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開學典禮致辭:銳於求志

諸位新同學,諸位同仁:

新生開學典禮致辭:銳於求志

上午好!

聊大歷史上的今天註定屬於20xx級8500餘名新同學,在此,我向同學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新同學們,當你們跨入“聊大黌門”之後,就會遇見一所“獨一無二的聊大(one LCU)”。這是一所湖畔大學,校園外有著名的東昌湖,西校園有西湖,東校園有東湖,還有孟真湖,湖湖相連,碧波盪漾,既“在水一方”又“宛在水中央”,讓人想起梭羅的《瓦爾登湖》。這是一所林中大學,櫻花林,銀杏林,楓林,白蠟林,國槐林,楊樹林,林林毗鄰,層林盡染,既“灼灼其華”又“其葉蓁蓁”,讓人想起海德格爾的《林中路》。 聊大不僅僅是一所坐落於湖畔與掩映於林木中的生態大學,還是一所推進餐廳人文化、宿舍書院化、課堂智慧化、校園審美化,融顯性知識與默會知識教育於一體的現代大學,有正在打造的“東湖學術灣區”,有孔雀堤上的“尚學吧”,有上了“視覺中國”的楠苑餐廳,有紫藤公寓5號的“學記書院”,更重要的還是一所一貫堅持“以本爲本”、守望大學精神、守望大學初心、守望“三尺講臺”、守望學生成長的願景大學,創造了西部志願者的“聊大現象”,展現了國防生的“聊大氣派”,塑造了龍舟隊的“聊大品牌”,還有歷年“長江”“傑青”本科校友排名位居全國第76位的榮光。由此成就了“美在聊大”“守在聊大”“學在聊大”,既是遠揚的美名又是真實的存在。

同學們既然已經進入了大學,現在我們就應該回答大學對於同學們來說到底是做什麼用的?每位新同學將最重要的人生資本投入到大學中來,顯然不是爲了簡單地消磨四年寶貴的青春時光,那就是說,大學不是用於無謂地消費生命的地方。同學們也不只是僅僅爲了簡單獲取一種謀生手段而終日沉浸在大學圖書館和實驗室,也就是說,大學也不是簡單的職業培訓場所。我想,大學首先是用於同學們認真而積極地成長的地方,然後纔是有助於同學們成功的機構,因爲成長比成功更重要。真正的成長與年齡並不一定是一個正相關的關係,“嬰兒化”是每個社會都需要提防的現象,認真地成長,努力地成長,捨我其誰地成長,是青年學生唯一正確的選擇。每個人對於大學的認識也可能有所不同,費正清說,他對於大學的依戀,已經成爲了一種宗教。其實,同學們對於大學的嚮往,經過十年的努力,才圓了自己一生的大學夢,這說來比任何一次宗教的洗禮要艱難得多了。但是,即使這樣,同學們現在也只是剛剛取得了大學生的資格,而真正的大學生是有標準的,是需要好好修煉的。在神聖的“象牙塔”裏,每個大學人的精神是不能坍塌的;在大學校園裏,世俗與神聖之間是可以和解的,既可以有世俗的生活,更需要保持聖潔的靈魂。同學們要用大學四年奠基一生,我願在此向同學們奉獻一套“大學寶典”,即“三綱八正”,助力你們大學生活!

先講“三綱八正”之“三綱”。

一綱是“識爲學綱”。學習是同學們的第一要務,這一點毋容置疑。如何能夠完成這一要務?一是要看時間投入。時間不投入,其它罔談。二是要看學習效果,重要的是分清是有學有識之真學,還是有學無識之假學。假學,諸如“學而不思則罔”,科舉時代爲科考需要的死記硬背,僅僅爲了謀求考試通關的分數,顯然這些都是有學無識的表現。有識必有學,但有學未必有識。何謂識?簡單地說,就是將自己所學的東西忘掉了剩下的就是識。識,可以表現爲開悟,爲智慧,爲視野,爲格局,爲素養。所以,學就要學透,做到真的既有學又有識。然後,在建立屬於自己的知識體系基礎上,去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反躬自問:自己對於學習的科目有提問有反思嗎?

二綱是“行爲業綱”。凡事都要下踏實的工夫,不馳於空想,唯有行動方能成就今日的學業與明日的事業。夢想一旦被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不行動,夢想就只能是好高騖遠與空中樓閣。平庸與卓越之間有時僅僅一步之遙,就看誰能邁出堅實的步伐,勇敢地跨過去,從此岸到彼岸。同學們要做有行動力的理想主義者,“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心之所向,直道而行,必能抵達。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反躬自問:自己是否會在“明日復明日”中寬容自己的懶惰與拖延?

三綱是“德爲己綱”。“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一個人,立業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德爲才之帥。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同學們要學會自省與自律,“行有不得,反求諸己”,而非怨天尤人;“見善則遷,有過則改”,而非麻木不仁。我們可以選擇一個問題反躬自問:除了關心自己,還關心着他人與天下嗎?

再講“三綱八正”之“八正”。

一正是要“正志”。 每個人的`理想與志向,決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斷的方向,培根說“跛足而不迷路,能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中國古人提倡人要立鴻鵠之志,而鄙棄燕雀之志;愛因斯坦則直接“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視爲“豬欄的理想”;當代學者錢理羣更是憤慨“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同學們應該有遠大理想與志向,然後生髮出志氣、力量與擔當。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志”如何?那就是在宿舍談天說地或聚會時,談論的是否爲高尚而非低俗的話題。

二正是要“正道”。 通往人生目標的應該是人間正道,否則就會 “正道捐棄,而邪事日長。”同學們應該立正位、行大道、走正道,在具體實踐的路徑上,可以持《禮記》指出的進路,即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是非明、方向清、路子正,辛勞的付出方能真正結出果實。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道”如何?那就是在任何情況下,考試都絕對不作弊。

三正是要“正見聞”。 世事洞明皆學問。目之所見,耳之所聞,情動於心,不可小覷。同學們要學會正確地觀察世界,然後輸入輸出“正能量”。何爲“正能量”?正能量就是用昂揚的姿態迎接初升的太陽,用自己的豁達、樂觀、正向去影響身邊的人和事,塑造一個友好而向上的氛圍。人與人之間,當正能量不斷被激發時,纔會造就積極、愉悅的學習生活狀態。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見聞”如何?那就是在遇到負能量事件時,是否不傳播小道消息。

四正是要“正言行”。 古人說“言行,君子之樞機”。同學們既要 “言必信,行必果”,做到言行合一,又要以現代文明要求自己的言談舉止與行爲做派。要敬畏大學、敬畏學問、敬畏自己,提高做人做事的標準和尺度,做有涵養、有素養、有教養之人。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言行”如何?那就是在公共場合,是否注意了自己的儀表儀態。

五正是要“正學業”。 教育以人爲最高目的,接受教育是人的最高價值的體現,也是現代人的一種責任。在學習過程中,同學們每一次自身才能的發現,就意味着又多了一份責任擔當,而大學就是爲同學們提供發現自己才能,並增加責任擔當機會的地方。假如同學們放棄了學習,那不只是放棄了自己,也是放棄了家庭,放棄了社會,放棄了國家。“學不可以已”“業精於勤而荒於嬉”,同學們要把學習當作天職,把學業優秀作爲第一等追求。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學業”如何?那就是是否可以上好每一堂課。

六正是要“正思維”。 隨着人工智能社會的到來,大學教育將越來越強調學習者以高階思維爲核心的高階能力發展,尤其看重問題求解力、決策力、批判思維能力、創新創造力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同學們應不斷提升思維層次,優化思維方式,培養高階思維,成爲一個能夠有效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學習者。有人說,檢驗一個人思維是否順暢,就看這個人是否可以同時進行正反方向思維。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思維”如何?那就是在遇到一件棘手事情的時候,思維是否會出現燒燬般的“短路”與垂頭喪氣的“斷路”。

七正是要“正精進”。 如果有人說考上大學之後就可以輕鬆了,那肯定是太功利化、太世俗化了,將大學僅僅錯認爲是一個功利目標,而不是神聖的殿堂。勇猛精進,銳意進取,方能有所成就。這世上唯一的捷徑,就是勤奮努力、厚積薄發;這天下最高的本領,就是反覆錘鍊、砥礪前行。每天精進一點點,日積月累,終會見功效。同學們要不斷地超越自己,然後成爲最好的自己。越是成功的人越會經歷過多次的失敗,J.K.羅琳的第一本《哈利·波特》,被出版商拒絕了12次才最終出版;邁克爾·喬丹曾被學校的籃球隊刷了下來。從某種角度來說,青春有時也是用來失敗的,我們應該坦然地面對失敗,在精進的路上越挫越勇,將挫折作爲邁向成功的墊腳石。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精進”如何?那就是遇到困難與挫折時,能否很快走出困難與挫折的陰影。

八正是要“正三觀”。 三觀者,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三觀”就是我們爲人處世的基本的底層操作系統。在各種各樣選擇和考量背後,正是“三觀”在起到基礎性的作用,然後形成了不同的人生格局。一個人對自己的價值抱怎樣的“想法”,就會成爲怎樣的人。也可以說,一個人的價值觀就最終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愛因斯坦說:“一個人的價值,應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是看他索取什麼。”我們可以試着用一項標準檢查一下自己“正三觀”如何?那就是在衡量自己利害得失的時候,能否具有正確的態度和高遠的格局。

同學們,如果說知識是信仰,真理是信仰,那麼大學也應該是一種信仰。從今天起,你們的大學旅程正式起航了,“今天,青春是用來奮鬥的;明天,青春是用來回憶的”,時光不會倒流,人生沒有彩排。希望同學們銳於其志,明於其行,從馬上就要開始的大學第一課——軍訓開始,用心用力書寫無悔的大學,做一名真正配得上現代大學生稱號的聊大人!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