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小事見深情的人生感悟

小雷是一個生活在俄羅斯的中國女孩。她問我,能不能聽她講一下她父親的故事。她一直想寫一寫自己的父親,但是表達得不好。

最是小事見深情的人生感悟

小雷說,父親年輕時從軍參加對越自衛反擊戰,她的奶奶在家哭了幾天。父親他們坐火車去開封集合,從開封出發去越南。

因爲深夜時差,在網上簡短聊了幾句,她去忙事情,我睡覺去了,約好了寫郵件再完整說說關於一個老兵對戰爭回憶的故事。

後來,我等了好幾天,沒有等到來信。再翻閱那兩段短短的話,我忽然覺得心被戳中了。

她的父親生於1956年,自衛反擊戰1979年爆發,也就是說,差不多二十三歲的年紀。年紀輕輕離家參戰打仗去了,隨時會犧牲在戰場上,這是任何親人都難以承受的焦灼。殘酷的戰爭背景退隱到幕後,往事就被濃縮了。在孫女的記憶裏,她奶奶只是在家哭了幾天。

真的只有幾天嗎?

母親對孩子的牽掛憂心,幾乎是深沉無底的。孩子離開多久,就煎熬多久。但在那個年代,日常生活還是要繼續,平時照舊爲謀生忙碌。老一輩人,含蓄剋制,逼着自己堅強,漸漸就壓抑下來,變成了偷偷地哭,不讓人瞧見。

她說的另外一件事,是她父親很小的年紀就參加工作去修水庫。當時交通不便利,也沒車可坐,只能步行。走了三天才走到目的`地。可是過年的時候太想家了,大年三十那天,父親走了一晚上纔回到家裏,鞋都走掉了,那個時候父親才十四五歲。

按年紀去推算,20世紀70年代初,沒有交通工具的地方,不會是平坦大道,只會是坎坷不平的泥土路。我在城市走慣了水泥路,去山村採風,隨隨便便走了個把小時腳底就起水皰了。可以想象,這個少年人怎麼光腳忍痛,終於到家見到母親,見到父親,見到兄弟姐妹了。

過去的年代,很多人都是這麼走路離家回家的,平凡又家常。

這只是宏大的時代背景下,人世間發生的小事情。然而,最是小事見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