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關於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爲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網絡課程教學設計,歡迎參考!

2017年關於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1】網絡課程教學設計

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即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相整合),通常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另一種是通過網絡課程。在此基礎上,本文分別探討了在教學中如何通過多媒體課件及網絡課程的有效運用來促進高校教學的深化改革,達到顯著提升學科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具體方法。

  一、多媒體課件的有效運用

1.什麼是多媒體課件

多媒體課件是指,通過輔助教師的“教”或促進學生自主地“學”來突破課堂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的多媒體教學軟件,即通常所說的計算機輔助教學(CAI )或計算機輔助學習(CAL) 軟件。多媒體課件可大可小,小的多媒體課件只涉及一兩個知識點(一般稱之爲“堂件”),較大的多媒體課件可以涉及衆多知識點,例如涉及一個教學單元,甚至1 門課程。

2.多媒體課件有效運用要點

對於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不管是隻涉及一兩個知識點的“堂件”,還是涉及衆多知識點的較大型課件),要想取得較理想的效果,即想要達到顯著提升教學質量與學生素質的目標,關鍵是要充分認識並處理好以下幾個

要點:

(1)要充分了解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適用場合。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一般適用於以下三個環節:創設情境、突破重點難點、促進自主學習。

① 用於創設情境。

② 用於突破重點難點。

③用於促進自主學習。

(2)多媒體課件設計要結合不同學科特點恰當利用多媒體的圖、文、聲特性。

(3)多媒體課件設計要注意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不要把多媒體課件僅僅看成是供教師演示的直觀教具,更要把多媒體課件看成是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認知工具和協作交流工具。。

(4)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要正確、形象、生動、豐富多媒體課件的內容涉及動畫、照片、圖表、聲音和視頻。

  二、網絡課程的有效運用

1.什麼是網絡課程

網絡課程是指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基於Web 的課程,其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徵。

2.網絡課程的教學設計

對於網絡課程教學設計來說,應當首先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一是教學設計是以什麼樣的教育思想爲指導--這種教育思想是否確實具有先進性;

二是教學設計建立在什麼樣的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基礎之上--這類教與學理論是否能適應網絡課程的特定需求(傳統的教與學理論可以滿足課堂面授的需要,但不一定能適應和體現網絡教育、網絡課程的特性與需

求;

三是要考慮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模式--主要看所用模式是否能反映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新發展並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優勢(而信息技術在教育中應用的不同模式要通過不同的教學設計方法去實現)。

網絡課程教學設計必須適應教與學方式的改變,以滿足網絡教育與網絡課程的新需求,並要在網絡課程內容的設置和網絡教學活動的安排上充分體現出來。

要想達到這一目標,就是要把以教爲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爲主的教學設計這二者結合起來,使之取長補短,豐富的教學資源前提較強的交互性這就要求網絡課程教學設計除了應當考慮諸如情境創設、啓發思考、實驗仿真、案例分析等與啓迪誘導和主動建構的教與學方式直接相關的教學活動以外,還應

更多地關注信息資源提供和增強多重交互這類教學環節。從這個意義上說,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較強的交互性是網絡課程的兩個最基本特徵;甚至可以說,“沒有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較強的交互性,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網絡課程(至少不能算是優秀的網絡課程)”。

下面我們看看如何實施“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目前流行的教學設計方法主要有“以教爲主”的教學設計和“以學爲主”的教學設計(也稱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兩大類。“以教爲主”教學設計主要面向老師的教,通常包括以下幾個環節:

① 教學目標分析。通過教學目標分析,確定與該目標相關的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② 學習者特徵分析。通過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③ 在上述兩種分析的基礎上,制定教學方法、策略;

④ 在上述兩種分析的基礎上,選擇教學媒體;

⑤ 進行施教,並在施教過程中做形成性評價(在教學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可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提問、測驗、考試、察言觀色等等);

⑥ 根據形成性評價所得到的反饋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策略加以適當調整。

“以學爲主”教學設計也稱建構主義環境下的教學設計,其目的是爲了促進學生自主的學,它主要包括下列環節:

① 情境創設--創設有利於學生自主建構意義的情境;

② 信息資源提供--提供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信息資源(教學資源),以促進學生的自主建構;

③ 自主學習策略設計--自主學習策略是誘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建構的內在因素,其作用是爲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以便更好地達到自主建構的目標;優勢互補,形成“學教並重”的新型教學設計,才能相

得益彰。除此以外,要想真正實現教與學方式的轉變,還需要有兩個前提條件:豐富的教學資源和較強的交互性(包括人機交互、師生交互、生生交互等多重交互手段),如下圖所示:“學教並重”的教學設計

④ 協作學習策略設計--通過協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長補短深化學生的意義建構;

⑤ 組織與指導自主探究、自主發現--在建構意義的基礎上(即對當前所學知識初步理解、掌握的基礎上), 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的發現式學習或研究性學習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上述兩種教學設計均有其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前者是隻重視教師的教,忽視學生的學,難以體現新型的學習方式;後者則相反,只強調學生的學,而忽視教師的教,難以體現新型的教學方式。

所以最好能將二者結合起來,互相取長補短,形成優勢互補的“學教並重”新型教學設計,才能較好地滿足上述教與學方式轉變的需求。這種教學設計在過程和方法上兼取“以教爲主”和“以學爲主”兩種教學設計之所長,因而包括下列環節:

① 教學目標分析。通過教學目標分析,確定與該目標相關的教學內容及知識點順序;

② 學習者特徵分析。通過學習者特徵分析,確定教學起點,以便因材施教;

③ 教與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既包括傳統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也包括建構主義的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與自主探究等策略的選擇與設計;

④ 學習情境創設;

⑤ 教學媒體選擇與教學資源的設計;

⑥ 在教學過程中做形成性評價,並根據形成性評價所得到的反饋對教學內容與策略作適當的調整。

實踐證明:在有信息技術支持(特別是有多媒體和網絡技術支持)的教學環境中,若能自覺運用“學教並重”新型教學設計理論去設計整個教學過程並組織實施相關的教學活動,定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並取得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

20 世紀末以來以數字化爲核心的信息技術的高度發展,帶動了信息化教育的發展,營造了信息時代培養創新人才的嶄新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正在發揮着任何時代無與倫比的作用。任重而道遠,如何進一步融合傳統教育與信息化教育,培養出合格的新世紀創新人才是我們必須不斷面對的課題,我們將爲此堅持不懈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