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

當我們備受啓迪時,應該馬上記錄下來,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

下午,參加一個“道德講堂”活動,深受啓發。道德講堂是中央文明委推廣的xx省常州市“文明城市創建過程中的惠民利民創新之舉”。作爲文明城市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工作,xx市率先在xx的省級以上文明單位試行。這項活動的開展,有利於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升全社會的公民文明素質,推動經濟社會轉型升級。

這次活動按照市上的統一安排部署,借用xx常州的經驗,以“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事教身邊人”的方式,安排了本單位一位先進模範人物,通過“道德講堂”這種形式,講述自己經歷的工作中很有創意的三個故事,以及工作中的教訓,表明公務人員做人做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他們還從市環衛處請來一位“xx十大女傑”,講述她在環衛工作一線的酸甜苦辣,以期對本單位幹部職工一些啓示和教育。下午儘管只用了一個多小時,但效果很好!

退下來的老同志講述的,都是他自己親自經歷的工作中的幾件事,所以講得很生動很有吸引力。我歸納總結爲以下幾點:一是肯動腦筋。在排污管帶水過江敷設、體育館異型結構吊裝工作中,想方設法創新工藝提高效率,減少消耗降低成本。二是敢於擔當。重大活動供電上出了故障,主動承擔責任保護幹部;抗震救災中採取有效措施,確保了災後重建有序推進。三是堅持原則。爲了工作和整體利益,心底無私天地寬不怕得罪人,不管相對方官銜和來頭,該怎麼辦就怎麼辦。四是善於總結。經常以“樹立大局觀念、維護領導權威、團結協作爲重”自律,不斷完善提高自己。

環衛工人雖然被譽爲“城市美容師”,但真正願意主動從事這項工作的人並不多。環衛工人三班倒,早班每天早上四五點鐘就上班,晚班要十一二點才能回家。成天跟垃圾打交道,保持城市的清潔衛生,人們是瞧不起又離不得。下午一位管着320多位環衛工人的大班長,講述她搞好環衛工作的三點體會:一是心態放平和,在人們肯定中感悟成就;二是敬業放首位,在默默無聞中成就事業;三是人本爲核心,在相互關愛中展現凝聚力。

道德範疇很寬泛,每個人所說的一句話所做的一件事,都可以折射出道德的影子;不同的崗位和職業也都肩負着不同的社會責任。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正義感的社會人,都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積極遵守社會公德、職業道德,認真踐行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使誠實守信、愛崗敬業,尊老愛幼、助人爲樂,夫妻和睦、勤儉持家等中華傳統美德一代一代地發揚光大。大家都這樣做了,個人素質就高了,文明城市就有了堅實的思想道德基礎,整個中華民族也就有了希望爲自己學習的榜樣。

2、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在社會上做到誠信爲先,文明出行。在工作上,身正爲範,爲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努力培養新一代的文明小公民。

3、積極參加道德講堂活動,爭做道德講堂活動的宣傳員、義務志願者,爲共創和諧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

總之,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踐行,努力提高自身品德修養。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2

緊張而有序的考試已告結束,在本次考試中,我發現了平時在教學上的很多缺點和不足:

1、學生的落實程度太差,學生複習背誦的時間不足,很多學生甚至完全沒有複習,最終導致答題不會。

2、解題步驟不嚴謹不規範,有的同學用生活中的“白話”進行答題,導致最終雖然寫了很多答案,但是得分卻不高。

3、學生對新問題的分析能力差,遇到新問題不知如何去思考,去解決。

4、抄襲現象嚴重,在閱卷過程中,很多同學答案完全一致,並和標準答案相同,也有同學錯的相同。抄作業抄答案成爲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這也是在家學習的弊端,很多孩子自制力不強,很難達到在學校的學習效果。

爲此,鑑於上述不足和缺點,我總結出一些問題的解決方法:

1、複習階段規劃好上課時間,可以一定的時間給學生複習知識。

2、在授課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知識點的講解,還要重視學習方法、答題方法的學習。

3、課上課下準備一些答題,通過和學生一起做題和留作業的方式,培養學生們的分析問題能力。

通過這次考試,我發現了自己和同學們都存在着一些問題,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會吸取教訓完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講知識,還要講方法,關注學生們的學習進度,督促學生及時複習背誦,促進學生進步。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3

本次活動是10月15日,《道德與法治》學科變革以來優秀課例的集中展示,通過聆聽《道德與法治》編寫者魯潔對課程的時代背景、基本情況、核心理念、實施建議的解析,對該綜合性學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看法。

另外,通過三位老師呈現的三節優秀課例,將活動性和實踐性融入課堂,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爲我的教學提供了最好的範本和借鑑。

通過本次活動中實驗國小孫靜波老師的課堂演示,我感受到了低年級《道德與法治》學科開設的重要性和學習的必要性。課程是基於中國公民素養的現狀,基於中國進入社會主義新時代的要求,基於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開設的。低年級孩子正是良好品德與行爲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課程立足於低年級孩子所處的家庭、學校、社區、祖國、世界這些密不可分的成長環境,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主動體驗,參與生活到創造生活,讓孩子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培養具有中國心、民族魂、文化根的中國“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施需要依託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注重迴歸生活,從孩子存在的問題入手,關注學生髮展的起點,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入手,關注學生髮展的方向。

通過聆聽這三位優秀教師的優質課,我覺得每一堂課的活動設計都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都是教師課下潛心調查,深入學生生活,針對學生的吃、喝、玩、樂設計出來的。活動的設計不僅要貼近生活,還要貼近整個單元、整個時代的背景,因此,每一個活動都凝聚着老師們的心血。在三節課的活動設計中,劉老師目標非常明確,孩子也很活躍。王老師的課堂目標一目瞭然。孫老師的課堂是一種美的享受,讓我學會了很多。

最後,我覺得教師的專業素養也是一個值得我注意和提高的地方,一個能夠教《道德與法治》的教師不僅需要理解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課程理論還需要良好的素養,教師的觀察能力、聆聽能力還有表達能力都會影響一堂課的質量,尤其是這種綜合性體驗課程,需要帶給孩子的是情感的引導,更需要一個專業素養強的老師來把控。

這次學習帶給我的收穫還有很多,三位老師的優秀課例將會成爲我教授這門課程的指明燈,我喜歡這門課程,它沒有數學算式的嚴謹和語文課文的深厚,但它凝聚着一個人全部的思想,自信和自尊。希望以後的教學中,我能更深入的認識它,通過我的教學,學生們能更加熱愛生活,發現生活的美,進而創造生活的美!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4

今天聽了教育專家老師的講座,學習了人教版國小道德與法治教材網絡培訓受益不淺,感受頗深。現將自己學習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一、 《道德與法制》的教材特點 兩位老師都分析了新課程標準下的新教材特點, 讓我們對課程標準及教材 把握更準確。新教材的突出特點:

1、體現了學生喜歡,圖文並茂,抽象問題直 觀形象表達的卡通版面。

2、更加貼近學生生活。

3、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 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二、 《道德與法治》的教學建議在教學上專家給出了學生觀、教師觀、教材觀三觀並存的建議,學生觀重點 突出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差異,允許多樣。教師觀中強調了教師的三個角色 扮演即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學目標的制定可因地制宜,課堂不再侷限於 教室,它還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而且體現課前、課中、課後、校 內外連續完整的活動過程。教學材料的主要源泉來自兒童的現實生活。因而取捨 材料均要以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緊密相關、切實需要的內容, 以確保內容生活化,絕不再是以本爲本。

在這次學習中, 更加註重與孩子的溝通能力,同時也賦予老 師跟孩子之間更多的互動。在今後的教學實施中,我將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 和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及時地把社會中的新信息, 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相結合的教育基底,使教學更加精彩。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5

"百年大計,教育爲本;教育大計,教師爲本;教師大計,師德爲本。"到底什麼是師德師風?所謂師德,就是教師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素養;師風,是教師這個行業的風尚風氣。師德師風是教育工作者的靈魂。

對於師德師風問題,不少教育家及國家領導人曾有過精闢的論述。孔子提出:"躬自厚而薄責於人","以身立教,爲人師表"等;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爲人師表。都是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說過:"教師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爲人師表。"人民教師,肩負着培養人和塑造人的神聖使命。毫不誇張的說,一個民族的希望,是通過教師托起的。教師不但教人以知識,使人從無知到文明,教師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學會如何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民族的素質直接折射出這個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質就必須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隊伍。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

作爲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認真備好每一堂課,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是根本,但僅僅做到這一點還不能說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師。作爲教師,還應加強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個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質的人,這進行必要的角色轉換,要從傳統的師道尊嚴中擺脫出來,要從家長的威嚴中解放出來,要從唯一正確的師長的假想中醒悟過來,學會傾聽,學會理解,學會寬容,學會欣賞,懂得讚美,善於交流,成爲學生成長的夥伴,成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和鼓勵者。對教師來說,最好的回報就是得到學生的真心擁戴。好的師德師風的一個具體表現,就是師生之間保持一種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學習、相互尊重。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和楷模,身教重於言教,因此幽默風趣的談吐,得體大方的着裝,親切熱忱的態度,紮實淵博的知識,猶如和煦的陽光照射到學生的心靈上,使他們感到溫暖、舒暢、輕鬆。融洽的師生關係可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從而產生對教師的信任感,尊敬感。努力進取。作爲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任何事情都是雙向的,學生如果看到老師這麼努力、這麼認真,付出這麼多來教他們,我想他們肯定會首先在思想上對這位老師予以肯定,不會在學習的過程中對老師的教學態度持有懷疑,這樣對學生的學習顯然是很有利的。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爲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爲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

這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體會。我自己要從以上各方面努力。堅持不斷地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汲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120xx年國小法制教育工作總結

本學期,我校依然把加強對少年兒童的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年違法犯罪工作納入德育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的治理規劃之中,廣泛動員教師、學生家長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現就我校本學期的法制教育工作作如下小結:

一、強化領導、認識到位,制定宣傳教育齊抓共管的機制,爲做好學校法制教育提供重要保障。

我校法制教育主要由德育處組織實施,動員組織學校教師、家長積極參與法制宣傳教育,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並將學校法制宣傳教育列入教師的考覈目標,形成了統一規劃部署、檢查考覈制度,明確各位教師的責任;從組織領導、健全制度、注重教育內容和方式方法等方面法制教育進行佈置,動員社會各界參與,形成了較濃厚的氛圍。

聘請東阿縣司法局張慧同志舉辦專題法制講座,講解相關的法律法規。經過多年的實踐,我校建立健全了學校法制教育的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形成了校長監督、司法行政部門指導、德育處組織班級具體實施、師生共同參與、全社會各方面配合的工作格局。實踐證明,這種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符合客觀實際,是開展學校法制教育,預防學生違法犯罪的重要保障。

二、以充分利用好學校主陣地的資源,加強法制宣傳教育。

以學校爲主陣地,突出對學生從正面加強法制宣傳教育。使與學生學習和生活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廣泛普及。充分利用課堂進行法制教育,組織學生認真學習了《九年義務教育法》、《國旗法》、《國徽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律法規。通過講解這些法律、法規,使學生了解了我國法制體系,增強學生的道德觀念、法制觀念。能夠自覺地用法律法規來約束自己,用法律法規來保護自己。

同時,利用國旗下講話、黑板報、等陣地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大量的法律、法規都是通過這些陣地向學生進行宣傳的,通過組織學生觀看法制電視節目,閱讀法律書籍,使對學生的教育內容更充實、更具有說服力、更加形象生動。從而加強學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們守法的自覺性。我校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傳授法律知識與提高法律意識相結合;法制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學生日常行爲規範教育相結合;普法教育與依法執教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教育相結合;形成了我校的法制教育特色。

通過多種形式的法制教育,使與學生生活、學習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得到基本普及。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6

開學前夕,我參加了教育局組織的新課標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授課老師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細雨如絲,我興奮激動的聽着,彷彿又回到了學生時代。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我所任科目是七年級數學。說實在的,沒有教過這門課程,以前,學校雖然讓我教思品,我很想認真的去對待它,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聽了楊老師的講課以後,我現在非常自責,我覺得我愛錢的想法是多麼的錯誤啊,上好思品課是多麼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的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我們的思品教師,我們肩上的膽子太沉重了,正向課上老師所說的我們得自己把思品當回事,我們必須把它上好。

其次是理念的轉變。

二,教材的變化

這次新課標培訓,我們的教材又有了新的變化,它更加人性化,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加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它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充分挖掘學生資源以及充分挖掘社會資源。學生的主體性充分得到發展。

三,課堂的變化

以往的一言堂、填鴨式的教育太陳舊了,新課程要求教師要善於學習、廣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現有教育資源與合理擴充。講究的是師生的互動,生生的互動。我們應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結合新課程的特點,加強學生活動設計與研究,教學中努力創設寬鬆、愉悅、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吸引學生參與。

四,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我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作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

以上是我對這次培訓的一些膚淺認識,總是心中有很多話,確實無文彩表達。這次培訓應該說是非常及時的,相信此次的.學習,能在自己今後的常規教學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總之,教師要不斷深入鑽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爲自己的東西,要強調教材的基礎性地位和主幹性作用,超越教材的前提是源於教材,必須對教材有全面準確的理解,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落實新課標,才能進行高效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7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參加了全縣國小道德與法治的培訓,培訓時間雖短,卻讓我感受到國小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在譚老師的講解下對新教材有了較深入的理解。通過培訓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國小《道德與法治》新教材的編寫是按兒童的生活路徑,以兒童的成長與發展的生活邏輯爲核心設計的。教材中的主體是兒童,教材的內容是兒童的生活。

教材關注學生的整體成長、生活;瞭解學校生活的兩個主體生活方式,學會玩,並且有意義地玩。學會主動思考,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有想法的參與學習。整本教材洋溢着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從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圖體現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價值觀。新教材具備了以兒童的生活視角和路徑,形成生活內容和教學相統一的敘事邏輯,教材力圖體現和諧與溫暖的情懷,體現着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和諧與溫暖的關係。學生從課本中能學會守法、樹立規則和公民意識、學會做事、主動思考、積極參與學習,讓自己努力從適應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覺、自主。新教材中沒有了說教性的內容,各冊設計了相對集中的教育主題,呈現方式體現了兒童的審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還滲入了一些繪本圖畫和內容,激發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從生活中的小事中滲透法制教育。

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好的道德實例和現實需求的法治知識,也應和學生一起解讀、分析,更要帶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社會,觀察、思考、感悟、實踐。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師,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蘊、有情懷的教育者,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此次培訓,受益匪淺,在譚老師精彩的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這將成爲我在以後的教學中能夠正確掌握新教材的重難點、駕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寶貴經驗。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8

聽了顧老師所上的七年級道德與法治第九課第二框《法律保障生活》一課,我認爲亮點較多。顧老師首先從上節課學習的知識點——法治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入手,讓學生用一個詞或一個句子說出自己對法律的感受,從而導入新課。接着以一副十字路口交通混亂圖片開始了對法律特徵的探究。整堂課以時政背景材料爲載體,以問題探究爲龍頭,以思維訓練爲主線,給人的感覺是環環相扣,有條不紊。從整體上說不失爲一堂成功的常規課。

該課之所以說是一節好課,是基於以下幾個方面得出的結論。

理論聯繫實際是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原則。但選用什麼樣的時政材料,這同樣體現了一位教師的選材能力。道德與法治教師應該而且必須要有對“時政的敏感度”,哪些時政將會成爲考試關注的熱點,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沒有這種敏感度,就不是個合格的道德與法治教師。這節課主要圍繞着法律的三大特徵爲主線貫穿本堂課。

道德與法治教師也要學會如何把時政熱點轉換成課堂教學資源,並把時政材料與課堂教學相結合,提出正確的問題。老師們可以看到:對一段同樣的時政材料,有的教師所出的題精要,有的教師出的題很表面。因此,我們必須研究材料,呈現給學生的也必須是教師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材料和問題。這節課顧老師所選用的材料,比較“精要”。在導入中主要運用圖片:法律制定機關、國家強制力、高官落馬等不僅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同時增強了學生的自覺遵守法律的意識。時代性、時效性強,針對性強。

這節課,立足於“學生的發展”,這種發展不只是簡單的教材知識的羅例,更多地是教材知識的重組和整合,並不斷地引導學生去分析現實問題。在掌握基礎知識之後,提升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顧老師的課一直在努力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同時,整節課始終體現着“互動、合作與探究”的課堂教學氛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生本互動的課堂探究意識濃。同桌討論和小議次數較多。

教學設計實質是一種教學的預案。它不同於房屋設計圖,可以在教學進程中不斷地加以修改、補充、調整。在預設中生成知識和能力,而又在生成中不斷調整預設,形成一種“創生”的教學活動。教學活動本來就是一種創造性活動,正是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不斷互動,創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境,從而創生出一節優秀的課。在這過程中,學生受益了,教師也在教學相長中獲益。而這也就是“教學的魅力”所在。顧老師對學生的回答及時點撥,不僅使學生能得到“答案”也能得到“途徑”。

課堂上教學氛圍、師生關係很融洽,如果教師教學能進行適度的學科滲透,教學效果將會更好。其次,在分析問題時,讓學生不僅動腦,而且結合題目動動手動動筆,我想效果可能會更好一些。課堂結束前教師應作全面深入課堂小結。本堂課此環節較爲薄弱。

以上評課僅是我個人的粗淺看法,不妥之處,請同行批評指正。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9

9月我有幸參加了經開區教研室組織的一二年級《道德與法治》新教材教師培訓。通過這次的培訓,使原來懵懵懂懂的我收穫頗多,專家和老師們的講解,爲我今後的教學指明瞭方向,下面談談我個人的看法。

通過老師的經典剖析,使我認識到應該怎樣突破新教材的重點難點;

怎樣才能深入淺出;

怎樣才能順利打通學生的思維通道、掌握一定的學習要領,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我已經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應主動學習,教師處於主導地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新教材貴在強調以學生爲主體,充分讓學生在通俗易懂但卻蘊含人生哲理的知識點中輕鬆愉快的提高內在的政治素養,形成科學合理的人生觀,價值觀。

國小道德與法治教育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活能力。一年級是培養行爲習慣的最佳時期,作爲教師,應在道德與法治課中,以培養學生優秀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行爲習慣爲目標,抓細抓實,讓學生在愉快的課堂氛圍中學習新知識,同時讓學生在活動中加強行爲訓練,使學生規範自己的行爲,主動學習,愛上學習。

這次培訓使我受益匪淺,今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要認真、細緻地解讀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設計意圖,一切要從以學生的需求爲出發點,充分發揮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孩子們愛上《道德與法治》這一門課,讓孩子們在快樂中學習。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0

8月22日,爲期兩天的國小三至六年級的《道德與法治》培訓開始了,領導在培訓開始前對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程的重要性進行解讀,提醒大家認真學習,通過本次培訓對教材有進一步的理解,並把所學運用到自己以後的日常教學中,真正做到道德與法治從娃娃抓起,幫助他們扣好人生的第一顆釦子。

《道德與法治》課程主要依據是《義務教育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大綱》,在國小階段着重普及憲法常識,養成守法意識和行爲習慣,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邊的法,培育學生的國家觀念、規劃意識、誠信理念和遵紀守法的行爲習慣。通過本次培訓,我對於《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寫用意和整體規劃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國小階段,我們需要摒棄那種認爲法治教育就是講法條、講案例的觀念,把傳播法的理念、精神、價值貫穿於學生日常的生活當中。我通過培訓總結了該學科教學的三大性質:生活性、活動性、開放性。

1、生活性

珍視學生的生活爲寶貴的課程資源。課程學習本身是學生生活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真實體驗生活、主動參與生活、創造生活的過程。

本課程遵循學生生活的邏輯,以學生生活中的需要和問題爲出發點;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爲課程的基本追求。

2、活動性

超越單一的書本知識的傳遞和接受,以活動爲教和學的基本形式。課程的呈現形態主要是學生直接參與的各種主題活動、遊戲或其他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通過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活動過程中的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來實現。

學習是知與行相統一的過程,注重學生在體驗、探究和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實現社會性發展。課程設計與實施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豐富多樣的社會活動中,逐步形成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

3、開放性

教學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學生的其他生活空間;教學時間在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聯結中靈活而彈性地延展。

內容根據社會生活的發展變化和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有彈性地吸納鮮活的社會生活事件;教學空間從課內向課外延伸,從課堂向學校、家庭和社區擴展。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對於國小生來說,行爲合乎規範,要比記住許多該方面的知識、名詞、條例法規更爲重要,這門課程不是要讓學生說出來,而是要他們通過自身體驗、探索、討論和總結後做出來。努力上好每一節課,真正從國小階段抓好學生的思想政治及法治的教育,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健全的人格體系和較高的公民道德素養,爲他們以後在法治社會的生存打下堅實的基礎!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1

《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程對學生的成長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此課程不僅能使學生樹立正確合理的三觀,在不良誘惑面前說No,而且能夠促進學生心理上的健康。

這門課程以樹德立人爲引領,在尊重兒童生活獨立價值,體現道德教育迴歸生活的同時,更加重視法治精神和法治意識的培養。讓國小生能夠了解法律知識,遵守法律法規,嚴格規範自身行爲,學會採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合法利益,使他們能夠從小就具有社會意識,樹立正確的法治信仰,讓他們積極投身到社會法治實踐中去,從中更好地瞭解法治,運用法律知識,體現“知行合一”的理念,做一個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執行者。

青少年接受信息的途徑豐富多樣,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所以,在國小階段做好《道德與法治》教學能夠在思想上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從精神層面向學生傳遞健康的思想意識,減少和杜絕青少年犯罪的情況,規避校園霸凌等不良情況的出現,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學習進一步營造更加健康規範的校園環境。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過程中,傳統教學方式過於關注對學生知識的灌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就需要教師及時的優化升級個人的教學思想,更要積極地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對需要學的內容不斷的創新整合,切實的提升教學的整體水平。通過有效的《道德與法治》教學對學生的行爲舉止進行規範約束,建立健康積極的道德評價體系,能夠在學生內心有一杆道德的撐杆,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奮鬥目標,爲學生以後的成長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2

開學初我參加了《道德與法制》課的培訓,讓我感受到國小生道德與法治的重要性,有了以下的心得體會:

現在,未成年人的犯罪率逐年上升,並且惡意犯罪的情況也有擡頭的趨勢,這和對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相對欠缺有着直接的關係,而學校又是未成年人學習知識的第一陣地,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最好辦法。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搞好青少年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不僅是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質,確保青少年健康成長的需要,同時也是振興中華民族的需要。

國小法制教育注重文化課而忽略學生的道德法制教育,學校沒有專門的法制教育人才,雖然授課教師一定程度上了解法律知識教育,但並不系統、全面。要使國小生成長爲一個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作爲老師應對法制教育引起高度重視,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從小事做起,遵守《國小生日常行爲規範》,自覺守法。教育學生“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涉及法律法規。比如怎麼樣過馬路,不能打擾別人休息,不能破壞文物,在乘坐交通工具時要注意什麼等。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學看來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隨地吐痰,亂闖紅燈,實際上這樣做已經是違法了。因此大家要學習法律,增強是非判斷能力,自覺遵守校規校紀、法律法規。

二、從身邊做起,預防犯罪。我們積極學習《中國小生守則》,警惕學習生活中的不良行爲,加強自身修養,用科學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要珍惜學習機會,自覺接受家庭和學校的教育管理。要提高鑑別能力,不要學習和模仿電視、電影和文學作品中的犯罪行爲。要謹慎交朋友,不要和社會上品性不端的閒散人員交往,特別是那些有前科劣跡的人。切莫虛榮攀比,不要隨意向外人透露和炫耀自己家庭的情況,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傷害。不要輕易相信他人的哄騙,遇事多留個心眼,警惕各種不良誘惑,對陌生人給的玩具和食品等不要輕易接受。要學會用報警、呼救、反抗等方法抵制不法侵害。

只有從小處入手,一點一滴的滲透教育,法制教育才能有效,更加有利於學生的健康成長。

第3篇: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

法制教育不僅要向青少年宣傳遵紀守法的重要意義,更重要的是讓他們認識到:法律不僅是對自制行爲的約束,更是捍衛尊嚴,下面給大家分享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歡迎借鑑!國小道德與法治培訓心得體會1

9月11日,全縣國小三年級教師參加了《道德與法治》培訓,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天時間,但是我獲益匪淺。雖然是網絡學習,但課堂上每一位學員聽得都很認真,網授專家的講解更是聲情並茂。下面我從兩個方面闡述我這次培訓的心得體會。

一、首先是思想上的轉變。

本學期我所任科目是三年級語文和《道德與法治》。說實在的,開學一週了,《道德與法治》我還沒有上過這門課程,在我的思想中,一直把它當副科,感覺這門學科抽時間突擊簡單講講就行,但今天聽了網絡培訓老師的講課以後,我感到上好法制課是多麼關鍵的事情啊!我們的教育恰恰缺乏的就是對孩子的思想上、心理上、行爲上的教育啊!育人先育心,一味地抓高分,升學率,使我們的孩子失去了快樂,失去了個性的發展,也更失去了我們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美德。現在的孩子不知道感恩的很多,不講誠信的很多,不文明的很多,不勤儉的很多……所有這些難道不值得我們反思嗎?我想通過這次學習,首先值得反思的就是我們的教育,特別是我們擔任此科目的老師們,肩上的膽子很重,我們必須把法制課當回事,還要把它上好。

二、樹立不斷學習的觀念。

在這次培訓中,陶元紅老師和章樂老師的講解讓我折服,與他們的差距真是太大了,我想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這個飛速發展的社會的需要,才能在自己的工作中游刃有餘,真正地做到以“學生爲本”,爲學生服務。再次感謝領導給的這次學習的機會!

此次培訓在專家和名師的精彩講述中,令我對新教材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面對新教材,我們要多思考,多研究,理清教材中的明線和暗線,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教書育人,用德浸潤和溫暖兒童心靈,用法呵護兒童健康快樂成長。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3

道德與法治是會考必考科目之一,但是九年級的學生學習時間和精力都有限,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是花在數理化英語上面了,在思品學科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跟別的學科相比是十分有限的,這就要求我們每位教師要在課堂上下功夫,向課堂要質量,真正做到“有效”複習。結合自己近幾年來的教學,我深深體會到提高複習課效率的重要性。那麼如何提高九年級會考複習課的效率呢?

一、認真研讀《天水市國中畢業與升學考試(會考)複習指導》(下面簡稱“會考指導”)

《會考指導》是會考命題的重要依據,它明確了道德與法治課程會考考查範圍及要求,規定了考試的指導思想、命題原則、內容、題型、分值、難易度等,理應成爲我們關注的焦點。對《會考指導》的忽視,將導致教師只憑自己的經驗而教,只憑自己的感覺而教,在這種情形下,學生只能被動地記憶、做題,既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效率又低下。因此,在複習時,教師一要:認真解讀《會考指導》,精確定位知識點,對照考點,大膽取捨,適當、適度地對教材知識進行增減和整合,提高複習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二要:重視並準確理解《會考指導》會考點的變化,要弄清楚“修改”和“增加”的原因,並依據教材進行系統整合,結合年度熱點新聞進行整合和強化訓練。三要:落實好《會考指導》中對應的八個層次能力要求即: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論證、評價和探究,吃透樣卷中的例題,落實到平時的複習中,並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二、要做好集體備課這一常規工作,發揮團隊的作用

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個人的力量畢竟是有限的,團結的集體纔有凝聚力和戰鬥力。集體備課作爲一項常規工作,是提高課堂效率必不可少的前提。在每週一次的集體備課前,都要定好備課的內容,要安排一個主備人,在主備人備課的基礎上展開討論,每一次集體備課都要圍繞課標和會考指導進行,把準考試方向,該捨棄的知識點大膽捨棄,該精簡的知識點絕不展開。尤其是第二輪的時政專題複習時更要充分利用好集體備課,利用集體備課時間認真研讀和討論,確定專題,再收集和整理相關內容,形成複習資料,儘量精簡。考試後通過集體改卷、交流可以知道各班的錯誤典型,講評試卷時更能做到有的放矢。這樣通過集思廣益,大家做到資源共享,既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課堂實效。

三、要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喜歡讀你教的這一學科

進入九年級後,相當多的學生對道德與法治這門課不感興趣,他們認爲道德與法治這門課在所有會考科目中是最不重要的,而且文字多,要識記的知識點太多,很難出成績,因此他們對道德與法治的參與熱情都不高。

興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熱愛我們所教的學科,就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喚醒學生冷淡的學習意識,體驗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老師上覆習課時,不能枯燥無味地炒舊飯,讓學生沒有新鮮感。我們可以採用具有針對性和互動性的方式,將一些重點考查的知識提煉,關鍵的地方讓學生填寫,激發學生挑戰自己的興趣;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教與學的潤滑劑,是提高課堂效率的保證,是學生樂於學習的基礎。教師語言要風趣幽默,課後不能端着態度,要主動跟學生聊天,讓學生喜歡你這個老師,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從而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期待你的課;在複習過程中要幫助學生建立起自信心,善於發現學生的進步並及時表揚,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要採取有效的複習策略

(一)精講基礎知識,強化對基礎知識的記憶掌握

迴歸閉卷考試後,記憶方面的考查勢必會加強,如果不分重點,都讓學生背誦記憶,到頭來反而是讓學生失去興趣和信心,產生牴觸情緒。要提高學生的興趣和信心,掃清學生的背誦牴觸情緒,提高課堂效率,就要做到“精講”。“精講”就要依據《會考指導》能力層次要求,按照“是什麼”“爲什麼”“怎樣做”梳理教材,以單元爲複習單位,框定複習內容,《會考指導》中沒有出現的考點大膽捨棄,並在課堂上留出記憶和練習的時間。還要對學生加強記憶方法的指導,不能死記硬背。一是理解記憶,先讓學生理解要記憶的內容,瞭解有幾層意思或哪幾個角度,再進行記憶。二是老師在複習過程中要注重指導學生背關鍵詞、特殊句式,再通過關鍵詞拓展,來達到記憶的目的。如“如何構築中國價值”這個問題就可以讓學生先記憶“樹立意識、強化意識、增強觀念”,再進行關鍵詞拓展來達到記憶的目的。三是可以讓學生用順口溜的方式記憶,如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公民基本道德規範”等就可以用這種方法。同時還要儘量做到當堂清,提高學生背誦效率,以減輕學生的課外負擔。爲了提高學生的背誦興趣,背誦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可以集體背、抽背、同學互背、限時背誦等等。每一單元複習之後可以讓學生畫思維導圖,強化記憶。

(二)精選練習,鞏固基礎知識

如果搞題海戰術,這樣只會逐步讓學生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必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變思維方式和教學方法,做到“精煉”。在每節課前5分鐘,對上節課複習的內容進行關鍵知識點的背誦小測,檢測學生上一節課的複習情況,並做好跟蹤反饋。另外,“精煉”還要求教師根據《會考指導》去精心設計具有典型意義的練習,可以從歷年的會考真題、學生易錯的題目中精挑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目讓學生練。練習應該採取配套訓練法,當堂檢測,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消化和鞏固。

(三)注重講評和考法指導,提高學生的理解分析運用能力

學生的練習不能做完後對對答案就算了,應該認真講評。第一,講評練習或試卷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分重點,面面俱到,這樣既浪費學生的時間,又會讓學生覺得講評乏味,注意力不集中。講評要有針對性,應針對有代表性、普遍性的問題重點點評和分析,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找出癥結所在,以增強學生對錯誤問題的認識,提高效率。第二,在講評時要注重考點的拓展延伸,注意一題多講,教會學生學會知識點的遷移,做到舉一反三,提高解題能力。第三,講評過程中還要注意考法的指導,要有意識地去強化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指導。老師在講評之前要備好課,一定要對試題的命題思路、考查角度和考查意圖瞭然於胸。還要了解學生有代表性的錯誤,可以把學生有代表性的錯題拍下來,用多媒體展示,先讓學生點評,老師可以從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角度去分析引導學生,再出示同類題目讓學生再練,以達到強化答題方法和答題思路的目的。對於一些因爲題幹太長,或者問得太靈活導致學生失誤的,應該指導學生學會抓住關鍵詞,學會進行問題轉換。

(四)重視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的結合

課本基礎知識複習一輪之後,一定要進行第二輪的專題複習,專題複習不能僅僅是第一輪的簡單重複,而是要結合當年的時政熱點進行,做到教材知識與時政熱點的有機結合。教師自己要對這一年來的時政熱點了然於胸,根據《會考指導》,結合時政,設計幾個專題,如“紀念改革開放xx週年”,“四川涼山州火災”等,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練習。這樣通過專題複習,可以讓學生在專題複習中既掌握了時事,又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避免了單純複習教材知識的枯燥乏味,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提高複習效率。

總之,九年級道德與法治複習既要注重基礎知識的掌握,又要注意基本技能的培養,還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複習效率,讓學生在會考會考出滿意的成績。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4

暑假我學習了孫彩平老師主編的《怎樣上好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全書分爲六章,從教材的解讀、教學目標的設計、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活動實施、德育意義的通達和教學倫理的彰顯六個方面專章討論。針對這六個方面的重要意義,結合我們在日常教學中經常會出現的問題,書中細緻分析了優秀的教學案例,爲我們一線教師在各個環節克服偏差,用好新教材,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做了有效引領。看完這本書,對於如何上好一節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我有了一些更深的理解。

一、及時更新理念

新舊教材的改變不僅是內容的變化,而且是理念的轉變,德育觀的變化。書中對“人與自然”這一主線背後的倫理觀的闡述令我印象深刻。新教材中引導兒童養成的是超越人類中心的功利主義思維,轉向弱人類中心的和諧共在的自然觀。在這一理念的引導下,以前自然教育主題中經常出現的,瞭解動物、植物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等說明其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人們要愛護他們的教學設計顯然是不相符的了。理論指導實踐,研讀新教材,理解新教材中理念的變化,及時更新理念,樹立正確的觀念對上好一堂道德與法治課至關重要。

二、積極面對教材

書中說,“便教利學”是新教材編寫的初心,新教材從框架搭建、編寫體例及呈現方式都以課堂教學爲出發點和歸宿。一個個精彩的案例分析,讓我對新教材的陌生與隔閡消失大半。我感受到了新教材從形式到內容上爲教和學所提供的方便,教學欄目的內在邏輯、各個欄目的實施、繪本式教材的精要……通過研究和解讀,這些陌生的板塊都爲教學帶來便利。由此,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我們要做教材積極的使用者、開發者和創造者”。

三、營造道德課堂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課堂教學倫理討論。“德育本身必須是道德的,纔有可能培養出有德性的學生。”在課堂上我們的一言一行都在給學生提供德育教育的信號,合格的道德與法治課堂關注的不應該僅僅是教學任務的達成,還應該表現出卓越的教育倫理品質,讓課堂氛圍充滿尊重和真實,讓每位學生得到公正對待,讓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

國小是學生進入學校學習的關鍵性階段,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學生接受怎樣的教育,就會成爲怎樣的人。國小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能夠提升學生的品德,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在新形勢下,隨着教學改革的進行,國小教師對道德與法治課進行了新的認識,從基本學情出發,確定教學策略,以此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1。轉變教學理念,讓學生有效學習

教會學生學習要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之後就會提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要轉變教學的觀念,讓學生能夠更有效地去學習。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清楚地認識到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是必要的,這也能夠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讓學生有效地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讓學生形成正確的、有效的學習思維。在國小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創新教學觀念,也需要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打破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國小的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總體上難度係數要大一些,但是隻要學生能夠理解,並且參與到其中就能夠對知識進行總結,也能夠得到較好的效果。針對學生比較熟悉的問題,需要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還需要不斷地提升學生自我的理解能力,讓學生的思維更加開闊,讓學生能夠跳出以前的漩渦。

2。從學生出發,優化教學方法

要想更好地提升國小道德與法治課知識有效傳播的效率,就要認真地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斷地創新已有的教學模式,不斷地對學習過程進行優化,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

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積累是非常必要的,學生參與其中才能夠激發出更多的探究慾望,才能不斷地產生對學習的新鮮感,不斷地培養學生學習的能力和實際操作能力。教學的留白在最近幾年的國小教學過程中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式,已經得到了全方位的推廣和使用,並且也取得了相應的效果。在課堂上教師並不是一味向學生灌輸學習的內容,而是要給學生留下一部分思考的時間,以此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多的探究性認識,提升探究能力,以達到學以致用,這也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突破。此種教學設計在國小的道德與法治課中能夠讓教學質量得到較大的提升,學生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不斷地突出特定的思維和習慣,找出更加科學的答案,由此提升學生的實踐和研究能力。

3。堅持以人爲本的理念,營造輕鬆愉悅的學習氛圍

現代化教育理念當中非常強調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教師需要將學生的位置明確化,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夠給學生更多的情感體驗,才能夠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從此成爲全面發展的、對社會有用的人才。樹立起以人爲本的觀念,首先需要教師轉變思想,改變以自我爲中心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思想,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師生之間增加交流和互動,適當進行角色的互換。其次,適合進度和方向,在課堂上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使用多種方式營造輕鬆和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若是學生的興趣點比較低,教師就需要究其原因,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更多的瞭解和反應,明確地擺正教師自己的位置,改變沉悶的課堂環境,進而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新形勢下,道德與法治課教師要重新建立起新的教學模式,不斷地革新教學思維,由此探究出更有效的教學對策。要採取有效的措施去對整個教學的環境和教學的過程進行優化,提升教學的整體質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進步。在此形式之下,面對教學的內容,面對教學的環境以及教學的目標,需要教師樹立起全新的教學理念。綜合研究各類對學生產生影響的學習要素,做好教學的準備和設計,由此提升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瞭解和分析,才能夠更好地教授知識,讓學生在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的過程中成爲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成爲國家的棟樑之才,成爲對社會有用的人。

道德與法治心得體會15

新版教材的“口語交際”欄目,不是新增的,但內容有些變化,增加了一些有趣的小遊戲。比如“傳話遊戲”,第一個人輕輕說句話,傳到最後一排,看看哪組傳得又快又準。

遊戲雖然簡單,但遊戲過程中鍛鍊幾個能力:一是傾聽能力,要專注;二是語言能力,把話說清楚。通過傳話遊戲,讓孩子們學會等待,鍛鍊專注力。現在都是快閱讀,孩子們很難靜下心來做一件事,傳話遊戲能讓孩子們學會靜下心來做事。

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 改名《道德與法治》

市教科院德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元紅介紹,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品德與生活》的教材全部換成了《道德與法治》教材。

在新教材版本的採用上,陶元紅說,根據教育部“過去採用什麼版本現在仍採用什麼版本”的原則與要求,今年我市國小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教材仍有人民教育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北師大出版社三種。

過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成了“部編本”,所以,今年我市將有20餘個區縣採用“部編本”《道德與法治》教材,10餘個區縣採用河北人民出版社《道德與法治》教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最明顯的特點就是更進一步強調“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兩大內容。

陶元紅稱,今年新教材《道德與法治》僅侷限於國小一年級,從明年起,國小所有年級的《品德與生活》教材都將換成新教材《道德與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