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員工感恩奮進演講稿

十年前,我走出灑滿陽光的校園,帶着青澀,帶着夢想,來到了這裏--南垣股份公司。光陰荏苒,陽光就像昨天,那些在我生命中最美好的青春都留在了這裏。如今,陽光依舊,青澀錘鍊成了熟稔,夢想找到了彼岸,似乎一切都安靜穩定下來,但那顆打破未知、爲青春悸動的心,卻從未更改。 十年,讓我知道了敬業不僅是擔當,更是一種收穫,收穫着充實和心的安寧;十年,讓我懂得了要站在高處,不畏浮雲遮望眼,寬厚博大的胸懷才能承載價值的厚重;十年,讓我領悟了技術爲先,以德致勝的真諦,給予我在紛繁世界裏不被淹沒的力量。 今天,在南垣股份公司,我們用辛勤工作,報答企業的培養之恩,用我們的點點感悟,書寫着人生每一段歷程。曾經有位記者在談到自己之所以不懼生死、不畏勞苦、忘我工作的原因時說:“我現在最要緊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穩定的工作能養我的家、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後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過的生活。”這是大實話,快節奏的生活壓力,讓我們不得不面對現實。值得慶幸的是,在南垣,每個月我們都會有一份收入,可以養家餬口、供房買車,而且各種崗位,也滿足我們不同的個性和特長,當我們努力工作,並且取得一定成績的時候,企業還會爲我們提供升職和嘉獎的機會,這些都能讓我們獲得歸屬感和幸福感。股份公司就是我們的衣食父母!

新員工感恩奮進演講稿

可是,在我們的周遭,我們還是會發現很多人可以帶着感恩的心生活,卻不能帶着感恩的心去工作。他們總在抱怨工作環境不好,抱

怨工資不高,抱怨上級太嚴厲,抱怨電腦速度太慢,抱怨懷才不遇,抱怨生活太累,也許他們都只看見了自己的付出,卻未看見自己的收穫。當我們將愛崗敬業當作人生追求的一種境界時,我們就會在工作上少一些計較,多一些奉獻,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責任,少一些懶惰,多一些進取;有了這種境界,我們就會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從而贏得別人的尊重。我講個愛崗敬業的例子吧,偉大的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是化學元素週期律的發現者,他在年過七旬以後,由於積勞成疾,雙目半盲,但他依然奮鬥不息:每天從清晨開始寫作,直到下午5點半,6點吃“中飯”,飯後又繼續寫到深夜,1907年1月20日清晨5時,門捷列夫因心肌梗塞坐在椅子上去世,面前的寫字桌上,是一本本寫完的著作,他死去時,手裏還緊握着筆。天地生人,有一人應有一人之業;人生在世,生一日當盡一日之勤。股份公司賦予了我們所有一切感激和奮進的源泉,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以懇切的情懷去回報呢?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把心沉下來,立足崗位,紮紮實實工作,這是我們的職業品格,更是我們的道德信仰。 “但得蒼生俱飽暖,不辭贏病臥斜陽”,人的一生總有一些難以忘懷的感動,我希望若干年後,當我們回望在股份公司的點點滴滴時,會爲當初的選擇而驕傲。感恩傳授我知識的老師,是你們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感恩幫助過我的人,是你們給了我勇氣和力量。也許,我們也曾有過迷惑、也曾有過動搖,但是,我們最終選擇堅守!南垣是一座沒有暗礁的海洋,迎着朝陽的曙光,你只要靜心耕耘、辛勤付出。

2017年是全公司直面挑戰、負重前行的一年,內外形勢的嚴峻

性和困難嚴重性前所未有。“小河有水大河滿,小河無水大河干”,脣亡齒寒,我們必須要與企業共度難關。雷鋒同志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幹,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纔能有力量。”我們不正是企業的一滴水嗎?企業的“企”,去掉上面的“人”字,就是“止”。讓我們與企業同呼吸、共命運,劈斬荊棘、衝破陰霾,用智慧爲企業添磚加瓦,推動公司持續穩健發展!

詩人艾青在他的詩中寫到:“爲什麼我的眼中常含淚水,因爲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我愛南垣,我爲南垣人自豪!

新員工感恩奮進演講稿 [篇2]

尊敬的領導!同事們!

大家上午好!

我叫××,很榮幸在今年加入了××企業這個大家庭,首先我要感謝××企業給了我站在這個舞臺展示的機會,其次我要感謝領導同事們平日裏對我的關心與照顧,今天要演講的主題是“感恩”。

在美國,每年的11月的第四個星期四是感恩節,在那天,無論天南地北的孩子都要趕回家,人們要感謝父母,師長,感謝社會,感謝生活,那一天,美國家庭要舉行豐盛的感恩宴,不僅爲自己,也爲窮人,孤兒,流浪者們,讓這些不幸的人們在感恩節裏也得到一份人間的溫暖。

其實對我們來說有沒有感恩節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有恩有愛,是人類生活中最燦爛,最絢麗的文明之花,滴水之恩,涌泉相報,是人類廣爲傳誦的美德。懂得感恩也是做人的基本條件之一,如果不會感恩,從某個角度講,就是對人類神聖感情的褻瀆。

對於“××企業”我是這麼理解的——爲了公司的利益與個人的`追求,在工作與生活中中融入一顆感恩的心,那麼剩下的將會是幸福與成功。

領舞《千手觀音》的聾啞舞蹈家邰麗平,經常用手語說一句話:“我會帶着一顆快樂感恩的心去面對我的人生。”感動中國人物徐本禹這樣說:“雖然我的行動過程是非常苦,非常累,但是我會用我的努力,讓我的學生知道,他們不比別人差,所以,我感覺我是一個快樂的人,是一個幸福的人,我也希望每一個朋友能夠做一個知道感恩的人,儘自己的努力,去幫一幫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臺灣評選的第37屆十大傑出青年賴東進先生從小就出生在一個貧困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殘疾人,只能靠乞討來養活他。他9歲的時候,才走進學校,他一邊讀書,一邊討飯,一邊照顧殘疾的父母和弟妹,每次討飯回來。他都要跪着喂他的父母。當他成名以後,在一次座談會上,他這樣說:“我對生活充滿了感恩的心情,我感謝我的父母,他們雖然眼睛瞎了,但他們給了我生命,我還感謝苦難的命運,是苦難給了我磨練。”艱難和困苦,讓賴東進學會了堅強的面對生活,掌握了頑強的生存本領,最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因父母的殘疾而抱怨,而是以一顆感恩的心來感謝父母。

現在社會上存在着較爲嚴重的感恩缺失現象,的確,有些人老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似乎找不到任何的學習的動力,我們發現他們其中的很多人享受着無微不至的照顧,沐浴着噓寒問暖的關懷,擁有如蚌含珠似的呵護,他們就在這樣的幸福中生活和長大。然而對這種關心,幫助,照顧,他們似乎不知感動,不知報恩,如此心枯如井,對得到的一切覺得理所當然,激不起感激和愛的情感,生活自然不會有什麼意義,人生也就沒什麼動力。

對於“幸福是什麼”的命題,一千個人也許有一千種回答,有位哲人說過:“幸福就是感恩,”沒錯,一個人不管他有什麼樣的不足,但只要他能懷有一顆感恩的心,就一定是一個不斷進步的人,一個不斷成功的人,一個擁有親情友情的人,一個生活幸福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