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演講稿彙總7篇

演講稿是一種實用性比較強的文稿,是爲演講準備的書面材料。隨着社會一步步向前發展,演講稿的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相信許多人會覺得演講稿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慈善演講稿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慈善演講稿彙總7篇

慈善演講稿 篇1

各位愛心同仁們:

大家下午好!

今天,對匯鑫,以及匯鑫的每個員工都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作爲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我非常驕傲,能和中慈國際交流中心,深圳讓生命充滿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社會各界愛心同仁們共同爲父母學堂-感恩教育活動出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父母學堂·感恩教育” 從人性的本真善出發,秉承“用愛心做事業,用感恩的心做人”的理念,伴隨着深圳的廣大父母和子女共同走過了三年的歷程,通過一系列的公益活動,爲廣大的父母和子女間架起了一座溝通的橋樑,科學地引導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讓父母更加的瞭解子女,關愛子女,同時也讓孩子們更加的理解父母,收到良好的社會反響和廣大父母的支持。

三年來,匯鑫同“父母學堂”一起成長,也見證了身邊一個又一個幸福成長的孩子與美滿的家庭,一個又一個有責任有愛心的企業加入到活動中來。作爲一個在深圳本土成長起來的企業,匯鑫一直致力於爲大中型企業提供高品質的企業郵箱服務、電子商務運營及個性軟件定製服務,承諾讓企業的電子商務更簡單。通過十年的發展,逐步成長成爲中國最大的電子商務解決方案及運營服務提供商。伴隨着企業

的發展,匯鑫也深知企業所擔負的社會責任,所以從“父母學堂”一走進深圳就同組織建立了良好的關係,並積極的參與到各項公益活動。

今天,我謹代表匯鑫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表示對活動的支持,我們現場承諾,今天凡是購買XX首飾盒的10%,將會作爲慈善基金捐給“父母學堂·感恩教育”基金組織,並將在今後的各項活動中大力的支持公益事業的發展。

在這裏,我衷心祝願“父母學堂·感恩教育”慈善公益事業更快更好的發展,讓更多的家庭能夠受益,讓祖國的花朵能成長的更加美好,也祝我們在座的每一位事業新旺,財源廣進,謝謝各位!

慈善演講稿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大家下午好!

春暖花開,細水長流。在這個萬物生的季節,我們很高興今天下午齊聚在這裏,共同參與母校的慈善校友會。我是16屆畢業生,廣州大學慈善基金會書記黃鵬偉。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廣州大學慈善基金會和廣州大學16屆全體畢業生向廣州市政府、廣州市xxx慈善協會及各界慈善人士表示真摯的感謝,感謝各位對慈善事業的大力支持和對貧困學生的關注扶持,同時也感謝學校全體教師領導及廣州大學慈善基金會工作人員的努力付出,感謝所有人的關懷與支持,因爲你們,許多大學生在大家的幫助下,得以在大學展開人生的新篇章。感謝大家。

說到慈善,也是一個對我來說十分具有意義的。我也是一個來自普通農民家庭的孩子,也曾努力奮發圖強,勤奮苦讀考上心儀的廣州大學,卻因爲家庭無力支撐學費而差點放棄自己的象牙夢。但是,學校的慈善基金會和學校領導在這個時候對我伸出了援手,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懷與照顧,我得意在廣大實現我的大學夢想。

如今我能夠有一份安定的工作,一個幸福的家庭,能夠在這裏作爲代表發言,全部都要感謝當年對我幫助的人。而今天在這裏不僅作爲受助的大學生,而更是慈善的行動人,在感謝慈善對我的幫助的同時,我也在拿出自己的行動回饋慈善,希望慈善事業能夠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扶持下,去幫助更多的貧困大學生,幫助想當年的我一樣,讓他們有機會在大學裏去追逐自己的夢想,自己的理想。

慈善不想大多數人理解的那樣,需要捐很多很多錢,或者有很多所謂的負面內幕。慈善,就是很簡單的,也許是一件衣服,也許是一塊錢,重要的實質是內心溫暖的傳遞。不需要多華麗的包裝,不需要多慷慨激揚的演講,需要的是大家對慈善的關注,需要的是團結起來幫助大家的那份心意,正是這一份分心意的疊加,才造就了每一個個大學生完成的他們的夢想,而他們又將這份愛傳遞下去,加入到慈善行業,幫助更多人。

謝謝大家,祝大家有個愉快的下午!

慈善演講稿 篇3

尊敬的各位愛心同仁們:

大家好!

我是濟南昊天建築安裝公司總經理孫元昊,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公司,感謝各界人士對我們昊天建築安裝公司各項工作的大力支持,並向各與會代表表示敬意,感謝對慈善活動的支持!

上善若水,大愛無邊。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歷來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千百年來,無論是儒家“仁者愛人”的主張,還是道家“道濟天下”、佛家“普渡衆生”的追求,無論是從普通百姓的相互接濟到有錢人家的施捨賑濟,還是從名人的慈善宣傳到佛教寺院的慈善救濟,無不體現着人們慈心爲人、善行濟世的美好願望。

慈善事業是一項崇高而神聖的社會公益事業,是人類愛心的生動展現,是社會文明和進步的重要標誌。因此,我們昊天公司自成立以來,在爲改善人民的居住環境、居住理念、投資環境作出應有的貢獻,振興區域經濟的同時,更努力盡到一個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不忘回報社會。

幾年來,公司發展越來越順利、業績越來越突出、實力越來越雄厚, 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地方黨委、政府和全市人民的關心、支持和培育。我們公司的發展理念,不僅僅是追求企業利潤,而是在公司發展壯大的同時,以實際行動參加

社會公益活動,以實際行動反饋社會、回報社會。支持和參與慈善公益事業,既是企業對社會的一種奉獻,更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正如李嘉誠所說,“富”者不一定“貴”,真正值得珍貴的,在於你爲社會做了什麼,在於所做之事能否令世人得益。下一步,我們公司將進一步加大回報社會力度,盡最大努力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慈善既是社會的需要,又是愛心的需求,更是愛心的傳遞,讓我們每個企業、每一個人都獻出一份愛心,以自己的行動去幫助社會上的困難羣體、爲他們排憂解難。只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能樹立“我愛人人,人人愛我”和助人爲樂、助人爲榮的觀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使每一個弱者都能更好地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裏,讓慈善的陽光灑向全社會。

謝謝大家!

慈善演講稿 篇4

現在,讓我們用記憶,一起來回想一張照片。它色調以黑色和灰色爲主,主角是一名正在課桌前溫習小女孩。在女孩整齊流海下,有一雙特別吸引人大眼睛——明亮、聰慧。膠片將畫面定格在了女孩與鏡頭凝視瞬間,她眼神純淨不含雜念,卻讓看過人難以遺忘——這就是希望工程一張真實宣傳照。1991年,中國青年報記者解海龍,在安徽省一個偏僻鄉鎮國小裏偶然捕捉到女孩眼神,然,從此,這張簡約卻不簡單照片就與希望工程事業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

曾經,“失學兒童”是我們每個關心兒童成長問題人痛處,但“希望工程”誕生和發展,給他們帶來了築夢空間和圓夢機會。可是,面對紛繁複雜社會,許多比“失學兒童”更嚴峻問題正一點一點地浮現在人們眼前。

近幾年,有一個詞兒,在社會各個階層裏廣泛流傳着,它描述,是那些被外出務工父母留在農村孩子。正是根據這樣現象,這些孩子被統稱爲“留守兒童”。據調查顯示,我國有1.2億農民常年在城市務工經商,產生了近20xx萬留守兒童,其中14歲以下佔86.5%。這種現像不得不引起我們關注。

去年春節期間,有12名留守兒童在某新聞媒體幫助下,從全國各地來到烏魯木齊,和分離了許多年爸爸媽媽見了面,吃上了一頓久違團圓飯。只是,當孩子面對這麼長時間以來父母第一次擁抱,竟然顯得有些淡漠和被動。同樣,這頓看似平常團圓飯,也因爲時間痕跡,夾雜着百般滋味。

一名四川孩子對記者說,在得知自己能夠去新疆見到分開了8年父母時候,心裏很激動,但是又有點膽怯。在見到父母那一刻,竟然還有點兒不知所措感覺。這些,我們都能夠理解。父母給孩子感覺,本來應該很近,可是在沒有父母陪伴8年裏,彷彿是顯得那麼遠。

河南駐馬店小王博說,每每當他看見同學和爸爸媽媽走在一起時候,心頭時常會不由自主地酸上好一陣子。“我想有個家”,小王博曾這樣不止一次地在心底呼喊。他說,雖然爸爸媽媽會給他寄來錢、和衣服,但他總覺得自己像個沒人要娃……

家是什麼?在這些留守兒童眼中,家,不只是戶口本;家,不只是房子。家——只要有爸爸媽媽陪伴地方,就是家!

偶爾,我也會到農村去。那裏不乏留守兒童身影,在當地人眼中,留守兒童比不上那些有母親時時帶着孩子漂亮,也不如那些在父親督促下練習寫字孩子可愛。也許,當留守兒童在爲捍衛自己尊嚴和別人打罵時候,還會有過路人指着他們說,“瞧,這都是些沒人管野孩子”。這樣一句話,足以刺傷一顆小小心靈。夜幕下留守兒童,避開了喧鬧人羣他們,唯有對這漫天星空訴說滿腔委屈。

在今天繁忙社會裏,我們應該嘗試着放慢腳步,會看出我們身邊留守兒童脆弱和無助,如果能在傷害來臨之前幫助他們,至少,會帶給他們一些依靠。不計較得失,因爲我是一名志願者;不在乎小小付出,因爲我代表陽光灑下溫暖。其實,假如每一個人在生活裏都做一個有心人,就會發現社會會因爲你存在,變得流光溢彩。

生命中,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出發,那是夢與夢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抵達,是愛與愛距離;有一種距離,我們渴望拉近,是心與心距離!讓我們向留守兒童伸出雙手,用我們自己方式給他們帶去光和熱,用多一點點愛去開啓那些緊閉心扉,用多一點點行動牽着他們快樂成長!

愛心牽手,共享陽光。親愛朋友,如果你在行走途中看到留守兒童身影,請不要只是從他們身邊淡漠地走過,試着給他們一個微笑、一聲問候,只要點亮了孩子心中昏暗那盞燈,心溫度,會把希望點燃;愛光芒,會把奇蹟創造!

慈善演講稿 篇5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近年來,蓋茨、巴菲特來華勸捐,陳廣標“高調慈善”甚至“暴力慈善”,衆明星“詐捐”事件將”慈善“二字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也使這原本清淨溫暖的二字蒙上一層尷尬的塵封。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我們該以怎樣的標準衡量慈善?

今年新出爐的“中國慈善排行榜”似乎給了我們一種誤導。且不說又僅憑捐款發票評定企業家是否慈善客觀與否,僅是憑金錢數額多少來衡量慈善便已經不是一種完全科學的導向。猶記得20xx年美國一場慈善晚宴,捐出25美分的小女孩說的那句“慈善不是錢,是心”,猛然敲醒了無數爲慈善問題而迷茫的人。是的,“心”,纔是衡量慈善的真正標準。

細觀當下,我們不難發現,“慈善”在“金錢至上”的觀念中,竟逐漸變了味道,甚至向病態發展。層出不窮的“詐捐門”和質疑“炒作”的聲音所折射出的並非只有社會信用的缺失,歸根結底,還是慈善心理的扭曲。這些人把慈善看做噱頭,看做炫富的工具,甚至看做滿足虛榮心的“秀”以及獲取道德優越感的途徑,這樣的慈善、毫無高尚可言。正如前幾日微博上盛傳的那張照片:病房中的女孩蒼白的臉與鏡頭着重表現的“好心人”手中醒目的幾十萬現金,強烈對比之下,女孩無奈地眼神正式對這種以犧牲他人尊嚴爲代價的“僞慈善”行爲的最好控訴。真正的慈善應當從心出發,真正的慈善不是施捨,而是內心的關懷與給予。

如今的中國乃至世界,需要的就是一種滲透了真切人文關懷的健康的慈善觀。金錢的多少絕不能用來衡量心靈的重量。去年被美國總統授予“公民獎章”的關惠羣,每天兩點起牀曲接濟各地的流浪者,在他看來,並不富裕的自己在行善中最關鍵的不是錢。而是真誠與尊重。他堅持和他們吃一樣的飯,並從不吝嗇給他們擁抱。關惠羣這一遊樂場管理員用來爲善舉買單的微薄薪資與“慈善排行榜”上動輒上千萬的數字相比,的確是微不足道的,但他靈魂的高度絕不會因此減損一分一毫。因爲,他與那些得意地對乞丐說“嗟,來食”的人不同,她的每一份善舉都是從“心”出發。

金錢從來就不是慈善的唯一衡量標準,這世上也並非“達”方可“兼濟天下”,只要我們從“心”出發,用與他人平等的靈魂,給予愛和尊重,每個人都可登上“心靈的慈善榜”;施捨永遠不會帶來真正的道德優越,我們生來就虧錢這個無私的世界陽光空氣和水,每個人都是負債者,對他人的幫助是以感恩的心對這世界微不足道的償還。所以請讓慈善從心中起飛,以感恩和尊重做翅膀,融入溫暖的天空,世界安詳。

慈善演講稿 篇6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想談兩個詞,慈善與信仰。

在我們的記憶中,有一座逸夫樓陪伴着我們的讀書歲月。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人值得我們用真誠來緬懷。他是邵逸夫,偉大的慈善家,香港著名電影製作人,邵氏兄弟電影公司創辦人之一。1973年,邵逸夫先生設立邵氏基金會,從1985年起,他平均每年向內地捐贈1億多元,用於支持各項社會公益事業,他捐贈的教育資金遍佈神州大地。

20xx年1月7日,邵逸夫先生在行走了107年人生旅程之後,突然停止了遠行腳步。他離開了,走得安詳、淡然,令人深念。

在這個仇富情緒強烈的年代,這位香港富豪的離世,激起了無數民衆的自發緬懷。在這個充滿利慾的年代,邵先生將做人的真諦詮釋到極致。“邵逸夫”這個鏗鏘大名,部分鐫刻在影視膠片裏,部分鐫刻在教育建築上,部分鐫刻在慈善事業中。這些刻有邵逸夫名字的建築或牌匾,永遠都不會像一些商人或官人那樣,無需擔心哪一天被人剷除。從某種角度上說,逝去的邵先生留下了生動的鏡鑑——真正成長爲財富的主人才更加彌足珍貴。

生命如同故事,重要的不是它有多長,而是它有多好。邵先生的美好,無需悼詞,更無需點綴。

我想,驅使他這麼做的,是信仰。是援助中國教育事業的偉大信仰。

我想,這個時代的我們,也許並沒有邵先生那樣高尚也無法像他那樣捐贈龐大的財富,我們無需模仿,但我們需要比他更加堅定的信仰。

既然我們已經踏上我們所選擇的道路,那麼,任何東西都不應該妨礙我們沿着這條路走下去。既然我們選擇了站在這裏,站在五中的土地上,那麼,任何的東西都不應該妨礙我們愈加堅定的信仰。

文藝復興時期的喬爾丹諾·布魯諾爲了堅持科學真理,進一步的發展了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論;然而科學並沒有戰勝愚昧,並且遭到了天主教人的追殺,被釘於十字架前,誓死不屈的他烈火焚身仍高呼科學真理。他言道:“火併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紀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他用生命堅定了自己的信仰。

戊戌變法時期的譚嗣同是另一位千古罕見的真正貴族。再過數百年,人們也很難想象,我中華居然出過這樣的人類驕子。在那個最壞的時代,內憂外患,國恨家仇,譚嗣同用他富有勇氣的人格耀着中華。血見英雄色。譚嗣同,爲拯救中華民族於亡國滅種之難,北上京城準備一展變法強國宏願,只可惜舊勢力陰霾重重。流血犧牲的,請從我譚嗣同開始吧!爲喚起民衆覺醒,譚嗣同捨身赴難,慷慨就義。在衆人勸說着逃跑的語調之中,他選擇了流血犧牲。正如魯迅先生所言:“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爲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他們爲了信仰的選擇,一個是慷慨解囊,另外的是慷慨就義。正是信仰,讓他們的靈魂有所歸依,讓他們的心靈更加堅強有力,讓他們生命的河流奔涌不息。

而我們爲了信仰的選擇,是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是用自信迎接每一次考試,用認真地態度對待每一秒的人生旅程,是讓信仰的真理,成爲真正有價值的生命。正是信仰,讓我們永遠保持堅定的.信念,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披堅執銳、勇往直前!讓我們懷抱一種信仰,用勇氣與堅決的雙手緊握,勝利必屬於希望。

慈善演講稿 篇7

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讓慈善從心開始》。首先我想先爲大家講述一個有關慈善的故事。

在得克薩斯州的一個莊園裏,正舉行了一場爲非洲貧困兒童募捐的慈善晚宴。應邀參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會名流。一位老婦人領着手捧儲錢罐的小女孩露西被保安攔在了門口。

保安安東尼解釋道:“應邀參加的都是很重要的人士。很高興你們帶着愛心來到這裏,但是,我想這場合不適合你們進去。”

“叔叔,慈善的不是錢,是心,對嗎?”小女孩露西天真地問保安。她的話讓安東尼愣住了。

“我知道受到邀請的人有很多錢,他們會拿出很多錢,我沒有那麼多,但這是我所有的錢啊,如果我真的不能進去,請幫我把這個帶進去吧!”小女孩露西說完,將手中的儲錢罐遞給安東尼。

此時的安東尼不知道是接還是不接,正在他不知所措的時候,突然有人說:“孩子,你說得對,慈善的不是錢,是心,你可以進去,所有有愛心的人都可以進去。”說話的是一位老頭,他就是股神沃倫巴菲特先生。

當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議者前聯合國祕書長安南,不是捐出300萬美元的巴菲特,也不是捐出800萬美元的比爾"蓋茨,而是僅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贏得了最多最熱烈的掌聲。而晚宴的主題標語也變成了這樣一句話:“慈善的不是錢,是心。”第二天,美國各大媒體紛紛以這句話作爲標題,報道了這次慈善晚宴。看到報道後,許許多多普通的美國人紛紛表示要爲非洲那些貧窮的孩子捐贈。

“慈善不是錢,是心”,我很贊同,併爲之深深感動。每一個具有慈善心的人,哪怕只捐一元錢也都是慈善家。在我們期待富豪慈善家慷慨解囊的時候,我們期待更多的是一份慈善之心。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中國的慈善思想源遠流長。儒家的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入爲友,守望相

助,疾病相扶”;道家的“勸善之書”中列舉了“收街市棄兒、普濟應驗湯藥、修橋鋪路”等多種慈善方式;佛教傳入中國後,更是提倡無邊的慈愛和寬泛的悲憫。

時代發展到今天,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物質文明日益繁盛。在個人財富日益增長的時候,一些人卻表現出一種“富而不貴”的姿態。這是令人多麼悲哀和不齒的行爲!金錢至上、物慾膨脹,而仁愛之心日益萎縮。這絕不是人類社會的進步,而恰恰是一種倒退。我們知道,“給予”本身是一種高尚的行爲,捐贈不僅是助人,也是在助己。我們不僅僅需要慈善家,更需要社會羣體性的慈善參與,來喚起更多人的溫情關愛,來引起等多人的傾情相助,讓慈善成爲公衆義舉。

也許你會說,我們看多了一擲千金的捐助,也知道比爾·蓋茨在餘生爲慈善所做的了不起的人生選擇,我們感慨卡耐基“在鉅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的豪言,也欽佩尤努斯創辦窮人銀行的慈善智慧。然而我們又深知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點滴善舉也同樣舉足輕重,平凡的人們給了我們更多的感動和溫暖。

“感動中國”的候選人農村婦女林秀貞,從20多歲嫁到這個村子後,就義務贍養了村裏6位孤寡老人。她自己的生活很貧困,她跟這些老人講“我家吃窩頭就給你送窩頭,我家喝稀飯就給你送稀飯”,他們一起過着最低水準的生活。但是30年來她從沒有間斷過這樣的贍養,而且一直養到爲老人送終。在頒獎時,她之前的獲獎者是霍英東先生,評委會給霍先生的評語是“輝煌一生”,而給這位農村婦女的評語是“溫暖世道”。30年間,她讓善良流淌過村莊,她用自己的行爲溫暖了這個世道。北大教授于丹在推薦詞裏寫到,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如果說聖賢是一種態度話,我更願意理解爲一種情懷。你沒有資產,但同樣可以用心完成一種持久的救助。

是的,慈善也許不需要一個火熱的態度,一個昂貴的錢財數字,一次豪奢的行爲,它需要的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暖,年復一年,日復一日。慈善也沒有貧富差距,慈善沒有年齡限制,慈善更沒有強迫的味道。它只希望我們把慈善當作一種習慣,一種信仰,一顆對慈善執着而溫暖的心。

演講進行到現在,我的周圍暖意濃濃,一股暖流涌入心中。我似乎強烈的感受到再做朋友們由衷散發的幸福熱潮,那是和諧社會、和諧株洲帶給我們的幸福感。那麼,就請你我伸出幸福的雙手,把這份手中的幸福傳遞下去。用我們的

愛溫暖無助的心靈,用我們的心來點亮悲傷的生活。用愛守望,用心相助,點點滴滴,涓涓細流,匯成愛的海洋。

因爲慈善不是錢,是心。心有多大,慈善就能走多遠。朋友們,讓我們用愛守望,用心相助,用一顆慈善之心,在寒冷的冬日播撒春的希望,攜手共創和諧幸福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