進行國事活動的職權,是非常重要。

憲法修正案充分體現了對公民權利的關注和保護。憲法修正案確立教師發展地位,確立"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的原則,把人權有一個政治概念上升爲法律觀念,把尊重和保障人權的主體有黨和政府上升爲國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對於保障人權,推動我國的憲政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5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作爲我國的根本大法,它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依法治國”方略的根本依據,它不僅對公民權力進行了確認和保障,同時對國家權力的設置和行使進行了規範,它是保持公共權力與公民權利的協調與平衡的根本規範。

《憲法》所規定的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是相互作用的。首先,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的來源。公民權利是經過憲法確認的,而國家權力是人民通過的憲法所賦予的。其次,公民權利是國家權力的目的。國家權力的設置是以公民權利爲對象,以維護公民權利爲目標的。再者,國家權力是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通過有組織的國家權力,維護社會的正常秩序,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才能得到有效保護。

國家權力是一柄雙刃劍,它既有維護公民權利的作用,如果行使不當,又會侵害公民的正當權利。爲了既發揮國家權力在保護公民權利方面的作用,又防止權力行使不當造成對權利的侵害,必須保持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的協調與平衡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居樂業的基本條件。如果權力過於膨脹,權利則必然萎縮;權力空間過大,權利空間則必然狹小;反之,如果權利過於膨脹,沒有足夠的權力空間,導致無政府狀態,社會失去秩序,最終損害的仍然是公民權利。因此,既要防止國家之權被濫用,侵犯公民之權,以維護公民的基本權利和自由;也要防止公民之權被濫用,以維護國家和社會的正常秩序,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6

憲法是我國根本法,是治國理政的基石和根源,也是人民生活的保障和依靠。學習憲法是我們瞭解我們國家,瞭解我們周圍的世界的頂層設計的必要環節,缺少了憲法的知識,就好比人丟掉了靈魂,文章沒有了中心。讓我們一起學習憲法,提高個人修養,增強黨性,保護人民權利,鞏固國家建設。

任何形式的憲法都不可能無視政治,但是憲法卻無一不是以“人的優良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質量”爲其終極關懷。憲法只有真正的爲人民的生活服務的時候,纔可能真正的深入民心,在人民心中樹立憲法的,人民纔會真正對憲法產生敬畏之情。憲法和憲政只有植根於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才能夠克服抽象理性所設計的虛幻的理念世界模型,從而喚起人們對於真正的“人的生活”的關懷和“美滿世界”的嚮往,併爲憲法與憲政的價值找到真正的棲息之所。

憲法的社會化意味着憲法向人的生活世界的迴歸;只有在人的生活世界之中,憲法纔有可能成爲“行動中的憲法”,而不僅僅是“書本中的憲法”。

歷史不斷前行,時代不斷髮展,法治建設只有跟上時代的腳步,才能發揮引領和推動社會進步的作用。廣大黨員幹部要以修改憲法爲契機,增強法治意識,強化法治觀念,遵守憲法法律,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人心,匯聚力量。

  國小生學憲法心得體會7

人生如船,夢想是帆,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把每個人的夢匯聚起來就組成了我們國家的夢,中華民族的夢,因此每個人的夢與國家民族的興衰榮辱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只有實現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我們才能幸福和諧的生活。

現在是“法治”社會、文明時代,“法律”就在我們身邊,時刻規範着我們的行爲。我們只有學法、懂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公民。一句話,對於法律,我們必須瞭解它、學習它、遵守它。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形式,它是人們的法律觀點和法律情感的總和,其內容包括對法的本質、作用的看法,對現行法律的要求和態度,對法律的評價和解釋,對自己權利和義務的認識,對某種行爲是否合法的評價,關於法律現象知識以及法制觀念等。

古人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這“規矩”就是“法律”。“法律”是我們整個社會的“行爲準則”。談到法律,總會給人以神祕、威嚴、崇高的感覺。其實,法律與道德、習慣、宗教、紀律一樣,都在規範着人們的行爲。正是由於這些規範的存在,這個社會才變得有序;正是由於法律的存在,我們的權利纔得到應有的保障。作爲當代中學生,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親眼目睹了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法制進程的突飛猛進,300多部法律相繼出臺,“依法治國”被寫進憲法,多麼令人振奮!然而我們應該思考的是:在我們的成長道路上如何與法同行?有人可能會說:你多慮了,我們還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殺人不放火,法律就約束不到我們。我說:不!法律離我們很近。那些輕視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沒有真正意識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法律,就是實現正義、體現公平、正確規範人的行爲的社會準則。當今這個經濟社會,人們在不斷地淡化道德意識,甚至有人討論起一些傳統美德是否過時的問題。這不得不促使我們呼籲法律來維護我們的社會秩序。紐約,這個繁華的國際大都市,卻是犯罪率的惡源。有統計表明,每5分鐘,就有一場搶劫上演。而在我國學生羣體中也存在着一些觸犯刑法的不良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