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愛說的話是中國話

衆所周知,一個民族用以區分其他民族的最顯著的特點不是武器,不是權勢,而是語言,是我們從開口說話到死亡一直都不能割捨的母語。

最愛說的話是中國話

以前很不理解,明明都是說英語,爲什麼還偏偏要分出一個英式英語,一個美式英語呢?大都是同一種語言,幹嘛還要創造一些彼此不能互相理解的詞來增加溝通的難度呢?

直到我漸漸長大,便開始懂了,甚至還有些同情那些美國語句。可能你會問,不論在哪一個方面都是居世界先列的超級大國的美國有什麼值得同情的呢?但我認爲,美國雖然有錢,卻也貧瘠得很。說得誇張一點,就是除了錢,窮得什麼都沒有了。他們沒有文化,沒有語言,雖然強大,卻沒有自己的歷史。說到這裏,我想你應該理解美國人非要創造出一個美式英語的道理了吧!

對,那就是因爲他們沒有母語。對於當年那一批來到美國的英國人來說,他們早已不是英國人了。在遠離了那個地方後,再也不能以英國人自居,自然也不能再說那裏的語言了。所以他們選擇了美式英語。獨立,不僅僅是一場戰爭,一個宣言。獨立,更是一種符號,一種語言。所以,在我看來,美國真正的獨立是從美式英語開始的。

在我的認識中,文化一直就是一種混亂不清的理念,我們口口聲聲說要守住中國的根,守住中華泱泱大國幾千年的文化,可是該怎麼守?

我還記得早幾年,爸爸的一個好朋友偕妻女回大陸,他很早就去了香港,並在那裏成家立業。他的女兒與我年紀相仿,卻始終不曾開口說話。某一次,我聽見她和她爸爸的對話,純正的英語讓我很是羨慕。事後,我跟爸爸說了自己的看法,爸爸卻說了句我當時聽不懂的話,他說“她已經不是中國人了”。

直到過了很久的今天,我才明白爸爸那句話的含義,一個連國語都不會說的人,註定是一個回不了家的遊子,徘徊走四方,卻找不到根的感覺,很是可憐的。

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自下而上發展之根,是文化最後的淨土,我們可以不抑制肯德基,可以忘掉怎麼拿筷子,但要記住,不要忘記母語,不要忘記———我是中國人。

守住母語,守住文化最後的淨土,守住華夏之根。

也許,你會講一口流利的英語,讓人們讚歎不已;也許,你能說一段動人的'法語,讓人們如癡如醉。但請不要忘記你的母語———漢語,不要忘了身上流淌着的華夏民族的血液,不要斷了那維繫你我的一絲血脈。

隨着世界一體化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逐步加快,多樣文明如潮水般向我們侵襲而來,而英語,這一門最廣泛的語言,衝擊着我們的耳膜。

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及格而失掉獎學金?你可曾因一門英語的不過級而爲畢業證書愁眉苦臉?你可曾因英語表達的不流暢而失掉了一次又一次的面試,一份又一份的工作?

在每一次的痛苦遭遇中,你甚至問自己,處處是英語,漢語是幹啥用的?這門母語,還有說的價值嗎?

在多元文化的競爭中,身旁年輕的選手個個健步如飛,而我們的老祖宗似乎有些氣喘吁吁,步履蹣跚了。

看看身邊那些牙牙學語的幼兒,還沒學會普通話,卻已開始唸唸有詞地唱A、B、C、D歌了。聽聽現在中學生的耳麥裏,大段大段的詞曲全是英文說唱。而廣告、包裝,你看得到中文的地方,那一定有英文;你看得到英文的地方,卻見不到中文。明明是中國生產,中國銷售,還非得弄個MadeinChina,是怕國人看不懂中文嗎?

時代的發展,需要我們掌握一門門的外語,但切不可數典忘祖,丟掉了我們的根本。都說血濃於水,維繫着這一方水土,聯繫着整個中華民族的,是我們的文化,是我們的母語啊!

縱觀歷史的長河,在衆多文明的誕生與消失、衰落與興盛中,在同我們一同到來的古文明中,中華文明是唯一一個沒有斷層的文明,它就這樣深深地延續至今,而這一切或多或少與我們統一的文字有着關聯吧!

我們有孔孟哲學,有百家爭鳴,有“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杜甫,有馳騁天地的“詩仙”李白,有宋詞元曲,有《西遊記》、《紅樓夢》。漢語言文學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我們又怎麼能忘,怎麼敢忘呢?它豈是一個諾貝爾文學獎承載得起的?

記得你說的第一句話嗎?是母語!記得你難過的時候,那些安慰語中,最誠摯、最親切的語言嗎?是母語!

任憑時代如何發展,任憑世界如何變遷,縈繞在我們心頭的仍是那一句句親切的漢語,你是體內流動着的華夏民族的血液,不可改變,也不想改變。

母語,那一絲血脈,已在我們生命中綿延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