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國旗下講話稿3篇

國旗下講話:《告別陋習,崇尚文明》(一)

國中生國旗下講話稿3篇

老師們、同學們,上午好!

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歷來享有“禮儀之邦”的美譽。岳飛問路,頗知禮節,才得以騎馬跨天下;孔融讓梨,尊敬長輩,長期以來令人讚不絕口;楊時程門立雪,尊師重道,終成大器……這一切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禮儀道德所在。作爲生活在“禮儀之邦”的炎黃子孫、莘莘學子,我們更應該時時、處處崇尚文明,讓一言一行、音容笑貌展現出青春活潑、自然大方、積極向上、文明禮貌的風采。

中國素有“文質彬彬,而後君子”的古訓,儀容儀表是個人涵養的外在表現,打眼一看,穿着是否得體,舉止是否有度,反映出一個人精神風貌。在日常交往中,這是一張張沒有文字然而卻形象生動的名片。

想必同學們在電視上都目睹過,在慶祝建國六十週年閱兵儀式上,中國人民解放軍三軍儀仗隊,想必同學們也都見過天安門廣場的升旗儀式,那統一的軍服、挺拔的身姿、堅實有力的步伐,無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國的強盛……

社會賦予中學生應有的儀容儀表要求,整齊的校服、乾淨樸素的儀容儀表、文明友善的行爲舉止,處處折射出同學們青春靚麗、朝氣蓬勃。不化妝、不穿奇裝異服、不留長髮怪發,並不是限制我們的個性化發展,而是希望輔助同學們更爲健康地成長。過早接觸那些並不適合青少年發展的所謂時尚,並不能讓同學們顯得更爲優秀和健康,反而會在某些程度上顯得不倫不類。

我們欣喜地看到,開學以來,我們實校的絕大多數同學,能夠按照學校的要求,滿懷着對新年的期望,精神飽滿地投入學校的懷抱,同學們着裝規範、舉止文明、遵章守紀。家長、學校領導對我們的開學工作是滿意的。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明確指出,在我們極個別同學的身上,還存在着一些這樣或者那樣的不良習慣。從表面看來,髮型、妝容、服飾、衛生習慣、待人接物,這些話題顯得有些過於零碎,但正是這些一點一滴的細節,恰恰反映出學生的健康風貌。

當然,儀容儀表僅僅是外在表現,真正的禮貌是發自內心的。我們應該從小陶冶自身的情操,用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一切,養成自尊、自愛、自律的品德,尊重他人。“言爲心聲、行爲心表”,具備了美好的心靈,文明的言行舉止自然應運而生。

健康陽光的青少年帶給人們的感覺是蓬勃和充滿希望的,從同學們身上,我們看到祖國的未來也是蓬勃和充滿希望的。所以,從現在起,請注意保持自信友善的微笑,健康挺拔自己的身姿,乾淨整齊的着裝,銘記自己在學校“告別陋習,崇尚文明”條幅上簽字時莊嚴的承諾,讓你身上透露出的一點一滴時刻都在表明:這裏是實校,我,是實校的一員!

謝謝大家!

國旗下講話:《告別陋習,崇尚文明》(二)

有人說:“如果你失去了今天,你不算失敗,因爲明天會再來;如果你失去了金錢,你不算失敗,因爲人生的價值不在金錢;但是如果你失去了文明,沾染了陋習,那你就是徹徹底底的失敗,因爲你已經失去了做人的真諦。”沒錯,我們做人的行爲準則就是要講究文明,拋棄陋習。

我們祖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孔融四歲讓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現在之所以重提文明禮儀,那是因爲我們在接受教育的時候,把對文化知識的學習放在了相對重要的位子,加上受外界的一些不良影響而忽略了社會公德、文明習慣的養成,而這恰恰從本質上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品質。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了它,我們就擁有了寶貴的財富。

首先,要培養自己高尚的心靈,從心裏深深的紮根,在日常生活的每一言每一行都靠心來約束自己。其次,要在實踐中用文明道德標準規範自己,做到談吐文明,禮貌待人,講究衛生。我想若能達到這些最基本的常規要求,也不愧爲“禮儀之邦”的成員了。

一聲謝謝,等於一次情感的交流;一聲對不起,能化解劍拔弩張的衝突;一個不要緊,等於給人吹去一陣溫暖的春風;以禮待人,把笑臉常掛,你會發現天很藍,花很紅,其他的人也很友善,世界是多麼的美好,這就是文明的魅力所在了。

手下留情花似錦,腳下留情草如茵!雖然彎下腰撿起的是碎紙,擦去的是污漬,說話用的是文明之語,但這一切卻提升了自己的形象,淨化了自己的靈魂。排好整齊的隊伍,文明有序地在餐廳侯餐,嚴格執行就寢紀律,課間做到文明休息等等,這些都說明了我們樹立了良好的規範意識,改變了自己的陋習,這就是文明的獨特之處。

文明禮儀,重在表現;良好習慣,重在平時;社會公德,重在你我。就讓我們一起攜起手來告別不文明的行爲,揮別不雅的過去,塑造一個更加崇尚文明的實驗學校的學子形象。

國旗下講話:《讓書香伴我們同行》

人生之光澤與真諦,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便會與我們的生活失之交臂,我們的生命便會黯淡無光。而淡淡書香正是那打開我們心靈枷鎖的鑰匙,清理我們被塵世蒙塵的心靈,細細地,每時每刻品那人生的滋味。

讀書對很多人來說是任務,是工作,但更是一種樂趣,是一種享受。我們讀天地,讀自然,讀歷史,讀人文……似乎什麼東西都可以哪來讀,但不管讀的是什麼,最終我們讀的是感情,是思想,更是人。讀一本好書,就像交了一個益友。書中必有同好者,以書會友,以友輔心,書中遇知音,書中遇知心。

古往今來,關於讀書的箴言是不計其數。古有顏真卿的“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陸游的“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李若蟬的“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也有蘇東坡的“好書不厭讀百回,熟讀課思子自知”。後有愛迪生的“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普希金的“人的影響短暫而微弱,書的影響則廣泛而深遠”,還有列夫托爾斯泰的“理想的'書籍是智慧的鑰匙”。我以爲,讀書的好處有三,陶冶性情,精神追求和啓蒙自我。

讀書可以陶冶性情。腹有詩書氣自華,黃庭堅雲:“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讀書能改變人的氣質,林語堂的解釋是讀書使人得到一種優雅和風味。善讀書,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而香卻在骨裏。

讀書可以修身養性,可以不斷完善人的精神追求。桃園雖好,但不是久戀之地,唯有用思想建立起來的精神家園纔是自己心靈的永久歸宿。在“塵世熙熙,皆爲利來;塵世攘攘,皆爲利往”的社會,人們越來越失去自我,被喧囂蒙塵自己心靈的聖土。曾幾何時,我們都體驗到過冰涼徹骨的虛無,“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正是這種虛無感的真實寫照。帶着這種強烈的困惑,我們走進書香,那裏便是我們精神的後花園。

讀書可以不斷的啓蒙自我。有一本書曾經講過這樣一個道理,即“久假不歸論”,與三人成虎的道理差不多。我們雖然處在信息時代,但我們卻經常被矇蔽。這種矇蔽有時來自於外界,因爲我們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而不自覺的就相信了。但更多的是我們自己矇蔽了自己,因爲懶惰而不想思考,因爲無知而不能突破,從而淪爲現代媒體下的愚民,成爲大衆娛樂下的犧牲品。學問是光明,愚昧是黑暗,不讀書的人,思想就會停止,廣泛的讀書顯然是我們擺脫受矇蔽、被愚弄的階梯。

一言以蔽之,讀書其實就是在樂趣中追求真善美,陶冶性情是求美,精神追求是求善,啓蒙自己是求真。

光陰悠悠,歲月匆匆,時間如蟬絲在指間滑過。好讀書者,不亦樂乎;不好讀書者,亦強求不來。古人說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次有立言,讀書作爲一種我們選擇的人生方式,我以爲是立德、立功、立言所絕不能少的。然而,“立”並不是人生的目的,心中只想要“立”的人,心靈也許註定是殘缺不全的,也肯定是不純粹的。因此,走進浩瀚書海,呼吸那淡淡書香,彈指間信手拈來,尋找到人生的真善美,坐觀塵世潮起潮落,終睹得青天明日。

老師們,同學們,讀書是我們的職責,是我們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而,讀書應當成爲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