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常常會因某些事或人而萌生出一些想法,這時就可以寫一篇感言將其記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感言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

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1

研修活動洗禮出了新“我”

暑期培訓如同夏日裏的涼風,吹進了我的世界。

在培訓的空間裏,欣賞美景,記下點滴;聆聽妙語,反思自己;回首行程,感受美麗。

經過這麼一次洗禮,自己心中倍感清爽,感覺精神了許多,更有了修飾自我的衝動。

做一個勤於讀書的“我”。

畢業幾年來,感覺自己的東西越來越少,上學時積存的“家底”早已不夠用。

對課文解讀的淺薄,對教輔資料的依賴,與學生交流時思維的“短路”,寫下水作文時的緊張與尷尬,其中苦痛心中自知。

研修專題一告訴了我答案:這是讀書太少,懶於讀書的結果。

總抱怨學生讀書太少,語文素養不高,可自己有做得如何呢?自己因世俗的侵染而變得浮躁,對知識理論,對經典著作走馬觀花,其中的奧妙竟不知一二。

工作的壓力大,生活的節奏快,固然是其中的一個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還是自己讀書主動性不強,踏實性不夠。

讀書是語文學習的的第一要務,是學習生活裏最美的風景。

通過閱讀提高學生素養,教師要做好表率,首先應是一個勤於讀書的人。

一位愛讀書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智慧的老師;一位智慧的老師,也一定會影響一批愛讀書的學生。

新課改是機遇,也是挑戰,自己必須儘快行動,靜下心來,沉下心去,多讀書,讀好書,會讀書,廣泛涉獵,博採衆長,研究知識,汲取營養,爲迎接更大的挑戰做準備。

做一個深刻細心的“我”。

教學生活中,許多時候感覺所教內容空洞膚淺,課堂平淡生硬,忽視或迴避學生的思想,將知識點生拉硬拽地塞給學生,找不到教學的興奮點和成就感。

這次研修過程中結合教學案例和專家點評,我發現:從教學過程的細微處入手,深入研究,仔細品析,每一處點滴中都有一個多彩的世界,每一個瞬間都有可能綻放絢麗的光彩。

記得我在教學《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時,泛泛地整體感知,解讀疑難字句,感覺枯燥無味。

研修課例中的老師卻從文本的細微處入手,深入透析,發現問題的突破口和切入點。

她在品讀的基礎上研究文中的關鍵字句,如文中最後一句“他的英明和事業將永垂不朽!”老師指導學生反覆品讀,注意到了“將”字和感嘆號的妙用,學生在自主體驗探究的過程中,發現了馬克思一生的偉大功績和恩格斯對他的無限尊敬悼念之情。

一堂課學生思維敏銳,情感豐富,生動精彩。

又如一位老師在教《衚衕文化》時,從“北京的衚衕像一塊大豆腐”這個比喻句切入,問這個比喻用的好不好?學生很快進入生動的語言文字當中,感悟出北京胡同彰顯出平民文化的內涵。

這堂課不再是北京胡同的知識講解課,而是語文味十足的文化探究課。

再如一位老師在教《貝多芬傳》時,緊緊抓住學生思維的閃光點,不斷學生促成有效的生成,將思維引向深入,不僅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更培養了學生深入思考的學習習慣。

這樣的課堂是鮮活的,是充滿靈性的。

今後的教學,我會細緻地研究教材和學生,精心地設計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細節,從準備到反思,不放棄任何一處有價值的光束,相信自己的課堂也會充滿亮色。

做一個勇敢自信的“我”。

總覺得自己年輕,經驗不足,教學中,畏畏縮縮,視野狹窄,不敢創新,怕出亂子,怕學生考不好,這些因素一直牽絆着我前進的步子。

尤其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按照舊有的模式展開,有時想設計一些學生活動,可又怕影響課堂質量和學生成績。

而研修教學案例中的執教者大多都是青年教師,他們在課堂上,大膽嘗試,勇於創新,自己和學生都放開手腳,鼓勵學生自主探究,爲學生創設空間有效拓展、發現創新。

還有的老師在教《五人墓碑記》時直接把課堂搬到了課外----到校園裏讀碑文,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從他們那裏看到的不僅是精彩的教學藝術,更有一種大膽創新的精神。

我感到這是對我的一種鼓勵和召喚,在今後的教學中積極主動地接受新思想新理念,精心組織教學,勇敢地嘗試,多組織一些利於學生訓練能力提高素質的活動,如排演課本劇、朗誦比賽、專題講壇、人物專訪等等,給學生鬆綁,爲他們搭建開放自由的語文學習平臺,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爲他們的幸福生活和終身發展作鋪墊。

這次培訓使我更清晰地感受到了語文教學世界的博大與深邃,她有繽紛多彩的美景,更有我們施展才能的空間。

自己雖如小草般普通平凡,但只要用心完善自己,歷練自己,也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美麗,也能成爲別人眼中的一處不凡風景!

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2

以爲自己會依然玩世不恭地對待暑期培訓,以爲這場培訓會是個漫長的煎熬,以爲所謂的學習只是個過場……可是,它就這樣結束了,回頭看看,還真有點依依不捨。培訓讓我過着充實的日子。每天早出晚歸,日曬雨淋,大家依然樂此不疲。看視頻記筆記寫作業,我第一次這麼認真地“走過場”;第一次在很多個培訓之外的時間想着培訓的內容、課程的作業,有種強烈的追求感;第一次覺得培訓有收穫,培訓是種快樂。

曾經以爲暑期培訓對人簡直是種綁架,現在我卻要說因爲認真參與,我“反綁架”了。培訓讓我充滿學習熱情。我是個愛讀書的人,愛寫字的人,是個熱愛文學熱愛語文的人。但不知道什麼時候起,閱讀變成了窗前月水中花夢裏的電影,日漸萎縮的學習熱情讓我漸漸迷失在世俗的誘惑中,虛度讓日子縮水風乾。沒想到這個暑期的培訓讓我在短短的12天堆出這麼多字來,每一篇作業,每一篇原創文章,都是認真對待的結果。

這些日子,讓我重新相信自己還有寫作的熱情,還有學習的動力。培訓讓我重新審視語文老師這個角色。我愛語文,但我不算是個很好的語文老師。這次培訓,很多視頻給我啓示,專家的很多建議和方法讓我獲益匪淺,同行們的很多理念、經驗方法讓我收穫頗豐。這次培訓,我遊走於推薦作品和課程簡報裏,跟着一篇篇作業或者美文感受語文的魅力,感悟語文教學的方式方法。我驚訝於語文老師們的才情胸懷,驚歎於語文學科的博大精深。很多老師的文章讓我駐足流連,很多老師的文筆讓我心生嫉妒,很多老師的見解讓我自愧不如。未來的日子,我不一定會記得他們的名字,但他們文章裏表達的思想、洋溢的'激情一定會幫助我更認真地走以後的教學之路。靜下心來想,這次培訓給我最大的幫助是讓我有了一個相對成熟冷靜的反思機會。

關於自己的職業定位、關於語文教學,在反思學習中也有些許收穫:嘆:認真地培訓寫作,到最後沒有一篇值得推薦。某種程度上說,自己的閱讀積累尚待充實,自己的寫作能力尚待提高,對教學的研究尚待加強。明:新課改是一次決心很大的改革,也是一次也許會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革新,一定要改變固有的教學態度,深入理解課改精神,認真貫徹課改實踐。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要注重誦讀的藝術,要着力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品味,增強閱讀能力。寫作教學和口頭表達能力訓練要齊頭並進,注重語文的應用能力培養;語文教學要兼顧學生能力的提高,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創新能力而不是考試能力。思:即將到來的4課時時代、選修教學給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應對它的辦法除了多與同事交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強自身的學習,豐富自己的學養,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和對課堂的引導能力。惜:平時不注意教學積累,沒有及時整理工作中的典型案例,不重視教學反思,不懂得提高教研能力。陰雨天氣終於在今天被陽光趕走,培訓在這樣晴朗的夏日結束,有迷茫有抱怨有遺憾有失落,有欣喜有快樂有滿足有不捨。就這樣吧,這段讓我歡喜讓我憂的培訓告終,我會攜着這些未曾遺失的美好繼續上路。

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3

今年的暑假,少了一些疲憊的勞累,多了一份心動的忙碌。

20xx年全省高中教師新課程培訓即將結束,反思十幾天的培訓經歷,用震盪心靈,醍醐灌頂來形容,一點也不爲過。

一、心動

我是一個內向的人,也是一個缺少激情的人。平素,恬淡地對待周圍的人事,也就難有使自己激奮不已的事情。但7月13日,這一天這一次,卻將我有些沉寂的心靈撞出些許火花。看着周圍同仁、朋友們滿懷激情,用翻飛的手指敲出流淌的文字;看着“我的'班級”每個人名下那不斷變化的數字:作業、文章、評論、關注度,我也有些心動了,確確實實的心動了。遠程研修平臺,一個網絡空間的舞臺,它給了每個人學習他人、展示自己的機會,尤其對於是真實世界中寂寞無聞的人來說。

培訓室,與同事們一起觀看視頻,目不轉睛得有些眼睛發直;電腦旁,也嘗試着敲出屬於自己的網絡文字,爲着自己的豆腐塊而凝思;書桌前,重新翻開了已有些塵封的書卷,用他人的智慧填充自己有些空空的腦瓜。感謝這十幾天的培訓經歷,讓平淡若水的我又找到了心動的理由。

二、心驚

每天聆聽着專家的講座:中學生的閱讀與寫作,高中生的表達與交流,課堂教學中的預設與生成,選修課程的開設,如何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應用與拓展,發現與創新,積累與梳理。曾經,這些課題名稱是那樣的熟悉,要在腦海裏搜出相關的訊息,卻又是那樣的艱難和無力。我真的心驚了,原來,我的知識儲備是那樣的膚淺,以至於膚淺到僅僅明瞭有些課題的名字而已。

走進自我,也就走進了圍城。封閉在自我的圍城之中,有時也許還有些許的自滿:我還是讀過一些書籍,我還是粗通一些新課程理念,我還是能暫時勝任自己的課堂教學。打開網絡,登上研修平臺,感悟了新思想,學得了新理念,見識了真功夫,閱讀了美文章。我真的心驚了,原來,我的教學能力竟還在一個較低的水平徘徊。於是走出去,走出自我的圍城,前面是個希望的天,是個天外之天。

三、心悅

研修平臺,精彩無限。

這裏,碰撞着思想,“享受豐盛的精神套餐”,“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這裏,開啓着智慧,“枕着美麗入眠”,“在不問收穫中收穫”。這裏,改變着理念,“把盞問酒話選修 ” ,孩子的需要很關鍵”。這裏,放飛着希望,“留存記憶深處的意味”,“向着天空飛呀飛”。????

我的工作室,我的思考屋。

在這裏,我真切地感悟到了閱讀與寫作,閱讀永遠是第一要務;在這裏,我真切領悟到了選修課上,一桶水的知識儲備與海量的知識需求的尷尬;在這裏,我這切地感悟了教會學生表達交流、爲文之道,出水作文要脫下那件馬甲;在這裏,我真切地領悟了邁向專家型、學者型教師的艱辛,如果可能,哪怕成爲一顆名不見經傳的山桃。

“重新拿起手中的筆”, 就着“千江有水千江月”,記下上面的文字,聊作培訓總結。

教師暑期培訓學員感言4

十三天的遠程研修就要結束了,這十三天是緊張的,辛勞的,但是收穫也是沉甸甸的。這沉甸甸的收穫有:

1、好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怎樣評價

評價學生要儘可能地做到向學生的嘴裏抹蜜。儘可能地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學生。人人都希望得到肯定,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學生尤其是這樣。正確地評價學生才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2、蜂採百花釀甜蜜,人讀羣書明真理——怎樣讀書

“讀”是我們學習語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說,讀書時應該做到“眼到,口到,心到”,這很有道理。“有納才能吐”,有積累才能夠表達。我們有些同學作文中的詞語是豐富的,看得出他們課外有較大的閱讀量。

在閱讀中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非常重要,堅持讓學生做好讀書筆記,讀書筆記一般包括三個部分:第一、字詞積累。對於自己在閱讀文章時遇到生字詞的時候,要及時積累紀錄,不理解的詞語要解釋。第二、語句賞析。對於優美的語句要摘抄下來,同時進行賞析,說出好在哪裏,從而培養學生的語言鑑賞能力。第三、思想感悟。針對文章寫一些人生感悟,這樣可以對學生的思考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對寫話題作文有一定的幫助。除了給他們創造興趣外,還要給他們一些壓力,比如開個讀書會,看同學都讀了那些書,這樣可以給他們一定的壓力,爲了趕上其他同學,他就要下功夫讀一些書。另外就是教師也可以給他們一些作業,讓他們一學期看一些名著,可以給他們定書目,也可以讓他們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書目。

3、問渠哪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怎樣寫作

(1)生活內容的課程化。學生要向學課程一樣對生活進行感悟、思考。生活是一種客觀存在,作文因爲其內容是反映客觀世界的,是思考的'產物,屬於意識的範疇。讓生活轉化爲作文,作文又能讓學生的生活產生新的認識,這一步需要思考來搭橋。

(2)素材積累的熟稔化。很多學生積累了一些素材,但是缺乏對素材的深層思考,導致素材高高在上,自己卻用不上,久而久之,他對積累也失去了信心,老師再佈置讀書筆記時,已調動不起他的積極性。需要對素材進行深層反思。

(3)作文學習的傳統化。如每天討論一個小話題、通過講故事引發學生思考、讓思維練習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等都有很強的操作性。

(4)自由作文的常態化:課外隨筆有批改有講評,成爲課程意義上的寫作。

(5)作文內容的多樣化。寫人文性作文,這是以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的人文精神的題材的作文注重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對人類遺留下來的各種精神文化現象的高度珍視,對一種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總之,“至今東武遺風在,十萬人家盡讀書”的境界,是我們對讀書的追求。“寫作就像呼吸,不寫就活不下去”的境界,是我們對寫作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