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真哲思語錄

---汪國真哲思短語---

汪國真哲思語錄

婚姻

結婚當然是件好事,不過因爲是件好事,結上癮就麻煩了。

感覺不到痛苦的愛情,不是真正的愛情;感覺不到幸福的婚姻,必是悲哀的婚姻。

就婚姻而言:結婚往往並不像人想象的那麼好,離婚則常常比人想象的還要糟。

有一些表面富麗堂皇的婚宴,實質是在表明一種交易拍板成交了;倒是那些樸素的婚禮,往往更能證明愛情的果實成熟了。

比較而言,獨身是自由的,婚姻是不自由的。放棄自由應該是爲了愛,如果沒有愛,爲什麼要放棄自由呢?

婚姻當然可以成爲某些人一躍龍門的“跳板”,不過,也許這些人永遠搞不明白的是:他本來想跳上天堂,怎麼卻落進了地獄。人的高尚或人的卑鄙,都能夠在一樁婚姻中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高尚的婚姻必是愛人本身,卑鄙的婚姻必是愛人以外的東西。

沒有有交易的愛情,只有有交易的婚姻。愛情永遠比婚姻聖潔,婚姻永遠比愛情實惠。

愛情是花,婚姻是果實。花總是美麗的,果實卻不一定都是美好的。

我冷眼旁觀:這個年月,當個好丈夫真是夠難的,太冷淡了易被指斥爲不體恤妻子,太熱情了易被譏諷爲怕老婆。女人說:女人難當。這話,最好還是先聽聽結了婚的男人怎麼說。

蒙臺涅可真夠損的,他居然說,“一樁完美的婚姻,存在於瞎眼妻子和耳聾丈夫之間。”你聽聽,這叫什麼話?讓人無可奈何的是:這麼不中聽的話,卻又這麼透着實在。

說愛

人在困厄的時候,最容易接受別人的愛,也很容易拿一顆破碎的心去愛別人,但是當情形好轉以後,他,更多的是她,很快就會發現,別人是在真愛,自己卻不是。於是,新的困厄便產生了。人在困厄的時候,需要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不要爲了擺脫眼前的困厄,又人爲地製造了將來的困厄。

即便在愛中,也要保持人格的獨立,但獨立不是自私;既然在愛中,就要學會遷就對方,但遷就不是一味順從。在愛情中,一個自私的人,體驗不到愛別人的樂趣;而一個只知順從的人,將很容易失去對方的愛。

表面上並不般配的愛情,往往和諧,因爲產生這樣的愛情,往往有比較深刻的內在原因;表面上般配的愛情,往往並不和諧,因爲產生這樣的愛情的原因,僅僅是因爲般配。

在愛情上,經常是愈想得到則愈難以得到,愈怕失去則愈容易失去。因此,學會把握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自己的感情不加約束,放任自流,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戀愛的時候,不妨多回味過去;失戀的時候,不妨多憧憬未來。

輕易得到的,也容易輕易失去。因此,在愛情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你不要因此而沮喪。或許正是這些艱辛的經歷,才奠定了愛情的久遠和淳美。

不論是男人還是女人,常常容易產生這山望着那山高的感覺,可是真的到了“那山”才發覺還是“這山”高。爲了不使自己追悔,對待愛情一定要慎重

容貌

不論容貌好壞,帶給人的煩惱往往是一樣多的。容貌美麗所帶來的煩惱,往往是容貌平平的人所體會不到的;容貌平平所帶來的煩惱,也是容貌美麗的人所體味不到的。

美好的容貌,可能給你帶來幸運,卻不一定能帶給你幸福。從一定意義上講,美好的容貌是一張通行證。不過這張通行證,可以使人下天堂,也可以使人下地獄。

人,大可不必爲容貌平平而沮喪。如果你留意的話,就不難發現,在你周圍容貌不般配的戀人或夫妻,並不比容貌般配的戀人或夫妻少。由此,你就可以知道,容貌並不像你想象的那麼重要。首先,要相信自己,愛自己,然後才能期望贏得別人的信任,別人的愛。

世界上容貌漂亮的人數也數不清,而“我”只有一個,關鍵在於使“我”閃爍出光彩來。

有一些容貌出衆的人之所以讓人感覺愚蠢和俗氣,很大程度上都是讓“漂亮”二字害的。漂亮給予他(她)許多的同時,也讓他(她)喪失了許多。物質上的極端奢侈和精神上的極端匱乏,在這樣的人身上往往驚人的相等。

喜歡誇耀自己的容貌是不智的。這等於在向世人昭示:雖然我長得不錯,卻並不特別漂亮。因爲特別漂亮的人,是用不着誇耀自己的。實際上,喜歡誇耀自己容貌的人,往往是那些長得並不漂亮的人。

美好的容貌,往往成爲“故事”的源泉。我想,這樣的故事,最好是留在內心,而不要講給人聽。不喜歡講這樣的故事的人,未必深刻;喜歡講這樣的故事的人,一定淺保

命運

貝多芬說,他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如果我們沒有貝多芬扼住 命運咽喉的那份勇氣,能給命運使個絆兒也是好的。

不論你是站着還是跪着,命運都會不加改變地到來。

以爲跪着就矮了一截,命運的風暴就會刮不到,這隻能是一種 天真。

當我們備受命運折磨的時候,我們會嗟嘆命運的不公平。

當有一天命運對我們倍加青睞的時候,我們卻會安然享受,不再去 想命運是否公平。

原來,人們詛咒命運,只是在自己沒有受到命運寵幸的時候,如此說來,命運並非像許多人感覺的那麼不公平。人們所以常常 感覺命運不公,有時是因爲我們太不念命運的好,而太記命運的不 好。

不要咒罵不幸,不幸耳聾;不要埋怨命運,命運眼花。

經常的咒罵和埋怨等於承認自己的脆弱,能幹的事情似乎只 剩下喊天罵地了。

在命運面前,強者和弱者的區別僅僅是,前者因爲不屈而抗爭,後者因爲屈服而束手。 在很多情況下,命運與人像是兩個勢均力敵的對手,勝負的可 能各佔一半。

這時便用得着中國的一句古話:兩軍相逢勇者勝。

人生,機會總是有的,不過稍縱即逝,就看你能否把握祝

命運的折磨和命運的恩賜,有時是難說清的,亞柯卡的自傳 《反敗爲勝》很多地方都說明了這點……

感情

最深沉的感情往往是以最冷漠的方式表現出來的,最輕浮的感情常常是以最熱烈的方式表現出來的`。

太感情化的人,命運多坎坷;太理智化的人,一生多寂寞。

善不善於駕馭自己的感情,這是一個人是否成熟的一種標誌;能不能夠承受感情上的打擊,這是一個人是否堅強的一種標誌。

珍惜自己的感情是一種修養,尊重別人的感情是一種道德。

珍惜自己的感情,會更贏得別人對你的尊重;尊重別人的感情,別人會更珍惜與你的交往。

一個人應該有較多的愛好和較多的朋友。這樣,在你感情順遂的時候,可以豐富你的生活,在你感情遇到麻煩的時候,可以幫助你較快從中解脫出來。

感情是事業的基石。

熱愛自然,造就了偉大的科學家;熱愛人類,造就了偉大的文學家;熱愛祖國,造就了偉大的政治家;熱愛生活,造就了偉大的藝術家。

沒有一種深厚的感情,就沒有一個成功的事業。

感情,常常成爲人們生活中的漩渦。怎樣從感情的漩渦中解脫出來?想一想在江河湖泊中一旦陷入漩渦應該怎樣掙脫,也就應該明瞭怎樣從感情的漩渦中解脫出來。

自然和社會常有許多絕妙的相似之處。

不要太久地擁抱春天,否則你怎能不留連忘返;不要太久地注視冬天,否則你怎能不憔悴容顏。

家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在這所學校裏形成的意識,是很難在以後的生活中完全混滅的,它潛藏在孩子心靈的最深處。

選擇伴侶人們喜歡選擇與自己般配的,組成家庭更需要的是彼此適合的。很多家庭之所以解體,不是因爲雙方不般配,而是因爲彼此不適合。

對於註定要解體的家庭來說,家庭的解體是一件幸事,不幸的只是當時組成了這個家庭。

家庭可以是港灣也可以是拖累。當一個男子把家庭視爲港灣的時候,他身旁一定有一個賢能的妻子;倘若他把家庭視爲拖累,不是他是一個不稱職的丈夫,就是他身旁有一個不稱職的妻子。

《宋史·壯大後傳》中曾記敘了這樣一件事:宋太祖趙匡胤稱帝,羣臣前往恭賀。其時太后卻悶悶不樂,有近侍問大後爲何不樂?太后回答說:天子身在萬民之上,若治理得法,當然尊貴,若有失控,想當一般老百姓都辦不到。能夠如此居安思危,壯大後的確見識不凡。歷來後輩能成大氣候者,多與家教淵源關係甚大。

父母對子女是用生命在盡義務,子女對父母是在用感情盡義務,兩者雖都在盡義務,其中卻有相當差別。

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爲封建禮教所迫,嫁給了一個市井庸人, 她曾有詞曰:“春已半,觸目此情無限。十二欄杆閒倚遍,愁來天不管。”她的這種“愁來天不管”的無奈心緒,對許多現代女性來說如天方夜譚。隨着社會的發展,同爲女性,卻有着兩種心境。

在一個變得愈來愈實惠的社會裏家庭的組成和破裂也會愈 來愈多不是因爲感情因素而是由於利益關係。說家庭是社會的一 個細胞,真是一點不錯。

親情

家人的感情是否融洽,影響着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的性格。我們知道,性格經常又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

一千位母親,便會有一千種愛;一千種愛,卻都是一種情懷。

在小事情上,親情面前無是非;在大事情上,親情面前無原則,這是我們經常見到的一種情形,這種情形表明:人們一方面很看重親情,一方面又不大能夠明智地對待親情。

一位母親,她無法確切預知,她能否得到回報,能夠得到多少回報。她能夠確切知道的是:從她成爲母親那一天起,便將終生付出。

親情能夠鼓勵人也能夠攏害人。唐時李侃任項城令時,適逢叛將李希烈在河南一帶攻城掠地,周圍縣城多有陷落。李侃自覺城小,想棄城而逃,後來是在其妻楊氏鼓勵下,率軍民死守城池,

最後將城池保存下來的。而宋代三朝元老楊士奇,嬌慣其子,其子則仗着其父權勢,橫行霸道,害人不少。事情捅到上面,朝廷看在楊士奇的面子上,不忍將其子楊稷治罪。一俟楊士奇病死,有司很快按律將楊稷殺了。楊士奇本心愛子,實則害子。其實,此類事又豈止是古代獨有?

親情並不是什麼時候都靠得住,當人把金錢和權勢看得很重的時候,親情便顯得脆弱了。在法國作家巴爾扎克的《高老頭》中,我們常常可以感覺到在金錢面前,親情顯得多麼微不足道。而

在《紅樓夢》裏,賈探春不承認自己的生母趙姨娘,則與趙姨娘只是賈政的小老婆這個地位有關。

美好的親情能夠使人感受生活的溫馨和生命的美好。小時候,能夠得到父母的愛;長大了,能夠得到戀人的愛;老年時,能夠得到子女的愛,即便在外面經受了些風雨挫折,這一生也夠得上幸運了。

如果沒有過這樣溫馨的親情,即便事業上的成就再輝煌,人生也是有重大缺憾的。

健康

越是損害健康的東西,往往越具有誘-惑力。爲了不至困於誘-惑,重要的是:拒絕第一次誘-惑。

爲金錢損害健康是英雄所不爲,爲享受損害健康是志士所不爲,爲縱情損害健康是智者所不爲。

漢景帝劉啓常常耽於享受。安樂,時任武騎常侍的司馬相如勸諫他說:“明者遠見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元形/司馬相如的這句話,用之於人的健康也是極爲恰當的。

健康是最重要的又是最不重要的,在失去健康的時候健康就是最重要的,在擁有健康的時候健康就是最不重要的。生活中大多人就是這樣對待健康的,後來又不約而同吃了一種藥叫:後悔。

英國傑出的詩人和政論家彌爾頓是因勞累過度而失明,後人稱讚他是盲人中的明眼人。對於社會來說他是偉大的,對於自己來說他是苛刻的。從彌爾頓和類似他的人的遭遇上我感覺:勞逸結合是件難爲也要爲的事。這也是一種人之常情:愛人希望你有才,親友希望你發達,父母希望你健康。父母的要求最低也最高。

保持心境的平和與寧靜,於健康益莫大焉,在生活中能夠 “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抵得過許多養生之道和祖傳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