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和尚的經典語錄

大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沙和尚的經典語錄

二師兄,師-父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二師兄被妖怪抓走了!

大師兄,師-父和二師兄都被妖怪抓走了!

師-父,大師兄說得對。

師-父放心吧,大師兄會來救我們的!

二師兄,這就是你的不對了。

二師兄,你就少說兩句吧

其實我以前很喜歡沙僧的,雖然也知道他比較乏味無趣,個性和本領都不突出,但他是以忠厚爲標誌存在於老百姓心目中的。想象他挑着擔子的身影,黎黑的臉孔,粗大的手掌,木訥少言的表情,好脾氣的憨笑,偶爾發呆時說不出口的愁悶……這個形象是有感染力的,令人生出一種憐惜和悲憫來。俺們都是老實人,心有慼慼焉嘛。

不過後來年歲長了,又仔細看《西遊記》原文,才知道沙和尚的“忠厚和低調”,是一種保護膜,使自己不被注意得太多,責任少些,問題也少些。

那取經師徒四人,悟空重名,八戒重利,唐僧口中掛着“慈悲”二字,追求的是一個慈悲向佛的自我形象,僞裝給自己看,也算重名的一種。只有沙僧,看起來不知道追求啥。可能取經路對他就是一條贖罪之路。像被流放的人,走完取經路,他的刑罰纔到頭。如果是這樣,他當然笑不出來,當然只好悶着頭苦走。

沙僧的來路頗值得回味。他本是靈霄殿下侍鑾輿的.捲簾大將,只因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琉璃盞,玉帝把他打了八百仗,貶下界來,變得這個妖怪模樣。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穿他胸肋百餘下。困在流沙河飢寒難耐,只好三兩日便出波濤尋一個行人食用。

捲簾大將差不多等於是玉帝的貼身祕書,僅因在大宴會上打碎了玻璃就要受這麼大的刑罰,玉帝的無情真讓人感到齒寒。同時也讓人猜疑,或者捲簾大將曾無意得罪過其他要職,甚至得罪過玉帝本人也未可知。玉帝可能早就想革他的命,打碎玻璃盞只是一個小契機而已。

流沙河是一條沉重的河,連鵝毛和蘆花都不能浮起來。沙和尚在流沙河這些寂寞和苦痛的日日夜夜裏反省自己的過往人生。反省一層,城府深一層。若想不得罪人,唯有兩個字:小心。小心行得萬年船埃

所以他在取經路上,低調得甘被忽略,老實得近乎窩囊,那是他的過往經歷教會他的,只有把自己藏得好些才安全。蝙蝠俠都說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像孫悟空一見到能打妖怪就興奮,是爲了個“老孫的威名”,圖這虛頭巴腦的東西幹啥?沙和尚他不。

沙僧看起來什麼都無所謂,寬容得很。寬容和圓滑,是兩種看起來有點相近,實質上差別很大的東西。寬容是以溫暖打底的。沙和尚遇事一般是很“寬容”,卻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寬容,其實是無情的圓滑。就說最出名的章回:三打白骨精之後,孫悟空遭唐僧驅逐,豬八戒在旁邊唆嘴也就罷了,沙僧頭頂着“好人”的名號,卻也一聲不吭,眼見着孫悟空被唐僧的金箍咒勒得像個“亞腰兒葫蘆”,十分疼痛難忍,滾來滾去告饒。沙和尚就算不好違拗師-父的意思,看在師兄弟一場的情分上,勸勸師-父少念幾句總可以吧?可是“好人”沙和尚只是沉默,不表態,不參和,不負責。

所以當唐僧再度遇難、孫悟空被請回來之後,孫悟空忍不住帶氣調侃沙僧:“你這個沙尼!師-父念《緊箍兒咒》,可肯替我方便一聲?都弄嘴施展!要保師-父,如何不走西方路,卻在這裏蹲什麼?”沙僧的回答是:“哥哥,不必說了,君子既往不咎,我等是個敗軍之將,不可語勇,救我救兒罷!”這回答是圓滑裏流露心聲,他確實常自視“敗軍之將,不可語勇”。

沙和尚不爲孫悟空說話,更不會爲豬八戒說話,聰明人如他,看出爲豬八戒說話更不值。孫悟空被遣回花果山,豬八戒在黑松林化緣不得,把頭拱在草裏,倒睡了起來。唐僧耳熱眼跳左右等不到,沙僧便在一邊說:“師-父,你還不曉得哩。他見這西方上人家齋僧的多,他肚子又在,他管你?只等他吃飽了纔來哩。”

沙僧的城府體現在看人情世故上,別有一番冷靜和準確。他不會天真地一頭熱,也不會幼稚地盲目樂觀。紅孩兒那一節,孫悟空一聽說紅孩兒是牛魔王的兒子,便大喜過望,要去認親。沙僧卻在一邊說,“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他哪裏與你認什麼親耶?”悶葫蘆的沙和尚纔是個人精呢!結果正如他所言,孫悟空和豬八戒興興頭頭地上門去,吃了紅孩子一番三昧真火回來了,豬八戒差不多變成了烤全豬。

沙和尚作爲捲簾大將,在領導身邊不是白待的。在機關混久了,到底不一樣。

機關裏面待了十多年,學會了察言觀色,學會了打太極。大多數機關人員都是沙和尚,偶爾也有豬八戒,就是千萬別當孫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