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量專業實習心得體會

篇一 : 測量實習心得

測量專業實習心得體會

十幾天的暑期實習馬上要結束了,面對着厚厚的一本實習報告,我感慨萬分,在此,我寫下這幾天裏的心得體會

一、要掌握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

我們的實習能夠順利進行的根源在於我們有過硬的基本理論知識,我們組的同學學習成績都不錯,平時學習也比較認真,男生、女生中的第一名都在我們這一組,實在是太棒了。其他同學也都很棒,對儀器的使用十分正確和熟練,對數字處理特別認真,並且嚴格按照基本規定,如“誤差的範圍限制,由整體到局部,由控制到碎部”等穩步進行。總之,大家平時的努力學習是這次實習得以順利進行的基本保證。

二、要有敢於創新的精神

雖然,我們平時感覺學習得不錯,但是,到了動手實踐的時候,我們開始真的是有點老虎吃天——無從下手。不過,我們敢於實踐,敢於摸索,勇於創新,終於,我們完成了一份又一份作業。而我們的實習報告奇蹟般得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複雜再到完整,最終成爲一份完美的答卷。我爲我們能夠勇於實踐、勇於創新的精神感到高興、自豪。在以後的工作中更應該好好利用這份財富!

三、要有求真務實的實幹精神

在前兩天的測量實習當中,我們爲了趕進度,各項工作進行的都很快,沒有及時處理數據,結果,到了測距裏數據時,我們發現我們的數據根本不能用,然而,我們並沒有放寬自己,我們大家一致要求重新再做,經過我們再三測量,我們終於得到了合理的數據,交了一份滿意的作業。我想,我們搞結構的人不只是在搞測量時一定要有求真務實精神,在搞任何工作都要有求真務實的精神。只有這樣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建築行業中的人才。

四、失敗是成功之母,熟能生巧

經過一次次的錯誤,一次次的重測,一次次的計算,我們對儀器的操作水平得到進一步得提高,測量的速度也在愈來愈快,數據的準確性越來越高。這也多虧了一次次的失敗,一次次地重整旗鼓,一次次地練習。同時,失敗也磨練了我們的意志,越搓越勇。

五、小組內的團結——批評——再團結很重要

小組內要充分發揮民主,又要實行民主之上的集中。一個人不是萬能的,要靠大家,一個人的知識不可能全面的,要靠集體,一個人有錯誤是不可怕的,要敢於在大家面前暴露錯誤,接受大家的批評。在不斷的爭論中我們才能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形成小組內最正確的意見。這應該叫做在團結基礎上要敢於批評,又以團結地工作爲目的吧!當然,小組內的“團結互助”就不用說了吧。

六、老師的精心指導非常重要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難免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這時,多謝有了陳老師、王老師仔細、耐心的指導,我們才茅塞頓開,思維也更加開闊。我們有如此的成績首先要謝謝我們的指導老師——陳老師和王老師。

對實習中的建議:

1、我希望在老師的整體安排下,每一個小組也要有自己的進度計劃。我們的儀器不多這是事實,但是,我們可以錯開用儀器的時間段,這樣,我們就不會爲了沒有儀器而爭吵了。

2、測量地區相近兩個小組應該有一整套儀器,而不應該是同樣的儀器,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

2009年12月12日,建築工程測量實習終於開始了,老師首先講了一下這次測量實習的相關事宜,我們領好相關的測量儀器後,來到13棟公寓後面的一個空闊的空地上,進行我們實習的第一個內容,數字化放樣。這次實習是按小組進行的,我們小組找到自己實習所在位置後,組長進行任務分配,測量便開始了。

我首先對全站儀進行光學對中整平,其他組內成員都有相應的任務。設置好全站儀的相關參數後,放樣就開始了。我根據全站儀的屏幕顯示指揮拿棱鏡的同學,直至棱鏡所放位置剛好或者差距範圍在3mm內時,告知另一個同學紀錄該點並做好標記。放完2個點後,交換相應工作,由我操作棱鏡,繼續進行放樣。就這樣一直從1號點放至23號點,還有6個軸線點,放樣完成後,進行採樣,待採樣完成後,野外測量就算完成了。用時一天,整個測量工作,每個環節我都有參與。組內任務分配也比較平均,可以使組員在整個測量工作的各個環節都能夠參與。

2009年12月14日,我們小組帶着水準儀進行第二個測量任務,水準測量。此次測量的是一個閉合水準路線,我們小組保持了放樣實習時的默契,用一天就測完了,我同樣每個環節都有參與,立尺,觀測,計數都有做過。但是回去後發現了很多錯誤,由於測量沒有考慮到視距差。因此我們於2009年12月22號下午和23號上午進行了重測,經過2次測量,任務總算完成。測量工作雖然累,但累並快樂着。

這次測量實習,我學到了很多,也正是實習讓學習變得更有趣味性。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課本理論的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得加上實際的操作運行。實習讓我深刻明白了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性,通過實習,我熟練了水準儀,全站儀的使用方法,增強了自己的動手動腦能力,也通過在測量中遇到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實習使理論和實際聯繫在了一起,我也通過實習知道要很好地進行測量,首先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還要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當然還要有團隊精神,光靠一個人的力量是不足以完成任務的,得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並且通過小組的團結,能使實習任務快速高效地完成。做事時還要有耐心,也要儘量配合其他人的工作,切勿以自我爲中心。還有就是遇到問題要及時解決,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如果問題得不到解決,很有可能就會卡死在一個問題上。通過實踐,得出經驗,這是我最大的收穫。

篇二 : 工程測量實習心得

這周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一次測量實習,實習前老師給我們開動員會佈置了實習任務和注意事項,不知道別人感覺如何,反正我聽着特別有壓力。

我是實際操作型的選手,對於那些理論的東西明顯力不從心,所以當迎來第一個實習任務時,我都不知道怎麼開始。

還好,我們組組員有12個人,經過短暫的商議,我們從整平儀器到使用儀器,從測量到計算,都有非常明確的分工,配合起來相當默契成熟,我們各司其職,效率極其高。

爲了不出現那一點點錯誤的數據導致返工,每當在測量的過程中每當遇到困難問題時,我們組總是會停下來進行激烈的討論,實在不會的就問老師。

俺們朱老師也是一位比較和善有學識的老師,各種儀器和測量方案都非常精通,而且每天還會騎着自行車遊蕩在各個測量地點之間,檢查和指正,讓我們很有安全感,不怕出現什麼比較大的錯誤。

實習雖然只有短短的一週時間,可是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對課本的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認知和理解,更使我懂得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懂得了團結的力量。

成功一起分享,困難一起擔當,我不敢說我們小組是最優秀的小組,但確是最成功的一個小組,看着其他組三番兩次的返工,而我們每次全然一遍成型,回頭想想,雖然一站在烈日底下就長達幾個小時,但我們擦掉的汗水卻是幸福的。

我敢這麼說,我們組哪怕少一個人,實習的難度都會大大加強一度,正是我們找準了自己擅長的位置默契的配合,才讓整個流程簡單和順利。

通過這次實習,我學到了測量的實際能力,更有面對困難的忍耐力;上課時完全陌生的水準儀、全站儀,在實習過程中竟然也靈活的掌握了,實在讓我感覺興奮。

在對數據的檢查和矯正的過程中,我弄清了各種測量誤差的來源,大概有三個方面吧:儀器誤差(儀器本身所決定,屬客觀誤差來源)、觀測誤差(由於人員的技術水平而造成,屬於主觀誤差來源)、外界影響誤差(受到如溫度、大氣折射等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這些因素又時時處於變動中而難以控制,屬於可變動誤差來源)。

爲了減少誤差,我們的做工精度就必須嚴厲加強,每次架儀器時,都要嚴格的進行整平,差些沒把粗略整平當精確整平對待了。還有就是想辦法補充知識,以提高自身的工程測量水平,掌握正確的方法,規範操作,降低誤差。

除了熟悉了儀器的使用和明白了其原理掌握誤差的來源和減少措施,我還掌握了一套科學的測量方法,在測量中要遵循一定的測量原則,如:“從整體到局部”、“先控制後碎部”、“由高級到低級”的工作原則,並做到“步步有檢核”。這樣做不但可以防止誤差的積累,及時發現錯誤,更可以提高測量的效率及精確度。

通過老師的提點以及我們的'認真地對待,很多問題我們都迎刃而解,非常感謝這一次實習,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團結合作完成一項項目的機會,使我受益匪淺。

工程測量事關重大,而且並不如許多人所想的,手裏操作着個全站儀就是工程測量的全部,測量人員的 水平高低,其實更體現在預見能力和謀劃能力上。進場後,第一步工作就是聯測導線,此時應該先問清楚,設計院的導線是平面座標還是高斯座標。高程的獲得是用什麼方法,是水準還是GPS。第二步工作一般是複覈,補充徵地線。設計中往往有改線發生,而中國的國情是,設計院放的徵地線有時候是改線之前的,這在低等級公路,地形複雜的公路尤其多見,而你進場後,設計院一般是不會再來放線了(雖然這並不符合合同要求,但施工單位是無能爲力的)。所以,必須首先和設計院溝通,問清楚設計院放的徵地線是否是最終徵地線,如果不是,要問清楚設計院哪些路段是改過的,要設計院提供改線後的徵地線和原來徵地線的對比圖表。中國鄉村民情複雜,因爲徵地糾纏不清,嚴重影響工期的事情比比皆是。第二次,甚至第三次徵地放線就關係到老百姓的徵地補償情況,哪怕只是區區幾百元,一樣可以叫你開不了工。沒有設計院的參照資料,不但測量人員會對自己的放樣成果產生懷疑,和老百姓也解釋不清。第三步工作複測地面線。這步工作變化很多。我想說的是,雖然一般要求是施工單位要測地面線,但是測量人員最好不要貿然動手,因爲一旦貿然動手,不但意味着辛辛苦苦的大量工作全部白做,甚至意味着工程量的損失,一定要把各種因素權衡好再下決定,一旦動手,全線的地面外業,原地面複測資料,橫斷面繪圖,土石方工程數量表就必不可少,工作量極大。在工作開展前,我們要綜合考慮這麼幾個元素:

1。公路等級,工程量大小。

2。業主的實力,業主的意思。

3。本單位人員配備情況。

4。估算設計院地面線的準確情況。先看第一個因素-工程量,如果工程量不大,但是線路長,地形又複雜,那麼地面線測量工作量很大,價值卻不大。再看第二個因素,業主實力,業主的意思:業主如果實力不強,那麼很可能不調整設計方量,換句話說,窮業主你就別做夢他會補你錢了。業主如果對施工單位關於超出設計多少百分比才調整方量的諮詢含糊其詞,那麼也希望渺茫,因爲這個百分比他也許永遠不會先告訴你。其後果就是,你超出的百分比永遠達不到業主的要求。別受業主和監理的唬弄,他們也許會說的很好聽,說什麼你們只要數據屬實,方量是可以考慮的,其實他們真正的想法是:拿到書面的資料備檔,並避免以後的糾紛,讓施工單位沒話說。哪個業主不貪婪?誰不會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

再看第三個因素,人員配備:大型國企可能人員充足,中小企業則人手嚴重不足,搞測量的人辛苦,所以我勸告大家,無論企業大小,只要是方量不能調整,這步工作走個過場,應付過去就算了。斷面圖可以複印設計院的,稍微改改。原地面測量結果從設計院圖上量就可以了,然後可以發動施工隊的人一起弄。至於監理,當路線長地形複雜時,我認爲大部分監理是不會全程旁站的,他要旁站,那就先帶他去地形最複雜的,最難爬的地方,搞一二次估計他就在旁邊吹風了。當然,監理也覺得走走過程就行了那最好。當然,監理那份抽檢資料你得給他弄掉。第四個因素:估算設計院地面線的準確情況:雖然說盡量要避免無謂的勞動,不過我們還是要考慮設計是否會發生巨大錯誤的。那就是原地面數據的準確性。一般來說,設計院在填方區的地面還是較爲準確的,但是在挖方區,尤其是等高線很密,地形很陡的的地形上,設計出錯是有的,而且有些錯誤很大。這一點,我們應該在放徵地線的時候來驗證,雖然徵地線放的只是兩條線,但一般來說,一個斷面的兩個口卡住了,這個斷面發生錯誤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徵地線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個點的原地面高全部記下來,回去和圖紙校對。本人曾經做過的兩個工地,一個工地方量極大,業主也是國家級的,但是業主的要求是:施工單位測地面必須全測,不能只報局部,

然後業主再下來全程檢查。這樣一來,業主的意思很明顯,你根本耗不起這個時間,你就認了設計數量吧。那麼我們就認了吧。第二個工地,方量沒多少,業主也窮,可地形複雜,和業主見面的時候,業主對超出多少百分比才補方量含糊其詞。本人經過權衡,決定放棄複測,承認設計數量,把資料補齊就算完事。一開始監理還奇怪,說從沒見過主動放棄的。相鄰的合同段測得正火,信誓旦旦說設計院錯誤很大,又說業主,設代就快認可了,但最後的結果是:全部否定。外業算白做了,內業就當交差。這步工作工作量極大,如果操作不得法,勞民傷財,對測量人員士氣的打擊是非常大的。第四步工作:線路複覈,尤其是結構座標高程複覈,這一步必須預先進行,爲什麼呢?因爲現在的大設計院投下標以後,往往把設計工作分包,而分包單位的實力不敢恭維。結構上位置,高程的大片出錯並非沒有,本人就經歷過。如果你到結構開工之前才複覈,那麼一旦發現錯誤,自己又不敢確定,必然要上報,現在設計單位工作效率大家也都知道,非常低,當然,這和業主的低效率,業主和設計院溝通不力也有關係。一旦結構位置高程大面積錯誤,就只有乾等設計去複覈,而施工單位的工期就這樣耽誤了,施工隊只有幹坐在工地上曬太陽。其實,進場後測量人員還是有富裕時間的,應該趁此富裕時間提前複覈,此時尚未開工,即使上報,設計批覆下來後可能正好結構開工,也可能超過結構預期開工時間還不多。工期就省下來了。第五步工作:資料格式的確定。測量有各種資料,最多的就是報驗資料了,開工後資料不要埋着頭一股腦只管做,因爲做了很可能白做。首先,你的資料很可能是應用本單位原來的格式。其次,即使是業主下發的,也可能錯,所以還是要合同人員把表格格式覈對一下,業主的表錯了,但資料返工他可不會幫你改。第六步工作:全線踏勘,重點觀察涵洞位置,以及函長。設計院的涵洞位置的設計通常是不準的,角度偏差,樁號偏差,高程不準時有發生,估計他們的涵洞設計很多是不到現場,而是在圖上定位置的。如果涵洞要開工才放樣發現要變更,那麼和結構座標高程錯誤又一樣了,要乾等設計去複覈變更,出變更圖。有時候,一段路基的工期往往取決於這段路基上的涵洞能否及時完工,涵長也要提前驗算,尤其是在有匝道的時候,一個涵洞同時穿越主線和匝道,還是斜交的,還是在彎道上的,這種情況涵長最難計算,設計院常錯,最好的計算方法是在DBD裏模擬計算。第七步 施工測量中應該預先考慮和謀劃的東西。首先,要規劃好全線的水準點和導線點。不要夢想控制點可以從頭用到尾,因爲隨着填高挖深,以及控制點的破壞,某些點也許後面就不能用了,所以一開始就要觀察地形,聯繫斷面圖在大腦裏進行空間想象,以決定加密導線點的位置,讓這些導線點能儘可能的用久一點。施工單位進場後的導線複測通常和加密導線點的過程集成爲一個過程,在複測之前必須理解“施工單位導線複測的含義”。施工單位的導線複測,是以標段爲單位的,而且標段內一般是沒有更高級的已知點的,這使得複測過程和設計院測量導線的過程含義不同。施工單位只需保證兩點即可:

1。本標段內各導線點相對位置的正確性。也就是說,任意取四點假設爲兩條已知邊,兩條邊之間的點進行聯測滿足規範要求。

2。和相鄰標段的起始邊能閉合。只要滿足這兩點,那麼在本標段內,導線系統是一個精密的整體,而放出的路線也是光滑,順接的。然後又能和相鄰標段閉合,這樣,每個標段的精密的導線系統和其他標段精密的導線系統可以銜接,從形成一個連續不斷的導線整體系統。不要去想導線的絕對座標如何,因爲沒有已知點,你永遠無法證明絕對座標的正確性。理解了上面的含義,在進行導線複測和加密時,就不必把整個標段的導線作爲一條導線來測。因爲導線太長,導線點太多的話,只要中間某些點出現測角的稍微大點的誤差,就會使得整條長導線發生扭曲,變形,從而出現和設計成果之間較大的誤差,而且難以查出錯誤根源何在。所以,不妨把整個標段看成若干個小標段,以6-7個導線點爲一組,組和組之間設一條公共邊,這樣,某點的測角誤差只會影響本組,不但導線成果精度高,而且容易查出錯誤所在。這樣,外業測量精度不變,卻不會發生長導線誤差過大的情況。水準點的佈設原則上是講究規範,嚴密的,對於某些大型國企尤其如此。但是,施工單位的人手通常不足,況且本人不喜歡做無用功。我們完全可以在規範的基礎上變通。

比如,在路基施工中,中間的高程要求是極低的,全站儀粗測就夠了。再比如,在山區施工中,你去將設計院在高山的點引下來,站數多得嚇人,而且往往徒勞無功,因爲站數越多,出錯的可能越大。那麼,我就假設在一條複雜的山區公路中,如何進行水準點總體佈設的規劃呢?首先,佈設我肯定是以全站儀爲主的,但要用水準儀輔助,工作以後我基本就沒用過水準儀去進行全線聯測,工作量太大了,相比工作量帶來的那點精度沒太大意義。

第一步,將導線聯測和水準聯測合爲一體,用全站儀測水準,需要注意的環節是:水準氣泡的精確調平,這一點極爲重要,要最大限度的調平,最好是儀器有電子水泡的。

二儀器的嚴密踩實。不但要鎖死腳架,地面也要踩實。

第三,儀器的高度精確測量,最好能把傾斜導致的誤差計入,一般取儀高1.6米,用勾股定理算就行了。目標棱鏡高也是如此。棱鏡高一般量到棱鏡橫向螺絲中心。

第四。視線位置和棱鏡螺絲中心重合,有時距離較遠的時候,可能棱鏡邊的螺絲中心看不清,這時可以叫對方用一隻筆點在螺絲中心,用視線去切分筆即可。

第五,對向觀測。一定要對向觀測。

第六,儘量在天氣陰的時候。不過在工地上難以保證,我就經常出太陽測,但是因爲前五個環節把握的好,影響也不是很大。只要把每個環節都把牢,最後的成果一般是讓人滿意的,本人測過的若干工地,其結果和設計成果幾乎相差無幾。而它的工作量相比水準儀測量來說,又何止是十分之一。第二步當初始水準點具備後,要做的線路控制了,在公路中,居於控制地位的是橋,剛開工時路基的高程要求是非常低的。那麼,規劃方法就是:用全站儀從導線點打轉點到橋頭,此時,再用水準儀將打下來的轉點進行細部加密。橋和橋之間的路基由這些轉點控制。此時,轉點已在工地現場,水準儀加密工作量很小。這個方法的原理和導線複測是一樣的,不要擔心轉點的絕對高程,關鍵是:標段內部的轉點之間能銜接,整個導線系統的高程和相鄰標段能銜接。由於轉點都是用全站儀從導線點打下來的,只要做好我說的六個環節,轉點之間的高程銜接不成問題,尤其是從一個導線點打下來的兩個轉點。而且,轉點之間還可以用水準儀來驗證,驗證的工作量也並不大。而且,隨着工程的進展,可以隨時用全站儀從導線點打轉點下來補充。這個方法用一句話概括就是,用全站儀完成總體規劃佈設,用水準儀進行輔助性的細部加密驗證。施工測量中應該預先考慮注意的問題:

橋樑方面:越小的橋測量越容易錯,尤其是單跨擴大基礎u型橋臺的小橋。這類小橋多半是斜彎的,由此情況又更加複雜了,所以,以下的例子就是以斜彎小橋爲例。首先,在測量之前就要對橋樑的總體工序在腦子裏有個數。

第一步,斜彎小橋一般是平行佈置的,(當然測量前還是要搞清楚到底是平行佈置還是扇形佈置),所以要搞清楚,橋臺橫向方向到底是以橋樑哪個位置的路線切線爲基準的。

第二步,做擴大基礎時可以暫時不考慮各種複雜因素,但是從擴大基礎上面的臺身開始,就要仔細預先謀劃了。首先,要提前計算好臺帽的左右長度,在斜彎情況下,臺帽左右長度是不等的。而不同橋臺的臺帽左右長也不是對稱的。最好,最直觀的計算方法也許還是在cad裏,但是,最好用常規計算方法複覈,常規的計算方法一般一次不能完成,需要試算若干次。這還不算完,當橋樑左右分幅時,臺帽偏長的一側按計算結果,但臺帽偏短的一側還得取正常結果,因爲左右樑板的數量是一樣多的,且樑板不是變寬的,必須保證能放下樑板。其次,要提前把臺帽的投影放在基礎頂面上。爲什麼呢?因爲橋臺的臺帽是有橫坡的,尤其是左右幅同坡的情況,左右邊點的高程基本要差40-50釐米,假設臺身按照統一坡率1:6做,那麼左右邊點做到最上面的時候,會導致高的一邊跨徑偏大,而矮的一邊跨徑偏小,差異大概有8,9釐米。即使將臺帽位置調整過來,也會照成一側臺帽懸出臺身過多,而另一側卻又縮進過多,極爲難看。所以,必須將臺帽投影放在基礎頂面,用臺帽的位置來控制檯身坡率,這樣,中左右三點的臺身坡率不一致,但是能保證臺帽位置的正確。

第三步,做臺身時,前牆位置定好了,還要考慮側牆,當半徑較小時,側牆的每一點路基寬度都要正好,這樣,側牆就是弧形的,和路線一致。

第四步,臺身先考慮好了的話,做臺帽自然水到渠成。

第五步,架樑板時,測量人員要在一邊觀察,和架樑人員形成有效溝通,要讓架樑人員務必把兩側(如果分幅的話就是四側)的樑板架準,如果邊板架的靠內,那麼翼緣鋼筋就離中線太近,爲了保證橋面淨寬,施工人員只能去扭曲,剪斷翼緣鋼筋,非常困難。

第六步,做橋面護欄時,護欄和路線一致,均爲弧形,這點就不多說了。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種斜彎小橋所體現的問題都是典型問題,只要把這種斜彎小橋的測量流程搞清楚,其他各種類型的橋都可以融會貫通,一通百通導線是平面座標還是高斯座標。高程的獲得是用什麼方法,是水準還是GPS。請教是爲什麼啊?目前都是高斯84座標吧,高程是從GPS測下來的,然後再水準加點。座標也同理方法。給出來的點與點一般是200~500米內。斷面的兩個口卡住了,這個斷面發生錯誤的可能就很小了。放徵地線的時候,我們應該把每個點的原地面高全部記下來,回去和圖紙校對。路線較長的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和路線、地形複雜的基本上不符的。按圖肯定要少了土方量。

上述工作都做好了,回來繼續研究你的導線佈置圖,把採集的數據用上,在圖中認真佈置,佈置的時候要儘可能遵循以下原則:

1.儘量保證導線邊的邊長儘量相同,300米左右最好;

2.導線編號設計有的要採用設計給的,新增點要順序編號,不要亂否則會給以後測量工作造成麻煩;

3.導線點儘量在路線兩側均勻佈置,儘量滿足交角在60度到120度之間,這樣可以減少測量誤差,我們都是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這點用不着講了;

4.要特別注意最弱邊的位置,最弱邊一般都是導線的最中間一條邊,這條邊上最好有設計提供的導線點,這樣可以進行校驗。

根據以上原則在圖中進行反覆調整後,最終將導線確定。一般情況下,在我們測量人員進駐現場後,會要求在很段的時間內完成導線的複測及提交成果的,所以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就尤爲重要。遵循以上原則是提高效率很有效的方法,這也是本人經過多個項目積累的經驗,歡迎借鑑,雖然看似前期會耽誤些時間,但可以提高後期實際測量的精度和效率。

以上工作完成後,要立即組織人員進行現場埋點和做好導線點的編號和點之記。再下面就是觀測了,觀測是前視和後視不要怕麻煩一定要使用支架,避免使用跟蹤杆造成精度偏差過大,觀測時採用測回法,且不應少於2測回,測回誤差超過2秒時應重新觀測,減少誤差累積。觀測完成後要進行平差,平差方法不多說了,大家都會,誰要是不會,那你就應該回爐了,平差時一定要採用2人以上分別進行計算,或採用程序複覈,這樣可以及時發現錯誤,總之不管怎樣你的精度必須要滿足精度要求,否則重來。如果工程範圍內有大橋或特大橋還要做大地四邊形,這很有必要,不能忽視。方法不說了。記住你的儀器在使用前一定要送檢,千萬別圖省事,買個合格證,最後自己倒黴。在施工放線的時候,我發現大家都比較喜歡把座標輸入儀器裏直接放座標,反正我是比較反對這樣做的,我一直堅持使用偏角法的用4×000型計算器編個程序很簡單的,直接放座標不利於校覈,我也不太喜歡用後方交匯法放線,尤其是在結構物施工時誤差比較大。這些都是個人觀點不妥之處希望指出,再學習。在測量放線時有的人圖省事,不願挪動儀器,導線邊長才300多米,他能放800米以外的點,也不知是師傅教的還是師孃教的,連“長邊控制短邊”的常識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