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都可能會用到演講稿,還是對演講稿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1

社區轄區內存在着“三多”現象,40.50大齡失業人員多、徵收農民多、“雙失雙下”家庭多。爲給這部分弱勢羣體人員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把黨和政府的關愛送到他們的身邊,在區、街道領導下,相繼免費舉辦了很多期技能培訓,我社區有很多就業困難人員,因文化水平低,技能缺乏,在崗位應聘工作中屢屢受挫,通過保障部門舉辦的各種培訓,增長了很多的知識,對以後招聘打下了基礎。爲了解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我們通過各種渠道廣泛收集空崗信息,安排我社區這部分就業困難人員陸續就業。

爲了更好地開展失業人員社會化服務,我們對所有失業人員建立了跟蹤服務卡,每三個月回訪一次,從中瞭解失業人員的“四清”。對在領失業金人員進行“一三一”服務。同時對失業人員進行政策宣傳,職業指導,就業培訓,推薦就業崗位等一系列的服務。

在工作中瞭解到有一部分特困羣體目前無工作,爲了援助這部分人員,我們多處尋找崗位,安排就業。有的年齡確實很大,工作不好找,我們動員他幹個體,用政府的優惠政策來鼓勵他自主創業,解決了就業問題。

例如:***是刑滿釋放人員,過去因一時糊塗,犯了錯誤,進了監獄。現在已進入“40.50”人員之列,找工作十分困難,面對現實,他一度彷徨、焦慮萬分、束手無策、心有餘而力不足。就在這個時候,街道保障所和我們一起給他出謀劃策,讓他開個飯店,拼一拼、搏一搏。

他在家門口找了大約200平方米的房子租了下來,把房子大概裝潢了一下,聘請了2名廚師,2名服務員,就這樣開起了飯店。剛開業的時候,生意很冷清,每天有時只能保本,有時連本也賺不到,他開始失去了信心,使他又沉入精神壓力之中,就在這時候,我們得知這一情況,首先鼓勵**這種創業精神,然後安慰他,開導他,並宣傳了政府對失業人員的關心,特別是自謀職業的人員可以享受優惠待遇,領取營業執照,能減免一定的稅收。能減輕一些生活壓力。

**按照我們的思路,辦了營業執照,享受了一定的稅收減免,邊幹邊想點子,如何使飯店的生意火起來,他打印了一些名片,發給一部分熟人,讓他們到他的飯店來光顧,然後讓廚師做點特色的菜,口味適宜,價格優惠,好多顧客吃了後又回頭再來,這樣一來,生意紅火起來了。

**經過了這段時間的拼搏,飯店開始盈利了,並且有了積蓄,通過這辛勤的奮鬥,周華認識到:遇到困難,不要怕,沒有過不了的坎,有政府的關心和優惠政策,有自身的努力,再大的困難都能頂住。他要感謝我們的關心,是我們鼓勵他重新站立起來,是我們給了他今天的生活,他表示以後一定不辜負政府的希望,好好地把飯店經營下去,來報答政府。

還有一個我社區的失業人員張某,此人原來是某廠的一名工人,因單位改制,現在失業了,自失業以來,因年齡偏大,沒有學歷,又缺乏技能,至今未找到工作。然而就在這困難的時候,妻子又與他離異了,偏逢屋漏連陰雨,真是雪上加霜。此時此刻的他,心情異常悲觀,來找居委會要求吃低保,居委會的工作人員告訴他;你在勞動年齡段,身體好好的,不符合條件吃低保。張某聽到這話後,大發雷霆,聲稱:我年齡大,找不到工作,即使有工作也幹不動,妻子又和我離了婚,我現在是走投無路,我要吃低保。我得知這一情況後,耐心地做他的工作,並勸他說:“吃低保每月360元,也不夠生活,還得找份工作幹,像你這樣的年齡確實找工作比較困難,只有學點技能,乾點技能的活,照樣在社會上能立足,保障所正好舉辦保安培訓,我讓張某先參加保安的培訓,獲得了保安結業證書,有了這本證書,等以後有機會,就可以對口找工作了。

不久,我們得知某物業公司招保安,要求招具有保安資格證書的失業人員,工資待遇800元。我們推薦了就業困難人員張某幹這份工作。爲了把就業困難羣體的跟蹤服務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每三個月必須回訪一次,我們下去回訪到張某時,他一肚子苦水向我們訴說;1、工作太苦了,一天12小時,目前還沒有休息天。2、有的居民還在頂樓搭建太陽能熱水器,違反物業管理的規定,他制止居民的所爲,居民不聽,差一點雙方動起手來。聽了這一情況後,我們感到失業人員打工真不容易。爲了張某把工作做好,我們勸說他:1、你年齡大,工作不好找,你得珍惜這份工作,目前,物業管理纔剛剛起步,等人員到位,班次定下來,就會有休息日。2、關於跟居民發生衝突,你作爲小區的保安,遇到這種情況應該跟居民講道理,耐心勸說,千萬不能動手,否則有損保安形象。張某聽到我們這番話,心裏非常感動地說:“謝謝你們對我的關心和指導,雖然我從單位失業了,但是還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對我們失業人員工作上的關心和愛護,使我感到了又有了新的靠山,新的組織,使我們免除了後顧之憂,我會好好地加倍努力地幹,來報答你們對我的關心”。

聽到張某的肺腑之言,我們感到喜憂參半,喜的是在我們的努力下,爲失業人員解決了就業問題,也得到了失業人員對我們工作的肯定。憂的是他的話是代表着弱勢羣體的心聲,在我們社區裏,類似這樣的弱勢羣體很多很多??他們是多麼地需要我們的幫扶,此時此刻我們感到肩上的擔子更重,任務更艱鉅。我們作爲勞動保障協理員,職責就是爲失業人員服務,爲他們排憂解難,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爲他們多辦實事,用實際行動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通過以上的工作,我以服務在我心,幫扶失業人,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廉潔自律、主動熱情、認真負責。使勞動保障工作更加貼近了服務對象,真正滿足了服務對象對勞動和社會保障各項服務的需要,把勞動保障工作做得紮紮實實,使老百姓對我們的工作給予認可。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2

勞動保障工作是一項政策性很強,涉及面很廣的工作。再就業培訓是他的一個組成部分。如何搞好再就業培訓,關係到勞動保障工作好與壞的整體形象。因此,要做好再就業培訓工作,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轉變下崗失業人員就業、擇業觀念。因爲參加再就業培訓的下崗失業人員,多數爲原國有、集體企業職工,“等、靠、要”的陳舊思想根深蒂固,認爲:“就業就必須是鐵飯碗,工作必須是國企,收入一定要穩定,不給個體私人幹活”。這些想法固然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面對當今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過程中,如果勞動者再抱着這樣的就業擇業觀念不放,就無法適應市場的需要,無法實現再就業。爲此我們開設《勞動法律法規知識》、《職業指導》、《養老保險政策》、《失業保險政策》、《再就業政策》、《就業訓練政策》等6門課程的培訓,在培訓中,任課教師認真解答每一位下崗失業人員所提出的'問題,解除了下崗失業人員的顧慮,解開了他們思想上的疙瘩,提高了他們的人事水平,轉變了他們的就業擇業觀念。建安公司下崗職工劉鳳國感慨萬分地說:“沒參加培訓以前對勞動政策知道的很少,參加培訓後明白了不少政策。”通過這樣的培訓使許多下崗失業人員在思想上通了,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打算,而且有些人也正在悄悄地實施着自己的計劃。第二,是對下崗失業人員進行實地的、面對面的專業技能培訓。大多數下崗失業人員都存在,技術單一、文化水平低、年齡偏大的現象,這就給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增加了難度。針對這一情況,我們作了大量市場調研工作,同時根據下崗失業人員的自身特點、年齡結構,文化技能水平的差異,精挑細選開設了《計算機操作》、《中式烹飪》、《中式麪點》等 個專業的技能培訓。並且與 年引進了國際勞動工作組織的創業培訓,現已有部分參訓人員成功創業,成爲了小老闆。

在培訓過程中,我們又根據參訓人員的實際情況,把專業技能培訓分爲理論學習與實際操作學習兩部分。在理論教學授課大綱的制定上,儘量做到通俗易懂,以便下崗失業人員儘快的掌握專業理論知識。而實際操作培訓的安排,則注重授課教師的示範,也讓參訓人員親自嘗試,授課教師不厭其煩的指導,指導學員學會、學通爲止,這樣培訓增加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通過一個月的專業技能培訓,大部分參訓人員都能掌握一門實用技術。爲他們走上再就業之路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全心全意爲下崗失業人員服務,是我們工作的宗旨,是提高再就業培訓工作服務質量的整體要求。一年以來我們通過開展了“假如我是一名下崗失業人員”的換位思考活動,在對下崗失業人員培訓的同時,也提高了我們自己的專業素質和理論水平,增強了自身的服務意識,增強了責任感,在具體工作中我們把下崗失業人員當親人對待,面對這樣一個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羣體,我們儘可能耐心細緻地進行講解,並實行首問責任制和待客四步曲制度認真辦好每一項力所能及的事情。對下崗失業人員提出的急需解決的問題,做到馬上辦、熱情辦、辦得好。在對下崗失業人員的培訓中,樹立良好的政府工作人員的形象,在 年度,我們收到下崗失業人員贈送的錦旗 面、感謝信 封。許多經過培訓的下崗失業人員都說,參加再就業培訓收益很大,學到了很多政策知識,即使暫時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去充充電,去多瞭解些勞動政策也是非常好的。

看來再就業培訓工作,對下崗失業人員非常重要、非常有益,對我們自己也是一種提高,我們要盡心盡力去做好培訓工作,做好每一件對下崗失業人員有益的事情,爲勞動保障工作,爲再就業培訓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此,我祝願我們國家的民生失業蒸蒸日上,我們的就業培訓工作欣欣向榮。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3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社區居民代表,各位同事:

你們好!我叫,現在在社居委工作,是一名勞動保障協理員,今天,在這個舞臺上,我是唯一一位參加競選的勞動保障協理員,和這次參加競選的其他大學生們相比,我在學歷上不如他們,但是我相信勤能補拙,笨鳥先飛,在此我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同事和居民給予我以前工作上的支持和幫助,感謝功能區黨工委、管理服務中心給予我參加社區副主任一職的競選機會。

我今年28歲,家在煙墩聶崗村。我覺的我這個年齡階段家庭相對穩定,本人身體健康,精力充沛,這使我能夠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社區的工作中,並堅信把它做好;其次,在我進入社居委之前在聶崗村委會工作過一段時間,時間雖然不長,但讓我感受到老百姓是最樸實的,也是最真誠的。大家都知道基層工作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具有挑戰性,我們只有和百姓打成一片,才能同心同力地把工作做好。再次,就是我的家,她承載了我溫馨的家庭,改善了我的生活。雖然之前我也在其他地方工作過,但不管走得多遠,總覺得家是最好的,特別是大建設這幾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堅定了我爲家鄉服務,紮根的決心!

帶着這份決心,我參加了本次競選,我深知社區副主任一職代表的是更多的責任和付出。如果我有幸競選上副主任,我將會在社區黨支部、社居委的指引下,在居民和同事的支持和幫助下,嚴格要求自己,在爲居民服務中做好這幾個方面的工作:

如果我是社區副主任我就要在平時的工作中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深入基層,多走走樓棟,與居民密切接觸,瞭解社情民意。毛主席說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因此掌握居民的第一手信息是工作的前提。再說社區是個大家庭,我會把每位居民都當成我的家人,真正走到他們中間去,與他們坦誠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對他們的困難和問題,及時給予解決和幫助。讓他們有困難和問題時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社居委。

如果我是社區副主任我要多關注弱勢羣體,扶助困難家庭。我們小區是廉租房與經濟適用房小區,小區的居民以城市弱勢羣體爲主,我在工作中時常接觸到各類生活困難的家庭,每每看到他們,我的心裏都很不是滋味,希望可以切切實實地爲他們做點事。在社居委成立初期,廉租房裏有一戶低保家庭,妻子早逝,留下了2個孩子,我們入戶調查時發現家裏只有一張牀,大人只能睡地上,家裏幾乎沒有其他的傢俱,於是我們社區在沈書記的帶領下成立了以幫助困難家庭爲目的的慈善工作室--惠善工作室,藉助網絡的力量發起號召來幫助他們,很快明珠社區的沙先生和其他合肥市民紛紛進行了捐助,這樣他們一家人的問題得到了解決,我們感到很欣慰。但這樣的困難家庭在我們小區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藉助社會各界的其他力量,幫助弱勢羣體,解決困難家庭的基本問題,因此民生服務也是我們今後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果我是社區副主任我要多關心老人,多關注婦女兒童,多關愛殘疾人。在平時的工作中多關心老年人的生活多和他們聊聊天,使他們的晚年生活更加開心,讓他們感受到這個大家庭的溫暖;同時積極開展關心下一代宣傳活動,讓居民樹立男女平等,優生優育的觀念;建立殘疾人康復中心,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幫助他們,讓他們能更快地融入社區大家庭的生活,儘可能的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讓他們更好的融入到社會當中去。

如果我是社區副主任我要豐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共建和諧社區。我們根據居民的特長愛好,積極開展居民感興趣的文體娛樂活動,比如舞蹈,繪畫等,今年我們就成功的舉辦了一次乒乓球比賽,而且這次比賽受到了廣大居民的支持和好評;同時要聯繫物業做好社區的安全防盜、防火、衛生等工作;配合其他相關部門做好流動人口的管理和服務工作;積極開展社區志願服務等等,力爭把我們的社區打造成環境優美,鄰里和諧,互幫互助的和諧社區!

以上就是我的初步設想。我今天能夠站在這裏,已經是一個成功的參與者.如果我能當選社區副主任這一職,我就是參與的成功者。不管結果如何我都會坦然面對,繼續努力學習,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希望大家都能支持我!

謝謝!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4

尊敬的領導、尊敬的評委,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

用愛心撐起別樣的天空

有一種平凡可以書寫雋永,有一種平凡可以創造輝煌。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社區勞動保障協管員,就在這平凡的崗位上,用對失業人員的深切愛心點燃着生活的希望之光,用對事業的滿腔熱情爲困難羣衆撐起一片別樣的天空。

我曾經也是一名下崗失業人員,飽嘗過失去工作的苦澀,體會過尋找工作的艱辛,更親眼目睹過一些家庭因爲下崗、失業而導致夫妻吵架、分居甚至離婚。幸運的是,我成爲了胥江街道社保協管員隊伍中的一員,由受助者向助人者角色的轉變,讓我激動萬分。走上工作崗位後,發現社區有很多和我一樣的失業人員,但他們中的多數沒有我這般幸運,依舊生活在下崗失業的陰霾之下,不堪重負。“我要竭盡所能幫助他們”,這個念頭不斷在我腦海中涌現,想要幫助人的心情從未如此急迫,我要幫助他們就業、重拾自信,做生活的強者。

爲了爲失業人員提供再就業機會,我必須全面掌握轄區內的下崗、失業、協保、低保四類人員的情況,儘快掌握第一手資料。入戶走訪的過程中,開始受到很多冷遇與不理解,一些人用異樣的目光來看我,甚至採取不合作的態度。一次,我在轄區內走訪一名失業人員,瞭解基本情況,剛一說明來意,就被一句“你能給我安排工作嗎?你瞭解了情況又能怎麼樣”的話拒之門外。說實話,我從來沒有受過這種不明不白的委屈和羞辱,晚上躺在牀上,怎麼也睡不着,白天的情形浮現在眼前,真覺得心灰意冷。可是,想到各級領導和身邊同事對我工作的支持和關心,想到社區裏還有很多就業困難對象需要幫助,無論如何我都割捨不下。同時,我也在反省:爲什麼社區的就業援助工作這麼難?是不是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不對?工作還沒做到家?想着想着,心裏的怨氣沒有了,委屈也逐漸淡化了,但自己要繼續做好就業援助工作的決心卻更加堅定。我沒有氣餒,更沒有放棄,幾次登門進行耐心溝通,充分利用我學到的知識,講解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再就業優惠政策,同時我也把自己失業和再就業的經歷告訴了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終於他相信了我,並對我的工作表示理解和支持。心靈溝通了,心態放平了,我與失業人員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工作也就比較容易開展了,我瞭解情況的速度越來越快,失業人員與我合作的態度也越來越好。記得一天晚上走訪失業人員時,有戶家庭非常熱情地接待了我,當我從她家出來準備上樓時,聽到她家9歲的小男孩稚嫩的聲音“媽媽,我們的門和燈都不要關,等阿姨下來能看得見路”,就這樣,孩子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語卻讓我在這個寒夜裏倍感溫暖。憑着一顆真摯熱忱的心,我很快走進了每一個下崗職工、困難羣衆的心裏。每每看到失業人員感激與期待的目光,我深感自己責任重大,同時也爲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而自豪。

爲了給下崗職工開創更多的就業機會,我經常風裏來雨裏去,跑企業、尋崗位,熱心爲下崗失業人員牽線搭橋,實現再就業。我們轄區裏有一名叫朱建民的刑釋解教人員,年齡五十多歲,沒有生活來源,找工作又多次被拒,生活態度非常消極。爲了幫他儘快走出陰影,我到處跑單位,找崗位,終於打聽到無線電廠需要招聘幾名保安,我急忙把朱建民推薦了過去,可得到的卻是斷然拒絕的答覆,畢竟一個有前科的人是不容易被接納的。不忍心看到無依無靠的老朱再受打擊,我一次又一次與無線電廠人事科長聯繫,表明了這份工作對朱建民的重要性,並將他在小區的良好表現和他願意改過的決心告訴了對方,我的真誠與執着終於爲他爭取到了這個崗位。當我把這個好消息告訴朱建民時,他當場就哭了,說多少年來都沒有人這麼關心過他。記得做保安後第一次發工資,他作特意趕到居委會表示感謝,臨出門又拿出20元錢說要捐給社區的貧困學生,當時,我的眼淚忍不住流了下來。我突然意識到自己竟然改變了一個人。在這一刻,我覺得一切的付出,任何的艱辛都是值得的。

在幫助失業人員重新就業的過程中,我始終認爲最重要的是要幫助困難羣衆學會生存的本領和技能,要授人以漁,而不是簡單地把他們推上工作崗位。針對求職人員大多“年齡偏大、文化偏低、技能單一”的情況,爲了提高他們的就業成功率,我總是耐心地對他們進行就業指導,幫他們分析失敗的原因,教他們參加面試的技巧。每週三、五我會把一些失業人員召集到社區,利用社區的電腦對他們進行培訓。社區居民傅玉香是國中畢業,從未接觸過電腦,我就手把手的從最基本的知識開始教她,讓她初步掌握了開機、關機、打字等基礎步驟。之後,在我的鼓勵下她參加了市再就業培訓中心舉辦的辦公自動化免費培訓班,並取得了市統考合格證書,有了這一技能,

社區勞動保障演講稿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街道***社區的勞動保障協理員****。

20xx年,正值盛年、擁有大專學歷和會計員資格、懷抱滿腔工作熱情的我,突然間下崗了,一時間,委屈、失落、迷茫、痛苦一股腦地涌上來。我開始懷疑自己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在這樣不良的心態下,找工作的難度也加大了,就在我一次次碰壁的時候,街道和社區向我伸出了援助之手,推薦我競聘勞動保障協理員。在報名競聘的幾百人當中,我有幸脫穎而出,成爲一名光榮的社區勞動保障協理員。那一天起,我暗下決心,一定不辜負組織上的重託,把黨和政府對下崗再就業人員的關懷傳遞下去。如今,我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已整整八年了,八年裏近三千個日日夜夜,我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責任,我用一個社區工作者踏踏實實的努力,實踐着我“傾心相助架橋樑,真心爲民辦實事”的工作準則。

勞動保障協管員,面對的是知識水平、家庭條件和個人綜合能力相對差一些的弱勢羣衆,爲他們服務,必須有十二萬分的耐心、細心、誠心和恆心。

入戶走訪是我工作的第一步,通過挨家挨戶的走訪,我對每家每戶的家庭狀況、失業人員的自然條件和培訓願望、就業願景掌握得一清二楚。爲了把這些情況牢記在心,我建立了專門的數據庫,

同時把重要的內容記在本子上,裝在挎包裏,一有空閒就拿出來複習一下,時間久了,一提起我轄區內的失業人員,哪個人和他家庭的情況就會在我的眼前浮現出立體的形象。看花容易繡花難,爲了做到這些,我平均每個月要對下崗失業人員家訪50餘人次,其中初訪50次,回訪116次。不停地走東家串西家,我把自己變成一隻陀螺,在旋轉中尋找快樂,實現人生價值。

我是一座橋,我瞭解別人,同時別人也需要了解我,一來一往中,我把信息傳遞給需要幫助的羣衆,羣衆從我這裏瞭解了黨和政府的再就業優惠政策,一往一來中,我成了政府形象的代言人。通過我的工作,羣衆增強了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增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氣。爲了加強溝通工作,我印製了大量的聯繫卡,逐一上門送到居民的手中,聯繫卡上有政策諮詢熱線和我的手機號碼,使羣衆能夠在24小時之內隨時與我溝通。

爲了擴大信息輸送能力和信息的準確度,我還建立了工作博客,這個博客網址也登記在聯繫卡上。我在博客裏向社區下崗失業人員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企業用人信息、擇業就業指導,爲我們之間開通了一條網上交流的快速通道。老百姓無論何時何地,只要點擊博客或者給我留言就可以與我無障礙溝通,我也樂於通過互聯網這種現代化手段爲羣衆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服務。

通過上述舉措打開了與下崗失業人員的聯繫通道後,我的工作目標只實現了第一步。我認爲,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爲他們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服務,以此來改善他們的就業狀況。因此,我決心改變思路,從簡單的提供信息,到實實在在地提供就業崗位。

說實在的,這樣的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但是,正因爲難,它才更有實際意義,我才更要努力去做!

八年來,爲了給下崗失業人員創造崗位,我跑市場、談企業,發動親朋好友開發信息,在網上尋找就業機會,凡是能用得上的辦法,我都要努力去嘗試。

我們社區有個***超市,是方圓幾百米範圍內規模最大、經營最紅火的超市,按理說,這樣的企業用工非常挑剔,剛畢業的帥哥美女大學生應該是他們的首選。我瞭解到超市的老闆***是我們***街道***社區組建的商戶聯合會的理事,她本人也有過下崗的經歷,我就和社區領導一道找上門去,動員她降低招工條件,把再就業人員作爲招錄員工的主要對象。讓我們欣喜的是,深明大義的***也是一位“富了自己,不忘黨恩”的好同志,我們的想法與她一拍即合,當即就建立了勞務對接關係。從此以後,她的超市只要用人,肯定先找到我,她超市中的30餘名員工,全部都是下崗失業人員。

20xx年底,我病了,醫生診斷爲肛腸科疾病,建議儘快手術,否則有腸漏危險。可是,我手中正在洽談一家企業與社區的勞務對接事宜,如果我住院,這件事就要停下來,到手的崗位可能不翼而飛。我沒有聽從家人的勸阻,硬挺着上班了。正值冬季,我冒着嚴寒,帶着病痛往返於企業和社區之間。四個月後,我做手術的時候,醫生批評說:“你可真膽大,敢挺到這麼久!太危險了。”當時我只是笑了笑,有誰知道,工作的成功就在這咬牙“一挺”之中啊!

如今,我在社區開通的新浪博客每週三都發布用工信息,居民在家中進入***社區博客工作室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信息。在援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過程中,我以就業困難對象和未就業大學生爲重點,以落實社會保險補貼爲突破口,積極投身到以送政策、送崗位、送技能、送服務爲主要內容的“就業困難對象幫扶”活動中去,我及時根據需援助對象的需求,推薦他們到區域內的用人單位就業。對於在社區範圍沒有適合就業崗位的需援助對象,我就組織他們參加我區就業局每月固定於25日舉辦的大型招聘會來尋找就業的機會。經過不斷的努力,在過去的一年裏,我幫助下崗失業人員成功再就業53人。在這53人找到了新的崗位的過程中,我的心提起了53次,又放下了53次,這段經歷和其中的甘苦、幸福是我一生中最爲寶貴的財富。

如果說我工作的前兩步,算是一種成功的話,那麼我認爲這只是在“治標”,落實就業扶持政策,促進失業人員自主創業纔是“治本”的根本之舉。

我在走訪時發現,社區居民***夫妻倆人均屬無業人員,父母都是殘疾人而且都沒有退休金,生活非常困難。給他們找工作,只能解決一時,不能解決一世,況且打工賺錢根本不夠養活這麼大的一大家子人。只有提高他們自主創業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纔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辦法。在我的建議下,他們選擇了***加工和手工刺繡。創業之初,我和社區爲他們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幫助。沒有經營場所,社區幫助找房子;沒有資金,我幫他們申請貸款,從申請到取錢,我一個人包下來,使得他們夫妻二人足不出戶就領到了所貸款項;沒有銷售渠道,我和街道領導一起幫助他們協調;想要擴大經營規模,我又負責幫助他們二次貸款。如今,這夫妻二人創辦的“***”已經形成了既有工作間又有三處銷售專櫃的產銷鏈。在我真情關心和無私幫助及黨的惠民政策的扶持下,他們的創業取得了成功,結出了豐碩的成果。不僅解決了一家人的溫飽問題,還安置了50多名下崗工人,夫妻倆人常說:“要是沒有社區姜姐的幫助就沒有我們的今天”。

***夫婦只是我們社區“以創業帶動就業”工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幾年來我們街道社區涌現出的創業型人才不勝枚舉。僅20xx年,我就幫助***名自主創業者申辦了小額擔保貸款,下發貸款金額***萬元,圓了他們的創業夢的同時,也實現了社區黨支部和我個人堅持的“以點帶面,以創業帶動就業”的工作思路。這些創業型人員的成功,同時帶動了社區再就業工作的開展,每年這些企業都安排下崗失業人員上千人次。爲了擴大創業型再就業人員的影響力,我們又積極組織創業人員參加區就業舉辦的創業人員培訓班,同時街道社區又自行舉辦創業論壇講座,請社區創業人員登臺現身說法,介紹經驗,鼓勵具有創業能力的人員,特別是應往屆大學畢業生自主創業,走向成功。

我深深地感到,提高下崗失業人員的創業能力,提高他們勞動的含金量,使他們樹立信心,擺脫“下崗失業人員只能在社會最底層的打工”的老觀念,這項工作更艱難,也更有價值。我是多麼期待着,在我們的下崗失業羣衆中,能夠走出更多的老闆、經理乃至企業家呀,爲此付出多大的艱辛,我認爲都值得!

作爲一名基層工作者,我的工作是辛苦的,但我從不感覺煩惱,因爲還有千千萬萬優秀的社區工作者和我一起努力着、奮鬥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