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文明演講稿

通過對演講稿語言的推究可以提高語言的表現力,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在現在社會,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演講稿,你知道演講稿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環保文明演講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環保文明演講稿

環保文明演講稿1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講題目是《低碳·環保·文明》。

現實生活中經常有如下現象:工作浪費紙張、夏天蓋着被子開着空調、辦公室裏的電腦始終不關、把電燈開上個徹夜到明、不能及時關閉水龍頭、家裏的冰箱總是塞滿亂七八糟的東西……生活中的“高碳”行爲數不勝數。現在對於“低碳”,已經不是“倡導”的時代,而應該有一種“緊迫感”。

數據顯示:每節約1度電,就能減少1公斤二氧化碳排放;每節約1升汽油,就能少排放2.3公斤二氧化碳。夏季空調調高一度,就可節省10%的能耗;用節能燈替換白熾燈,產生的溫室氣體將減少4倍。

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可以理解爲: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開支的生活。“節能減排”,不僅是當今社會的流行語,更是關係到人類未來的戰略選擇。提升“節能減排”意識,對自己的生活方式或者消費習慣進行簡單易行的改變,一起減少全球溫室氣體(主要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意義十分重大。追求健康生活,不僅要“低脂”、“低鹽”、“低糖”,也要“低碳”!“低碳生活”節能環保,有利於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和環境惡化的速度,勢在必行。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晚上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餘的事情可以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因爲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照進來,足可以幫助我們做家務。冰箱裏的東西放的亂七八糟,這樣很浪費電,我們可以分類整理,讓冰箱變得乾淨整潔,既方便生活,又節省電。洗水手不要讓它流走,把它收集起來可以沖刷廁所。出門步行或者騎自行車。這些生活方式就是“低碳”。

低碳並不遙遠,它就在生活、生產、消費中。倡議開展低碳生活,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升油、一張紙開始,實現全民行動,人人出力。

謝謝大家!

環保文明演講稿2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當我看到國家讓我們人人講求低碳生活的時候,我非常慚愧,應爲我知道,我浪費了許多,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如果我們再不節約的話,地球有一天會消失,我們人類也無處可去。

以前我經常浪費水,洗一次澡就要洗一個小時,一個小時裏水一直不停的流着,當我洗完澡的時候才慢吞吞的把它關掉,絲毫沒有想節約的樣子,夏天的時候,天氣很熱,我總會把空調開到最冷,好讓自己涼快涼快,一開就從中午開到晚上,除非真的冷到不能再冷纔會把它關掉,這會排出多少驚人的二氧化碳量啊!我每天都會有非常非常多的垃圾,每天垃圾桶都塞得滿滿的,可是我也沒有想到,這也會排出二氧化碳來。

我只想說地球是我們的家,家在哪裏我們就在那裏,可是我們卻沒有保護好我們的家園,我們想的只是自己,怎樣讓自己過得好一點,認爲有些東西有,就可以無止境的用地球上的資源,地球爲我們奉獻那麼多,我們應該爲地球母親奉獻一些東西,只要我們每一個人少用一度電,少用一噸水,少扔一些垃圾……那麼我們會減少多少的二氧化碳。我只想說我們雖然不能保護地球的環境,但是隻要我們可以少排放一些二氧化碳。

讓我們走進低碳生活,瞭解低碳生活,堅持低碳生活,我們就可以讓二氧化碳少一點,讓文明環保多一點,讓地球更美好一點。來吧!只要人人節約世界將充滿綠色。

謝謝大家!

環保文明演講稿3

首先,低碳的生活方式,就是在生活的細節上注重節能減耗。除了做作業必須開燈之外,其餘的事情都靠窗外的照明燈來相助。因爲我們的客廳大,窗外的照明燈照進來都可以醒目地看到室內的一切,吃飯時,真像一桌“燭光晚餐”,這真是一大盞“天然的燈啊!”

只要我洗好手,就都把水龍頭擰的緊緊地,不讓水“逃”出來,這樣,我就可以安心了。但我又擔憂爸爸媽媽會不會做好,每次看見爸爸媽媽進洗手間洗手並順其自然的把水龍頭關緊,我十分高興,我希望“低碳家庭”會做的更好。

冰箱裏放着亂七八糟的東西,媽媽說很浪費電,我靈機一動,想出了妙招:於是,我就拿起以前堆積如山的硬紙板,把它做成一個個大小不一的盒子,上面貼上了各種分類的標誌,然後,按分類去整理,不一會兒,冰箱變得又幹淨又整潔,煥然一新,一眼就目睹擺放整整齊齊的東西。這樣,既幫助了我們,又節省了電。

原來,電器開着,就連小小的手機電池在插座上插着時都會排放出可怕的二氧化碳,只要充完電就應該將電池立刻取下。我本來以爲,二氧化碳只有汽車尾氣、煤炭燃燒這些會排放,沒想到生活中處處都有微弱的“碳”在侵害着我們大家的生活和地球。

每當我看見媽媽要把洗衣粉的桶扔掉時,我會上前去阻止。我會把它做成一個小垃圾桶,有的像個洋娃娃,粉嘟嘟的臉,可愛極了!有的又的像只小動物,活靈活現的,真像一道美麗的“風景”!

當夜幕降臨,晚飯過後,路邊的霓虹燈爲夜晚增添了一份光彩,老爸總是把家裏所有的燈都關掉,只剩下一片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然後,趴在窗戶上,一邊欣賞路邊的風景,一邊唱着一首歌:“月亮代表我的心……”真是五音不全,一塌糊塗。

養花是媽媽的愛好。家裏的吊蘭、常春藤一年四季都是綠意盎然。在每個炎炎的夏日,媽媽總會把花搬進家裏來,大家看着那些綠色,允吸這那些綠色,心中頓時感覺絲絲的涼意,有了好空氣又養眼,真是一舉兩得啊!

這麼好的家居環境,並且充滿了創意的小歡樂。

聽說在網上轉賬,不僅能避免在銀行排隊,還能減少紙質單據在運輸過程中消耗的能源,於是我便開始向朋友學習在網上購物、交水電費、交電話費等,非常省時省力。

我不僅在家中養成了節約的習慣,在單位也是如此。比如,儘可能少用打印紙,用過的打印紙反面再打印一次,能通過網絡傳閱的材料、文件,都用電子郵件發給領導和同事。

另外,將普通燈泡換成節能燈,儘量步行、騎自行車或乘公交車出行,隨手拔下電器插頭……這些看似不經意的小事,都是在爲“減碳”做貢獻。

低碳,意指較低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爲主)排放。節水、節電、節油、節氣,這是我們倡導的低碳生活方式,改變過去以增加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爲代價的“面子消費”。

環保文明演講稿4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演講的主題是“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同學們是否知道,每年都有一個“世界地球日”,目的是喚起人類愛護地球、保護家園的意識。今年4月22日,是第x個“世界地球日”。

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我們依賴着這顆星球,需要地球提供二氧化碳給植物,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固定太陽能,製造有機物養活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需要有足夠厚度的大氣層,來保護人類不受過高成過低氣溫,以及過量紫外線的傷害;需要地球提供足夠量的水和氧氣來維持生命的存在,而如果地球遭到破壞,這一切都將成爲無本之源?

地球的天文年齡是45億歲,而從目前人類發現的化石來看,人類存在於這顆星球頂多也就300萬年。也就是說,在人類出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地球上存在的是有許多其他的生命形式。物競天擇,物種會滅亡,也會有新的物種產生。人類從來不是地球的唯一,在我們之前有恐龍,有始祖鳥,他們當時都繁極一時,恐怕也如現在的人類一般從未思考過,看似是地球主人的我們總會認爲自己的種族會生生不息、延綿不絕。而事實呢?需要保護的其實從來都不是地球,地球不需要我們的保護,人類滅亡自然會有其他的物種替代。我們保護的其實是人類自己。地球可以沒有人類,而人類卻不能沒有地球。

設想一下,如果有一天你生活的地方,由於人類利益的驅使,建造了許多污染環境的工廠,你生活的地球上再也沒有一滴乾淨的水,沒有一絲潔淨的空氣,後果將會是怎樣?如果這樣的境況總是得不到有效的制止和改變,其後果不堪想象。那時,我們都會明白,人類的命運的終結,也決不是危言聳聽。

好在,我們欣喜地看到,可持續發展戰略已經納入了我國的政府行爲,我國已頒佈了多部環境保護法,多項環境標準,綠化財政。常言道,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居安思危,要防患於未然。我們怎麼能夠等到“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時,才悔不當初呢?坐以待斃,從來就不是人類的選擇,人類既已經意識到問題的存在,就應該在危機面前積極行動起來,維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我想我們要做的絕不應該是僅在4月的某一天爲保護環境而空喊口號,而應該是行動!讓我們用智慧淨化生存環境,用熱情傳播環保的理念。心繫全球,着眼身邊,盡己所能,多選擇公共交通;買東西時,不要層層包裝,少用塑料袋;在校園中,多彎腰揀果皮紙屑,不要隨地吐痰,隨手關燈……這些看似點滴的小事,在你我的努力下,將會有驚人的效應。

行動起來,讓我們的天空更加蔚藍,讓大地更加蒼翠,讓空氣更加清新,讓我們的校園更加美麗。

謝謝大家!

環保文明演講稿5

低碳生活的概念所謂“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時所耗用的能量要盡力減少,從而減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是一種態度,而不是能力,我們應該積極提倡並去實踐低碳生活,注意節電、節水、節油、節氣,這些點滴做起。除了植樹,還有人買運輸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堅持爬樓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煩。但關心全球氣候變暖的人們卻把減少二氧化碳實實在在地帶入了生活。

“低碳經濟”的理想形態是充分發展“陽光經濟”、“風能經濟”、“氫能經濟”、“生物質能經濟”。但現階段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是煤電水電的5-10倍,一些地區風能發電價格高於煤電水電;作爲二次能源的氫能,目前離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取的商業化目標還很遠;以大量消耗糧食和油料作物爲代價的生物燃料開發,一定程度上引發了糧食、肉類、食用油價格的上漲。從世界範圍看,預計到20xx年太陽能發電也只達到世界電力供應的10%,而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將分別在今後40、60和12017年左右耗盡。因此,在“碳素燃料文明時代”向“太陽能文明時代”(風能、生物質能都是太陽能的轉換形態)過渡的未來幾十年裏,“低碳經濟”、“低碳生活”的重要含義之一,就是節約化石能源的消耗,爲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時間保障。特別從中國能源結構看,低碳意味節能,低碳經濟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爲基礎的經濟。

“戒除嗜好!面向低碳經濟”的環境日主題提示人們,“低碳經濟”不僅意味着製造業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後生產能力,推進節能減排的科技創新,而且意味着引導公衆反思哪些習以爲常的消費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費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從而充分發掘服務業和消費生活領域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轉向低碳經濟、低碳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徑之一,是戒除以高耗能源爲代價的“便利消費”嗜好。“便利”是現代商業營銷和消費生活中流行的價值觀。不少便利消費方式在人們不經意中浪費着巨大的能源。比如,據製冷技術專家估算,超市電耗70%用於冷櫃,而敞開式冷櫃電耗比玻璃門冰櫃高出20%。由此推算,一家中型超市敞開式冷櫃一年多耗約4。8萬度電,相當於多耗約19噸標煤,多排放約48噸二氧化碳,多耗約19萬升淨水。上海約有大中型超市近800家,超市便利店6000家。如果大中型超市普遍採用玻璃門冰櫃,顧客購物時只需舉手之勞,一年可節電約4521萬度,相當於節省約1.8萬噸標煤,減排約4.5萬噸二氧化碳。在中國,年人均co2排放量2.7噸,但一個城市白領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積,開1.6l車上下班,一年乘飛機12次,碳排放量也會在2611千克。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勢在必行。如果說保護環境、保護動物、節約能源這些環保理念已成行爲準則,低碳生活則更是我們急需建立的綠色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雖然是個新概念,提出的卻是世界可持續發展的老問題,它反映了人類因氣候變化而對未來產生的擔憂,世界對此問題的共識日益增多。全球變暖等氣候問題致使人類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態環境。人類意識到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出現的過量碳排放是形成氣候問題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要減少碳排放就要相應優化和約束某些消費和生產活動。儘管仍有學者對氣候變化原因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低碳生活”理念至少順應了人類“未雨綢繆”的謹慎原則和追求完美的心理與理想,因此“寧可信其有,不願信其無”,“低碳生活”理念也就漸漸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低碳生活的出現不僅告訴人們,你可以爲減碳做些什麼,還告訴人們,你可以怎麼做。在這種生活方式逐漸興起的時候,大家開始關心,我今天有沒有爲減碳做些什麼呢?在北京的八達嶺,一個碳匯林林場已經成形。如果你想抵消掉自己的碳排放,可以來這裏購買碳匯林或種樹。林業碳匯是通過實施造林和森林經營管理、植被恢復等活動,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從而起到減少空氣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比起少開車、少開空調,購買碳匯林的主意,受到更多人的歡迎。目前,減緩氣候變暖的主要措施是減排和增匯。與減排手段相比,林業碳匯措施因其低成本、多效益、易操作,成爲減緩氣候變暖的重要手段。

什麼樣的人可以算是“低碳族”,“低碳”又代表什麼呢?簡單來說,“低碳”是一種生活習慣,是一種自然而然的去節約身邊各種資源的習慣,只要你願意主動去約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習慣,你就可以加入進來。當然,低碳並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節儉,刻意去放棄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到多節約、不浪費,同樣能過上舒適的“低碳生活”。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峯會自12月7日開幕以來,就被冠以“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會議”、“改變地球命運的會議”等各種重量級頭銜。這次會議試圖建立一個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框架,也讓很多人對人類當前的生產和生活方式開始了深刻的反思。溫室氣體讓地球發燒200多年來,隨着工業化進程的深入,大量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出,使全球氣溫升高、氣候發生變化,這已是不爭的事實。12月8日,世界氣象組織提前公佈的“20xx年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近20xx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最熱的20xx年。此外,全球變暖也使得南極冰川開始融化,進而導致海平面升高。芬蘭和德國學者公佈的最新一項調查顯示,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升高1.9米,遠遠超出此前的預期。如果照此發展下去,南太平洋島國圖瓦盧將可能是第一個消失在汪洋中的島國。美國媒體12月5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地球發燒也給人類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危機。第一,過敏加重,研究顯示,隨着二氧化碳水平和溫度的逐漸升高,花期提前來臨,讓花粉生成量增加,使春季過敏加重。第二,物種正在變得越來越“袖珍”,隨着全球氣溫上升,生物形體在變小,這從蘇格蘭羊身上已現端倪。第三,腎結石增加,由於氣溫升高、脫水現象增多,研究人員預測,到20xx年,將新增泌尿系統結石患者220萬人。第四,外來傳染病暴發,水環境溫度升高會使蚊子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登革熱、瘧疾和腦炎等時有暴發。第五,夏季肺部感染加重,溫度升高,涼風減少會加劇臭氧污染,極易引發肺部感染。第六,藻類氾濫引發疾病,水溫升高導致藍藻迅猛繁衍,從市政供水體系到天然湖泊都會受到污染,從而引發消化系統、神經系統、肝臟和皮膚疾病。

環保文明演講稿6

水,天上、地下、江湖海里都有。對於節約用水,同學們總覺得不如節節約別的東西那麼重要。有的同學開水龍頭、洗腳、洗毛,有同學一喝開水,而是嘴對着水龍頭喝自來水,水聲嘩嘩,一點也不心疼。水,真的不值線嗎?節約用水真的不重要嗎?不全世界的水百分之九十三是鹹水,不能喝。淡水只佔有百分之七,而能喝的水只有百分之零佔八。全世界五十億人口,就靠飲用這隻佔百分之零點八的淡水,看,水多可貴呀!雖然每人每天有三升水就能維持生活,但實際上城鎮居民每人每天做飯、洗衣服、洗菜……樣樣離不開水,耗水多達幾百升。除此之外,種地和工業生產離不開水。人幾天不吃飯可以活下去幾天不喝水卻不行。人類要生存就離不掉水,可見節約用水是何等的重要。

節約用水”並不是限制人用水,更不是不讓用水。其實,節約水是讓人合理地用水,高效率地用水。節約用水並不影響我們的生活質量。人人有珍惜資源、糾正他人浪費水之義務。那種認爲“只要我交了水費,就可以隨意揮霍,浪費水是我自己的事,別人管不着”的觀點是錯誤的,我國《水法》指出,水資源屬於國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世界各國也都規定,水是公共財產。因此,人人都應當具有公水意識。電資源也是十分珍貴的,凝聚着許多人的辛勤勞動。人人都應愛護水,節約用水,反對污染水,浪費水。“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勤儉持家,勤儉立校,這是一種公德,也是一種美德。同學們,我們是國家的小主人,從小就要養成節約用水的好思想、好習慣。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校外,都要注意節約用水。我們要以實際行動做一個節約用水的好孩子。

環保文明演講稿7

尊敬的領導、同志們:

大家好!

當前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十分發達的工業文明時代了,人類在不斷的`進步,我們人類已經征服了地球,成爲地球上的主宰,現在人類又開始征服太空,希望能夠在太空中找到自己更好的歸宿。殊不知,我們的地球已經被我們人類破壞的不能再破壞了,保護環境已經不是一時間的事情了,需要全世界人民的一起努力,我們的地球纔會回到曾經的樣子。

其實,真的說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純淨遼闊的大海里產生了星球史上較早的生命精結——綠藻羣帶;其實,真的說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奔騰不止的黃河岸邊出現了現代人銘記的祖先——藍田人類;其實,真不說清是從哪一天開始,大地欣然地托起了普羅米修斯竊取的火種,從而宣告了文明初始而完整的誕生;其實,真的說不清是從哪一天開始,人類不僅征服了自然,而且開始學會向自然索取曾飽受天災的賠償——資源潛能。

於是,人類的文明史上有了結實的木椅、精刻的木閣;而孕育出人類的原始叢林卻在傷心地萎縮;於是,人類的文明史上有煤炭、石油、地熱;而承接着人們瘋狂攫取的大地卻在悄悄地下沉、裂變、陷落;於是,人類文明史上有了林立的廠房、煙囪、化工車間;而那片曾經溫柔的晴空,卻正在被黑的、黃的、灰的污染殺手將臭氧層殘忍地撕破。

終於,人類的文明史上有了微觀得可怕的氫能、中子能、原子能,而從此,文明之邦的土地上不知多少因親離友散而痛苦淒厲的哭聲。

假如,歷史真的是一張翔實無疏的時間表,我只想查一查人類究竟是從什麼時候起開始學會把作爲星球上的較高智能生物的特權發揮得如此淋漓盡致,卻輕而易舉地忘記,自然一樣會再次懲罰我們。

因爲英國人無規劃地擴大工廠,排放廢氣;於是大自然便在1873年、1883年、1892年發生了三次倫敦毒霧事件侵吞一千八百人作爲賠償。因爲日本人在足尾銅礦瘋狂採挖,任排污水,於是大自然便讓400平方公里的良田變爲荒園以示懲罰。因爲美國人在狹長的平原地帶連建了鐵、硫、銅三大工廠,於是大自然便在1948年10月27日用毒霧遮籠整個山谷作爲報復。

因爲蘇聯人肆意將粉塵毒氣排入空中,於是大自然便讓加里寧格勒普降黑雪,讓1960年兩次黑風暴席捲俄羅斯大平原作爲警告。因我們過分索取森林,於是大自然便以黃河兩岸土流失區達百分之七十四,一次性水災毀壞千萬畝沃土作爲代價。

然而,人類不知爲何卻固執地拋開了這些暗示,仍在一天天、一年年執迷不悔地犯着同一種錯誤,重演着同一種悲劇;終於,1952年一次倫敦毒霧事件死亡一萬兩千餘人是前三次總和的十倍;美國河谷帶十年肺氣腫死亡率上升爲以前的百分之六百三十;蘇聯僅水污染一項每年損失六十億美元,這些加速上升的數字已迫使人類不得不承認,曾被征服的自然現在卻無法控制,中東北非的富饒土地變成極目無邊的沙漠;墨西哥的豐足糧倉變成了荒蕪的侵蝕斜坡;我國涼山彝族自治州的青山綠水被泥石流淹沒。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確定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第二步、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出乎意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步結果取消了。”

我們常常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把地球推向了生命的底線。讓地獄迸爆出的烈火肆意侵舐着每一點綠色,讓所有的生靈在灼傷的苦痛中哀嘆。

我們經常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然後面對因貪婪的慾念鑄下的過錯,無奈地看着盒中升起的猙獰的黑煙在大地與天空間瀰漫。

我們常常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撞響了天王手中的金玉琵琶,然後忍受綿延的噪音,卻不知該怎樣辦。我們常常是在有意與無意之間,使海面漂浮的石油粘住了海鷗的翅膀;使果林裏的農藥殘害了弱小的生靈;使夜空裏再也看不見清亮的星星,使明淨的湖水變成了一點就着的油坑。

我無以否認,人類正在夜以繼日創造文明;可是朋友,你能否認人類正在夜以繼日地毀滅文明嗎?

我們只有這麼一個美麗的星球,我們的先人和我們的後人都註定要在這裏生存。爲了調色板上的藍色能屬於天空和大海,白色能屬於瑞雪和浮雲,黃色能屬於陽光和谷堆,綠色能屬於山川和森林;讓你、讓我共同伸出手來,承下昨天交給我們的這份責任。用誠心、汗水、智慧化合成的清泉,刷洗這個世界,贖去我們曾犯下的罪過,交還給自然一個真正的文明。

我們的地球是較美麗的,可是我們不能讓我們的地球毀在我們的手中,這樣的話,我們的後代只會說我們的目光短淺,沒有給他們留下一個美麗的地球,這纔是我們一直以來都在痛心的事情,我們的後代還要繼續生活在地球上,可是我們給他們留下的是什麼,是很難被我們救回的地球生態環境,以後的道路還要怎麼樣,我們不知道,可是我現在對大家說,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謝謝大家!

環保文明演講稿8

親愛的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環境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有環境好,人們的健康纔得到了保障。雖然,現在人們在努力保護環境,但是地球上的污染還是一天比一天嚴重。

就拿現在社會上污染最嚴重的白色污染來說吧。白色污染指的就是一隻只白色塑料袋,它們在泥土中不容易被分解,常常堆積成山,垃圾場裏隨處可見,道路上、家裏、超市裏也很常見。現在的人們雖然知道白色污染的嚴重性,但還是不斷的使用白色塑料袋。用完就隨手亂丟,大樹下、小草叢裏。它們會遮住植物的樹葉,使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沒辦法制造養料,最後枯竭而死。

還有城市裏的廢氣污染。現在,人們的交通工具越來越好,汽車、火車……放出來的尾氣嚴重威脅着城市人們的健康。它們使樹木的生命降低了一半,原本在樹林裏可以活80到120xx年地槭樹,在城市裏只能活40到50年,在樹林裏能活180到220xx年的椴樹,現在只能活80年。自1950年到1980年30年間,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森林面積被毀,其中非洲的二分之一林地變成不毛之地。綠色植被是大自然贈於人類的“生命之被”。

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是那樣和藹可親,爲了地球母親的健康,爲了人們的生活,讓我們爲地球環境作一些努力吧。記住,環境和人們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缺一不可呀!

環保文明演講稿9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是來自梨子園實驗學校的羅可畫,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

站在這演講的舞臺上,也許大家一下注意到的就是我身上這件色彩絢麗的衣服,我就是因爲喜歡它和諧的顏色纔將它買下。我們的家園——隆回,不也同樣需要這樣的顏色嗎?

同學們是否還記得幾年前的隆回。那時候桃洪鎮老街上低矮破舊的房屋如風燭中的老人,滿面滄桑;滿大街的地面上來不及清理的垃圾如老年人臉上的老年斑,星星點點;用水泥塊鋪成的人行道,因未能很好的連接,一到下雨天,行人一腳踩下即成爲了“落湯雞”,使每一個走在大街上的隆回人感到糾心不已……

可如今,纔過去短短的幾年時間,隆回即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小縣城。瞧,一排排整齊漂亮的房屋;乾淨明亮的大理石人行道;寬敞乾淨的公路;文明行駛的車輛;大街上時不時出現的環衛工作者;環保意識顯著提高的居民……這一切的一切組成了一幅色彩絢麗的美麗小縣城的畫面。記得上個月我與媽媽去邵陽市逛街,一位邵陽市的阿姨聽到我與媽媽講隆回話,馬上對我倆刮目相看,並感慨,隆回這幾年真是變化太快了,整個縣城變得乾淨明亮,每個鄉鎮也變得青山綠水,各項環保指標都超過邵陽市了。我聽阿姨這樣說,馬上爲我是隆回人而感到驕傲自豪起來,腰也不知不覺挺得更直了。

可是,我認爲,光有這些還不夠,與建設美麗隆回的宏偉藍圖相比還有些差距,還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努力。我們雖然只是國小生,但是我們也可以爲“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美好家園——隆回”,做出一點應有的貢獻。比如說:新的學期,同學們都發了新書,首先想到的就是爲新書,包上書皮。有的買塑料書皮,有的買漂亮的包裝紙包書。可是你們知道嗎?這些包裝製作既浪費能源又不利於環境保護,還會使隆回產生白色污染。不如用舊掛曆,海報等材料包書,既有利於環境的保護,還可以學會自己包書,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這樣,我們既節約了金錢又節約了紙張,何樂而不爲呢?除此之外,我們還應該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使用兩面用紙、自訂草稿本、隨手擰緊水龍頭、一水多用、隨手關燈、不剩飯菜等。同時還可以進入社區、家庭,廣泛宣傳節約“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一粒米”、“不隨手亂扔垃圾”的主題活動,並邀請家長和其他社會成員共同來參加;最終讓“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成爲全隆回人的自覺行動。

“衆人拾柴火焰高”。同學們,我們應該踊躍加入“倡導生態文明,共建美麗家園”的行列,號召更多的人行動起來。每一個隆回人邁出的一小步,將會是隆回邁進的一大步。爲了那一片隆回的藍天更加蔚藍,爲了隆回的山林更加鬱翠,爲了碧波盪漾的資江河更加明淨,爲了下一代擁有的隆回更加美麗。行動吧!努力吧!

我的演講完畢,謝謝大家!

附註: 本次全縣中國小生演講比賽由縣人大主辦,縣環保局、縣教育局承辦,隆回縣演講家協會、隆回縣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動中心協辦。是一次很高規格的演講比賽,比賽採取當場亮分的形式,分國小生組與中學生組。整個比賽的賽事流程爲學校的初賽、桃洪鎮的選拔賽、全縣的預選賽(9月30日在青少年活動中心四樓會議室)、全縣的總決賽(10月18日在隆回縣影劇院)四次賽事流程。可喜的是現在農村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全縣16個進入總決賽的選手中(其中:國小生6個,中學生10個)鄉鎮中國小生佔了9個(其中:國小生佔了3個,縣城國小的3個分別爲梨子園學校1個、東方紅國小2個;中學生佔了6個)。經過激烈的角逐,畫寶終於取得了全縣國小生組演講比賽的一等獎,得到了500元獎金,這是她人生中的第一次憑自己的本事掙到了第一筆錢。20xx年10月18日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這一天標誌着她朝着自己的主持人夢想又邁出了精彩的一步。

環保文明演講稿10

尊敬的評委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當我踏上陵水這塊神奇的土地時,望着湛藍湛藍的天空,看着碧藍碧藍的海水,撫摸翠綠翠綠的樹木,吸着清新誘人的空氣,我幾乎要陶醉了,這不就是我夢中的人間仙境嗎?這不就是生態環境的建設的典範嗎?

這不就是我們每一箇中國人綠色夢的實現嗎?今天的我們在令人心醉的海南聚集,在風景如畫的陵水演講,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全球環境惡化早已成爲不爭的事實,地球的容顏在日益衰老,中國各個地區的pm2.5指數飆升彷彿成了不可逆轉的態勢。

面對這樣的情狀,我們究竟應該做些什麼,我們究竟可以做些什麼,我們究竟要拿什麼來挽救我們唯一的家園——地球?

在六十一年前,倫敦,曾經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霧都。

1952年12月5日開始的那場爲期四天的濃霧,造成了1.2萬人死亡,是和平時期的倫敦遭受的最大災難。

可今天的倫敦,是一座真正的“綠色花園之城”。

城區三分之一被森林、花園和公共綠化所覆蓋,擁有100個社區花園、14個城市農場、80公里長的運河和50多個長滿各種花草的自然保護區。

六十一年間,倫敦政府推出交通擁堵費,發展公共交通網絡,對高排放高污染的企業徵收高額排污稅和環境稅……倫敦人不懈努力,只爲了與霧開戰,只爲了還自己和腳下這片土地一片純淨的天空。

三年前,在哥本哈根當地時間xx年12月17日晚,著名演員李冰冰與丹麥著名男演員ken共同主持了“地球一小時哥本哈根之夜”活動。

李冰冰被譽爲“中國最美麗的環保名片”,她在環保上面很注意細節,比如住酒店自帶牙刷、拖鞋等等。

她認爲,環保就是積累變綠的過程;我們的行動,就是我們的選擇。

她相信每個小行動的集合,意味着保護環境家園的大跨越。

同樣也是三年前,在清華大學新生演講比賽上,一個來自環境系的學長站在決賽的舞臺中央,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了一個塑料小袋,又從塑料小袋裏拿出了一支學校食堂隨處可見的塑料餐勺,告訴同學們這個餐勺他已經連續使用了12天。

他說,出於一個環境學人的責任,爲了減少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使用,他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今天,我們站在這片土地上,你可知道這片享譽“珍珠海岸”之稱的土地如何實現了屬於它的綠色跨越?20××年,它曾經是國家重點扶持的貧困縣。

可是綠色,沒錯,就是這海洋的綠色,這藤架的綠色,讓它實現了完美的“蝶變”。

不僅經濟發展了,人民生活改善了,環境也變得愈發美好了,人們的臉上都洋溢着那充滿綠色與生機的喜悅。

所以,朋友們,在我們爲環境的惡劣所困擾的時候,在我們渴望綠色渴望美麗家園的時候,我們要給地球一個承諾,我們要用行動讓中國迴歸綠色。

從倫敦政府到著名的演員,從著名的演員到普通的農民,從普通的農民到還未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從昨天的陵水到陵水的今天,他們用自己的行動爲呵護美好家園作出了最完美的詮釋。

我們也可以。

朋友啊朋友,你可千萬不要憂愁,你說生活充滿霧霾,因爲你心中沒有綠洲。

先做一個綠色的夢吧,纔會有一個蔚藍的地球。

朋友啊朋友,你可千萬不要憂愁,你說家園已不再美麗,因爲你遲遲沒有行動。

環保文明演講稿11

老師們、同學們:

你們好!

曾記得在我幼兒時,媽媽給我描述過這樣一幅畫: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高高的山,綠綠的草,清清的河水潺潺的流。生活在這裏的人們互幫互助,親如一家。多美的畫呀!如今,每每憶起,我還是如癡如醉。現在,我已從無知幼兒成長爲懵懂少年,我常去我的外婆家。外婆家在鄉下,在外婆家門前有條清澈見底的小河。小的時候,我和夥伴們常在那裏嬉戲、玩耍。一到夏天,一羣羣小蝌蚪就會在小河裏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享受這美好時光。可好景不長,近幾年來那裏建造了許多工廠,一些污水源源不斷地排放入小河中,在加上一些家畜糞便和人們的生活垃圾不斷排入,小河從此失去了它昔日的美麗。天氣一熱,河岸邊河裏的臭味常常招來一些蚊子、蒼蠅到處飛,讓生活在周圍的人們苦不堪言。

這都是怎麼造成的呢?是人們的行爲不文明,不愛護環境造成的。如果人們多動一動手,多彎一彎腰,多撿一撿垃圾,一起來愛護我們的地球媽媽就不會造成這樣。

再舉個例子給你們聽聽。有一次我和媽媽去上街,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砰”的一聲,我轉頭一看,原來是兩輛自行車相對而行時,不知怎麼的碰撞在一起,也不知誰對誰錯,只見那個年紀稍大點的中年人,從地上爬起來後,趕緊對另外一人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騎的快了點!”那個年紀輕些的人從地上爬起來後,一臉怒衝衝,剛想開口罵人,聽到對方這樣一說,反而有點不好意思,故作沒事似的說:“沒關係,沒關係,你下次騎車小心點!”一場劍拔弩弓的“戰爭”就在雙方的諒解中煙消雲散了。

你們看,就是因爲雙方的文明言語,化解了人與人間的矛盾。再回首我們身邊,一批文明小天使已活躍在校園內外。馬路上,小英勸媽媽不能闖紅燈;公園裏,童童勸阿姨不要隨地吐痰;酒桌上,小杰讓爸爸少喝酒,不吸菸;教室裏,紅領巾們彎下腰,低着頭,在爲環境的保潔而出力……

最讓我記憶猶新的是:那是去年暑假,我與妹妹正在做小製作。妹妹把一些廢紙往窗外扔,廢紙隨着風飄到地上。我急忙說:“不要扔了,地球媽媽會哭的。”“不用你管,我就扔!”任性的妹妹撅着嘴說。“如果每個人都這樣,這世界一定髒不堪言!”“現在科學那麼發達,有掃路車,怕什麼?”妹妹振振有詞地說。“怕地球給我們報應!你看,去年鬧‘禽流感’、xx年年鬧‘非典’,這都是地球給我們的報應……”聽了我的這些話,妹妹低下了頭說:“我這就去撿。”從此,妹妹不僅自己不亂丟垃圾,還叫別人不要亂丟垃圾。是啊!從小事做起,愛護我們的大家園吧!讓文明時時伴隨着我們的言行,讓文明之花常開不敗!同學們,行動起來吧,用我們的文明行爲,讓這裏的天更藍,水更清,人更美!讓地球媽媽更美麗!

環保讓地球媽媽更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