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通用22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那麼寫心得體會要注意的內容有什麼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通用22篇)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

爲了進一步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鹽都區內兒童暑期文化生活,鹽都博物館舉辦了暑期非遺文化培訓班。“非遺”全稱非物質文化遺產,指的是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羣衆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譬如書法、剪紙、戲曲,還有我準備學習的糖畫。媽媽及時幫我從博物館官方公衆號報上了名,爲期十天的糖畫非遺培訓班就要開始了。

徐老師是非遺糖畫和泥塑的著名大師,培訓的第一天教我們畫大刀。我本以爲大刀應該非常簡單,輪到我畫的時候,調皮的小勺子總是不聽使喚,我想往東它往西,我想多倒一些,但是總是少一些。看徐老師做行雲流水似的,真簡單。做事真的不能眼高手低,需要刻苦地練習。徐老師從細節開始輔導我們,先要把勺子放水平了,不能手抖,然後控制速度。按照老師的指點感覺豁然開朗,果然再重複畫起來就得心應手一些了。拿着我自己做的大刀,吃起來真香,真甜呀!每天頂着炎熱的天氣來鹽都博物館,跟着徐老師學會畫各種各樣的小動物,有美麗的小鳥、輕快的小兔子、雄赳赳的大公雞、氣宇軒昂的大馬和古靈精怪的猴子等,十二生肖的動物都基本掌握要領了。

學習糖畫並不難,但是要畫得惟妙惟肖真的太難了。徐老師說當初他開始學習的時候只用三個晚上就會了,但是成爲非遺糖畫大師卻刻苦訓練了幾十年。作爲非遺糖畫迷我們要傳承這項文化需要勤學苦練,保護好非遺文化。正如俗語所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相信,非遺文化肯定能很好傳承下去,華夏民族文化一定能發揚壯大。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2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一個民族真正的力量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必將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家的發展進程,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

許多有識之士不斷地呼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警惕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斷地在流失!遺憾的是,傳統文化的流失,已經成爲不爭的事實。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異彩紛呈、獨具特色,是各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積澱而形成的,不同的傳統文化自然都深深地刻上了本民族的烙印!敞開國門之後,接受外來文化的衝擊,民族虛無主義思想擡頭,洋節日越來越火,傳統節日漸趨消失;狂熱的舊城改造,令許多國家保護的古建築,竟頻頻遭到拆遷改造的破壞,結果全國形成寬大新道路、高大建築物、千城一面,丟失人文特色文化,丟失特色文化傳統……

在以革命和建設爲發展的進程中,我們周邊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許多文化遺產、大量古代建築,在有意或無意間消失了。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不少承載着巨大歷史文化價值的物質遺產,輕而易舉地永遠離開。許多地方城市建設,缺乏對歷史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造成對歷史古城的摧殘;結果,改造成百城雷同、千城一面,缺少民族精髓、傳統特色,丟失傳統文化的新城區……

我們中華民族創造了五千年的光輝燦爛文化,是具體體現在城市鄉村的精神內容功能上,每個城市鄉村有其個性,一方水土養育一方的獨特文化,是一方人的審美、智慧、才華、性格獨特的創造,不可替代。民族文化是一個精神環境,是鄉土情感和愛國情感的載體,是一方歷史經歷的活生生的物證。

馮驥才一針見血地指出,現在提歷史文化名城的保護,要用拯救來說,拯救歷史文化名城已經刻不容緩,國家在進行大規模舊城改過程中,城市的歷史特徵、文化風貌在全國正迅速消失,已經到了存亡的關頭。

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而傳統正是現代文明的前提與根基。“四書五經”等中華傳統名篇寶典作爲其主要載體,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時下大力提倡“文化全球共享”的背景下,我們更應重視本民族傳統文化當中的“稀有物種”。所以作爲傳統經典的“書”與“經”不可丟,必須加以傳承與光大!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更需要在繼承中鼓勵創新,使之適應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精神生活的需要。在文化傳承過程中,書籍擔當着重要角色。讀書的趣味、喜好,可以看作是一個人甚或是一代人文化觀念的價值取向。少年兒童、青年朋友作爲未來的主人翁,讀什麼樣的書倍受關注。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讀的書不同,所養之氣也不同。要“養吾浩然之氣”,所讀之書必須得有“浩然之氣”。

大多數的中國人,一般都只是從課本上讀到“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燦爛文化”的字樣,但又有多少人真正和傳統文化做“親密的接觸”呢?不讀《楚辭》,不知其“鋪陳抒情、浪漫想象”;不讀《論語》、《孟子》,不知其“雍容和順、靈活善譬”;不讀《莊子》,不知其“想象豐富、奇氣襲人”;不讀《韓非子》,不知其“鋒利峭刻、研箴析理”……讀“經”,然後方知傳統文化之博大精深。

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提倡傳統文化教育,要讓下一代擁有對社會的關注、對人性的尊重、對家庭的責任,應有惻隱之心,應有憂患意識,應有赤子之心,應是立足於中國文化基石上有改造自然、改造世界能力的傳人,以正直、睿智、勇於探索、仁和的形象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我們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有自己的風俗、禮儀、飲食、建築、服飾等,構成了獨具魅力的人文風景。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在社會和經濟發展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族的傳統文化具有了解歷史、教育後人、凝聚國民、鼓舞人心、陶冶情操、淨化靈魂的功能。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應當以文化復興作爲靈魂。希望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人人都來爲這件事貢獻一份力量。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3

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對於我,是一次很大的心靈震撼。在現代生活節奏越來越快的社會裏,人們已經淡忘了中國五千年總結下來的文化,個人的金錢慾望和享受的生活狀態佔據我們現代人的生活,在這個人人拜金的物慾橫流的今天,傳統的優良的東西,漸漸被大家覺得稀奇了。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的特色,是中國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五千年文化的積累,是中國文化保持長久生命力的重要因素。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五倫八德:夫義婦德、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而其中,百善孝爲首,我們就應該以身作則,養父母之身、養父母之心、養父母之志,養父母之慧。

人生當中有很多挑戰,改壞習慣的過程是不斷上進的,但不是直線上升,而是總會有很多波折的曲線上升。在我們平常處事行事的過程中,別人對不對不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看看自己做的是否正確。“各自擇,天心地寧;各相擇,天翻地覆”,所以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少說抱怨的話,多說寬容的話;少說諷刺的話,多說真誠的話;少說命令的話,多說尊重的話;少說批評的話多說鼓勵的話。家裏的每個人,都做好了,那這個家自然興盛,自然和諧,兒行千里,母擔憂,記得懷揣着入學通知書的離家時候,母親很早在起牀爲我煮餃子,之後母親流着淚和父親把我送到車站,一直到現在每次離家的時候父母還以一樣的爲送行,每次打電話的時候都要囑咐一句,在外邊要照顧好自己,什麼事情多想一想,我叩首,再道一聲:“感恩的父母!”

在我們的人生中,處處都充滿了抉擇,從擇食、擇言、擇業、擇偶、擇友等各方面,都需要我們要有判斷力,要有智慧,而這些都歸於我們是否學明白了,不能因爲我們自己退卻的心,消極的心,壞習氣而打敗自己,福田靠心耕,量大才能福大,大舍纔會有大得。通過學習,我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我要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有價值的內容,用來把今天的工作做得更好,實現它的現代價值。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課程心得《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結束了。楊老師的《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結束了。在這學期的日子裏,楊老師和我們一起走過了這段中國傳統文化的日子,讓我們有點依依不捨,不願和《中國傳統文化概論》說再見。

首先《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在楊老師的講解下,講的非常生動有趣。特別是楊老師的淵博知識、誨人不倦的態度,非凡的談吐,征服了我們。向我們傳授了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習得了傳統文化的精要。

《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從物態文化、制度文化、行爲文化、思想文化四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文化做出了全面介紹,詳細的介紹了中國古代的哲學、宗教、科技、文學、藝術、史學、民間習俗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這和我所認識的中國傳統文化不同,以前只是認爲精神方面的就是中國傳統文化。但是我現在知道了中國傳統文化不止表現在這方面,還包括更多的東西:科技、文化典籍、宗教、教育、藝術、文學等等衆多的東西。比如人的衣食住行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即飲食文化、衣飾文化、建築文化、交通文化。這些都具有重要的影響作用。總之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傳統文化以其豐富多彩,博大精深;兼收幷蓄,融會貫通的成就和特點,使《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設置更加有必要。它使我們更加深層次的認識瞭解了中國傳統文化,更加的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它有助於我們青年大學生認識國家民族的歷史文化,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我們國家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具於以上《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基本內容和總要意義,我認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的課程設置,應該讓更多的院校專業設置,讓更多的大學生認識瞭解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我們的文化素質。特別是在物質生產和科學技術水平發展的情況下,在西方思想的泛濫下,我們每一個國人都應該熟知中國傳統文化。因爲它是中國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東西,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具有重要的價值取向的作用。只有熱愛中國文化,才能是國人更加自豪,才能使國家立於民族之林,才能在現代中生存。

特別是在近年來,興起的中國熱,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當西方的發展進行到死衚衕的時候,他們開始向這個東方,東方的中國尋求解決的道路。原因就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作用。特別是他的實事求是,知行合一,知天命而用之的唯物主義思想;“治世不一道,變過不必法古”的變革精神;民爲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和人道主義精神;有奮發圖強的鍥而不捨精神;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社會責任感,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情操《中國傳統文化概論》總之向我們傳授了太多的中國最重要的東西,值得我們回味與思考。

因此,我們要主動、積極地閱讀文化典籍,欣賞文學作品,考察文物古蹟,真正瞭解我們的先人留給我們的遺產,將文化精華化爲我們的良知、理性、美感等主體存在的一部分。還應該在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價值判斷、文化心理中自覺以優秀傳統文化的標準要求自己,做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積極弘揚民族文化、寬厚仁愛、有創新意識的中國人。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4

中華武術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它不僅是一門技擊之術,同時也是一門養生修身入道之學。它有着豐富的技擊內容體系,藝術般的攻防方式,更具有獨特的健身養生功效。

而就在它的技擊內容而言無非就是對人體各個部分加以鍛鍊和加強,從而達到非普通人能所及的地步。

就比如說它對頭,腿,手,骨頭,皮的修煉。從而創出的武術;鐵頭功,佛山無影腿,醉拳,縮骨功,金鐘罩等。體系則是以天人合一,太極哲理,人道與氣和知行合一爲主流觀點的。而理論基礎是在陰陽,五行,八卦戲一套哲學範圍。

就養生而言,傳統武術養生則有大養生與小養生之別,大養生包括“三基大養”即“居住”“飲食”和“環境”三個大的基本方面,以及“動養”“靜養”“神養”“節養”德養“六個小的要求。這裏特別強調的是,作爲小養生並不是大養生減去三基而是指其居住條件,飲食條件,環境條件。

但是總的來說養生和技擊是不容分割的,而且具有中國國術之稱的武術自古以來就與養生有着不解之緣。況且武術界更是有一種說法兄有先養生,強身,健體,壯身,達到身體的強健因而纔可進行技擊。不然的話身體慮弱或不夠強壯,不擊自倒。何談與人較技呢?因此,各門各派都有自己的養生,強身之道。且武者們窮其畢身精力把修煉的首要目標是放在增長本源上性的功力之上,以達到先養生,壯身而後提高技擊實戰效用爲目的。

既然武術的本質上市一門以“技擊“打鬥爲追求,以養生,強身,修身,爲根本且的門類。那麼毋庸置疑,武術在養生方法學問的積累上有其獨到之處。而就傳統武術而言,拳起於易而理成厭,易理和醫理事拳理的主要構成因素。

總的來說我們可以把養生要義總結爲:“通過行拳修煉來達到身體陰陽二氣的最佳平衡。”

而在中國傳統文化武術中也有這樣一句話。“靜者壽,噪者失”對這句話最好的詮釋的武學經典非太極所禹。而太極武學的奧義在於練功對過程中“以靜求功”以此來開發人體的神經功能。

“靜者壽,噪者動。”這句話似乎能夠很好的解釋今天的武術界。隨着科學的發展和熱武器的不斷創新。技擊的作用也越來越小,武術界的躁動者也似乎少了很多。不然任你武功再高,我也能一槍幹倒。由此武學的格鬥和技擊猶如枯萎的花朵。不過還好還有一朵正在盛開的朵。

滄海桑田,海枯石爛,中華傳統武術仍對我們的生活有着不可代替作用和影響。歸其原因是中華武術是中華優秀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5

在我們椒江有許多文化牆,烈士山腳下就有一處。在那幽靜的小路旁是一排圖字結合的文化牆。

在大年初五的早上,我和爸爸吃過飯,一起來到烈士山腳下參觀文化牆。我們來到了山腳的小路上,映入眼簾的.是《千字文》三個大字,接下來是千字文的簡介,我從介紹中知道了《千字文》是周興嗣所編的,《千字文》是四言長詩,首尾連貫,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開頭“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結尾。全文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複,據句押韻,前後貫通,內容有條不絮的介紹了天文、自然、修身養性、人倫首理、地理、歷史、農耕、祭祀、園藝、飲食起居等各方面。

《千字文》前四句是“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辰宿列張。”說的是天是青黑色的,地是黃色的,宇宙形成於混沌矇昧的狀態中。太陽正了又斜,月亮圓了又缺,星辰佈滿在無邊的太空中的天文現象。接下來是有關自然地理的“雲騰致雨,露結爲霜。金生麗水,玉出昆岡。”說的是雲氣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裏露水遇冷就形成霜。黃金產地在金沙江,玉石產在崑崙山岡。有修身養性的“德建名立,行端表正。空谷傳聲,虛堂習聽。”說的是養成了好的道德就會有好的名聲:就如同形體端莊了,儀表就正直了一樣。空曠的山谷口呼喊聲傳得遠,寬敞的廳堂裏說話聲非常清晰。還有關人倫道理的“罔談彼短,靡恃已長。信使可覆,器欲難量。”說的是不要談論別人的短處,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長處就不思進取。誠實的話要經得起考驗。

我一邊走一邊看使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的知識,懂得了很多的做人道理。我要向他們學習,繼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6

“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傳承民族精神!”這響亮的口號聲是我們新世紀中國小生秉持的信念。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而古詩文就是這當中的一朵奇葩。古體詩一般又稱古風,這是依照古詩的作法寫的,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的束縛。從詩句的字數看,有所謂的四言詩,五言詩和七言詩。四言詩是四個字一句,五言詩是五個字一句,七言詩是七個字一句。唐代以後,四言詩很少見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詩和七言詩兩類。五言古體詩簡稱五古;七言古體詩簡稱七古;三五七言皆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中國文化真是源遠流長啊!

而《論語》,也是一部代表着中國禮儀文化的名著。《論語》有孔子的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爲集中的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使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語錄體”。中國現在發揚並學習的古代著作之一。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還有很多,例如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亦簡稱秦兵馬俑或秦俑,位於今天的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秦始皇陵以東1.5米處的兵馬俑坑內。兵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個類別。古代實行人殉,奴隸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爲殉葬品爲奴隸主陪葬。兵馬俑即製成戰車,戰馬和士兵形狀的殉葬品。

作爲國小生的我們,雖然做不出什麼弘揚文化的事蹟。但是,我們從小接觸這些代表着中國文化的東西,就是在傳承,繼承!這種文化,代表着我們的民族精神!

祖國悠久古老的文化,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正因如此,我們才應該繼承,傳播下去!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7

是的,魯迅已不在了。如果他健在的話,至少,至少多一個和我一樣具有吶喊精神的中國文化的崇拜者與維護者。然而他確定已經不在了,他的軀體安臥九泉,已是無可辨駁的事實。

缺少了他,缺少了吶喊者的領導人物,一切,一切都變得那麼沉寂。縱使從深幽的山谷中傳出幾聲沉悶的吶喊,也不會有任何心靈的迴應。更令人驚恐的是,連回音也沒有,留下的孤獨無助者是全部效果。

我沒有他深厚的文化底蘊,沒有他鋒利的言辭,更沒有他一呼雲聚的威望,但我與他一樣流淌着炎黃的血,擁有一顆振興中國的心,我是一個怎樣的幸福者與哀痛者。

對於敦煌文化的流失,王圓籙是罪魁禍首,而對於中國文化的流失,誰是罪人呢?

我們都反對儒家思想的束縛,追求自由,個性解放,這是時代潮流、發展的需要。然而,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六親不認;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損人利已;失去了束縛,我們可以爲所欲爲,以至做出天理難容的事。由此看來,我們還是需要傳統文化與道德觀念的,那又爲何不快快行動,繼承發揚傳統文化呢?

現在,那個曾自以爲是吶喊者清清楚楚的明白了,吶喊終歸是吶喊。這正如他大聲喊着要吃飯而最終飢餓的原因。貪婪惰性慢慢地消磨了鬥志,腐化了身軀。我不要變成一個空殼,我有自己的思想與靈魂,我可以不做一個吶喊者,我必須驅散心靈上的污點,做個行動者。

中國文化的流失到底是誰的錯?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8

上週五下午的班隊課上,我們班的13位小主持人,帶我們領略了中國傳統文化之民族樂器、刺繡、皮影、書畫、剪紙、圍棋……從多方面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

中華文化淵源流長,但我們平時接觸並不多,有的是從書中或電視節目中獲取,有的是老師上課的時候講過,所以,對於這次的班隊活動,同學們充滿了好奇和期待。13位小主持人的演講都十分精彩,顯然是事先做足了準備,這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曹可欣講的剪紙,她介紹了兩種剪紙,單色剪紙和彩色剪紙,還展示了她家收藏的剪紙,臉譜剪紙、剪紙書籤……品種豐富,造型各異,看得我眼花繚亂,真是令人讚不絕口。

中華五千年孕育了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這些文化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寶藏,需要我們共同傳承,需要我們發揚光大!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9

今天,我在文化館藝術中心參加了“我來學手藝”非遺項目體驗活動——六雙花燈的製作。

六雙花燈以竹篾爲骨,以宣紙爲面,以祝語爲表,以燭火爲心。其製作精巧,具有原始農耕性、歷史傳承性和濃郁的鄉土性,滲透着濃濃的嶺南文化色彩

六雙花燈有很多種類,有傳統白花燈、八角燈、紅蓮燈、編織花燈、金子牌燈,有造型精緻的齊天大聖、春耕水牛、鳳凰、稻草龍,還有與時俱進地加入了新式材料的防水花燈,等等。

令我驚訝的是,來自信宜市鎮隆鎮的六雙花燈是廣府文化、高涼文化、壯瑤文化的結合體,讓人感嘆歷史的久遠!

在活動現場,六雙花燈製作的代表性傳承人甘理明老師親自教我們製作六雙花燈。

首先,在預先做好的六邊形花燈框架上塗上漿糊,把宣紙繃緊,分別粘在框架正、反面;接着,把邊沿多餘的宣紙撕掉或粘住;然後,用與側面同寬的粉紅色紙把花燈的六個側面封住,再用細長的紙在正反兩面修邊。等待片刻,漿糊差不多幹了,我們在燈的正、反面畫上自己喜歡的圖案,六雙花燈就做好啦!

製作步驟看似簡單,但做起來並不一帆風順。就在我小心翼翼地粘貼側面封邊的時候,細心的媽媽發現花燈正面的宣紙破了!這可怎麼辦?還能補救嗎?我連忙找甘老師求助,只見他輕輕地揭開側面的彩紙,撕開破的宣紙,然後用一張新的宣紙重新粘上框架。看他那嫺熟的動作,三下五除二就粘好了,真是佩服啊!

活動結束後,作爲小記者的我有幸採訪了甘老師。談到此次活動的意義時,他意味深長地說,辦這些公益活動就像播種,把非遺傳承的種子播撒到我們孩子身上,希望有一天種子能開花結果,把這一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一代又一代傳承下去。

“非遺”是我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給予我們後輩的“寶藏”,通過此次體驗活動,我體驗到非遺的魅力,我們要把它繼續傳承下去。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0

隨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在2003年頒佈,非遺保護的熱潮在全球各地出現。總體而言,保護非遺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隨之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就包括對非遺的不尊重,特別是對相關社區、羣體主體地位的不尊重。爲讓非遺保護工作沿着健康的軌道前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在2015年底的第十屆常會上,審議並通過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倫理原則》。這是一份十分重要的文獻,其綱領意義和指導作用,將在今後全球的非遺保護工作中日益凸顯。

這個倫理原則正文只有千把字,但內涵並不簡單。它是多國學者和文化管理工作者集體智慧的結晶,它是在充分顧及各方利益的基礎上形成的一個鼓勵性的、涉及道德層面、立法層面和商業利用層面等環節的倫理條款。與那些專業學術團體更注重技術層面和職業操守準則不大相同的是,該倫理原則首先申明它是遵循了2003年《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和現有的保護人權和原住民權利國際標準文書的精神而制定的,這就清晰地交代了這份文獻的思想基礎和道德邊界。正確理解這份文獻,對於我們工作的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倫理原則強調要確保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存續力,進而確認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對促進人類和平進程和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賦予了保護非遺以崇高的使命和任務。再者,倫理原則把社區、羣體和個人置於傳承非遺的核心位置。此外,非遺實踐的所有互動應以合作對話協商諮詢爲特徵,並使相關方事先知情同意,且要確保創造和傳承非遺的人羣從中受益。

這些條款都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保護非遺的大潮中,泥沙俱下、魚龍混雜的情況並不少見,譬如去語境化、過度商業化、傳承人和實踐者權益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等問題在不少地方也有發現。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措施,確保持有非遺的社區、羣體和個人在行使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權利過程中,享有獲得收益的權利,創造性表達的權利以及學習和受教育、受培訓的權利。這表明,政府已將尊重傳承人羣的主體地位和權利,作爲非遺工作的重要原則。而有效推動保護非遺的工作朝向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需要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全社會對非遺工作認識的提高。認真學習《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倫理原則》等文獻,更到位地把握其核心精神,將有助於全面提升我們的思想認識水平,有助於在實施保護非遺工作的各個環節中,出臺更符合非遺特質和特性的舉措,制定更科學的保護策略,也就會造成更有利於國家文化建設和民族文化繁榮的良好局面。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1

初秋的早晨,一出門就與微風撞了個滿懷,風中的露水送出秋天一絲絲涼意,但絲毫不減我的興致,因爲今天我要以最美的姿態來赴“非物質文化遺產”這場約會。

伴着秋風,攜着秋陽,我們50名龍娃和6名非遺傳承人走進葉店祠堂。六位老師早已做好了準備,我被分到第六組。第六組的任務是學習民間剪紙,這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也是民間最爲流行的藝術之一。她歷史悠久,風格獨特,猶如一位婀娜多姿的古典女子款款地向我們走來。

接待我們的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奶奶。我們看了個個都讚歎不已,老奶奶爲了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就耐心地講解:“剪紙這門手藝是很難的,它講究心靈手巧,即使剪不出來也不能灰心。每個要剪的東西要心中有個底,每個事物在腦子裏面有個整體的形狀,這樣才剪得漂亮。”接着她拿出十幾把剪刀和一疊紙,教我們如何剪,紙在奶奶手中好像被施展了魔術,剪刀變成了一根魔術棒,剪刀飛舞,令人眼花繚亂,一剪刀下去,沒過一會兒一個複雜的五角星就呈現在了我們面前。我們都躍躍欲試,老奶奶給大家剪刀和紙,讓我們大展身手。

雖然剪得沒有奶奶活靈活現,但是也剪出自己獨特的風格。哈哈,詩語同學的花粲然綻放在她手裏了。剪紙講究心靈手巧,刻畫也是有趣十足。我拿着滑輪在墨上滑動十幾秒,又在畫板上畫了十幾秒,然後將宣紙放在刻板上,用手慢慢從上滑到下一個,雷鋒的畫像便在宣紙上了。不僅如此,金婺陶創始人呂永明老師又帶給我們陶藝的快樂,揉、捏、搓、壓,一步步整合,做成了一朵朵精緻的玫瑰花。

活動最後,他還向我們展示紫陽畫研究所紫陽居士的作品。作品典雅和時尚的完美結合,讓我們感受到了漆畫的傳奇魅力。另外還有書法的飄逸,也帶給我們心靈的震顫。

學非遺文化,傳中華經典。今天在葉店祠堂的雙堂雙進活動讓我們獲益匪淺。非遺文化需要一代代龍娃的傳承,婺城文化也在傳承的道路上撒滿芳香,我相信非遺文化定然在傳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2

很榮幸作爲學生代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活動上發出“傳承文化,你我同行”的倡儀。從參與“送大暑船”節慶活動,再的到非遺文創產品助扶貧,再也有短視頻讓網友們對中國戲曲有新的認識。青年一輩活躍在非遺文化中的身影已隨處可見傳承非遺,我輩當義不容辭,我輩責任。

當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時代重新煥發光彩,人們的生活與非物質文化已緊密聯繫。非物質文化已不再存在過去,無論是節慶活動還是由非遺文創創立的扶貧車間,就連互聯網這種新時代產物,也活躍着傳統戲曲的身影。非物質文化遺產其實到處都存在,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從小做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當今不正會已不可割捨了。

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助於我們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更堅定穩步的前進。非物質文化遺產雖然不像文物那樣看的見,但意識一點也不輕。它看很似遙遠,但小到家風,大到民族精神,從熟背唐詩三百首,再到傳統手藝傳承等。其實都隨處可見。正是因爲我們在傳承非遺文化,從中有所獲意義重大更是義不容辭。

你我生活已離不開非遺,它的存在已不可或缺,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責任在肩。看!從線上“誰說曲藝不抖音”,“王者榮耀長安城”,再到線下古風衣着,非遺文創。我們已在日常生活中不知道不覺中擔起傳承非遺的責任。哪怕是娛樂遊戲,也紛紛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身影。在從小到大的文化薰陶下,多象徵着我們傳承非遺責任的義不容辭。

在新時傳承非遺的方式已靈活多變,且有利於我們塑造文化自信。小張的非遺文創,小心的短視頻表演曲藝,小張參加活動多體現了傳承非遺的方式多姿多彩。哼上兩首小曲,身着非遺手藝製作的衣服,無不塑造對傳統文化的自信。

在此我倡議:首先,我們應該有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責任精神,傳承非遺義不容辭,人人有責;其次,積極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小道閱讀一本經典名著,大道學習一門傳統手藝;最後,紛紛參與傳播非遺的行列中,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走出去,讓世界看得見。

我們年輕一輩當勇擔重任,一起參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活起來,讓中華民族經典文化淵遠流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魅力。

希望大家在此活動中有所收穫,爲非物質文化遺傳播獻一份力!也能拉進大家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距離,讓非物質文化遺產能更好流傳下去。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3

兩天的合肥非遺之旅結束了,但旅行中的點點滴滴卻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裏。

最難忘的是馬戲團的表演和趣味拓展遊戲。

馬戲團表演真精彩。表演結束後,又上來一羣老虎和兩位指揮員,指揮員拿着指揮棒拍打一下老虎,老虎便跳上事先準備的圓球,它站在圓球上,用它的腳緩緩地推動圓球,圓球轉起來了!臺下掌聲連連。過一會兒,另外兩隻老虎爬上圓形空心架,一隻在架子上面跑,一隻在圈內跑,圓形空心架隨着它們的腳步也跑起來,臺下掌聲再次響起,震耳欲聾。

趣味拓展遊戲開始了。一位身穿軍裝的人拿來一塊塊上面有很多凸起的指壓板,暈暈欲睡的我,頓時提起十二分的精神來。我們先做了幾個深蹲,接着就開始玩在指壓板上跑的遊戲:兩個人背靠背,手拉手,來回跑一趟。我和周嚴偉一組,剛走上指壓板,我們就開始慘叫,腳踩在上面實在太疼了。爲了快點完成,我和周嚴偉連滾帶爬加摔跤,當我們終於回到地面,坐到凳子上時,腳已經沒感覺了。

休息一會兒後,我們又開始玩羣龍取水的遊戲,這個遊戲考驗的是智力與團隊合作精神。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4

今天,2021年10月29日,對於別的同學來說,仍是一如既往:依舊是朗朗的讀書聲以及刷刷的寫字聲。而此時,你會發現學校的教學樓有其中的兩層空無一人、寂寥無聲。那是因爲我們將向快樂的旅程—非遺園出發。隨着一聲出發令下,一支五年級大軍“身向遺園那畔行”。今天對我來說更加有着非同凡響的意義,因爲這是我首次脫離母巢隻身行動,並且老媽終於給我自由花錢了,雖然錢不多,但仍看出老媽對我的關愛。

當我邁到車上的第一步時,就想:富有傳奇色彩的一天開始啦!隨着發動機的轟鳴,車輪緩緩的轉動,征程開啓了。

在路上,聽着導遊流利的介紹,我心急如焚,恨不得直接飛去目的地,見到它的廬山真面目。大約過了一個小時的車程,見證奇蹟的一刻到了,非遺園這座文化聖壇,我來了!

下了車,果然不出我所料,一切都如此完美:潔白無瑕的雲悠然自得地閒逛,瑟瑟的秋風迎面飄來,井然有序的園區正等待着我們的到來……在導遊的帶領下,我們首先來到了一處清澈又寧靜的水池旁。突然,一陣美妙婉轉的音樂打破了寧靜,悠美的旋律在我們的耳邊盤旋,同學們的雙眸亮了,千姿百態的噴泉映入我們的眼簾,它們神龍擺尾,驚蛇狂舞,周圍的池水婀娜多姿,翩翩起舞,輕如飛燕,衆星拱月般圍繞着中間的噴泉,而這些噴泉更是在池水的襯托下輕歌曼舞,翩然天上,美輪美奐。從遠處看,它們有時像空中炫舞的仙子,有時像蜻蜓點水的忍者,有時像細若光滑的手掌……每滴水掉落在池裏,都給同學們帶來一股股活力與動力。

賞完音樂噴泉後,導遊又帶着我們來到了大型賽場。這可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爭鋒,而是動物與動物之間的爭霸。首先是鬥雞,兩隻雞上場,它們倆看起來似乎都久經沙場,雙眼都虎視眈眈,一場大戰一觸即發。首先黑方給了白方一個下馬威,打了白方一個趔趄,而白方也不甘示弱,奮起抵抗,雙方進入巔峯對決。隨後又看了賽狗、賽馬,尤其是那些英姿颯爽的馬兒,一出場就氣勢洶洶,氣吞山河。比賽時,它們血紅的頸毛隨風飄逸,矯健強壯的身體使它奔逸絕塵,勢如破竹,風馳雲卷。

到了中午,我們也飢腸轆轆了,以健步如飛般的速度衝如了食堂,可我們大都愁眉苦臉的走出來,因爲那裏面的飯菜簡直難以下嚥,不過與同學在一起用餐感覺還是很開心的。

吃完飯後,我們相繼參觀了軍事博物館與馬戲團:殲15戰鬥機裝備先進,速度如電光火石—稍縱即逝;坦克無堅不摧,航母氣勢盛大……我彷彿置身於現代化的軍事基地之中。馬戲團的動物們,個個妙趣橫生,興趣盎然,笨拙遲鈍的行動力夾雜着滑稽可笑的表演,不時地讓我們捧腹大笑、開心無極限。

玩樂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經意間,我們就要離開這兒了。走到門前,潔白的雲朵已被黃昏的落日映得泛起了紅暈,涼爽的秋風也轉化成了冰冷的晚風。再次邁上大巴,充滿傳奇色彩的一天到此爲止,明天將重返舊時代。

今天,在非遺園我們不僅擁有了歡樂,同時還獲得了同學之間的友情以及無盡的知識。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5

今天我和老師、同學們一起遊覽了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園。

進了園門,我們來到了廣場看噴泉。剛剛坐下,噴泉就開啓了。只見那噴泉時而似古木直插雲霄,時而似正方形棱角分明,時而激情澎湃,時而情緒低落讓我看得如癡如醉。

接下來我們去了馬戲團,有一個節目十分好看:幾個演員在五六米高的架子上表演雜技。

只見第一個人順着高空鞦韆蕩了過去,但他根本沒有回來的意思,而是直接利用雙腳的力量盪來盪去。這時另一個高空鞦韆上的第二個人也蕩了過去,正好手拉手一起盪來盪去,不過第二個人很快就蕩回去了。呀,壓軸戲來了,在最上面的一個發射器上的第三、四個人,手拉手向反面一蕩,手一放,只見第三個人空中轉體480度之後又和第一個人手拉手一起蕩了,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時間要到了,我們坐上了大巴車,離開了這讓人流連忘返的地方非遺園。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6

今天豔陽高照,學校組織了一次秋遊活動。我們五(2)班的學生在班主任範老師的帶領下興高采烈地坐上旅遊大巴車。平日裏,同學們都埋頭學習,過着學校——家裏,兩點一線的生活,老師也一心撲在教學的事務上,很是辛苦。今日的秋遊,無疑是對我們西園新村國小(南區)全體師生的一次壓力的大緩解。在車上,由於座位有限,同學們互相謙讓着坐,連範老師都把座位讓給了同學。我們說着笑着,感覺沒多久就到了目的地——合肥市郊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園”,簡稱“非遺園”。

進了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幾根很高很粗的柱子,柱體是房屋,柱子最上面是各種極富中國元素的臉譜造型,即使在園外的很遠的地方,也能看到臉譜。園裏有很多用古木蓋的古香古色的房屋。我們彷彿穿越時空,來到古代。在導遊姐姐的帶領下,首先觀看鬥雞、鬥羊表演,以及賽狗、賽馬比賽。以前在電視裏看過賽馬比賽,還從未看過賽狗比賽,對於我們這些國小生來說,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透着新鮮。然後我們跟着大部隊到了一個很高很大的圓形帳棚裏,開始時裏面很黑,連腳下的臺階都看不清,走起路來要格外小心。等我我們都坐下來後,裏面的射燈開始亮了,原來這又是一個表演場地。我們在這裏又相繼看了老虎、獅子的表演,它們本來是很兇猛的動物,沒想到在這裏卻溫順得叫幹啥幹啥。最精彩的要數“空中飛人”的雜技表演,演員們在沒帶任何保險絲的情況下,在十幾米的空中飛來飛去,還可以空中接人,真是讓我們捏了一把汗,看得驚心動魂,大呼“過癮”。

看完表演,已臨近中午,同學們的肚子開始鬧“意見”了。即使這樣同學們仍保持整齊的隊伍,男同學幫女同學拎着重物,身體強健的幫助弱小的,一起參加、融入這個溫暖的集體中來。我們排隊來到園裏一片松林裏,草地上。欣喜地鋪上報紙、墊子,把從家裏帶來的各種食物統統擺出來,大家一起分享這秋日的野餐。同學們三五成羣圍坐在一起,快樂地吃着鬧着。黃家慧同學從家裏帶來媽媽親手做的壽司和奶茶,供大家品嚐,劉蘇宇航同學帶的雞腿,全都分給了同學們吃。連範老師都一改課堂上嚴厲的表情,和我們一起愉快分享各種美味。在和同學打成一片的同時,範老師也不忘告訴同學們,不要把垃圾亂扔,要把手裏的垃圾統一放到袋子裏,然後一起扔到垃圾桶裏。因此野餐結束後,我們五(2)班同學坐過的草地,沒有一片垃圾留在那裏。真正做到了愛護環境,人人有責。有的同學嫌零食不能管飽,還吃起了泡麪,別看平時在家都不怎麼吃的東西,和同學們、老師一起分享時,就變得津津有味。還有的同學吃起了棉花糖,看,徐洋同學,棉花糖都快把她的臉給遮住了,她還吃得全神貫注。還有吳湘雪同學,不知道嘴裏塞了多少好吃的,把腮幫子都撐得鼓起來了。同學們在自己吃的同時,還不忘把好吃好喝的送給範老師、撒老師分享。範老師也樂開了懷,幸福地享受着同學們的愛戴。在五(2)班這個大家庭裏,範老師就是這個“家長”,要操方方面面的心,勞力勞心。今天,同學們借這次秋遊野餐,好好表達一下對範老師的感謝,同時同學們也看到了範老師溫柔愛笑的一面,感覺我們的範老師彷彿年輕了十幾歲呢。

野餐過後,已是下午。同學們又排隊來到音樂噴泉廣場欣賞音樂噴泉的美妙。以白牆灰瓦的典型徽派建築爲背景,配以動聽的音樂,看噴泉翩翩起舞,無數個水珠落入水中,又濺起無數個水花,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的感覺。由於豔陽當空,停在空中的水滴又映射出一道道若隱若現的美麗彩虹,彷彿爲這美麗的秋日又增加了幾分亮麗的色彩。

遊玩結束臨出園門時,同學們還集體合影,爲今日的遊“非遺園”畫上圓滿的句號。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7

今天,我們學校組織去非物質文化遺產園去春遊。同學們一大早就迫不及待地來到學校,我也不例外。因爲這是我們國小階段的第一次春遊最後一次。

一路上,大家都在一起說着,笑着。每一個人的臉上都洋溢着快樂。經過了大約40分鐘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美麗的非遺園。進了富有特色的大門後,印入眼簾的就是一座座明清古建築。首先,我們跟着導遊去看鬥雞、賽狗等精彩表演。到了比賽場地,同學們在賽場的觀衆席坐了下來。我最感興趣的是賽馬錶演。表演開始了,同學們各自都爲自己支持的選手加油吶喊着。騎馬手一個個都十分勇猛,時而揮舞着馬鞭。馬兒們更是努力,一個個像箭一樣在飛奔着。

看完了這些刺激的表演,我們又到了一個大馬戲篷裏看雜技與馬戲。首先登場的是一個雜技節目。表演雜技的大哥哥們非常勇敢,毫不畏懼。我時不時聽到有同學稱讚地說:“哇,好厲害啊!”真可謂是“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啊!然後,我們還看了一些其它馬戲和雜技的精彩表演。

這時,已經到了午餐的時間。我們走了一段路,到了一片有草地的小樹林裏。每個小組的成員都很團結,坐在一起分享食物。

匆匆地吃完午餐後,我們要去看“徽夢水舞”的演出。一開始聽這個名字,我還以爲是有人上表演舞蹈。但其實並非如此,而是許多的噴泉,他們就像在跳舞一樣。我們在露天的平臺上坐下,期待着馬上噴泉會噴出哪些造型。演出伴着動感的音樂開始了。起初,噴泉噴出的水很低,突然一下,跳躍了起來。接着,噴泉噴出的水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優美的弧線,又猛得落下來。水花濺在了我們身上,大家都感到特別涼快、刺激,都紛紛尖叫起來。有些小朋友跑到了第一排,感受水花的洗禮。這時候,又換了一個緩慢優美的曲子,噴泉隨着音樂變得柔和起來。噴出來的水像一朵花一樣,緩慢地變化着。一會兒,左邊的噴泉又噴出來一道捲曲的線條,壯觀極了。水聲,音樂聲,尖叫聲,交織在一起。真像是在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舞蹈。

之後,我們又去欣賞了西遊磚雕。最後,我們在剛進門的噴泉處拍了合影。然後,我們就坐車依依不捨地回去了。

通過了這次春遊,使我受益匪淺。我領略了激情、刺激的賽馬、賽狗、鬥雞,增長了見識;我又觀看了美麗的“徽夢水舞”,讓我看到了獨特的“水上舞蹈”;還有生動逼真的西遊磚雕。但最令我難忘的是同學之間純潔的友情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8

今天早晨我醒得很早,因爲我們今天要去春遊了。 我吃完早飯,把包裏放滿了吃的東西,就高高興興的走了。

我們到學校,車已經在學校門口等了。我們上了車開始了旅程。在路上,我看到了許多的油菜花,美麗極了,好像一片金黃色的海洋啊!

到達目的地——非遺園。我們去的第一個地方就是水上噴泉,那噴泉有時變成一朵小花,有時又像撞擊在一起的滾滾波濤……真是美極了!我還看見了一隻毛毛蟲,把我和高宇燕嚇得魂飛魄散,最後是吳俊傑和楊文豪幫我們解了圍。

我們去的第二個地方是馬戲團。馬戲團的演員可真了不起,他們有的能在旋轉的圓球上跳繩,有的在一根豎立的很高的鋼管上任意攀爬而且還做着許多高難度的動作。那驚人的表演,使我們發出驚人的尖叫。最讓我們開心的是小丑的,首先是他的裝化的就很好玩:大大的眼睛、紅紅的鼻子、圓圓的臉蛋、肥肥的褲子,尖尖的鞋,看着就開心。其次是他的表演,那滑稽的動作、俏皮的表情看了更讓人開心。

我們最後去的是賽馬場,那裏不僅有賽馬,而且還有羊、狗等其它小動物。我喜歡的那隻狗贏了,可是我喜歡的那匹馬沒有贏,有點小遺憾。

看完了這些,我們依依不捨的離開了令人流連忘返的非遺園。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19

2018年5月26日,我們參加了一次非遺體驗活動。

其實每個週末都是特別忙碌的,每週一次必須做的是衛生大掃除。所以一上午的忙碌之後,坐在汽車上,心情很好。

107國道兩邊綠樹成蔭,已經是夏天,五月本來就是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車速很快,只看到外面彩色的地毯鋪展在眼前,只見發端不見終極。五顏六色花團錦簇,紫色的或許是薰衣草,五彩的或許是雛菊。然後再遠處就是一望無際的麥田了。麥子已經有了黃色,上黃下綠,這種漸變色使人耳目一新。週末的收穫和平時是不相同的,那是一種全新的體驗。

到早了,我們竟然提前一小時到達活動地點——樂匯城。

在樂匯城三樓,竟然看到一款老舊的小霸王遊戲機,這種電視遊戲機是我們小時候的奢侈品,沒有想到時光荏苒,這個已經成爲古董了,孩子們竟然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漫漫時間長河中何爲永恆,真是值得人思考的一個問題。

下午3:00活動纔開始。

一樓不大的地方卻有十幾個攤位。活動內容涵蓋手工體驗非遺項目:糖畫、麪塑、盤扣、絹花、龍鳳字、葫蘆烙畫、臉譜、刺繡、手鐲、宮扇、繩編等,孩子們可以進行非遺類體驗互動。

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逐一參觀。其實,這些非遺項目我們平時都見過,家在農村平時不常見,只有廟會時纔會見到,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項目的確有些眼花繚亂。一點點仔細看吧!

糖畫。糖稀在鍋裏熬着,用鐵勺子盛上一勺,倒在鋁合金操作檯上,這麼着糖稀挨着鐵板幾乎就可塑了凝固了。線條固定下來,用粗細勾勒出所畫之物。看着容易做着難,這一次真的體驗到了。我孩子躍躍欲試,體驗做糖畫。做糖畫的大姐把勺子遞給他,孩子根本就倒不出來糖來,大姐教給操作方法,手把手教了一遍才讓孩子自己做,做出來的糖畫看着有幾分像兔子。

“我承認我做的不好看!”

對了,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你可以做的那麼好,“輸不起”的脾氣有了很大轉變,這多半年時間,成長的不僅僅是閱歷更是待人接物、爲人處世的方法和態度。

吹糖人。這個是麥芽糖做原料,做糖人的大哥用手來回揉捏原料,然後做窩窩似的團捏,材料就成爲中空的,然後像拉麪似的抻成一尺多長,直接用嘴吹,一隻小牛在邊吹邊捏下就誕生了,還是粉紅色。“吹牛,吹牛!牛就是這個樣子吹出來的!”耳聽爲虛,眼見爲實!

其他的還有:繩編、盤扣、絹花、龍鳳字,孩子們都可以動手體驗。

這些手藝人,工作嫺熟,那些作品好像已經打好腹稿一般,包括烙畫、微雕。沒有草稿,下筆就是成品,這就是非遺傳承人的特點吧!

近幾年經常接觸到非物質文化遺產,對於非物質文化也是似是而非,一知半解。

但是一種東西能夠傳承下來,必定有其傳承的原因。“小霸王其樂無窮。”多麼熟悉的廣告詞,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小霸王,相信每一個80、90後的童年時代,都曾有過“小霸王”的痕跡。或許是那個填滿了我們所有課餘時間的紅白遊戲機,或許是當年我們因爲沉迷小霸王捱過多少頓爸爸媽媽的揍,或許是當年和我們一起玩小霸王的小夥伴,或許是被小霸王奪走的視力的雙眼……或許是諸多我也無法猜測的原因。總之,那只是一種情懷,對於小霸王的回憶也只不過是翻撿記憶中最深刻的印象罷了,只能緬懷逝去的童年時代而已。而能夠被歷史記住的傳承下來的就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聽在場的老師講解:隨着全球化趨勢的加強和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我國的文化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受到越來越大的衝擊。一些依靠口授和行爲傳承的文化遺產正在不斷消失,許多傳統技藝瀕臨消亡,大量有歷史、文化價值的珍貴實物與資料遭到譭棄或流失境外,隨意濫用、過度開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現象時有發生。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已經刻不容緩,孩子們更應該多瞭解多關注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的孩子週六週日沉迷於遊戲無法自拔,以至於週日返校後都無法正常上課。網絡遊戲更新換代更是飛快,作爲消遣和放鬆倒是可以的,但是主次不分的話,肯定會影響身體、心理健康成長的。

孩子,若是你知道哪個是永恆哪個是短暫,那該多好啊!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20

“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各式各樣的紙花,真神奇!”日前,在江蘇南京博物院江蘇民俗館,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學生邢梓晗向記者講述了他參加南京“文博之夏——我是小小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夏令營的趣事。

近年來,爲了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提高中國小生學習、保護非遺的熱情,江蘇各地開辦了形式各樣的非遺夏令營,非遺傳承人直接走進夏令營面對面向孩子們講解非遺知識。

“在夏令營裏,我學了泥塑、彩扎和手工布藝。”邢梓晗高興地向記者講述夏令營中五彩繽紛的活動,“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泥塑,老師說我國泥塑藝術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萬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是寶貴的文化財富。”

“聽老師講,現在學手藝的人越來越少,如果我們這一代沒人學,很多非遺絕活以後就只能存在博物館裏了。”邢梓晗說,他在夏令營的課堂上聽老師講了很多民俗文化故事,不但長了知識,還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收穫很多。“以後,我要把這些傳統文化繼承下來。”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21

今天一大早,我和爸爸、姐姐就來到了古子城,因爲今天有“非遺市集”。我們來到保寧門廣場,那裏已經擺滿了攤位,人來人往,非常熱鬧。

我看見許多的好玩的、好吃的、有趣的東西,其中我特別喜歡的是麪塑。只見彩色麪糰在一位老伯伯靈巧的手裏翻轉,不一會兒就捏出了可愛的小動物、美麗的小花,真是太神奇了!爸爸給我買了個小烏龜,給姐姐買了個KT貓,我們好開心啊!

爸爸又給我們兩隻小饞貓買了許多吃的東西:香噴噴的桂花糕、圓圓的小麻餅等。做龍遊麻餅的大哥哥可厲害了,他就像個大將軍,麻餅小兵在他的簸箕裏可聽話了,一二三排成隊,一二三再散開,一二三又在空中翻跟頭……不一會兒功夫,白色的芝麻就均勻地裹在了餅上。這技藝,讓我看得目瞪口呆。

逛了一會兒,非遺展演開始了,敲鑼又打鼓,熱鬧非凡。我最愛看“提線木偶”,木偶人一下舞動刀槍,一會兒騎馬大戰,上下翻飛,讓我們眼花繚亂。老藝人的表演真精彩!還有個磐安“壽龜奉茶”真牛,只見裝滿茶水的茶杯放在他手上的茶盤裏,就像被吸鐵石吸住一般,不管他怎樣翻、轉、旋,茶杯裏面的水卻一滴也不灑。

不知不覺就到中午了,我們要回家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精彩的民間藝術表演,感覺就是一個字“牛”!

非遺傳承的心得體會 篇22

昨天學校舉行了非遺進校園活動,這讓我狠狠地過了把癮。

走進校園就看見到處插滿彩旗,大堂還懸掛了3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王藻記花燈,一片熱鬧非凡的場景。

領導和校長致辭後,莞脈文化遺產進校園就正式啓動。最讓人期待的“非遺美食之旅”也開始了。美食攤位早已香飄四溢,主要是茶點甜品:有洗沙魚丸、矮仔腸、腐竹、什錦菜頭、還有糉子。當然,還有許多其他的美食。我和小林看見品嚐矮仔腸的隊伍已經排起長龍,也加入到隊伍當中,終於輪到了我們品嚐,一個矮矮胖胖的腸被一根細細的竹籤插着,其外形“短而粗”,長約兩三釐米。好像一個橢圓形的小肉球。透明乾爽,色澤紅潤,一口咬下去,汁香味濃、爽脆香醇、鹹味均勻、美味可口。

據說,高?棟?仔腸始創於清朝末年,由當地朱?|村村民呂佳所創,綿延至今已是四代相傳,約有100多年曆史。因爲傳承了底蘊深厚的臘味文化。在國內外都享有盛譽,是我們東莞乃至廣東臘腸中的上品。

還有其他的非遺美食攤位前,我們都能看見人山人海,看來這些傳統的美食誘惑力可真不小,也可見祖祖輩輩留下來的這些技術真是了不起啊!

除了非遺美食,還有許多技藝,比如莞草,莫家拳、千角燈等等,讓我們眼花繚亂。“咚咚咚咚”的聲音不斷飄進我的耳朵,原來是石龍新昌鼓傳承人在打鼓,我急忙跑去,看見已有許多同學都被鼓聲吸引了,紛紛圍住大鼓。“誰來試一下?”傳承人問到,可是沒人敢回答。我環顧四周,走上前,拿起鼓棒“我試一下吧!”我開始敲,一直在敲邊上。“敲這裏。”傳承人指着中心親切地向我說道。“哦哦!”“這樣拿沒力,像這樣。”傳承人又耐心的和我細細講解,最後我也能敲出一段像樣的節奏了。據說這鼓製作工藝繁瑣、週期長,選用最好的水榕木、鼓膜用新鮮的水牛皮,然後上漆而成,敲出來的聲音像雷聲一樣,震耳欲聾!

雖然這些都很精彩,但最讓我難忘的,還是舞獅。

我們在操場上學習舞獅。傳承人叫我們扎馬步,又擺了幾個動作,讓我們學習,還叫了小尹和小李上去嘗試。傳承人又親自示範,我們才懂了怎麼讓獅子眨眼,怎樣拿獅頭。漸漸地,同學們都紛紛拿起獅頭,開始嘗試。大家排成一條隊,有做獅頭的,也有做獅身的,大家玩得不亦樂乎,特別開心。媽媽告訴我,醒獅是廣東莞邑的傳統民俗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每逢新春及喜慶日子,人們喜舞獅以示吉慶,深受羣衆喜愛,流傳至今。

通過這次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我深深體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先輩遺留下來的技術,都是千百年來日常生活的結晶,蘊藏着對生命與世界的思考,這就是非遺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