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王劉文新的勵志故事

17歲那年,不願意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過一輩子的劉文新突然意識到“應該爲自己闖出一片天”,於是懷揣着父母湊的300元錢,走出了鄉村,到城市尋找自己的人生。

茶王劉文新的勵志故事

沒有多少人會想到,河南信陽“茶王”劉文新在小的時候沒有喝過茶,甚至都沒有見過茶葉。17歲那年,茶才走進了他的生活,茶事業就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17歲那年,不願意像父輩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過一輩子的劉文新突然意識到“應該爲自己闖出一片天”,於是懷揣着父母湊的300元錢,走出了鄉村,到城市尋找自己的人生。

來到信陽市,劉文新最早乾的行當是提着籃子販賣雞蛋,每天去鄉下收雞蛋,然後到市裏賣。

這個行當並不好做,不久後,他接觸到了茶葉,於是他從一個“雞蛋郎”變成一個“茶葉郎”,在路邊擺起了小攤賣茶葉。只是,日子仍然艱苦。最苦的.時候,冬天因爲沒有厚衣服和襪子,每天晚上回到住處,劉文新只能拿辣椒水反覆地搓洗手腳,讓凍瘡不至於那麼癢,他才能安然入睡。

這樣的苦日子他過了3年。3年裏,他攢下了屬於自己的1萬多元。看着那筆“鉅款”,劉文新彷彿看到一個美好的未來。

這時,劉文新碰到一個機遇。“那時信陽市開了一個茶葉市場,茶販們有機會在市場裏開自己的茶葉店,就不用在路邊擺攤了。”可是這樣的好事沒人敢嘗試,“因爲他們怕投資的錢打水漂。”

20歲劉文新算了一筆賬:開個店面租金每月要500塊錢,加上水電等其他費用,一個月要1000多塊錢,而自己3年辛苦賺來的錢也僅夠維持一年,如果開不好,那自己全部的積蓄就泡湯了。

不過瞅準了商機的劉文新咬了咬牙,還是下定了決心開店。“我看準的一是來店裏的顧客消費水平高,二是店面的位置很好,人流量會很大。”

“沒想到茶葉店生意很火。”他慶幸自己當初的選擇。

劉文新愛琢磨。在廣州看到人家用塑料袋包茶葉,而自己所在的信陽還是用舊報紙包,他就把塑料袋引入到自己的茶店。

當別人向他學習也用塑料袋包裝的時候,他又開始去杭州學習鐵盒包裝。當再有人效仿的時候,他又琢磨開了禮品盒包裝。在茶葉市場,劉文新總是領先別人一步,產品也總是比別人高一個等級,生意自然也比別人好。

走進茶世界以後,劉文新總在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第一個開茶店,第一個註冊商標,第一個開茶藝館,第一個開創一店一館的模式……

當然這條路他走得並不容易,他笑言每天自己都會碰到各種困難,但每天他都會樂觀地化解掉那些困難。

2006年,劉文新在鄭州開始打造一個2000多平方米的茶藝館,這在國內都是罕見的。“那個時候家裏人不支持,怕有風險,畢竟七八百萬的投入不是小數。”

頂着重重壓力,劉文新把茶藝館建成了。這一次,他沒能延續20歲時的輝煌。

“鄭州喝茶的氛圍沒那麼濃厚,好多人來一次就不再來了,他們總覺得花錢喝茶好像不怎麼值得。”茶藝館一度生意慘淡,甚至面臨倒閉。幾個月下來,劉文新因爲着急瘦了18斤。

他並沒有放棄。經過調查,劉文新開始改變思路,在茶藝館裏加上了餐飲服務,讓人們在喝茶的同時可以吃飯,吃完飯還可以買茶葉送人,這樣迎合了人們的消費需求,茶店開始轉危爲安。

現在的劉文新不僅有茶店和茶藝館,還建起了自己的茶葉加工園區和科技園區,配備了賓館、物流等產業,讓茶葉真正成爲一條產業鏈。

劉文新說,他把茶葉當生命,這輩子他只做茶葉這一件事,他希望能把茶產業做得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