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CCTV綜藝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朗讀者》最早出現在我的視線裏是鄭淵潔那一期節目,標題是童話王子鄭淵潔寫給父親的故事,開始《朗讀者》都是以一股清流的名義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裏。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CCTV綜藝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歡迎大家參考!

2017CCTV綜藝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1】CCTV綜藝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朗讀者》是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由著名節目主持人董卿首次擔當製作人,央視創造傳媒有限公司承擔製作,於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與綜藝頻道黃金時間聯合播出。以個人成長、情感體驗、背景故事與傳世佳作相結合的方式,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讀出文字背後的價值,節目旨在實現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傳導作用,展現有血有肉的真實人物情感。

《朗讀者》幾乎每期都能在朋友圈引發波瀾,網絡評分也很高。但爆紅呼聲後,文化審視也隨之出爐。有人認爲,其落入《感動中國》、《藝術人生》煽情窠臼,文學之美,文字之魅流於淺表,這檔文化綜藝清流其實走的還是“故事”的套路。

有感動:那些“煽情故事”總會賺取大把眼淚

在近期“選擇”爲主題的節目中,茅盾文學獎得主麥家朗誦了寫給兒子麥恩的家書。這封信被觀衆和網友稱作“2017最美家書”。

像麥家這樣,在朗讀之前分享過往故事,並深深打動觀衆的,還有很多很多。

有人認爲《朗讀者》的魅力並不僅僅在於朗讀本身,每位嘉賓在朗讀之前分享的個人故事,同樣很精彩,很吸引人。無論是演員徐靜蕾講她奶奶疼她愛她的平凡故事,還是96歲高齡翻譯家許淵衝講他年輕時暗戀過才女林徽因的“獨家趣聞”等等,均以真摯的情感征服了觀衆,也帶給了觀衆無限的思考。很多觀衆把聆聽嘉賓講故事,作爲一件很有樂趣、很有意義的事情。

就像看《星光大道》之類的選秀節目時,聽到選手講述自己的成長經歷及故事,很多觀衆總會被感染和打動,忍不住熱淚盈眶;就像音樂選秀類欄目,總是需要一些聽完歌感動到落淚的觀衆,這種情景交融的場面及其效果,已經成爲節目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

有質疑:“故事”喧賓奪主,好文章成了點綴

對《朗讀者》來說,沒那麼簡單。最終訴求是呈現“生命之美、文學之美和情感之美”,三美並重,任重道遠。在與董卿的訪談對話中,麥家暢談他與兒子之間的矛盾、分歧、隔閡乃至衝突,與觀衆分享他對兒子的教育心得以及與兒子之間的相處之道。提及這些傷感往事,固然與麥家在節目中朗讀的是寫給兒子的家書有關,但也引發不少觀衆評論詬病。與其說《朗讀者》是文學類的節目,不如說它是情感類節目,《朗讀者》側重的是“者”,挖掘名人或者普通人背後的故事。說它煽情,還是由於這樣的新聞不斷出現:郭小平登上央視《朗讀者》,全場起立致敬,董卿數度落淚;柳傳志做客央視《朗讀者》,一席話讓主持人落淚;董卿被斯琴高娃朗讀感動到淚奔……節目真正感動到你的,是故事,不是文學。

《朗讀者》說故事有什麼錯?故事早就成了中國綜藝的立身之本。但帶着文化訴求來看節目的觀衆嗅出了問題。以“朗讀”爲賣點的節目中,好文章成了點綴,顯然是“喧賓奪主”。有人甚至說,故事已經蓋過了文學的風頭,催人淚下也與其他節目裏常見的“你的夢想是什麼”沒有區別。

  【2】CCTV綜藝朗讀者第六期觀後感

文藝作品裏有太多關於“眼淚”的描寫,當我們回望這些與眼淚有關的經典作品時,會不由自主地喚起內心的共鳴,原來生命的體驗是如此接近,感覺直接表達着我們的內心與心路歷程。

大型文化情感類節目《朗讀者》第六期以“眼淚”爲主題詞,邀請到著名演員斯琴高娃、導演陸川、凍土科學家張魯新、粉紅絲帶志願服務隊創始人張家敏、丁一舟夫婦等嘉賓,感受可貴的真心和美好的情感。

斯琴高娃14歲登臺,縱橫影壇50多年。從雍容大氣的西北老太太、底層小人物的黨員二楞媽到康熙皇帝背後賢德的孝莊皇后,無數身份地位迥異的母親角色被斯琴高娃演繹出“一人千面”的境界。完美的熒屏形象與淋漓盡致的演技征服一批又一批的觀衆,無不讓人看後拍手稱讚。

其實在她的心中,母親對她的人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戲中我演了這麼多母親的眼淚,其實都來源於戲外我母親的眼淚,所以我演繹的很多人物身上都有我媽媽的影子。”斯琴高娃說道。

在《朗讀者》現場,斯琴高娃將朗讀賈平凹的《寫給母親》,獻給摯愛的母親。究竟是怎樣的.至深愛意打動主持人董卿,使她潸然淚下?

陸川不相信眼淚?

2004年,導演陸川代表作《可可西里》上映,引起轟動,同年他憑藉這部影片獲得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雖然可可西里的名字美麗,但在那裏發生的事情卻現實而殘忍。陸川曾經說過,“《可可西里》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我找到了拍一輩子電影的方法。”

當陸川在《朗讀者》回憶當時拍攝的情景時,對於本期的主題“眼淚”有着獨到的見解,“我希望這個片子冷峻一些,看整個電影的時候覺得可可西里不相信眼淚。”究竟爲什麼對於眼淚的故事,陸川會如此的不同?

賴敏患有家族遺傳性的“小腦共濟失調症”,2015年賴敏在男友丁一舟的陪伴下以夢爲馬、以愛爲舟,用一個三輪車、一隻狗,把家築在了行走的萬里路上,在全國的版圖上書寫他們愛的印記。他們如何將淚水化作堅強,做自己生命的英雄呢?

幾個月前,妻子賴敏懷孕了,這個令大多人興奮的事情,到了丁一舟身上,卻變成了一個困擾。由於賴敏的堅持,二人決定將這個小生命留下,併爲他取名丁路遙。現場,賴敏將朗讀三毛的《你是我不及的夢》,獻給丈夫。

張魯新:我是“不哭的男人”

凍土科學家張魯新把畢生的精力和汗水獻給了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被稱爲功臣的張魯新一直默默無聞奉獻着自己的熱情、心血,甚至差點付出生命。他說自己是個“不哭的男人”,但是在青藏鐵路上他留下過眼淚,是什麼樣的情況讓這個堅強的男人忍不住落淚呢?

張家敏:投身“粉紅絲帶”,堅持抗癌23年

55歲那年,張家敏第一次罹患乳腺癌,意志堅強的她積極抗癌23年,她公開了家裏的座機,23年來接病友電話過萬次,幫助乳腺癌患者樹立抗癌信心。2012年張家敏發起粉紅絲帶志願服務隊,至今,服務隊探訪患者超過8000人次。

如今78歲的張家敏一直行進在乳腺癌防治宣傳的道路上。這次,張家敏與她的姐妹們將共同朗讀泰戈爾的《生如夏花》,獻給所有患病的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