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裏有了一些心得後,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就可以提高對思維的訓練。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2022年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範文(精選9篇)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1

中秋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爲了讓幼兒簡單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知道中秋節人們的活動,我們通過看視頻,講故事,親子製作月餅等形式,讓幼兒體驗過節的快樂,感受中國傳統的文化習俗。

在瞭解中秋節來歷的這個環節中,我們讓幼兒看了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的視頻,孩子們看到非常認真,通過視頻,他們認識了勇敢的后羿、美麗的嫦娥,也瞭解了中秋節爲什麼也叫團圓節。

在楊瀚新媽媽講《月亮姑娘做衣裳》的故事時,他們也聽得很認真,在他們爲月亮姑娘爲什麼總是穿不下衣服不解時,我又讓他們看了月亮怎樣變化的小視頻,他們終於明白了。

在製作月餅前也讓家長和孩子看了怎樣製作月餅的視頻,在製作的過程中,孩子們很興奮,家長們只顧和自己的孩子製作月餅,按照計劃,一個孩子只能做一個月餅。但是,少數家長應孩子的要求,做完一個再做第二個,結果導致有5個孩子沒有材料製作。幸好,班上還有一包備用的麪皮,我又趕緊和了分給那幾個孩子。

親子製作月餅的場面有些混亂,沒有按計劃來實施,這是我應該反思的地方。孩子在製作月餅時遇到一些問題,比如,餡兒放多了,皮兒粘手了,月餅做得不漂亮等等,他們還沒來得及自己動腦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時,家長們就統統幫他們解決了,這也是我應該反思的一個問題。一個活動,如果孩子從中得不到一些能力的提高,體驗不到勞動的不易,更體驗不到勞動的樂趣,那麼,這個活動是不成功的。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2

近日,xx幼兒園中班年級組開展了主題爲“感恩的心,感謝有你”的感恩教師節系列活動。

活動中,教師們通過講解,幫助幼兒瞭解每年的9月10日是老師們的節日。通過在多媒體上放映平時教師與幼兒相處的照片,讓幼兒明白教師的辛苦和對自己的無微不至。幼兒跟着視頻誦讀兒歌《老師,老師,我愛你》,表達對老師深深的謝意。

此外,該園還開展“換一換:幼兒和教師互換角色活動。在教學的不同環節,請幼兒友扮演教師,體驗教師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們體驗了老師的快樂和辛苦。此外,幼兒園還組織幼兒參觀幼兒園的各個部門,瞭解各個部門老師的工作環境和性質。活動中,孩子們跟會計師的老師、主任老師、圖書室的老師、園長媽媽熱情地打招呼,並給她們送上親手製作的賀卡和最真摯的祝福。

通過這次活動,幼兒知道了教師節,瞭解了教師工作的辛苦和意義,並通過表達與操作活動真正感受到了教師之愛。同時,也學會了一種愛的表達方式,學會去感恩。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3

恰逢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與我國第x個教師節的到來,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以及在全校青年學生中營造濃厚的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福總臨牀學院以“品味傳統,感念師恩”爲主題,開展了一系列慶祝中秋節和教師節主題教育活動。

一、指尖福總,點滴祝福手手相傳

爲將主題教育活動更好地在同學們中廣泛傳開,福總臨牀學院積極動員組織同學用影像將中秋節親人團聚、同學朋友相聚的幸福團圓時刻記錄下來,特別開設#指尖福總話團圓#微博話題,參與此話題共有9條微博,閱讀量達到2117。學院團總支微博還轉發了同學們的討論:

“20xx級福總第三組,又名“愛的三重奏”,在這個特別日子相聚在一起,很happy有木有?很有愛有沒有?一切都暗示好的開始,希望三組全體成員能夠一起把“愛的三重奏”用心用愛用情永遠彈奏下去。”同學們的微博表達了對新集體的滿滿的希望與祝福。

二、愛在福總,快樂中秋你我相伴

今年中秋節適逢20x級同學剛下臨牀到新環境學習,爲增進新班級同學的情誼,讓外地不方便回家的同學感受節日氣氛,20x級同學精心準備以“愛在福總”爲主題的中秋節聯歡晚會。晚會包括《愛的初體驗》、《愛的甄嬛傳》、《愛的三重奏》等多個節目,同學們通過唱歌、短劇、舞蹈等多種形式來表達對福總臨牀學院這個大家庭的感情。晚會中還特別準備:愛的猜猜猜、愛的傳傳傳和愛的豐收等三個遊戲,通過遊戲來培養同學們的團隊協作能力。

學院還在中秋來臨之際,購買了一批月餅分發給同學們。同時,爲增進x級與20x級同學的情誼,加大兩個年級的互動,20x級同學特別下宿舍給正在臨牀崗位上奮鬥的學長學姐送月餅表達中秋祝福。

三、感恩福總,句句真情感念師恩

爲表達同學們對老師的敬意,福總臨牀學院圍繞“老師,您好”開展了一系列的團日活動。在教師節當天以課程班爲單位,累計在課前或課間集體向老師表達節日問候2次,爲老師送熱水5杯。課後,還組織同學通過QQ、短信、微博等方式向老師表達感恩,同時學院還開設#指尖福總念師恩#話題,鼓勵同學們向老師們送祝福,累計祝福60餘條。

同時,同學們還以上課教室爲平臺,精心佈置電腦桌面,將最美的祝福和感激化爲行動獻給可愛的老師們。學院還積極準備教師節節目,將在9月25日參與到育才苑各學校共同籌劃的教師節晚會。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4

金色的九月,我們迎來了第x個教師節。什麼禮物最能表達我們對身邊辛勤工作的老師的深情?

9月10日是星期一早上。老師們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走進幼兒園,但他們驚訝地發現每個教室的`門口都有一張放大的賀卡。溫暖的金黃色包裹着溫暖的問候:“親愛的老師,祝您節日快樂!”一句簡短的祝福,讓每一位老師一進幼兒園就感受到最真誠的關心和尊重。然後,在幼兒園的升旗儀式上,羅紅主任獻上了美麗的鮮花,並向老師們深深鞠躬,唱着動人的歌曲《感恩的心》。老師們動人的淚水和幸福的笑臉在鮮花的襯托下格外美麗。

今年教師節,幼兒園和往年一樣,開展了“拒絕家長禮物”活動,倡導家長和教師共同營造更加清潔的校園環境。爲了表示對老師的尊重,父母和孩子們製作了可愛的賀卡,帶來了美麗的花束,並送來了祝福。連同這份來自幼兒園園長母親的溫馨問候和衷心祝願,教師節的幼兒園沉浸在溫馨的祝福中。

在這個特殊的節日裏,幼兒園老師們沒有忘記病牀上與疾病抗爭的同事林紫。大家自發來到新橋醫院看望住院的臨淄,和她一起過節。賀卡、鮮花和捐款把節日的氣氛和祝福送到了她身邊,給了林紫很大的勇氣和信心。

領導的關心,孩子的祝福,同事的真情,讓幼師永遠被驚喜、感動、溫暖包圍着,一次又一次地體驗着作爲老師的這種特殊的快樂。這個教師節意義深遠,令人難忘!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5

9月10日,我們迎來了全體老師的節日,我們中大班的老師和小朋友們匯聚到形體室,一起慶祝這個快樂的節日。

我們的活動一共有四個環節。第一個環節,我們讓幼兒觀看了一段視頻,讓幼兒們明白每年的9月10號是教師節;第二個環節,通過多媒體我們一起看了中大班的教師照片,讓幼兒介紹自己的老師,說說你心中的老師是什麼樣子的,很多幼兒都表達了對老師的喜愛之情;第三個環節觀看教師平時爲幼兒做事的照片,讓幼兒明白教師的辛苦和對幼兒無微不至的照顧,讓幼兒上臺表達對老師的感謝,孩子們看的很仔細,上臺也表達的非常好,很另在座的老師感動。第四個環節是幼兒獻花給老師,每個班派出代表,給老師送上獻花並說一句“我愛你”,教師們都感動了,覺得平時的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總的來說,這次活動是成功的,既讓幼兒知道了9月10號是教師節,也讓幼兒瞭解了老師們的辛苦,增加了對老師的感激之情,也讓老師們的心靈得到了安慰,同時很好的融洽了師幼之間的關係。但也存在不足的第,比如事先音樂沒有準備好,而且播放視頻時聲音很小,幼兒只看到畫面,聽不到聲音。在人員安排方面也有一些欠缺。

這是這學期我們中大班第一次的活動,以後還有很多次這樣的活動,希望我們能改正這次的小缺失,爭取在下一次能夠做得更好。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6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又是一年佳節至。爲了做好經典文化的傳承工作,幫助幼兒瞭解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今年中秋節前後,泉州幼師附幼根據各個年齡段幼兒的興趣和需求,將中秋的文化特色和童謠詩詞等有機融合,開展了富有閩南特色的系列主題教育活動。

一是開展《表心願誦中秋》活動。

鼓勵幼兒把對親人、老師、長輩的感恩之情用圖畫等方式表達出來,並張貼在“心願牆”上。該園的老師相信環境將持久地感染和激發着幼兒知恩、報恩之心,起到“潤物無聲”的教育作用。“泉州講古”、“中秋詩詞朗誦”也是其中的一個活動,家長陪伴孩子一起朗誦詩詞、童謠。幼兒在家長的帶領下,不僅對中秋的文化淵源有了進一步的瞭解,萌發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是開展《話中秋做月餅》活動。

充分發揮家長資源的優勢,邀請專業人士入園爲幼兒講述中秋節的來歷、民俗等傳統故事。家長繪聲繪色的講述讓幼兒穿越時光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優美與意蘊。以此同時幼兒還跟着家長體驗了製作月餅的方法,感受到了節日的歡慶與喜悅。

濃濃中秋情,悠悠中秋風。豐富多彩、層次分明的中秋節系列活動,讓不同年齡段的幼兒都能感受到濃郁的家鄉風情,也讓幼兒對中秋節獨特的文化內涵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對於激發幼兒熱愛中國傳統文化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7

爲進一步發揮傳統節日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加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中的載體作用,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讓全院醫務人員通過活動更加深入瞭解與中秋有關的節日文化知識,開闊視野,以中秋的團圓來共促和諧社會的構建,尉犁縣醫院積極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全國文明旗創建內容。

一、加強組織領導

爲了真正讓全院廣大人民羣衆度過一個歡樂、祥和的節日,我院根據縣文明辦印發了《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網上宣傳活動的通知》,要求各科室要充分認識當前開展好“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活動的重要意義,各科室要把開展好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作爲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重要抓手,作爲豐富羣衆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作爲精神文明建設的一件大事,擺上重要位置,加強組織領導,精心組織開展各項活動。

二、活動豐富多彩

按照創建全國文明旗的要求,從實際出發,開展了形式多樣,更具實效的活動,效果顯著。

一是開展網上“中秋賞詩文”活動。組織全院職工參加“中秋賞詩文”,並吟誦欣賞、即興賦詩,同時評選自己喜愛的中秋詩文。從而調動我院醫務人員感受中秋佳節豐富的文化內涵。

二是開展網上中秋祈福活動。根據中秋祭月的傳統習俗,組織我院醫務人員通過網上橫擬製作“愛心月餅”,並在餅上留言祈福,向親朋好友、道德模範、身邊好人等送餅祝福。

三是開展“中華大團圓,家家樂中秋”活動。

三、廣大醫務人員踊躍參與

國家把傳統節日列入法定假日後,廣大職工對開展傳統節日主題文化活動有着強烈的願望。組織開展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順應了羣衆的新期待,滿足了羣衆的節日文化需求,羣衆參與熱情高。讓人們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的同時,更感受到家庭親情、人間真情的可貴,活動做到寓教於樂、寓教於文,注重發揮羣衆的主題作用和主動精神,把羣衆發動起來,讓羣衆參與進來,使羣衆真正成爲節日活動主角。

四、新聞宣傳引導有力

在開展相關活動的同時,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對宣傳傳統節日的導向作用,切實加強對傳統節日的輿論宣傳,積極營造尊重傳統節日、熱愛傳統節日、參與傳統節日的濃厚氛圍。對我院廣泛開展的中秋節主題文化活動進行了全方位、多側面地宣傳報道,擴大了傳統節日的社會影響,使“我們的節日。中秋”更加深入人心。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8

爲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以中秋節爲契機,我校結合xx區相關要求,我校於20xx年9月1日至5日開展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紀念活動。

根據國小生年齡特徵,我校特別按照年級劃分制定了豐富多彩的紀念活動。例如一二年級的學生由班主任講解中秋節由來及習俗的活動,三四年級利用班隊會開展中秋美文經典誦讀活動,五六年級的班級利用班隊會開展中秋“大家來詠月”班級小報展。學校大隊部收集學生作品並展出了學生獲獎作品,引來了許多同學、老師和家長的目光。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學校邀請了交警五大隊的民警與三一班的孩子看展了“品月餅議中秋講安全”的班隊會,民警叔叔首先祝賀孩子們中秋節快樂,然後對孩子們進行了出行安全的培訓,隨後孩子們和民警叔叔坐在一起吃月餅,話家常,共度傳統佳節。

通過本次活動讓低年級的學生在老師的幫助下了解了中秋節的由來及習俗,進一步感受到了中國的傳統節日的濃濃親情。高年級的學生在經典誦讀和手抄報的製作過程中,收集各種相關信息,增強了對傳統節日的認識和體驗。老師們精心選擇中秋故事,同學們認真參與誦讀和小報製作,在感受傳統經典文化魅力的同時,孩子們充分的表現出了參與的積極性,繼承傳統文化美德,增強愛國主義情感。

中秋節遇上教師節心得體會9

爲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積極倡導文明和諧理理念,息縣一高響應縣青少年活動中心號召,通過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節”主題教育活動,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結合創建文明城市,着力營造關愛互助、安定團結、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現就息縣一高活動總結如下:

一、活動目的

通過開展經典誦讀、手抄報評比、書法比賽、徵文、攝影等形式多樣的迎中秋民俗文化活動、讓廣大高中學生更易瞭解中秋節的來歷,瞭解中秋節的相關文化,過好中秋節,感受中秋佳節祝福團圓的美好情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二、活動安排

一高校團委高度重視、精心組織、加強領導,成立了“我們的節日·中秋節”活動小組,通過學校宣傳欄、班級黑板報、廣播站等加大宣傳力度,努力營造出濃厚的與論氛圍和良好文化環境,廣大同學積極踊躍報名參加。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使學生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一)開展了以“誦經典、談中秋”爲主題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一高團委精心選擇古今與中秋有關的名篇佳作,組織學生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接受傳統文化的薰陶,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大部分高中學生在經典誦讀中瞭解了傳統文化,增強了民族自豪感,提高了文化自信心,引導他們珍惜親情、熱愛生活。

(二)開展了以“傳承優秀文化、歌頌團圓中秋”爲主題的民俗文化活動,一高團委組織學生開展手抄報評比、書法比賽、徵文等形式多樣的迎中秋民俗文化活動。同學們踊躍參加,全校共徵集手抄報680份,書法作品236份,此次活動充分發揮出了傳統節日在中國小生思想道德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從而引導廣大中國小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

(三)開展“中秋團圓,我愛我家”攝影活動。息縣一高將利用八月十五中秋節假期,積極引導和鼓勵高中學生,以“中秋團圓,我愛我家”爲主題,拍攝家庭成員一起了解中秋節的來歷、品月餅、賞月等團圓場景,並選擇優秀作品進行評比展覽,讓學生走近中秋,感受中秋佳節祝福團圓的美好情感,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