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哲理的演講稿

好的演講稿可以引導聽衆,使聽衆能更好地理解演講的內容。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哲理的演講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哲理的演講稿

有哲理的演講稿1

有個秀才,日忖夜忖想弄個官做做,連走路都學做官人的架勢派頭,挺胸凸肚,一搖一擺,踱八字步。

有一日,秀才又在村口踱八字步,忽然間天起烏雲,落起大雨。

秀才看見種田人跑,也跟着跑。跑到涼亭裏躲雨。

種田人尋他開心說:“秀才先生,你平時走路慢吞吞踱方步,蠻像做官人樣子,今朝怎麼跟我們種田人一樣奔得快啦?”

秀才一聽,連忙說:“什麼話?我剛纔跟着奔過來?那我,那我再去重新走過!”

說完,衝出涼亭,冒着大雨回到村口,挺起肚皮,揹着雙手,一步一步不緊不慢踱起八字步。

踱回躲雨的涼亭,神氣十足地對種田人說:“這回怎樣?”

種田人早已笑得眼淚也流出來了,說:“秀才,這回像樣了,這回像樣了!”

有哲理的演講稿2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青春的使命》 青春是什麼?難道是攜子之手,浪漫而溫馨地漫步於桃紅柳綠之中嗎?難道是把頭髮染成五顏六色,在大街上旁若無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嗎?難道是無休止地泡吧,瘋狂地蹦迪嗎?有些人一直在成長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問:難道青春僅僅就只剩下這些了嗎?青春可以是遠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青春還可以是面對峯迴路轉,霹靂斬棘,舉步探索的毅力。

青春不僅僅是一聲聲的讚美,它更是擁有使命併爲之奮鬥不息的源泉。因爲生命的光環,一個個被踐踏的軀體賦予了新的靈魂;因爲青春的絢麗,一個個飛舞的思緒會聚成一首悲壯的輓歌。

時光老人又一次將時間定格在了五月。面對新一批進步中的青少年,我們不禁想起了那些曾爲中華民族的民主,科學,獨立而拋頭顱灑熱血的青年勇士們,是他們,在民族遭受屈辱的時刻挺身而出,以力挽狂瀾之勢救黎民於苦難。在鬥爭中,青年們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他們以燃燒的激情和鮮血凝聚成精神的火炬,點燃了未來。這種青春是多麼絢麗奪目呀,這種使命是多麼震撼人心!

青春是美好的,沒有使命感的青春便是貧血的青春。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民族的希望。在任何一個時代,青年都是社會上最富有朝氣最富有創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羣體。我們要怎樣才能實踐自己肩負的歷史使命,怎麼樣才能使自己的青春光彩照人呢?

放眼看吧,在我們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征途中,涌現出許多新時代青少年的楷模。從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到以服務祖國需要爲樂的王傑,從自學成才的張海迪到科技創新的秦文貴……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用五四精神詮釋了青春的使命!演繹了一幕幕驚天動地的話劇!譜寫了一曲曲壯麗雄渾的青春讚歌! 作爲新世紀的我們,要樹立遠大的理想,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當一個人在年輕時就把自己的人生與人民的事業緊緊相連,他所創造的就是永恆的青春。我們要堅持勤奮學習,立志成才。二十一世紀,信息交流日益廣泛,知識更新大大加快。形勢逼人自強,催人奮進!我們要跟上時代步伐,更好的爲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就必須學習學習再學習,打下堅實的知識功底。在學習中,還要善於創新,善於實踐,善於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改造主觀世界客觀世界活動中去,不斷成才。同時我們應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努力培養良好的品德,提高綜合素質,完善人格品質。做有益於祖國個人民的人。

國家的繁榮富強,人民的富裕安康,社會主義制度的鞏固和發展需要幾代人,十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努力。艱苦能歷練人,勤奮能鑄就人。青少年一代的我們,只有做到艱苦奮鬥,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才能真正地做到把個人的前途和命運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緊密相連,爲祖國奉獻青春,這是當代青少年最嘹亮的口號,我真心地希望,這不僅僅是口號,更是我們青少年一代的旗幟!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而青春則是這僅有的一次生命中易逝的一段。我堅信:流星雖然短暫,但在它劃過夜空的一剎那,已經點燃了最美的青春。這讓我們肩負起歷史的使命,讓身體裏流淌的血液迸發出激情!讓我們都做夜空下那顆閃亮的星星!

同學們: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之獨立,振興國家,匹夫有責,趕快行動起來吧!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有哲理的演講稿3

勵志人生哲理小故事:窮人靠賣力,富人靠借力。

——窮人和富人的區別在哪,看完你明白一切。

有個窮人,因爲吃不飽穿不暖,而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天天干活累的半死卻掙不來幾個錢。

哭了半晌他突然開始埋怨道:“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爲什麼富人天天悠閒自在,而窮人就應該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微笑的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

窮人急忙說道:“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幹一樣的活,如果富人還是富人我就不再埋怨了。”

佛祖點頭道:“好吧!”說完佛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

並給了他們一家一座山,每天挖出來的煤當天可以賣掉買食物,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煤山。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窮人平常幹慣了粗活,挖煤這活對他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用這些錢他全買了好吃的,拿回家給老婆孩子解饞。

富人平時沒幹過重活,挖一會停一會,還累的滿頭大汗。到了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拉到集市上買,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硬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逛集市。不一會帶回倆個窮人來,這兩個窮人膀大腰圓,他們二話沒說就開始給富人挖煤,而富人站在一邊指手畫腳的監督着。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窮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僱了幾個苦力,一天下來,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人賺的錢多幾倍。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結果可想而知,窮人再也不抱怨了。

有哲理的演講稿4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接觸到各行各業的優秀人士的演講,也常常羨慕發生在他們身上故事。而這些故事有時候顯得很蒼白,他們卻能把它們描述的很激揚和感人。他們的口才很好,能說會道,對身邊的事隨手拈來。其實這些您不要羨慕,您只需要在平時多多閱讀一些書,多在網上看看優秀的演講稿,記住一些比較激勵的詞語。

佔用各位寶貴的休息時間,來聽我的講座,我很感動!我今天講的題目是《孔子<論語>與現代人生哲理》,原來這個題目曾經在河北師範大學爲大學生講過,後來應邀爲市政府辦公廳的機關幹部搞過一次講座,當時還有一個正題是響亙千古的至聖輪音,論語副題是孔子<論語>與現代人生哲理。

孔子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我國春秋末期魯國的傑出的文化大師,被中國古代稱之爲“聖人”。“論語”在這裏讀二聲,是一個多音字,通常我們讀四聲,“論”是動詞,是編輯、編撰的意思。論語顧名思義,就是在孔子去世後,由後人把孔子以及他的弟子們的言論編撰到一起成爲一本書,這就是《論語》。如果說孔子是中國古代的聖人,論語又被稱之爲古代所謂的“聖經”。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學者林語堂就把“論語”比作爲西方的“聖經”,可見它在中國歷史上的影響之深。

有哲理的演講稿5

水燒到99℃不算開,最後只要再加熱1℃,就能突破物理形態的臨界線,從液態變爲氣態。

走完了99步,人們都說最後一步最難邁,最難走。其實這最後一步和99步的每一步,沒有什麼兩樣,只是人們在邁這一步時自己嚇唬自己,容易放棄,不去堅持罷了。無論做什麼事,只要敢於堅持,決不放棄,那些不可能的事,也會變爲可能。

20xx年前,我在《環球》雜誌上讀過一個很感人的真實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年輕貌美的女子,一天,跟隨丈夫在山頂拍照,突然丈夫一腳踩空,隨即向萬丈深淵滑去,周圍是陡峭的山崖,兩手無任何抓處。就在這十分危急的一瞬間,妻子兩手抱住崖邊的樹幹,用嘴咬住了丈夫的上衣。這時丈夫懸在空中,妻子又不能鬆手,只好用兩排潔白細碎的牙齒承受着一個高大的身軀。妻子不停地對自己說:“咬緊牙關,堅持,再堅持!”她美麗的牙齒和嘴脣被血染得鮮紅鮮紅。半個小時後,被遊客發現,才把他倆救上來。這位妻子身單力薄,爲什麼會在緊要關頭,爆發出這麼大的承受力和忍耐力?一位生理學家認爲:“身體機能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能大量分泌出激素,傳到整個身體,能產生額外的力量。”如果從心理方面分析,這種生理現象,產生於人的心智和精神的力量。這位妻子能咬緊牙關,一再堅持,是因爲她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千萬千萬不能鬆口,否則丈夫就會跌進萬丈深淵。人有了心智和精神力量的支配,就連死神也怕咬緊牙關!

要問成功有什麼祕訣,丘吉爾在劍橋大學講演時回答得很好:“我的成功祕訣有三個:第一是,決不放棄;第二是,決不,決不放棄;第三是,決不,決不,決不放棄。”

決不放棄,就是堅持,它來自於人的毅力。毅力是人類最可貴的財富,在走向成功的路上,沒有任何東西能代替毅力。熱情不能,有一時熱情的人往往在最後一步退縮,這已屢見不鮮;聰明也代替不了毅力,因爲世上失敗的聰明人太多了。

人有了毅力,就容易成功,沒有毅力,就容易前功盡棄。想想我們做過的事,你就會發現,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經歷一個過程,越是重大的事,經歷的過程就越長。從事情的開始,到事情的終了,然後又是一個開始,又是一個終了。

在這一個個過程中,會有開始時的期望和喜悅,接着會有很多困難和挫折,然後更多的時候可能是你一再努力,但卻無法看到成功的曙光。

這時候正是“勝利女神”考驗你的時候,就看你有沒有毅力。被拒絕了1000次之後,還敢去敲1001次門的席維斯·史泰龍就是靠毅力走向成功的。他在未成名之時,身上只有100美元和一部根據自己悲慘童年生活寫成的劇本《洛奇》。於是他挨家挨戶地拜訪了好萊塢的所有電影製片公司,尋求演出的機會。

當時好萊塢總共有五百家制片公司,史泰龍逐一拜訪過後,沒有任何一家公司願意錄用他。史泰龍面對五百次冷酷的拒絕,他毫不灰心,回過頭來,又從第一家開始,挨家挨戶地自我推薦。第二輪拜訪,好萊塢的五百家公司,仍然沒有一家肯錄用他。

史泰龍沒有放棄希望,他堅信“沒有所謂的失敗,只是暫時不成功而已”。他把1000次的拒絕,當做是絕佳的經驗。接着他又鼓勵自己從1001次開始。後來又經過多次上門求職,總共經歷了1855次嚴酷的拒絕,他的毅力終於感動了“勝利女神”——“我不忍心再看你拼命了,你耗盡了多少汗水,我就給你多少喜悅吧!”終於有一家電影製片公司同意採用他的劇本,並聘請他擔任自己劇本中的男主角。

史泰龍的希望“兌現了”,電影《洛奇》一炮打響,他成了超級巨星,美國新一代的英雄偶像。

哲人說:“百分之九十的失敗者其實不是被打敗,而是自己放棄了成功的希望。”我們常常發現生活中有許多人做事最初都能保持旺盛的鬥志,在這個階段普通人與傑出的人是沒有多大差別的,然而,往往到最後那一刻,頑強者與懈怠者便各自會顯示出來。

前者希望之火不滅,能咬緊牙關堅持到勝利;而後者在這時,被前進路上的迷霧遮住了眼睛,他們不懂或者忘了再忍耐一下,再跨前一步,就會豁然開朗。結果懈怠者在勝利即將到來之前那一刻,放棄了希望,停住了腳步,失去了自己應有的成功。

人們都知道,水燒到99℃不算開,最後只要再加1℃,就能突破物理形態的臨界線,從液態變爲氣態,不開的水就變爲開水。成功和燒水是一個道理。

有哲理的演講稿6

大家好!

聖人孔子有一個名叫子貢的弟子有一次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就是說: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受用的麼?什麼字可以一輩子受用啊!孔子用商量的口氣說:“豈恕乎?”意思是:恕這個字可以麼?可見這個“恕”的內涵。那麼到底什麼纔算得上恕呢?字典中的解釋是:寬恕。現在社會上有多少事情都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你心頭過不去。有多少時候這個事情過去之後我們還在一遍一遍地想,這個事情是多深的傷害了我,於是就在反覆的咀嚼中一次一次的再受傷害。

佛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天,小和尚跟老和尚兩個人下山化緣,走着走着走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剛剛入道,什麼事情都畢恭畢敬的.看着他的。

一看那有一個姑娘想過河,他過去問她:“姑娘,你想去過河啊,那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瞠目結舌的看着,然後背過去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就領着他接着走。小和尚也不敢問他,心說:“我怎麼這樣呢?”走啊走啊走,走了20多裏地,太憋得慌了,終於忍不住了,就問了,說:“我們是出家人啊,你怎麼能揹着那個姑娘過河呢?”他就淡淡地看着他,說:“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裏地還沒放下。”將這個小姑娘比作別人對你的傷害,老和尚很坦然地面對,做到了寬容。

而小和尚呢,總是過意不去。幹嗎這個事情過去之後你放不下呢,有一個詞叫“仁者不憂”,就是說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當別人冒犯了你,傷害了你,你該怎麼辦?一切決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它。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拿得起放得下。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有哲理的演講稿7

同學們:

大家好!

聖人孔子有一個名叫子貢的弟子有一次問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就是說:有一個字可以終身受用的麼?什麼字可以一輩子受用啊!孔子用商量的口氣說:“豈恕乎?”意思是:恕這個字可以麼?可見這個“恕”的內涵。那麼到底什麼纔算得上恕呢?字典中的解釋是:寬恕。現在社會上有多少事情都是事情已經過去了但是在你心頭過不去。有多少時候這個事情過去之後我們還在一遍一遍地想,這個事情是多深的傷害了我,於是就在反覆的咀嚼中一次一次的再受傷害。

佛家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小故事:有一天,小和尚跟老和尚兩個人下山化緣,走着走着走到了河邊。這個小和尚剛剛入道,什麼事情都畢恭畢敬的看着他的xx。

一看那有一個姑娘想過河,他xx過去問她:“姑娘,你想去過河啊,那我把你背過去吧。”就背過去了。小和尚瞠目結舌的看着,然後背過去放下了,姑娘謝謝老和尚,他xx就領着他接着走。小和尚也不敢問他,心說:“我xx怎麼這樣呢?”走啊走啊走,走了20多裏地,太憋得慌了,終於忍不住了,就問了,說:“xx,我們是出家人啊,你怎麼能揹着那個姑娘過河呢?”他xx就淡淡地看着他,說:“你看,我把她背過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裏地還沒放下。”將這個小姑娘比作別人對你的傷害,老和尚很坦然地面對,做到了寬容。

而小和尚呢,總是過意不去。幹嗎這個事情過去之後你放不下呢,有一個詞叫“仁者不憂”,就是說讓你的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就小了。當別人冒犯了你,傷害了你,你該怎麼辦?一切決於你是如何去看待它。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吧,要拿得起放得下。寬容一點,給自己留下一片海闊天空。

謝謝大家,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有哲理的演講稿8

失敗,通常情況下會被人們認爲是不幸。

幻想一步成功者突遭失敗,會覺得浪費了時間,付出了精力,卻認爲沒有任何收穫;在失敗面前,懦弱者痛苦迷茫,彷徨畏縮;而強者卻堅持不懈,緊追不捨。

成功是一個長期累積的過程,一夜成名、瞬間暴富在現實中或許存在,但機率很小,如果想真真切切的觸摸到成功,那麼就要隨時把握好機會,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命運是每一天生活的累積,小事情決定大成就。

如果一個人不願做小事,那麼大事也很難做成,老子告誡人們“天下難事,必成於易,天下大事,必做於細”,如想成功,比別人更優秀,就要多在小事上下功夫,成功靠的是點滴的積累。

富蘭克林。費爾德說“成功與失敗的分水嶺可以用五個字來形容:我沒有時間”,然而沒有時間是藉口,再忙碌的人也能抽出時間,哪怕五分鐘乃至一分鐘,利用抽出的時間,積攢學習的知識。

而現實中很多人,大事不敢想,小事懶得做,他們不是抽不出來時間,而是時間太多,沒地方放而滿地丟棄再隨之踐踏,還嫌過的蝸速一般,口口稱言無聊或寂寞,繼而大把時間被無辜荒廢,面對自己的人生方向,不是隨波逐流,就是重蹈旁人覆轍,人生道路上,猶豫又猶疑,期待餡餅而又唯恐掉入陷阱;得以萬幸,偶遇成功,便驕傲的一發不可收拾,接着失敗便接踵而至,面對失敗,連一絲迎接的勇氣都沒有,可嘆!

歷史上,很多大人物並不是生下來就什麼都懂,長期的堅持與積累、長年累月的勤奮才使他們取得了成功。

例:衆所周知的愛迪生,一生有上千種發明,爲了一個實驗,有過上千次的失敗,沒有氣餒,他說“失敗一次,我距成功又近了一步”,如此的堅持,令人折服。

以前聽人說:在一個地方做久了,是專家,用心去做,是贏家。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平凡的事情重複做,容易的事情重複做。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從小事做起,持之以恆,是成功的基礎。

前半個小時剛看到這樣的一則故事: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給他的學生出過這樣一道考題:“今天我們學習最簡單也最容易的事,即把你的手臂儘量往前甩,再儘量往後甩,從現在開始,每天甩臂300下,”,如此簡單的事情,學生都稱能做到。

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道“每天甩臂300下,有誰做到了?”,有90%的同學舉起了手。

兩個月後,當他再次問這個問題時,只有80%的學生,而一年後,蘇格拉底又一次站在講臺上問到這個問題時,只有一位同學舉起了手,他是柏拉圖,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

柏拉圖做到了,他留給後人一句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偉人之所以偉大,就是因爲別人放棄的時候,他還在堅持。

中國也不缺乏這樣的實例,李陽,瘋狂英語的創始人,他的成功祕訣無非只有兩個字“重複”

“飛人”喬丹也曾坦言,他每天要練習3000以上的投籃動作,遇到緊急情況纔有十拿九穩的超水準表現。

遇到挫折,要有勇往直前的信念,馬上行動,堅持到底,決不放棄,成功者絕不放棄,放棄者絕不會成功。

抽出時間去學習,凡事從小做起,不怕單調和重複,長期的積累堅持,想不成功,也難。

或許有人相信“餡餅”之說,這不是無稽之談,事實上也確實存在,然而,所謂的“餡餅”並非是成功,雖然能暫時得到自己所想的,但也會很快失去,一無所有之時,也是一敗塗地之際,想東山再起?還需拿出勇氣和毅力一步一腳印去走。

成功的道路上,肯定會有失敗;對於失敗,我們要正確地看待和對待,不怕失敗者,則必成功;怕失敗者,則一無是處,會更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