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應臺勵志語錄

一:以前堅信過禮貌的力量,之後知道,原來人的愚昧和野蠻不因禮貌的進展而消失,只是愚昧野蠻有很多不一樣的面貌。

龍應臺勵志語錄

二: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

三:咱們總是在堅信與不堅信之間掙扎。

四:想想看,你用什麼東西量時刻?一隻漏沙裏細沙流完是一段時刻。一炷馨香嫋嫋燒完是一段時刻。一盞清茶,從熱到涼,是一段時刻。鐘錶的指針滴答行走一圈,是一段時刻。

五:每個時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六:拜祭,終究也只是生者的一份安寧。

七:有些青年人追求時尚,不談政治,實際上就是隻關心自我的事情。社會就像一個巨大的滾動着的車,總有人在裏面自顧自地行樂。所幸的是,總有人探出頭來看看這輛車究竟跑在哪裏。

八:文化其實體此刻一個人如何對待他人對待自我如何對待自我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深沉的社會裏,人懂得尊重自我??他不苟且,正因不苟且因此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正因不霸道因此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正因不掠奪因此有永續的智能。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積累的總和。

九:母親,是個最高檔的全職全方位CEO,只是沒人給薪水而已。

十:民主是什麼?民主就是發表了任何意見不怕有人秋後算賬;民主就是權利被侵犯的時候能夠理直氣壯地討回,不管你是什麼階級什麼身份;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黨,不必討好任何人,也能夠堂堂正正地過日子;民主就是打開電視不必忍受主播道德凜然地說謊;民主就是不必爲了保護孩子而訓練他從小習慣謊言;民主就是享受各種自由而且知道那自由不會突然被拿走,正因它不是賜予的;民主並非只是選舉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維方式,是你每一天呼吸的空氣舉手投足的修養,個人迴轉的空間。――龍應臺名言

十一:禮貌和野蠻的中隔線,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會斷。

十二:在暫時裏,只有假設性的永久和不敢放心的永恆。

十三:他好像在聽一個不可及的夢想,又彷彿在夜行暗路上突然聽見熟悉的聲音,輕輕呼喚自我的名字,帶點不可思議的嚮往與情怯:是啊,太湖邊,柳樹下,線裝書

十四: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用追。

十五:沒有一個真正富強的國家不把人才當作國寶的,或者就應倒過來說,不把人才當國寶的國家,不可能真正富強。

十六:某些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機熱烈主張某一特定的正義,其中隱藏着深不可測的不正義。

十七:一個人走路,纔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十八:這天晚上站在那裏說話,深怕帶來什麼後果,但我有夢,期望有一天,咱們能夠在任何地方講咱們想說的話,咱們的下一代有免於恐懼的自由!

十九:中國人,你爲什麼不生氣?你怎樣能夠不生氣呢?你怎樣還有良心躲在角落裏做"沉默的大多數"?你以爲你是好人,但是就正因你不生氣你忍耐你退讓,因此攤販把你的家搞得像個破落大雜院,因此臺北的交通一切烏煙瘴氣,因此淡水河是條爛腸子;就是正因你不講話不罵人不表示意見,因此你疼愛的娃娃每一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學毒素,你還在夢想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你忘了,幾年前在南部有許多孕婦,懷胎九月中,她們也閉着眼夢想孩子長大的那一天。卻沒想到吃了滴滴純淨的沙拉油,孩子生下來是瞎的黑的!

二十:愉悅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二十一:不是漸行漸遠,而是有一天終要重逢;你的名字,清楚地留在世紀的史記裏。

二十二:文化是基礎國民教育,它奠定國民的品位教養。文化是生活,它決定咱們眼睛所見耳朵所聽手所觸摸心所思慮的整體環境的美醜。文化是經濟,它的產業所值──媒體設計建築音樂電影電子廣告文學體育觀光旅遊……早就是先進國家的經濟項目大宗。文化是外交當政治協商觸礁軍事行動不可的時候,文化是消弭敵意惟一的方法。尤其對於弱勢國家,文化能夠是以柔克剛的軍隊溫柔滲透的武器。文化更是一個國家的心靈和大腦,它的思想有多麼深厚它的想像力有多麼活潑創意有多麼燦爛奔放它自我挑戰自我超越的企圖心有多麼旺盛,徹底決定一個國家的真實國力和它的未來。

二十三:咱們這一代人,錯錯落落走在歷史的山路上,前後拉得很長。同齡人推推擠擠走在一塊,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視。年長一點的默默走在前頭,或遲疑徘徊,或漠然而果決。前後雖隔數裏,聲氣婉轉相通,咱們是用1條路上的同代人。——龍應臺語錄

二十四: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二十五:如果個人創造力和想像力被容許奔放,那麼這個社會的總體創造力也會是生機蓬勃創意充沛的。如果這個社會的共同價值觀的構成,是透過公民的深度參與和彼此碰撞激盪而逐漸構成的,那麼這個社會的共識──也就是身份認同???也會是凝聚而堅定,向心力強大的,不易解體。反過來說,如果個人創造力和想像力是受到約束的──書可能被封,歌可能被禁,作家可能被放逐,學者可能被監禁,異議者可能被打斷脊椎,那麼這個社會的總體創造力必定是敗絮其中的。在其中,社會共識不會來自人民的想像力和自發意志,而來自從上而下的政治權力的恐嚇和操縱,“性命共同體”的情感不易產生,共同承擔未來的公民意識也難以發展。

二十六:咱們都知道了,母親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個有郵遞區號郵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間,而是一段時光。

二十七:感情能持久多半是正因兩人有一種“互利”的基矗

二十八:早上,燦亮的陽光撲進來,他還睡着。我打開窗簾,看窗外那一片平凡而現實的風景。心想,在平凡和現實裏,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二十九:時刻是一隻藏在黑暗中的溫柔的手,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間,物走星移。

三十: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

三十一: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愉悅組成,在小小的期盼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着一種想說卻又說不出來的‘懂’,作最後的轉身離開。

三十二:在平凡和現實裏,也必有巨大的美的可能吧。

三十三:以前堅信過感情,之後知道,原來感情務必轉化爲親情纔可能持久,但是轉化爲親情的感情,猶如化入杯水中的冰塊—它還是冰塊嗎?

三十四:以前堅信過正義,之後知道,原來同時完全能夠存在兩種正義,而且彼此牴觸,冰火不容。選取其中之一,正義同時就意味着不正義。而且,你絕對看不出,某些人在某一個特定的時機熱烈主張某一個特定的正義,其中隱藏着深不可測的不正義。

三十五:斜坡上的雜化野草,誰說不是一草一千秋,一花一世界呢?

三十六: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三十七: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觸碰;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三十八:文化?它是隨便一個人迎面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滿身是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把別人擠開?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繫上自我鬆了的鞋帶?他怎樣從賣菜的小販手裏接過找來的零錢?

三十九:是民主,使臺灣變了。政府機構軍事單位從長期霸佔的都市核心撤走;庶民歷史重要,因此歷史街區得到保存;族羣意識高漲,弱勢的權力――不論是語言文字還是宗教信仰,得到平等保障;市民參與政府決策,因此城市的改造由市民意願主導。如果說,民主政府的效率低,是的,那是正因政府務必停下腳步來聽人民說話,很費時刻。但是,你要一個肯花時刻來聽你說話的政府呢,還是一個招呼都不打就能夠從你身上快速碾過的政府呢?

四十: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

四十一:爲了一個自認“崇高”的目標,整肅意見相左的人,不惜濫殺無辜,以製造震嚇效果,是民間做的,叫做恐怖主義。政府爲之,叫做國家恐怖主義。

四十二:你能想象比‘被物質撐得過飽後的漠然’更貧乏的存在狀態嗎?

四十三:以前堅信過歷史,之後知道,原來歷史的一半是編造。前朝史永遠是後朝人在寫,後朝人永遠在否定前朝,他的後朝又來否定他,但是負負不必須得正,只是累積漸進的扭曲變形移位,說“不容青史盡成灰”,表達的正是,不錯,青史往往是要成灰的。指鹿爲馬,也往往是能夠得逞和勝利的。

四十四:對於行路的我而言,以前堅信,以前不堅信,今日此刻也仍舊在尋找堅信。但是應對時刻,你會發現,堅信或不堅信都不算什麼了。

四十五:我其實也誠實地在問自我,思考了之後我自我覺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夠平安而且愉悅,不管傑不傑出,我都已經很感謝了,所謂的“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實上,這種情形已經發生了,很多我臺北香港的兄弟姐妹,他們的兒子女兒都在哈佛劍橋讀書,頂尖的優秀,我的兒子還在尋找人生的好處和方向,而且並不以“傑出”作爲人生志向。以“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的邏輯來說,他已經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陽臺夜話”,我整理了自我的思緒,是的,我能夠理解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們在人生裏找到好處。年我離開臺灣到美國去留學的時候,走在美國的大學校園裏頭,天上深藍深藍的一片雲都沒有,陽光照在綠油油的草地上,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月,還沒有開學,美國歲歲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褲球鞋騎着腳踏車在你面前悠來悠去,我最無法忘懷的就是:咦,怎樣他們每個人看着都那麼簡單,那麼沒負擔?從他們肢體的語言我就已經發現了,咱們差別很大,他們身上沒有那個幾千年的國家重任。()

四十六:你我還會這樣相聚嗎?咱們會不會,像風中轉蓬一樣,各自滾向渺茫,相忘於人生的荒漠。

四十七:他的坐着,其實是奔波,他的熱鬧,其實是孤獨。

四十八:咱們拼命地領悟如何成功衝刺一百米,但是沒有人教過咱們:你跌倒時,怎樣跌得有尊嚴;你的膝蓋破得血肉模糊時,怎樣清洗傷口怎樣包紮;你一頭栽下時,怎樣治療內心淌血的創痛,怎樣獲得心靈深層的平靜;心像玻璃一樣碎了一地時,怎樣收拾?

四十九:人生其實就像1條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能夠結伴而行,歡樂的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生命中也只有少年擁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能夠愈走愈孤獨。

五十: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尋找有時放手有時,持續有時捨棄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靜穆有時言語有時???喜愛有時恨惡有時,爭戰有時和好有時”???難的是,你如何辨識尋找和放手的時刻,你如何懂得,什麼是什麼呢?

五十一:【處世心理】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僞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堅信的事便不再堅信。但是,要堅信,這個世界裏完美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堅信。——龍應臺語錄

五十二:空蕩蕩的街,只有我,和那生了我的女生。

五十三:一個歷史古城,就應讓每1條深巷橫渠都被溫柔地保留下來,每一棟老房子老廟都被細心地修復,還是就應被當作不合時宜的腐朽,進步的障礙,連根刨起?咱們生活的城市,需不需要溫柔和細心?而“腐朽”和“進步”又究竟是什麼意思?咱們追求的願景是什麼?這願景的藍圖由誰來畫?誰有資格來畫?一張新地圖,過了一個月就不能再使用,正因一半的街道改了方向另外一半不見了──這是不是一個城市的愉悅所繫?

五十四:我的人生裏沒有那麼多時刻與精力去揣測別人對我的看法與評價;該做的事太多了。

五十五:時光,是停留還是不停留?記憶,是長的還是短的?1條河裏的水,是新的還是舊的?每一片繁花似錦,輪迴過幾次?

五十六:一個社會特立獨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氣道德勇氣就越多。

五十七: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母女母-子一場,只但是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五十八:人對自然對性命過度地暴虐褻瀆之後,他究竟還有什麼依靠呢?如果勇敢領袖們的心裏深埋着仇恨和野心的地雷,敏感的阿拉伯芥又救得了幾個咱們疼愛的孩子呢?

五十九:所謂公民意識,基本上就是一個社會裏的個人清晰地認識到幾個基本原則,譬如:一政府存在的目的是“爲人民服務”,因此當它不稱職的時候,撤換它重組它是不必商量的根本權利。二政府就是會腐-敗,而且必須會隱瞞真-相,因此公民務必把自我的監督權發揮到極致。三促進社會進步,公民不能消極地被領導,他務必主動用心,他務必強悍。他要從跪着的位置站起來。

六十:她也有一個期望中國崛起之夢,但中國的這個崛起,不就應只是來自於片面的軍事力量或經濟富強,正因這樣的大國很危險;她期望看到中國的“大國崛起”,是根源於禮貌的崛起。

六十一:凡是出於愛的急切都是能夠原諒的。

六十二:“所有其他的人,會經歷結婚生育工作退休,人生由淡淡的悲傷和淡淡的愉悅組成,在小小的期盼偶爾的興奮和沉默的失望中度過每一天,然後帶着一種想說卻又說不來的‘懂’,做最後的轉身離開。”

六十三:所謂瞭解,就是知道對方心靈最深的地方的痛處,痛在哪裏。

六十四:有一種寂寞,身邊添一個可談的人,1條知心的狗,或許就能夠消減。有一種寂寞,茫茫天地之間餘舟一芥的無邊無際無着落,人只能各自孤獨應對,素顏修行。

六十五:一個人固然寂寞,兩個人孤燈下無言相對卻能夠更寂寞。

六十六:世上六十億人裏,沒有追求愉悅的權利的,可能居大多數。

六十七:百年老樹擋在1條都市計劃道路中間,是將老樹連根拔起拋棄,還是讓道路爲老樹轉彎?街頭藝人是增加了城市的魅力還是帶來公共秩序的混亂?在城市最嚴肅最神聖最大的廣場上,可不能夠讓小丑撒野幼兒奔跑?可不能夠讓行爲藝術家以裸體諷刺,讓社會戶外家以行動抗-議?要回答這些挑戰的,是文化政策。

六十八:理想主義者往往經不起權力的測試。

六十九:此刻石庫門根本是把上海原本的居民遷走了之後,先掏空它,然後把它弄得十分漂亮,進來消費的人都是有錢的某個階級的人,臺灣人西方人有錢的上海人,那是少數人。你把原來的咱們所珍惜的市民文化拿掉,然後把一種新形態的資本主義的殖民文化放進去,你要告訴我說這個就是傳統和現代的銜接的最好典範,那差太遠了。

七十:遙遠的世紀,宋朝漢人和遼國胡人在荒涼的戰場上連年交戰。楊四郎家人一一壯烈陣亡,自我被敵人俘虜,娶了聰慧善良的鐵鏡公主,在異域苟活年,日夜思念母親。杯具的高-潮就在四郎深夜潛回宋國探望老母的片刻。卡在“漢賊不兩立”的政治鬥爭之間,在感情和親情無法兩全之間,在個人處境和國家利益嚴重衝突之間,四郎跪在地上對母親痛哭失聲:“千拜萬拜,贖但是兒的罪來……”。

七十一:如今臺灣民主亂象,包括藍綠紛爭本省與外省,還有立法院的打架,在她看來,這都只是表面,“大家不好被表面給騙了”不管臺灣民主怎樣亂,在她看來,臺灣人都有着相同的價值觀,這價值觀就是從小被教導的“禮義廉恥”。

七十二:春節的爆竹在冷過頭的冬天有一下沒一下的,涼涼的,彷彿浸在水缸裏的酸菜。

七十三:如果科學家能把一滴眼淚裏所有的成分都複製了,包括水和鹽和氣味溫度——他所複製的,請問,能不能被稱作一滴“眼淚”呢?

七十四:修行的路總是孤獨的,正因智慧必然來自孤獨。

七十五:要真正的注視,務必一個人走路。一個人走路,纔是你和風景之間的單獨私會。

七十六: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隨地亂滾,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強韌的細線,將珠子穿起來成爲社會。當公民社會不再依靠皇權或神權來鞏固它的底座,文化歷史是公民社會最重要的黏合劑。

七十七:你或許對臺灣民主的所謂“亂”有新的明白。它所有的'“亂”,在我個人眼中看來,都是民主的必修課;它所有的“跌倒”都是務必的實踐,正因只有真正跌倒了,你才真正地知道,要怎樣再站起來,跌倒本身就是一種考試。

七十八:國家是會說謊的;掌權者是會腐-敗的;反對者是會墮落的;政治權力不是唯一的壓迫來源,資本也可能一樣的壓迫。而正正因權力的侵蝕無所不在,因此個人的權利,比如言論的自由,是每個人都要隨時隨地寸土必爭絕不退讓的。

七十九:思想需要經驗的累積,靈感需要感受的沉澱,最細緻的體驗需要最寧靜透徹的觀照。累積沉澱寧靜觀照,哪一樣能夠在忙碌中產生呢?我堅信,奔忙,使作家無法寫作,音樂家無法譜曲,畫家無法作畫,學者無法着述。奔忙,使思想家變成名嘴,使名嘴變成娛樂家,使娛樂家變成聒噪小丑。閒暇逗留,確實是創造力的有機土壤,不可或缺。

八十:這個世界再怎樣現實再怎樣野蠻,最終贏得國際尊敬的,不是市場或武力,而仍是一個國家禮貌和道德的力量。這天美國失去好大一部分世人的尊敬,不是由於它的國力減弱,而是由於虐囚事件暴露之後它所喪失的道德立常中國要得到泱泱大國應得的尊敬,不在於市場之大,國土之廣,人口之多,而於道德擔當的有無。

八十一:文化,在大街小巷裏,在市場廣場上,在孩子們的教室裏,在報社的修改臺上,在警-察的祕密檔案夾裏,在城市的任何公共空間裏,在咱們整個呼吸工作睡覺遊玩思考的生活環境中,咱們的生活資料和生活品質被文化政策所決定。對於這麼重要的一件國家大計,政治人物卻視若無睹,毋寧是件怪異的事。

八十二:太疼的傷口,你不敢去碰觸;太深的憂傷,你不敢去安慰;太殘酷的殘酷,有時候,你不敢去注視。

八十三:人生其實像1條從寬闊的平原走進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能夠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尋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擠擠的羣體情感,那無憂無慮無猜忌的同儕深情,在人的生命中也只有少年期有。離開這段純潔而明亮的階段,路其實可能愈走愈孤獨。你將被家庭羈絆,被職責捆-綁,被自我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複雜和矛盾壓抑,你往叢林深處走去,愈走愈深,不復再有陽光似的夥伴。到了熟透的年齡,即使在羣衆的懷抱中,你都可能覺得寂寞無比。你的工作能給你多少自由?走進人生的叢林之後,自由卻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時刻在閃避道路上的荊棘。

八十四:愉悅就是:生活中不必時時恐懼。

八十五:九十三歲的眼睛和四歲,竟是同一雙眼睛?靈魂裏,還是那看《史記》的孩子,深情而憂鬱的青年?

八十六:人總要慢慢成熟,將這個浮華的世界看得更清楚,看穿僞裝的真實,看清隱匿的虛假,很多原本堅信的事便不再堅信。但是,要堅信,這個世界裏完美總要多過陰暗,歡樂總要多過苦難,還有很多事,值得你一如既往的堅信。

八十七:在一個大廳裏爲“四郎探母”流淚的人羣,在一個廣場上爲泰雅族長老的古曲頂着大雨不去的人羣,在一個公園裏聽樂團演奏悲愴“江河水”紀念死難同胞的人羣,或者是,在一個圖書館裏聆聽一場詩歌朗誦的人羣,在政府大樓前面用行動劇來抗-議示威的人羣,在校園裏爲一個熱門樂團尖叫暈眩的人羣,其實是在進行一個重要的儀式:他們正在一個“社會共識體驗營”裏認識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價值觀。表面上是音樂的流動影像的演出,語言的傳遞,更深層的,其實是“性命共同體”意識的萌芽,文化認同的逐漸成形,公民社會的塑造。

八十八:冬夜的街,很黑,犬吠聲自遠處幽幽傳來,聽起來像低聲嗚咽,在解釋一個說不清的痛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