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2篇)

在充滿活力,日益開放的今天,我們使用上講話稿的情況與日俱增,講話稿具有臨場有據、增強語言魅力的作用。你知道講話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2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精選12篇)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今天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糉葉飄香話端午。

6月13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

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要職。因爲他堅決主張抗擊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至極,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主義精神的詩篇,如:《離騷》、《天問》、《九歌》等影響深遠的詩篇。後來,秦國軍隊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絞,他不願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曆五月五日這一天,在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石投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屈原離世已有兩千多年了,今天我們來紀念他,是要學習他愛祖國、愛人民、堅持真理、寧死不屈的精神和他可與日月爭輝的人格。屈原的精神是不朽的。不管時光如何變遷,他會永遠生活在歲月的長河裏,永遠銘記在人們的心中!

我的國旗下講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2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你們知道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什麼傳統節日嘛?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於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於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幹,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爲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做一個奮發圖強,能爲祖國建設貢獻心智的人。最後,預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的端午節!

謝謝大家!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3

老師們,同學們:

早上好!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保護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幾天就是端午節了,成千上萬的人吃糉子,成千上萬的家庭掛書包,人們掛蒿草,賽龍舟,開詩詞會。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因爲他不想看到自己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農曆五月初五,他抱着石頭跳進了淚流滿面的洛江。從此,每年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划船到河邊悼念屈原。久而久之,賽龍舟的習俗就形成了。

當我們更加想念對方的時候,我們將如何度過一個有意義的傳統節日?

讓我們輕輕地展開樹葉,擁抱對祖國的愛。爲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人們每天都把用五色絲線包着的糉子扔到水裏,以示哀悼。

讓我們輕輕地展開樹葉,擁抱文明。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血液和延續基因。作爲新時期的孩子,我們應該繼承中華文明,發揚光大。

同學們,在這個延續兩千年的傳統節日裏,讓我們把糉子的葉子輕輕展開,把所有的感激和祝福包裹起來,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4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農曆的五月初五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今年的端午節是6月23日。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糉子、喝雄黃酒等形式來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愛國主義者——屈原。

屈原是距今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人。他所在的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繁、弱肉強食的時代。屈原就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環境裏,他對當前的形勢有着清醒的認識,於是在國內倡導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由此得罪了舊貴族遭到了詆譭攻擊。

面對壓力,屈原秉持寧折不彎,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思想,最後頭汨羅江自盡。在與保守勢力的鬥爭中顯示了自己的高尚節操,赤誠的愛國之心。

兩千年之後的今天,和屈原不同,我們身處的時代是盛世的中國。國家富強,民衆和諧。在這一個富足自信的新時代,我們更應該學會愛國,知道自己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學會珍惜我們看似應得的寬敞明亮的教室,我們的學習的機會,甚至我們的衣食。

最後用一句屈原的話送給所有的同學:“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黃而不毀其節。”,希望我們珍惜今天的生活,彼此勉勵,能回報呵護自己的父母師長,無愧於炎黃子孫的人。最後祝同學們期末考試取得理想的成績,過一個愉快的端午節。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5

親愛的老師、親愛的小朋友們:

大家早上好!

再過幾天我們就要迎來在我國有二千多年曆史的傳統節日,你們知道是什麼節嗎?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

端午節是怎樣來的呢?流傳最廣的一種說法是爲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一位愛國詩人,爲人正直,憂國憂民,但是卻總是遭受小人的迫害,再加上楚國國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屈原被潛放到很遠的地方,他很絕望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死掉了。人們爲了紀念他,就有了端午節。

那端午節有哪些習俗呢?全國各地過端午節的習俗都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有懸鐘馗像、掛艾葉、賽龍舟、吃糉子、飲雄黃酒、佩香囊這些內容。懸鐘馗像是讓鍾馗來捉鬼,以驅邪魔。艾葉插在門上也是爲了驅魔祛鬼,今年過端午節時記得提醒爸爸、媽媽哦!謝謝大家!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6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們的主題是《端午節的由來》。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傳說,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流行。屈原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生於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爲人正直,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在楚國佔有重要地位。因爲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被攻擊拒絕,被楚王趕出朝廷。屈原非常憤怒,在流放期間寫了很多愛國詩詞,最著名的是《離騷》。後來,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楚失千里,屍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想看到他的國家毀滅的悲慘景象。

人們喜愛屈原。當他們聽到屈原自殺的消息時,他們划船到河邊打撈屈原的屍體,但他們找不到。他們怕河裏的魚蝦咬屈原的屍體,就把糯米裝進竹筒裏,扔進水裏。他們想用糯米餵魚蝦來保護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自發地來到河邊悼念屈原,也在洶涌的波濤中划船,象徵着人們爭相打撈屈原的屍體,以此來寄託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中國南方就形成了賽龍舟的習俗。因此,端午節成了紀念屈原的節日。

同學們,屈原因爲熱愛祖國,關心人民疾苦而受到人們的愛戴

端午節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想出了富國強兵的好主意,卻沒有被國王採納。相反,他被逐出皇宮。屈原非常生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漁民得知後,把竹筒裏的米劃到汨羅江,送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竹筒飯換成糉子,把賽艇換成賽龍舟來紀念屈原。我們全家都非常崇拜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慶祝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糉子。我們家有真正的糉子製作高手?我媽媽。每年端午節,我們全家都能吃到美味的糉子。母親常說:糉葉包裹的糉子最香。因此,每年端午節,媽媽們都用蘆葦葉包糉子。做糉子前,她做了準備:把蘆葦葉放入水中,將準備好的糯米和大棗分別洗淨。當蘆葦的葉子涼了,她開始做糉子。她先拿了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錐,然後放一個棗進去,再放糯米進去,然後中間放幾個棗。最後,她用線綁好葉子,包了一個糉子。她包的糉子又肥又大,像老佛爺睡覺。餃子包好後,我媽會用高壓鍋蒸40分鐘,然後放上三四個小時,讓味道變好,然後就可以吃了!我媽的糉子太香了,我一看就會大口吃下去。所以,每當我吃糉子的時候,我總是吃很多!

端午節除了吃糉子,還需要賽龍舟!

我最喜歡看龍舟比賽。幾十個水手用槳划水,擊鼓的水手士氣高昂,敲得很重。“加油,加油!”體育場外的拉拉隊充滿激情,發出雷鳴般的喊聲和歡呼聲,水手們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划船。整個龍舟比賽精彩而熱烈。

吃糉子和賽龍舟,這兩種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鬧的端午節。當我們津津有味地吃着褐色的種子,看着賽龍舟的時候,不要忘記2000多年前的愛國詩人屈原。

讓我們帶着尊重和珍惜來看待這個中國傳統節日!提前祝你端午節快樂!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四時花競巧,九子糉爭新。”今年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就在這江南青青的色彩裏、溼溼的雨季中緩然而來。在江南的雨中,那清涼的春雨淅瀝瀝的一直下着,伴着我們舒緩閒適地度過了這個美好的節日。

端午節,是傳統的節日,我固然不會忘記關於端午的來歷,不會忘記詩人屈原,不會忘記圍繞端午的許多故事。小時候每年的端午節天空也會飄着牛毛細雨,而小小我總是倚在祖母的懷裏看着祖母嫺熟的包糉子,認真的幫我做着香袋。

如今打開我的`衣櫃,還能看見一隻紅緞綢的香袋,它用五彩線繫着,香袋下面的穗子是用蒜梗和五顏六色的花布剪成的小圓圈綴成的,是的這便是那年香袋是祖母爲我縫製的只可惜,如今物在人去,花落花開,鶯歸燕已十餘個春秋。

端午!你給我帶來需多快樂也勾起我對如煙往事的無限懷念。端午的味道,是我難忘的回憶。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8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即將來臨,我們將分享到這一節日的喜慶與快樂。下面我來談談端午節的民俗。

包糉子、插艾葉、賽龍舟、系五彩線等等,大家聽到這些民族習俗,一定猜得到我說的是什麼節日了吧?它,就是我們傳統的端午節。

那端午節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的意思相同,“端五”意即“初五”;“端五”中“五”字又與“午”相近,按地支須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其月日都是五,故又稱重五,也稱重午。

在中國,端午節的主要民俗是賽龍舟和吃糉子。

相傳在楚國時,忠臣屈原投江自盡,許多人划船去救屈原,這便是賽龍舟的來歷。而吃糉子是人們爲了不讓魚兒傷着屈原的遺體,便飯糰撒入江中,後來漸漸形成了端午吃糉子的民俗。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9

老師們,同學們: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有着悠久的歷史。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很多說法。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廣爲流傳。今天,人們會在端午節那天賽龍舟、吃糉子、插艾蒿,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彩旗夾岸照蛟室,羅襪凌波呈水嬉。曲終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東注。”這首唐代詩人劉禹錫的《競渡曲》記敘的就是端午節賽龍舟的場景。

那麼我們該如何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呢?

首先,弘揚和傳承傳統文化。傳統節日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民族精神的家園。端午節那日,同學們可以嘗試着向家裏人學包糉子。一方面不僅可以讓我們學習一門小手藝,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涵。

其次,學會自主學習。馬上我們就要迎來本學期的一場大考——半期考。假期是彎道超車的好時機。我們不能沉浸在歡樂的節假日當中,還應該合理安排好學習時間,利用節日之餘,好好複習、查缺補漏,爭取在半期考試裏發揮出最好的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最後,希望每位同學都能度過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也預祝所有同學在半期考會考出自己滿意的成績。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10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是有關端午節的題目。

端午節,大家應該都不陌生,它又叫端陽節,是每年的農曆5月初五,是紀念屈原的日子,也是我們包糉子吃糉子、划龍舟的日子。這天馬上就要來臨了,相信大家都非常期待這個傳統節日了吧,那接下來我就跟大家大概講講關於端午節的事情吧。

我剛纔說端午節是祭奠屈原的日子,那同學們知道是什麼原因嗎?是的,屈原是春秋時期的楚國人,是一個愛國的詩人,據說,春秋時期,秦國大肆侵略楚國,攻佔楚國都城的時候,屈原看着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寧死不屈直接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死後,楚國的百姓悲痛萬分,每一年的這天都去江邊祭奠他。所以在每年的農曆的五月初五纔有吃糉子化龍舟的習俗,成了一年一度紀念屈原的日子。

屈原的這種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在當時振奮人心,值得楚國的.百姓的愛戴,在2000多年後的今天,也依然被尊崇和敬佩。我們敬佩他面對強權寧折不彎的血性,面對危機有着捨身成仁的氣魄和膽量,也體會到了他對國家人民的深重的感情,和對我們腳下這篇廣袤土地深沉的.愛。所以纔會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的祭奠流傳至今。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很多其他的風俗。最常見的風俗就是掛艾草吃糉子。我記得小時候,一到端午節,家裏的門口都會掛艾草,風輕輕的吹過來,我好像還能聞到艾草上淡淡的草屑香,這一整天我都非常的開心。我家從一大早就開始包糉子,白白的米飯裏面夾點肉,再放點紅棗,就是我最喜歡吃的紅棗味的肉糉,現在想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嗯,我好像也看到了下面有同學咽口水呢。別急,再過兩天,我們就都能吃到了哈。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有着傳承了中國2000多年曆史的節日,也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門。我們作爲當今的新生代的一員,我們要主動的弘揚這種帶着中國歷史氣息的傳統文化,也要弘揚屈原的那種愛國主義情懷。我們的祖國日漸繁榮昌盛,哺育我們一代代人的成長,我就想在這裏當着所有老師和同學的面,大聲的向我們的祖國表白:我愛你,中國!也希望我們能珍惜現在的生活,彼此勉勵,努力學習,長大後做一個愛國愛人民,對國家建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的人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同學們,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你們對這個節日有多少了解呢?

端午節是愛國節,因爲愛國詩人屈原在公園前278年的五月初五,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江而死。屈原沉江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投入江中,萬舟齊發,並以吶喊旗鼓嚇退蛟龍,以此表示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之情。

端午節是防疫節。端午節前後是春夏交替傳染病的高發時節,古人在端午節前後插艾葉,懸菖蒲,用以驅蚊蠅,淨化空氣。成年人還要飲雄黃酒和菖蒲酒驅蛇蟲,小孩子要佩戴藏有硃砂和雄黃的香囊預防疾病。

端午節是體育節,因爲人們在這一天要在水上賽龍舟。龍舟競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了一項國際體育賽事,也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端午節還是美食節,以爲我們要吃可口的美食——糉子。人們浸糯米,洗糉葉,包糉子。花色品種繁多的糉子,可以讓你一飽口福。

端午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是浸潤着中華民族智慧的文化遺產,體現着一種民族精神,成爲中華民族文化的象徵。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肩負起保護文化遺產,傳承民族文化的重任,爲成爲中華民族的棟樑之才做好準備。

兒童節端午節國旗下講話稿12

親愛的老師和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民間有這樣一首兒歌:“五月五日,是端陽,門內有艾,滿香。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端午節始於中國春秋戰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那麼是一個怎樣的節日呢?

第一,端午節是紀念詩人和愛國的節日。因爲愛國詩人屈原看到國破民亡,五月初五投汨羅江。屈原沉入河中後,古人將竹筒裝米放入河中,數千條船燃起熊熊大火,吶喊鼓譟,以嚇跑惡龍,從而表達對屈原的敬意和懷念,後來演變成吃糉子、賽龍舟的習俗。經過幾千年的傳承,屈原的愛國情懷離不開端午節的人文內涵。端午節已經成爲中國人傳達愛國主義和精神的重要儀式。

第二,端午節是健康的節日。端午節是春夏交替的時候。天氣炎熱多雨潮溼,蚊蟲滋生,病蟲害增多,是傳染病高發季節。爲了避免疾病,古人在端午前後插入艾葉,懸掛菖蒲,驅走蚊蠅蟲蟻,淨化空氣。端午時,大人要喝雄黃酒、菖蒲酒驅蛇驅蟲,小孩要佩戴含有硃砂、雄黃、香草的香囊,以防疾病。這些習俗表達了古代人驅除瘟疫、避邪、祈求和平與安全的願望。這樣看來,端午節是中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

第三,端午節是一個體育節日,因爲人們在這一天在水上賽龍舟。賽龍舟是一項極具氣勢和合作精神的競技活動。端午節可以促進羣衆水上運動,強身健體,團結人民。現在龍舟比賽已經逐漸演變成一項國際體育賽事,起到了友誼紐帶的作用。

第四,端午節是一個美食節,因爲我們想吃美味的糉子。在金代,糉子被正式指定爲端午節食物。人們泡糯米,洗糉子葉,包糉子,糉子的顏色多種多樣。形狀有四角形、圓錐形、菱形,還有用竹筒米飯封烤而成的“筒餃子”。從餡料上看,北京大棗餃子有許多北方的小紅棗;在南方,有許多餡料,如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其中,浙江嘉興糉子是代表。可以用香葉和好吃的餃子來形容。

同學們,中國傳統節日豐富多彩,文化內涵豐富。因爲地域不同,地方風俗略有不同。一些傳統習慣已經淡化了很多。今天,在國旗下發言,我們理解端午節文化,希望我們能成爲傳統文化的傳承人。讓我們用愛和珍惜來度過中華民族的每一個傳統節日!今年的端午節你有什麼計劃嗎?

“五月五日,是端陽,門上滿艾,香滿。吃餃子,撒糖,賽龍舟,開心。”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