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心得體會該怎麼寫?想必這讓大家都很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

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 篇1

“吱嘎,吱嘎”縫紉機踏板轉動的聲音又迴響在耳畔,這聲音曾貫穿我的童年,也見證了一個婦女幾十年的崢嶸歲月。

約莫在1998年,我的母親從盧氏縣一個山村來到了靈寶市,嫁給了我的父親,在那個年代,結婚不需要八擡大轎,鳳冠霞披,母親僅帶了幾套衣物首飾,以及一架嶄新的縫紉機踏上了婚姻這條道路。

初結婚五、六年內,家裏貧窮的揭不開鍋,有時逢年過節母親甚至沒錢買票回老家探望,就在這般困境之下,父親沒日沒夜的開着三輪車拉磚頭,沙子等等,母親則開了一家小店鋪,憑着一雙巧手,憑藉那臺縫紉機爲人家做衣物,母親時常清晨五,六點起牀,打掃完屋子,收拾好家務,便端端正正的坐在縫紉機前,縫紉機是由槐木做的`,通身紫紅,右側附着着鐵製的轉輪,掛着橡膠帶,底下的踏板連接轉輪,機壁和機角還鐫刻着細小的花紋。

“吱嘎吱嘎”聲起,母親低頭彎腰,雙手緊緊壓着布料,小心翼翼的讓縫針一下又一下穿過,兩腳在踏板上有規律的晃動,不時卡住,又騰出來手拉一下橡膠皮帶便好,間或手指不慎被尖銳的泛着冷光的縫針戳破了皮,隨意一抹,血止住了便好。

在母親手底下,曾誕生了繁複華麗的大紅嫁衣,清新淡雅的裙子,防寒御暖的皮襖,也有粗獷閒適的藍褂白褲……母親就是用日復一日的操勞,年復一年的辛苦,支撐起了這個家庭的重擔。

隨着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去商場買衣服,母親的小店梧桐一葉落般冷清,母親自然心急如焚,走出家門,四處找工作,她幹過學校食堂的阿姨,餐館服務員,去過衣帽店櫃檯,超市銷售臺……兜兜轉轉,早晨攜着光輝而去,夜裏踏着暮霞而歸,而母親並未完全捨棄縫紉機,畢竟她還要爲孩子修補衣物。昏黃的小檯燈下,母親帶着一副老花鏡,細緻的幹活兒,熟練的操作着那家機子――她相守多年的伴侶啊!

人總是向前看的,家裏的條件越來越好,父親可以不必再腰痠背痛時強忍着,而不去買藥,母親也無需置辦全家人的大小衣物,縫紉機已經變得破舊,愈發容易卡住,母親仍用它製作一些小玩意兒贈送親戚朋友。

“吱嘎吱嘎”的聲音,柔弱又堅韌,越過時光的侵蝕,歲月的風煙,山川不改其逶迤,大河不改其滔滔,從青絲到白髮,母親的堅韌擔當還在這裏。

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 篇2

五一來臨之際,勞動的呼聲在我們耳畔響起。在家裏,勞動好像僅僅是做家務;在學校,勞動好像就只是值日。是這樣嗎? 實則不然。勞動分爲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而我們掛在嘴邊的通常指的是體力勞動。

體力勞動是不可缺的。清潔美麗的校園背後,有值日生的勞動,有園丁的勞動,有建築工人的勞動。有食堂大媽的勞動……,缺少了這些勞動,你有沒有想過,校園會變成什麼樣子? 體力勞動的例子千千萬,無數的事實證實了體力勞動的重要性和不可缺性。而我着重要講的,是腦力勞動。

腦力勞動,簡單的說就是要動腦子。工業革命之前,紡織工人們的工作量很大,但是效率很低,一天下來腰痠背痛,才織出來那麼一點點的'布。隨着珍妮機的發明,蒸汽機的改良,織布效率大大提升,用更少的精力完成更多的工作。難道說工業革命之前的工人們都沒有勞動嗎?不,不是的。他們整天整晚的都在勞動,都在體力勞動,他們缺少的是一種腦力勞動,一種使體力勞動更少的勞動。

腦力勞動也不是指在發明什麼驚天地泣鬼神的曠世之作,再簡單點,就是上課跟着老師的步伐,不斷的讓自己的大腦運轉,作業認認真真,獨立自主的完成。抄作業的行爲實則就是竊取勞動成果的行爲,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和袁世凱還是蠻像的。

腦力勞動需要在普通簡單的事情上下功夫,與此同時還需要創造性思維。年初火遍網絡的河南春晚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唐宮夜宴》,方老的民族樂器串燒,太極八卦與宇宙星辰。創造性地融合起來,使之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笑稱“史上最窮春晚”卻在男女老少中激起層層浪花。

雨果曾說過“未來屬於兩種人:思想的人和勞動的人。實際上,這兩種人是同一種人,因爲思想也是勞動。”是的,未來屬於勞動的人。馬克思說“勞動創造世界”沒錯,勞動創造未來。

國家需要發展,社會需要進步,而這一切又脫離不開勞動,離不開我們的手和腦。

勞動創造美,勞動創造未來,勞動創造一個更好的明天。讓我們攜手,關注勞動,參與勞動,全面勞動,手腦並用,共同進步!

五一國際勞動節心得 篇3

五月,除了帶來這明媚的陽光,冰涼的雪糕,還有那一股勞動精神的風,也跟着吹了過來!說道五月,就首當其衝的想到了五一勞動節,畢竟它是五月的第一天,是勤勞的節日,是勞動人民的節日。每年的勞動節,在放假期間的人們都想着出去玩,弄得景區裏面人山人海,像過春節的廟會一樣熱鬧。可是那些勞動者們,卻依然堅守在自己的崗位,只是在休息的時候和同僚們談談家事,聊聊閒話。雖然是五一勞動節,可是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勞動,這很奇怪。

到了五一,我們學校也開始了假期,雖然同學們一個個都不是出去玩就是呆在家裏,可我卻像在這個五一做一些更有意義的事情。在思前想後之後,我覺定先從自己的家開始打掃。“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雖然我急切的想要試着去幫助街道上那些還在工作的人們,但是看着假期前家裏堆積的垃圾,我決定先從眼前的小事做起。掃地、拖地 、洗衣、擦窗戶……一套勞動工作還沒做完我就已經累趴了。等我打掃玩家裏,一天已經過去了。看着窗明几淨的家,自己努力的成果,雖然身體很累的但是卻很有一股自豪感從心底升起。雖然經過一天的'打掃後感到有些疲勞,但在明天,我打算在自己的小區也展開這樣的環保活動。我的信條是永遠不做一個半途而廢的人,雖然可能並不能給那些勞動者帶來多大的幫助,但我還是想繼續爲最初的目標努力! 在之後,我聯繫了其他的還在家裏沒事做的夥伴,一個個的說服他們來參加這次的社區實踐。踏着歌聲我們帶着各自的勞動工具,行走在社區裏。雖然有些小情況,但是社區的情況比我們想象的更好,就是因爲有哪些在假期依然不休息的勞動者們在我們不經意間的勞動,小區才能在現在依然美麗。

這次的社區勞動圓滿的成功,隨然並沒有什麼大成果,但是我們依然參與了勞動,這就已經夠了,並不是一定要做出成果纔會參加,我們是爲了參加勞動而參加。在回來的路上,我們想去買水的時候,商店的阿姨熱心的送給了我們,說是感謝我們之前幫她清理的垃圾。這次的活動不僅勞動了身心,更是收穫了別人的感謝,我感覺很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