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通用18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但是心得體會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通用18篇)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

家訪,對我們教師來說,並不是一個陌生的詞。作爲聯繫家庭與學校的一條紐帶,它發揮了無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通過家訪我體會到了家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因爲家訪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到心應手。

這次家訪的對象是特殊生,我覺得“特殊生”因爲一些不突出的優點而受到老師的稱讚時會很高興,老師可以和家長一起從點滴的進步談起,一分爲二地分析學生,用優點去克服缺點。所以在家訪時我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老師上門家訪,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教師、家長、學生三者共處一室,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離。每次家訪都會讓我受益匪淺,和學生家長相互瞭解情況,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溝通感情,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並且同學生家長共同研究,在教育學生的內容和方法等方面達成一致意見。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爲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麼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2

爲了瞭解學生們的家庭情況,作爲教育系統的我們學校也開展了千名教師訪萬家”活動。這兩天我和搭班的的老師一起走訪了我們班的12名學生。這十二名學生主要包括學困生,貧困生,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的孩子。

第一個去的是我們班毛A家,費勁周折才找到了他家。有一個很小的院子,一進房子,狹小,昏暗,幾乎沒有什麼傢俱,我們只能坐牀上。(即使這樣的地方,也是租來的)家長很是誠惶誠恐,我趕緊說明了來意,並親切的摸着毛小云的頭,馮老師也關切的詢問家庭情況,孩子在家裏的情況,並告訴他們學校的辦學方針,努力方向,對學校和老師有什麼建議和意見,家長逐漸的放鬆了,開始和我們自然的交流起來。家裏三個孩子,父母都在打零工,冬天了,零工也不好找,就都在家裏歇着。一張陳舊的茶几上擺放着孩子的寒假作業,旁邊放着一個還放着饅頭的盤子,一看就知道茶几即是書桌,又是飯桌。此時,我的心頭涌入千般感受,總是責備他作業那麼不整潔,但卻沒有想到他就是在這個昏暗的房間裏,用心的寫着每一個字,努力的學習,愧疚的我不由得憐愛的把孩子擁入我的懷中.....

B家住的比較遠,害怕家長不在,我提前打電話和家長聯繫了。因爲不認識路,家長便就出來迎接我們。邊走邊聊,在寒風中走了許久纔到他家。沒想到這個孩子每天要走這麼遠的路去上學(步行四十多分鐘),真是辛苦啊!每次他遲到我就批評他,他總是低着頭一聲不吭,從沒有給我辯白過,真是慚愧啊!當坐到他簡陋的家的時候,我表達出這個孩子上學很辛苦,沒有想到,家長卻說,這沒有什麼,像他們這樣從內地很貧困地區來新疆的打工者,能上上學就已經很不錯了,要知道他們因爲在內地的偏遠山區,別說上學了,就是吃飽肚子都是問題呢!他們雖然很年輕,B的媽媽今年才26歲,但是一天學也沒有上,的收穫是給B又生了一個弟弟,一個妹妹。(嚴重超生啊!越是窮,越要生!)現在雖然比起其他同學家裏的條件差些,但是孩子能上學就是家長的欣慰了。

走訪的貧困家庭,父母都是內地來疆打工者,沒有固定收入。很年輕,但是因爲貧窮都沒有上過學,每個家庭至少有兩個孩子。居住條件差,學習環境差,父母每天早出晚歸爲生存奔波根本無暇關心孩子學習。通過走訪,瞭解了學生的情況,感覺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學校80%是外地來疆打工者,被外面的人稱爲打工子弟學校,而在我們班,打工者就佔了70%。這些孩子和所有城市裏的孩子一樣,渴望知識,渴望成長。他們有着城市孩子所沒有的淳樸,吃苦耐勞,堅強的意志力,自理能力強這些優秀的品質,但是在行爲習慣,學習習慣,養成習慣等方面卻不容易教育,因爲父母忙碌和沒有文化,家庭教育缺失,學生的視野狹窄。作爲語文老師和班主任老師,應該把工作做的更細緻一些,更要有耐心一些,關鍵還是要有一顆愛心。父母忙於生計,孩子的愛的缺失,那麼作爲老師就應該多給這些孩子愛心。我想,即使是父母沒有文化,即使家境貧寒,只要學校能給一個寬鬆的充滿愛的環境,這些孩子一樣都會很優秀的!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3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現在的聯繫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爲什麼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

3月15日利用休息時間,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黃庭航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彙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最後我說到:“我們武商國小辦得紅紅火火,學校大門要擠破,班級容量也很大,我們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請家長諒解,對於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麼建議的可以儘管提出來。”秦前輝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就是放心,你們這是在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着自己。學生黃庭航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裏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後的表現。”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李小如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爲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爲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唸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於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爲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4

新的學期,新的開始。這學期,我擔任一年級3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兼任一年級3班的副班主任。報名的時候,看着一張張陌生而又稚嫩的臉龐,心中充滿了陽光的味道,但又感到了責任重大,要把他們教育成一名名合格的國小生。

一開始,孩子從幼兒園升到國小,肯定有各種的不習慣,不適應,因此,從上學前就要讓孩子,讓家長做好一個心理準備。爲此,學校開展了家訪月活動,讓一年級教師,深入孩子家庭,瞭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開展班級各項工作,提高教育質量。通過和家長溝通,共同幫助學生進步。通過與學生、與家長交流,瞭解每一個學生地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在家的'表現,瞭解到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等,並做好詳細的記載,爲今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也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解決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這就增強了家長的責任意識和信任度,使家長也主動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中來,更有信心地和學校攜手共同做好學生的教育工作。

家訪中,由於是從幼兒園剛升到一年級,所以,在家訪的的時候,主要是跟家長溝通,做好開學前的準備。幫孩子樹立,我長大了的觀念。讓家長在家培養好孩子良好的作息模式,早睡早起,做好充分的準備來迎接第二天的課程任務。在家裏面,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家訪時,瞭解孩子的特長,體質等,可以做好相關記錄,以便以後的教育教學。這些細節問題,通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家長也知道了作爲一名一年級的國小生應該怎麼做,應該怎樣才能做好。

這次家訪的氣氛非常融洽,家長也樂意接受家訪,並很熱情客氣地招待,孩子也在一邊誠懇地聽着,表示願意努力學習,使得各學科都能均衡發展。對剛剛開始尋找自己的一年級的孩子來說,一年級是夢想剛開始的時候,這時候孩子的每一點滴都需要家長和老師們去呵護去關注。

家訪中也存在着不少的問題,如,現在孩子家長普遍工作比較忙,無暇顧及孩子的學習和生活,導致有些家長無法參與到我們的家訪活動中來,我們教師也無法得到部分學生具體的信息反饋。很多孩子日常生活都由爺爺、奶奶照料,老人大多比較溺愛,學生放縱習慣了無法適應學校有規章制度的教育生活。

通過這次家訪活動,我們全面瞭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爲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第一時間瞭解家長的想法。這次家訪中,雖然在他們家逗留的時間不是很長,但讓老師與學生與家長的距離更加貼近了!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5

5月13、14日兩天,在學校的安排下,我與搭檔陳老師對全班20多名學生進行了家訪。總體的感受是:

13日下午兩點半,從學校接受了這一光榮而艱鉅的任務,我們立即出發。午後的陽光火辣辣的,曬得人睜不開眼睛,我們毅然決然地踏上家訪之路,打電話聯繫學生家長,進入各個小區。上樓、下樓,上到6樓敲門入戶時,已是氣喘吁吁,兩股顫顫,極力想保住一份優雅是絕對不行的。家長熱情地招呼,自己半天反應不上來。等歇一會兒後,才漸漸能理出思緒,與家長溝通。如此一家又一家,倘若遇見了家在某小區一樓居住的學生,那種快樂,彷彿在驕陽下突遇巨蔭的欣喜若狂。

可是到了5月14日,老天晴朗的臉色大變。冷風嗖嗖,陰雨悽迷。我們手撐雨傘,在大街小巷,在不同的小區尋找我們的“目標”。鞋是溼透了的,連褲管也不斷地“滴嗒滴嗒”。我們仍舊在雨中找號碼、打電話,不知不覺頭髮也全溼了……

就這樣進了一家又一家,內心裏的溫暖與感動卻是滿滿的,還有那絲絲縷縷的欣慰與隱憂。

這次家訪,我們帶着教育局和學校對孩子們的殷殷期望和囑託,我們就是藍田教育的宣傳者、代言人。每到一家,從藍田教育的發展與家庭及孩子的成長之間的關係、學校的教學理念等等,都要讓家長知曉。剛開始覺得自己走一家說一遍,囉嗦,後來不知不覺中,已成熟練功了,並且帶着一種自豪與美好的感覺去交談,並覺得這是一種責任,我們承擔了,我們很驕傲。

走訪了20多位學生和家長,除了把藍田教育的成果,北小的教育理念宣傳到戶,最重要的是瞭解小淘氣們在家的表現,告知家長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然後與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家長的陳述有時真的出乎我們的意料。這個孩子在學校明明挺愛勞動,在家偏偏不勞動;在學校挺穩重、乖巧的,在家卻讓家長頭疼;學習方面,家長最渴望老師能多關注自己的孩子,而我們也對家長提出了我們管理的要求,需要家長配合的,家長都滿口答應。呂珺同學的媽媽開美容院,由於忙生意,根本沒有時間管理孩子,更談不上陪伴。爺爺奶奶對孩子的管理又得不到呂珺父母的認可,除了衣食無憂,呂珺的學習與思想教育其實是“架空”的.,我們倆着實擔憂。我們就給呂珺爺爺奶奶介紹了一些管理孩子、配合老師的方法,並承諾會全面關注孩子的成長,給予他們程度的幫助,老人謝不絕口。

走進不同的家門,面對不同的家長,我們受到熱情接待。孩子則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禮貌、靦腆,甚至拘謹。面對每個孩子的興趣愛好、在校表現,我們如數家珍;家長談起孩子也是憂慮多於喜悅。我們儘量給家長以寬慰,給家長以指導,讓他們從對待孩子的態度上、方法上要有所改變。家長信賴的眼神、謙卑的態度,讓我們更感覺肩上的責任沉甸甸的。

登門拜訪,我們傳遞了真誠與關愛,帶去了對孩子的讚賞與期許,還有對家長配合學校教育學生的理解與企盼,帶回了家長的感動與信任。入戶家訪,架起了家庭與學校教育的橋樑———我們,北小人,街頭巷尾的奔走,真誠無私的交流,收穫頗豐,不虛此行!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6

教師被譽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政治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孩子。因此,我在政治思想上,一貫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遵守幼兒園的各種規章制度,樹立爲人師表的形象,並且不斷學習,與時俱進,以高度的責任心對待幼兒園中的教育形式,關注每一個幼兒和幼兒的每一個細節,以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幼兒應對。

在日常教學中,我能根據主題目標、幼兒的發展需求選擇適合的.活動,制訂周計劃及日計劃,並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嚴格按照計劃開展活動,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在活動中讓孩子自主地學習,並對孩子的自主學習進行了研究和實踐,努力探索孩子自主學習所需要的條件和因素,總結教師在實踐中,促進孩子自主學習所應具備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策略,從而切切實實地促進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小組教學和個別教育相結合,讓教師和幼兒、幼兒與同伴之間有更多的交流和對話。現在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都非常寵愛,養成了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爲,爲此,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不僅僅侷限於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於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

在數學教學方面,瞭解到學生已經基本熟悉數字表示以及一些最基本的加減計算法,根據本學期的課程要求,主要讓學生懂得比較物體的高矮、長短、多少,再進一步學習下數的加減,以及添加一些趣味性強的遊戲課題,根據這些課題特點,我在教學中採用了探索在前講解在後的教學形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孩子的眼界會決定孩子樹立目標的高低,讓孩子心裏有一個大大的世界,這樣就能幫助孩子樹立比較高的目標,最好的辦法當然是走出去。大部分時候我們一起制定計劃,孩子收拾自己的行李。而且出去時,我們最喜歡去的地方會是博物館和當地最好的大學,相信這樣的地方能更好的薰陶孩子,會讓孩子對歷史和文化有更好的瞭解和認識。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7

啊”一個月的日記又讀完了內心的震撼真不少,其中讓我最難忘的一篇《我的母親》(父親的一封信)。

文中說安利柯對他的母親說了一些很不禮貌的話,他的母親非常傷心。母親日日夜夜的照顧他,而安利柯卻說了這番不好聽的話。

我想在你的一生當中,將會經歷許多痛苦,但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父母,母愛如山。當你經歷了人生的種種艱難困苦之後,你將會千百次地回憶起你的母親來。渴望再能聽到她的聲音。哪怕只有一秒也可以,那時如果再想起自己做了對不起媽媽的事,多想再回到母親的.懷抱懺悔的哭一次。

當安利柯收到了父親給他的這封信以後,心裏一定會很難過,眼睛溼潤了,在也說不出那些的話了,每當母親很晚回來,累了安利柯就會拿來一杯熱騰騰的熱茶,讓媽媽不要再疲勞了;然後把她冷冰冰的小腳放到水盆裏。

這時她覺得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母親……

有時候我也會對我的媽媽吵來吵去,當時母親心裏只有傷心這兩個字,現在想起我在很是太恨自己了。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8

《愛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所著,他通過一件平凡細緻的事情,細緻的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這本小說沒有任何豪情壯語,也沒有任何虛僞的說教,只是通過對生活的素的描寫,使人感受到一個最根本的東西——愛。它包含了作家對普通人的純真靈的熱情讚頌。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的心扉。

這本書介紹了意大利小孩安利柯的生活的學習。寫了發生在安利柯身邊各式各樣的感人肺腑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記上寫的勸誡啓發性的文章,以及十則老師在課堂上宣讀的“每月故事”。每章每節都把愛表現得淋漓盡致、精髓深入。大至國家、社會、民族的大我之愛,小至父母、親人、朋友間的小我之愛。處處扣人心絃。

這部處處洋溢着愛的小說,所洋溢着並散發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它在感動我的同時,也已發了我對愛的一些思考。愛究竟是什麼?它像空氣一樣,

天都在我們身邊,但又因爲它無影無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但我們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義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命。而面對我們的教育,愛,應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夏丐尊先生正在翻譯《愛的.教育》時,說過這樣一句話:“教育沒有情感,沒有愛,如同池塘沒有水一樣。沒有水不成其池塘,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記得有一次,在做廣播體操的時候,有一位同學的肚子痛,陳老師連忙跑過去問他:是不是很痛?”那位同學點了點頭。陳老師從包裏拿出一瓶風油精,輕輕的塗在他的肚臍上。又帶他去打電話,還陪他在校門口等着家長來。這件事雖然不是驚天動地,但老師的每一個動作,都把愛表現了出來。

《愛的教育》中,把愛比作很多東西。愛是什麼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道“愛”沒有限制。大到捐骨髓、捐助希望工程……小到同學之間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愛。希望更多的人去感受一下,這本書中樸實的語言和深厚的愛。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9

假期值班,我靜下心來認真地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部己經打動過無數人的教育著作《愛心與教育》,書中的內容深深地吸引着我。李老師運用許多學生的原話真實地寫出他怎樣地愛學生,學生又怎樣地愛他,真是讓人感動。

在“手記一”裏,李老師提出:“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同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無從談起。”李老師所具有的一顆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師對學生的愛心更是令我震撼!學生生日時親手送上的一本書、一張賀卡、幾句誠心的祝福,爲學生辦生日晚會,跟學生一起舉行篝火晚會,一直關注大學聯考落榜學生寧瑋……令學生感動的同時,也折射出了師者崇高的師德風範。“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而李老師時時都在收穫!當看到學生精心準備的生日禮物時,那一刻,難道不是爲人師者最大的幸福嗎?什麼叫享受教育?這就叫享受教育!而當一個教師能夠真正在與學生的交流中獲益,提升自己的時候,他收穫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李老師就是這樣的幸福者!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對於作爲一名國小教師的我來說,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當我讀到李老師的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使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講的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有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我想我做不到,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着哪一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沒有愛的教育是蒼白的。但只要我們用心感受,愛就在我們身邊。作爲一名教師,要用愛心滋潤童心,我們的愛則愛在平凡中,愛在點滴之處。讀了《愛心與教育》,我深刻認識到,教育學生,需要的是李鎮西老師的那份堅持。關注每一個學生,帶給學生希望、力量、光明、自信……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去創造自己燦爛美好的明天!

作者簡介:張杏麗洛新國小老師愛好閱讀、旅遊,相信只要不斷努力追求,總有成功的一天。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0

我班有好幾對父母離異的孩子,其中還有一位媽媽不在了,他們的性格不同,有的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有的活潑好動,沒有自控能力。他們都是由爺爺奶奶撫養的,缺少了母愛,我常常覺得他們很可憐。因此,在幼兒園了我會更加關愛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母親般的愛。

記得一次晨間談話,我問孩子們:“你的爸爸、媽媽叫什麼名字?他們幹什麼工作?”孩子們個個舉起了小手,爭先恐後的說着自己爸爸和媽媽的名字,自豪的說着他們的工作,於是我看到了那幾個單親家庭的小孩,都沒有舉手回答問題,而是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的,感覺很傷心,我看到馬上就跟把這個話題轉移了,我覺得我不該爲小朋友這個問題的。

這件事雖然過去很長時間了,但是,也常常提醒我,要給父母離異的孩子更多的.關愛,給沒有媽媽的孩子要多家照顧。父母的離異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多大的傷害啊。孩子等你長大了,也許你就會理解父母,也許你就不會這麼傷心難過了。孩子,我只能給你更多慈母般的愛,用心呵護你、關心你。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1

捧着一杯淡淡的茶,帶着一顆平靜的心,拿起《愛的教育》坐在桌旁細細品讀。這書帶給了我誘惑般的感覺,正如茶一樣清新怡人!

“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我,一個熱愛文學作品的女孩。我每天開始了我的讀書計劃,我被這本書中的一個又一個故事所深深地打動了,的確如此這是一本感人肺腑、洗滌心靈的書籍。《愛的教育》是一本80年代的書刊,是意大利亞米契斯的著名作品,書中講述的是對我有一定教育意義和引導意義的內容。如何熱愛學習、熱愛生命、熱愛生活、同情弱小、尊師愛生、體貼父母等人類美好的精神。

愛——種純真無私,教育世人的情感。愛如虛無縹緲的空氣,時時刻刻圍繞在我們的.身旁,圍繞在我們每個人的內心,它的蘊意早已融入了生命,它在不斷的昇華,愛真的很博大。愛如萬丈深淵,永遠無止盡;愛如一次長途旅行,永遠無盡頭;愛如海上的帆船,永遠飄泊在心的海洋……愛,不僅僅是對我們個人而言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對整個中華民族。它時刻激發着我們,教育我們,讓我們懂得愛的存在。

愛就如溫泉,時刻溫暖我的心;愛就如陽光,時刻照耀你我的心房;愛就如悠久的歷史,時刻保留你我心中;愛就如光芒,時刻發射出璀璨的萬丈之光……世間有種種愛,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的愛,朋友之間親密無間的愛……有時會感到自己孤獨,其實—我身邊有父母的疼愛,老師的關愛,想想自己還是蠻幸福、快樂的!

“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睛望着風暴取兀不爲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我知道其實有很多的人家庭貧困,身體不好,有的人卻有着幸福的生活,他們都是積極上進,思想進步,熱愛生命,熱愛民族的青少年,他們有着一顆純真的心,他們從不奢求和渴望什麼,只希望自己有一顆真誠的心,無私的愛!他們的行爲無時無刻感動着我的心。

在這個科技發展飛快地世界裏,不管這個國家如何發達,最重要的是要求每個人都有民族的責任感。民族的繁榮昌盛,靠的是我們的共同努力。只要每個人奉獻一絲的愛,世界將會更美好。“ONEWORLD,ONEDREAM!”我們將愛隨火炬傳遍世界,傳遍世界上的每個角落。我們一定要弘揚自己的民族,“以熱愛祖國爲榮”正如書中的青少年一樣愛民族!

用心品讀《愛的教育》,用心靈感受愛。將我們的愛化作流星雨,在寧靜的夜空劃過,即使流逝,但美麗依舊存在;將我們的愛化作長河,永不停息的流淌着,即使天氣寒冷,但依舊溫馨……讓我們手拉手,彼此牽起心靈的港灣,用實際行動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讓這個世界永遠溫馨,讓世界上的每個人感受到愛的存在……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2

1、過高的期望,帶給孩子的是無望。

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不要以“爸爸媽媽都是爲你好”爲由去逼孩子,有時逼子成龍,龍就會變成蟲。所以正確的評估自己孩子的能力和潛力,爲孩子們設想的目標永遠是能讓孩子跳一跳夠得到的,與孩子們多溝通,問問他們的想法和需要,讓孩子們有更多的自主性,在不逼迫他的情況下,鼓勵他做事情所讓孩子得到的鍛鍊,要比被迫所讓孩子受到的益處更有價值,效果也會更好。

2、過度的保護,帶給孩子的是無能。

不會剝雞蛋,神童們不會生活自理,女孩不會自我保護等,這些例子其實我們都已經聽了很多了,因此首先我們的爸爸媽媽應該重視的.是孩子自理生活能力的培養:讓你的孩子“變”得普通一點,平凡一點,這樣做並不是虐待孩子,而是給孩子一個安全的生活空間。有了好的身體,有了安全的基礎纔有其他呀!要想放小鳥去天空中翱翔,首先要讓他們學會飛翔對嗎?所以受保護過多的孩子他能“飛”嗎?

3、過分的溺愛,帶給孩子的是無情。

不少父母對孩子的物資需求無限滿足,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漠然,因爲家長總是說:“我忙賺錢,都是爲了你有好條件生活”。但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孩子們需要的是更多的陪伴和關懷,精神的東西有時候比物質更可貴,當你們忙碌的賺錢的時候,卻造成孩子與人格格不入,甚至走向反面,問題出在孩子身上,病根很可能在父母身上呀?所以,你們想想這樣的愛值得嗎?你們再想想孩子們到底要的什麼愛?

4、過多的干涉,帶給孩子的是無奈。

比如早戀等,學會與孩子溝通,並指導孩子掌握與人溝通和正確交往的方法,對於孩子們對異性朦朧的感覺即不絕對的否定干涉,也要把影響學習等後果和孩子交心,讓孩子們愉快的接受朋友的友善,面對生活中一個個的問題,解決並度過一個個難關,你會發現,你有個出色的孩子!而且這種說明白的事情,他們還會好奇的非要試試嗎?因此說,當孩子過分好奇的時候,也可能是你們的干涉爲他們創造了更多探究與神祕的氛圍……。

5、過多的指責,帶給孩子的是無措。

對於孩子,被認可,求得正確評價的心理需求勝過對金錢和娛樂的渴望。好孩子是誇出來的,如果你總是告訴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如何的好,他這樣做或那樣做都不好的話!他會認爲你不愛他,他做什麼都不好,那他爲什麼還要努力那?因爲做了就是錯的,你愛別的孩子。

望着那些從小疲於奔命的孩子,親愛的爸爸媽媽們,你們有沒有想過你要的到底是什麼?人要學會捨得,不能企盼全得。孩子膽小沒耐心,很多時候是父母干涉和慣的,在孩子學習的路上,最需要的不是老師和家長的督學,而是觀衆而是掌聲。生活中有些東西不必在乎,可有些東西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對你的愛。孩子的愛得到體現,纔會產生無比的快樂。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3

今年我帶大大班,班裏的孩子多是原來各個中班上來的,其中中四班有六個女孩子都報到了大大班,起初不管做什麼她們都喜歡在一起,放學時家長也會帶她們一起玩,看得出來她們幾家的關係都不錯。但這幾個女孩年齡大小不一,性格也不盡相同,像程邦寧是個活潑、開朗的小姑娘,喜歡畫畫,語言表達能力和動手能力都不錯,而琳琳、涵涵雖然也很乖巧,但膽子小,性格稍有點內向,妍妍則年齡小,每天上幼兒園還有點哭鼻子。在平常活動中,除了關注像程邦寧這樣活躍的幼兒同時,我更注意關注膽小的孩子,更重視她們,一有機會就在全班面前表揚她們,鼓勵她們,有時也交給她們一些容易完成的事情,讓琳琳、涵涵帶領小朋友做遊戲,給她們鍛鍊的機會,不斷讓她們知道自己進步了,從而樹立她們的自信心,也逐漸從容大方了,琳琳、涵涵還被評爲了明星寶寶,妍妍也慢慢改掉了哭鼻子的壞毛病,有什麼事情也願意跟老師幫忙。看到這幾名小女孩的進步,我深深地感到,老師只要有意識地抱一份熱心和愛心,細心地觀察、理解、尊重孩子,就能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發現他們的閃光點,真心與他們交朋友,孩子們也就會用他們最單純、最直接、最真誠的愛給你以回報。幫助每一位孩子樹立起自信心,教會他們尊重別人,培養他們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教會他們自己動手尋找答案,這些對於他們來說,一輩子都是受益的。

高爾基說:“教育兒童的事業是要求對兒童有偉大愛撫的事業。”在實際工作中,我始終用一顆真誠的愛心來教育着每一位我教過的孩子,努力爲孩子們創設一個充滿愛的大家庭。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4

我花了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終於把這本厚厚的《愛的教育》讀完了。讀完後給我的第一感觸,那就是——愛。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一本書。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反映了同學們之間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的校園生活。書文字簡單樸實,描寫的也是極爲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卻讓人感動不已。

在五月的日記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書中講到了意大利13歲的馬可爾的父母因欠外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阿根廷首都布宜洛斯艾利斯當傭人。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裏保持着聯繫。可自從上次馬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後,就和家裏失去了聯繫。家裏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裏更冷請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思念媽媽都想出病了。終於,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他一定能成功。準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嚐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藉着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於找到了奄奄一息已失去生存希望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生的幫助下,媽媽被救了,馬可爾和媽媽終於重逢了……讀到這裏,我不禁爲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愛肅然起敬。再想想自己。和馬可爾差不多的歲數,卻顯得樣無知,那樣渺小。有時發生一點小事,就把火往媽媽身上撒。真是太不應該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論是在社會、學校,或者在家庭,關心和幫助是不能缺少的。當你生病的時候,你需要關心和幫助。當你有困難的時候,你更需要關心和幫助。很多事情都能用事實證明一切。這本書不但讓我感受到了愛,還讓我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每當我做錯事的時候,只要想到書上舅舅的教育,我就能控制住自己,知錯就改。我從這本書中深深地感受到:人們多麼需要互相關心和幫助啊!如果世界上沒有了愛,那這個世界將變得冷酷無情;如果人人都獻出一份愛,那這個世界將變得更加美好。《愛的教育》真的是一本人生必讀的經典,大家都看看吧!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5

在《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中,李鎮西老師還生動具體的列舉了自己對後進生的轉化,以及對優生的培養。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同樣感人至深,發人深省。這一個個成功的事例背後隱藏着李老師一顆爲人師表的愛心與執著,耐心與機敏,當然,在書中作者還不無憂慮地剖析了當代中學生心靈的另一面,發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別是書中所列舉的寧小燕自殺這件事例,讀後讓人爲汗顏,一個純真而又優秀的花繡少女最終選擇了自殺的方式,來結束了自己寶貴的生命。讀後我產生了深深的感想:當今的學生缺乏的不是物質需求,更重要的是有關人生觀和道德觀的德育教育。

“以心靈贏得心靈,以人格塑造人格”這是李鎮西教師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導思想。《愛心與教育》這本書也是作者愛心與智慧的昇華,也是一曲用愛心來譜寫的教育之歌!

愛心成就夢想,愛心傳遞希望,愛心喚醒力量,愛心鑄就輝煌。陶行知先生說:“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因爲有愛,我們纔有耐心;因爲有愛,我們纔會關心;因爲有愛,我們才和同學心貼心。讓我們的愛心化甘露,去滋潤每一位學生的心田,讓我們的愛在每一個學生心間生根發芽,直至愛滿人間。

李鎮西老師在《愛心與教育》中也說過“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在讀過之後,我的體會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爲一顆愛心才使我快快樂樂守在學生身邊,也是我具備了一顆童心,隨時隨地在學生身邊體會幸福與快樂;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離的接近學生的心靈,在學生心靈中寫下美妙的詩行,互相傳遞愛心,傳遞幸福。

在一次學生的作文中,我發現他們真的可愛,它們把自己的心裏話寫出來了,“老師,我謝謝你教會了我許多本領,我從一字不識到現在我可以寫作文了,真的謝謝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這些話語,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應該以李鎮西老師爲榜樣,奉獻我們的愛心。上課要面面俱到,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下課後多與學生交流,細心觀察學生,給學生以指導,鼓勵與關心。讓學生感到對他們的關注與關愛。

當然,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這就涉及到李老師教育思想的另一個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寬容學生,我們才能獲得融洽的師生關係,才能抓住教育契機,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取得潛移默化的教學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鼓勵學生大膽的說出自己的看法,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聲音,爲學生創造民主自由的課堂,而不是隻有老師是權威的一言堂。在討論課文題的理解時,同學們的理解是多種思路的,要給他們時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

總之,在愛的呵護下,創設自由民主的課堂,是我讀完《愛心與教育》之後最大的收穫。我決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讓智慧點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孩子;做學生愛戴的師長和真誠的朋友;通過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養具有遠大理想是後一代而努力工作。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6

低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在老師眼中,都是屬於容易犯錯誤的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他們渴望被理解,被尊重。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作爲班主任更不能居高臨下地鄙視孩子,也不能粗暴冷硬地刺傷孩子。要以朋友的身份,蹲下身子和他們聊天,平等地進行交流,傾聽孩子們的.訴說,尊重孩子的選擇,同時也要分享孩子的快樂。

我記得一位教育家曾指出,教育的奧祕就在於堅信孩子的“行”。作爲一名低年級的班主任,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對每個學生進行全面瞭解,經常同他們個別談心,從學習、心理、家庭等處瞭解學生。今年,我們班中轉進來一位叫“戚韜”的小朋友,媽媽根本上不識字。由於今年使用的教輔用書比較難。家庭作業這一部分,他做起來很吃力,有一些不適應。下午放學,送路隊的時候,他媽媽跟我說:每天晚上孩子做作業,總會告訴他,因爲他總是忘記,將來讀書肯定讀不好,更令這位寶寶媽媽傷心的是,孩子總是羨慕別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媽媽教,而他沒人教。

聽了這位母親的簡單描述,我也大致瞭解了情況,決定從明天開始,經常找他談心,幫助他,關心他,讓他慢慢對學習樹立信心,在學習上,給他找一位能學習的夥伴,與他一起前行,爭取學期結束以後,學習成績能有一個明顯的提高。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7

“如果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好。”是啊,愛在我們之間無所不在:父母親對你的愛;親朋好友對你的關懷……可當我讀了《愛的教育》後,對它又有了進一步的瞭解。

《愛的教育》原名《庫奧累》,它採用了日記體的形式,講述一個名叫安利柯的小男孩的成長的故事,詳細地記錄了他一年之內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字裏行間洋溢着對祖國、父母、師長、朋友的真摯的愛,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愛的教育》全書100篇,其中《仁慈的花朵》最讓我記憶猶新,歷歷在目。它描述了女子學校的女同學們幫助一個因在掃煙筒時丟了三十個銅板的小少年,並且還瞞着校長――做了一羣“無名英雄”。英國哲學家洛克說得好:“我始終認爲人們的行動是他們的思想的最好證明。”這個故事中閃耀着的崇高的品質和道德的光輝,給我的心靈以強烈的震撼。

而如今的社會上,有些人則非常勢利,他(她)們的行爲準則是看是否對自己有利,即使在道義面前也不放棄討價還價。這種人是非常渺小的,他們的處事哲學必然會遭到人們的鄙棄。因爲虛僞換不來真情,冷酷換不來熱忱。冷漠自私者失去了做人的道義,他們就很難得到別人盡心盡力的幫助,有失道之因,必然有寡助之果。人生的錯誤,往往在於“自私自利”四個字,私利不去,公道則亡。

反之,與人方便,與己方便;善待別人,等於善待自己;給別人幸福,就是給自己幸福;溫暖別人的同時,也溫暖了自己。一個人心裏有別人,總能設身處地地爲他人着想,並有真情的奉獻,那麼得到的將是內心的充實,高尚的人格,愛心的照耀,真情的溫暖。甘願給社會付出真情和愛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因爲幸福總是偏愛那些熱愛生活而樂於奉獻的善良的人。

關愛教育家訪心得體會 篇18

案例描述:

早上,媽媽陪着舒暢玩了一會兒桌面玩具後,準備離開,還沒到教室門口,舒暢就跑過去撲到媽媽懷裏,她擡起頭,緊緊抓住媽媽的衣服:“媽媽,媽媽……”輕聲地糾纏着什麼,媽媽連連點頭,嘴裏也叨咕着。我迎了上去,舒暢住了口,手卻抓得更緊了,試圖拉着媽媽往回走。“舒暢,爲什麼哭呀?”舒暢看了我一眼,顯得更着急了,近乎哀求地纏着媽媽邊哭邊說:“媽媽,我要回去,嗯……嗯……”媽媽惟恐老師批評她,連忙說:“高老師,我們到樓下去一趟,待會兒再上來。”說着,帶着舒暢下樓去了。“唉……”我無奈地輕嘆了口氣。

分析:

舒暢是個內向偏於孤僻的孩子,據小班老師反映,她在小班時是哭得較“韌”的幾個孩子,小班第一學期快近尾聲時,才適應了幼兒園集體生活。可是已經是大班了,而且開學也已兩個星期,依舊每天來園時要哭,不能不引起我們重視。我曾經分析過舒暢的個性,她的先天氣質偏於抑鬱質,心理表現爲敏感,畏縮,孤僻。但從她的行爲,語言,思維各方面分析,卻有其特殊性:舒暢的自理能力較弱,比如中午吃飯,飯菜都放在桌上了,她卻用手支着頭,一臉不高興地看着飯碗,要是我們要求她:“舒暢,都上中班了,已經是大孩子了,要自己吃飯了”她就別過臉,一滴一滴開始掉眼淚了。問她怎麼了,不是“菜我不要吃”就是“太多了,我吃不光”但只要老師提出:“舒暢,老師來餵你。”她就張大嘴,一口一口地把飯菜都吃光了,在家裏就更不用說了。她對美工活動和計算活動興趣不高,經常犯難地說“我不會。”完成得也很慢。但是舒暢的語言和思維能力發展得很好,口齒清楚伶俐,表達流暢,思維有序,回答問題正確,想象能力也豐富。綜合這些情況,我認爲舒暢的先天氣質雖然偏於抑鬱質,但其高級神經活動類型並不是“弱型”的,相反是屬於“強型”中的“活潑型”這一類型。造成舒暢種種行爲性格問題的,是後天教育影響,尤其是家庭教育影響的結果,是性格對氣質起了制約作用,即性格形成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掩蓋或改造了某些氣質特點。仔細分析舒暢的家庭情況:她自幼是媽媽帶大的,最親最依賴是媽媽,媽媽是個盡心盡責的保姆,但在教育上,卻不能象其他孩子的父母那樣要求她,只是一味依着她,任何事一手包辦,所以造成大腦思維發達,動作行爲遲緩,性格自尊又相對孤僻的現狀。

策略:

如何使舒暢的性格變得開朗,主動活潑起來,需要家園配合,共同努力。首先確定採取的教育手段是以鼓勵爲主,但不能縱容,要求她做的,必須去做,至於做的結果,不管如何都應得到老師的表揚,以滋長她的自信,教師的態度也會影響別的孩子願意主動找她玩。對於孩子的家長,多與他們交流,解釋如何對孩子適度的放手,給其適當的鍛鍊機會,多與孩子溝通,給孩子更多的時間等等。其次,應創造條件,培養合羣意識。隔了幾天,舒暢帶了頂紅色毛線帽來幼兒園,依舊不太高興,我迎上去,笑咪咪地說:“喲,今天舒暢帶了頂小紅帽嗎,真漂亮!”這兩天孩子們正在聽《小紅帽》的故事,舒暢聽了,嘴角不由地往上一翹,整張小嘴臉得意起來。“戴這麼漂亮的小紅帽,可是不會哭的噢,來,跟媽媽再見,我們給小朋友看看去”舒暢忘了哭的事,高興地走到一堆女孩子面前。連着幾天,舒暢都帶着小紅帽來幼兒園,即使有時候控制不住眼淚,也別過臉去,不讓我看到,我再一誇她,一會兒就好了。

怎樣解決舒暢吃飯難的問題呢?這就要求我們平常抓住機會,多賞識孩子。這天,舒暢又支着頭,撅着嘴,看着飯碗,我故意說“我們舒暢呀,最能幹了,小班的小朋友纔不會自己吃飯呢,舒暢一定會自己把飯菜吃完的。吃完了,給高老師看看,獎勵她五角星。”舒暢果然吃了起來,可是她不愛吃,過了一會兒,趁我去收拾飯桌的時候,悄悄地把飯菜倒在鍋裏了,然後興沖沖地拿着空碗,對我說:“高老師,我吃光了。”我還真以爲她自己吃完了呢,吃驚地摸着她的頭,笑咪咪地說:“喲,舒暢真厲害,吃得這麼快呀!”旁邊的小朋友叫了起來:“沒有,她把飯菜倒掉了。”“啊?”這下,我忍住笑了,“舒暢,你把飯菜倒掉了,那今天可沒有五角星獎勵嘍,不過,要是明天,你能把飯菜吃完,一定會得到五角星的。”舒暢點了點頭。第二天吃飯前,我及時提醒了她,果然,她吃完了,也得到了獎勵。孩子良好行爲的出現,如果及時得到肯定,再次出現或多次出現時,持續給予不同形式的正強化,就能形成良好的習慣。有句話這樣說:播種一種行爲,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能收穫一種命運。可以說,我們對孩子採取怎樣的教育態度、教育措施,將影響孩子的'一生。

體會與反思:

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是幼兒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幼兒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綱要》提出“身心並重”的健康觀,並且進一步認爲身體健康是幼兒身心健全的基礎,心理適應則爲幼兒身心健康的關鍵。我國曾因歷史的原因,忽視過對幼兒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當前由於經濟條件、自然環境、社會文化、生活方式等衆多影響幼兒健康的因素髮生了較大的變化,幼兒的生長髮育也出現了新的不良現象,在今後的幼兒健康教育研究與實施中,既要防止單純重視幼兒身體健康,也要防止片面強調幼兒的心理健康。幼兒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髮展達到相應年齡組幼兒的正常水平,情緒積極,性格開朗,無心理障礙,對環境有較快的適應能力,我國兒科醫學專家、幼兒心理和教育專家,認爲幼兒心理健康的標誌是:

(1)動作發展正常。

(2)認知發展正常。

(3)情緒積極向上。

(4)人際關係融洽。心理不健康的幼兒其人際關係往往是失調的,或自己遠離同伴,或成爲羣體中不受歡迎者。心理健康的幼兒樂於與人交往,能與同伴合作,遊戲中能夠謙讓。

(5)性格特徵良好。性格是個性中最核心,最本質的表現,心理健康的幼兒,一般具有熱情、勇敢、自信、主動、合作等性格特徵,而心理不健康的幼兒,常常具有冷漠、膽怯、自卑、被動、孤僻等性格特徵。

(6)沒有嚴重的心理衛生問題。如吮吸手指,遺尿,口吃,多動等。

在我們帶班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與衆不同或表現爲與集體格格不入的幼兒,比如象舒暢這樣的孩子。而《綱要》要求應爲每一個兒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積極的支持和幫助。如何通過我們的教育去影響孩子或者說是進行早期干預,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樹立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健康觀的基礎上,有的放矢地實施策略,比如:教育過程中應注意方法的針對性、多樣性和趣味性,即寓學於樂,要讓孩子體驗到學習的成功感,體會到來自成人對他的肯定,這樣自然有利於良好行爲習慣的反覆、鞏固。又如陳鶴琴先生認爲:“兒童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健康教育:兒童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健康教育也應把握時機。”因此應當在盥洗,進餐,清潔,睡覺,鍛鍊,遊戲,等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環節滲透健康教育的理念,關注幼兒的表現,實施指導策略。再如: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就幼兒健康教育而言,取得家庭、社區的積極配合更爲重要,否則來自任何一方的消極影響都將抵消幼兒園健康教育的積極作用。

《綱要》爲我們的教育實踐提供了理論依據和行動指南,在貫徹《綱要》實施過程中,會不斷出現一些新問題,比如:幼兒健康教育的策略如何有利於幼兒積極形成健康情感?教師的指導及環境創設如何有利於幼兒主動形成健康的情感行爲?如何兼顧幼兒的身體健康與心理健康?如何擺正成人保護與幼兒獨立的關係?等等,需要我們繼續深思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