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彙編9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有這樣的時機,要好好記錄下來,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心得體會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語文教學心得體會彙編9篇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1

近期,我參加學校組織的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活動,聆聽不同年級、不同學科老師的課,收穫良多,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教師們的課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校園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有的老師在教學時,她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聽老師的介紹,聲情並茂的語言勾起了學生思緒。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扣人心絃的過渡語言,烘托了課堂的氣氛,同時也激發了學習興趣,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課堂語言簡潔,準確,能使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喚醒學生沉睡的記憶。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實現了師生角色的轉變。

幾位教師由教學的主宰、中心,轉變爲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學習的主人,他們不僅有老師的組織下進行共同學習的義務,而且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夥伴、學習方式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權利。

四、實現了學習方式的自主合作。

這些課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方式,這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關鍵。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的自主學習貫穿於教學的全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學探究是基礎,合作學習是重要的方式,教師的指導是實現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教學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師與生、生與生交流對話,教學相長的過程,也是由領悟學習方法、運用學習方法到將學習方法融會貫通,能用適合自己的方法學習的過程。另一方面,專題性、綜合性學習引起重視,加強這一類學習的研究與實踐。這類學習更具綜合性、探究性,也更富於挑戰性。學生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有效地培養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於創新的精神培養綜合運用知識、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五、這些課教育學生做真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爲素質教育之首。這些課能關注學生的生活,教育學生做真人。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心得體會《國小語文教學公開課聽課心得體會》。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評價、合作交流……要想得到及時有效地展示,實踐證明,就要把教學工作不僅要體現在課堂上,還可以延伸到課外、平日學習上。在活動中多角度,多側面的進行訓練,有時爲了一個訓練點可以把課時延長。下面,就我的塊狀訓練具體談談做法。最初可以通過小黑板出示訓練內容及過程,讓學生讀一讀,體會體會然後讓學生一步一步去做,時間長了學生自然而然懂得按照這個程序去操作。

一、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先要了解有哪些種類。如:1、段意歸併法。2、擴展題目法。3、回答問題法。4、“六要素”串接法。5、原句摘錄法。6、抓重點句段法等等。通過實踐選擇不同文章,練習歸納,學會掌握方法。

二、訓練學生會提出問題,不同體裁問題重點不同,如:寫人突出表現他是怎樣的一個人?

記事要了解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及爲什麼會有這樣一個結果?

寫景要體現出有哪些景色特點?

狀物也有分類:動、植物的樣子,習性特點物體的樣子,結構特點。

當然單元訓練重點不同,提問也會有所不同。如《》訓練重點之一就是表達方式,所以問題自然就是“”

三、訓練補充別人意見,先婉轉去評價(對,錯,同意,不認可)然後說出自己的觀點“我認爲……”最後說出原因是什麼,有理有據。

四、讀和評價朗讀訓練是不可分的。學會朗讀就能掌握評價方法,同樣只有學會評價他人才會提高自己的朗讀水平。教師在這裏就要教給學生評價也就是朗讀的技巧。1、語氣中的喜怒哀樂。2、語調的高低起伏。3、語速的快慢。4、重音的把握。5、停頓是否恰當。爲了使學生熟練掌握,利用晨會,選一小段學生讀,大家評價,再讀反覆選擇不同內容的段落進行實效性訓練。當然根據不同課文情感不同,側重也不同,但它卻給出了很實際的朗讀方法,如在《》一文中,

五、彙報形式的多樣化:有讀出來,說一說,抓住主要詞語,聯繫上下文理解,結合圖示,聯繫生活實際,結合查閱資料等,彙報發言單位化,先由小組內發言,再由其它小組補充發言。

繪畫和寫的訓練,可把它們課內外並用,從不同角度訓練,根據不同文章特點而決定。《凡卡》一課在信結尾學生明白凡卡的爺爺不會來接他,他只是做了一個美夢而已,此時教師要發揮主導作用即“當夢醒來時,會發生什麼事?你想同凡卡說些什麼?寫一寫。”學生寫到“當夢醒時老闆和老闆娘瞪着兇惡的眼睛拿着木棍站在他面前揪起他就打,還有生活比過去更慘等等,”想對凡卡說:“凡卡要堅強更要反抗,美好生活一定會屬於你的”各抒己見可爲五花八門。這一課文知識的延伸,自主意識的強化,充分提高了閱讀能力。繪畫訓練就是以圖帶文,把想表達的意思更加直觀的展現出來。如《凡卡》一文在第二環節分組做交流彙報。學生可以以多種形式體現出來。其中一學生繪畫出凡卡被老闆娘拿魚嘴戳臉,更直觀的再現了凡卡所受苦難和當時社會的黑暗,爲領悟中心,體會表達方式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從事語文教學我得到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自身的很多不足。語文教學是一個紛繁複雜的工作,在今後漫長的教學生涯中,我還要不斷努力,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和業務水平,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切實爲提高學生語文素質更好地服務。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2

從事語文教學將近10年,談不上有什麼教學方法,就這樣平平穩穩的過來了。在這樣一個競爭的年代,我深刻的明白不進則退的道理。所以,走進有經驗的教學前輩,從他們身上多取取經,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是相當重要的。這個暑假認真讀了《餘映潮語文教學設計技法80講》,這本書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深入淺出的對一線的教師進行了有效的指導。讀過之後確實有很大的收穫,確實獲益匪淺!

我一直都在設想如何在教課文的同時能夠帶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和體悟!這種想法在這本書中也有提及,餘映潮老師美其名曰:自然遷移,潤物無聲。這種技法對老師的要求較高,餘老師列舉了《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案例中就展現出了對老師的示範要求。如果老師能如書中所述,相信同學們能快樂的用課內語言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寫起來,說起來,交流起來。無形中,培養了學生的人文思想情感教育。

書中所講的“適時打住,過渡小結”也幫我解開了心中的疑慮。我在上公開課的時候,同事們都說我的板塊過渡過於生硬。因此我也特別注重這一塊,但一直很迷惑。這一講,我有了很好的心得。他提到的過渡並非僅用語言過渡,還可以創新更多的新穎的“過渡”形式,來美化我們的課堂教學。比如“欣賞畫面式”的過渡方法。餘老師爲我們列出了《三峽》的教學構想。如此簡潔有條理的教學方式,很好的對學生們起到了引導的作用。值得我們學習。

語文教學應該是一個活潑的,情感交流的過程。一定要激發起孩子們的興趣,對語文的興趣首先要主動參與進語文課堂。餘映潮老師就給了我們很好的指導和經驗介紹。他在“側面入手,正面解讀”這一講中爲我們展示了這一新鮮的創意。很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參與慾望。緊緊結合課文,從課文中找一句話放在課文的最前面,或一個精選的詞語放在文章開頭。這樣,不僅使學生緊緊的熟悉了課文,還讓學生的腦筋充分的動了起來。這也正是我想要的課堂。

如此的感悟還很多,我相信這本書將陪着我更好的從事自己所鍾愛的教學工作。餘映潮的技法我會很好的結合自己的實際,好好的選取適合自己的方法。我相信自己能因此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3

3月26日,學習了《有效課堂教學的幾點建議》,讓我受益匪淺,收穫很大。

所謂“有效教學”,就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並進行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符合教學規律的教學活動。

課堂有效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就語文學科而言,語文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統一。語文課堂的有效教學活動,就是語文教師採用各種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優良的教學效果,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滿足學生豐富文學素養和駕馭語言文字而組織實施的活動。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更是一種理念。作爲一位語文教師,必須把學生多方面的發展作爲教學的立足點,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爲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發現規律提供空間和機會,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語文的活動中去,以實現有效的、多方面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那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呢?

首先,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有效性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如何整體落實三維目標,我認爲,教師在備課前,對所教授內容的三維目標、教材編寫特點等要了然於胸,並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課堂教學目標。

備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教師備課的重要指導思想不是備教師怎樣“教”,而是備學生怎樣“學”。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狀態,精心設計學生學習的過程。要充分預設學生對哪部分內容學習困難大,應該如何實施,對哪部分內容學生容易產生分歧或獨特見解,如何應對等。

其次,從教材內容入手:靈活使用教材。

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爲“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能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爲教學、爲學生服務。其次是教師要勇於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第三,重視課中教學行爲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行爲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邊互動的過程。

(1)教師要着力打造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樹立以發展學生爲本的觀點,堅持教學爲學生服務的思想。教師要明確自己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此外,教師還要時刻銘記學生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是主動、積極地建構知識。

(2)教師要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學情,結合教學內容,努力創設各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學習新知的動機,積極投入到探索新知的活動中。

(3)教師在課堂中要善於傾聽。李政濤先生在《傾聽着的教育——論教師對學生的傾聽》一文中寫道:“教育的過程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相互傾聽與應答的過程。……傾聽受教育者的敘說是教師的道德責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交流問題時,要善於傾聽、關注學生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對信息進行篩選和組合,不斷引導和激發學生去發現,去思考,推進教學過程。有了教師的傾聽,纔有師生、生生間有效的互動,纔有學生新知識的建構、能力的提高。

第四,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

葉瀾教授曾說:“一個教師寫一輩子的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爲名師。”反思,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教師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纔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創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爲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發展注入後勁。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4

語文課堂是實踐新課程精神的主要陣地,如何藉助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大程度上促進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是值得我們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國小生年紀尚小,學習的目的尚不明確,教師的鼓勵性的評價對他們來說,無疑是一種強大的動力。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於傳授,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所以我認爲在課堂評價時應以正面鼓勵爲主。

一、充分相信孩子,相信他們都能教好。

教師要樹立一個堅定的信念:每個孩子都可以教好,每個孩子都可以成才。即使是那些調皮的,學習差的,不太有禮貌的孩子,教師也應該相信,只要教育得法,他們也可以成才。國小生正處於成長階段,他們的潛力很大,可塑性很強,“應該讓每個孩子都擡起頭來”。

教師是否相信兒童,這是教師對兒童能否進行合理評價的前提。羅森塔爾應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例子。1968年,心理學伯特.羅森塔爾來到美國的一所國小,從一至六年級中各選出3個班,對這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煞有介事”的發展預測。然後,他以讚賞的口吻,將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有關教師。名單中的學生,有的在老師意料之中,有的卻不然,當老師感到迷惑時,羅森塔爾解釋說:“請注意,我講的是他的發展,而不是現在的基礎。”這樣,教師們從內心裏承認這份名單。8個月後。他又來到這所學校,對18個班進行復試。結果發現,他提供名單的學生,成績增長比其他學生快,並且在感情上顯得活潑,開朗、求知慾旺盛,與教師的情感也特別深厚。原來,他提供的名單是隨機的,根本未作任何測試。他只不過想通過“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堅定教師對名單上學生的信心,改變教師不相信後進兒童的觀念。觀念變了,頑皮兒童在教師心目中也成了很有發展前途的兒童,於是教師對這些兒童的評價也跟着發生了變化,從而導致兒童成長的加快。可見,充分相信兒童是個前提,這個問題解決了,就必然會對兒童充滿信心,必然會設法鼓勵兒童獲得成功。

二、善於發現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閃光點”。

兒童在課堂學習中,在教師的啓發或同學之間的啓發之下,常有智慧火花的閃耀。我們把這種智慧火花的閃耀稱爲“閃光點”。兒童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這種閃光點是十分可貴的。它是兒童自我努力,積極思考、獲得進步和成功的標誌。此時的鼓勵性評價,作用有三:一是讓學生充分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讓學生充分意識到自己的潛在能力。三是兒童的長處和能力,常常是在鼓勵中得以強化的。

學生在國小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閃光點,只要我們不是以成人的標準去要求兒童,那麼是隨處可見的。如我在教 “官”字,提問:“這個‘官’字怎麼記?”一個學生回答:“這個‘官’字,上面是寶蓋頭,下面那個東西,像我們家裏的雙門電冰箱。”學生的回答,實在是太精彩了,我就充分肯定學生“善於聯想,善於發現”的閃光點,實行鼓勵性評價。又如在一課堂上,我讓孩子們一邊讀書一邊找出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班上幾位同學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時,我及時地評價到:“大家看看這三位同學,他們一邊讀一邊圈劃自己已經認識的生字,這叫不動筆墨不讀書。希望大家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方法。”這時,更多的孩子那起筆一邊讀一邊圈劃。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到,不僅僅表現好的學生得到了肯定和鼓勵,更受益的是全班所有的學生。所以,教師應當好伯樂,當一個善於發現學生閃光點的伯樂。

三、巧妙運用語言,注意鼓勵性語言的多樣性。

對國小的進步、成功、教師要善於使用多種語言以鼓勵。如學生回答某個問題不錯,我就會用如下語言鼓勵:“回答得很準確!”“回答得好極了!“回答了太漂亮了!”“這位同學真會動腦筋!”“多麼精彩的發言啊!”等等。有時學生的回答超乎我的意料之外,我就用驚訝的語氣鼓勵:“真沒想到,你的回答會這樣精彩!”“你的回答,比老師想的還要好,真不簡單!”有時我會把一些學生的思考問題予以歸納,要求全班同學學習。而當學生回答不完全正確時,我不是光挑不正確的部分評價,而要首先予以鼓勵:“這個問題,答對了一半,也是一份貢獻。另一半,還要再想一想。”“你讀得真準確,如果聲音再洪亮些就好了。”如果學生的回答是錯誤的,我也儘可能找出積極因素,如:“動了腦筋,但答案有誤。”“敢於積極發表意見,非常勇敢。但考慮問題的思路錯了,要加油!老師相信你一定能成功!”有些學生,平時極少發言,偶爾舉手發言,又可能出錯,我的評價更要着重鼓勵主動發言的行爲,而不要在發言質量上有太高的要求。

總的來說,課堂即時評價是爲素質教育服務的,體貼學生學習時的心理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的主動發展,從而爲語文課堂添新的活力。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5

這次的培訓給我印象非常的深刻,覺得自己在教學的路上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其實做爲一節課也好,做人也好,都要靈活機動,活學活用,不要做一個固定扳手,教學有法但無定法,那種只知人亦亦云,沒有變通的永遠是不能可能發展,上課也好,只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讓我們的上更有活力,只有在新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結合課堂實際,注重生成,爲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因此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

新課程中也說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應該讓學生更多地接觸語文材料,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直接培養能力。可事實上,有多少人真正領悟到新課改的真諦呢?此外,老師也告訴我們:我們教師必須發現學生的優勢智能,發展他的優勢智能,爲他們的“成才”提供方向,讓每一個人都能爲社會發展盡己所能。

最後,就是作爲一個教育工作者,要有責任心,要有愛心,要有童心,要有熱心,只有這樣我們孩子才能健康,茁壯的成長。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6

分析高中語文教材,真正對學生提出較高層次文學鑑賞要求的是高二階段。爲什麼從詩歌開始呢?因爲詩歌是文學之母,詩歌鑑賞是文學鑑賞的最高形式,詩歌是培養學生文學趣味和文學素養的最佳媒介之一。

沒有戲劇緊張激烈的矛盾衝突;沒有小說曲折生動的情節;沒有散文形散神聚的特色。詩歌以其凝鍊性、抒情性、音樂性等特點決定了它自有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如果學生還只是單純地追求矛盾衝突,情節人物,還不會透過字面去體味揣摩詩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象”,還沒有對詩歌的激情、敏感和直覺,那詩歌對他而言是味同嚼蠟了;如果老師還是那樣把一首首優美的、空靈的、清新的詩歌肢解成字、詞、句、篇的語言知識點堆積;還不會帶領學生去涵詠,去感悟、去思索;甚或犯歐陽修說《楓橋夜泊》“其如三更不是打鐘之時”這種牽強附會、機械理解的錯誤,那我們就不要指望語文課能濡染心靈、陶冶性情、培養文學純正趣味、提高文學綜合素養了。

在詩歌教學中有一些想法,拋磚引玉,以期方家指正。

  一、美讀法--以讀帶講

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又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都是極有道理的,形象地說明了讀的重要性。語言這個東西靠老師講和分析是不能學好的。古代私塾的主要教育方法就是讓學生讀、背,所以我們才收穫了兩千多年無比燦爛的文學碩果。當然現在不可能這樣去做。可是,我們現在的語文課是不是太急功近利了,爲什麼不多給點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去體味,去揣摩呢?學詩歌尤其要重視讀,美讀法就是一種很好的方法。

“所謂美讀,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讀的時候傳達出來,……美讀得其法,不但瞭解作者說些什麼,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感通了,無論興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穫。”(《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用美讀法來體味詩歌的“三美”,即音樂美、意境美和語言美。音樂美是詩歌區別於其他文學體裁的特質,在緩歌慢唱、密詠恬吟中把握詩的用韻,節拍,停頓,把握聲調的輕重緩急,字音的響沉強弱,語流的疾徐曲折,這就是詩歌的音樂美,古人“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歌詠之”。最早的詩歌不就是在老百姓在勞動中喊出來的嗎?我們爲什麼就做不到或淺吟,或低唱,動情處放聲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在琅琅讀書聲中,來體味“夜半鐘聲到客船”的落寞之情,“天地一沙鷗”的淒涼之意,“悠然見南山”的散淡之心;在琅琅讀書聲中,來揣摩蘇軾、李白的豪放,杜甫、辛棄疾的雄渾,柳詠、李清照的婉約。

美讀不同於朗誦,最大不同在於是否有強烈感情的傾注。如果一字一板,平平正正的朗誦,就不能將作品的內涵藉助疾徐抗墜的音節在相當寬廣的限度裏表現出來,更別說把味詩歌的“三美”了。

以舒婷《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爲例,第一節用五個意象寫祖國“數百年”的貧窮落後,美讀時,語調應扁於低沉哀婉,語速緩慢,第二節寫“千百年”來希望難以實現的痛苦和悲哀。愛之愈深,責之愈切,被壓抑和折磨着的情感更是熾熱如火,讀時,語調略高,語速略快,讀出詩人激憤、急迫的心情,內心波瀾起伏的變化。兩個“祖國啊”,前一個可略爲迂緩凝重,後一個則要提高聲調,讀出呼喚中的急切期待之情。第三節寫煥發新的生機和希望,情緒強烈轉折,從低沉到開朗,從悲哀到歡笑,要用明亮的聲音和歡快的跳躍感來讀。第四節寫要爲祖國做貢獻,美讀時要把握由上一節的快節奏的驚喜跳躍轉爲較慢節奏的深刻的思索,以及飽含深情的詠歎。美讀時,教師要適當指導點撥,學生要傾注自己的感情,這樣就很容易探求詩人內心情感變化的脈絡和作品的內涵。

  二、專題法--以點帶面

學小說分析人物時,要抓人物的四種描寫方法,同樣,學詩歌有沒有獨有的表達方式和藝術手段可言?當然是有的,比如意象,比如象徵,比如意境,對於高二學生來說,應該系統地瞭解這方面的知識,掌握了這些知識,就可以用來自學了,教師不能一首接一首地教完就算完成任務,更應該教會學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正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以漁”。所以,教師可以適當地開一些專題講座,來集中講授這些知識,讓學生“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

比如“意象”。首先給學生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學生讀完後,思考:全詩給你什麼感覺?有的語感好的同學馬上就能回答:全詩籠罩着一種衰敗、淒涼、孤寂的氛圍。這就是意象在起作用,“藤”、“樹”、“鴉”在現實中分屬植物和動物,本身並沒有感情色彩,但是它們被作者“加工”(加了“枯”、“老”、“昏”)和“剪輯”(組合在一起)後,就不是自然界的客觀事物了,而是帶有強烈主觀感情的意象,因此所謂意象就是內在的思想情感內涵和外在的客觀物象的統一。它有着濃烈的主觀意向和情緒色彩。比如“遊子身上衣”並不是表現一件普通的衣服,而是表現陽光普照般的母愛;“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的“病樹”和“沉舟”也不是現實事物的真實寫照,而是詩人惆悵而達觀的思想表現。有時,我們能看到用一種反覆出現的意象來表達特定的情趣和意味,它代表民族和人類共同的情感體現。“鳥”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戀情、婚嫁有關,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孔雀東南飛”;“雨”的意象往往和離情別緒,如“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簾外雨孱孱”;“月”這個意象往往和思鄉懷遠有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春化秋月何時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瞭解這些原型意象的意義,對認識和把握作品的內涵有着很大的幫助。意象不但有傳統的色彩,而且有詩人強烈的個性特徵,臧克家的“老馬”是一匹負重受壓、苦痛無比,但在鞭子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掙扎的老馬,它不同於曹操筆下的雖已伏櫪仍志在千里的“老驥,也不同於曹植筆下那“飾金羈,連翩西北馳”的“白馬”。同時,詩人們用意象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不再重複由於“柳、留”音近而折楊柳枝送別的習俗,獨出心裁創設了一個嶄新的柳的意象: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

在我的心頭盪漾。

詩人筆下康橋河畔夕陽中的柳樹,柳枝,映在波光裏的金色的倒影無比豔麗,叫人聯想到了金裝的儀態萬千的新娘。表明詩人對這裏一草一樹的依戀,竟像蜜月中的愛侶那樣難捨難分。可見,“金柳”這一意象是富有創新性的,具有詩人的獨特的個性特徵。

可以在講授新課前集中開一些這樣的專題講座,也可以在教學中穿插進行,或者從外面請專家來講,目的都是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在詩歌瑰麗的殿堂自由翱翔。

  二、活動法--以練帶學

且不說楚辭樂府的輝煌燦爛,也不說唐詩宋詞的登峯造極,單說多災多難的近現代中國,也涌現出無數極富創新精神、取得卓越成就的詩人,甚至在那專制黑暗的動亂年代,對生活抱有信心和希望的人們也在手抄,在傳誦。黎明曙光來臨的時候,詩人們高歌:“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一代人》”;“那一切丟失了的,我都在認真思考”;(樑小斌《中國,我的鑰匙丟了》);“讓我們--我們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海子《亞洲銅》。物質化高度發達的今天,浮躁的人類卻不願意去聆聽那大自然的天賴之音,來感受心靈深處的絲絲顫動。那就讓我們以校園爲陣地,哪怕一分鐘也好,讓我們的學生感受詩歌的美的真正享受。

自己做的飯菜再難吃,也覺得香。蘇霍姆林斯基說:“我一千次地確信,沒有一條富有詩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學生的全面智力的發展。”(《教育的藝術》)發動學生自己創作詩歌,開展詩歌朗誦比賽等,這些都是學生去很好地挖掘和品嚐清泉的做法。甚至我們可以更大膽一些,把寫詩和朗誦比賽揉入到月考和期考中,作爲考試成績的有機組成部分。

要想寫好古典詩詞,必須掌握一定的平仄、用韻、對仗等基本知識,這樣就逼得學生自己去學,去掌握,無疑比老師單純的灌輸效果來得強。寫出來,再按意境高低,技巧強弱等評獎,優秀作品搞展覽或者出成專輯,能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以前我搞過詩歌朗誦比賽,朗誦篇目古今中外不限,朗誦形式靈活多樣,可配樂,可配舞蹈,可幾人同時朗誦等等。學生選定好內容後,絞盡腦汁想與衆不同,有的跑很遠的地方買恰當的音像資料,有的不辭辛苦去借道具。整個過程中,同學們表現出來的高漲熱情,創新精神,讓老師大跌眼鏡。這本身表明:我們的學生就如同寶礦,有多少潛能等着我們去挖掘啊。這不正是素質教育下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的生動體現嗎?

我們主張“在教師指導下自學爲主”,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自覺性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能動作用和創新創造精神,使學生的語文基本能力生動活潑地得到發展,素質全面迅速地得到提高,這應是語文素質教育的努力方向。高中階段進行文學鑑賞要把握這個基本思想。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7

本屆這個班學生知識基礎水平很差。全班有五位學生對漢語拼音幾乎是一竅不通,還有的學生更不知道什麼是作文,更有一部分學生對語文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有一個特大的缺點——懶:懶得做作業,懶得看課外書,懶得在早讀、晚讀時讀書,懶得在上課回答問題,懶得動腦思考問題。這樣的學生,也許是從小養成的一個“習慣”吧。想想,要把這樣的學生教好,就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孩子的父母,對得起自己領取的薪水,對得起祖國的未來,對得起新世紀的接班人。

一、最關鍵是做好學習方法的指導及思想教育

有句人人皆知的話:磨刀不誤砍柴功。有人說,孩子不聰明,無論如何也是學不好知識的。也有人說,學生的智力影響着學生學習的效果。的確如此,但還有一點大家都忽略了。“學習”最重要的莫過於方法的學習。搞好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對提高學生學習成績是有很大的好處的。有的同學爲什麼老是玩,可成績卻不錯,這是爲什麼呢?首先,我們強調上課專心聽講,及時對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還要及時複習。有人說,聰明與否,在於是否思考。這是很關鍵的,我們要着重指導學生學會思考。我要求學生在睡前把第二天要完成的任務列出來,在第二天的時間裏就要完成當天的任務,然後在睡前再回想今天的任務是否完成了,完成得怎樣,是否達到自己的要求,最後作好明天的計劃,如此下去就會養成了一個良好的習慣。兩天後,大概有八位學生做到,一週後,只有一位學生做到。這說明學生還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學好知識最重要的前提之一,也是最有效之法。

還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把自己在坐在教室,四面有牆壁擋風遮雨,什麼風雨都不怕,而自己的父母此時正在何處呢?能向你一樣舒舒服服地坐着嗎?自己花父母的一元錢,是父母用了多少滴汗水換來的呢?讓學生體會到父母的辛苦。從而能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做好扶優轉差工作

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在學習中往往感到“吃不飽”,而成績差的學生又常常“吃不了”。這就給我們教學提出了一個難題,必須保證優生夠吃,差生能吃。不然,都會有意見的。我常常用的方法,在作業中使用“自助餐”的形式,要求必須全面完成的基礎上,優生可以自選一些操作實踐題,使之能夠有所爲。通過一學期的實踐,我覺得這方法十分有效,來期還將大力推廣應用。

三、上好課是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環節

語文是一門工具學科,對學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難,在這樣一種大環境之下,要教好語文,就要讓學生喜愛語文,讓他們對語文產生興趣。否則學生對這門學科產生畏難情緒,不願學,也無法學下去。因此,備課是一個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環節,備學生,又要備教法。備課不充分或者備得不好,會嚴重影響課堂氣氛和積極性,曾有一位前輩對我說:“備課備不好,倒不如不上課,否則就是白費心機。”我明白到備課的重要性,每天我都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備課之上,認認真真鑽研教材和教法。採取了這樣的方法,就是儘量多講一些文化生活故事,讓他們更瞭解語文,更喜歡學習語文。雖然辛苦,但事實證明是值得的。

語文是語言。因此,除了課堂效果之外,還需要讓學生多讀,多講,多練。爲此,在早讀時,我堅持下班瞭解早讀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課後發現學生作業問題也及時解決,及時講清楚,讓學生即時消化。另外,對部分不自覺的同學還採取強硬背誦等方式,提高他們的能力。

四、取得的成績

這次期末考試試題容易,使學生在這次考試中,取得了超過自己想象的成績。

再想想自己的努力也沒有白費,這個班學生的基礎與另一個班學生的基礎相比,是差了一大截的距離。取得的成績,也許是這學期試題過於容易,老師、學生都不能掉以輕心。

五、不足及今後努力的方向

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期末考就是一種考驗。無論成績高低,都體現了我在這學期的教學成果。我明白到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本學期後如何自我提高,如何共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因此,無論怎樣辛苦,我都會繼續努力,多問,多想,多向前輩學習,爭取進步。

以上就是我在本學期的教學工作總結。由於經驗頗淺,許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來的日子裏,能在各位領導老師的指導下,取得更好成績。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8

在學生的學習道路上,語文是極爲重要的一到門檻,中國的文字連在一起時,常常在不同句子中有不同的意義們同時也存在着各種各樣的表達方式。因此作爲一名國中老師,在學生結束國小的學習後,更進一步的學習語文時,我們一定要爲學生的學習打好基礎。在這裏我有一點小小的教學感悟分享給大家。

在教學中趣味和知識性同等重要。在學生髮下課本之後,有的人對課本感興趣,就會翻一翻書,看看有什麼樣的故事囊括在書本里面,有的人就直接將書本塞進書包裏,看都不看,這就要看老師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給予學生什麼樣的引導和幫助,使得學生都能愛上語文這一門課程的學習,再不濟也可以使那些不感興趣的同學提高語文這一科的成績。在這個過程中,如何將知識幽默的講述出來,像講故事一樣有趣,不會使人厭煩,就要看教師的準備工作做得如何,以及在表達方面的能力能不能貼近學生一點。

乾巴巴的講述知識點,根據教學輔導書上面照本宣科的分析,學生的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下降,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是管不到學生在腦海裏想什麼的,就像有一句俗語說的一樣“強扭的瓜不甜。”強迫學生去學習只會弄出反效果。所以將自己的準備工作做好,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才能是教學趨向有益的一面。

學習要有深度,學生自己的想法比教師的想法更加的寶貴。在一些美文賞析的過程中,我們總會說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同學們以後該如何如何做,這樣反而是遏制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束縛了他們的思維。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將一些能夠在國中階段被學生所欣賞的,適合他們閱讀的文章做一個推薦,佈置寫一篇文章,學生的所思所想就表現在我們的眼前,讓我們看到他們對於文章的鑑賞能力。這樣的能力需要依靠學生自己去領悟,我們教師只能在旁邊引導,提供一點思路,開闊他們的眼界。

語文教學心得體會 篇9

20xx年5月11日星期五,我在朝陽國小聆聽了開發區魏登娟、陳玉傑、趙兵、王小良等幾位老師的彙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從中受益匪淺。她們先進的教學理念,嶄新的教法,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聲情並茂、自然大方的教態,風趣幽默的教學風格,精美的課件製作,設計簡練、巧妙的板書等,令人讚歎之餘,更多是深深的沉思,從中讓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也對國小語文教學有了更新的認識。下面就談談我個人的點滴心得體會吧。

一、教師語言具有藝術的魅力

當我聽着這幾位教師的彙報時,我想教師的語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帶領學生重溫生活片段,引出狹小的課堂,深入人的心靈深處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更是一門藝術,誰能將它演繹得好,就能抓住學生的心。老師和藹可親的語言,爲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

二、自讀感悟、開放引導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

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引導調控是第二位的。着眼於學生自主發展的閱讀教學,應該是一個“先學後教、先讀後導、先練後訓、先放後扶”的過程。”我想,課堂教學有這樣三個層次:1、初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2、局部分析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

3、深入綜合閱讀階段的自讀感悟。如在第一階段自讀感悟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大聲讀課文,讀準字音,第二個階段的自讀感悟,在出示了一組組以課文線索重新排列的詞語後,又向學生提出這樣的要求:讀讀這組詞語,這些詞語在你腦海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由這些詞你又能想到什麼詞?第三個階段的自讀感悟,讓學生邊讀邊想,讀了全文後看看板書,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而在開放引導這一環節,採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饋、多維評價、多向調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趙兵老師的彙報中提到的多維評價:“雖然你說得不完全正確,但老師還是要感謝你的勇氣和膽量”。“你說的觀點很有創見,非常可貴,老師想請你再響亮地說一遍”。“這個地方你再讀上一遍,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和發現”。以上這些評價,我認爲既是對學生感悟結果的評價,也指向了學生的感悟態度,指導了感悟的方法,同時,其激勵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課堂上用我們欣賞的眼光、讚賞的話語去激勵學生,我們是能辦到的。

三、處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獨到

幾位教師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有其獨到之處。如嶺子國小的英語老師在處理課文中分別採用了多種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

一句教育名言說得好:“什麼是教育,那就是學生把在學校所學的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想,我們每一位教師在上完一堂課後,該問問自己:當學生把這堂課所學的知識點忘記以後,還剩下些什麼?十年,幾十年以後,當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全忘掉

以後,我們給他們留下些什麼?我們的教育,能否給孩子們留下正確的思維方式,留下解決問題的能力,留下他們真正需要的種種?

四、嶄新的教學理念

所有彙報的教師,都有先進的教學理念,能緊跟時代的發展,真正體現語文教學“以人文本”,聽、說、讀、寫訓練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愉快,教學效果良好,達到了高效。

通過此次聽課學習,我對語文教學有了更多的認識,也深刻地體會到學習的重要性與緊迫感。在以後的教學中,要努力吃透教材,吃透學生,不斷學習,博採衆長,充分利用一切學習機會,學習百家而頓悟,提高自身業務素質,積澱教學素養,努力成爲一名學生愛戴、家長放心、領導滿意的人民教師。

收穫的同時,我也存在着困惑,針對這此彙報來說,教學順順暢暢,沒有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與思維碰撞之處,教師講得的確是少多了,但這樣是不是少得可憐。語文教學,我認爲教師與學生,師生之間與文本之間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解重點之處時,學生有時談得比較膚淺,這裏教師並沒有做過多的引導,而是一帶而過。我個人認爲,這一點做得不是很好。比如說有的孩子彙報船給我們組留下的印象是柔和的,教師有必要再次追問學生,哪些詞語更能體現了作者的真情,你能再次把這種感受融入你的朗讀之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