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研究典型發言材料

第一部分被推薦人簡介

課題研究典型發言材料

網名:秦詠中、實小教科室,實名:秦詠中,男,1968年2月生,中共-黨員,大學本科畢業,研究生課程班結業,現任江蘇省姜堰市實驗國小教科室主任,系泰州市“311”(姜堰市“121”)二期人才工程培養對象。曾獲姜堰市教育系統黨員教師“十佳標兵”、泰州市師德模範、泰州市名教師等榮譽稱號。《成才導報》《江蘇教育》《教師教育》等報刊曾專題或在刊文中介紹過他專業成長的事蹟。在學校《營造書香校園 師生攜手成長》子課題組中,他是核心成員。他在新教育在線建有主題帖“靜思默想:秦詠中教育教學拾零”(精華,點擊數1萬多人次)等。他在省級上教育報刊發表教育文章近100篇,並被《中國國小語文教學論壇》聘爲特約研究員。

第二部分、被推薦人事蹟介紹

在 追 問 中 前 行

江蘇省姜堰市實驗國小(225500) 秦詠中

1987年的夏日,我走上了三尺講臺。轉眼19個春秋過去了。回望自己走過的教育之路,有憧憬,也有彷徨;有欣喜,也有困惑……

2000年以前的那段日子,我大多是在隨波逐流中度過的。教學,爲學生的成績而欣喜、而牽掛,有時也大動肝火;讀書,並從微薄的工資中“切缺不小的一塊用來購書、藏書;進修,先學大專,再學本科,接着又讀完了研究生課程班;寫稿,大多是應付式地交差事……這段時光如流水一般在指間滑過,日子過得懵懂而又倦擔

直到2000年秋,我第一次聆聽了朱永新老師的報告,那種感覺如同醍醐灌頂。彷彿有個聲音在對自己說:再也不能述而不作、虛應故事、隨波逐流了……我想,這大概就是一種頓悟吧。

於是,我檢索了自己走過的教育之路,思考着自己的未來該如何行走?我爲自己勾畫了一條路徑:讀書、上網——反思、研究。在這樣的路徑上,我時時保持着追問的狀態。從這以後,我的教育之旅便有了許多新意。

一、讀書

走過了工作之初的激越之後,我真切地體會到了教師必須不斷地修煉自己和提升自己。只有自身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纔有可能得到正確的引領和長足的發展。否則,自己就會被實踐中的新問題挑戰得措手不及。讀書應該是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支點。

讀哪些書?新教育實驗課題組推薦的書目便是一份營養豐富的精神大餐,“新教育在線”的書香世界論壇也是我徜徉其間的精神樂園。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我堅持閱讀文學名著和教育論著。從“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優美詩句中,從孔子“教學相長”的教育理念中,從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唯物哲理中,從李白“直掛雲帆濟滄海”的激揚文字中……我感受並領悟着,其中的滋味是綿長而深遠的……我讀《陶行知文集》,讀《帕夫雷什中學》,讀《紅與黑》,讀《紅樓夢》,有一段時間,我甚至對“紅學”論著着了迷……只要是好的作品,我都不拒絕。伴隨着閱讀的進展,我的教育教學越來越駕輕就熟,甚至樂在其中了,我的語文課也深受學生歡迎。受我影響,學生們也酷愛讀書,他們浸潤書中,開闊了視野,豐富了積澱……即使已經畢業多年,不少學生仍來信回味我們師生共同成長的語文課堂。

閱讀經歷與教學實踐讓我體會到,一個老師經歷過書籍的薰陶之後,再去理解教育,處理教材,實施教學……他的感覺就會和以前大不一樣。班級和學生沒有變,但是,師生的精神世界已經和過去大不相同了。

我以爲,讀書的經歷就是我的精神成長的歷程,讀書就是我發展心靈空間和人文視野,尋求價值取向和精神歸宿的一個支點……不懈讀書的同時,我堅持購書、藏書,我的家庭也因此獲得了市“十佳藏書家庭”的稱號。

一段時期,我頻繁地發帖,《謹防教育超限》《教案,豈能戴着鐐銬跳舞》《教育超載之痛與思》《默讀,於無聲處聽歡歌》等帖子帖子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這期間,“大潮河”版主曾發短消息給我,有意推我爲論壇當年某月的“新人”,我自感底氣不足,婉拒了。現在想來,自己當時實在是缺少了應有的一份勇氣與執着。真有些愧對大潮河老師了。

作爲教科室負責人,在新教育實驗的進程中,我沒有忘記自己的職責。我竭盡力量團結了身邊的一批老師參與了論壇的研討。我校的陳志峯、劉秀鳳、錢小明(明月居士)等老師都把論壇當成了棲居地。現在,在我們學校,潛心讀書的師生越來越多。我和劉秀鳳老師報道的本校師生參與的“營造書香校園”的實驗情況已經在2006年7月初的《中國少年報》發表。

二、反思

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且許多時候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因此,教師必須學會反思、勇於反思。在這方面,許多教育大師爲我們做出了榜樣: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每節課都寫教後感,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挑剔”;著名特級教師魏書生反思傳統教育教學思想,形成了出神入化的教書育人藝術;陶行知先生對導師杜威的教育思想也不是衣鉢全承,而是科學地揚棄……我們又有什麼理由墨守成規呢?我想,一旦失去了反思,教師的職業素養就將萎縮並枯竭。矚目教育在線上那些極具影響力的網友,他們都具有極強的反思意識。

因此,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或對教育在線論壇網友的帖子(哪怕是精華帖子),我都進行着不斷的反思。

我以爲,反思是我成長的力量。如何反思?對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乃至教育教學細節的一種追問、審視、推敲是反思,質疑、批判、肯定或否定也是反思……我鍾情於反思,在反思失敗和教訓中,獲得“吃一塹,長一智”的啓迪;在反思成功和經驗中,感悟“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意。

在教育界內外炒作“哈佛女孩”時,我沒有忘記一個最基本的道理: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於是,我撰寫的隨筆《教育需要尊重差異》先後被《現代教育報》《教師報》刊發,並被人教論壇等其他教育網站收錄;在教育界一味提倡“尊重教育”的時候,我沒有忘記“適度懲戒”也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有喚起責任意識,矯正錯誤,打動心靈的作用。在新課改大潮撲面而來之際,我沒有把“新課標”(實驗稿)奉若神明,而是牢記課改只是一項實驗,我知道新課標中的理念是否恰當,還要看實驗情況。因此,對於課改而言,我不做被動的`執行者,努力做主動的建設者。我的這些文章在論壇發帖後,受到了不少網友的關注。

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我的教育智慧也得到了增長。我感到了反思的魅力,我告誡自己,一個不會反思的教師,他的教育教學之路是走不寬,也走不遠的。

三、研究

有人說,教師的職業生命是需要付出艱辛、耐心和熱情的。其實,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因爲,當一名教師在研究性狀態下工作的時候,他就是幸福的了。他就會感受到教育並不是犧牲,而是享受;教育並不是重複,而是創造。

在論壇上學習與交流,我既帶着欣賞的眼光去學習,又保持着健康的懷疑態度去審視……我提倡“實事求是的找茬子,杜絕迴避問題的貼福字”。

對於自己的課堂教學,我喜歡反芻式地咀嚼。寫教後記,寫教例剖析,寫教學設計……我堅持不懈,樂此不疲。於是,來自於自身教學實踐的文字陸續在“教育在線論壇”發佈後,相繼被教育報刊發表。

研究讓我感受到了無限的快樂,在第四屆全國語文青年教師課堂教學競賽活動結束之後不久,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小教學參考》的一位副主編約我組織部分老師研討一節獲獎的課。我精心提煉了話題,約請一些網友展開了討論。我們的討論,沒有從衆與附和,人人都有個性化的解讀與思考。形成了感悟思想魅力,追問教育真諦的生動局面。

我組織的研討和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老師(網友玫瑰)對同一節課的研討同期刊發,相得益彰。

對於課題研究,我鍾情於“改進實踐,改進行動”的校本行動研究。在我們學校的教研員和骨幹教師開展的30項校本行動研究課題中,我開展了“默讀的實施策略研究”,其成果已經被教育部主管、東北師大承辦的《現代中國小教育》發表;目前我實施的“語文教學中主體的失衡及其匡正的研究”成果在教育在線發佈後,已經有兩家知名的省級教研雜誌社提出發表。

我深深地知道,無論是從事教科研,還是參與論壇研討,都要懷着一顆熱心腸去坐冷板凳,要遠離繁華和喧囂,要耐得住寂寞、定得下心,要在思辨中不斷探索、不斷前進。正是抱着這樣的心態,這些年來,在緊張的工作之餘,我放棄了許多休息時間,謝絕了許多應酬娛樂,靜坐在電腦前,專心致志於教育教學研究。我感到,我的生活雖然平凡、瑣碎、忙碌,但是又很充實,因爲我在實踐着、思考着、感動着、幸福着……讀書、反思、研究給了我成長的力量,

我在“國小教育論壇”建立的主題帖子:靜思默想——秦詠中教育教學拾零,已被確認爲精華帖子,點擊率超過了1萬人次。我也曾經在“教海探航”“新世紀園侗等多項省級論文大賽中獲獎,有近100篇論文發表於省級以上報刊。當然,對於這些文章,今天看來,我自己滿意的不到一半。

參與網絡交流,投身教育科研是爲了什麼?爲發表論文,爲職稱,還是爲獲獎?我感到,在一個物質的社會裏我們無法也無須割斷它與這些功利因素的聯繫。但是,如果把教育科研的根本目的就定位於此,就不止是急功近利,而是本末倒置了。那樣絕不可能是真正有意義的教育科研。我深深地感受到,參與新秒度月微實驗,投身教科研的真正價值取向是超越自我、昇華人生、感受和展示教育工作者職業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在研究與實踐中享受工作的幸福與光榮。這個過程不僅是教師自身成長的過程,而且更是學生生命的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新教育在線”上許多優秀教師成長的案例爲我樹立了榜樣。

回望自己走過的教育教學之路,我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是那點兒成績,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卻給了我不菲的褒揚。我先後被表彰爲“姜堰市黨員教師十佳標兵”、“泰州市師德模範”、“泰州市名教師”……對此,我心存感念。我常問自己,我成長的平臺是什麼?我的回答是教育實踐和“新教育在線”。因此,每當聽到“長路奉獻給遠方,白雲奉獻給藍天……”這歌聲的時候,我就禁不住追問自己,“我拿什麼奉獻給你,教育在線這片熱土?”我的回答是,我將植根論壇,在追問中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