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追求什麼勵志美文

有人說:這輩子稀裏糊塗地過去,多好啊。我想,說這話的人可能是不想感覺太多的痛苦。他是清醒的人嗎?未必是。活得太清醒,看得太透徹,日子就過得無趣味了嗎?當然未必。而且,清醒到底有多清醒?透徹又有多透徹呢?

我們在追求什麼勵志美文

糊塗一時是智慧,糊塗一生實在是人生最大的不幸啦!當你整天爲生存而奔波勞碌,當你爲瑣碎小事而煩惱痛苦,似乎“活着”本身已經被遺忘。生命如此短暫,有時候我們要冷靜地問問自己,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着爲了什麼?

我曾經與朋友閒聊,我問:“我們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當時,朋友有些茫然,用疑問的口氣回答:“錢?房子?車子?……”其實,我們生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想想這些都太正常了!只是靜下心來想一想,我們還應該思考如何活得更自在,更有價值。

我們在追求什麼?我們活着是爲了什麼?這個問題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而且一直在尋找着這個答案。有許多人說爲了錢,有些人會說爲了能吃好、穿好、玩好,也有人說我們在追求幸福和快樂。什麼纔是幸福呢?有個擁有幾座別墅的富翁在酒醉之後,躺在馬路上,有人問他爲什麼不回家,他悲傷地喊道:“沒有家人陪伴,有多少房子都不是家,都沒有幸福可言。”物質的追求固然重要,但內心的平靜與快樂纔是我們生活的根本!有些東西看得太重反而會徒增我們的心理負擔。既然改變不了,爲什麼不轉個方向走呢?

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出身貧寒,在他創業初期,人們都誇他是個好青年。當黃金像貝斯比亞斯火山流出的岩漿似的`流進他的金庫時,他變得貪婪、冷酷。賓夕法尼亞州油田地帶民衆深受其害,有的受害者做出他的木偶像親手將“他”處以絞首之刑,無數充滿憎惡和詛咒的威脅信涌進他的辦公室。

洛克菲勒53歲時,疾病纏身,人變得像個木乃伊,醫師們終於向他宣告一個可怕的事實:他必須在金錢、煩惱、生命三者中選擇其一。這時,他纔開始省悟到是貪婪的魔鬼控制了他的身心。他聽從了醫師的勸告,退休回家。開始學打高爾夫球、上劇院看喜劇,還常常跟鄰居們閒聊。他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反省,開始考慮如何將龐大的財富捐給別人。

起初,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捐給教會,教會不接受,說那是腐朽的金錢。但他不顧這些,繼續熱衷這一事業。他聽說密歇根湖畔一家學校因資不抵債而被迫關閉,他立刻捐出數百萬美元而促成如今國際知名的芝加哥大學的誕生。洛克菲勒還創辦了不少福利事業,幫助黑人。從這以後,人們漸漸地理解了他,開始用另一種眼光來看他。他造福社會的“天使”行爲,不但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愛戴,還給他帶來用錢買不到的平靜、快禾、健康和高壽。他53歲時瀕臨死亡,最終竟以98歲高齡辭世。誰救了洛克菲勒?金錢以及金錢背後的善心和社會職責。他因爲追逐金錢而瀕臨死亡,又因爲及時醒悟善用金錢自救。

世人生活在萬丈紅塵中,求名、求利、求婚姻,要求的事兒多了。房子嫌不夠大,官嫌太小,車子是便宜車,存款才十萬,煩心的事兒多了。很多時候,爲事業、爲愛情、爲家庭,我們不能不拼了命去幹活、去賺錢、去操勞。時常會想這種日子什麼時候是個頭啊?於是覺得生活像根鞭子,而自已卻像只陀螺,一直旋轉到神形俱疲,這個時候,難免心生感慨。

作爲普通人,月賺一千,有一千的活法兒;賺一萬,就有一萬的活法兒。窮人自有窮人的樂趣,沒必要把自己逼得那麼緊。我賺錢少,就少花,青菜稀飯依然能保持快樂的心情;我賺錢多,就多花,但就算是天天魚翅龍蝦,也不一定能快樂。

過去有一個傳說:閻羅王要一個人到世間來投胎,只給他三十歲的壽命。這個人嫌三十歲太少,就跟牛要了15年,於是可以活到45歲;可是他還是不滿足,又向狗要了15年,一下子增加到了60歲了,他仍然覺得不夠,又再跟猴子要了15年,總共是75歲。

在這七十五年的歲月裏,三十歲之前是人的歲月,所以可以過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三十歲到四十五歲之間,每天爲家人兒女辛苦忙碌,真是像牛馬一樣的生活。四十五至六十歲時,兒女到外鄉去工作,獨留父母守在家裏,倚門盼望兒女的歸來,經常吃孫兒剩餘的飯菜,過着如狗一樣的生活。六十歲到七十五歲是猴子的生活,人近七十,像風中殘燭,隨時會油盡燈枯,這時就像山中的猴子,害怕獵人隨時會帶着“無常”的弓箭射中他。

因此,“人”,實在是很可憐!人生真是五味雜陳。因此,我認爲“人生五味”應該是:

第一,童年的時候是美味--童年的時候,有父母呵護寵愛,要吃有吃、要穿有穿,無煩無惱,是美味的人生;

第二,青年的時候是甘味--青年的時候,交朋友、談戀愛,前途充滿着無限的理想、希望,是甘味的人生;

第三,中年的時候是苦味--到了中年,每天爲兒女、爲家人做牛馬,在外奔波勞累,這時是苦味的人生;

第四,老年的時候是澀味--到了老年,兒女像鳥兒一樣振翅高飛,自己的健康也一天不如一天了。眼睛看也看不清楚,耳朵聽也聽不清楚,牙鬆齒動、百病叢生,兒女越有本事就離你越遠,一個人待在家裏,吃也吃不香、睡也睡不香,孤單寂寞,形單影隻,貪生怕死、胡思亂想,那日子,甭提有多難過了!所以說老年的歲月都是澀味。

第五,修行的時候是禪味--一個人假如從青少年起就懂得學道、唸佛、參禪,那麼經過青年、中年、老年,都會有禪味。就算眼睛閉起來,不看不聽,心中的世界還是一樣甘美無比。只有學佛的人才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