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22篇)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22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精選22篇)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

很多自稱父母的人來說,從過去講究能成活,吃飽飯,吃喝拉撒睡都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如同做任務一般都是在每天的忙碌中進行着。

現代人更多的是講究科學育兒的方式,一直很期待,也一直在尋找科學方法來開導自己,想讓我們的下一代獲得更好的生活,所謂的幸福快樂從何而來。

首先了解我們的孩子,懂得孩子的心理,當問題出現時,再去找出適合的方法去解決問題。

與過去相比較,現在講究與時俱進,教育永遠在不斷地更新進行提升自我。

瞭解一個孩子的身心,助長孩子的成長健康,本書也是在幫助我們的家長,將孩子和老師和家長三者互相連接起來,以達到幫助孩子發揮最大的潛能。

主張學習也不是最重要的,能夠讓孩子更開心的接受學習這件事,進行有效的教育。

讀懂孩子的問題,更多的家庭環境的影響,言傳身教,讓很多活在當下的人,只有言傳沒有身教,玩着手機對着孩子又是吼叫,完全失敗的標榜。

當你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更多的是反省自己,這樣的錯誤不能一再犯下去,要從中獲得經驗教訓。

像我們家這樣原生態的家庭,關於我們成人之間的關係是否融洽,父母輩的愛的傳遞都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孩子就是一張白紙,當我們準備畫這幅畫的同時,首先想到的是這是單純善良的基地,播種之前也要讓種子周圍的環境變得和諧幸福才能健康成長。

孩子的愛是本能反應,對於這面鏡子,孩子體現出來的行爲舉止,一旦出現問題,我們家長是首當其衝的問題所在。

每個人包括我們自己還有孩子都有情緒的表達,系統地讀懂這些情緒也是需要不斷觀察學習和反思的。

我們是發展中國家,現在的孩子吃穿不愁的,基本所求都會被滿足,自然也就想要更高的需求,其實關於“愛與歸屬感”也是本書提到最多的地方。

心靈的灌溉需要愛不斷地填充,其實這是每個人從小到老都會被需求的食物,不管是盲目的愛,還是成長中的愛,最後成熟的愛,都需要去學習提升自己,到底如何去愛?

本書的生命五大法則有具體的介紹。讀懂孩子,也是屬於個人的需求,乃至整個家族的需求。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2

每一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之前,幾乎都是帶着被愛和祝福的真心而誕生的,但現實的教育環境的限制或壓抑,讓很多父母無法爲孩子塑造一個優質有序的生活環境,讓很多父母無法將自己的愛意和祝福真誠地表達給孩子。

在現實的失衡和缺愛的教養環境中,我們很容易看到,很多孩子出現了問題,各種各樣已經被看到或被忽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要責怪孩子不懂事嗎?我們經常講孩子的問題一定也是家庭的問題,但究竟是哪裏的問題,我們未必清楚,或許你也需要讀一讀周鼎文先生的《讀懂孩子》。

在《讀懂孩子》中,周鼎文提醒每個家庭或孩子需要面對3重需要,而幾乎所有的問題發生都源於這3重需要之間的衝突延伸,也就是個人需要的“愛與歸屬”,系統需要的“平衡與完整”,道性需求的“道德與昇華”。從這3個需求出發,還總結出人生命發展所需要遵守的“五大法則”,幫助我們從家庭中驗證這個運行法則的規律。

我們要讀懂孩子,不僅要讀懂孩子表面上的獨特個性,更要去看到孩子的性情背後的系列緣由。書中提出了一個很有意義的“家族系統排列法”,主要是通過梳理整個家族的人際關係和重大事件,讓我們看清每個人需要正視的傷痛,這和我們所講的“原生家庭追溯”有些相似,但這個概念擴大到整個家族的審視,去療愈整個家族系統的失衡,而不是單個家庭或孩子的傷口。

周鼎文的《讀懂孩子》中,更核心的一點便是“理解孩子的愛和歸屬感”, 所有問題的發生,幾乎都是因爲孩子無法在家庭環境中找到愛和歸屬感的正確來源。這一核心原因,可能導致孩子在行爲上出現厭學,離家出走等反應,可能導致孩子在情緒上出現自閉症,多動症等表象,可能導致孩子在人際關係中出現欺凌,軟弱等現象,還有可能導致孩子某些生理疾病的發生。

要理解孩子的問題,就要面對孩子的愛和歸屬感的鏈接斷裂的現實,通過“系統排列法”去家族中尋找鏈接斷裂的原因,並引導家人之間修補自己的傷口,修復的過程也不是孩子一個人的參與,而是與事件有關的全體人員的集體安撫。

如何去讀懂孩子呢?大概就是去理解孩子對家庭深深的愛,擁抱孩子的問題來源的歸屬感,去修復孩子與家人之間斷裂的情感鏈接。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面對孩子的問題,更重要是去探索父母自身的情感鏈接是否完整,審視整個家族的問題所在。

孩子和家庭密不可分,哪怕長大遠離,依舊受到家庭的歸屬感所影響,這就是家庭的最美的意義,是父母與孩子的隱形牽絆。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3

看到這本書出現了驚人的一幕。

下午的時候我剛在樊登讀書會上聽到一則故事。

故事裏說有一個小夥子在19歲那裏有一天晚上覺得莫名其妙的非常冷,冷得讓他感覺快要死了,所以他嚇得不敢睡覺,從那之後他就開始整夜失眠,睡不着。

後來心裏醫生調查他家裏的族譜情況時發現他的一個叔叔就是在19歲那年有一天晚上出去維修電纜時凍死了。他的命運被詭異的隔空傳遞到這個孩子身上了。

本來這件事情我是將信將疑。哪有這麼離譜的事?

結果晚上就在這本書上看到這麼一段話

很多家庭教養良好,感情和睦。孩子卻出現了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不斷往下追蹤就會發現隱藏在家族中的各種未盡之事或家族祕密:早夭,意外,殺害,暴力,精神病,不當收入……,如果這個家族不能好好面對這些事情,或有的人的命運不被接受,甚至遭到排除或忽略,那麼家族中旺旺會有孩子去經歷這些事情。

書中舉例:有一個年輕人每年的4月份,情緒就會陷入低潮期,甚至想自殺,後來我瞭解到,原來這位年輕人有一個叔叔,他就是在4月份去世的,由於這位叔叔去世時很年輕,所以一家人都不願接受這種事實。於是這件事情就成了家族的一個黑洞。

看到這裏我開始確信這本書確實確實是言之有物,值得精讀。

本書是圍繞孩子的成長教育的一些問題來闡述的,比如父母離異、父母發生衝突、家族系統裏出現感情鏈斷裂等情況下的孩子的教育問題。

作者以一個心理學家的身份,結合自己平時的一些工作案例,告誡我們當小孩子出現了一些反常的情況時,我們要先學會觀察,觀察孩子的情緒、人際關係、疾病等等,然後再從這裏面分析出孩子出現這種情況的誘因。

在本書裏面作者還介紹了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家族系統排列圖,做這張圖表不僅是對先祖的一種緬懷,更重要的是能夠清晰的知道自己在整個家族能源流裏面的位置,這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新的思維來審視孩子的問題

在本書的每一張作者還佈置了一些練習,在文中適當的位置還有插圖,令人賞心悅目,讀起來很舒暢。

在最後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

第一、 他要有高尚的品德

第二、 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

第三、 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

第四、 能夠勇於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

如何才能把孩子塑造成理想的樣子呢?

答案是“父母要成爲典範。”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4

《讀懂孩子》這本書早就買了,直到現在才斷斷續續的看完,邊看邊反思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有時還會爲書中的事例流淚,莫名的,觸動心中的某個點,只是自己還沒有察覺。這本書的到來像是一場及時雨,讓我在面對孩子和家人無處安放的情緒時,它讓我安靜,給了我指引,所以總想看得慢一些,細一些,更好的去體會書中的道理。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提到的五大法則,每一個法則就像生活中的一個個片段在眼前浮現。整體法則教我懂得尊重,讓我反思自己對待孩子和家人的態度,有時候過於強勢,有些霸道而蠻橫,它像一盞明燈,指引着我改進的方向。序位法則,更多的讓我看到愛人和孩子在我心中的位置,還有自己的小家庭的現狀,夫妻之間的問題,讓孩子開始佔據了我們的主要位置,我很慶幸能及時遇到這本書,發現現在面臨的問題,讓我能及早改善。平衡法則給了我更多的指引,開始平靜的面對糾結在心中的一些問題,改變了我對於家庭中一些不公平事情的看法,思想的改變帶來生活中人際關係的變化,客觀冷靜的看待問題,尊重事實,帶來情感的流動,生活中的和諧畫面越來越多。我想這是這本書帶來的最大的收穫吧。

書中提到的一些問題生活中也有類似,關於孩子的各種情況,都能在家庭系統中找到緣由,如果沒有經歷過家庭圖,我會覺得這是個神奇而又難以置信的事,在自己製作和講解家庭圖之後,更加感受到家族系統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不管是對自己還是爲了孩子,我都覺得有必要更好的與家庭聯繫,與家族和解,尊重法則,尊重系統,才能獲得更好的自我。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5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深深地影響着孩子的行爲舉止;反過來,孩子則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行反射中父母的教養與氣度。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有些父母和諧,家教良好的家庭,也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少年,而他們的父母也會異常苦惱,卻不知如何找出問題所在。國際知名導師的周鼎文先生和他的夥伴們,聯合創辦了結合現代心理學、系統排列與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應用心理教育培訓機構——道石教育,秉持着“爲生命服務”的宗旨,提供最具專業性的家庭教育、生命教育、心理健康諮詢與系統排列等成長課程服務,協助人們在個人成長、家庭關係與企業組織等方面突破瓶頸,邁向成功幸福。

也許我們無緣加入周先生的現場課程,但這本《讀懂孩子——周鼎文家庭教育智慧》卻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幫助。我相信每對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也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愛自己的父母與家庭,孩子是家庭忠心的守護者。很多時候,我們眼裏的孩子的問題,其實只是孩子愛家庭愛父母的方式。而如何解讀問題孩子們的深層心理,從而讓我們看到孩子愛的方式,從而激發孩子們持續的內趨力,也讓每一個家庭源源不斷地產生前進的力量,這就是周鼎文寫作本書的目的。

《讀懂孩子》一書共分爲七個章節:孩子如何愛自己的家,孩子是家庭最好的鏡子,孩子的行爲在說什麼,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孩子的人際關係在說什麼,孩子們的疾病在說什麼以及我之教育觀。而每章之後,都附有周鼎文親自設計或者國際知名親子專家設計的練習課程,供讀者靈活運用。

靜下心來認真讀書,並針對自家的問題對號入座,靜下心來仔細想想,孩子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裏,才能真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要知道很多時候孩子做錯事本身錯不在孩子,一定要認真反省自身存在的問題,和孩子一起共同努力,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最優秀的自己。問題孩子不是不愛自己,不是想成爲壞孩子,他們只是想要找到歸屬感,用錯了愛的方式而已。

離異的父母應該如何對待孩子,也是困擾許多家庭的問題,方法得當,孩子異常優秀;方法不對,孩子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要知道,不管夫妻是否在一起,孩子都是無罪的,要讓孩子知道,無論他的父母是否在一起,他都是他們共同的寶貝,是他們曾經相愛時最美麗的結晶。

還是那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們希望孩子養成什麼習慣,自己就先要養成;我們希望孩子成爲怎樣的人,我們自己要首先做到。要清楚地明白“愛與歸屬感”,察覺自己如何在愛,自己的愛是“盲目的愛”還是“成熟的愛”,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如何讀這本書?作者如是忠告讀者:一個核心就是要敞開心胸,反觀自己,然後親身去探索與實踐,相信你和你的孩子都會有所收穫。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6

說到《讀懂孩子》這本書之前,我突然想起國小時,我們的班主任和我們說“要做到兩耳不聞窗外事”,又譬如一些書上說有些孩子能在很吵鬧的環境中專心的看書,在還是小孩子時我也嘗試去排除周圍的干擾,但事實我嘗試了多次都沒有成功。當時我認爲我就是一個天生容易被幹擾的人,我也因沒這種能力,煩惱了很久。

以上是我童年的一些有趣回憶,但確實也困擾了我一段時間,假如有時光機,我應該把《讀懂孩子》這本書帶回去給我國小的老師看看,書中有一個篇幅討論了孩子“注意”的問題。

首先我並不否認世界上有超強專注力的人存在,但那絕對是個例,並不適用於大多數人,即使是我們成人也很難專注於一件事情上很長時間,更何況是孩子呢?

很顯然要求孩子專注於一件事情很長時間,這是一種不科學的做法,因爲3-6歲兒童的“注意”還主要是“無意注意”,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這個年齡的孩子本是如此,我們不能違背幼兒生長過程中心理特點,至於那些美不切實際的要求,只會是苦了孩子累了自己。

但是通關觀察,班上的孩子在專注力方面也存在很大差異,有一些孩子能比較容易專注完成一件事,而有些孩子需要不斷的去提醒,這個存在個體差異,但我們也不能否定環境因素對孩子專注力的影響。

其實我們在生活中很容易自己去判斷什麼是重要的,而去中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孩子在很專心的看書,到吃飯時間了,家長通常會覺得吃飯比較重要,就會打斷他,其實這樣做對幼兒的專注力有很大影響。專家建議孩子在專注於做一件事情時,應該讓他做完,其他事情可以稍微推遲。

同時我們在一些活動中還需要提供利於專注的環境,讓幼兒進行活動,我發現孩子在做一些事情時,開始時非常專注,但是當教室裏老師開始談論時,孩子們也開始分心。由以上兩點可見環境因素同樣影響孩子的“注意”力。

書章節的最後還推薦了一些簡單有趣的親子幼兒,所以可見孩子的專注力還是可以通過訓練的方式進行培養的。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7

看了《讀懂孩子》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學習!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家長和老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以獨道的觀點,發現了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問題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學校圖書室每期不斷增加,我們的知識不斷提高。我通過看了《讀懂孩子》一書後,本書代序共80種,特別在第33種《如何讓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這一種中,使我深深會到現在的家長都希望自已的子女成龍,走正道,都爲孩子設計的人生之路就是讀書—考試—名校—好飯碗,家長勸孩子學習的常用語是“吃得苦中苦,方爲人上人”,中國還有一句家喻戶曉的格言,也在勸人“苦學”。這句話的意思是“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然苦作舟”,還有“錢在高巖,不苦不來”,“先苦後甜”等等都強調要用“苦”。但這些話都是學習要付出的,好的成績不會從天上掉下來,這些都沒錯,但是,過分的勸人“苦學”恰好忽視了另一方面,學習並不是一件苦不堪言的事,學習是一個人的求知的過程,從無到有,從少到多,有一點進步都是怏樂的。孔子在2500

多年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好樂之者”。可是在我國全面推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的老師還是抓“應試教育”,家長要求自已的孩子成績好,這些都是勸人“苦學”的之多,勸人“樂學”的之少。如我們教師寫學生的評語,用得最多的話是“該生刻苦學習”,沒有老師評價學生“該生能快樂學習”,

我們作爲一名老師,又作爲一名家長,我們怎樣從孩子由“苦學”變爲“樂學”?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開心學習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8

我特意讀了一本名字叫《讀懂孩子》這本書。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

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

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

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

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

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的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的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9

以前的一位同事向我推薦了一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的精神空間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享受生活,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只要我們打開所有的感官,每天給自己一小段閒暇,那平素裏再平凡的點點滴滴,只要你靜下心來細細地品味,都有無限風光蘊含其中。"是啊,"防礙教師享受生活的,不是別人,而正是教師自己。"

"遇到困難,如果我們退縮。我們將不僅放棄了人生難得的體驗,更是放棄了自己的生存權力。如果我們正視困難。每位教師都可以在解決困難中獲得自己意想不到的機會,你越是往前,你的機會就越多。"的確,只有將困難視爲機會,才能從解決困難的過程中獲得事業的成功感。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立場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着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領導們要教師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讓我"想說話"、"有話可說",也希望我能不負重望真正變得"會說話"

只要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0

記得有個非常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品叫《愛的教育》,是世界文學史上經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國公認爲最富有愛心和教育性的讀物。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從10月份4年級開學第一天開始寫起,一直寫到第二年7月份,主要描述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本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精髓深入、淋漓盡致,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師長、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感人肺腑。《讀懂孩子》也是一部呼籲與教會父母如何理解愛和如何愛的書,書中用深入淺出的的方式告訴你,愛與歸屬是什麼,愛與歸屬感如何影響孩子。

書中是以心理學與教育學經典學派的理論成果爲基礎,作者總結與提煉了工作多年的自身研究和教學成果寫成本書。書的開篇就提到了經典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來引出作者自創的分層理論,作者將人類需求分爲三種:個人需求、系統需求、靈性需求,感覺作者的這種分類方法是融合了很多中國傳統思想在裏面的。書中通過實例講述了孩子需要通過行爲、情緒、人際關係和疾病來綜合的觀察,講述了“盲目的愛”和“成熟的愛”是如何造成影響的,講述了要尊重家庭所有成員的愛,遵循“生命五大法則”的愛。書中有很多作者所見的案例和很多作者實踐的方法,這些內容很實在,而且作者對這些處理的方法和觀點也有很多可取之處,比較適合中國價值觀家長去學習和閱讀。但是我認爲作者自己理論的科學建模做的並不是很好,只是停留在經驗之談的基礎上,並沒有做科學實驗、科學總結和科學研判,雖然說心理學和教育學都是社會學科,但同時也是社會科學,不能只憑借經驗主義和知識積累來建立系統理論,這樣做難免落入個人主觀主義的偏見之中,使理論成爲個人觀點而不是科學理論而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這本書只能算作個人觀點與經驗總結,不具有經典理論所具備的科學性與普遍性,我們只能從中學習一些好的方式方法,但並不可以作爲一個經典的指導工具或教學工具使用。

如何讀懂孩子呢?在最後一章周老師給出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見解,總結起來就四點:是一他要有高尚的品德。二是身心健康,情緒開朗穩定。三是懂得表達自己的情感,懂得愛自己和他人。四是能夠勇於探索人生,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並且能勇敢的實現自己的理想。最終, “父母要成爲典範”纔是教育的精髓。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1

在新學期開學之初,我有幸學習了蕭斌臣老師的文章《讀懂孩子》,我深深感受到擁有無私與忘我的精神對教師來說是多麼重要;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說“教育,是一門科學。孩子們是一本本有趣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以童心愛心爲本,面向全體學生,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學生都感到“我能行”。蕭斌臣老師讓我知道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她還說:“讀懂孩子這本書,是一個教師對自己的起碼要求,儘管真要讀懂這本書並不容易。但只要你有一顆愛心,下功夫鑽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多觀察、多瞭解,就能讀懂、讀好、讀透孩子這本書,就能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得到最好的發展。”但是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我學習後產生的隨想如長河中舀起的幾瓢水,其實書中的思想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最後,我想說,這篇文章是法寶,似陽光,如雨露,滋潤着我乾涸的心田。從這本書中,我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而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與震撼。作爲一名平凡的教師,她讓我感動,更讓我深思。但願在其思想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2

孩子不僅承載着家庭的希望,也承載着國家和民族的未來。關於如何教育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是每個家庭和每個家長都非常關心的話題。

中國是一個人口多、教育程度高的國家。幾十年的應試教育使許多家長把注意力集中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上,如何進入一所好學校等等,往往忽視了他們孩子的真正興趣和健康成長的基礎。

一方面,孩子的天性受到約束,另一方面,父母不斷地給孩子添麻煩,不僅孩子很累,父母也常常很累。父母也會對叛逆的孩子生氣。那麼,如何培養和教育孩子呢?

曾經讀過一句話,覺得很有道理:自己不喜歡做的,強迫孩子做。事實上,我們怎麼能要求孩子去做成年人不能或不願意做的事情呢?我們常說父母是最好的老師。的確,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只有當一個好父母,我才能更好地教育我的孩子。

教育大師周鼎文用自己多年的教育研究成果心得,爲孩子們健康成長所著的《讀懂孩子》一書,簡單的分析,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客觀規律,用大量的實例指出了許多在中國比較普遍存在的教育誤區,用細膩的筆墨引導讀者洞察兒童的成長過程,應關注的問題,啓發我們透過表面現象進一步瞭解兒童的內在,更關注兒童自身的成長。

《讀懂孩子》一書指出,兒童健康成長的關鍵是“愛和歸屬感”。本書圍繞這一主題,指出了兒童在健康成長中所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作者認爲,如果你不知道“愛和歸屬感”,你就不會真正瞭解自己和孩子。

這本書以一種簡單的方式告訴你什麼是愛和歸屬感,以及它們如何影響孩子。本書通過大量的實例和輔助,從兒童的行爲、情感、人際關係和疾病四個方面來說明兒童。

作者不僅對兒童健康成長的知識進行了深入的闡述,作者進一步指出,如果你有一個愛人,你最好和你的愛人一起讀這本書,這樣你們可以一起成長,討論如何教育你的孩子。

每次讀一段,和你的孩子一起練習。大一點的孩子也可以自己讀。教師可以帶學生去閱讀和做練習,安排時間表,讓學生用創造性的方法,如表演,閱讀和討論,以一種相對直觀的方式呈現書中的知識,讓學生能理解更多。

在書的最後,作者還討論了未來教育的新重點,如道德教育、情感教育、家庭制度教育和生命教育。本書內容全面,內容豐富,不僅適合家長、孩子和教師,也適合教育研究人員。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3

《讀懂孩子》這本書對我的教育教學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當我看到書中對語文閱讀提出的種種方法及途徑時,使我頓時大悟,爲自己的教學指明瞭方向。閱讀是人類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等方面非常重要的手段。而國小階段是培養孩子閱讀能力、閱讀習慣的重要階段。孩子的閱讀水平預示着他們未來具備公民素質的高低,預示着未來國家競爭力的高低。因此不但家長需要在家庭教育中發揮重要作用,作爲一名國小語文教師肩上的擔子更是很重,日常教學中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保證孩子的閱讀量和閱讀面。

中書提到孩子的成長規律和養育策略,提到閱讀能力的發展對其他方面能力的發展有重要影響。我們班中就有這樣一種現象,閱讀能力差的學生往往數學的算術應用題相對較弱,因爲閱讀能力會影響孩子對題目的理解與分析。

從最近幾年的中大學聯考考題中也折射出這樣一種現象:語文成爲衆科之王,所有科目都將增大閱讀的分量。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爭取在國小中年級讓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閱讀態度、閱讀方法、閱讀姿勢。閱讀過後培養學生養成思考,積累的習慣。作爲語文老師可以一起和孩子商量制定每月、每季的閱讀計劃,並制定一張簡單的“閱讀完成表”。

引導孩子做好讀書筆記,筆記不在多,貴在有感而發,這種批註的習慣對語文學習至關重要。每週進行好詞好句的積累,只有大腦進行充分的輸入,當孩子寫作時才能夠有一定量的輸出。班中有這樣一名女生,平常的語文成績比不是很突出,但是酷愛讀書而且積累了一本本的好詞好句,每到期末考試中總是會給老師一個驚喜。因爲隨着年級的升高,對於基礎知識的考察比重下降,而閱讀理解、習作成了重點。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自己閱讀的能力,作爲老師除了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有在書籍的類型上爲學生把好關。作爲一名語文教師,語文閱讀這項工作任重而道遠,而我將上下而求索。

《讀懂孩子》這本書給我語文閱讀教學指明瞭方向。就讓我們抱着“一切爲了學生”的信念,切實地更新觀念,努力提高自己,有效地進行角色轉換,那麼我們一定會邁着紮實、堅定的步伐走進新課程,達到幸福教育的理想效果。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4

在《讀懂孩子》中的“自我同一性”裏面,我瞭解道了學生青春期的迷茫,他們常常在想自己同別人有什麼不一樣,他們不想整天的只知道學習,他們覺得爸媽的觀點太狹隘,老師的說法太大衆化,書本里面的觀點千差萬別,所以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裏,他們不知道自己的前方將是什麼樣?

在《讀懂孩子》中說,這一時期的孩子擁有一個自我同一性,這是青少年時期最重要的任務,即自我的確認和自我發展的一些重大問題,他們開始思考自己是誰,自己的將來將是怎麼樣?所以在這一時期,我們要好好的引導他們,不要讓他們誤入歧途。

這一時期的孩子常常變現爲:彌散、早閉、延緩、同一性達成等。彌散是剛開始的一種狀態,他們還沒有去努力,還沒有去探索,所以不知道自己的前方究竟是什麼,所以他們感到迷茫,他們喜歡逃避自己在現實生活中所遇見的各種問題,他們開始找不到一種安全感,所在在這時我們千萬要防止他們叛逆、自私和享樂,要多和他們進行溝通,多讓他們看一些關於成長的書籍,讓他們自己去探索未來的出路。

書中所說“早閉”也是這一時期孩子的一個特徵,所以在這時我們不能夠讓他們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應該讓他們走出去,多瞭解一下外面的世界,方便他們探索自己的出路,讓他們擁有自己的主見,這一時期他們因爲不知道自己未來的出路在哪裏,所以往往喜歡聽從別人的意見,這是我們應該要訓練他們的自我獨立性,讓他們得到真正的成長,不要害怕他們多走彎路而給他們做任何的決定,不管是老師還是父母,只要從中引導即可。

孩子們在面對自己人生的一種選擇時,他們的行動往往表現爲遲緩,他們不知道自己所走的下一步究竟是對還是錯,因此此時,我們不要催促他們,而應該鼓勵他們,讓他們大膽的接受自己的選擇和挑戰,讓他們知道自己選擇的路,不管前方怎樣,我們都要完成,不可以半途而廢,也許在這中間他們會遇見很多困難,他們可能會選擇放棄,所以我們要對他們對關心,多鼓勵,多說一些成功人的示例,這一階段過後,孩子們都會有自己的一個選擇,這時候統一性達成,他們就會對生活和學習充滿熱情,他們也知道了自己未來的路該怎麼走,該怎麼努力。

所以,不管在孩子的那一個階段,我們都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獨立性,不要害怕他們受到任何的困難和打擊,我們只需要默默的支持和鼓勵,在必要的時候對他們進行必要的引導,讓他們自己一步一步的走向成功。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5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成長可能是最重要的事情。每個年輕的父母都擔心如何讓他們的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爲了更多地瞭解孩子,父母通過各種渠道,如書籍、網上案例、專家講座、身邊人的經歷等。在這個過程中,年輕的父母也可能會看到一些負面的案例。

也就是說,這些青年在成長的過程中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做的事情往往讓周圍的人難以接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在如何培養孩子,如何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很多家長都做了很多努力。近年來,許多家長已經注意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什麼樣的家庭教育適合孩子,對於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答案。

《讀懂孩子》由周鼎文主編,書中對於孩子的家庭教育從一位輔導了數千個家庭的導師角色出發給出了專業的建議。

在本書的七章中,我們可以系統地瞭解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環境有多重要,事實上,許多心理學家都提到過。

例如,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就係統地研究了兒童成長環境對其未來生活的影響。但在《讀懂孩子》一書中,這些理論對普通讀者來說更容易理解。

這本書的作者提到家庭教育時,總是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這可以從這一章的標題中看出。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是從嬰兒開始的,在進入這個世界後的成長過程中,獲得了人類一般的生理和社會屬性。

作者在書中提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這個理論中,我們可以通過作者給出的金字塔圖,清楚地看到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歸屬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之間的關係和重要性。

只有瞭解最基本的知識,我們纔有可能對兒童成長中的一些注意點進行理論解釋。

在接下來的幾章中,作者通過大量關於孩子的常見案例,探討了父母在家庭中的直接影響。可能家庭中父母之間的夫妻關係的緊張與否對於孩子以後的成長也會有深遠的影響,而許多父母可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

如何在平凡的家庭生活中爲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如何正確處理好夫妻關係,以及需要注意的問題,都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

當然,我們不能僅僅通過做題來解決任何問題,所以在每一章的最後,作者都給出了相應的練習,希望每位家長都能根據練習來練習。

最後,我希望這本書能給有孩子的父母一些在家庭教育上的啓發和幫助。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6

本學期閱讀了邊玉芳的《讀懂孩子》一書,受益匪淺,書中大多是從心理學和生理學兩個方面分析孩子在各個時期的特點,科學的揭示了青少年成長規律,爲作爲家長和老師的我們提供了一個教導孩子的路標。

從書本中我領悟到了不斷的探索、創新、思索是一種快樂;知曉了尊重、信任、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文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孩子們是一本永遠讀不完的書。是呀,就在身邊,僅在咫尺,有許許多多的孩子等着我們去愛,去發現,去激勵,去讚美。他們都是一本書,是一朵需要耐心澆灌的花,是一支需要點燃的火把。他們的心靈純潔、稚嫩,心理脆弱,所以,更需要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以培植起對生活對學習的自信。於是,一個決心在心底萌生: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需要更注重學生爲本,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不吝嗇讚美,及時把愛的讚美與期望送給每一位學生,使之發揚光大。使每個孩子都感到"我能行"。

作爲一名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在他們的內心深處,都是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認可和愛撫的。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而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

要讀懂孩子這本書可不容易,因爲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不可能用同一個方法去教育他們。教師必須站到孩子的位置上,全面地去觀察孩子,只有鑽到孩子的肺腑中去,深入瞭解孩子的個性差異,纔能有針對性地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願優秀書籍的指引下,我能學會做一名會思索的幸福教師。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7

老師佈置作業,讀周鼎文老師的《讀懂孩子》一書,很快讀完了,書中很多點讓我很受益。

書中講到人的本能就是去圓滿三大需求:個人需求,系統需求,靈性需求。靈性成長的需求是每個人來到這個世上的最終目的。即通過經歷所發生的一切,領悟到生命的真諦,活出真正的自己,與生命大道和諧同行。當需求間發生矛盾與衝突時,“良知”這個報警器就會想起。圓滿靈性需求會化解個人需求與系統需求的矛盾。圓滿靈性成長的需求,即在探索自己,探索世界,活出生命的本來樣貌。

實踐生命的五大法則:整體法則、序位法則、平衡法則、事實法則、流動法則。如何知道我們是否遵循生命的法則呢?如何知道我們是否在對的路上?從孩子身上就可以看出來。因爲孩子就是家庭以及父母最好的鏡子。面對孩子的問題,多角度思考孩子的問題是在提醒我們什麼,是要引導我們看見什麼。

夫妻關係失衡的調整:對方對你好,你要懂得回報,回報的時候還要“多加一點”,對方對你好三分,你回人四分,這是正面的流動。夫妻關係中,“理所應當”是一個最危險的陷阱。而回報負面的時候減少一分攻擊,帶上一分愛。

更清楚的認識自己,認清事實,尊重事實。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8

作爲首席導師(班主任),一直覺得自己管理班級的能力還算可以,但是總是會心虛,因爲對於這方面的知識儲備太少,處理一些班級的事情都是憑感覺和經驗,有時候碰巧能夠處理得當,但是這種巧合不是每每都能發生,有些時候明顯能感覺到處理不好,孩子只是屈服於我的威嚴,而問題並沒有得到根本的解決。

通過魏校長的介紹,我讀了一本書,叫做《讀懂孩子》。這本書對於我來說就像是雪中送炭,我讀書的狀態可是稱得上是如飢似渴,短短几天的時間,我便讀完了一遍,感悟頗深,故寫此文來記錄自己的體會。

我將從兩個方面來談一談自己的體會。

首先是一句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作爲班主任,恰好班裏的學生都各具風格,家庭背景也都驚世駭俗,所以從接班到現在,我幾乎沒有空閒的時候,不是在處理學生就是在處理學生的路上。因此,我也是算是身經百戰,從某些方面來說還得感謝他們,感謝他們爲我提供這麼好的成長機會。處理了無數次的矛盾和糾紛,我總結出一個道理:孩子的任何問題基本上都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找到根源,而這個根源往往都和“愛”有關。

周鼎文老師在書中做了非常詳細的論述,包括“孩子的行爲在說什麼”、“孩子的情緒在說什麼”、“孩子的人際關係在說什麼”、“孩子的疾病在說什麼”。在這裏,我就每一點談一談自己的感悟。基本上所有的問題孩子的行爲都逃不出這幾種“離家出走”、“厭學”、“說謊”、“偷竊”、“沉迷網絡”、“攻擊性很強”。“離家出走”是一種很典型的家庭問題,孩子離家出走就足以說明孩子在這個家裏沒有歸屬感。

比如,爸媽經常不在家,幾乎沒有時間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就算是僅有的那點可憐的交流也只是批評似的詢問成績問題。孩子想要的“愛”從父母那裏總是得不到,就會使孩子對於家庭沒有歸屬感,當發生矛盾時,孩子往往會選擇逃避。“厭學”的問題往往出現在父親身上,學習是一種主動積極的事情,需要爸爸給與鼓勵和榜樣的力量,如果父親長期不在家,或者對於孩子關注不夠可能會導致孩子厭學。說謊大多數是因爲父母關係不平衡引起的,孩子往往想通過對一個爸爸或者媽媽說謊來順應夫妻關係中弱勢的一方,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說謊的習慣。偷竊這種行爲的原因比較多,但是主要分爲兩種,一種是缺愛,精神上得不到滿足,往往就會求助於物質。

第二種是尋找歸屬感,當他的歸屬感沒有得到滿足的時候,他可能會加入某種羣體,如果這種羣體裏面有人偷竊,那麼他爲了融入團隊,就像是送出“投名狀”一樣,也進行偷竊。沉迷網絡或者是沉迷於一種事物說明孩子內心是空虛的,往往是父位缺失,孩子缺少來自於父親的關愛,要麼父親常年在外打工,要麼父親和孩子交流較少或者基本不交流,這種情況就會導致孩子內心裏非常空虛,爲了彌補這種空虛,孩子往往會向外求,求助於虛擬網絡,求助於外在的享受等等,比如瘋狂購物等等。最後一種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攻擊性很強,這種孩子往往是承受了家庭裏某種潛在的壓抑的憤怒或者委屈,再者就是家庭教育處理方式就是毆打,孩子從小就知道一個道理:簡單粗暴,直接有效。所以,當孩子遇到處理不了的問題的時候,往往會求助於暴力。如果他嚐到了暴力的“甜頭”,那就會一發不可收拾。

談完學生的行爲,我們再來看看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大體分爲幾種:焦慮、憂鬱、憤怒、敏感脆弱等。每一種情緒的背後都代表着一種問題。焦慮往往代表着對未來的一種擔心,孩子思考的很多,但是卻難有行動,這時候我們家長和老師就要學會引導孩子學會付諸行動,當一個人真正行動起來的時候,事情往往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可怕。憤怒是一種最常見的情緒,合理的憤怒有利於表達一個人的不良情緒,從某種意義上是有利於自己的身體健康的。青春期是孩子比較敏感和脆弱的關鍵期,尤其是某些特殊家庭,孩子會對於一些事情格外敏感,這個時候我們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努力的幫助孩子建立一個比較完善合理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在自己的承受能力範圍內去體驗自己的快樂與悲傷,得與失。正如周老師提到的那樣:“一個在健康的、有界限的、有秩序的環境里長大的孩子,會更容易找到適宜的分寸感。也就是說,他知道在一個特別的境地裏,怎麼做是對的,怎麼做是錯的,他會建立起內在的力量。這樣,他就會慢慢降低情緒上的敏感度。因爲他知道,他是在一個有秩序的界限裏面生活的。當他知道自己的位置在哪裏,他就可以更穩定地發展自己,並調適自己的情緒。”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19

無意間發現了這本書,名字叫《讀懂孩子》。看完之後,其中的很多故事和內容讓我感觸很深,發現值得學習的東西也很多!我覺得這些故事都是從教師的身邊出發,由一些常見的現象、普遍的觀點及頗具爭議的問題入手,獨具觀點,總能道出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法,對我們的教學起到了很好的指導和借鑑作用。

從中,我感受到了擁有自己對幼兒的理解是多麼的重要,認識到了讚美的神奇作用;體會到了思索的快樂;知道了寬容也是一種精神……書中的一些精闢的理論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會去調整自己的心態,用理性的觀點看待事件,適當地放鬆自己對每一個教師來說都是十分重要的。怎樣去調整自己,處理好工作與生活的關係,教師要學會享受生活的,才能以更好的心態進行教育。

書中說到:“教師要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充滿愛心的去思考問題。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面對的是各種各樣的孩子,但不管面對的是什麼樣的孩子?他們當中的每一個孩子都同樣需要得到尊重,得到關愛!面對任何一個孩子的忽略都有可能對孩子造成不可彌補的,甚至是終身的損傷!”教師繼續學習不僅能提高自身的修養,還能給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極大的好處,繼續學習,將會終身受益。

以前總感覺思考和撰寫是痛苦的、孤獨的,甚至是茫然的,但讀了這本書後,我的這種感覺變了,當你冥思苦想,而眼前豁然開朗時,心中是何等的喜悅、快樂呀,才突然發覺思索着讓人充實、快樂、自信。同時我也終於明白了寫讀後感的良苦用心。其實要求老師寫讀後感並不是爲了強迫教師們讀書,而是要讓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因爲讀而不思是寫不出感想來的,更不可能從中獲得提高。只有經過認真思考纔能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收穫。(幼兒教育)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20

在《讀懂孩子》這本書裏有一章叫《兒童心理現象的三大基石》,其中提到了一個名詞叫做“雙重依賴”,包括物質依賴和精神依賴。

先說說物質依賴,我的理解就是物質方面的,孩子還小,沒有賺錢的能力,在物質上依賴家長是正常的,只是現在有些家長,自知對於孩子的陪伴太少,有所虧欠,所以只能在物質方面彌補,孩子要什麼就買什麼,這就導致孩子對金錢沒有意識,得到的東西不知道珍惜。

再說說精神依賴,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保護地太好了,家長捨不得打、捨不得罵、甚至連一些簡單的家務都捨不得讓孩子去做,所以導致孩子上了國小,甚至到了國小階段的中高年級還是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有的孩子掃地不會拿掃把,有的孩子分菜不會分,有的菜到了面前也不知道要伸過去舀,這就是自理能力的缺乏,或許這就是被家裏慣出來的,什麼事情都給孩子安排好了,孩子就不會自己主動去做什麼了,在學校也是,因爲習慣了被安排,所以作業也要老師七催八催纔會拿出來做,甚至寫字也要老師提醒了才知道要寫,他們習慣了被安排,永遠不會主動去做什麼事情,只等老師一個口令一個動作。

我覺得家長應該在幼時就培養孩子的獨立自主能力,不要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21

假期拜讀了鍾啓泉老師的《讀懂孩子》,感想頗多,收穫頗豐。“讀懂孩子”是教師成長的標誌。鍾老師在引言中提綱挈領地提出了這個中心思想,包含着對中國教育和教師向上發展的無限期望。

在這裏,我想圍繞讀懂孩子進而讀懂孩子談一點粗淺體會。書中提到要傾聽兒童的聲音,要承認每一個兒童都是擁有內在獨特性的存在;要站在兒童的立場上去理解兒童的心情;要相信兒童擁有自己思考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要真誠地接納兒童的種種情緒表達;要保守兒童的個人隱私;兒童的問題需要教師做出仔細的分析。這爲我們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新的課題——學會傾聽。 我第一次知道,教師的教育生涯就是不斷傾聽教育呼喚的生涯。呼喚,是一種內在的靈性的聲音。教師傾聽三種聲音的呼喚,承受來自三方的訴求:來自學生的呼喚、來自教育內容的呼喚和來自制度的呼喚。 那麼教師的工作也應作出三種迴應:迴應學生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愛;迴應教育內容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真理;迴應制度呼喚的教育生涯導向正義。 課堂,是師生互動、知識習得的主陣地,是實施新課程的主戰場。課堂,是一個平常、普通而又神祕的地方,是一個賦予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給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讓孩子動起來,讓知識活起來、讓生命放光彩的場所。課堂是知識學習的主陣地,是教書育人的主戰場,是一個賦予

沒有生命的知識以生命活力、讓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神聖殿堂。我們的課堂正逐步完成從教師主體向學生主體的轉變,從獨角戲向師生互動的轉變,從填壓、灌輸的教育方式向學生自主探究方式的轉變,在這樣的一個轉變過程中,如何保障每一個孩子的學習權益,實現每一個孩子的成長與進步,作爲課堂的實施者,就必須思考怎樣傾聽,傾聽什麼內容的問題了。

至於如何傾聽則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我想重點談一下如何傾聽孩子的問題。首先要以孩子爲友,突出平等性。其次,要以孩子爲師,突出主體性。這樣孩子獨立自主的願望就能得到釋放,讓孩子教自己,既能檢驗孩子對已有知識掌握的情況,對已有事情的認識程度,又能幫助孩子進行復習、鞏固、深化。最後要講究教育方法,突出科學性。好的教育方法對成功實施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的教育方法應該是能體現出“三變”,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學會爲會學,變苦學爲樂學。

只有學會傾聽,教者才能知道孩子需要什麼,課堂的實施纔有針對性;只有學會傾聽教育內容,我們的教育才具有系統性和科學性,才能培養出有用的複合型人才;只有學會傾聽制度的聲音,我們的教育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走在時代的前列。

究竟什麼樣的課堂纔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一堂好課,怎樣才能算是讀懂孩子呢?用關愛迴應學生的聲音;用科學回應教育內容的聲音;用公平迴應制度的聲音。想必,這纔是讀懂孩子的應有之義。

讀懂孩子的心得體會 篇22

琦琦是一個好動活潑的女孩,她的活潑在活動課上也表現出來,愛自由的跑,坐不住椅子。

活動課前,我把琦琦帶到位置上,剛坐下來準備上課時,琦琦從位置上站起來慢慢的走到我前面來,嘴巴在動着,手裏拿着一張包裝紙,正想批評,下意識的想看看她到底要做什麼。琦琦越過我,把手中的紙扔進了垃圾箱。忽然覺得這或許是一次很好的契機。我連忙說:“琦琦來,告訴小朋友們吃完東西后垃圾的家在哪呀?”琦琦聽後連忙自豪的說:“垃圾桶!”“琦琦真棒!我們給琦琦拍拍手。”看着琦琦充滿幸福的臉,我連忙說:“琦琦,你知道上課的時候小朋友的家在哪嗎?”琦琦擡起頭說:“在椅子上!”說完,自己跑到位置上端正的坐下來,小眼睛還一眨不眨地看着我,神情是那麼的認真。我接着說:“琦琦真棒,上課坐的那麼認真,不過,以後吃東西要在下課後,知道嗎?”琦琦聽後,看着我,思考了一會兒,跑到垃圾桶那吐掉了口中的吃的。這一次的活動課,琦琦坐在了位置上,而且坐得特別端正,聽得特別認真。

這次活動課前的小插曲,讓我體會到了很多。教育是無時無刻的,教育也是隨機應變的。用心的讀孩子,找到孩子的閃光點,以此爲帶動改掉孩子身上的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