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後感

紅頂商人胡雪巖,是清末政商界的一個傳奇。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參考。

小說《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後感

  《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後感篇一

讀到紅頂商人胡雪巖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剛開始是在一本雜誌上看到這個名字其中有作者寫的一句評語:“胡雪巖利用商人的智慧跟官府做生意,很圓潤圓滑,大家覺得,他的生存之道到今天還能用得到,這就是讀商業史的意義”。然後又看了一些其他人寫的關於胡雪巖的事情,總體的感覺就是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商人。文中胡雪巖商訓,是“天”、“地”、“人”,內容即爲:天爲先天之智,經商之本;地爲後天修爲,靠誠信立身;人爲仁義,懂取捨,講究“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當今是個物慾橫流的社會,尤其是在這麼一個多元化的空間當中我們還是應該好好研究至少你應該知道作爲一個人,或者說作爲一個商人最起碼的道德。胡的商訓中我最爲欣賞的則是“誠信立身”。雖然說現代社會人所接觸的事物要比古人多得多,但是無論什麼時間我們都不能丟棄他。

胡雪巖從小就在信和錢莊當夥計,很機靈、勤奮,有先天下之憂而之憂之懷,待人很真誠,處事極其圓滑、老練。我想這與他的工作、閱歷有關吧。茶樓裏,王、胡相識,胡幫王解困,他的處事技巧得到充分展現。憑着胡敏銳的眼光,他明白王爲人正直,講求誠信,自己今後做事情需要有官場人士協助,有人做靠山,於是500百兩就這樣資助給王了。胡在生活中,儘量善待他人。周圍的人、朋友都非常認可胡的爲人。從他厚葬許瘋子一事就可見他待人以寬;茶樓裏對他很是關心的朋友也有所體現;漂亮的羅四姑娘對他的好也正是被他日常中舉手投足中真、善、美所打動。 總之,在胡雪巖身上我們所能感受的不僅是他的經商之道而且還有那種爲人處世的方法,他利用他能接觸到的一切力量來幫助自己的發展,他不是經常說嘛:.眼光要放遠些,在目前留些交情,,將來纔有見面的餘地。而且他也抓住了自己可以抓住的一切機會,去學習,去思考,去觀察。而他留給我們的是值得我們去認真的探究,雖然他最後失敗正如高楊先生所說得:那是因爲時局不穩定,因爲政府的腐朽,但是我相信當我們在生活或者真的步入商業的區域靜下心想一下胡雪巖的`經商成功之道對我們的事業還是很有幫助的。

  《紅頂商人胡雪巖》讀後感篇二

一直有聽說胡雪巖這個人,不是很瞭解,我的感覺他在清朝晚期靠亂世屯居聚奇以及和朝廷大員有非常緊密的關係的靠山才成爲富甲一方的紅頂商人的,這次我買了一本關於他的 書,瞭解了他從一個銀莊的小夥計到幾乎中國最富有的紅頂商人的奮鬥歷程再到從他紅頂商人到破產的經歷,在這本書裏我可以依稀看到胡雪巖的轟轟烈烈的人生,後人對他的評價是褒貶不一,我以前在沒有了解他的時候也對他評價也不是太好,覺得他靠投機取巧和政府的靠山而起來的大商人而已無非是比別人更會玩弄權術更富有而已,要說他對國家的貢獻那就無從談起了,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從新認識了胡雪巖這個人,從新對他的評價做了改正。

我個人認爲胡雪巖這個人有他成功的一面也有他失敗的一面,有他人格魅力的感召力也有他性格的缺陷,但是客觀的評價他實實在在的爲國家做出了自己的貢獻,而且是國家在內憂外患的時候他以一個富甲一方的大商人憑藉多年在商場上的信用向外國借貸,出錢出力爲朝廷軍隊的後勤補給做出了極大的貢獻,可以說也間接的爲祖國的統一做出了貢獻,放眼當時的商界像胡雪巖這樣爲了國家這麼賣了力的人是絕無僅有的,但是說到底他畢竟是個商人,在爲國家出力的時候也賺到了大筆的銀子,他作爲一個商人自己沒有爲富不仁而是把自己的錢拿出來一部分救濟附近的窮人,而且爲了蘇杭一帶蠶農能把蠶絲賣的價格高點不惜破產來和洋人抗衡,他作爲一個商人在他富甲天下的時候還能憂國憂民這種精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這讓我想起了當今的亞洲首富李嘉誠先生,具統計他已經爲祖國的醫療和教育事業已經捐贈了超過了80億港幣,而且他說等他去世後要把他財產的三分之一捐給公共事業,我想向李嘉誠先生和胡雪巖這樣的商人時刻不忘祖國和人民的品質是我們這個民族最優秀的品質之一。

胡雪巖是幸運的富有的但是也是不幸的悲哀的,說他幸運是應爲他在雖然身處亂世但是還能及時的抓住機遇在這個特殊的歷史時期下取得了令古今中外商界都難以企及的成就,他成爲了當時中國幾乎是最富有的人,說他悲哀也正是因爲他身處這樣的亂世從紅頂商人到破產表面上看是因爲他和洋人在蠶絲業上的競爭而導致的破產,揪其實質實際上是朝廷的衰落而造成的,也就是在歷史的發展的長河中所有阻擋歷史發展的腳步的就勢力都都要被淘汰,胡雪巖當時爲了老百姓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以及不惜破產和洋人抗掙的精神可以說是可歌可泣的,但是僅憑一個商人是無法改變歷史發展的潮流的這個王朝和胡雪巖終於被歷史的洪流淘汰了。

我個人認爲,胡雪巖的破產一方面是歷史發展的必然也有以下幾個幾點原因,

第一, 過於招搖過市,在他事業的巔峯時期生活極盡奢侈他這樣的生活方式引起當時政府一些高級官員的妒忌和不滿,他這樣的生活作風爲他後來的破產埋下了伏筆。

第二, 情聖品質,他對女人是見一個愛一個,他的老婆小妾成羣還專門蓋了個藏嬌樓,他的這種生活作風成爲當時的一個新聞,養了這麼多的女人也使他沒有了創業之初的那種對事業進取的精神了

第三, 過於自信,對當時的情況估計的不足,最能說明他過於自信的事例就是他當時和洋人爭奪蠶絲市場了,由於過分自信使自己弄到了破產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