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當我們受到啓發,對學習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時,可以尋思將其寫進心得體會中,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1

最近幾年有關自閉症幼兒融合教育的研究一直備受各界關注。在北京市教委的大力的支持下,我們北京大學幼教中心以團體合作的研究方式,從實踐立體式、個別化、跨領域、支持性的教育模式做起,堅持以全納教育爲本,爲他們提供最少限制的環境和最適合的服務。使他們改善不良的適應行爲,發揮其潛能,並儘可能的融入到正常幼兒中去。

一、問題提出

1、基本概念

什麼叫自閉症:兒童自閉症是一種廣泛性發展障礙,以嚴重的、廣泛的社會相互影響和溝通技能的損害以及刻板的行爲、興趣和活動爲特徵的精神疾病。其常見的病因及影響因素包括遺傳、腦器質性病變、社會心理因素等。由於兒童孤獨症起病年齡早、症狀特殊、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至今也沒有完全得到治癒的病例。現比較統一的觀點認爲關鍵在於早期發現、早期干預,通過行爲干預和特殊教育訓練等方法,來提高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自理、認知、社會交往及適應社會的能力。

什麼叫融合教育:融合教育是要讓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體傷殘、視覺受損、聽覺受損、智力障礙、自閉症、學習困難、語言障礙、長期病患者等)跟同齡孩子一起在常規學校接受教育,使他們適應主流學校的校園生活,發揮潛能,讓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發展。此外,透過“融合”培植互相關懷的校園文化,促進家庭與學校合作,共同把學校發展爲兼容及進取的羣體,爲不同能力的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

融合的意義在於爲所有迴歸主流的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項目,這些項目有一定挑戰性,但是要符合幼兒的能力和需要,與此同時,融合教育要給幼兒和教師提供任何所需要的支持和幫助,以使他們能在主流環境中獲得成功。一所融合教育的幼兒園還遠不止這些,它還要使每個幼兒都有歸屬感,每個幼兒都被接納,在教育過程中能做到真正地滿足每個幼兒的教育需要。

2、問題的提出

雖然融合教育在中國起步較晚,但由於社會各界的重視,已經有許多幼兒園都開始接納他們。我們北京大學幼教中心,本着全納教育的辦園宗旨,接納、支持、幫助他們,使自閉症幼兒能夠順利的在普通幼兒園進行融合教育。如:在班級中的融合、給予個體的支持與幫助。自閉症的幼兒往往在人際交往、與他人的溝通上存在着問題,如何在班級的一日生活活動中給予這些幼兒支持與幫助,使他們能夠真正的參與到集體的一日活動中去,是普特教老師面臨的問題。

二、班級中的融合

(1)家長工作

在幼兒進入幼兒園之前,這些家長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包括:對所要選擇的幼兒園的調查、通過各種渠道與幼兒園相關領導及教師進行接洽、溝通,等事情已經有了眉目時會在通過各種方式向特教專家徵詢意見,分析原因可能是家長怕被老師否定上正常幼兒園的可能性或是減少準備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

在進入幼兒園後,我園先讓家長陪同,根據幼兒自身的情況,有的在特教部先適應、有的加入班級融合半天。在這些的日子裏,自閉症幼兒得到了老師的理解和接納,上課時孩子的左右都會有小夥伴幫助他,有了好朋友他也顯得很快樂的樣子;有的則出現不適應的情況,如:在課堂上大喊大叫、跺腳、拍桌子,結果受到班上其他小朋友的指責導致行爲問題更是頻頻出現,最後家長不得不陪在一邊;還有的才上了一兩週就直接被幼兒園勸退了。多數的自閉症幼兒在進入幼兒園融合後都會出現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當他們在幼兒園裏不知所措或驚恐不安地時候,家長心裏也是忐忑不安的。有的家長每天把自閉症的孩子送進幼兒園後都會一直在附近徘徊,怕有狀況出現;還有的會同幼兒園協商阿姨進園帶自閉症的孩子。家長表現出來的不放心,爲了能夠讓家長們放心,我們每天及時的與家長進行溝通,採用照片、請家長定時參與活動等辦法,消除了家長們的顧慮。

(2)個案

禾禾是一名男孩,今年6歲多,現在在大二班。禾禾基本上沒有語言表達的能力,在有需求的時候,有時會直接自己走過去拿,有時就會叫起來。由於沒有語言表達能力,在班級活動中往往自己獨處的時候較多。大多數的時間參與不到集體活動活動中去,在情緒激動的時候會不停的用手打自己頭。但是,禾禾有對語言理解的能力,對老師給予口語指令,能夠去執行。

(3)採用觀察法

在最自然地環境中對幼兒進行情緒、行爲、社交、語言、認知等方面的綜合對比觀察。這樣可以直接獲得真實有效的資料,對幼兒以後在班級中融合有直接的幫助。例如:禾禾在剛剛進入幼兒園的班級時,老師主要是觀察禾禾在班級中一天的活動,老師不給予任何的干預,通過對禾禾這種自然的觀察,掌握禾禾在班級中的情況,從而爲以後禾禾在班級的.融合教育確定明確的方向。

(4)IEP計劃的制定與實施

什麼是IEP計劃:也叫“個別化教育計劃”,自1975年“個別化教育計劃”(Individualized Education Program,簡稱IEP)問世以來,至今已有二十幾年,現在它的重要性已可說是與特殊教育畫上等號。人類歷史上西元1760年成立第一所特殊來,兩百多年來人權的擴張,要求特殊教育的專業化及普及化的聲浪越來越高,但由於特殊學生的個別差異大,在教學上無法像普通班一樣,用一樣的教材與全班一起評量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極需有一套方式來回以規劃與管理特殊教育的課程教學,並隨時供行政人員來評估教學效果與教學績效,此時“個別化教育計劃”便擔任了此一重要角色。特教、普通班老師、幼兒家長共同干預,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在班級融合教育中,良好的合作、溝通是前提。透過家長、普通班老師和特教老師共同研擬出一套適合幼兒的個別化教育計劃(IEP)。

需要特教、普通班老師、家長三方的相互一致來完成。它可以是認知的,也可以是情緒或是動作技能的。這個部份必需有賴親師密切溝通與執行,並且隨着孩子的成長而改變目標。在班級融合教育活動中(IEP)目標的實施,首先要放大幼兒的優勢,用優勢來帶動幼兒的弱勢。對於弱勢要給予幼兒支持與幫助、及矯正。

(5)班級中(IEP)計劃、融合教育引導的實施

教室物理環境的安排:

爲了能夠使禾禾融入到班集體的活動中去。例如:在座位的安排上、替禾禾選擇固定同伴,這種教室物理環境的適應,使禾禾對新環境的認知有了準備,極大減少了禾禾的情緒反映。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2

兒童時期經常會出現語言障礙,男孩尤其如此。最常見的情況就是語言發育遲緩,這可能是因爲孩子難以明白別人的話語和難以表達所致。其他常見的情況還包括口吃和口齒不清。某些語言障礙可能與學習障礙或孤獨症有關。

“語言發育遲緩”的最常見病因就是聽力受損,而聽力受損大多因爲複發性耳部感染或“溼耳”所致。語言發育遲緩或許是身體異常,例如:“腦性癱瘓”,也可能是遺傳所致,患兒會難以控制講話所需的.不同身體部位。假如孩子很少與父母講話或交往,那麼他會講話的時間也會較其他的兒童晚。來自雙語家庭、左撇子或雙手並用的兒童,也可能說話較晚。

假如孩子已近2歲,仍然未曾說出隻言片語,或難以聽懂簡單的要求,那麼就請教醫生。應該先解決聽力問題,並接受特殊教育。經過治療,孩子的言語技巧僅稍晚於同年齡兒童,而其他方面發育正常的患兒,他們的語言能力通常會在稍後趕上同伴。但是有些患兒可能會在以後發生閱讀或書寫障礙。

學習言語時兒童經常會口齒不清或發不出某些聲音,這是因爲他們尚未成熟至可以清楚發音。許多2—4歲的孩子可能會出現口吃的情況,這種情況經常在孩子入學前就會完全消失。假如這種情況持續下去,或非常嚴重,那麼就向醫生諮詢。孩子也可能需要進行語言治療,而且大多患兒一般能夠成功,但少數口吃和存在其他語言障礙的孩子可能會終身伴有症狀。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3

什麼是兒童學習障礙,至今尚無確切的定義。人們常常把它與學習困難、學習缺陷、學習無能等相混淆。學習障礙所包含的大量情況也很難確切地予以定義,如活動過度、學習無能、腦功能失調、輕度腦損傷、知覺缺陷、誦讀困難等。1963年,美國特殊教育專家柯克(S·KirK)提出了學習障礙(learn disability)的概念,認爲是指那些能聽又無顯著智力缺陷,然而在行爲與心理上表現出相當的偏差,以致於無法良好的適應家庭生活,在學校中靠通常的教育方法未能有效學習的兒童。1983年美國幾個關於兒童學習障礙的學會共同擬定的定義是:“學習障礙是指在求知、聽講、說話、閱讀、寫字、推理或算術能力上出現重大困難的一羣不同性質學習困難通稱,其原因一般認爲是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異常,即是由一個人的內在因素所導致的,雖然這種學習缺陷也可以與其他障礙(如感官損傷,智能不足,或情緒困擾)同時存在,或是由於環境(如文化差異,教育方法問題,處境不良)的影響,它卻是因此狀況或影響所直接促成的。”

學習障礙的定義雖有許多分歧,但以下四個特徵卻是公認的:

⑴差異性。

兒童的實際行爲與所期望的行爲之間有顯著的差異,如儘管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實際學習成績卻遠低於其年齡和智力水平應該達到的成績。

⑵缺陷性。

學習障礙兒童有特殊的行動障礙。這種兒童在很多學科方面能學得很好,卻不能做其他兒童很容易做的事。

⑶集中性。學習障礙兒童的缺陷往往集中在包括了語言或算術的基本心理過程,因此,常常在學習、思考、說話、閱讀、寫作、拼寫或算術方面出現障礙。

⑷排除性。

學習障礙的問題不是由聽力、視力、或普通的心理髮育遲緩問題引起的,也不是由情緒問題或缺乏學習機會引起的。

醫學界把學習障礙看成是一組症狀,表現出各種疾患:

⑴兒童多動症。

其主要特點爲注意力渙散,難以集中,在不適當的場合過多活動,難以安靜,衝動任性,急躁易怒,或伴有學習困難、閱讀、書寫障礙,不服管教,說謊話等,其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

⑵兒童抽動症。

表現爲交替出現的眨眼、搖頭、聳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等,同時伴有學習困難,心理障礙等。

⑶特殊能力發育遲緩。

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閱讀能力和運算能力下降或明顯下降,凡涉及這兩方面能力的學習,其成績顯著低於實際水平。

⑷發育遲緩。

由於某種疾病引起的衰弱狀態,學習易疲勞,學習成績普遍低下,而非某一單科困難。

⑸品行障礙。

經常說謊,有偷竊行爲,經常逃學,到處遊逛,和父母不能建立正常的感情等。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篇6歲的男孩明明語言發育遲緩,至今仍不會張口說話,他從不與爸爸媽媽交流,只專注於自己的世界,對遙控器、鐘錶等東西尤其感興趣,喜歡看廣告,樂意在地上轉圈兒;他在某些方面記憶力特別好,但理解能力甚爲低下,常常詞不達意。

“目前,哈爾濱市兒童孤獨症發病率已呈明顯上升趨勢,像明明這樣的患兒,每萬人中大約就有18.8例。”哈醫大公共衛生學院兒童發育行爲研究中心主任、黑龍江省孤獨症兒童康復協會會長武麗傑教授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人們應該對孤獨症有所認識與警覺,提高早期篩查、康復矯治和干預水平,儘早把這羣孤獨症兒童從封閉的世界中領出來。

孤獨症被納入精神殘疾

據武麗傑介紹,孤獨症也稱自閉症,是一種起始於嬰幼兒時期、以人際交往障礙、溝通交流異常、言語發育遲滯、興趣和活動內容侷限,以及刻板與重複的行爲方式爲基本特徵的廣泛而嚴重的兒童發育障礙性疾病。此病一般在3歲前就會表現出來,並會對患者造成終生影響。

武麗傑指出,目前孤獨症的病因仍不明瞭,推測與遺傳、感染、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其中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兒童孤獨症現已超過腦癱及唐氏綜合症的患病率,由以往罕見的疾病發展爲較爲常見的`發育障礙性疾病。由於其發病情況的特異性和嚴重性,孤獨症兒童已經引起了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中殘聯已於年初將孤獨症明確納入精神殘疾。

及早發現孩子異常現象

武麗傑提醒,孤獨症兒童有幾點表現十分明顯,家長和老師應引起注意,及早發現這些孩子的異常現象。

社會交流障礙:孤獨症兒童喜歡獨自玩耍,不願意或不懂得如何與小朋友一起玩,也不能參加合作性遊戲。對父母的多數要求常常充耳不聞,但會愉快地執行某些他所感興趣的指令,例如上街、丟垃圾、吃餅乾等。他們目光對視差,通常不怕陌生人。有需要時常常拉着父母親的手到某一地方,但很少主動尋求父母的關愛或安慰等。

語言障礙:這是大多數自閉症兒童就診的主要原因,語言障礙可以表現爲多種形式,多數患兒語言發育落後,通常在兩至三歲時仍不會說話,或者在正常語言發育後出現語言倒退;部分患兒具備語言能力,甚至語言過多,但是語言缺乏交流性質,表現爲無意義、重複刻板的語言,或是自言自語,模仿言語和“鸚鵡語言”很常見,不能正確運用“你、我、他”等人稱代詞。

狹隘的興趣和重複刻板行爲:自閉症兒童可能對多數孩子喜愛的活動和東西不感興趣,但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活動表現出超乎尋常的熱情,並因此顯現出這樣、那樣的重複刻板行爲或刻板動作,例如轉圈、嗅味、玩弄開關、來回奔走及排列玩具和積木、雙手舞動等。他們還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如反覆觀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而對動畫片通常不感興趣。

其他:70%左右的自閉症兒童智力落後,20%智力在正常範圍,約有10%智力超常。部分自閉症患兒可在某些方面顯得能力較強,尤其是在機械記憶數字、路線、車牌、年代等。多動和注意力分散行爲在大多數自閉症兒童中較明顯,常常成爲被家長和醫生關注的主要問題,也因此經常被誤診爲兒童多動症。此外,發脾氣、攻擊、自傷等行爲在自閉症孩子中均較常見,這類行爲可能與父母教育方式不正確有一定關係。

家長怎樣幫助孤獨症孩子

“對於孤獨症患兒來說,5歲前治療、訓練是關鍵。早期干預能使約半數的孩子恢復正常。”武麗傑說,目前,臨牀多采用特殊教育和訓練爲主,藥物爲輔的辦法。

日常生活中,家長對孤獨症的孩子該做些什麼呢?武麗傑建議:

對於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家長不要事事包辦,可給予思考、表達的時間,否則只會強化其不良行爲;多向孩子表達感情,可用哭臉、笑臉等不同表情教孩子識別和觀察,讓他逐漸學習體會別人的情緒;患有孤獨症的孩子,一般很難接受新事物、新環境的改變,在一定階段,不妨採取實物獎勵的做法;對於患兒不合理的要求,再哭鬧也不要妥協,時間一長,他發現自己這種行爲沒有意義,會自行糾正;多帶孩子進行滑板、鞦韆、平衡木等遊戲,這對減少孤獨症兒童的多動行爲、增加語言和交流等,有較好效果。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4

新課程的教育理念倡導教育要“關注全體學生,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引導學生主動發展”。但教育實踐中,教學內容的統一、班級授課制的形式以及學生人數的衆多等教育現實卻往往讓教育只能面對“大多數”,而忽視了學生中特殊的一部分。

這部分學生因爲其特殊性往往成了“被遺忘的角落”。基於這樣的現狀,我校根據二期課改要求,提出了“關注‘特殊兒童’教育,促進全體學生均衡發展”的策略,研究、轉化“特殊兒童”,使教育的關注點面向每一位學生,從而達到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特殊兒童”其實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生

在一般教師的心目中,但凡學生所表現出的行爲違反了教師所限定的一套行爲規範準則,行爲異於班中大多數乖巧的孩子,就被看成是“特殊兒童”。一般有這樣一些類型:課堂上好動、不靜心,思維專注的時間較短,影響其他學生聽課效率,影響教師上課情緒;較易亢奮,在羣體中往往會作出幅度較大、異於常人且不易控制的行爲,造成傷人、傷己的後果;極有自己的主見,常常質疑教師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且不易說服等。

教師所認爲的“特殊兒童”是否是特殊兒童,究竟什麼樣的兒童才能稱爲特殊兒童?對於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着眼點。可以依醫學的觀點,從病因分析上來確定誰是特殊兒童;可以依機體上或心理上的特質來區分誰是特殊兒童。但從教育的觀點看,並不是所有在機體上或心理上呈現“特殊”特質的`兒童皆可稱作特殊兒童。特殊兒童之所以特殊,是就其學習需要的特殊性而言。例如,一個兒童智能特別低下,無論如何也趕不上教師在班級教學中的進度;他在學習上有特殊的需要,需要教師在課程與教學上給予個別的考慮,那麼,他就是教育上所謂的特殊兒童。所以有的學者就把特殊兒童視爲“有特殊需要的學習者”。

在教育上爲了明確地確定誰是“有特殊需要的學習者”,有必要完整地、精確地把握特殊兒童的概念。臺灣心理學家郭爲藩爲特殊兒童作如下定義:特殊兒童係指由於某些生理的、心理的或社會的障礙,使其無法從一般的教育環境獲得良好的適應與學習效果,而需藉着教育上的特殊扶助來充分發展其潛能的兒童。美國著名的特殊教育學者柯克(Kirk)對特殊兒童的定義是:在心智特質、感覺能力、神經動作或生理特質、社會行爲和溝通能力方面,偏離一般或常態兒童,或具有多重障礙的兒童。而這樣偏離的情形,得靠學校教育設施的調整、或特殊教育服務的提供,纔可發展其最大潛能的程度。

二、“特殊兒童”教育難的原因分析

1、不尊重兒童,擺不準教師的位置

許多教師至今仍抱着“師道尊嚴”不放,認爲學生就該好好聽老師的話,服從教師,而不必有太多的自我意識和個性。認爲兒童是未成年人,是需要老師教育的,從未真正把他們當成一個“人”來看待,卻總是把自己放在一個高高在上的位置,俯視兒童,輕視兒童;從未意識到學生也是一個獨立的“人”,有個性,有想法,有脾氣;更未意識到學生是“進行時”、“未來時”,是不成熟的“人”,是具有無限可能性的“人”,這就更需要我們加倍地呵護、小心地引導;教師還未意識到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教師沒有任何權力責罵、訓斥,或無情地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也正是這樣的不尊重,讓學生打心眼裏排斥你、逆反你,試想,一個總是不尊重學生的教師除了讓學生自尊受損以外,還能有什麼樣的教育效果呢?

2、不瞭解兒童,教育手法單一而僵化

很多教師沒有意識到教育本質上是尊重差異的美,他們習慣了整齊劃一、一呼百應,一旦有學生特性鮮明些、教育過程費勁些,就如臨大敵,覺得此人“特殊”,卻不知差異是正常的,整齊劃一纔是不正常的!而一旦出現了所謂的“特殊兒童”後,教師不是去深入地瞭解發生問題的原因,不去尋找問題的癥結,而是急於嚇唬、壓制、孤立,卻從未想過這樣的教育讓教師與學生之間很少有心靈的溝通,教師在孩子的心目中很少取得過認同感,這樣的兩個“絕緣體”似的教育主體,能產生多少教育效果呢?更未想過這樣毫無針對性的教育意義何在?

三、“特殊兒童”教育的策略

轉變教育理念。所謂“特殊兒童”就是一些個性較爲鮮明、較爲頑劣、兒童特性顯著的孩子。他們不過就是不像別的孩子那樣聽話,難教一些、易於反覆,但他們仍然是正常的兒童。如果我們把他們看成是“特殊兒童”,並把這一定性向學生、家長、任課教師擴散,“特殊兒童”的身份就牢牢地套在了他的頭上,同學們會因爲他的特殊而疏遠他,使他遊離在集體之外。我們只有不把他們看成是“特殊兒童”,承認兒童之間的差異性,並放在集體中進行教育,他們纔有進步。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5

自古以來,人類就認識到音樂活動有助於健康。3萬年前的原始人,以敲擊石器伴奏舞踊來治療疾病;至今的非洲、南美及澳大利亞的原始部落裏,巫師樂舞仍是治病的主要手段。中國的文明史中,也早有用音樂進行治療的思想,如《羣經音辨》中的“樂,治也。”;《黃帝內經》中有五音、五行和五臟關係的論述;古人還有用音樂治癒疾病的實踐經驗,宋代歐陽修就通過學古琴治好了抑鬱之疾。

音樂爲什麼能治療某些疾病、增進人們的健康呢?因爲它能廣泛地作用於人們的生理、心理從而改善身心功能。

音樂刺激能影響大腦某些遞質如乙酰膽鹼和去甲腎上腺素的釋放,從而改善大腦皮層功能。

音樂能直接作用於下丘腦和邊緣系統等人腦主管情緒的中樞,能對人的情緒進行雙向調節。比如,當人們的情緒出現一種障礙,醫學上稱作“緊張狀態”或“應激反應”時,會導致腎上腺素分泌增加、心律呼吸加快、血壓升高、血糖量增加等變化。音樂能使人放鬆、消退緊張,通過音樂放鬆治療,可以在生物反饋儀上看到,應激改善後人的血壓下降、呼吸心律減緩、皮溫增高、肌電下降、血容增加、腦電反應γ波增多,人的內穩態恢復。而對另一種障礙,主要表現爲注意力渙散、反應遲鈍、疲勞嗜睡、食慾不振、身體活力降低的情緒低落狀態,音樂也能起到調節作用。輕鬆愉快的音樂能使人興奮起來,因爲音樂能作用於人的腦幹網狀結構。腦幹網狀結構接受了音樂刺激即促進大腦皮層覺醒,同時又可傳給外周神經。從而提高肌張力增進肌體活力,所以音樂能使人精神煥發,消退低落的情緒。情緒活動的中樞下丘腦、邊緣系統及腦幹網狀結構與植物神經系統密切相關,而這裏又正好是人體內服器官和內分泌腺體活動的控制者。所以情緒的緊張狀態能直接導致某些內臟器官的病變,被稱作“心身疾病”,音樂能調節人的情緒,所以也就能幫助治療某些心身疾病。

音樂有鎮痛作用,大腦聽覺中樞與痛覺中樞同在大腦顳葉,音樂刺激聽覺中樞對疼痛有交互抑制作用;同時音樂可提高垂體腦啡呔的濃度,腦啡呔能抑制痛疼,所以音樂有鎮痛作用。

音樂能改善大腦功能,協調大腦左右半球,從而提高人的智力。對發展兒童的智力尤其顯著,並可改善智力低下兒童的能力,所以音樂廣泛地應用於特殊教育。

音樂能影響人格,人格成長中情感培養是最重要的方面,音樂包容了人的情感的各個方面,所以音樂能有效地鑄造人格。

音樂能直接作用於無意識,在心理治療中有特殊功效。

音樂活動是極有序的行爲。在協調身心及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中起到很好的作用,所以音樂能廣泛地應用於行爲治療。

音樂具有這些生理和心理效應,那麼如何運用音樂增進人的健康呢?一般來說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具體用音樂調節情緒,另一是以音樂陶冶情操,達到淨化心靈的目的。

音樂調節情緒的具體實施,可採用“同質”的原理。即在情緒波動時,要根據當時的情緒狀態選擇音樂,如遇到不幸生活事件產生強烈悲痛情緒的人,可選擇哀傷的音樂,使悲痛的情緒有所寄託;而處於焦慮或憤怒情緒狀態下的人應選擇激憤的'音樂,使不安的情緒有所發泄。當音樂與人的精神節律同步,才易於與人的情緒產生共鳴,當音樂與人的情緒產生共鳴以後,就可逐漸變換音樂色彩情緒,變哀傷爲優美抒情,變激憤爲輕鬆愉快。人的情緒在音樂的引導下,負性情緒得到發泄後,漸漸得到調整,而最終達到內心平靜。這一方法的實施可自己選擇不同情緒功能的音樂,也可選擇專門製作用於調節情緒的錄音帶或C D片(音樂心理專家專門研製並按情緒調節規律編排的音樂),還可以在音樂治療師的幫助指導下選用音樂。而如果平時就有所積累,對各種風格的音樂比較熟悉,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庫,自然也較爲容易知道根據自己的情緒來選擇音樂的調節。

用音樂陶冶情操的實施,方法就更多了,其實每個音樂愛好者都有自己的方法,大都自然生成。對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是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如年輕人可能偏愛流行音樂,中老年人更喜歡一些老歌,還有一些人着迷於自己家鄉的地方音樂等等。培養自己的音樂愛好可以從自己的興趣點入手逐漸擴展。很多音樂體裁,從不熟悉到熟悉,就會引起興趣,興趣越來越廣,口味越來越雅,音樂鑑賞力也就會越來越提高。還可以在一些欣賞手冊或各種類型的名曲賞析的幫助下去拓展音樂視野,音樂積澱豐厚就會感到自己的生命更加充實,音樂積累的過程也會使自己的情操得到昇華,心靈得到淨化。

參與音樂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可以聆聽欣賞,在家裏聽唱片、錄音,到音樂廳去聽音樂會;還可以自己參與演唱演奏,參加羣體音樂活動等等,對增進心身健康都大有稗益。運用音樂增進人們健康的方法是不拘一格的,每個人可從實際情況出發,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參與適當的音樂活動。音樂不是專業音樂工作者的專利,而是人類在自身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種精神需求,健康美好的音樂可以鬆弛人們緊張的神經,可以疏泄壓抑的情緒,可以煥發美好的情感,可以淨化人們的心靈,從而淨化社會。音樂還可以協調千百萬人的意志,共同實現目標、理想。現代社會人們又重新認識了音樂對人的心身的巨大作用,從各個方面去開掘音樂增進健康的方法。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6

一、良好的行爲習慣培養

儘可能爲孩子提供學習的機會。只要有可能上學的,要克服一切困難讓孩子上學。上特殊兒童學校;沒有特殊兒童學校的地方,可以隨班就讀。實在上不了學的,也要採用不同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文化知識。這對孩子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在學習和活動中增強他的規則意識,教師教給他整理玩具的方法,讓他知道玩了玩具後應該自己整理的道理。

二、良好個性的培養

1、由於特殊兒童各方面的發展水平都比較低,尤其是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過程比較弱,且轉化機制易出現紊亂,所以他們對外界環境的適應比較困難。根據這一特點,爲特殊兒童制訂的生活作息制度就不宜隨意更改,而應嚴格執行。在日常生活及教學活動中培養良好的個性,讓他學會謙讓、互助。

2、做好家長工作,讓家長配合共同培養其好的個性。在家不要太嬌慣和溺愛孩子。

三、激發參與活動的興趣

1、家長應該儘早給孩子選擇學習一技之長的機會,這是孩子未來生活的依靠。想辦法(通過口頭表揚鼓勵及物質獎勵法——紅五星的方式)。調動他的積極性,使他有主動參加活動的慾望並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

2、教育孩子正視現實,正確對待自己的不同。世界上的事情沒有絕對的'公平,每個人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家長可以給孩子講述許許多多的人和事證明這個道理。讓“命運不公平”的思想見鬼去吧!在平時的活動中老師多注意對他進行動手操作方面的培養,提高其動手能力,增強自信心。

3、體育鍛鍊對特殊兒童具有特殊的意義,也有難以想象的困難,應幫助他們天天堅持1~1。5小時的適合自身特點的鍛鍊,並注意培養他們頑強的意志力。減輕負擔、增強營養、增加睡眠、科學鍛鍊、矯正身體缺陷是制訂和執行特殊兒童生活制度的關鍵。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7

一、正確對待特殊學生,把更多的愛心獻給特殊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點。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爲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教師,只有擁有一顆愛心才能教育好學生。

二、平等對待、認識特殊學生,這是教育成功的基礎。

特殊學生由於種種原因,在學校及家裏受到批評、歧視及埋怨較多,從而在他們的內心深處產生了自卑感。一有什麼動靜,就變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經常的批評容易使他們自暴自棄。但是這是表面現象,說到底,在他們的內心深處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諒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溫暖和關懷。所以,老師要懂得一點心理學、教育學知識,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爲何要這樣教的原因,從而在學生出現反覆時,也能冷靜對待,幫助學生分析原因,心平氣和,誠心相待。因此,我們在教育特殊生時應給予他們溫暖、關懷,幫助他們克服逆反心理,樹立學習的`信心。

我們在教育特殊生時應給予他們溫暖、關懷,幫助他們克服逆反心理,樹立學習的信心。

三、加強與家長的聯繫,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即時、有效的溝通是轉化“特殊學生”的重要步驟,班主任及時與家長聯繫,商討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瞭解特殊生在家及學校的情況,以尋找教育途徑,限度地發揮家長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8

上學期快結束時,兒子與老師的衝突增多,有一次老師不希望他影響課堂秩序,讓他離開教室,他不肯,就和老師吵了起來。還有一次考試,他不認真答題,把凳子在水泥地上拖來拖去,發出噪音。老師說考場需要安靜,讓他出去,他不肯,在教室裏大呼小叫。我老公被叫到學校,面對這種場面,老公希望能讓兒子考完試,與老師意見不統一,爲此還鬧了點不快。

因爲兒子時常在學校惹事,成績又一再下滑,上學期校方就找我談話,問是否同意把我兒子“分流”到區特殊教育學校。有個老師聽說這個消息,私下對我說我兒子雖然皮,但仍然是正常孩子,還是不要“分流”吧。我問兒子的意見,他也不肯去特殊教育學校。

前不久,兒子又出了“岔子”。老師在課堂上做考前輔導,把一些題目分析寫在黑板上。兒子起來上廁所,從老師身後繞過去。老師一轉身,發現部分板書被擦掉了。因爲其間只有我兒子經過黑板,他外衣的肩膀處又沾着粉筆灰,老師就問他是不是有意搗亂,把板書蹭掉。他一口否認,說是不小心碰掉的。

那天是週末,放學很早。老師打電話到家裏講明情況,叫我去學校。我趕過去,看到兒子在拼命和老師爭辯。老師說他無賴腔調又來了,他馬上還嘴:“我無賴,你流氓。”聽他說出這麼無理的話,我真恨不得打自己的耳光。最後老師讓他寫一份書面材料,他寫了,說可能是肩膀無意中碰到的。老師讓他重新寫,說肯定是有意擦掉的。兒子照辦後,校方表示如果再犯類似錯誤,就要嚴肅處理。

藍莓難過地講不出話,讓我看她隨身帶來的家庭照片。望着她兒子烏黑的眼眸、天真的笑容和頭頂一塊惹眼的稀發,我的心情也無法平靜。

兒子拿錢去“買”友誼

因爲我們不同意,學校沒讓兒子“分流”。但許多老師對我兒子失去了信心,不再要求他像別的孩子一樣認真聽講,只希望他不要影響別人。在這種氛圍下,兒子越來越沒有學習的動力。放學後,他從不主動寫作業,到了雙休日,他整個人都“獻”給了電視,從早看到晚,只要是動畫片,他都看得津津有味,爲此可以頭不梳、臉不洗,一動不動地看一天。不久前的一個週末,兒子起牀後就看電視,足足看了兩天的動畫片。我對他的學業已經很失望,但考慮到健康,我讓兒子把電視機關了。他不聽,我就上前去關。可我關掉後,他就再去打開,一來一往十幾次,氣得我真想把電視機砸壞。

我插了一句:“您兒子最喜歡看哪部動畫片?最喜歡哪個卡通人物?”藍莓困惑地搖搖頭,說她不喜歡動畫片,所以從沒注意過兒子在看什麼。

我承認自己是一個很失敗的母親,兒子在學校不好好讀書,老師們對他印象不好,我沒辦法改變這個局面;回到家,兒子也不聽我們的`話,不肯複習功課,我想和他談心,他總是說:“媽媽,你不要煩我,可不可以啊?如果哪天你不煩我,那太陽就從西邊出來了。”

大概在半個月前,家裏少了一筆錢。我告訴老公,我倆都猜是兒子拿的。等兒子從外面回來,老公約他到附近公園走走,談到這件事。兒子開始不承認,後來說了實話,說自己在學校沒朋友,很孤單,他這次拿了錢,就是去請外面的朋友吃飯、上網。“我就是想找人一起白相啊。”兒子講着講着,哭了起來。

聽了老公的轉述,我心如刀絞:畢竟他還是一個孩子,正是渴望友誼的年紀,但再怎麼孤單,也不能通過這種方式去結交一些酒肉朋友啊!萬一交友不慎,不是要毀了一生麼?但他現在很抗拒和我們交流,我們真的是沒辦法啊。

特殊兒童教育的心得體會 篇9

首先,在對特殊兒童進行教育之前一定要先了解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根據他們的情況找到適合他們自己的學習方式,比如說眼睛看不見的兒童往往是自卑、孤僻的,要給他們更多的愛和關心,能夠引導他們在嗅覺、觸覺上面得到充分的發揮,讓他們可以平安的度過生長髮育階段。

其次,特殊兒童各方面的.發育都低於正常兒童的生長髮育情況,所以他們對外界的適應能力是比較弱的,這時候需要給特殊兒童制定規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嚴格按照要求去規範他們的行爲。

最後,對於特殊兒童來說,科學健康的飲食也是很重要的,很多特殊兒童體質本來就不好,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和飲食要有規律,能夠按時進餐,這不僅對孩子生長髮育很重要,對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