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幼升小小升中入學政策解讀2017

義務教育又稱強迫教育和免費義務教育。義務教育具有強制性、免費性、普及性的特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北京幼升小小升中入學政策解讀,希望大家認真閱讀!

北京幼升小小升中入學政策解讀2017

  北京優質教育資源三年內再擴大新建10所優質校“升級”25所普通校幫扶15所郊區校

“兩三年內城六區新增一批優質學校;支持城六區幫助遠郊區一批學校提升辦學水平;在城近郊區、重點項目和人才引進密集地區新建一批優質學校”,在《北京市教委關於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的意見》(簡稱“2017年義務教育入學意見”)中,新增了加大市級統籌力度的內容表述,和往年相比,這是2017年本市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中的一大顯著變化,這將意味着本市將在以往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佈局的基礎上,進一步從市級層面加大統籌力度,促進區域間和區域內資源佈局均衡。

盤活存量,擴大增量,事實上,近三年來,北京市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立足於“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以百姓的“實際獲得感”爲檢驗標準,緊緊圍繞推進公平和提升質量這條主線,打出了系列促進基礎教育公平、優質、均衡發展的組合拳,由此形成了促進義務教育高位、優質、均衡發展的“北京路徑”和具有鮮明首都特色的教育綜合改革“北京理念”,北京基礎教育已然呈現出良性、健康的新生態。

市教委負責人表示,2017年本市將繼續加大市級統籌力度,重點在城近郊區、重點項目和人才引進密集地區佈局,力爭兩三年內,在郊區新建10所優質國小或九年一貫制學校。

“2017年,6個城區將啓動加大對一般學校的精準扶持,每個城區至少選3所普通校和優質學校合併或集團化辦學;兩三年內,在城區新增25所優質國小或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併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市教委負責人介紹,2017年,城6區還將啓動支持近郊、遠郊區辦學,幫扶15所薄弱校。

對於廣大學生家長來說,這就意味着在東城、西城、海淀等基礎教育傳統高地之外,朝陽、豐臺、通州、大興、昌平等區域也將在較短時間內形成一個個基礎教育高地。未來,在本市基礎教育版圖上,一個個優質教育高地將相繼隆起。家門口都有好學校,家長還用費盡心機託關係去擇校嗎?孩子在家門口就能上好學,這是本市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價值導向和目標,也正在成爲本市教育發展的新常態。

市教委負責人介紹,今後義務教育入學將更多的以學區、集團爲單元,改變以一所學校爲單元的單點模式,在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中進一步推進學區化、集團辦學和九年一貫、對口直升等資源管理和入學方式改革,推進首都基礎教育實現全面優質均衡。

  【回放】

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教育集團化、深度聯盟、名校辦分校、城鄉一體化學校、學區制、一校多址、教育集羣……近三年來,北京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堅持以人民爲導向,立足於打造全面、優質、均衡的基礎教育新地圖,通過系列組合拳不僅有效盤活了存量,而且快速提升了增量,擴大了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面。

  橫向聯手發展優質資源大幅增加

在北京市級統籌推動下,各區立足本區域功能定位,因地制宜,以擴大和重組優質教育資源爲突破,推出了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教育新地圖”。

作爲首都功能核心區的東城、西城,在教育優質資源供給的方式上,兩區主要選擇了內部盤活優化結構,擴大優質資源覆蓋,破解擇校難題。

東城區在原有八大學區基礎上,實施六大路徑融通“學有優教”,包括深度聯盟制、建立九年一貫制學校、構建優質教育資源帶、託管制、小班教育、教育信息化等,跨學校、通學段,推進全面優質品牌化。

東城區在深度聯盟校中,創造性地運用“大校年級組制”:將一所優質校與一所薄弱校聯盟結對,實現軟硬件優質資源“大通道”;同時力推“國中雙優建設工程”,即:優質國中(示範高中的`國中部)擴大招生比例,帶動輻射周邊普通國中校,通過實施深度聯盟一體化管理提升普通國中校辦學品質;優先發展國中(“老二類”國中)實施精品特色戰略,通過控制辦學規模、實施小班化教育,優質高中指標到校等措施,快速實現全面優質品牌化。

西城區推出了以街道行政區劃爲基礎的11個學區,有序擴大教育集團規模。通過新增和調整,使教育集團總數達到17個。將長安國小、天寧寺國小等19所普通國小,併入實驗二小、北京國小等11所名校,通過集團化辦學的輻射效應,大幅提升優質學位供給,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認可。

作爲城市功能拓展區的朝陽、海淀、豐臺、石景山,擔負着拓展外向經濟服務、大力發展高端產業的區域功能,對優質教育佈局的需求迫切。

朝陽區根據10大功能區定位優質教育分佈,其中CBD功能區所佈設的優質校達近40所。豐臺、石景山與西城、海淀相鄰,着力在結合帶上布點留生源,把好學校辦到學生家門口。

海淀區提出,中部、南部地區是優質學位增量供給的重點。車道溝國小併入北京理工大附中建一所新的九年一貫制學校;206中學和羣英國小合併爲九年一貫制學校由十一學校承辦,更名爲十一學校一分校;人大附中和十一學校與中部、南部部分學校建立深度聯盟。僅中部和南部地區就增加7000餘個優質學位。

  縱向貫通學段九年一貫漸成趨勢

各區域在縱向上打通學段,將優質教育資源連貫佈局,包括建設一體化的九年一貫制學校和推進九年一貫對口直升改革。

國小畢業後直升本校國中,不僅省去了家長們“小升中”選校派位的麻煩,而且由於學校在管理上、文化上的一脈相承,有利於學生很快適應國中生活。

專家分析說,學校接手國小後,能較好地依託中學原有優質資源,發揮示範帶動作用,開展國小部教師的教科研培訓,推進中小銜接的改革。這一改革普遍受到家長們的關注,有不少家長把孩子轉回片區入學,併入優質中學的國小也成爲入學階段學生及家長們的選擇之一。

截至2016年底,東城區新建了33對深度聯盟學校、10所九年一貫制學校、4條教育優質資源帶、4個教育集團,42所首都高校對口支援區內具有體美特色和英語外教的學校。

西城區推出多所優質國中,對口10多所普通國小。從2015年起,有30%畢業生直升對應國中,以後逐年遞增10%,直到2020年。一些學校由於過去片內生源招不夠,大部分學生流向周邊學校,生源不穩定;經過學區劃片調整後,出現了學生“迴流”現象,京籍生源數量迅速上升。西城區劃定學區、擴大組建教育集團的方式受到家長們的認可。

地處海淀的十一學校一分校,超九成國小畢業生直升本校中學部。學校在師資、課程建設上與十一學校實現全面對接,對家長們形成了強大的吸引力,一年級片內學生全部迴流,深受學生和家長歡迎的是獨特的“全科教育”課程體系,滿足了學生髮展的多樣化需求。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解釋說,九年一貫對口直升的新模式,從近期看,是爲家長提供了中小銜接的“快車道”,豐富了入學選擇,引導學生在家門口“上好學”;從長期看,將會發揮優質學校文化引領作用,激活普通國中辦學的內在活力,提速普通校成長爲新優質校的進程,最終受益的是越來越多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