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感恩的演講稿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大家早上好!

殘疾人感恩的演講稿

今天,我們爲大家演講的題目是《讓世界充滿愛》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秋的收穫與凋落還來不及收尾,冬季便邁着寒冷與蕭索匆匆走來。但冬的嚴寒絲毫驅不走我們心頭的暖意,因爲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愛的世界裏,無論貧窮富貴,無論是關愛他人還是被他人關愛,我們依然覺得幸福,因爲我們能用眼睛去看美麗的世界,能用耳朵聆聽美妙的音樂,能用四肢盡情的遊戲,能用話語表達自己的願望。

可是,有這樣一羣人,他們因爲天生遺傳因素或是後天的不幸喪失了這些能力。他們內心的孤單和脆弱,正渴望着愛的撫慰。

早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的大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的觀點,關愛弱者、心存大愛的思想早已成爲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之一。餘秋雨先生也曾在他的《山河之書》中提到過,“中華文化爲什麼能成了全人類唯一沒有中斷和湮滅的古文明?必然與一次次的守望相助有關”,那麼,這可不可以說明,善良互助的美好本性,早已於無形間融於我們的文化血脈之中了。

目前,全球共有6.5億殘疾人,這個特殊而困難的羣體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0%,其中80%分佈在發展中國家。與正常人相比,殘疾人在學習、求職、工作、生活等問題上會遇到更多、更大的困難,甚至由於生理上的缺陷,限制了他們活動的天地、職業的選擇、工作的開展和學習的進行。因此,他們比正常人更需要別人關心、幫助、支持和鼓勵。當然,僅僅對他們抱以同情是遠遠不夠的,停留在口頭上的關愛更是泛泛之談。那麼,我們應該怎樣將關愛殘疾人的想法體現在自己的行動上呢?

首先,在公共場所要處處禮讓殘疾人,儘可能爲他們提供方便和幫助,但在提供幫助的同時,應該要尊重他們的意志,不將殘疾人作爲逗樂、欺侮的對象。其次,殘疾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一些障礙,我們應主動幫他們解決。如:殘疾人在搭乘公共交通工具時,我們可以給他們讓座、按下車鈴;在一些公共休閒場所完善無障礙設施時,我們可以讓電梯的按鈕再低些、盲道再寬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學習使用手語,儘量與殘疾人溝通。其實,幫助殘疾人並不需要我們做出多麼驚天動地的事情。只要我們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就能給予他們黑夜中照明的燈塔,給予他們溫暖與力量。

我們把愛給予了他們,便讓世界又多充滿了一點愛。天地萬物,都在爲我們講述着愛的故事,使我們感受着愛的氣息。讓我們從幫助身邊這些特殊的羣體開始,學會奉獻、學會付出,用真心對待身邊的人、用真情處理身邊的事,把一顆充滿愛的心帶入生活、帶入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讓愛成爲人與人之間情誼的橋樑,讓世界成爲愛的海洋!

朝陽升起,湖水爲它梳妝;月上枝頭,羣星給它作伴;鮮花盛開,綠葉爲其扶持……愛是亙古不變的主題,是幸福快樂的源泉,關愛他人,將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充盈,讓他人的生命更完整,讓我們的世界更美麗。

同學們,明天就是一年一度的國際殘疾人日。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裏,讓我們一同行動起來吧!奉獻自己的愛心,讓世界不再孤單,讓生活更加溫暖,讓人間因爲你我的愛心更加生動感人,讓世界充滿愛!

篇2

尊敬的各位領導、朋友們:

我演講的題目是《我們只有這輩子?》,有這麼一句話:生也容易,死也容易,生活不容易。生命只有一次,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去把有限的生命,活得更精彩更快樂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繼續聊下去。。。

常聽人抱怨:我時運不佳,沒攤上一個好崗位,否則咱也能體面體面!是啊,和諧年代,普通工作,我們很平凡。但我要說,偉大往往在平凡之中顯現,平凡也可將生活過得很精彩!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位普通共產黨員的故事。他沒有豪言壯語,沒有驚天動地的事蹟,有的只是無私無畏,默默奉獻。這個人,就是我工作上的領導,大智街泰寧社區的書記---汪**。他身上的兩個閃光點是讓我這個身體健康的人所欣賞和深深敬佩的。

汪**,如此堅毅的名字也鑄就了他一生“自立自強”的性格。41歲的汪**從1995年在社區工作已經有16年了。從毛頭小夥子幹到社區羣幹,並當選爲社區書記。2017年獲“省優秀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2017年度武漢殘疾人自強模範。更帶領社區整個團購多次獲得“省級和諧社區”“武漢市先進集體”等一系列光榮。

這些榮譽放在普通人身上,大家都會笑笑說,努力後就可以達到的吧,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這樣一位凡事以身作則,全心全意爲居民服務,讓人尊敬的書記是一位殘疾人時,大家是否也有某些情愫在內心感動着,是否也想進一步去了解這位平凡而又處處彰顯着不平凡的殘疾人書記呢。

《殘疾人感恩的演講稿》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