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阿丘的口才名人故事

阿丘,實名邱孟煌,廣東汕頭人,2003年以前,他一直是南寧藝術劇院的編劇,與主持人相隔甚遠。後來中央電視臺新聞評論部招聘主持人,他以自己與衆不同的思想和口才勝出,任《社會記錄》節目主持人。他小個頭、八字眉、厚嘴脣,普通話不太標準,與央視這個大舞臺上的那些帥男靚女相比,他確實算得上“另類”。而他說話詼諧、調侃,言至妙處,還輔以手舞足蹈。精彩如演播評書,這也稱得上央視的“另類”了。

央視主持人阿丘的口才名人故事

歸結一下。阿丘的口才有如下幾個特點:

邏輯思辨

央視是一個大舞臺,一個萬花筒。它不缺少人才,而需要的是個性人才。有特質的人才。比如敬一丹、水均益、李詠、畢福劍等,他們個性斐然,有自己的特色,在主持界是大腕,深入民心。於是,就有記者向阿丘提問,如何看待個性。阿丘這樣回答:

“個性其實是把雙刃劍,一旦你在屏幕上展示你的個性,就會放大兩價東西,一是放大優點,二是放大缺點。有人可能喜歡你的優點並放大你的優點,然後接受你的缺點;不喜歡你的人則會特別反感你的缺點。我覺得個性是暫時的。我希望我的個性不要凌駕於節目的個性之上,因爲節目纔是內核,我自己的個性要融入到節目中去。”

個性是種寶貴的特質,它是個人最好的名片。但個性如何釋放,卻大有講究。這裏,阿丘將個性一分爲二看待,顯示了縝密的思維方式,充滿理性。隨後,他又拋出“個性是暫時的”這一觀點,不落窠臼。任何個性,不管多鮮明。在時間的演繹下,終會泛白。故此,阿丘纔有了接下來的“自我個性”與“節目個性”之區別。

“我覺得語言是表層的東西,語言上的個性是新鮮的。一旦別人產生審美疲勞,這種個性就會失去優勢。所以我一定要不斷修煉自己。讓自己內在的個性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滿足大家新的需求。”

此處是對前面“個性是暫時的”觀點的加深論證。由於自我個性有較大穩定性,難免會讓人遭遇審美疲勞,所以纔要不斷突破自我。“讓自己內在的個性與時俱進”。縱觀阿丘這段談話,像一片梯田,層次分明,條分縷析的辯證,令聽者無法不落人他營造的邏輯旋渦,口服心服。

巧解妙釋

社會記錄,記錄的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不是大事但卻有趣,這就需要主持人通過輕鬆愉悅的話語向觀衆娓娓道來。於是阿丘就用“解說”來播報新聞,常常擠眉弄眼、指指點點,表情很是豐富,語言極盡戲謔調侃。不過,也有人不喜歡這種方式,覺得太不正經了。對此,阿丘說:

“指指點點,這是下意識的動作。我在上海戲劇學院學編劇,身上的戲劇元素肯定多一些,在表達方式上帶有自己的特點。戲劇要求描述一件事情時要情緒化,要有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要繪聲繪色要渲染。而新聞也是如此。我的這種播報方式也是一種新的嘗試。我們敘述的新聞故事貼近民生,有時需要一點兒八卦。這種帶有戲劇元素的播報方式也顯示出它的貼近性和通俗性。我不喜歡正襟危坐板起臉很嚴肅地說新聞故事,我們想讓新聞輕鬆起來。我曾經跟編導說,把我當成演員來看更好。”對觀衆的不喜歡,阿丘講出了自己主持風格的原因,主要從平民化角度出發,而非強調專業播音。這樣帶有戲劇元素的播報方式,將複雜的事情簡單化,簡單的事情藝術化,能夠拉近與觀衆的距離。讓人覺得他就像鄰家的大哥一樣,坐在你面前講一些帶有八卦色彩的新聞,也是有趣的。他說:

“節目內容纔是內核,節目主持人的作用只佔20%。新聞節目主持人與文藝類主持人不一樣,文藝類主持人靠的'是個人魅力,而新聞類節目,新聞內容大於形式。如果新聞沒有吸引力,觀衆對新聞內容不感興趣,主持人表現得再好也不起作用。”

在這裏,阿丘向人們道出了新聞的本質,關注新聞本身,比關注主持人更重要。

率直坦誠

阿丘是南方人,說話一口能南方味。按中央電視臺的要求普通話必須過一級甲等,但他現在還是一級乙等。與其他主持人的一口標準流利的普通話比起來,確實有很大的差距。有時說話說急了,就會冒出地方口音來。對於這個問題,阿丘直面記者說:

“說實話,我確實有口音問題,我是南方人,改不棹南方人的口氣和語境。中央臺傳統的播音標準是用普通話。如今電視臺用我,主觀上講是中國電視新聞意識的一種改變;客觀上講是中央電視臺在把姿態放低。”

作爲主持人,如果說他普通話不好,其實也是一種揭短。對於自身短處,人的本能是遮掩,不能遮掩的就開脫,找藉口。但阿丘沒有這麼做,而是圍繞自己的南方口音說事兒,表達出了另一番獨到見解。

“中國以長江爲界。幾乎佔全國一半人口的南方人絕大多數普通話說不標準,有些人甚至都聽不懂普通話。這些人認爲普通話、特別是電視上的人說出來的普通話都是‘官話’,和他們總有點隔膜。而我是從這裏邊出來的,我的口音,他們一聽。會覺得:‘哎,這個人說話像我們這邊的。’然後我就以我的語境和語感去告訴他們一些事情,他們會很親切。北方人又會覺得很新鮮。”

阿丘在此展示了高超的語言技巧,大家都說阿丘普通話不行,他先予以承認,然後風趣巧妙地解釋說自己的口音“讓南方人感到親切,讓北方人覺得新鮮”的優勢,從而變被動爲主動,這樣機智,令人佩服。

樂觀自嘲

在央視這個大舞臺上,漂亮的女主持人比比皆是,帥氣的男主持人也數不勝數。與他們相比,阿丘就顯得其貌不揚了,他的形象“有點兒對不起觀衆”。但阿丘十分自信,也很樂觀。做客某網站時,有網友問他自信的源泉是什麼,阿丘回答:

“按照北方人的身材來說-我算是‘殘疾人’,但人活在這個世上如果只能靠肉體、空間來論優劣,那未免太落後了。由於我個子比較矮小,從小到大每次照集體照,我都站在最後一排的最邊上。這個位置側身我能看見每個人的表情,別人卸發現不了我,我自得其樂。我習慣被別人輕視,我永遠不會是主嘉賓,而是個旁觀者,就像躲在黑暗處的貓頭鷹。”

在這裏,阿丘用了一個照相的事例來說明白己身材矮小並不是件壞事,這是自嘲,但更多的,是讓人看到了他的開朗。這是一種無奈,更是一種自信。說起未來。他說:

“哪天,如果觀衆不喜歡我了,或者自己江郎才盡言之無物了,我就在山野鄉村,找個僻靜地兒把一生的感悟寫成戲,做一個精神世界裏永遠逍遙的騎士!”

阿丘原來是編劇,說這話也許是他心中還有另一個未圓之夢吧。“做一個精神世界裏永遠逍遙的騎士”,多麼浪漫的憧憬!且不說這理想能否實現,至少有夢就快樂。阿丘在此展示給我們的是他那種面對生活的浪漫和樂觀,其口才也由此鍍上理想光芒。

實話實說

生活在當下,誰都有壓力,尤其是央視主持人,競爭更爲激烈。大家在電視上看阿丘很輕鬆很調侃,在工作中,他內心的真實感受是輕鬆多還是壓力多?一週五期節目,就他一個主持人,有壓力的時候怎麼排遣呢?

“我是一個舉重若輕的人,有壓力也不會寫在臉上。我認爲有壓力纔有挑戰,現在的工作壓力還算不上不堪重負。還能解決,同事們也會幫着我解決。這源於對我身後團隊的自信吧。如果沒有壓力,人就會懶惰,會平庸。《社會記錄》以前一週六期,後來減爲五期。就一個主持人,我全部精力都投入在裏面,不會去參加社會活動。還不能隨便生病。”

“不能隨便生病”,這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體現了他對現實生活的認識,對工作的責任感。阿丘話中表達了壓力的巨大,也向人展示集體的力量,有團隊的支持才自信,在鏡頭裏才輕鬆自如。這種樸實的話語,給人很強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