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讀後感 (通用45篇)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但是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人生》讀後感 ,歡迎大家分享。

《人生》讀後感 (通用45篇)

《人生》讀後感 篇1

打破平靜生活的事情是高加林的叔叔被調回了縣城工作,叔叔的下屬爲了討好這個新上任的上司提前幫高加林安排了到縣委通訊組做通訊員。

從教師到失業做農民,再從農民突然到做通訊員的正式幹部,小人物的命運被玩弄於鼓掌之中,如果沒有自己長久以來秉持的原則,那麼註定了隨波逐流,而這對於高加林來說既是幸運的又是不幸的開始。

幸運的是高加林非常勝任這個工作,他不僅文筆好而且積極向上,很快便嶄露頭角,但對於年輕的高加林來說,對於這突然而來的幸運也免不了的飄飄然。

曾經的同班同學黃亞萍在高中的時候就對高加林有好感,只是工作的原因便沒有繼續發展,而現在高加林也在縣城工作,高加林寫的很多通訊稿都是由在廣播站工作的黃亞萍來讀的。

兩人的接觸便也多了起來,黃亞萍確定了高加林對自己也有好感之後便跟相處了幾年的男朋友張克男分手了,高加林面對來看望自己的巧珍,最大的藉口就是:我們沒有共同語言。

對此巧珍還能說什麼呢?傷心欲絕的巧珍,知道即便是再愛高加林,可也是勉強不了的,很快便答應鄰村馬栓的求親。

高加林與黃亞萍兩個人沉浸在愛河之中,完全不顧小小的縣城有多少人的眼睛都盯着他們,他們高調示愛絲毫不在乎。

《人生》讀後感 篇2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我體驗了高加林式的人生,也承擔了幾次重大跌倒。跌倒了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來了。有的跟頭實在太大了,大到會讓人沉浸在痛苦中無法新生。這種蛻變是非常困難的。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要含淚堅持,只有站起來,纔有可能向前走,只有向前走,纔有看到希望。

《人生》對於我來說觸動比《平凡的世界》更大,後者讓我明白奮鬥的意義,而前者卻教會了我如何正確的、謹慎的去看待我的人生。高加林雖然最後回到了農村,但只要他懷揣夢想,我相信他一定還是會擁有美好前程。這段經歷會成爲他寶貴的財富。只要傷口癒合,就會生出鎧甲。要爲重活的高興,不爲死去的悲傷。

我們終其一生總是在不斷追求更好的,但到了最後很可能連最初的都失去了。說不定我們現在擁有的就已經是最好的了。無論走的多遠,都還是要記得來時的路。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你我皆凡人,終日奔波苦。但還是要保持熱愛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

《人生》讀後感 篇3

之前覺得這種老年人的散文適合教科書或者中老年去看,不外乎人生閒適見微知著的正能量。不料這本不僅文筆典故豐滿,視角立意思維比喻也很贊。更知自己詞庫貧乏,詩詞歌賦更不要提了。散文貌似人人都可做,但其實最見功底比如談女人談男人。典型細節能說的如此風趣,所謂文字的表現力吧,就像舞者具有很強的肢體表現力一樣。覺得新奇好玩享受,即便自己是被罵的那位也欣欣然不自覺地想點頭稱讚,您說的是,非常有道理,該罵!

樑先生可謂身體力行,把文中的一篇"罵人"技巧,表現的淋漓盡致。不過先生是在講道理舉例子,不是無辜"噴空"。

就像雅舍談吃,這裏頗有把萬象話題拿來咀嚼一二的氣派。

近來搭配着看的另一本書都太沉重,實在需要一本玩味的公子哥型的書來調劑一下心情。

《人生》讀後感 篇4

一本好書,在打開的那一瞬間,一隻腳就已經邁進了另一個世界,就像是停靠在“四分之一”站臺的火車,當你擡起另一隻腳的時候,一段陌生之旅就開始“轟轟”的啓動了。

時光是不能倒流的,然而往事卻像那老屋牆角的青苔,溼滑,隱澀,在梅雨的季節,在空曠的舊階上,一點一點的鋪滿,一直鋪到你心裏。生活的苦難是最肥沃的土壤,只有你的心在苦難裏紮了根,靈魂才能夠長成蓬勃的樹冠。《人生海海》就是一棵生長在苦難裏的樹,那粗壯、曲折、蒼勁的枝幹,瑟瑟、凌亂、濃密的葉子,在陽光下努力的活着!

“人生海海”——人生如浩瀚的海洋,變換莫測,暗流涌動,有壯麗,有洶涌。

“人生海海”——人,生在這人海中,愛恨交織,恩恩怨怨,有鄙夷,有包容。

這是一本能帶走你“魂魄”的書,用最樸實的語言,用最真切的感受,讓你的腳步隨着它的字跡一步步走進那個平庸的,世俗的,卻又真實無比的時代。

敢死不叫勇氣,活着才需要勇氣。既然每個人都跑不掉逃不開,那不如去愛上生活。

《人生》讀後感 篇5

人生,是不可預測的。生活的道路不可能是一條直線,而是在曲折中向前延伸。沒有“曲”的積累,“直”永遠是危險的。

生活沒有永恆的痛苦,也沒有永恆的幸福。生活就象流水一般,有時是那麼平展和緩和,有時又是那麼曲折和洶涌。

路遙在《人生》中,敘述了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高加林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糾葛構成了故事發展的矛盾,也體現着那種艱難選擇的悲劇。

命運總是不如願。但往往是在無數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艱難中,才使人成熟起來,堅強起來;雖然這些東西在實際感受中給人帶來的並不都是歡樂。

人生,無非是矛盾與選擇的綜合體。這無關對與錯,而僅僅在於你能否有勇氣在矛盾中作出選擇並勇敢承擔一切的後果。

高加林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人。青年人有信念、敢於追求,但也有自身的弱點。甚至有些人爲了達到某個目標,連基本的做人原則都出賣了。人生都會走彎路,跌倒了,但你要敢於爬起來,因爲人生的路還要繼續。

雖然高加林最終還是回到了高家村,但只要他夢想不熄滅,以往的經歷就會成爲他最寶貴的財富。因爲痛苦往往是人走向成熟的最好課程。

《人生》讀後感 篇6

每個人讀《人生》感受可能不盡相同,比如現在的年輕人,現在是開放時代,網絡時代。

現在的青年讀《人生》無法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情感世界以及愛情觀,人生觀。因爲現在青年沒有經歷五,六十年代的生活,沒有生活就沒有人物感受,那個時代物質貧泛,精神空虛,文化,思想意識單純。而《人生》在人物塑造,情感構思,生活環境,思想意識已突破了時代的範 疇。作者在敘述,描寫,構思,反省等方面彷彿是在 訴話自己的人生。人生不幸,歷盡磨難,愛情 忐忑。

人生是什麼?人生的路爲什麼越走越窄?我們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於是《人生》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共鳴。許多人在淚流滿面中讀完。作者在作品中,作品中有自己的影子。自己路在哪裏?《人生》中的命運也是那個年代多數人的命運,是時代的命運。今天,穿越到從前讀《人生》,再也讀不到從前的味道,《人生》是路遙,而我們的人生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都變了味。文學的功效被社會價值觀取代。人生只看價格,不談價值。人生的路上看不到道德的底線。終究越走越遠,越走越窄…

《人生》讀後感 篇7

人生,一個多麼深奧的詞語呀!朋友,一個多麼美好的詞語呀!前不久,我讀了《讀懂人生》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中有許許多多的富有哲理的故事,讓讀者讀懂人生,讀懂自己,讀懂身邊的人……

這本書中有一段寫得特別好:朋友就是在大庭廣衆,他能維護你的尊嚴和聲譽;在僻靜之處,他能指出你的缺點和錯誤。你富有時,他不求什麼回報;你貧窮時,他會解囊相助。你時,他會爲你祝福,爲你快樂;你危難時,他會將支持和無私地給予你。你心情煩惱時,他會給你送來撫慰,讓你歡笑……

人人都需要朋友,我也有許多朋友。我曾今有一個同桌,每當我緊皺眉頭,雙眼圓瞪,嘴巴嘟着,鼻孔裏冒着粗氣。他就知道有人惹我生氣了,很關心地對我說:“誰惹你了?別生氣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火氣就消得無影無蹤了。前不久自習課上,我的手出了血,他見了,連忙給我拿紙巾。讓我感動不已。

還記得有一次春遊,在我沒有水,口渴難忍的時候,同學老範及時把她的水送了給我喝。我仍能記得那水是那樣甜。

朋友絕不是在我取得好成績的時候陰陽怪氣,而是爲我開心、祝福;朋友絕不是在我困難的時候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手。這纔是真正的朋友!

《人生》讀後感 篇8

在21世紀的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快節奏的社會裏,在這個社會裏,正如香港大學校長所說的:“金錢名利地位,爲世人所追逐。”確實,成年人很忙,忙着買車,忙着買房,忙着在一個陌生的城市立足。少年人也很忙,忙着學習,忙着交際,忙着追逐心中的夢想。可是我想應該有許多人也不明白自己在忙些什麼,並且逐漸在日復一日的浮躁追逐中迷失了自我,丟棄了享受人生的權利。而不懂得享受人生正是這個快節奏社會最大的弊端。

我的朋友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她們家裏有一個習慣,就是晚飯過後的半個小時裏,誰都不能玩手機,如果誰先動了手機誰就負責洗隔天一天的碗。她說起初她並不能忍受半個小時沒有手機的空虛,但是後來卻開始享受這段時間的快樂,享受和哥哥的鬥嘴,享受爸爸泡的茶溢出的香味,享受媽媽臉上溫柔的微笑,這才發現泡在手機裏的生活纔是真的空虛。

享受人生其實很簡單,它並不需要花多少時間或揮霍多少錢財。在清晨露水的陪伴下奔跑是享受,在午後的微風下看一本喜歡的書是享受,在月明星稀的夜晚放一首喜歡的歌也是享受。要先學會享受生活才能理解人生存在的含義,世事變遷,時代隨息萬變,願我們都能在紛紛擾擾中學會享受生活。

《人生》讀後感 篇9

今天,讀了耐磨的人生一文,我被文中的“朋友”深深地打動了。斷了右手的他起初痛苦不堪,寫字歪歪扭扭,笨拙的穿衣,把臉颳得鮮血淋漓,直到有一天,他想開了,開始穿短袖襯衫。因爲,他要學古人那樣豁達,要做個樂觀向上的人,要做個不向命運屈服的人。

想想現在的我們,個個身強體壯,生活在蜜一樣的環境裏,遇到點困難就叫苦連天,與“朋友”相比,我們面對的困難算得了什麼?

記得去年暑假,媽媽給我報名練習跆拳道,一開始感覺挺新鮮,沒想到原來並不是我想象的那麼簡單,每天要做做一系列的準備活動,頭部運動,腰部運動,擴胸運動,手腕腳腕運動。做完了熱身運動,教練再讓我們跑步。然後開始教動作,馬步上端、中端、下端防禦,正拳攻擊等好多動作。一天下來,累得我都快趴下了,回家後堅決不學了,在媽媽的一再商量下,第二天才不太情願的去學習。

現在想想,與“朋友“比比,我真慚愧。我以後也要像他那樣,做個堅強、樂觀的人。我相信:只要堅持,一定會克服任何困難!

《人生》讀後感 篇10

理想是一艘航船,承載着我們的憧憬與希望;理想是初升的太陽,將一盞明燈在我們心中點燃,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許多成功人士,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理想,正因爲如此,他們纔能有今天的輝煌。張海迪正因爲有理想,才譜寫了生命的讚歌;鄧亞萍雖然個子矮,但她爲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最終成了一代乒壇皇后;袁隆平爲了讓人民不再捱餓,勵志當農業學家,成了中國乃至全世界聞名遐邇的“雜交水稻之父”……這些成功人士無一不是從小就有了遠大的理想,並且都有所成就,我從心底對他們產生了敬佩之情。

我的理想是當一名記者,不論環境多麼惡劣,我都要去採訪,報道準確的新聞,幫助廣大人民瞭解更多事情。我還要去外國採訪,見識最廣闊的世界,把我們的祖國改善得更美麗、發達。有了理想,我就要努力,從小事做起,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向着目標努力!加油!我在心中暗暗地爲自己打氣。

理想是一雙隱形的翅膀,帶我飛向天空,衝破雲層,翱翔宇宙,成就輝煌!

《人生》讀後感 篇11

讀完了,有很多字不認識,也沒查字典,算是囫圇吞棗。

這本書一開篇很是吸引我,使用半白半文的語言,煞是樸實,卻着實把雅緻兩個字詮釋的極好。不過後面似乎離雅緻越來越遠了,這本書我覺得應該改個名,叫做:人生忽如寄:跟梁實秋擺脫惡俗人生。這本書最大的特點我覺得是輕諷刺。輕是因爲篇幅短小,每一個主題都不會長篇大論,不會聲嘶力竭,只是小小的反語,表達出觀點點到即止。

我願意把這本書推薦給很多人,尤其是中年人。因爲老年人的思想已經很難改變,年輕人可能感受還不深,或者年輕人的思想已經趨於先進,不必改變多少。而中年人,可能參與各種惡俗活動的人偏多(當然多是迫不得已,也可能被上一代人薰陶的差不多了),而又有改變的可能性。希望那些惡俗的習慣儘快被破除,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什麼是真善美,並勇敢地去追求。

《人生》讀後感 篇12

讀這本書的時候心情真的蠻複雜的,真的覺得這就是人生啊。忍不住代入去思考,如果我是高加林,我會怎麼做呢?人的一生太複雜了,愛情重要,但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東西要考慮。

以前一直覺得愛能突破一切,長大後發現:門當戶對,價值觀,文化程度這些都是不得不考慮的。高加林如果真的跟巧珍在一起了,可能也不會太幸福吧;那跟黃亞萍呢,也不一定。愛情想象起來也許很美,但現實往往樸素,煩人得多。

當看到巧珍最後和馬栓在一起了,我反而爲巧珍高興,那就踏踏實實,跟一個真正愛你的人過一輩子吧。雖然高加林很絕情地拋棄了巧珍,“渣”,但是又覺得像他這樣一隻大雁,如果能讓他去到更廣闊的天地發展也沒什麼不對。最後看到他灰落落回到農村,還是有些惋惜,覺得是那個不公的社會埋沒了人才。閱讀的時候,有時候同情巧珍,有時候又是加林,克南,讀完後想了想,其實這就是人生,無論是書中還是現實中,其實每個人都有很多無奈,那能怎麼辦呢?哭過笑過,第二天洗把臉冷靜一下,又是新的生活。

《人生》讀後感 篇13

這個暑假我讀了路遙先生的《人生》這本書。正如他在開頭引用柳青書中的句子“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書中主人公高加林這個年輕人,他的經歷跌宕起伏。從高中畢業回到村裏當民辦國小的教師,後又被人擠掉了當教師的機會,被退回農村當農民。在人生低谷時,與單純善良的劉巧珍相愛相知。但不久後叔父高玉智作爲區勞動局長回到高家村,讓他有機會“走後門”到城裏做通訊幹事。再次回到城市的高家林糾結後決定拋棄農村姑娘巧珍,選擇了對自己前途有益的城裏女性黃亞萍。而黃亞平男友張克南母親爲了替兒子抱不平,舉報加林走後門,這一次高加林丟了工作,失了巧珍,又被打回農村,做回了農民。

但至此是小說的結尾,卻不是高家林的結局。最後他理解了德順老漢對她的開解“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他決定重新好好開始生活,這可能是這個年輕人的又一次起點。

可能你會想如果他不走後門,如果他不選擇黃亞萍,如果。如果他能在人生重大選擇時,能提前想到後果?那當然不可能。人生總是充滿未知,也充滿變數。

什麼是人生啊?人生就是我們要面對的種種選擇,及在選擇之後,我們要付出的代價和必須承擔的後果。選擇的對與錯,我們在之前都無法知曉,我們都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想,我們能做的只有不忘初心,不違背道德和法律,珍惜當下,知足常樂。

《人生》讀後感 篇14

偶然間,翻開路遙的《人生》,被一行行淳樸的文字所吸引。在書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從主人公高加林的一生經歷,我看到了他的跌宕起伏與無奈。從教師到農民角色的轉換,使他難以面對現實,痛不欲生,而在這期間,她卻收穫了一份最純真而美好的愛情,陪伴他度過最低谷的時期。而沒過多久,這個農民走進了城市,由於信念的不堅定,使他放棄了單純善良的農村姑娘,選擇了高中同學黃亞平。誰又能想到,命運又一次捉弄了他,使他重返農村。他的一生,在得到中失去,在失去後得到而又失去,正如小說中路遙所說:“生活啊,有時候讓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候又讓現實變成夢想。”

什麼是人生呢?我認爲人生就是在你這一生中面對的種種選擇,以及作出選擇之後,所付出的代價以及所承擔的後果,選擇或對或錯,後果或成功或失敗,但這都無可厚非,因爲都是自己的選擇,也正是在種種選擇中,纔有了感悟人生,收穫經驗的機會。

誰也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我們能做的唯有珍惜眼前,活在當下,知足,方能長樂。願我們在作出選擇時能不忘初心、滿懷理性與道德。也希望在多年之後回望自己的人生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爲而羞恥,願老去之後,有一個嘴角上揚的青春。

《人生》讀後感 篇15

人生有無數的選擇,我們總希望選擇正確的道路。就像做題總想做一百分一樣。

但是成年以後才發現,哪有那麼多是非對錯,黑白分明,生活大多是灰色地帶,每種選擇都沒有標準答案。選擇了走下去就對了。

當然,爲了避免重走前人路,一般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前輩會給我們無數告誡,但是年輕氣盛的小青年們總是聽不進去的,千人言萬人語不如實實在在的跟頭最教育人。第二種就是多讀書,經歷並體會別人的人生,增加間接經驗也可以避免多走彎路。

關於愛情,這玩意無法捉摸,沒有特點可循。高加林和亞萍是相似的一類人,張揚聰敏有大野心。有共同語言有共同理想,三觀非常合適,但同樣自私。愛自己比愛別人多。

巧珍如同金子般的女人,溫柔賢惠,善解人意。因爲環境侷限導致沒有文化,和加林沒有共同語言更沒有相同的三觀,更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加林在最初失意的情況下是巧珍給了他溫暖,所以相愛相戀,但加林更愛自己和自己的前途。所以有機會成就自己的時候他選擇了亞萍,三觀合適,物質樂觀,事業愛情雙豐收,又有多少人能抵得住這種誘惑?

命運愛開玩笑,人生跌宕起伏。加林再次跌入人生谷底纔看明白了一切的真相。亞萍愛他,但更愛她自己,本就是一類人。至於他自己,真的愛巧珍嗎?還是愛巧珍對他的愛?

物是人非,愛情如煙,說不清道不明。不如像巧珍那樣,選擇了就努力去熱愛,熱愛生活,熱愛身邊對自己好的人!

《人生》讀後感 篇16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之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路的,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是柳傳志之女柳青讀《人生》的肺腑之言。路遙先生寫的《人生》讀後令人感慨萬千,不光是對愛情,也是對人生的一個新的看法。我們都知道:生活是現實的,同樣也是殘酷的,認清現實才是大道理,對於接受不了的事物,你應該學會繼續努力掙扎,而不是妥協,因爲我相信總有一天會從這命運的枷鎖中逃脫開的。這篇小說是以改革時期陝北高原城鄉生活爲時空背景。講述了高家林,劉巧珍,黃亞萍之間的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

“我死不了,她就活着。”這是德順爺爺愛情的定義。在文中我最喜歡的就是德順爺爺,他妻室兒女,應該算是了無牽掛。按常理說應該是無“幸福”可言,但他卻獲得了真正的幸福,正如他所說的:“我栽下一撥樹,心裏就想,我死了,後世人在那樹上摘着吃果子,他們就會說,這是以前村裏的光棍老漢德順栽下的。”內心是如此的寬大。

文中最令我趕到難過的是巧珍姑娘,那麼好的一個女子,那麼愛他的人。卻被高加林給拋棄了,一條紅頭巾,成爲了他們之間的最後一場紀念。而她卻不恨他,最後還幫助加林找工作。

故事的結局是開放性的,我在此不想討論高加林的任何事情,只願他經反思後能真正的成長起來。

《人生》讀後感 篇17

我們欣賞相同的《人生》感悟不同的“人生”回首着各自的“人生”。

新時代有句口號是:我的人生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可身處現實的平凡生活中真的能夠如此嗎?我想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坎坎坷坷、起起落落都或多或少的經歷着不想擁有的變數,高加林的人生經歷正是我們生於農村鄉下里這種普通樸實的百姓的寫照,這個看似公平的社會實則永遠沒有公平而言,且不說高加林對未來生活的慾望和對巧珍感情的對待是否正確,就他對工作態度而言可以說是個非常努力的人,也算有才華的人,可最終卻被現實狀況戲虐了,我個人覺得其實也是對社會的損失,因爲就此埋沒了一個人才,即使不是人才也算是個工作中肯爲社會服務全力以赴付出的人。

至於在感情方面我們站在巧珍的立場我們是心疼的,但如果站在高加林的角度呢?換作是我們自己會怎樣選擇呢?人心都是貪婪的,希望能夠擁有的一切都是讓自己滿意的,可事無圓滿,高加林的人生跌宕起伏,總是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被戲劇化,每每一切都是來的那麼突然,一切都恍然如夢,未來高加林會變成什麼樣子?是從此萬念俱灰,還是依舊雄心壯志,又或是平淡且從容的在這片土地上安守流年?

說到這裏我彷彿突然切身經歷了一句話,真正領悟了這句話: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只有經歷過大風大浪後才能擁有的心境。

《人生》讀後感 篇18

人生既漫長又短暫,在路途中所遇見或享受的金錢與名利都是過眼浮雲,不值得留戀與牽掛。其實真正珍貴,無價的事物往往是最初的信念與高潔傲岸的品質。這些道理直到我鑑賞《人生》這本書之後纔有所感悟。

《人生》的作者是王衛國,此書的內容主要講述一個落後,封建,與世隔絕的小山村中,一位胸懷大志的民辦教師高加林因村書記濫用職權被撤去工作,想要控告村書記卻因封建思想放棄。百般無奈之下,只能委屈求全變成農民,又陰差陽錯與村中大戶的女兒談戀愛。因爲一次巧合,他被馬佔勝調到縣裏工作。之後,他一路風生水起,如履平地,在縣中成爲郝郝有名的人物。但是他爲有好前途,狠心拋棄深愛自己的女人,與另一個家財萬貫的小姐結合。但因被檢舉揭發,一夜間從縣中的名人淪落成一個身無分文的農民。回到農村後,衆叛親離。他才明白最寶貴的事物其實是最初的信念。

讀完這部小說後,我深切的感受到人生的大起大落。有的事情從一開始就註定是一條難以回返的路,當自已失去一切,歷經人生的風風雨雨後才能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纔會明白最珍貴的東西是自已的初心與信念。但人生同樣是無止盡的,只要始終懷着心中的信念,永往直前,就可以創造璀璨人生。

人生就像黑暗中的指路燈,爲你照亮前方的道路。人生也像無盡頭的長巷,你永遠也無法猜測到下一步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只要保持一顆永恆不變的心,人生自然就會美好。

《人生》讀後感 篇19

讀完路遙的《人生》,有幾個小感觸,雖然我的閱歷有限,但是這其中的道理似乎也明白!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人們常說,浮的高,跌得重。無論到了什麼時候,做人的根本不能丟……

再有,最重要的一點:人似乎總在追求着自己得不到的東西,對於得到的,或多或少就缺少了那麼一點點價值。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的,當你瘋狂的追尋着更加新奇,更加具有誘惑力的物品,突然間失去它時,或者再也不屬於你時,你纔會猛然警醒,這樣東西早已融入你的血液……高加林失去了他的‘金子’,一輩子再也不會有了……縱然他疼得撕心裂肺……

說得再俗一點,我覺得人生就像打麻將,不管手裏的這副牌是好是壞,亦或是不留神發錯一張牌,你都得按照排場的規矩認認真真的玩下去,不能隨便就把牌一推,說,不玩了!

所以,我們都要好好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利用這一切去創造我們魅力四射的人生吧!2011年,祝福,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

《人生》讀後感 篇20

所以高加林頹喪的說:我本來得到了金子,但是我又把金子扔了,現在我覺得活着實在沒有意思,真想死……

高德順老人便說:如果按你說的,我早該死了,我,快70歲的孤老頭,無兒無女,一輩子光棍一條,但我還天天心裏熱騰騰的,想多活它幾年,我雖然沒有妻子兒女,但是我愛過,痛苦過,我用兩隻手勞動過,修過路,栽過樹……這難道不是活着的意思嗎?

一個飽經滄桑的老人,因爲錯過了愛人便秉持着“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的那個心上人,所以我這一輩子也就不娶媳婦了”。

娶了一個不稱心的媳婦,就像喝涼水一樣,寡淡無味,如果我不死,她就活着,她一輩子就揣在我的心裏。

這一番話進入了高加林的心中,他忍不住的痛哭,爲他得到而失去的巧珍。

小說讀完,忍不住的代入,如果自己是高加林會怎麼辦?如果自己是巧珍不能跟愛的人在一起會痛苦嗎?

好吧,願我們都能尋找到那塊金子,並且牢牢的抱住,可別不小心弄丟了。

但是,這篇小說每個人讀起來是不一樣的,根據每個人的人生經歷,每個人有自己的不同理解。

其實,人生也可以說是每個人的人生,只是“不同的人生經歷”而已,難道不是嗎?每個有人生經歷的人,都是一部“人生”大片。也許是愛情,也許是事業,也許是官場,你是否也做過有昧良心的事,而最終得到生活的懲罰呢?

《人生》讀後感 篇21

路遙筆下的人物是鮮活的,深刻的。他對人性的探究通過每處細微的心理活動立馬就能讓你相信這人物是活生生存在的。篇幅很短,讀起來引人入勝。

的上部分寫不想當農民的高加林民辦教師職位被頂替下來後,心情遭嚴重打擊,於此同時一直暗戀他的,“二能人”的女兒巧珍勇敢向他表白,於是高加林接受了他的愛。巧珍陪他度過了內心最熬煎的時光。

下部分寫他有機會到城裏工作後,遇到高中時的傾慕對象黃亞萍從而引發的情感糾葛,以及工作上巨大的變化……

現實是不能以個人的意志爲轉移的。誰如果要離開自己的現實,就等於要離開地球。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尤其是對於剛踏入生活道路的年輕人來說,這應該是一個最重要的認識。

讀完之後書的引子部分我仍然能記得,人的一生雖然漫長,但緊要處長長只有幾步,尤其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書中那句:生活對她這樣的人總是無情的。如果她不確立和堅定自己的生活原則,生活就會不斷地給她提出這樣嚴峻的問題,讓她選擇不行。不選擇也不行!生活本身的矛盾就是無所不在的上帝,誰也別想擺脫它!讀來也讓我頗爲受用。感謝作者寫出這樣好的書,也感恩我能讀到這麼好的書。

《人生》讀後感 篇22

在《人生》開篇的地方,路遙引用了柳青老師的一段話使我感受尤爲深刻,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的選擇,選擇的人生,或對或錯,一切未知。但我想說的是,不要因爲烏雲遮住了藍天而止住我們飛翔的翅膀,也不要因爲洶涌的浪濤而打破我們乘風破浪的勇氣,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慎重選擇,堅定信念,勇往直前!

人生,更需要腳踏實地,積極進取。主人公高加林艱難曲折的人生告訴了我們:一個人如果缺少了積極進取,奮鬥向上的銳氣,生命的航向只能讓別人隨意撥轉,高加林最終被人生無情的捉弄了,他失去了事業,失去了愛情。每個人的人生各不相同,相同的是做人的.道理。人活着,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得意還是失意,都不要丟掉自己做人的根本。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命運的變化中,變得從容,保留住最珍貴的東西,沒有得意時的猖狂,也沒有失意後的落寞。

匆匆人生幾十載,我們應該去珍惜和感恩,這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生活態度。去感謝那些愛你的人和你愛的人,感謝你的家人、朋友、同事、同學,甚至是商店的老闆、餐廳的做飯師傅,感謝所有與你生命有過交集的人,因爲是他們陪你走過人生的每個階段,用足跡將你空白的生命歷程全部填滿,讓你體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

《人生》讀後感 篇23

路遙先生的《人生》我一共讀了兩遍。學生時代第一次看,當時正是懵懂的年齡,其中巧珍和高加林以及高加林和黃亞萍的愛情故事,每每看到我都會偷偷笑。現在四十不惑,經歷了一些事情以後,再讀《人生》,高加林大起大落的人生,他每一個節點的選擇都是那麼真實,那麼牽動我的心。兩次閱讀,感觸截然不同。

有時候一直覺得人生如戲啊!當我們一時感到不順時,到底該怎樣調節,到底該怎樣抉擇。在一些誘惑面前,我們該怎樣把握好自己?機會都是給有準備的人,樂於進取的人準備的。如果一次機會沒有把握好,人生就會改變,想要扭轉真的很難。人生這條路真的是曲曲折折啊!走的越遠,經歷的越多,我們從中學到的東西越多,領悟也就越多。

人生這條路真的很難走,但一定要好好走。一定不能忘了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一輩子不能忘。做事更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受周圍環境影響,要做本真的自己。機會錯過還可以再有,但是如果傷了最愛自己人的心,那就不會再有了。

最後用《人生》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來總結“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 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好好把握吧!

《人生》讀後感 篇24

人生,什麼是人生?我依舊不能完整回答。但通過《人生》這本小說,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人生路上的選擇是何其重要。當我們整日爲理想生活奔波時,請偶爾放慢腳步,回顧一下,在這條路上,我們是否被名利矇蔽了雙眼?這條路,真的值得我們繼續嗎?

當我們保持清晰的頭腦,我們才能做出理智的選擇,莫不能讓一時的衝動放棄最珍貴的東西,落下高加林的下場。

生活低沉、暗淡無光的高加林在劉巧珍的無私陪伴下,生活有了希望,有了熱情,於是他們之間開始了衆人反對的熱戀。因爲叔父的關係,他進城了。他的私心、他的貪夢使他開始討厭那個處處爲他,黑暗中陪伴他的劉巧珍,因爲他想趁機討好黃亞萍,與她一起去南京,去大展宏圖......

生活總在不經意間改變了軌跡。他是走後門纔有工作的,正當他自以爲是,飄飄然肆意快活時,他被告了狀,他的夢頃刻間破滅了,他不得不回鄉做一輩子農民。巧珍的出嫁使他最後的美夢也化作泡影。他悔恨,他是該好好悔恨。曾經有一份真愛擺在他面前他沒有珍惜,肆意賤踏,如今當他一貧如洗時,那個真愛仍處處爲他考慮,只是,他們回不去了。

我討厭高加林,雖然在高家村人眼裏,他是一個高尚的人,可在我看來,他不高尚,甚至卑鄙。他將別人的情感玩弄於手掌,眼前的美好讓他忘記如何去後悔。他辜負了生活,也終將被生活所辜負。可憐的巧珍,心像土地那樣寬廣,容納一切,爲了心中的摯愛,犧牲一切。

人生就是這樣,一旦做出錯誤的選擇,就要做好承擔選擇帶來的後果的準備。人生路漫漫,選擇的機會何其多,一步錯,莫不可步步錯,我們能做的就是及時止損,將不好的後果降到最低。

《人生》讀後感 篇25

人生不就是這樣,在一次次選擇裏被成就或者被戲弄。無論我們多麼拼盡全力,總有一些無法控制的事情左右着我們。當回過頭去看,或幡然醒悟,或悔不當初都成了最大的嘲諷。可是我們只能向前看,並且好好的活在當下,繼續新一輪的拼盡全力。生命本就是無奈的堅守,需要我們在最渺茫的盡頭尋找生的意義併爲之獻出自己的一切。

人物的經典就在於他寫出了所有人要面對的問題和必須經歷的命運。年輕時,我們不能灑脫的說一句,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因爲當下的那個稚嫩而熱情的自己對這個世界懷抱着多大的希望和勇氣,做什麼都是對的,至少證明我們愛過、恨過、失望過,可是後來生活的面目總得全部都展露在陽光下給我們這些熱情過火的人看,最終我們都該醒悟、面對、認清,再去把稚嫩交給歲月,把熱情交給理智。我們總得被現實打回原型,再次回望時,山不是山,水亦不是水,在充滿疑惑和疲憊的心裏一次次的去尋覓和思考。也許我們認爲我們熱情的很堅強,可事實是我們剛強的不能彎曲只能折斷。傷過、痛過,一次次的去切膚之痛教會我們在原來的地方再長出一些智慧,生出一些柔軟,這也許就是韌性。

當高加林看到昔日的家鄉和親友其實無比雄壯和親切,當巧珍決然另嫁他人時,當黃亞萍明白自己更愛的是自己時,當克南敢於面對全部的自己時,所有的人其實才啓程,所有的路其實才剛剛現出眼前。

不必爲加林重回土地而扼腕嘆息,不必爲亞萍選擇放棄而憤憤不平,不必爲巧珍愛而不得而唏噓不已,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來時的路爲當下做了決定,而當下的決定不再有曾經的盲目。我們只需再次揚帆起航,莫問前程!

《人生》讀後感 篇26

前兩天閒來無事,就把路遙的《人生》看了一遍,剛開始我還以爲這本《人生》是寫了很多又長又臭的大道理,沒想到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這本書是一本小說,講述了20世紀70年代在陝北地區發生的故事,故事圍繞主人公高加林從畢業到參加工作後幾年的起起伏伏的人生髮展機遇和挫折,從一個微觀的視角,講述了“人生雖然很漫長,但是關鍵處只有那幾步。”的深刻的人生哲理。

通篇讀完,最大的感觸就是,高加林的故事很像我們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習過的“小猴子掰玉米”。一開始小猴子有個玉米,但是它看見了桃子和西瓜,於是就扔下玉米去追桃子和西瓜,但是桃子和西瓜沒有追到,回頭再去找玉米,玉米也不見了。在那個年代,劉巧珍一個農村女孩和你戀愛,名聲敗壞了,以後讓人怎麼找婆家?!同時,從擇偶的標準來看,即使劉巧珍不漂亮,單衝她這個賢惠的品質,你也不能拋棄啊!更何況人家女孩還幫你“賣饅頭”,三番幾次地跑到縣城給你送錢花,這樣的女人真的是打着燈籠都找不到,然而高家林卻拋棄了她,和黃亞萍在一起,讓人氣憤。

正如我們一句農村俗語所講:“吃着碗裏瞧着鍋裏。”剛剛盛了一碗飯,還沒有吃,恰好看見鍋裏有更好吃的,於是放下筷子去鍋裏撈,結果僧多粥少,鍋裏好吃的東西沒有撈到,回頭到桌子上想吃自己原來的那碗飯,卻發現那碗飯也被別人給吃了!

因此,在人生路上,我們可能會遇到很多風景,見到各種各樣的東西,也可能會有一些比較多的誘惑,但是我們必須凝聚心力,根據自己的現實情況做出最優的選擇!而且,無論是感情,還是工作,我們都不要好高騖遠,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走向前方!

《人生》讀後感 篇27

師範剛剛畢業的時候,曾經買過一本路遙的《人生》。後來被同學借走了,輪流閱讀之後,再也找不到了。畢業二十年後的今天,我又一次從網上買了這本書,讀起來依然是那麼引入入勝。雖然工作很忙很累,但是忙裏偷閒依然還是在兩天之內讀完了這本書。

閱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感覺是自己的內心最安靜,也是精力最集中的時候。讀小說我是最容易陶醉在情節中的,因爲作者寫出的故事情節總是那麼扣人心絃,讓人閱讀成癮。而且讀起來內心感到無比開心和充實,有時候就像剛剛被熨斗熨燙過的一塊布那樣,那麼平坦,那麼舒適、整潔。

我們的內心被世俗已經衝撞地過於俗氣了,沾染了太多的灰塵。有時候真的需要用這樣的文學作品來洗滌一下。讓我們的內心變得乾淨一下,明朗一些,也能夠卸下太多沉重的包袱,讓內心輕鬆地一路前行。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實有趣,減少一些俗氣,多一些靈氣。

讀《人生》這本書,彷彿帶領着我們穿越歷史的隧道,走進了那個特殊的年代。那個年代有理想,有抱負的年輕人很多,但是真正能夠施展才華的地方卻很少。就像文中的高加林一樣,他是一個有理想的新青年,有能力,有文化,有才幹。但就是走不出大山,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舞臺。或許是他的心裏素質在作怪,他是一個好高騖遠的人,眼界很開廣,但是現實很殘酷。命運的捉弄只能讓成爲一個農民,但是既然已經成爲了農民,就應該做一個有理想的新式農民,但是他沒有做到,他心中依然對外界充滿着無限憧憬,做着不務實際的夢想。幹活的時候沒有集中所有的精力和時間去做,而是心猿意馬地做着農民的活,心理卻想着別的工作。這樣心不在焉的工作方式或許註定他人生會遭遇很多波折。

《人生》讀後感 篇28

好久沒有讀小說了,也好久沒有看電視連續劇了,因爲怕那些複雜的情節所感染而一發不可收拾,果然如此,看了路遙的《人生》,他的入筆是那樣輕但是引人入勝,沒有恢弘的氣勢,沒有九曲迴腸的情節,但是會給人心靈的震撼,農村題材,如同《平凡的世界》也是農村題材,用細膩的筆劃刻畫着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再用鮮活的人物說明着一個個發人深省的人生哲理。

《人生》措寫了一個優秀的農村青年高加林一波三折的人歷程,從一個普通農民到一個代課老師,代課老師的名額被擠,從代課老師再到農民,因爲叔父的關係又轉正成了國家公務員,後又因爲別人告發(因爲走後門),重新回到農村的經過。其間高加林經歷了愛情,深深愛他的農村姑娘巧珍,後因爲成爲國家公務員又戀上了城市女孩黃亞萍,當他再走回農村,不得不和黃亞萍分手,此時巧珍也已經嫁人。一段人生歷程,一段愛情故事,雖然前前後後的幾年時間,但像是人的一輩子,什麼是人生中最珍貴的東西。

人一生有很多的誘惑、有很多的理想,但我們不能夠飄,我們必須在路上走纔會更踏實,命運也許會給我們一些機遇,但機遇來臨,我們不能夠忘乎所以,因爲命運也許會索回他的贈予。就如一句話:厚德載物。當人得到太多的時候一定要有足夠的德行來承載得到的所有。

我想作者爲什麼沒有寫人的完整一生,也許他就是讓人有機會來自省,來修正自己的錯誤。但真實的人生是殘酷的,我們不能拿我們自己短暫的人生做爲試驗場,我們必須好好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次機遇。那樣纔會少留遺憾,多些精彩。

《人生》讀後感 篇29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加林!

這部作品是讀完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一口氣讀完的。兩部作品的時代背景相似,只是時間跨度不同。

《人生》的故事情節相對簡單,圍繞着一名農村青年加林的工作及情感糾葛展開。一名有理想,血氣方剛的青年,在權利鬥爭的漩渦中所表現出的無奈,而又不服輸,在面對新的機會時所表現出的熱情,對新世界的極度迫切的渴望,讓我無時不刻爲他的命運感到心潮澎湃。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加林。無論出身何處,我們都有絕望的時刻。但我們都在努力的抗爭,尋求哪怕一絲的希望,就好像加林寫給他叔父的信,都會成爲自己心裏莫大的安慰。我們不斷掙扎,向上,想拼命掙脫,甚至犧牲了很重要的東西。我們在取得成績的成就感和不斷自省中搖擺,僅爲了心中的那一絲絲光,飛蛾撲火。

然而,這不僅僅是對事業和生活境況改變的追求,對於愛情亦是如此。巧珍對愛的執着和詮釋,讓我感到驚訝。無私大膽的愛,有很多。但在加林做出另外選擇時,她所表現出的灑脫,成全以及寬容,是難能可貴的。放手比愛更有挑戰。同樣的,無論亞萍對加林的愛是否有附加條件,她敢於正視自己的情感,追逐心中所愛,其中的勇氣並非常人所有。

不得不說,小說的結尾還是頗出乎我意料的。180度反轉的人生,對於主人公似乎殘酷了些。但他所表現出的坦然,對自己所作所爲的反省,還是讓人動容。

路遙的作品終究鼓舞人心。敦促我們勇敢擁抱命運,做出改變,即使我們只是一個平凡的人。

《人生》讀後感 篇30

《人生》這本書,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也讓我看到了做人的衆多無奈和社會的殘酷。

對與高加林這一形象,他的最後境況,我覺得這是他應得的。作爲一個農村人,想擺脫農村種地生活的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他的一些做法卻令我氣憤。起初,我很同情他被撤銷教師資格,但是隨着劇情的發展,我覺得他是一個自私、冷漠、無情的人,爲了自己的事業和前途,毅然決然地拋棄了在他困難時陪他的巧珍;憑着巧珍對他的愛,而肆意傷害她。

他通過走“後門”獲得了一個工作崗位,最後也被人無情地揭發並將其打回原形。

書中巧珍的形象,我覺得她過於懦弱,自卑。以爲有文化的人高高在上,對別人的安排總是屈服,儘管內心也很不願意,但對高加林的愛戀讓自己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我認爲,當高加林向她提出分手時,她應該勇敢一些,其實他們是可以在一起的。

這也諷刺了婦女在那個時代的下等地位,只有被安排的命運沒有一點主見,最後也以痛苦結局而告終。《人生》讓我明白,有上進心、愛慕一個人固然是美好的,但也應講究原則,講究方法,靠自己的努力奮鬥來的纔是最美好的。

我們不能抱怨父母沒能給我們一個富裕的生長環境,畢竟生長在什麼家庭,處在什麼樣的社會誰也不能決定。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能夠努力,夠勇敢,愛情總會有的,房子車子也會有的。

在這裏我想對所有奮鬥的同學們說:“努力吧,奮鬥吧,拼搏吧,不要在大學聯考結束時才後悔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我希望所有的學生都能夠拼兩個春夏秋冬,搏大學聯考無怨無悔!

《人生》讀後感 篇31

人生很漫長,但緊要處只有幾個,要慎重選擇。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那麼幾步,個性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口的,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無論哪一個,走錯一步,能夠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能夠影響一生。就像《人生》中的高加林一樣,其實所有的路都是他自己選取的。

沒有人的人生路是筆直、順利的,從小到大,我們的生理與智力都由弱變強,沒有人剛剛降生時就強悍,應對周圍的世界和自己的生活,沒有人有絕對的自信。一句話,我們都以前是弱者,都是經過無數的努力,才成爲此刻的自己。於是,在高加林身上,我們無一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們能夠體會他被人頂替了民辦教師職位後的憤恨,能夠體會有知識有抱負的他,應對自己重新成爲農民這一現實時的苦悶,甚至當他獲得巧珍的感情時,作爲讀者的我,內心也浸潤着清涼的感動,對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學作品的神奇之處在於,它在製造距離的同時,也製造了關聯性,讓你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讓你與作品中的人物不自覺地產生“同感”。

書中有句話特別好“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做事要憑自己的良心,不能被自己所處的環境所變化,保留自己最真實的一面。在面對一系列艱難抉擇的時候,好好的想清楚,不要傷害那些深深愛你的人,我們可能會失去一些機會,但是它還有可能會得到,有些人我們一旦錯過了就不會再有。

《人生》讀後感 篇32

《人生》我相信大家基本都讀過,這本書是路遙的成名之作,而我讀這本是因爲假期作業要求。剛開始我對這本書的印象並不好,但我沒想到這本書會如此的吸引我。

這本書講的是高加林工作失意,下放農村與巧珍相遇而後相知並相愛,但最終卻未能與之攜手一生的故事。

而在書中他與巧珍的感情糾葛深深牽動了我的心,讓我不禁思索感情的真諦。其中最讓我震撼的事巧珍對高加林堅定不移的愛,但當她與高加林不被父母看好,被世人所唾棄,她卻願意攜着高加林的手勇敢應對村民的指指點點。巧珍的勇敢讓她收穫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感情。

當前途和感情放在天平的兩端,你會作何選擇?而高加林卻選擇了前途,他辜負的不僅僅是巧珍這個如金子般的女子,還是對黃亞萍的不負職責。人爲了一時之利,而做出的決定是經不住時間的研究的。而高加林也受到了張克南媽媽的報復,前途隨着黃亞萍而離去,而他內心唯一的摯愛,巧珍也懷着一顆破碎的心嫁給了老實憨厚的馬栓,高加林失去了他追求的前途,巧珍也失去了他所追求的感情。都說相思好,相思催人老。幾番費思量,還是相思好。即使是高加林拋棄了巧珍,但當高加林一無所有時,還是他心中的巧珍願意幫忙他。

高加林的父親和德順老漢雖然是這片土地的兒子,他們從勞動生活總結的人生哲理是如此的深邃,並給予我強大的力量。

做人永遠不能忘本,無論我們走的有多遠,都不能忘記自我來自哪裏。生活會欺騙你,城市的繁華會迷惑你,可是你的故鄉,在這片土生土長的勞動人民回無條件的堅定的支持你。即使你犯再大錯,善良的人們不會去落井下石,而回以博大的胸懷原諒你。

《人生》讀後感 篇33

昨天看完了路遙的《人生》,細細品味之下,不僅感嘆作者緊扣主題的寫作水平之餘,也爲高加林(《人生》的主角)、劉巧珍(《人生》的角色)感到悲哀。

《人生》講述了主角高加林因爲高明樓(農村書記)要安排自己的孩子當教師,從而被迫從教師這一神聖職位到返回農村勞動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

起初的高加林,是一個皮白肉嫩的讀書人,而劉巧珍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美麗善良的農村女,從小就喜歡着擁有才華的高加林,終於在一次兩人並肩回縣城的路上,高加林感受到了劉巧珍的熱愛,在經過思想上的鬥爭後,高加林和劉巧珍在一起了。

儘管家裏人不停的反對,但劉巧珍的堅決和對高加林的愛不曾動搖半分,就在謠言和反對聲將戛然而止時,峯迴路傳,高加林的舅舅高玉智回來了!隨之而來的是勞動局局長這一身份,雖然高玉智謹守黨的紀律,不讓高加林走後門工作,但奈何手底下的“聰明人”把高加林推上了縣城裏的“通訊幹部”,從此高加林大展身手。

黃亞萍是高加林的高中女友,在得知高加林來到縣城後,舊情復發,與現男友張克南分手,與高加林在一起。高加林在一次與劉巧珍的聊天中,發現自己對於劉巧珍所念叨的瑣事已經感到厭煩,就像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在對話,最後決定和她分手和黃亞萍在一起。

故事的最後是悽美的,高加林被張克南媽媽舉報走後門,被遣回農村勞動,並且發現自己喜歡的是劉巧珍,在愧疚與後悔之下,與黃亞萍再次分手,但當他回去後,劉巧珍已經結婚了。

有時候,一錯過,就是一輩子。轟轟烈烈不是愛,平平淡淡纔是真。

《人生》讀後感 篇34

路遙,出生於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陝西清澗人,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以農村題材爲主,描繪了農村與城市發生的事,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其實和史詩般的品格獲得了第三屆茅盾文學獎。作品主要有《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裏》《我和王叔六次相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風雪臘梅》等。

路遙出生在陝北山區的一個貧困家庭,七歲因家裏貧困被過繼到伯父家,文革開始後受影響到69年回到家務農,在期間做了許多臨時性工作,路遙始終認爲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即帶着農村味又帶着城市味,他始終堅信人生最大的幸福在於創造的過程,而不在那個結果。所以他認爲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生才活得更充實。他始終深深的糾纏在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中感受生活。

路遙在寫這篇文章的背景是:他早在大學讀書時,路遙閱讀了大量名著,對新中國文學成就一番巡視,他發現以前的小說帶有臉譜化傾向,而人的思想是複雜多變的,絕不能把人性簡單劃分,之這一點深刻地體現在《人生》中。

路遙年輕時不停奔波在城市和農村中,他最爲熱愛的生活即是“城市交叉帶”,充滿生氣和機遇的生活對於他那樣身處封閉而又貧困的農村知識青年構成了雙重刺激。路遙思考並理解這一現象。在城市化波濤洶涌的衝擊中,他提出農村知識青年何去何從。

人生的路經歷過,才知道有長有短。不經歷風雨,又怎會見到彩虹,不經歷寒冬又怎會體會春光的溫暖。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時好,學會在生命的沉浮中體會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春的豁達。

人生,有的時候它把夢想變成現實,有時卻把現實變成夢想。

《人生》讀後感 篇35

時隔多年,當人生再次步入十字路口,我又重新拿起了這本厚重的著作,試圖從中尋找一些夢想的痕跡。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一部《人生》,儘管沒有了高加林,現實生活中的90後大學生們又何嘗不是新時代的楊加林、武加林、薛加林。你以爲你考上了大學,學習了經濟、檢驗、護理似乎就真的可以爲祖國的衛生事業及金融行業貢獻你當初的宏偉大志,你以爲這個社會就應該是尊重知識、崇尚自由、注重公平,實則既不是知識欺騙了你,也不是時代辜負了你,其實我們不得不如同高加林面對黃土地一樣,對待自己現在的生活,只有真正將自己的根在黃土地中扎穩紮牢,你才能在自己澆灌的樹頂看到不一樣的風景。

小說通過高加林的幾起幾落,及其與黃亞平、劉巧珍的愛情糾葛來推動整個故事情節的發展,它所反映的絕不僅僅是小說主人公的人生起伏,更是對當時陝北農村現狀及變化的情景再現,是對知識分子命運的沉痛思考,是對國家未來的隱隱擔憂。

“一個男子漢,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那就變成死狗了”(德順給高加林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小說中類似的論述不勝枚舉,無論是通過人物對話還是穿插於篇章之中的對理想、對青年、對人性的闡述無不字字珠璣,讀來如夢初醒、當頭一棒。無論你身處何地、心在何方,更無論你年長年青、事從何業,一本《人生》都能讓你不再感念生活的艱辛,不再模糊心中的理想,不再荒廢流逝的時光。

從現在起改變不容撼動的習慣,停止刷動抖音的手指,戒掉想要吃雞的衝動,不要再讓手機擠佔你本不寬裕的時間。時間不等人,青春在流逝,活在當下,人應該對得起自己的青春,對得起曾經的十年寒窗,對得起自己曾經的初心和理想,是《人生》給了我新的人生。

《人生》讀後感 篇36

這幾天我看了一本路遙的書《人生》。我從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眼,就在想人的一生會是什麼樣的呢?人生如戲,戲如人生。也許人的一生就像一道選擇題,選擇不同的答案就經歷不同的人生。也許人的一生會經歷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各種滋味。這本書的作者是路遙,原名王衛國。(1949—1992),1973年進延安大學讀中文系,而且這本書還是一個電影,還對馬雲有很大的影響,所以這本書讓我更加怦然心動。

主人公高加林沒考上大學,用自己的努力當上民辦教師,但他村的“大能人”高明樓開後門讓兒子當上了教師,把高加林職業頂替了。高加林回到故鄉,他現在只有一條路——當農民。過了幾天才從殘酷的現實中走了出來,他第一天干活就把手磨出了水泡,他不管三七二十一照樣幹他的活,他覺得要先苦後甜,只要把最累最苦的活幹完,以後什麼苦也不怕。

後來馬戰勝幫助高加林找到了一個記者的工作,要去鄉下一個村子裏,因爲是夜晚,還發了大洪水,高加林不管路上有多麼艱難困苦,都會克服種種困難快速前進,腳破了一直在流血,也沒有感到一點點疼痛,如果是我的話,我不會那麼任勞任怨的種地,也做不到在夜裏進行調查工作,在學習中遇到難題,就會放棄,還會各種埋怨,在以後的學習中我要學習高加林永不退縮的精神,積極樂觀的心態。

高中生高加林回到家鄉離開故鄉,他和農村姑娘劉巧珍、城市姑娘黃亞萍之間的感情互相糾纏,催人下淚,十分感人

人生道路雖長,但往往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時,人生的道路曲折蜿蜒,有失敗,有成功,有挫折,有無奈……如果走錯一步,有可能會影響人的一生。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制定我自己的人生規劃,不管路有多麼艱難困苦,我們都要勇敢的面對,勇往直前。

《人生》讀後感 篇37

再讀路遙,只覺一股樸實的氣息,如他筆下反覆描述的土地,深沉,厚實。不用任何華麗的詞藻,

對於《人生》裏的高加林,我是又恨又憐。故事的開始給了他很多悲情遭遇,公家職務被人用關係換下來了,讀過書的他不甘心也不好意思下地幹活,他的命運從天堂一腳踏入地獄。人在落魄或是落寞時總是很脆弱,尤其是感情。就在這時候巧珍出現了。上天不會把人逼上絕境之路,巧珍的溫柔、熱情和對他覆水難收的愛着實感動了高加林,也感染了他的生命。愛的暖流漫過了精神上的凍土地帶,新的生機便勃發了。他積極的開始新的生活。

她是他生命的一盞燈,爲他溫暖最暗的一段路。可是,天明瞭,他還會記得那盞燈麼?

他有知識,有思想,有雄心,不甘心一輩子平平庸庸的奉獻給土地。他只是缺少一陣東風。他的東風來了,高加林的叔叔轉業到地方做了勞動局局長。他稀裏糊塗地做了縣委通訊組幹事,生活在一瞬間發生巨大轉折。他的天突然亮起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讓人眼花繚亂,他的心也亂了。

我十分的愛巧珍。她勇氣十足的愛着一個人,又能設身處地的爲他着想,當這個人拋棄她,和別的女人共赴美好前程的時候她成全他。最後高加林被人揭露走後門,失去工作後,她央求姐姐替高加林爭取一個村教師的名額。她的心就像金子一樣。只是最後她已嫁爲人婦,他卻發現自己愛的是她。

故事的最後,高加林再次失意,同村的人們沒有嘲笑,而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我突然懂了人需要寬容。很多年前讀到結尾,我或許是在心裏暗暗說:瞧吧,終於有了報應,誰讓你負了巧珍這麼好的人呢。可是這次我突然覺得高加林也沒有錯,這只是他的選擇。看到最後,想想高加林一波三折的命運,或許這才叫人生。柳青說過:“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

《人生》讀後感 篇38

《人生》是我高二唯一一口氣讀完的小說,它是路遙的一部小說,像路遙的很多悲劇小說一樣看完總會讓人難受很久,但是悲劇的結局比美好的結局更讓人記憶深刻,讀完以後深深反思。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是巧珍這個人物。她,有一顆金子般的心,她敢愛,熱情,大方,爲了她喜歡的加林,她不在乎村裏人的目光,爲了讓加林不再苦惱,她願意放手讓加林高飛,即使高加林拋棄了她,她也沒有怨恨他,“她曾想過死。但當她一看見生活和勞動過二十多年的大地山川,看見土地上她用汗水澆綠的禾苗,這種念頭就頓時消散得一乾二淨。她留戀這個世界;她愛太陽,愛土地,愛勞動,愛清郎朗的大馬河,愛大馬河畔的青草和野花……她不能死!她應該活下去!她要勞動!她要在土地上尋找別的地方找不到的東西!”瞧,這是一個多麼熱愛生活的姑娘,她的生命充滿的活力,她愛這個世界,“她覺得大地的胸懷是無比寬闊的,它能容納了人世間的所有痛苦。”與大地相比,自己的痛快何其微小。她還是一個善於反思的姑娘,“經過這樣一次感情生活的大動盪,她才似乎明白了,悲劇不是命運造成的,而是她和親愛的加林哥差別太大了,她現在只能接受現實對她的這個宣判,老老實實按自己的條件來生活。”於是,她嫁給了馬栓!在結婚那天,妹妹巧玲曾對巧珍說了一段話“我們常說要向前看,對一個人來說,也要向前看、生活總是這樣,不能叫人處處都滿意,但我們還要熱情地活下去。人活一生,值得愛的東西很多,不要因爲一個方面不滿意,就灰心……”這一段話點醒了巧珍,也點醒了看這本書的每一個人。 是啊,“現實不是伊甸樂園,不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對於書中的巧珍如此,對於加林、亞萍、克南等所有人都是如此,當生活沒有給予我們想要的東西,反而給予我們磨難,生活的道路也出現的岔口,我們該怎麼走,怎樣選擇?

《人生》讀後感 篇39

這本書寫的是真好,很快就看完了,中篇小說吧算是,高加林是個鄉村老師,被同村姑娘劉巧珍暗戀,高加林被村書記兒子頂了工作,一個人煩悶消沉,劉巧珍姑娘勇敢表達愛情,兩人慢慢走在一起,因爲家庭差距比較大,不被看好,兩人都在偷偷堅持,後來高加林叔叔從新疆軍隊專業回來在當地當了勞動局長,下面人拍馬屁安排他去縣裏當了幹事,出訪總結記者一類的活,一下子提高了身份,算是真正的城裏人,恰巧城裏有他兩個同學黃亞萍和什麼克男,這兩個同學畢業後慢慢走在一起,其實黃亞萍一直喜歡高加林,只是高加林回村裏兩人差距太遠,來了城裏之後,黃亞萍敢愛敢恨拋棄了什麼克南跟高加林表白,高加林兩面爲難,思慮再三,其實內心已經偏向了將要去南京的黃呀萍,對劉巧珍更多的是愧疚,克男老媽見不得未來兒媳婦跑掉,找關係舉報高加林走後門,後來高加林被踢出城市,滾回農村,這時候,劉巧珍已經死心,雖然深愛高加林,也不想拖累他後腿,答應了農村老實娃黃栓還是馮栓,三五天迅速簡單的舉行了婚禮,高加林外出學習一月,意氣風發的回來縣裏才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沒有了,跟黃亞萍斷了關係,因爲根本不是一路人,狼狽回到村裏,一直在想劉巧珍的好,劉巧珍的姐姐本來要在村裏鬧口給高加林難堪,被劉巧珍下跪懇求方式勸回,並積極找村支書明樓和自己老公想辦法讓高加林再回到教師崗位上,而不用去當農民。高加林最終難過後悔,愛人已爲他人妻子,縣裏風光早已如夢,一切如幻影一般,可惜沒有挽回餘地。

本來以爲還有續集,沒有了。故事到寫就結束了。

假如沒有克南他媽舉報,高加林和黃亞萍應該會如願去南京體驗新城市生活,也不能說高加林選擇錯誤,如果高加林選擇劉巧珍,遲早生厭惡之心,人只有在落魄時候纔會患得患失,得到了會想得到更好的,失去了只想要回原來的。

《人生》讀後感 篇40

人生是什麼一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沒有一個人的生活道路是筆直的、沒有岔道的。有些岔道口,譬如政治上的岔道口,事業上的岔道口,個人生活上的岔道口,你走錯一步,可以影響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以影響一生。人生就是你站在十字路口時,你是會跟隨自己的心繼續向前走,還是屈服於現實的重壓;人生就是你每一次的選擇。

《人生》的主人公高加林是一個因大學聯考失利而在農村任教的年輕農村人,後因高明樓的兒子走後門頂替了他的教師職業,他只能被迫繼續當農民。後來又和一個美好的女子劉巧珍開始了一段浪漫的愛情故事。然而,幻想終究被現實打破,高加林的叔父從部隊轉業回鄉當官,高加林就通過“走後門”當上了縣裏通訊組的記者,又遇到了對自己有好感的高中同學黃亞萍。黃亞萍是一個有學問的知識分子,而劉巧珍是一個善良淳樸的農村女孩,高加林在糾結中放棄了巧珍,選擇了亞萍。最後劉巧珍選擇嫁給了老實人馬栓,而高加林被揭發通過關係到縣城工作,一切又回到了原點,他離開了黃亞萍,再次回到了農村,只是癡心的女孩劉巧珍已經不屬於他了。

得到一樣東西的時候就註定要失去另一樣,人生就是如此。面對人生的岔道,我們可能會迷茫,可能會困惑,但這就是人生的魅力所在,總是讓人充滿着希望。主人公高加林的人生無疑是失敗的,他爲了選擇更好的出路,而背叛了自己的良心,最終屈服於現實的重壓。

人生的道路上沒有對錯,即使有,錯了再改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一旦一個人背叛了自己的良心,那麼即使你的人生走得再風光無限,那你也不再是你了,你終究變成了一具行屍走肉。所以我們要保留好我們最真實的一面,不能被環境所改變,遵循自己的本心去選擇。人生的美麗與珍貴就在於他的無邪與無暇,在於他的可遇而不可求,在於他的永不重回。(王藝傑)

《人生》讀後感 篇41

初次讀《人生》這本書是在高中,那個時期接觸的書比較多,《人生》這本書不同於那個時候我讀的一些和學習有關的書籍,因此,印象深刻,初讀時不知人生何意義,再讀是心中滿是感慨,或許經歷的多了,道理便油然而生。

小說主人公高加林以農村知識青年身份出現,有激情、勤奮、才華、理想,在現實社會一次一次打擊下任堅持努力去實現夢想,但另一方面慾望、虛榮充斥着他矛盾的內心,並最終被衝破。劉巧珍一位勤勞、樸實、善良的農村女性,她渴望知識、敢於追求、熱愛生命、忠於現實,她給人以正面形象,或許表達着作者心中對一些事物美好寄託。黃亞平和克南雖都在城裏長大,但成長環境的不同也使他們形成了不同的性格,但男性的理性、努力也時時左右他的行爲。高明樓的圓通、眼界和眼光,馬栓的圓滑,德順的眼光,高玉德的憨厚,劉立本的精明。

每個人的出身背景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人的性格特徵,高加林的人生態度是積極的,不過對待感情卻是模棱兩可,讓人很是不解,轉而在人生的道路上經轉幾次,可最後卻是聽從於命運,回到了最初想成功的地方-農村,或許城市的爾虞我詐根本不適合一個熱血沸騰的青年,高加林不僅耽誤了自己,也辜負了身邊愛他的人。高加林的生活一波三折,扣人心絃,回想自己走過的路,又何嘗不是有很多的選擇,我們做到三思而後行了嗎?做出的選擇讓自己後悔了嗎?

誰的人生又是一帆風順?在人生的各個分叉口,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誘惑着我們,到底是堅守自我,還是隨心所欲,真的要根據自身情況和綜合考慮來判定,因此我們就需時時刻刻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去認真對待這殘酷的現實世界,對待世界上的挫折,要以頑強的個人意志,堅持不懈的去奮鬥、去追求,任何的外界因素都不能轉移我們的目標,相信最後我們一定能越過現實與理想之間的鴻溝!

《人生》讀後感 篇42

看完這本路遙寫的《人生》,我想用柳青的話來說: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

這本書描述的是高加林,在他那美好而年輕的時光裏,他教了三年的書,卻被一個剛剛高中畢業的人頂替了他的位置,他不甘心,於是一個人自暴自棄。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遇見了巧珍。

巧珍對他的愛意,令他感動,他也下定了決心要跟巧珍永遠在一起。不過,就在我們認爲這便是最好的結局時,加林的叔父讓加林擔任了縣裏的記者,因爲他叔父的這一舉措,使加林和巧珍,不能每天都如膠似漆地在一起……

在他住在縣裏的時間裏,他又遇見了中學時期的相好黃亞萍,他爲了黃亞萍,放棄了巧珍。當巧珍被他所拋棄時,她選擇了嫁給一個追求者:馬栓。

人的一生總是那麼地戲劇性,到後來,加林才發覺,原來自己一直深愛的是巧珍,並不是亞萍,可當他回過神來的時候,一切都已太晚了。

當我得到一件東西的時候,我並不會很珍惜,但當我失去它時,我才發覺,我其實是很喜愛這件東西的……但,當我發覺時,爲時已晚。

讀完這本書,我發覺,原來,每對戀人的愛情都是無價的,平等的,真正的愛情裏,並沒有任何物質的干擾。文中的巧珍對加林的愛亦是如此,巧珍她對加林的愛,不用金錢來衡量,因爲,再多的金錢也比不上這份濃濃的愛意。

巧珍就像一盞街燈,平凡而單純,傾盡所有來照亮他,卻得在最後退出他的世界……亞萍就像一個水晶球,美麗而易碎,但到最後,她還是被“摔碎”了,摔碎的不止是她的心,更多的是她的愛。亞萍給予加林的是物質上的愛,巧珍給予加林的是精神上的愛。這兩份愛的重量都難以想象,但到最後,加林都無法把握住這兩份愛。

人生中的每一步,都非常重要,因爲,走錯一步,可能會影響你人生的一個時期,也可能會影響你的一生……

人生就是一部戲,而我們都是戲中的主角。

《人生》讀後感 篇43

路遙《人生》中,黃亞萍的一首有明顯暗示的小詩,在高加林面前浮起了一道靚麗的彩虹,而高加林誤以爲是一座通向更廣闊世界的橋。高加林爲了自己的前程,和劉巧珍在大馬河橋上分了手,和黃亞萍開始了羅曼蒂克的戀愛。他們雙方父母雖然都反對,但依舊阻擋不了兩個“任性的孩子”的戀愛的熱情。

心有不甘的張克楠的母親向地紀委揭發了高加林走後門工作的事,高加林因此被遣回農村,和黃亞萍的愛情也因此無疾而終。虛幻的彩虹畢竟不是橋,沒有讓高加林走得更遠,反而讓他從城市突然跌回農村。這讓我不禁想起了詩仙李白。

李太白於公元742年8月被唐玄宗一道詔書宣進京城長安,當時詩仙心情頗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到了長安,他只得了個“翰林供奉”。公元744年春,也就是進京一年半的時間,詩仙就上書請求還鄉,“帝賜金還鄉”,箇中原因,衆說紛紜:有人說,詩仙得罪了高力士和楊貴妃,遭到了排擠;有人說,詩仙酒後泄露了宮中祕密,玄宗不悅,疏遠了他……

玄宗的詔書,在李太白的頭上突現一道彩虹,詩仙原以爲憑自己胸中之纔可以平步青雲;誰知不受玄宗待見,識趣的李太白請求還鄉。這紙詔書,沒有讓詩仙走上仕途;它只是虹,看起來很美,卻不是天梯,不能讓詩仙踩着它走向輝煌。

年屆不惑的詩仙尚且如此,更何況我們這些智力平平的凡夫俗子呢?很多時候,我們,尤其是年輕的時候,總是一廂情願地把眼前突現的彩虹想象成渡己的橋,誤以爲踩上去就可以到達“人生的巔峯”;孰不知,一腳踩空,瞬間就跌回原點,甚至會跌得頭破血流。

因此,我們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踏出自己的人生之路。遇河搭橋,不奢想一步登天。美麗的彩虹,雖然好看,我們可以遠遠地欣賞,讚歎一番,僅此而已;河上的小橋,雖然笨實,我們可以放心地踩過,到達彼岸,流連一番。

《人生》讀後感 篇44

誰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風順,天之驕子尚且有不爲人知的辛苦,更不用說常人。我一直認爲,聰明人能夠更爲準確自己的定位,分得清楚什麼纔是重要,拜讀路遙先生著作《人生》之後感覺尤爲明顯。

主人公高加林是不幸的,高中畢業沒有考上大學,在縣城教書的工作被別人因走後門頂替;同時高加林是幸運的,在他自己都不知道的時候,就得到了善良的巧珍一心的愛慕,一個喜愛他、崇拜他、心疼他甚至願意爲他付出一個年輕女子最寶貴的情誼的女子,在他最低落的時候給予他愛情的甘霖。可是終究高加林還是不幸的,他失去了巧珍,失去了一個擁有金子般內心的姑娘。

看完書之後思緒萬千,一度覺得高加林十分可恨,一切的天道有輪迴都是源於人本身的咎由自取,高加林在叔父幫助下走了後門,可終究還是被人揭發,因此也再次丟掉了自己的工作,甚至於也失去了自己真正心愛的姑娘。

他可以嚮往城市的熱鬧與喧囂,可是他卻不該被熱鬧迷了眼。細數書中人物,都是可悲可憐可嘆,黃亞萍拋棄了克南,高加林拋棄了巧珍,可是最後他們都幸福了嗎?沒有。克南母親恨高加林搶走自己兒媳而告發他走後門,高加林失去工作,與黃亞萍分開,巧珍最後也嫁作他人婦。

他拋棄了平靜的山村、拋棄了做人的原則、拋棄了一斷真摯的感情,也最終爲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所拋棄。這是幾個人的悲劇,卻是現實社會一類人的縮影。

最終,高加林發現他的歸屬還是融入他骨血裏的鄉土,當他明白過來自己真正地情感所在,只可惜佳人卻也不在,他的佳人即使到最後也還是盡力地去幫助這個負了她的人,只是他把金子當做土圪丟掉了。悔之晚矣。

高加林最後會從自己的良心裏走出來嗎?誰知道呢?終究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只是他與巧珍的故事永久地畫上了不完美的句號。

“人不能因爲虛榮要拋棄做人的原則”,這是德順老漢對高加林說的話,大概也是路遙先生對世人說的話吧。

《人生》讀後感 篇45

誠善良的巧珍,堅毅勇敢的高加林,高傲美麗的黃亞萍,熱愛生活的的德順老漢,八面玲瓏的高明樓……構成了農村與城市的生動畫卷。

我最愛巧珍,愛她的質樸善良,雖然她沒有讀過書,但她有着自己的追求,她不喜歡權貴,偏偏愛上了一個普通的民辦教師高加林。當高加林被辭退時,她的安慰,她鼓起勇氣的表白,讓高加林重燃對生活的期望;當高加林讓她刷牙學習文化人的氣質時,她拋棄所謂的偏見,蹲在河畔下刷着牙,豁出了臉;當高加林提出分手時,她對高加林的行爲給予體貼和理解。她愛高加林,但她不會失掉自己的尊嚴。她執着愛情,但她也是自卑軟弱的,她認爲自己沒有資格與那個學識淵博的城市女孩黃亞萍爭一爭。

而文章的主人公高加林,他對未來有着無限的憧憬,他嚮往城市,但他並不認爲鄉下人就該低人一等。書中的高加林沒有驚天動地的偉業,沒有可歌可泣的愛情。每一次的波折,每一次的抉擇不過是一個平凡人述說着平凡事。‘‘他雖然從來也沒鄙視過任何一個農民,但他從來都沒有當農民的精神準備。正高度概括他的一生,也是他做出無數抉擇的源頭所在。

人活一世,不能處處叫人滿意,但時刻懷着謙虛與熱情,便會得到很多。

正如路遙所說:‘‘一個人應該有理想,甚至應該有幻想,但他千萬不能拋開現實生活,去盲目追求實際上還不能得到的東西。

我們應該真正看清生活中無數不合理的東西,不能帶給自己和他人無窮的悔意。生活固然會讓我們迷失自己,但每條路的走向,是自己的抉擇。

我們的人生都像是高加林和巧珍,平平淡淡,普普通通。但我們人生中每一個抉擇都極爲重要,正如學習,大學聯考,選擇大學……我們要堅定當下,仔細做好每一個選擇,懂得寬容和理解自己,繼續努力,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