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學期國旗下講話

細節決定成敗!這裏的細節可以是學習的細節,衛生的細節,活動的細節等,這些便是學校的常規,它能夠幫助同學們養成良好行爲品質,規範自己的行爲,因此,我今天發言的主題是:加強常規,養成良好的行爲品質!

第二學期國旗下講話

首先,讓我們來假設這樣一個情景:學校的道路上,花壇裏,樓梯上零碎地有着紙屑、果皮等雜物,伴隨着蒼蠅嗡嗡地鳴響,地面上堆着一層層厚厚的塵土,這是一個多麼令人厭惡的衛生情況啊!請再設想:自習課上,教室裏不時爆發出一陣陣歡呼聲、吵鬧聲,其聲之大,就像開Party一樣,試問身處這樣的環境,我們能靜心學習,我們的成績能在這種氛圍中提高嗎?回答是顯然的——不能。古有“焚香沐浴後讀書”,這就說明學習是需要良好整潔的環境的。人人都希望有一個整潔和諧的校園,一個適宜讀書,學習知識的良好氛圍,這就需要在場的每位做到注重常規,嚴於律己,培養自己良好的行爲品質,時時規範自己的言行。

也許有人會不屑於做打掃教室,隨手拾起紙屑這種小事,也許有人會這樣辯解:“我們來學校裏是爲了獲取知識,增長見識,爲的是以後在職場,在社會大展宏圖,,而不是來做清潔工,來打掃屋子的。”這種想法看似有道理,其實不然。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只有做好身邊的小事,才能成就霸業。正如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所說:“什麼叫做不簡單?就是把簡單的事情,千萬遍都做好,就是不簡單。什麼叫作不容易,就是大家認爲非常容易的事情,能非常認真地去做,就是不容易。”這就像學校常規一樣,看似規定要求的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卻在潛移默化中幫助我們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而這主要的受益人是自己,其次是他人,當你每多做一件事時,就會使自己提高一分,而不是所認爲的,多做一件事,自己就虧一次。習慣對我們有着很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長年累月地影響着我們的行爲,影響我們的效率,左右我們的成敗。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對我們生理心理都是大有裨益的,一個擁有好習慣的學生往往能夠擁有一個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產生學習的熱情,學習的質量當然也會有所提高。因此,在這開學之初,注重自己良好行爲習慣的養成就顯得猶爲重要。

有句諺語這樣說的,“一條鎖鏈,最弱的一環決定其強度;一個木桶,最短的一片決定其容量;一個人,最差的一個品質決定其價值。”的確,品質決定了一個人的價值,一個人追求完美品質的過程,也是自身價值提高的過程。中學生處在生理、心理的黃金時期,同樣也處在塑造健全人格,養成良好行爲品質的黃金時期,所以這更要求我們應該用好寶貴的青春,努力養成良好行爲品質。

形成良好的行爲品質,應從遵守學校各項常規開始,從守紀開始。紀律就是規矩,是用來約束人們行爲的規章制度,小到學校、工廠,大到政黨、軍隊,都有紀律作爲人們的行爲規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古人還有“兵當先嚴紀律”之說,認爲紀律的重要勝過一切。前蘇聯著名將領蘇沃洛夫有句名言:“紀律是勝利之母”。對追求上進的人來說,紀律不是緊箍咒,而是指引你走上正路的規範。沒有紀律,沒有常規的學校,將不能稱之爲學校;沒有紀律,沒有常規的組織是一盤散沙;沒有紀律,沒有常規的個人,將只會是破壞美好事物的利器!所以在校園生活中,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是養成良好行爲品質的一項重要前提。

細節決定成敗,它要求我們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方法;細節決定成敗,它要求我們有積極樂觀的心態;細節決定成敗,它更要求我們要注重常規,養成良好的行爲品質。播種一種行爲,往往能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往往能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往往能收穫一種命運。

理智、規則與成長

——國旗下講話材料之三

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世上本沒有交通規則,路上的車子多了,也便需要了交通規則。

從人的本性上來說,沒有人喜歡被規則約束,人們更多的是對自由的渴望,對無拘無束的生活的嚮往;但是,沒有規則約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而是災難。黃河因爲有了堤岸的約束,才能展現它一瀉千里、波瀾壯闊的奔騰氣勢,成爲哺育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如果沒有堤岸或堤岸決口,則會帶來致命的洪災。現代交通,有了合理的交通規則,且能嚴格遵守的.話,纔有高速行駛的自由,才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便利,反之,將引發巨大的災難。正因爲如此,當初龍永圖在談到中國人如何迎接入世時曾經指出:中國人最迫切的任務是要培養兩種意識,一是誠信的意識,一是遵守規則的意識。

我們同學的健康成長更需要規則和紀律。課堂紀律能保證我們學生擁有一個書香濃郁的學習氣氛;衛生紀律能保證我們學生擁有一個整潔幽雅的校園環境;文明規範能保證我們學生今後成爲一個有修養的人;宿舍紀律能保證我們學生安全地生活、安靜地休息。這些規則和紀律保證了省太高用了短短十年的時間就躋身與蘇州同類學校前列,保證了我們每年有相當多的同學考入了全國一流大學。

這些道理我估計我們的同學都懂,也都認可,但是還存在着一些似乎是矛盾的現象。如幾乎所有的學生都說,希望有一個安寧和諧的自修狀態,有不少學生對自修課的吵鬧錶示不滿甚至憤慨,而我要問我們學生的是:“我們自修課的吵鬧究竟是由誰產生的?”幾乎不用調查,答案立馬可得:吵鬧來自於本班學生自身,那麼:“既然我們班級所有的同學都反對吵鬧,那爲何還有同學要吵鬧?”。類似的還有宿舍的紀律、衛生和零食等問題,以我們省太高學生的知識,大概都知道零食的弊端,尤其是以零食代替主食,肯定有害健康,但還是有人對它孜孜以求。比這個更嚴重的是考試的作弊現象,撇開學校的嚴厲處分不談,這樣的行爲對於你來說你想得到什麼?你究竟真正獲得了什麼?我所見最不可理解的行爲是以往一個高三學生在一次離大學聯考還有一個月的模擬考試中竟然進行舞弊。這大概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缺乏理智的表現。

規則來自於理智,規則是理智的外化。只有當我們制定了高速公路的交通規則,且大家都能嚴格遵守交通規則,那我們纔可以將車開得既快又安全;同樣,我們同學擁有了學校、班級乃至宿舍的紀律規則,且同學們都能嚴格遵守的話,那我們纔可以成長的既快又好。最後希望同學們理智的遵守規則,衷心祝願同學們更好的成長,並享受成長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