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

我們得到了一些心得體會以後,可以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中,它可以幫助我們瞭解自己的這段時間的學習、工作生活狀態。那麼要如何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1

於永正老師說過,課堂的精彩來自學生的精彩,而學生的精彩又來自老師的精彩。對此,我一直深信不疑,最近,我看到了一本名叫《第56號教室的奇蹟》的書,封面上的那句話“讓孩子變成愛學習的天使”深深地吸引和打動了我。讀完這本書,我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感受:

一、爲奉獻而感動

作爲一名教師,我敬佩雷夫。艾斯奎斯老師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他每天在校工作時間十多個小時,早上6:30到下午6:00,每週兩個通宵工作的日子,每個週末從上午11點到下午2點一直工作,假日中的每一天都在無償地教學生,從早上6點開始一直到下午5點,給學生教算術,講文學,學歷史,沉迷於莎士比亞戲劇的排練,他對教育的熱情和不求回報的付出讓人感動。

這位令人敬佩的美國教師,用超凡的勤奮和卓越的教育才能,解答了他在教師職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與思考。雖然國情不同、文化背景各異,但我仍能從書中發現中美教育面臨的許多相似之處。瞭解這些相似之處,或許有助於我們更清醒地認識到,教師職業的確是一種非常特殊的職業。

二、爲疑惑找答案

細細品讀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東西,而且可以學到許多可以直接操作的東西。例如本書的第二章《尋找第六階段》,爲我苦苦尋覓的疑惑找到了答案。

書中第4頁有這麼一段話——真相很簡單:這年頭,大多數教室都被一種東西控制着,那就是“害怕”。老師們害怕:怕丟臉,怕不受愛戴,怕說話沒人聽,怕場面失控。學生們更害怕:怕捱罵,怕被羞辱,怕在同學面前出醜,怕成績不好,怕面對父母的盛怒。讀到這裏,我很受觸動,雷夫將我們教室的現狀概括爲“害怕”兩個字,一針見血。讀到這裏,我也很害怕,事實上,我們真的就是深陷在相同的陷阱裏。就像雷夫所說的,我也必須痛苦地承認這個事實,班上很多孩子之所以守規矩,是因爲他們害怕。當然也有不少孩子喜歡他們的班級,而且學到了各種美好事物。

三、爲教學尋方法

雷夫老師把一批批的孩子變成了“愛學習的天使”,他之所以成爲優秀的教師是因爲教出了優秀的學生。作爲一名老師,他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以數學的教學爲例。

正像文中提到的,“數字的研究是門極端的學科,孩子不是愛它,就是恨它”。好多學生覺得數學是一門很枯燥的學科,沒有語文那種詩意、氣魄、傷感、歡樂,也沒有音體美的愉悅、寧靜、傷感。那麼,如何讓學生喜歡上數學呢?雷夫的觀點就是減輕學生學習數學的恐懼感,他沒有把整堂課的時間拿來做練習,而是盡力去幫助孩子理解數學,學着喜歡數學。

第一,讓學生克服對數學畏難心理。

作爲數學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語言,不能讓自己的一些無心之語傷害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讀了這本書以後我發現,讓孩子不喜歡數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好多老師喜歡運用“題海戰術”來訓練學生,以犧牲學生的學習興趣爲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教學質量的提高。

第二,讓孩子喜歡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喜歡數學,就一定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如何讓學生愛上數學呢?有時我會責怪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發言不積極,其實想想這都是因爲課上的內容枯燥不能吸引孩子造成的。雷夫老師有時整晚不睡覺就是在研究如何讓課堂有趣,但又是包含很多知識的。他講到了幾種遊戲:雷夫設計了“Buzz”遊戲,就是要讓孩子練習掌握的知識用遊戲的方式展現。不同年級根據教學內容,可以設計不同內容的“Buzz”遊戲。他認爲這個遊戲帶來的歡笑和興奮感受,以及讓學生們學到的許多事情,都是做練習題無法達到的。其實現在想來,我校推行的“數學口算競賽”也可以設計成這樣的遊戲,長此以往肯定能激發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提高了計算能力。

《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使我看到了教育的希望,回到現實,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和兒童觀,我將努力以“讓學生變成愛學習的天使”爲目標,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重視學習方法指導,使學生不斷地提高終身學習的能力,爲學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2

三月份我們國際部所有教師共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第一次讀這本書時,沒有想象中順利,感覺有些不懂,想到當時陳校給我們介紹這本書時的慷慨陳詞,一本好書,我怎麼沒有一點感覺呢?帶着懷疑再次重讀這本書,讀着讀着,我感覺不是在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而是在解讀我們國際部的奇蹟……

培養終身閱讀的孩子。這是雷夫·埃斯奎老師爲了孩子們終身發展所做的教育之一。我們國際部不也是從開辦起就注重培養孩子們熱愛閱讀的習慣嗎?課間時間,我們的孩子們都是坐在教室裏聽着輕音樂看着自己喜歡的書籍,甚至滲透了家庭,每晚睡覺之前也是要閱讀15分鐘的書後才入睡。對於一年級的孩子,識字量不是很大,我一直都是在懷疑孩子真的愛閱讀了嗎?效果會明顯嗎?看了雷夫老師關於閱讀的一些實踐活動,我也深感同受,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閱讀,但是我可以開展一些更細緻的活動,從孩子的個性出發,多一些指導,將學部的具體要求一點一點落實到孩子身上,多開展一些活動,比如家庭閱讀分享,讓家長和老師一起落實,沒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加加看。看到這一章節的時候,我的感觸是最多的,因爲我也是一位數學教師,如何讓孩子們喜歡數學課堂,覺得數學課是最有趣的,一直都是我深思的問題。我們國際部有一項特色課程:數學思維訓練課。平時孩子們最喜歡這節數學思維訓練課,他們覺得可以解決很多生活中的問題,學會了一種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在準備這節課的時候更多考慮的還是圍繞學習的知識點,沒有完全放開。看到雷夫老師的所爲之後,我覺得自己還是沒有更好發揮這節課的初衷,就如雷夫老師所說的:應該要孩子瞭解數字的威力,明白數學和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趣味無窮!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孩子,多設計一些遊戲,讓孩子們在玩中學,在玩中感悟生活與數學的聯繫!

行萬里路。這是雷夫老師帶領孩子們大量實踐活動之一。讓孩子們在活動中鍛鍊、提升,開展各種精彩的活動,一直也是我們國際部的精彩之一。但是每一項活動思考更多地的是領導,我們老師只是在落實。比如,上個學期我們開展的快樂秋遊實踐活動之一,從遊前的瞭解、製作到遊中的考察到遊後的評比等等,都是我們的陳校一個人在思考,在引導,回來後,看到孩子們玩的開心,家長們高興孩子們能走出去,家長更滿意的是孩子們的收穫!我當時只是感慨陳校怎麼這麼有才?看了雷夫老師的每一個活動準備,我才意識到每一項活動並不是領導的事,更多地是我作爲第一責任人應該把工作做的更細緻一些,考慮問題更全面一些,行前準備是關鍵!

失敗是好事。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我最佩服的就是雷夫老師善於反思,善於接受意見,對於孩子們來說失敗是好事,對於我們老師來說應該直視失敗、錯誤。雷夫老師能接受女兒對自己的批判,及時改變了自己的課堂,把不可能的事變成了可能。現在的孩子們都喜歡錶揚、激勵,承受能力越來越差,一直是我們擔心的問題。那我們老師呢?善於接受意見嗎?遇到任何錯誤的時候都能敢於面對,坦然接受,樂於反思嗎?我們要求孩子們能做到的,我們自己一定要先做到!善於從問題背後找問題,才能讓我們進步!小組合作學習曾困擾了我們很久,當堂任務不能完成,一個月後,孩子們個個能上臺大方展示了,失敗未必就是一件壞事!

讀《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一個充滿驚訝和感動的過程!雷夫老師所創造的奇蹟或許我們現在無法企及,但是,雷夫老師就是把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了,把一件簡單的事情做好了!只要我們有愛心、重細節、抓習慣、善反思,我們也能成爲雷夫老師!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3

《第56號教室的奇蹟》是美國一本關於教育的書。讀了《第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震撼,從快樂、鮮豔的封面,到獨特的教育理念以及全書用淺顯通俗的語言所談所描繪,我看到了一個將教育作爲自己終生事業,並沉醉其中的教師,他對孩子的愛,對事業高度負責的精神令我深受感動。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從教二十五年來,一直在一所叫霍伯特的國小擔任五年級老師。這所學校位於美國的洛杉磯,高達九成的學生家庭貧困,並且大部分來自非英語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雷夫老師班裏國小生的成績高居全美標準化測試前5%,而且孩子們謙虛有禮誠實善良。長大後,他們紛紛進入哈弗、普林斯頓等名校就讀取得不凡的成就。作者的着眼點不在成功,而在過程上。他心態平和而自信地寫了許多發生在第56號教室中他和他的學生們零碎的事兒。這些小事兒,在許多教室裏都會發生,情形似乎大同小異,但是第56號教室卻讓這些小事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和意義。

這本書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首先是雷夫先生爲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所付出了努力與艱辛讓我真正體會到了成功無捷徑的真諦。雷夫先生每天爲了自己的學生早上三點多從家裏出發,倒好幾次車在早上六點多趕到教室,晚上六點離校。節假日還帶着學生到學校去上課,這些都是免費的。他那所謂的“魔鬼式訓練”、學習“8法則”——解釋、示範、模仿、重複、重複、重複、重複、再重複,都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出於對學生的那份愛的基礎之上的。愛好孩子是很容易的,但要愛那些調皮的孩子,就真的需要我們老師的愛心了。對於班上的任何一個學生,對他們的態度,雷夫先生都是不放棄,不拋棄。其次就是教會孩子善待他人。“三劍客”的確深深地刺痛了雷夫先生,並使雷夫先生陷入艱難的境遇。但雷夫先生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並沒有因此離開他所中愛的教育事業,而是領悟到要想教育孩子的前提是首先了解自我。所以雷夫先生想讓孩子們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他首先讓自己先成爲那樣的人,他爲孩子們樹立了一個很好的榜樣。他在實踐教育中,不斷總結和思考,逐步形成了“讓孩子們站在同一條起跑線”,“我們的期望決定孩子們的表現”、“做一名智慧而成功的教師”、“爲孩子將來過上一流的生活做準備”、“不要把信仰強加於孩子”、“孩子也是教師和家長的老師”、“教孩子終身受用的技能”、“永遠不要失去對孩子的關注”等等觀念和認識。雷夫老師就是這樣以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向我們闡釋了:教育是沒有捷徑的。

雷夫的教育歷程和教育信念值得我們每一個爲人師者思考和學習的。作爲在教育一線的學校,推薦閱讀、學習《56號教室的奇蹟》這本書,對我們學習、借鑑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學習他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有意義的。雷夫的教育觀點和信念可以幫助我們建構嶄新的教育觀和學生觀,他的成長經歷對我們每一個教師“做一名好教師”非常有借鑑意義。他獨特的教育方式和班級管理形式,值得我們實踐和探討。

一、增強責任意識和愛心

看一下這位堅守在第56號教室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是個在教育中總能準確找到目標,從不偏離跑道的人。他對教育和學生有信徒般的堅持、父親般的親切,所以他擁有愛心,有着強烈的責任感,才驅使他在同一所學校的同一間教室,年復一年地教同一個年齡段的學生長達20多年,獲得的榮譽不計其數,給他提供捐助的人也不計其數。他的事蹟轟動整個美國,而且還被拍成紀錄片,他的著作《第56號教室的奇蹟》成爲美國最熱門的教育暢銷書之一,但他仍然堅守在他的56號教室,證明着一個人能夠在最小的空間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這是愛心和責任並舉的奇蹟,我們在實際工作中也要樹立強烈的責任意識和對工作、教工、學生的愛心,永遠想着“爲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爲教工愉悅工作而努力,方能有動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二、善用智慧纔有力量

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不但有愛心和責任心,他還有哲人的敏銳、專家的自信、戰士的勇敢——他擁有智慧,擁有力量,所以他創造出奇蹟。他的第56號教室變得無比開闊,變成一個任由孩子們自由舒展,健康成長的樂園。他提倡的是“沒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的信任;他反覆強調知識本身就是最好的獎品;雷夫提倡並強調“道德培養的六階段”理論並奉行不悖。他深信:着利於孩子的'品格培養,激發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他讓學生人人樹立“成功無捷徑”的信念。“成功無捷徑”是56號教室的座右銘,“好孩子,行事要努力”是56號教室的口號。

正是由於雷夫。艾斯奎斯老師注重學生品格的培養,正是由於他的學生人人樹立了“成功無捷徑!”的信念,使這羣平凡的學生在一個充滿愛心與智慧的老師的培養下,在“成功無捷徑”信念的支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

三、有效的閱讀才能擁有智慧

一個擁有智慧的人,一定是一個熱愛學習和閱讀的人,這總是讓我想起偉大的蘇霍姆林斯基,擁有傲人的藏書,並閱讀。閱讀是與作者交心的過程,閱讀更是學習的過程,只有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雷夫老師自己就博覽羣書,從而擁有了傲人的智慧和爲學生推薦書籍的能力。他能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特點爲他們推薦不同的書籍,還會運用智慧想出讓不同層次的孩子都能夠學會閱讀的有效方法。他指導學生的閱讀不是快餐式的,而是漸近融入其中的、探究式的,甚至是把書中的內容改編成戲劇進行表演。這種讓學生慢慢閱讀,細細品嚐的閱讀方式也是值得我們借鑑的。當然,他們的閱讀方式對眼下的快餐式閱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爲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該是快餐式閱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該像雷夫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閱讀,畢竟真正的閱讀是沒有捷徑的。我最感動的還是雷夫老師提出的“把閱讀和世界聯接起來”,這再一次讓我對閱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我確信無疑的認爲——學習《第56號教室的奇蹟》不能像吃快餐似的急於見效,還要有足夠的耐心並與中華文化和實際情況相結合。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像雷夫那樣真正紮紮實實苦幹幾十年。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4

雷夫老師在多年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一些切實有用的經驗:

一、“以信任取代恐懼,要是你破壞了我對你的信任,也應該有贏回信任的機會,但這要花很長的時間。”

我們平時都是強調同學之間要互相信任,協同合作等等,很少強調同學和老師之間的互相信任,好像學生信任老師是必然的,是應該的。而老師對於學生卻一直不太信任。比如一個總是不愛交作業的同學,老師自然而然的就認爲他沒寫,他說寫了也是在說慌。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爲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信任機制。老師不相信表現不好的同學說的話,同學也明白說什麼都沒用,所以就破罐破摔,混一天是一天。如果我們也象那位老師一樣,在班上建立嚴格的一整套信任機制,讓同學們都體會到說實話光榮,說慌可恥,並且也給平時表現不夠好的同學足夠的機會,找到他們身上的優點,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老師同學的信任。那麼,他們的表現一定會慢慢有所提高。這種教育正是現階段我們所缺少的。

二、道德成長線路圖

從幼兒園起,老師就用小紅花激勵我們,到了國小變成紅領巾,到了大學變成獎學金,到了職場變成了紅包或獎金。激勵就是屢試不爽的魔法。我們沒有懷疑過,這樣的激勵健康嗎?在雷夫看來,這在道德行爲方面只是初級階段。如果道德行爲有六個檔位的話,小紅花只是在第二檔。在第56號教室裏,孩子們的水準遠遠超過了小紅花階段,達到了第6擋。那麼,雷夫借用了教育學家勞倫斯。科爾伯格的道德成長路線圖:

第一檔:我不想惹麻煩—————靠懲罰在起作用;

第二檔:我想要獎勵—————考賄賂起作用;

第三檔:我想要取悅某個人———靠魅力起作用;

第四檔:我要遵守規則——————靠自律起作用;

第五檔:我能體貼人————靠仁愛之心起作用;

第六擋:我奉獻既定的準則————靠境界起作用。

最高的境界不是外在的褒獎,而是內心的愉悅!

三、失敗是好事

在我們的教學中,生活中,是很害怕失敗的。我們的孩子和大人,只能接受成功,無法承受失敗。所以我們就會看到一點點大的孩子謹小慎微,唯唯諾諾,不敢邁出步伐。其實在失敗的地方,我們才能長出堅硬的翅膀。

幾年前,一羣來自某所充滿活力的特許學校特許學校是另類教育和公辦民營的一羣教師到第56號教室進行一日訪問。他們很棒,精力充沛、聰明開朗,而且非常關心學生。不過,我注意到他們的教學暗藏着一個很關鍵的錯誤——爲了讓孩子們有好的感受,從不讓學生答出錯誤答案或出什麼差錯。

那個星期我們班剛好在做火箭。學生四人一組,利用分發的維京型火箭、操作指南以及材料進行組裝。各組必須精確測量、規劃、組裝作業成品,纔算完成任務。其中一組雖然做得很認真,卻弄錯了飛彈部分的配置。來訪問的老師當中有幾個人頻頻朝那一組走去,爲孩子們示範正確的組裝方法。有好幾次我都必須以有禮但堅定的口吻要求訪客讓孩子們自己摸索。

訪客(很小聲地說):雷夫,你都不知道啊,他們做錯了。

雷夫:我知道啊。訪客:機翼都歪了。

雷夫:是啊,是歪了。訪客:發射架粘得太靠近火箭頭了。

雷夫:確實如此。訪客:可是你就眼睜睜地坐在這裏?

雷夫:是啊。訪客:他們的火箭會飛不起呀!

雷夫:一開始會飛不起來……

訪客:可是……

雷夫:他們接下來就得找出火箭飛不起來的原因。他們得回到教室自己好好想想。我們的科學家們一天到晚在做的事情不就是這個?

切記,“失敗”是由身爲教師的我們自行認定的。在第56號教室,飛不起來的火箭不是失敗,只有當學生停止解決問題的嘗試時纔算失敗。問題可能5分鐘就解決了,也可能要花上兩個月,我班上的學生就曾在建造一座大型雲霄飛車時,遭遇迴路向心力不足、無法讓車子在軌道上安全行駛的問題。然而,不斷經歷失敗試驗的那兩個月,卻是全年自然課中最令學生們驚喜、興奮的時光。最後,當雲霄飛車大功告成之時,孩子們可以說那是他們自己做出來的,他們瞭解那座雲霄飛車的物理原理。我也在那兩個月期間展現了最佳教學,因爲我決定閉上嘴巴,讓孩子們自己摸索。

四、我最感動的還是那位老師老師提出的“把閱讀和世界連接起來”。

他倡導一定要善用圖書館。這對於我們現行方便的網上購書、網上閱讀顯得有些過時。但是隻要我們回想起那些在書店中地席而坐貪婪的閱讀的孩子,我們就想到當不愛讀書的孩子置身於這種環境中,心靈的震顫,就會對上讀書館的意義有了另一種理解。

這再一次讓我對閱讀的意義有了深入的思考。雷夫老師指導孩子讀書士比亞的作品,並和孩子們一起改編成戲劇,並且每年進行專場演出。他說:在認真思考亨利王子爲了在一個無恥的世界中找到榮譽而奮鬥所做出的掙扎和努力地同時,孩子們學到了日後在學校餐廳和操場面臨困境時的自處之道。”我想這種連接肯定不會是那位老師講出來,當一部文學作品被這樣生硬地與現實進行關聯時,她就沒有了吸引力。但是這樣著名的文學作品被這樣讀過、演過之後,其內涵自然就融入了每個孩子的人生。

這樣的閱讀,對眼下的快餐式閱讀是一種並不矛盾的對接。因爲現下快餐式的作品太多,與之對應的就應該是快餐式閱讀;而對於真正經典的作品自然應該像那位老師和他的學生一起讀莎士比亞那樣慢慢閱讀。畢竟真正的閱讀是沒有捷徑的。

讀完這本書,一個最深的感受就是教室與教室原來可以如此不同!這位20多年如一日,堅守在第56號教室了不起的“雷夫·艾斯奎斯”老師,他用這樣一個範例告訴我們:一間教室的容量可以很大很大,可以帶給孩子無限多的東西——我們能分享到這樣的教育智慧,就是獲得力量;也許,在未來我們也會創造一個奇蹟!

最後,我想用一句話來結束我的發言。那就是:“學習雷夫好榜樣!”

56號教室奇蹟心得體會5

在最小的教室裏,創造出最大的奇蹟跡!

這是一本向家長和老師闡釋什麼是真正教育並如何實施教育的指導手冊。真正的卓越是靠犧牲、錯誤,以及大量努力換來的。第56號教室的莊右銘:成功無捷徑!第56號教室的口號:做個好孩子,行事要努力!一位好老師就是教室的奇蹟創造者!

教師的任務爲何?學生踏進你的教室,可以學到什麼?可以帶走什麼?要想成爲學生和家長心目中的好教師,要做到哪些呢?

第一、學會關愛

世界上的愛各種各樣,而老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複雜而高尚的精神境界。教育心理學家認爲,這種愛是由老師老師的理智感、美感和道德感凝聚而成的一種高尚的教育情操。內容上表現在老師深入細緻地瞭解學生,真心實意地關心學生,充分尊重、信任學生,嚴格要求學生等。愛學生是教育學生的起點和基礎。教育不能沒有愛,就像池塘不能沒有水一樣,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爲一名好教師,要讓學生時時處處能體會到你對他們的愛,教育才會起到正正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則把教師熱愛學生作爲“教育的奧祕”,他的座佑銘是“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們。”

第二、學會傾聽

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基礎和前提。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內心深處,都有一種渴望別人尊重的願望。作爲老師,要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須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呼聲,瞭解學生的疾苦,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做什麼;有什麼高興的事,有什麼憂愁的事;他們學習中有什麼成功的地方,有什麼困惑;是方法的問題,還是心理的問題,是習慣問題還是基礎問題。對這些問題有個比較清醒的認識,就可以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所以在瞭解學生時候,就要放下老師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增加老師的親和力,使其“親其師,信其道”,學會傾聽。可是我們許多老師,不願意聽學生的傾訴,不願意聽學生的嘮叨,總認爲自己高人一等,比學生高明,沒有必要傾聽學生的訴說。其實學會了傾聽,就能夠深入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學生們就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關懷。他們就願意把自己的想法、願望、要求、困惑告訴你,求得老師的關懷和尊重,求得老師的寬容和理解,求得老師的幫助和解釋。這個時候所進行的交流,就是心與心的交流,就是靈魂和靈魂的激盪。所以,傾聽是實施有效教育的前提。

第三、學會欣賞

欣賞是有效實施教育的態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學會傾聽的基礎上,欣賞學生。不僅包含了對學生的理解和寬容,更重要的是把學生當做正常的人一樣;不僅欣賞優秀學生的優秀品質,而且,要學會欣賞學生的缺點和失誤。有位哲人說過“世界上沒有垃圾,只有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我套用這一句名言“人沒有不良品質,只有用錯了地方的性格。”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對優秀學生欣賞,幾乎每個老師都能作到,但是對差生的欣賞,就幾乎沒有人認同了。

第四、學會讚美

讚美是欣賞的結果,是欣賞學生的自然流露,是對傾聽和欣賞的鞏固。她和表揚不同。她不是當着學生的面的表揚,而是在學生背後的讚美。她是融洽人際關係的法寶。實踐表明,兩個互相仇視的人,如果在背後聽到敵人在讚美自己,馬上就會煙消雲散了,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間就歸於烏有了。老師的傾聽是不是假的,老師的欣賞是不是做作出來的,只有當學生聽別的同學說出來的時候,纔會從內心深處認同,纔會對老師的教育感激,對老師的教育感恩,纔會肯定老師的誠意,纔會不自覺地在老師的期望方向上,邁出步子。

做好老師,一定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應用不同模式,不同套路去實施教育,在關心、關懷的基礎上,傾聽學生的心聲,真誠地欣賞學生的長處,讚美學生的優秀品質,這樣就一定能夠帶領學生,完善人格,走向人生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