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

猜燈謎是我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着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使人增長知識,爲人們所喜聞樂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歡迎參考!

元宵節猜燈謎的由來

元宵佳節,帝城不夜,春宵賞燈之會,百姓雜陳,詩謎書於燈,映於燭,列於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稱爲燈謎。猜謎變成燈謎,還有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很久以前,有個財主,人稱笑面虎。他見了衣着體面的人,就拼命巴結,見了粗衣爛衫的窮人,就吹鬍子瞪眼。有個叫王少的青年,曾因衣服穿得破爛,一次去借糧時,被他趕出大門。王少回去後越想越氣,於元宵之夜,紮了一頂大花燈,來到笑面虎家門前。這大花燈上題着一首詩。笑面虎上前觀看,只見上面寫着:

頭尖身細白如銀,

稱稱沒有半毫分。

眼睛長到屁股上,

光認衣裳不認人。

笑面虎看罷,氣得面紅耳赤,暴跳如雷,嚷着:“好小子,膽敢來罵老爺。”便命家丁去搶花燈,王少忙挑起花燈,笑嘻嘻地說:“哎,老爺莫犯猜疑,我這四句詩是個謎,謎底就是‘針’,你想想是不是。這‘針’怎麼是對你的呢?莫非是‘針’對你說的,不然你又怎麼知道說的是你呢?”笑面虎一想,可不是,只好氣得乾瞪眼,灰溜溜走了,周圍的人都樂得哈哈大笑。這事傳開後,越傳越遠。

第二年元宵節,人們紛紛仿效,將謎語寫在花燈上,供人猜射取樂。以後相沿成習,猜燈謎、打燈虎成了元宵佳節的重要活動內容。

歷史發展】

古代,每屆元宵節,人們總要分曹射覆,引爲笑樂。燈謎最早是由謎語發展而來的,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猜燈謎是我國傳統的娛樂形式,它運用藝術的'手法和漢字的規律,着眼於字義、詞義變化,常用一個詞句、一首詩來製成謎語,既能達到娛樂的目的,又使人增長知識,爲人們所喜聞樂見。

春秋戰國時代,宮廷和墨客中出現了隱語、文義謎語等文字遊戲,這可以說是最早的燈謎。那時一些遊說之士出於利害考慮,在勸說君王時往往不把本意說出,而借用別的語言來暗示,使之得到啓發。這種隱藏的話語,當時叫庚詞(庚是隱藏之意),也叫隱語。秦漢以後,這種風氣更加盛行。

《文心雕龍·諧隱》指出“自魏代以來……而君子嘲隱,化爲謎語”。唐宋時代,文義謎語日漸發展,制謎和猜謎的人多起來。至南宋時,每逢元宵佳節,文人墨客把謎語寫在紗燈之上,供人們猜測助興。

燈謎至此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燈謎了。至明清時代,春節前後各城鎮皆張燈懸謎,盛況空前。

  元宵節燈謎有哪些

矮。→謎底:射

半部春秋。→謎底:秦

半導體。→謎底:付

半耕半讀。→謎底:講

草上飛。→謎底:早

池塘亮底。→謎底:汗

抽水泵。→謎底:石

春去也,花落無言。→謎底:榭

彈丸之地。→謎底:塵

頂破天。→謎底:夫

東郊遠樹看如畫。→謎底:邦

多一半。→謎底:夕

豐收。→謎底:移

鳳頭虎尾。→謎底:幾

後村閨中聽風聲。→謎底:封

畫中人。→謎底:佃diàn

建國方略。→謎底:玉

今朝淚如雨。→謎底:漳

進水行不成。→謎底:衍

兩點天上來。→謎底:關

兩人十四個心。→謎底:德

另有變動。→謎底:加

內裏有人。→謎底:肉

弄璋之喜。→謎底: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