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研究

家長課堂:五招讓孩子成爲老師“寵兒”

如何對孩子進行早教研究

很多家長(微博)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得到老師的重視,在校園中得到更多的關注,其實,我覺得,受人重視的孩子往往是那些自信滿滿的孩子,如果您想讓自己的孩子在校園中“出挑”,那就從現在開始培養他的自信心吧!

“老師的重視”

“老師的重視”在家長的概念中和在教師的概念中是不同的。從家長的角度和眼光來看,“老師的重視與否”大致是指以下三方面:

1、家長問孩子“比賽你參加了沒有?”“節目表演你有份嗎?”等問題,然後從孩子簡短的回答中獲取零碎的信息。

2、家長對自己孩子個性能力的理解所作出的結論,如:我的孩子活潑能幹,老師注意的機會可能多一點,我的孩子內向不多話肯定老師不會喜歡他。

3、家長在與老師交流的過程中,家長的願望目的和老師處理方式的結果之間是否達成共識。

家長通常會綜合這三方面的內容,然後形成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是否受教師重視的概念。但事實上,這只是把“露臉程度”和“老師重視度”劃上了等號,家長用自己想當然的猜測和老師的做法劃上了等號。

從教師的角度和眼光來看,“老師的重視”其實是對孩子的及時關注和幫助,這是由幼兒園的特殊性決定的。因爲幼兒園的孩子身心發展處於自理能力索求幫助的階段和思想行爲的他律階段;又因爲每個孩子的個性習慣都不一樣,所以教師對孩子的重視體現在許多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小細節上。

自信的孩子很“出挑”

作爲家長,我能理解家長們爲什麼希望孩子能受到“老師的重視”,家長們的目的是想肯定自己的孩子有能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挑一點,機會多一點。但我認爲老師對孩子重視只是讓孩子出挑的一種途徑,最根本的還是怎樣讓孩子自己產生一種讓人去重視的特性。就我工作中的實際經驗來說,那些自信的孩子往往會在一羣孩子中顯得非常出挑。

自信心是支撐一個人做任何事的動力,要讓別人發現您的孩子並且重視他、相信他,首先您要讓他對自己有信心。從孩子的終身發展來考慮,家長如何激發孩子主觀上“我能行”的積極因素要比關注他受不受老師重視更重要。您可以參考下面的建議,讓您的孩子充滿自信,受人重視:

1、有愛心的孩子受人重視。

親人的愛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您要堅持以耐心、愛心去對待孩子。不要嫌他煩,也不要把自己工作生活中不如意的情緒發泄在孩子身上,更不要以忙、累爲藉口疏遠孩子。請在一天中抽出十分鐘、二十分鐘的時間與孩子交流,聽聽孩子的傾訴,讓孩子感受到您對他的關心。您的愛心會換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關愛,一個有愛心的孩子不管在哪裏,都討人喜歡。

例如,當您的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您可以很正式地和他面對面坐下來談談。告訴孩子你願意爲他分擔他的煩惱,把他當成小大人對待。孩子會覺得自己受到重視和關愛,不管問題是否能順利解決,他會漸漸對自己產生信心。

2、平等,讓孩子有自信。

應該讓孩子感到您對他的重視而非保護,把孩子看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讓他參與家中一些他能理解的事情的決策都是好辦法。

例如,您要給孩子添置一盞檯燈,就可以先詢問一下孩子“買哪一種燈好看?”如果您想給孩子買圖畫書,也最好先徵求他的意見。不要小看孩子的意見,他的思維能力並不像我們想象得那樣。如果你問他“你認爲今天應該誰洗碗呢?”說不定,他還會願意自己動手呢!

您應該允許並鼓勵孩子對成人的質疑,並能勇於向孩子認錯。在這樣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時刻感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他的意見被接受、採納、重視,那麼他的自信也會萌發。

3、多說幾遍“我相信你能行”

請相信這句話對孩子有一種潛在的激勵力量,您可以不斷強調這句話,並在孩子退縮畏難時用它來鼓勵孩子。另外,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做一些需要“跳一跳纔可以摘到果子”的事。

例如,如果孩子會用繩子打一個結,那就讓他再學着打蝴蝶結;如果孩子會排列書架上的圖書,那就再讓他學着整理抽屜;如果孩子會折毛巾毯,就要求他再學着疊薄被子等。生活中有很多“困難”需要孩子去體驗,去克服,而當孩子感受到克服困難的喜悅和成功的快樂時,他會自然產生“我真的行!”“原來我也可以幹!”的體驗。

4、橫向比較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您應該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把孩子的過去和現在進行縱向參照,及時肯定孩子在任何方面哪怕再小再細微的成功和進步,讓他產生自己能行的信心,並不斷充實壯大這種信念。

切忌橫向比較,把自己的孩子與別的孩子進行對比,如,“看,小明上課多會回答問題。”“瞧,小強鋼琴比賽得獎了。”“小剛的體育多棒呀,你看看你這樣兒,哎……”其實您把您的孩子和所有孩子集中的優勢進行了比較,這是不公平的,只會把孩子推向自卑進而否定自己的死衚衕。

5、自信是正視弱點,揚長避短。

您應該讓孩子樹立這樣的理念:任何人都會有不懂或不會的地方,也都有比別人厲害的本領,大人和小孩都是一樣的。例如,孩子唱歌跳舞不行,可他畫畫還可以;孩子畫畫不行,可他故事講得好;孩子故事講不好,但他會認很多字;孩子不認識字,但是動作靈敏;孩子動作不靈敏,但他心地很善良……

只要您足夠細心,您就會發現,雖然您的孩子有很多地方不如別的孩子,但他總有那麼一項比別人優秀。對於他的弱項,只要他盡力而爲就可以了,對於他的長處,那您就應該鼓勵孩子,使之更強、更好。

當然,您對孩子的誇獎和鼓勵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對於個別自信已經快溢出來的孩子,您不妨在他旁邊敲敲邊鼓,讓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爲是的“超人”寶寶,也不容易討人喜歡。

媽媽的語氣影響孩子一生

核心提示:專家表示:成功的家教與父母的言語表達息息相關。尤其是父母跟孩子說話的語氣,將對孩子的情商、智商、氣質、修養產生深刻的影響。

信任的語氣

孩子特別希望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信任,所以對孩子說話時要表現出充分的信任。如,孩子想學打羽毛球,你用信賴的語氣說:“星星,只要努力學,認真學,一定能學會打球的。”這無形中就給了孩子一份自信,並讓他明白,只有堅持才能獲得成功。假如用的是挖苦的語氣:“就你這樣三分鐘熱情還想打球啊?”就會給孩子的自尊心帶來傷害,令他對自己的能力產生不自信。

尊重的語氣

從兩三歲起,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隨着年齡的增長這種自我意識會愈發強烈。孩子有了自己的一些主見,說明孩子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和能力。當他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和要求時,不要認爲是他不聽你的話,跟你對着幹,而粗暴地反對他。如你要求孩子學英語,可他還想再跟小夥伴們玩一下,你不能發脾氣:“越大越不聽話了,不好好學習,看你長大了能幹什麼。”這樣做只會讓孩子更加厭惡學習。應該用尊重的語氣:“那你再玩一會兒,不過,玩完了,可一定要學英語。”孩子就樂於接受了。

商量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是有自尊心的。要孩子去做某件事情,可用商量的語氣,讓他明白,他跟你是平等的,你是尊重他的。比如,你想要孩子把地上亂丟的玩具收拾整理一下,可以這麼說:“星星,玩具亂丟,多不好的習慣啊,你跟媽媽一起把玩具收拾一下好嗎?”千萬不要用命令的語氣:“你怎麼搞的,玩具亂丟,快點去收拾好!”否則,孩子聽你責備,心裏就會產生反感,即使按你的要求去做,也是不開心的。

讚賞的語氣

每個孩子都有優點,都有表現欲,發現孩子的優點並加以讚賞,會讓他更加樂於表現。孩子畫了一幅畫,也許畫得不是很好,可孩子作畫的熱情和認真勁兒就是最大的優點。當孩子把畫捧給你看時,不能輕描淡寫地應付幾句:“畫得一般,好好練。”這樣會讓孩子對畫畫失去熱情和信心。應該用讚賞的語氣肯定他的作品:“想不到我的寶寶畫得這麼好,繼續努力,一定會畫得更好。”孩子的表現欲得到了滿足,有了快樂的情緒體驗,對畫畫就會更有興趣。

鼓勵的語氣

要孩子做到沒有過失,這是不可能的。當孩子做錯了事,不要一味地批評責備,而應幫助他在過失中總結教訓,積累經驗,鼓勵他再次獲得成功。如孩子第一次幫媽媽端飯碗失手掉到地上打爛了。你不能責備他:“連個碗都端不穩,真笨。”這樣會打擊孩子嘗試新事物的信心和勇氣。應該用鼓勵的語氣:“星星不小心打爛了碗,沒關係,以後先用手指試試燙不燙再去端。”這樣,既教給實踐的方法,又給了孩子再次嘗試的信心。

在家庭中培養兒童的語言能力

一、爲幼兒的言語交往創設良好的環境與條件

兒童是否敢大膽開口講話與家庭環境有非常大的關係。因此,家長要創設一個能使孩子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首先,要讓兒童有話敢說。家長的態度和情感要適宜兒童的發展,家長要有意識地創造一個和諧、良好、優美的家庭生活環境,營造一種新型的民主關係,使兒童有任何的想法都願意與家長交流。兒童天生好奇好問,家長切不可因厭煩厭吵讓兒童閉上嘴巴,而應就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引導兒童思考、探索。家長要抽出時間與兒童一起遊戲、玩耍,增加與孩子的語言交流。如果總是讓孩子一人獨自玩耍,語言交流又從何談起呢?其次,家長可製作和設計誘發幼兒說話的材料和遊戲,使兒童有話可說。比如遊戲“小小錄音機”:兩個人面對面地坐着或站着,一個人扮錄音機,對方在“錄音機”上按一下,然後說一句話,表示錄音,再按一下表示放音,“錄音機”必須模仿重複出來,然後再交換角色。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既能培養聽又能培養說的遊戲,其中還能增加親子之間的感情,何樂而不爲呢。另外,我們要儘可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讓幼兒說話的內容更加豐富。家長可有意識地帶孩子出入一些社交場合,多讓孩子參與社會交往。如逛商場時讓孩子買東西;看病時讓孩子自己告訴醫生病情;多與同伴交往,開設“生日party”;孩子想辦的事情由他自己去辦,等等。

二、在文學欣賞活動中引導幼兒積極地聽和說

孩子喜歡讓家長給他講故事,但多數家長講完故事就算完事。對此,我們不妨改一改。首先,在講完故事後再提問,特別是提一些幼兒感興趣又能增長知識的問題,效果就會更好。家長所提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提問的範圍能大則大,提問的角度能變則變。比如在講故事“三隻小豬”之前,家長可問幼兒,“你從故事的名字中猜猜講的是誰的故事,他們會發生什麼故事。”這就比問幼兒“故事的名字是什麼”好很多,因爲前者更有助於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又如在引導孩子看圖片時,家長通常會問孩子:“圖片上有誰?”如果提問改成:“你從圖片上看到了什麼?”這就要更好一些,儘管它們兩者的含義一樣,但後者提問的範圍擴大了,幼兒必須仔細觀察圖片,理解後才能回答,而且答案不會單一、雷同。其次,我們要大力提倡雙向提問,即家長提問,孩子回答;孩子提問,家長回答。這不僅可以提高幼兒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思維,而且能讓他們變被動爲主動。我們都知道提問比回答更難,如果有時講完故事之後,讓孩子提問,爸爸或媽媽回答,家長就更能瞭解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教育就更有針對性。再者,可在家庭中培養孩子的表演慾望。晚飯後,不妨一家人開一個表演會,輪流講故事或念兒歌。這既能發展兒童的語言

能力,又能培養兒童的膽量和表現欲。最後應注意重語言培養中的創造性。比如多讓幼兒進行改編、續編和創編兒歌或故事的某一部分,自由選圖片、排圖片進行創造性講述,讓孩子從廢舊圖書中剪下自己喜歡的圖案,貼在白紙上做成小圖書,自編故事,進行講述。總之,只要你留心,就會把更多的機會留給孩子。我們要做到:能讓孩子說的家長不說,該讓孩子專心聽的家長不去幹涉;在與孩子發生意見分歧時,家長不可武斷地強迫孩子服從,而應在心平氣和的情況下說服孩子。

三、適時地在家庭中展開辯論

我們可以利用餐前飯後的時間來與孩子進行小的辯論。比如對“天上有些啥?”“獅子和熊誰更厲害?”等一些沒有具體答案的話題進行辯論,這既能發展兒童的語言能力,又能培養兒童的思維能力,特別對事事順從和怯懦的兒童的逆向思維培養大有好處。家長們鼓勵孩子積極地參與活動,大膽地發表意見,這對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寶寶愛討好小朋友怎麼辦?

Q:菲菲已經5歲10個月了,漂亮可愛,但是我感覺她比別的小孩幼稚。她非常想跟小朋友玩,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可她總是追隨者。在親人面前有時桀驁不馴,而對別人(主要是小朋友)卻殷勤討好,最擔心別人不跟她玩。我想將女兒培養成一個自信、有獨立能力、願意思考的人,尤其擔心她將來是一個缺乏個性,易被他人影響和操縱的人。我該怎樣做?

A:小朋友在一起玩,誰應該是領導者,這並不取決於他的體魄,而是源於他的夥伴關係和組織能力。所以菲菲家長認爲“按她的身高應該是領導者”,這種觀點不太恰當。

另外,菲菲在親人面前膽子較大,還有點放任,可是對小朋友卻殷勤討好,這其實也是常見現象。五六歲的兒童對家長和對別人的態度有時會不相同,這是因爲他們知道怎樣表現會讓別人(家人、老師、小朋友)喜歡,有點“兩面性格”。至於她怕別人不跟她玩,是否她曾感受過被排斥在集體之外的“痛苦”?可能她以前在和小朋友玩時有幾次表現不好,以致別人不愛和她玩。她認識到這一點,想改正,所以纔好像要去“殷勤討好”。再說“殷勤討好”這個說法也不恰當,她只是願意表示和小朋友友好而已。

家長想讓菲菲成爲自信、獨立的強者,這是很好的願望。不過如果孩子的性格就是比較隨和,願意和別人友好,願意接受別人的領導,也沒有什麼不好,不能說她就是容易受人影響。

培養五六歲兒童的自信心和獨立性,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重視給她表現自己能力的機會。如果事先知道幼兒園開展什麼活動,一定鼓勵她去參加。一開始可能做不好,但時間長了會有很大的進步。機會是培養人的好條件。

和幼兒園老師聯繫,儘量讓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並在班上表揚她,樹立她的威信。

瞭解她能力不足的方面,給她補課。比如,動手能力不強,可以在家裏訓練她搭積木、拼拼圖、繪畫、寫數字等;玩的時候反應慢,可以和她玩比賽的遊戲,鼓勵她贏等。

給她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務,比如擺碗、端菜、給爺爺拿眼鏡、到信箱拿報紙等,她做到了就表揚。有時也讓她做一些比較困難的事,如洗手絹、擦皮鞋、整理玩具上架等,會做了更要大加表揚,樹立她的自信心。早上起牀和晚上睡覺要讓她自己穿脫衣服,鍛鍊獨立性。自信心和獨立性的培養要從一點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

讓孩子有一種“我能行”的自我評價。越是認爲“我能行”的孩子,就越能行,千萬不要把孩子“看扁”了。任何一個孩子都有長項與短項。不要拿孩子的短處與同齡孩子的長處去比較,這樣會有礙幼兒自信心的培養。

小寶寶愛說謊 可能是患上“天使綜合症”

核心提示:有些小寶寶喜歡說謊,那麼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 媽媽煩惱:4歲兒子竟然開始“說慌”

兒子快4歲了。最近一段時間。突然發現他會說謊了。明明剛纔看了電視,他卻硬說沒有;看着他不小心把玩具弄壞了,問他卻說不是他弄的。寶貝爲什麼要說謊呢?對於他的這種行爲我該如何處理呢?

專家解讀:2-6歲寶寶“說慌”冷處理最好

對於2-6歲的寶貝來說,很多情況下他們並不明白自己是在說謊,這是因爲在他們的認知能力範圍中,並不清楚“真的”與“假的”、“對的”與“錯的”之間差別在哪裏。在他們的世界裏,只要能讓自己舒服、高興的事就是“對的”,而能避免父母生氣與責備的事就是“好的”。他們這種說謊行爲大都還是處在一種想象階段。這個階段父母只要注意寶貝說謊的頻率和內容即可,切不可打罵寶貝,要耐心與寶貝分享他所說的世界。同時也可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式,自然過渡。

* 解讀低齡寶貝爲什麼會說謊?

“天使綜合症”

如果寶貝意識到爸爸媽媽認爲他不會做錯事,他自己也會開始那麼認爲:“爸爸媽媽愛我是因爲我很棒。好寶貝是不會像那樣把牛奶弄灑的。什麼牛奶?我沒有看到什麼牛奶灑了!”

想象力活躍

他的創造力正在充分發育,以至於有時候他可能以爲自己相信的事情就是真實的。爲什麼浴缸裏不能有會說話的小魚?或者牀下有個公主呢?

健忘

一個精力充沛的兩歲大寶貝怎麼能記得到底是誰先玩天線寶貝的?他只知道自己現在就想要回來。當你因爲牆上的筆道而批評寶貝,而他說不是他乾的時,這不是他在說謊,他只是忘了自己做過這件事——或者太強烈希望自己沒有做過了,以至於堅信自己沒有做。

害怕受到懲罰

2-3歲的寶貝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斷,當他們發現自己做錯事時,會本能地害怕隨之而來的懲罰。特別是已經有過做錯事被訓斥、懲罰的經驗。因此,爲了避免懲罰,就會捏造謊話來掩飾錯誤。

父母期待過高

有些父母對寶貝要求很高,如果寶貝表現得好就會很高興,滿足寶貝的一切要求,如果寶貝沒有達到期望就會訓斥寶貝,長此以往,寶貝爲了取悅父母就會說謊。而父母如果不瞭解情況,讓寶貝撒謊成功,嚐到了甜頭,會強化寶貝的說謊行爲。

負面影響

幼兒模仿能力很強,成人在社會交往中一句漫不經心的謊話,都可能被寶貝模仿。如果父母經常當着寶貝的面說些小謊話,以後寶貝遇到類似的情況就會說謊。另一種情況是父母有時不經意說了的話由於各種原因未能兌現,比如有些父母許諾星期天帶寶貝到公園玩,但由於緊急的或特殊的情況未能實現,寶貝就會覺得大人是在說謊,自己以後也可說謊。

* 面對愛“說謊”寶寶 你該怎麼辦?

雖然沒必要懲罰,但你也可以巧妙地用他這個年齡可以理解的方式教他自然地去說實話。

不要隨意給寶貝“貼標籤”

寶貝的說謊往往並不是爲了故意傷害他人,父母不要輕易將寶貝的說謊行爲與寶貝的品質劃等號,不能因爲寶貝的某一次謊言就給寶貝定性,給寶貝貼上“小騙子”、“謊話專家”、“吹牛大王”等標籤。這樣做不但對寶貝改掉說謊的毛病沒有任何幫助,反而對寶貝的說謊行爲起到了強化的壞作用,可能會促使寶貝今後更加努力地說謊。

幫助寶貝區分現實和想像

寶貝說謊並非都是有意的,尤其是年齡小、想像力、創造力豐富的寶貝更易進行想象型撒謊。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告訴寶貝什麼是發生的,什麼是想像的,讓寶貝逐漸把現實和想像區分開來。

證實寶貝是否在說謊

當父母懷疑自己的寶貝說謊時,應該首先進行仔細的調查、瞭解,搞清楚寶貝是不是真的在說謊,因爲有的時候父母的判斷不一定是正確的,如果沒有搞清事情真相就魯莽行事,可能會給寶貝的心靈帶來不利的影響,甚至會造成親子關係的緊張。

弄清寶貝說謊的原因

當寶貝預期事情會有負面後果而說謊時,父母應瞭解寶貝的需要,訂立更實際的規則;假如是寶貝可以做得到且願意做的,他自然不用說謊了。另外,有些寶貝會因爲跟父母的接觸機會少,所以用說謊的方法去爭取父母的關注。換句話說,父母平日應加強與寶貝溝通互動,多瞭解寶貝的想法,讓寶貝感受到父母對他的關愛與注意。

鼓勵寶貝說實話

與其苦惱於寶貝的不當行爲,不如感謝他把一切都告訴你,他很可能會感到誠實得到了認可。如果你因此衝他大叫,他會覺得不該說實話。

用平常心來對待寶貝

父母不要盲目地把自己的寶貝與別人的寶貝進行比較,對寶貝提出過高的要求,這樣不僅易導致寶貝撒謊,還易使寶貝喪失自信心。父母要根據自己寶貝的實際情況、興趣和特點施教。只要寶貝每天都有進步,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和特長,父母就應該爲之高興和驕傲。

不要讓寶貝壓力太大

當發現寶貝說謊後,父母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一味的打罵、訓斥等簡單的教育方法,只能將寶貝推向願望的反面。有不少寶貝是發現自己做了錯事,又怕被父母責罵才說謊;如果父母再一味打罵,反而事得其反,要分析前因後果,發現及時,糾正及時,不至於把謊越說越大。應循循善誘,向寶貝指出說謊的危害性,讓寶貝在內疚中知錯,在鼓勵中改錯。

此外父母還應該掌握一些兒童心理學,分清寶貝的話究竟是幼稚的想象,還是故意說謊,兩者之間有質的區別,對待也要加以區別。

適時給予鼓勵

可以告訴寶貝,即使他這一次犯錯,但是媽媽很高興他能有勇氣承認,而且相信他下一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將自己小時候類似的`經驗與他分享,讓寶貝知道這不是最糟糕的情況。此外,當寶貝願意承認錯誤時,要給予適時的鼓勵,讓他能繼續朝着正向行爲發展。

建立互信

讓你的寶貝知道你相信他,他也可以信任你。對你來說沒有什麼比誠實更重要。爸爸媽媽應該成爲寶貝的榜樣。抱着這個目的,你自己要儘量避免說半真半假的話。比如,如果你的寶貝該打疫苗了,不要告訴他不會疼(他立刻就會知道很疼)。還要儘量信守諾言,在你做不到的時候,要向他道歉沒有做到。另外最重要的是,在寶貝一說了實話時就要表揚他。如果他承認自己吃了餅乾,你要控制住自己不要批評他,而是感謝他的坦誠。積極地強調正確行爲會產生令人吃驚的效果。

父母要做好的榜樣

父母在要求寶貝誠實的同時,自己應該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做一個好榜樣,不要不經意地在寶貝面前說出做不到的承諾,或騙人的話,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做到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對寶貝或他人的承諾要認真履行,犯錯後要及時承認錯誤,並認真改正,這樣寶貝便可從中學習到好的行爲。

* 孩子“說慌”時,要避免哪些誤區

用打、罵的方式教育寶貝

一些父母對於這個年齡段寶貝的心理特點不瞭解,發現寶貝說謊會以責罵的方式進行教育,有的甚至會用武力威懾。認爲寶貝撒謊要是不打的話,以後就會變本加厲。但專家卻認爲,這只是最原始的做法。相反的,寶貝爲了避免父母的打罵,反而會加重說謊的頻率,發展爲習慣性說謊。

父母在寶貝面前說謊

爸爸媽媽是寶貝最早的老師,爸爸媽媽的言行影響着寶貝的成長,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不論對人對事都真心真意,給寶貝樹立良好的榜樣。很多研究表明,經常說謊的寶貝往往出自爸爸媽媽經常說謊的家庭。即使父母說的是“善意的謊言”,但是對於小寶貝來說,還無法細緻分辨謊言的性質。因此,提醒父母,即使是善意的謊言,也要儘量避免在寶貝面前說。

用說謊與否評價寶貝好壞

不要以寶貝說謊與否來評價一個寶貝的好壞,小小的謊言不要輕視,要認真加以分析,無法真正認識到寶貝說謊背後的原因,也就不知道問題出在哪裏。

破譯寶寶最恐懼的8件小事

恐懼事件1 媽咪走了,她是不是不要我了她是不是再也不回來了

媽咪第一次外出上班的時候,壯壯正跟姥姥玩得高興呢,所以媽咪悄悄地出門,他居然一點都沒有哭鬧。等他想起要找媽咪才發現她突然不見了,壯壯好一陣哭鬧,最後哭累了,居然迷迷糊糊倒在姥姥懷裏睡着了。從此,壯壯每天都把媽咪盯得死死的,只要她一準備出門,壯壯一雙小手便鐵鉤似地揪着媽咪的衣服,死活不肯鬆手。

壯膽策略:

在寶貝分離焦慮開始形成之前就開始訓練他學習適應和媽咪之間短暫的分離,每次媽咪離開時都要教他和媽咪道別。每次外出的時候,要明確地告訴寶貝,媽咪要去哪,並以寶貝能夠理解的方式告訴他什麼時候回來,比如到下一次吃飯的時候。不管他懂不懂,都要堅持這樣做。和寶貝玩分離的遊戲,在跟寶貝告別時給他一個喜愛的玩具,給他一些他感興趣的許諾等等,讓這些帶給他一些愉快的情緒體驗,可以有效地減少甚至消除與媽咪分離給他帶來的恐懼感。

恐懼事件2 會叫的電器

那個怪叫着吃灰塵的長鼻子會不會把我也吃進去

每當媽咪用吸塵器時,丁丁就會在一旁嚇得聲嘶力竭地大哭大叫。有一次,他甚至親眼看到它吃掉了一小塊紙片呢!沒有比這更可怕的了。你沒看它那長鼻子在地上聞來聞去的,肚子裏轟隆隆地怪叫着,好像餓壞了的樣子。說不定媽咪沒看住,它就會把自己給吃進去呢。

壯膽策略:

除了吸塵器,寶貝可能還會害怕其他發出噪聲的家用電器。不管寶貝懂不懂,都要簡單地向他解釋吸塵器的作用以及它“怪叫”的原因,並且告訴寶貝這個東西不會對他造成傷害。耐心地向寶貝演示怎樣開關這些電器,讓他明白他可以通過一個小小的開關來控制這個東西,這樣可以幫助他理解他們無法傷害他的道理。

恐懼事件3 觀葉植物

陽臺上那盆長着好多眼睛的花會抓住我不放嗎

一些熱帶觀葉植物有着鮮豔的色彩或者紋路,它們大大的葉片有時候會讓寶貝覺得非持懼。露露就是這樣,她不敢看,更不敢摸陽臺上的那盆被媽咪叫做“花”的東西,即使父母把葉片揪在手裏,她也會嚇得哇哇大叫,一個勁兒往後躲:“媽咪,你看,好多眼睛呢!”……防止幼兒產生害怕心理

壯膽策略:

不要強求寶貝去接近他害怕的觀葉植物,這樣會加重他的恐懼感。父母可以經常當着寶貝的面去摸摸那盆觀葉植物,誇誇它漂亮的顏色等,以行動來告訴寶貝,它不會對人構成傷害。等到寶貝敢看那盆植物了,再抱他到跟前看看,慢慢過渡到自己用手摸摸,通過這些讓寶貝獲得一種有關這株植物的經驗,並慢慢地建立起它不會“吃人”的概念。

恐懼事件4 那個把天撕裂了還大喊大叫的東西會不會把我也撕裂了吃掉

豆豆望着窗外被閃電撕裂了的天空,聽到震耳欲聾的雷聲,簡直嚇呆了。豆豆恐懼地哭叫着躲進媽咪懷裏,她用小手捧着耳朵,小臉埋在媽咪胸前,不敢看,不敢聽,但是又忍不住悄悄地調轉頭去瞅一眼窗外。“它把天……撕破了,它生氣了!”她就這樣翻來覆去說着這兩句話,等待那個把天撕裂了大喊大叫的東西消失。

壯膽策略:

不常見的雷聲或者其它巨大的響聲都會讓寶貝感覺恐懼莫名。這時候,不管寶貝懂不懂,父母都要向她解釋這些聲音的來源,並且告訴她這些東西不會傷害到他。 爲了幫助寶貝習慣這些聲音,平時可以在家適當地和他玩玩噪聲遊戲,比如給寶貝買個小鑼、其他可以敲出比較大的響聲的玩具,或者乾脆利用家裏的廚具比如金屬材質的鍋蓋和鍋等,敲一敲,讓寶貝習慣這種噪聲,並藉此向寶貝說明,雷聲也不過是一種聲音,下雨的時候纔會出現,並不可怕。

恐懼事件5 陌生人

一個不認識我的人非要抱我親我,他一定是想把我從媽咪手裏搶走吧

噹噹在家活潑調皮,常常惹得一家子笑個不停。這個在家活躍非凡的小傢伙,出了門可就蔫了。奶奶想抱抱他,他趕緊把頭藏媽咪懷裏,雙手緊緊地拽着媽咪的衣服,生怕被搶了走。叔叔想摸摸他的小腦袋,他哇一聲就哭了。家裏來個客人,他一定拽着媽咪不鬆手,碰到長得強悍點的叔叔,他還嚇得不停地哭鬧,不把人哭走絕不善罷甘休。

壯膽策略:

怕生是大多數寶貝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一般到2歲左右,這種現象會得到緩解直至最後消失。對待怕生的寶貝,千萬要尊重他的選擇。他不想讓陌生人抱,就不要勉強他。父母可以將寶貝抱在懷裏,在他離陌生人有一定距離的情況下和陌生人聊聊天,讓他慢慢適應那些陌生的面孔,一點點地接受陌生人。平時可以多帶寶貝外出玩耍,每次出去都主動跟鄰居朋友打個招呼,讓他有更多機會接觸陌生人,幫助他逐漸消除對陌生人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6 臭巴巴被吸下去了,我也會被那怪叫着的漩渦揪下去嗎

萌萌習慣了坐盆,習慣了用自己的小浴盆洗澡。當媽咪第一次讓她學坐馬桶的時候,看到自己的臭巴巴被馬桶裏的漩渦衝下去,她驚恐地哭叫起來。當天晚上,當她第一次在浴缸洗浴時,另一段類似的恐懼經歷再次嚇得她吊着媽咪的脖子尖叫起來。

壯膽策略:

下水道是很多寶貝無法理解,並因此產生恐懼心理的誘因之一。因此,有的寶貝在家習慣了坐盆,上了幼兒園就可能對幼兒園的小馬桶或者便坑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心理,嚴重的甚至因此不肯再去幼兒園。當寶貝因此恐懼時,父母不要強迫寶貝,讓他繼續坐盆、盆浴,給他一兩週時間緩解這種恐懼心理,同時,在浴缸裏沒有水的情況下可以特意讓寶貝到浴盆裏玩耍,讓他熟悉浴盆,逐漸消除他對浴盆的恐懼心理。上了幼兒園的寶貝可以跟老師商量,讓他先帶上自己的小便盆過渡一下。每次用浴盆給寶貝洗澡時,記得一定要在放水之前用浴巾將他包裹好,抱他在懷裏,這樣也可以降低他的恐懼心理。

恐懼事件7 小貓豎起身上的毛,弓着背,很不高興地看着我,它想狠狠地咬我一口吧

杭杭看到鄰居阿姨家的小波斯貓,好奇得不行,他總想去摸摸那隻毛茸茸的小動物。這天杭杭總算逮着機會接近了小波斯貓,他的小手剛伸出去,小貓就豎起身上的毛,弓着背,一副不高興的模樣。杭杭立刻嚇得大哭起來。從此只要看到毛茸茸的小動物,他就嚇得往媽咪懷裏鑽。

壯膽策略:

寶貝這種對外界事物產生警覺的現象是一種正常的心理現象,是心理成長的表現。如果寶貝害怕小動物到了很過分的程度,可以給他買一些有關小動物的圖書、光盤,讓他通過這些瞭解更多有關這些小動物的知識,這樣可以幫助他消除恐懼心理。平時還可以給他多一些接觸這些小動物的機會,嘗試給小動物餵食、觀看它們玩耍、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去摸摸小動物等等。隨着寶貝長大,他會逐漸接受小動物,他對小動物的恐懼心理也會隨之煙消雲散。

恐懼事件8 你看那黑咕隆咚的房間是不是怪物的大嘴巴那些看不見的牙齒一定會把我嚼個稀巴爛吧

童童怕黑,每天晚上都要開着燈才能入睡。天一黑,他就不敢出門,並且堅持要打開所有的燈,不管他在哪裏,每個房間的燈都要大開着,這樣他纔敢安心地玩耍,否則就會哭鬧不休:“媽咪,那個黑怪物會把我吃了。你快開燈吧!”

壯膽策略:

因爲什麼都看不見,隨着寶貝生活經驗增多,想象力日漸豐富,很多寶貝都會對黑暗的環境無端地生出許多怪異的想象,並因此恐懼萬分。因此,父母平時不要給寶貝講情節恐怖的故事,睡前不要用“你再不睡,大灰狼就會吃了你!”“你再不睡,警察叔叔來抓你了!”之類的話哄寶貝入睡。如果寶貝怕黑,可以在他入睡前給他開個小夜燈,平時可以一家人在黑暗中玩玩摸人遊戲,或者蒙上眼睛玩聽聲抓人的遊戲等等。

幼兒教育:孩子愛說大話該怎麼糾正

孩子愛說大話如何糾正孩子說大話的毛病!很多幼兒都有過說大話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

很多幼兒都有過說大話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本篇文章將介紹幼兒說大話的心理和一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少說大話。

“上星期叔叔帶我捉蚯蚓,在地上挖呀挖呀,挖出好多條,我還把它們放在腳上、手心兒裏,可好玩了……”4歲的鼕鼕眉飛色舞地跟小夥伴講他的“壯舉”。站在一旁的媽媽禁不住皺了皺眉頭,因爲鼕鼕的講述的確誇大其詞。其實,不少幼兒都有過“吹牛”的經歷,而且他們通常都說得理直氣壯。

孩子爲什麼會有說大話的行爲?

1、聽話“斷章取義”

三四歲孩子的專注時間有限,“聽話”也有所側重。其注意力全在自己關注的事情上面,忽略了媽媽提的條件。同時,要求孩子聽一遍,就能把媽媽說過的話全部、清楚地記下來,的確比較困難。由於這個記憶上的“失誤”,孩子在回憶媽媽說過的話時,便會用自己希望的樣子代替記憶中不確切的部分,說出來的話自然就難免有“吹牛”的成分了。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們“聽話”的丟三落四狀況會有所改變,理解力也會提高。

2、誰都不如我

如果孩子聽到的都是表揚和讚美的聲音,久而久之他就確信自己是最優秀的。爲了表示自己的“強大”,往往以炫耀和吹噓使自己表面佔上風,以獲得心理平衡。也有的幼兒,自尊心強,好勝心切,把話說得大大的,以壓倒對方來維護自尊。另外,當三四歲的孩子想引起他人注意,讓別人瞭解他的“壯舉”時,也會誇大其詞。

3、想象惹的“禍”

孩子富於幻想,天馬行空。但由於年齡小、生活經驗少,認知能力不強,經常將現實、想象和願望混淆起來,說出一些“大話”,比如想象着自己在海洋館裏穿上潛水員的衣服,和大鯊魚比賽游泳。這與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有一定的關係。

聽到孩子說大話怎麼辦?

當說大話變成一種習慣,孩子的誇誇其談、盲目自大就會成爲不自覺的行爲,而孩子的虛榮心也會越來越強。下面這些方法能幫助孩子少說大話。

1、還孩子一個真相

一旦孩子的話與媽媽的“原版”相比走了樣兒,媽媽一定要還事情一個本來面目。否則,孩子很容易將自己曲解的內容和想當然的成分信以爲真。

2、強化自己的說法

媽媽講話時母子一定要對視,語速要慢,確認孩子聽明白了。另外,不妨多說兩遍,指望這麼小的孩子聽一遍就能記住是不可能的。

3、爭強好勝與實事求是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但誇獎要恰如其分,引導孩子學會正確地評價自己。父母不妨對孩子的爭強好勝給予肯定,但也要策略地告訴他們:爭強好勝不能誇大其詞。使之明白:實事求是不丟面子,言過其實才是不受歡迎的。同時,恰當引導孩子的好勝心,多鼓勵。

4、孩子也要換位思考

當聽到孩子誇耀自己、貶低同伴時,父母應悄悄提醒他:“如果小朋友這麼對待你,你心裏怎麼想,是不是很不舒服?”啓發他將心比心、設想一下他人在遇到類似情況時的感受。讓他意識到,處處佔上風的孩子,會受到同伴的嫌棄,最後就沒有朋友了。然後,再給他們一些建議,比如,當他下一次想吹噓自己有多棒時,就先來告訴爸爸和媽媽吧,“我們願意做你的聽衆。”這不但能抑制孩子吹牛,還能幫他學會尊重別人、爲他人着想。

5、利用“大話”激勵孩子

孩子的“大話”,有助於父母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趁機引導他們分清哪些是真實的、哪些是自己想象和期望的。告訴孩子,有願望是好事,我們要從零開始,好好學本領,朝着這個目標努力。比如,要想在海洋館潛水,就得先學會游泳,且要堅持不懈。學潛水是第二步。

6、多帶孩子去“開眼”

經常帶孩子實地學習,瞭解事物的本質特點。有了這個基礎,即便孩子的思維信馬由繮,其想象也能遠離不切實際的“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