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少年演講稿15篇

演講稿可以按照用途、性質等來劃分,是演講上一個重要的準備工作。在當下社會,我們使用上演講稿的情況與日俱增,如何寫一份恰當的演講稿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孝心少年演講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孝心少年演講稿15篇

孝心少年演講稿1

尊敬老人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每個中學生都應具有的品德。父母是我們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用愛心養育我們,用智慧啓迪我們,用美德陶冶我們,用真情沐浴我們。爲了撫養我們長大成人,爸爸、媽媽辛辛苦苦地工作,無論自己怎樣吃苦受累,也要讓我們吃好穿好,安心學習。爲了我們,父母額頭上刻上了皺紋,鬢角上染上了霜雪。因此,我們要有感恩之心,用稚嫩的雙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去回報他們。

我叫宋志蕊,目前就讀於平谷區第七中學。就像許多普通的中學生一樣,我的人生歷程還沒有太多的崎嶇,可我卻有着說不出的孤獨。媽媽在開理髮店,爸爸在工廠上班,個子矮小的我在學校沒有玩伴。我就像是被同學們拋棄在角落裏的玩偶,沒有人跟我說話,他們總說我是小不點,不和我玩,甚至任何交談。

有一次,一羣大孩子要和我玩“摸瞎”,要求我矇住眼睛,當四周令人絕望的黑暗的驅使下使得我不小心撞到樹上時,他們鬨笑着走開了,唯有媽媽嗔怪着幫我處理傷口,頓時一股暖流流遍我我全身,我用稚嫩的聲音發誓:“媽媽,我會對你們好的。”

從那以後,每天放學,我都迫不及待跑到理髮店,好像只要待在媽媽身邊就不會孤獨,不會受到欺負。慢慢地,我發現媽媽一直忙於工作,沒空陪我玩,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我多做一些活,就能減輕媽媽的工作量,騰出更多的時間來陪我呢?我開始用小小的手吃力的抓住和我一般高的掃把笨拙的清理地上的垃圾,儘管掃的不是很乾淨,但好像有點效果,我掃的更賣力了。每每有客人看見我幹活,都會笑着誇我懂事,我更願意爲媽媽分擔活兒,不願再回到原來的孤獨世界,只想天天膩在媽媽身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媽媽。現在,我一到理髮店就開始打掃屋子,幫媽媽幹活已經成了我的習慣。

馬上就要到春節了,理髮店裏漸漸忙了起來。我也跑前跑後的幫媽媽多做一些活,減輕媽媽的負擔,我心裏又喜又憂,一面高興家裏的生意好,一面擔心媽媽支撐不下來。媽媽每天都要工作14個小時,全天都需要站着,根本沒時間休息,忙的時候飯都顧不上吃,每天到家後全身都是頭髮,黏在衣服裏難受極了。這一天,到了中午,看到忙根本停不下來的身影,我自己泡了一碗方便麪,搭配着水,咬着乾麪包,心裏想着爲媽媽做點什麼午餐,便悄悄來到廚房,準備爲媽媽做雞蛋西紅柿湯補充營養。我猶豫起來,原來的飯都是媽媽做,我也沒太注意,應該不難吧。想到這,我小心翼翼的拿起刀,切開西紅柿。媽媽突然叫我替她記賬收錢,我一面喊着來了,一面把刀放下。可能太着急了,刀子輕輕從我手背劃過,帶起一道血印。媽媽還在催促着,我拿起紗布,隨便纏了兩圈,走出廚房。我掩飾着傷口,怕媽媽看到分心,輕輕接過錢,記好帳,又回到廚房。我再也不敢大意了,憑着記憶,居然真的做出了湯,我小心的盛好,吞了口口水,穩穩地端出去,讓媽媽補充營養。晚上回到家,媽媽累得都沒力氣說話,軟軟的靠在沙發上,脫掉她的高跟鞋,裏面露出了早已紅腫的雙腳,我鼻子一酸,想到媽媽是爲自己才努力掙錢,便走上去,把手裏正準備喝的白開水遞上去,然後幫媽媽捏肩,隨手把細碎的髮絲攏了攏,看到了斑白的鬢髮,更加用力的喂媽媽捏肩。

平時跟媽媽親近,難免疏遠了一直爲家操勞的沉默的父親,又到了父親節,我早早準備好溫水,想要幫父親洗腳。父親怎麼也不肯,我的鼻子突然涌上一股酸意,輕輕把爸爸的腳放進盆中,我竟不曾知道爸爸腳底厚厚的繭,突然意識到自己真的忽略了這個一直疼愛自己的父親,擡頭迎上爸爸的眸光,卻發現原本明亮的眼睛不復存在,渾濁的眼淚從爸爸的眼睛裏悄無聲息的落下······如果你沒有撫摸過他們的白髮,你無法感受到他們養育你們的艱辛;如果你沒有仔細端詳過他們臉上的皺紋,你無法深刻地知道:原來他們真的很老了呀!如果你沒有幫他們洗過碗,買過菜,拖過地,掙過錢,你真的不會懂這麼些年來他們爲你,爲家所付出的點點滴滴的心血。

我開始每天都給爸爸洗腳,最初,爸爸還是不好意思,我卻每天都準備好水,終於有一次,爸爸說他的腳髒,怕我嫌棄他,我愣住了,恍惚間,我又想起那次家長會·····我那天把消息告訴爸爸,從他閃躲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不情願,他慌慌張張的回答說什麼沒時間,我百思不得其解,媽媽告訴我,爸爸是怕去學校給我丟人,怕我因此和他疏遠關係·····我頓時明白了一個父親對女兒的心。從那以後,我開始留意起父親。每天爸爸一下班,我都會跑上去幫爸爸換鞋,忙不迭的遞上一杯水,剛開始,爸爸只是笑笑,覺得這只是我一時起意,隨着時間的推移,我的照顧愈發的細緻入微,因爲我知道,爸爸的愛是那樣渾厚,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斷,而我的回報卻只是杯水車薪。

孝親,古人云,“百善,孝爲先。”說明孝親敬老是人類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最美好的道德。古人還說:“夫孝,德之本也。”就是說孝親敬老是各種道德的基礎。中國是一個有着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個禮儀之邦,孝親敬老文化源遠流長,自古就把子女、晚輩對父母、長輩感恩贍養、尊敬扶助,不僅作爲責任和義務,而且積澱爲中華民族的心理,成爲人類美德和親情的需要。孝親敬長就是要關心體貼和照顧父母長輩。

孝心少年演講稿2

尊敬的領導、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毋庸置疑, 父母是我們最應感恩的人,因爲是父母給了我們生命,是父母哺育我們成長,是父母教導我們做人。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終生都應該報答,所以無論我們年紀多大,無論我們身處何地,我們都必須常存孝敬之德,多行盡孝之事。

有句古語說得好:“百善孝爲先。”意思是說,孝敬父母被看成是我們人類各種美好品德中最爲重要和佔第一位的品德。我們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就一直具有這種尊老敬老的優良傳統。古代埋兒奉母,棄官尋母的故事,足以讓人們唏噓不已,而當今捐腎救母,退學爲母的故事,更是令我們感動萬分。不一樣的時代,演繹着相同的主題,那就是孝敬父母,回報父母。

說到這裏,也許有的人會說,我家裏生活條件一直都挺好的,父母也健健康康的,都不需要我爲他們做些什麼,我想表示我的孝心也表示不了啊。如果你這樣想就錯了,對我們來說,孝敬父母,回報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說的那樣,非得做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情才行。我們只要在平時多注意從身邊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盡到我們對父母的孝敬之心了。

就拿我自己來說吧。我深知自己能力有限,所以我只能用自己的點滴行動來感恩父母。當週末在家時,我都堅持陪父母外出幹農活;當節假日時,我都會給父母送上節日的祝福,或者親手做一道菜,讓他們開心;當父母因工作繁忙時,我就自已煮飯,做些家務活,以此來減輕父母的負擔;當自己做錯事情或頂撞了父母后,我會主動向他們承認錯誤並及時道歉;當父母生病時,學着像他們平時關心我一樣,爲他們端水送藥,噓寒問暖。當父母有空時,我也會和父母聊聊天,說說我在學校的狀況,讓他們對我的學習放心。爲了不辜負他們對我的期望,在學校裏我謙虛好學,勤奮努力,成績優秀。我所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如此地微不足道,但是父母卻因此一次次流露出欣慰的笑容,於是我深深地認識到:孝敬父母原來就這麼簡單!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讓我的爸爸媽媽欣慰和高興。我又何樂而不爲呢?

同學們,我們的父母爲了我們,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但他們卻任勞任怨,無怨無悔。面對父母、長輩爲我們所做的一切,我們是時候反思了,是時候考慮要爲他們做些什麼了?同學們,時光匆匆,歲月無情,世事難料,盡孝須及時啊!千萬不要留下“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嘆啊!所以,請你們現在行動起來,動一動手,搬一把椅子給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給父母痛飲;動一動口,說一句真誠溫暖的話語給父母聽聽,解除他們的疲勞,驅散他們的心病。“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讓我們用寸草之心,孝敬、回報我們的父母吧!感謝父母賦予我們的一切,讓我們用生命去珍惜,用感恩的心去呵護,用點滴的行動去盡孝!同學們,讓我們常懷感恩之心,一起爭做孝心少年吧!那時,你們父母的容顏一定因你而年輕,我們祖國的未來一定因你而昌盛,讓我們一起努力吧!

孝心少年演講稿3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昨晚,我和媽媽看了一場最美的孝順青春。在那些人裏面,他們的家庭要麼很窮,要麼家庭不完美。印象最深的是徐宇晨。他媽媽是個瞎子,爸爸在幹活的時候,看不到水泥濺到眼睛裏,他是父母的燈塔。他自己打工掙錢,給父親買了一臺電視機,讓父親每天聽新聞;給媽媽買個冰櫃。他也下定決心給他媽媽買一臺洗衣機。他通常會存500元,而不是像我們一樣買玩具和衣服,他想給他媽媽買一臺洗衣機。

我媽無奈的看着我,又看了一遍電視上的孩子,搖搖頭嘆了口氣。

李藝彤和黎一萱。他們的父親離家出走,他們三個靠母親的攤位謀生。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堅持自己的夢想。

想想自己,再想想他們,覺得太幸福了!每天衣服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時候和父母吵架,爲了小事頂嘴。他們養了我這麼多年,我還嘴;養狗也會對主人搖尾巴;我不如狗。

我們要表現出太多的孝心,只想告訴自己,選擇孝道,不要讓迷霧遮住眼睛,不要讓污垢矇蔽心靈,要對老人和自己抱着一顆純潔的孝心。一顆純潔聖潔的心。

最美的孝順男孩帶來的不是精彩的片段,而是心靈的洗滌!

孝心少年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同學們:

你們好!

我是一年級四班學生張芷瑜,今天我爲大家演講的題目是:《牽手美德,做孝心少年》。

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創造了輝煌,形成了傳承。話說20xx年6月,北京一家權威醫院爲在京打工的邵丹女患者診斷出“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加之病情惡化轉爲急性髓系白血病,急需進行骨髓移植手術。身爲單親家庭的小邵帥爲了減輕家庭的經濟負擔,挽救媽媽的生命,他毅然主動提出要給媽媽配型,此舉在醫生的感動下手術配型順利成功。那年,他只有12歲!

12歲:是童年的難忘時代;是依偎在媽媽身旁撒嬌的年代;是坐在教室裏讀書學習的美好時光。然而,他卻不能如願以償,放棄讀書去北京照顧媽媽。

康復時期媽媽回憶說:“嚴重時,我吃喝拉撒都躺在病牀上,都是帥帥照顧我,端屎端尿。別人看了都感動得掉淚,直誇他懂事。孩子最怕我死了,有一次我疼得在病牀上直打滾,帥帥拉着我的手,一個勁地給我解釋:媽媽,你不能死。求求你,你不能死。你要是死了,我就成孤兒了!”說到這裏,媽媽大聲地哭了:“我永遠也忘不了那時孩子的眼神裏流露着恐懼的表情。”

隨着時間的推移,邵帥悉心照料媽媽的故事感動了醫護人員,連採訪記者都翹起大拇指:“這孩子就是行,不簡單!”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人物受到當地市民、企業的大力支持,他們紛紛解囊相助。同時,遠在家鄉的徐州市慈善總工會負責人專程到北京慰問邵帥母子。邵帥的母校礦大附小、共青團徐州市委、徐州市少工委聯合授予他“品德優良好少年”稱號,並作爲徐州市代表參加了第六次全國少代會。爲此,徐州市開始對全市少先隊員開展爲期一月的“爭當‘四好少年’———學習邵帥捐髓救母事蹟”的主題教育活動。好人總有好報,在好心人的幫助下,邵帥的媽媽病情已經好轉,邵帥目前就讀於中央美院附中。

而今,一個“最美孝心少年”被推上熒屏,傳爲佳話。他們的故事傳到大江南北,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中國人。逆境出英才!他雖然年幼,卻懂得體貼、懂得孝順、懂得分擔、他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作爲我們這一代,沐浴着家庭的溫暖,享受着父母的關愛。不僅要學會照顧自己、料理家務,關心長輩,而且要爲他們送一句問候、遞一杯熱茶,揉揉肩、捶捶背,細微的舉動足夠讓他們感到無比的欣慰,這就是對父母最大的孝順。讓我們用寸草之心,孝敬、回報我們的父母,讓我們一起攜手,相伴美德,爭創孝心少年!

我的演講結束,謝謝大家!

孝心少年演講稿5

今天看了《最美孝心少年》,很感動。“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字上面有舊字,下面有子。這意味着孩子應該孝順長輩。古人不僅創造了漢字,也創造了中國傳統美德。

有許多最美麗最孝順的少年,黃鳳、趙文龍和高雨欣.

最讓我感動的`是高雨欣,她被稱爲燒烤攤女郎。因爲高雨欣家境不好,媽媽只好賣燒烤。高雨欣在學校上完課做完作業就出去幫媽媽賣燒烤。日子一天天過去,經過高雨欣的努力,她以四科滿分的成績獲得了全縣第一名。她和她媽媽都很開心。媽媽親手烤了一串屬於高雨欣的烤香腸。但餘馨捨不得吃這種能賣錢的香腸.高雨欣說:“媽媽,我揹着這個回家”。這句話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她用年輕的心和脆弱的肩膀把這個帶回家。看到這一幕,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在家裏,不是嚷嚷着買這個買那個,就是懶。在他們面前,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渺小。在生活中,我們應該幫助父母分擔一些家務,盡我們所能,努力學習。

最美麗的孝順青年的孝順感動了每一個人,祝他們生活越來越幸福!

孝心少年演講稿6

古人云“一切美德以孝爲先”,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父母把我們帶到了這個世界。看“filialpiety”這個詞,老在上,字在下。古代的人造文字不僅僅是文字,而是爲人類立下了規矩,這就是孝的內涵。連英文裏的孝都是孝和孝的意思,說明不僅是中國人,全世界都明白孝的內涵。

中央臺有個電視節目《最美麗的孝順男孩》。有一個故事。主角是黃鳳,他原本是一個幸福的家庭。結果父親工作的時候從樓上摔了下來,脊椎骨折。從那以後,他的下半身就癱瘓了。黃鳳拿着家裏僅有的27元錢,把盤子推到500公里外的上海。結果無法治癒。從那以後,這個只有6歲的天真可愛的小女孩,在她稚氣的肩膀上揹負了巨大的負擔,但她沒有,相反,我堅持了20__年,年復一年重複着同樣的動作,每天晚上起牀翻來覆去,中午早早的給爸爸做飯。有許多感人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

想一想,我們身邊能做的事情多嗎?“但多少愛有一寸長的草,得到第三縷春光”。我們總會報答父母的恩情,可是怎麼孝敬呢?——買房,買車?不,孝順應該從現在開始,一點一點來。通過樹立新時期孝順青年的榜樣,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弘揚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價值觀,弘揚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孝心少年演講稿7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我很高興被評爲我班的“孝心少年”。我認爲,“孝”,要從小事做起。雖然我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學生,但我已經大概理解了“孝”這個字的含義。

現代城市少年,一切全靠父母,沒有半句感恩的話語。我們不一定要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我們也不需要日日夜夜的照顧他們。我們只是學生,我們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也許,我們的好成績,就是給他們最好的報答吧。

同學們,我們都是家中的“小皇帝”;我們都備受爸爸媽媽的寵愛;但是,我們何曾感恩過?記得有一次,媽媽生病了。她讓我先自己找一點吃的,然後便昏昏沉沉地睡了過去。

我也嘗試過生病的滋味,當然,那並不好受。所以我也能感覺得到媽媽的滋味。於是,我便想給媽媽做一頓熱乎乎的飯菜。但是我卻不會做飯。最後,我瞎鼓搗鼓搗,也就湊湊活活做了一頓湯飯。當我把滾燙的湯飯端到媽媽面前時,她大爲驚訝。後來,媽媽問我,湯飯那麼燙,我是怎樣把它端到牀前的呢?我告訴媽媽,它是我用毛巾裹着,小心翼翼地送到了媽媽身邊。媽媽感動了,因爲她意識到:我長大了。我會孝順媽媽了。媽媽第一次爲我驕傲。

事後再與大家談起那件事媽媽總是自豪地說我長大了。我認爲,比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孝心少年,我要做的事,還太多太多。但我要更努力的報答爸爸媽媽對我的恩情。

小心,不僅僅是一頓山珍海味,也不僅僅是一聲遙遠的問候;不僅僅是一蠱粗茶淡飯,也不僅僅是近在咫尺的一個口信;願天下所有的兒女啊,快點明白孝的含義;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啊,早日接受兒女的祝福和報答。

孝心少年演講稿8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夜幕降臨,在黑龍江省綏化市望奎縣城的廣場上,人流涌動,“烤腸、烤麪筋、烤肉串啦”,一連串清脆的叫賣聲打破了喧囂。

身着紅格罩衫、身高不足1.5米的女孩高雨欣,每天這個時候都要和媽媽賣燒烤。就是這個11歲的女孩,在家庭陷入困境時,她摟着媽媽的脖子說:“媽媽,咱家我頂着。”自此,她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全家人生活的擔子,成了家裏的頂樑柱。

高雨欣,20xx年6月出生在黑龍江省北安市通北鎮農村,20xx年春天,父母離婚後,母親郝敏帶着當時6歲的雨欣和5個月大的妹妹雨彤投奔年邁的姥姥,住在患有精神疾病的舅舅家裏,一家五口靠着姥姥和舅舅的低保費度日。

20xx年,精神失常的舅舅突然砍傷了媽媽,讓這個家庭雪上加霜。媽媽住院,雨欣擔起了照顧全家的擔子:做飯、洗衣,照看姥姥和妹妹……

後來媽媽出院了,但卻經常頭疼,右手也落下殘疾,不能幹重活提重物。“我們不能總是靠低保過日子,還得找點事情幹。”今年春天,在朋友的幫助下,媽媽支起小吃攤,開始賣燒烤。懂事的雨欣每天放學後就去幫忙,晚上再回家寫作業。

“這孩子能幹、有孝心,家裏家外都靠她,洗衣做飯樣樣都會,學習又好,說話辦事像個大人,真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鄰居初桂枝阿姨一個勁兒地誇雨欣。

“最多的時候,一天能掙二三十元錢,只有這個時候才覺得自己是有用的。”雨欣露出的笑容燦爛、坦然。郝敏告訴記者,現在生活好多了,縣裏還出資給一家人租了一套40多平方米的房子,改善了居住條件。

“最難的是我住院那陣子,整個家都交給了雨欣,真是難爲孩子了。”郝敏的眼眶有些溼潤。她說,那時候雨欣每天5點半就起來做早飯,給妹妹穿衣、餵飯,還得照顧姥姥,中午放學要去市場買菜,晚上回家做好了飯去醫院給媽媽送飯,回家再溫習功課,一天忙得腳不沾地。

“每天只有晚上9點以後,妹妹睡了才能學習、寫作業。”高雨欣說。

“雨欣是個聰明的孩子,她能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鐘,注意聽講,獨立學習,善於思考。”在望奎縣第三國小,高雨欣是國小班主任張維的驕傲。她說,雖然雨欣每天都忙着家裏活,但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年級前茅。不管哪一科老師上課,她都全神貫注地聽講,認真完成作業。“而且她很樂於幫助人,在同學當中人緣特別好。”高雨欣的國小同學黃悅涵說。

今年,高雨欣以四門功課全獲滿分的成績成爲小升中考試中全縣第一名,升入瞭望奎縣第四中學。

雨欣的姥姥今年65歲,耳聾、駝背,滿口牙都掉光了,患有嚴重的骨質增生。雨欣很懂事,平日裏總想着給姥姥做點好吃的飯菜。“燜米飯的時候一定得多放水,這樣米粒軟。”簡單的話語,透着雨欣對姥姥的孝心。

高雨欣的事蹟被媒體報道後,大家親切地稱她爲“最美孝心少年”,社會各界伸出了援手。當大家把捐款交給高雨欣媽媽時,這位勤勞、淳樸的家庭婦女說:“現在的日子好起來了,也能維持生活,過多的捐款就不要了,不想影響雨欣的成長,今後的生活還是要靠她自己去奮鬥。”

“生活雖然苦了點,但是,只要我勇敢地往前走,我就一定能走過風風雨雨……”高雨欣在日記中寫的這句話,也是這個陽光少年的內心寫照。

孝心少年演講稿9

孝,”老“下有”子“,換個詞說,老有所依。而讓父母老有所依,這便是孝道。”老“與”子“之間,是血脈不斷生死相依的永恆。

一日午飯後,與母親在院內曬太陽,和煦的陽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我一手揪落吸附在外套上的碎髮,向母親抱怨。近日裏,頭髮好像掉了很多。母親突然伸手摸了摸我的頭,我剎那間愣住了,如此熟悉的動作,就好像…忽的又清醒過來,擡頭看了看母親。那一刻,瞳孔收縮,我訝然發現了,母親那兩鬢上散落着些許斑白的發。突然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眼前的人變得熟悉又陌生。那是我的母親,我至親的母親,我卻將她的改變忽視了太久太久。

在我一天天長大的同時,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卻仍沒有爲該承擔的責任做過任何準備與努力,我仍不停地抱怨着自己的不如意,沒有爲父母擔心過分毫。

你是否記得出門前的聲聲囑咐,遠送的目光,回家後撲鼻的菜香,溫暖的問候。父母默默地爲我們奉獻着,體貼入微,而我們又爲父母做了哪些?我們真的做到了孝嗎?

母親節將近,一個朋友對我說,她爲母親訂了一大串康乃馨,特別貴,我十分驚訝,問:”你攢了很多錢嗎?“她笑笑,帶了絲得意地說道:”那花的可不是我的錢,我問我爸要的。“我嗤之以鼻,拿父親的錢爲母親買禮物?腦海裏的弦一崩,聯想到了自己,我又何嘗不是這樣做的呢?只是換了種方式,用零花錢爲母親買禮物,過程不一樣,本質是一樣的。其根源都是用父母的錢爲父母買禮物。

其實,對父母的愛的表達,無需時間的限制,無須地點的限制。一杯熱茶,一雙棉手套或是一個擁抱,你隨時都能表達你對父母的愛。他們在意的不是物質的享受而是精神的慰藉。

古人曰:百善孝爲先。孝,流傳了千年的文化,傳承了千年的精神。它在民族的脊樑上紮下了深深的根,它伴隨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對我們的父母表達愛意,隨時隨地都可以。”老“下有”子“,”子“讓”老“感到精神上的溫暖,老才真正有所依,那便是最最實在最最樸實的”孝“。

孝心少年演講稿10

今天我們老師組織我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的電視。最打動我的是趙文龍的故事,他照顧他的母親。由於家裏沒錢,他要撿垃圾掙錢給媽媽治病,晚上回來還要給媽媽按摩。

看完這個電視,我覺得他可以自己一個人三年把媽媽推上8000公里。不容易,按摩需要四次,需要多大的毅力!我一定要向他學習,學習他對母親的孝順精神!以後好好照顧父母。

孝心少年演講稿11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我是高一二班的莊龍珠,這次參加學校的“美德好孩子”活動,我感到無比榮幸!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歷史悠久,燦爛輝煌。它是中國五千年文明和智慧的結晶,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

“四歲能做梨。”孔融雖然小,卻懂得尊敬長輩,讓我們肅然起敬。周恩來12歲時就樹立了“讀書爲中華崛起”的雄偉志向,成爲我們學習的榜樣;在四川地震中,9歲的林浩在危險面前無所畏懼,勇敢地救了兩個學生,這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些具有傳統美德的青少年在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中數不勝數。

作爲一個新時代的國小生,我處處以他們爲榜樣。在學校裏,我努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廣泛看書,培養高尚的情操和堅強的意志;作爲班幹部,我是老師最滿意的小助手,處處以身作則,爲其他學生樹立榜樣,全心全意幫助身邊的每一個學生;作爲旅委,熱愛工作,認真負責,把熱情奉獻給全校。在家裏,我孝順長輩,積極幫父母分擔家務,從來不讓父母操心!正是這些好的美德讓我深受老師的信任,同學的支持,長輩的喜愛!

我心地善良,總是給別人帶來無私的關懷。汶川地震後,我毫不猶豫地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捐給了災區。我的心也飛到了災區:每當看到很多人在地震中失去寶貴的生命,我都會傷心地哭泣;每當看到很多人頑強地堅持“生命”,從廢墟中被解救出來,我都會熱淚盈眶,興奮地歡呼!

同學們,當我們禮貌地問候老師、長輩、客人的時候,當我們向困難的學生伸出援手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向父母表達孝心的時候,當我們學會珍惜每一粒糧食的時候,當我們學會“寬以待人,嚴以律己”的時候……我們所做的一切不都是爲了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和民族精神嗎?

同學們,我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我會用誠實、勇敢、勤奮、善良、自信等良好的美德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做一個真正的美德少年!

謝謝大家!

孝心少年演講稿12

親愛的老師們,親愛的學生們:

大家好!

週六晚上八點,我們一家三口坐在電視機前,準時觀看《尋找20xx年最美孝順青年》頒獎儀式。

頒獎儀式開始了,我們三個人非常仔細地看着。看完之後,我們三個人都哭了。這裏的人都來自農村。這些人又窮又病。他們很可憐。

讓我受益最大的是焦作市武陟縣大紅橋鄉西濠洪的王帥康。11歲的王帥康,過早地經歷了人生的不幸和磨難。20xx年,王帥康的父親去世。奶奶得了嚴重的心肺綜合症,母親再婚。70多歲的爺爺,爲了掙錢養家,在幾十裏外的工廠打工。王帥康留在家裏照顧奶奶。

王帥康國小一年級時被醫生診斷爲馬凡氏綜合徵。患者身高會明顯超過普通人,眼睛主要有晶體脫位或半脫位、高度近視等症狀,常伴有心血管系統異常。在視力模糊、飽受病痛折磨的世界裏,王帥康選擇了堅強。在家裏,他幫助爺爺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在學校,他學習努力,在班上名列前茅。

我想以王帥康爲例。最後,衷心祝願王帥康早日康復。

孝心少年演講稿13

我,一個國中的女孩,卻很少幫助媽媽做事,自認爲自己還小。媽媽整天在家幹活,我卻毫不關注,媽媽也很少讓我幫忙。也許,媽媽是怕我幹不好吧;也許,是不願意吧!可是,每當我看見鄰居家的小妹妹在幫父母幹活,有時,甚至累的氣喘噓噓時,我就內心有所顫動。所以,我也在努力改變。因爲,我知道了,在家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最基本的。

之後,我就在家洗碗,掃地,拖地,擦窗戶等等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情。有時,媽媽累了,我偶爾會遞給媽媽一杯熱茶,幫媽媽揉揉腿。我自認爲這已經很不錯了,甚至有些沾沾自喜了。可是,當我看了這樣一則故事後,才突然間恍然大悟,我做的這些事多麼微不足道啊!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個未成年的小女孩,她出生於一個不完整的家庭,她的父親不在身邊,母親殘疾,她用自己那雙勤勞的雙手撐起了整個家!換作你,你能做到嗎?這,太不可思議了,太令人敬佩了!

從此,我便再也不認爲在家做這些事有多麼了不起,多麼有 成就感了!

我會盡自己的力量爭取能夠做好每件該做好的事,父母每天都辛苦的工作,我,卻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現在想想,這是做子女的行爲嗎?父母小時候也是做子女的,他們不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撐起了整個家,照顧了自己的爸媽嗎?

所以,今天我站在這裏競選最美孝心少年,就是要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我的孝心。我會努力做到以下幾點:認真學習,不辜負父母對我的期望;在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幫父母分擔家務;不與父母對抗,尊重父母的意思。做一個真正當代學生該具備的優秀的孝心品質。

孝心少年演講稿14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人聽到“孝”就想到孔子,認爲孔子是最早提倡孝的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在孔子之前,孝的觀念就已經存在了。但是,孔子是第一個把孝道納入國家穩定和世界和平的思想家。他認爲,孝是仁的基礎,一個人如果不能盡孝,就肯定不是仁者。

一切美德以孝爲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一個著名故事。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要孝順。那麼什麼是孝道呢?中國古代很多思想家都問過這個問題。

曾子曾經說過:“生而爲人,要有禮貌;死、葬、祭,都是孝道。”

孔子曾說,如果你不尊重父母,養貓和養狗有什麼區別?

歷史上有很多關於孝道的故事。二十四孝之中,有一個感人至深的“閔子謙勸父感後媽”的故事。

閔子謙年輕時失去母親,父親娶了後媽,但對後媽的孝心和親生母親一樣。後來繼母又接連生了兩個兒子,所以她很討厭閔子倩。冬天來了,很冷。後媽給兩個親生兒子做了棉衣,棉衣裏塞滿了填料。但是給紫茜做的棉衣裏襯的是蘆花。後來事情敗露,父親大怒,想把後媽趕出家門,子謙卻跪在父親面前哭着勸父親不要把後媽趕走:“媽媽——冷,媽媽要——!”“後媽深受感動,從此對閔子倩很好。

好句:“媽媽——冷,媽媽去——!”這句話不知感動了多少人,你現在也一定是。閔子謙淳樸的孝道,不計私仇,值得我們借鑑、學習和發展!

那麼如何才能做到孝順呢?

其實孝順也沒那麼複雜。我們不一定要像閔子謙那樣無私偉大,也不一定要像王翔那樣付出那麼大的代價,就爲了讓生病的媽媽吃魚。

有時候,一杯溫開水,一句簡單的問候,一個主動做家務,一張高分試卷,一張普通的獎狀,都會讓我們的父母感到欣慰和安心。這是我們目前很容易做到的孝道。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點孝心,那麼你就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談不上仁,更談不上愛,更談不上頂天立地,去做一番事業!

孝道無價。作爲中國人的後代,我們應該永遠記住孝順父母和發揚我們的傳統美德。

孝心少年演講稿15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

大家下午好!

我是德陽市實驗國小的五年級三班的尹亞軒,今天,我參與競選最美孝心少年。

我認爲競選最美孝心少年:要做到感恩父母、孝敬長輩,體諒家人、患難與共、承擔家務、不離不棄——我具有了這些裏面的大多數特點,當然我也沒有做到的,但一定會更加地努力,爭取全部都做到。因爲我有一顆孝順的心,所以我要競選最美孝心少年。

在平時的生活中,每當爸爸媽媽,雙休日時,我都會爲爸爸媽媽倒到水,按摩一下,也會主動的去做我已所能及的事,比如擦一擦玻璃,掃一掃地,只要我能做到的,我都會全心全力的去做,讓爸爸媽媽在短短的休息日裏快樂度過。我平時非常懂禮貌,見到老師或親人都會親切的叫她。所以我認爲自己可以勝任這個光榮少年。

從明天起,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一路走着聊着唱着笑着;明天起,做一個博聞強識的人,關注着思考着堅守着進步着;從明天起,做個關心社會的人,參與着,互助着,鼓舞着,傳承着。點點星光,江成浩瀚的銀河;最美少年,揚起圓夢風帆。請把大家寶貴的一票投給我!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