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知識改變命運的經典名言警句

大家都知道“鑿壁偷光”的故事,講的是匡衡出身於農民家庭,生活十分貧困,家中連書都買不起。但是,他從小就很渴望讀書。某天晚上,匡衡很希望在睡前讀書,但由於家中窮得連燈油也沒有,根本沒法點燈讀書。正當匡衡發愁時,鄰居的燈光從牆壁的縫隙中透射過來。匡衡心生一計,便用鑿子把那小縫挖大成一個小洞,倚在牆邊,利用那點微弱的光線閱讀。從此,匡衡每晚如此,埋首苦讀,最後成爲了著名的學者。他利用了光的知識,使燈得以照進他的屋裏,他纔有了學習的條件。這個故事說明了知識改變命運。人在本質上是樂於求知的,而人生是由知識構建的,知識又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智力工具。所以知識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上起着舉足輕重的地位,我們必須掌握知識。

關於知識改變命運的經典名言警句

知識是什麼?知識是物質的存在形式在人腦中的反映。我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和改造必須以掌握知識爲前提。知識是主體對客體認識的結果,認識的過程是主體的思維隨客體改變的過程。這恐怕是一個很深奧的概念,現代人通常指人對事物的認識,指人在社會實踐中積累起來的經驗。記得英國著名學者培根說過:“知識可以改變一個人的性格,就像參加討論能使一個人口齒變得伶俐一樣,知識則可以使人的頭腦更充實”。通常來說,學歷史知識能使人更好了解過去,珍惜現在,展望未來;而喜歡文學的人,性格往往比較浪漫;那麼研究哲學則使人對事物的看法更深入細緻;學倫理學的人會顯的有修養;而精通邏輯修辭學就使人善於思考和辯論。

有這樣一個報告說:“出身越底層,上的學校越差”,這一趨勢正在被加劇和固化。三十年來,國家的轉型在繼續,但底層個體命運的轉型,卻在逐漸陷入停頓。“我國高等教育公平問題研究”表明,中國重點大學農村學生比例自1990年代不斷滑落。北大農村學生所佔比例從三成落至一成。清華2010級農村生源僅佔17%。現階段中國存在巨大的城鄉差別,在過去偏重考查知識面和記憶力的情形下,刻苦攻讀、記誦不輟就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高分。但是當大學聯考日益側重於“能力”的時候,勤奮刻苦所能起到的作用下降了,考生的家庭背景、教育環境等因素所起的作用則大大上升。大學聯考內容的改革,並沒有恰當地考慮中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際情況,影響了農村及中小城市學生的利益。考試中含有明顯的文化偏向,從而有利於一些羣體而不利於另一些羣體,其結果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

降低了大學聯考這一社會資源分配製度的公平性。這說明教育公平問題遠比一些人想象的要複雜得多,是一個涵蓋全過程、全方位的概念,要實現教育公平這一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雖然,農村孩子考上重點大學的'比例在降低,農村孩子改變命運的最佳途徑還是大學聯考。大學聯考對於他們不僅是一次人才選拔機會,還是一次命運改變契機。同時有了知識,我們才能在大學聯考中取得好成績。韋伯斯特說:“知識是產生對人類自由的熱愛和原則的唯一源泉”。培根說過:“除了知識和學問之外,世上沒有其他任何力量能在人們的精神和心靈中,在人的思想、想象、見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統治和權威----”英國有一句名言說:“知識使智慧者更聰明,使愚昧者更愚蠢”。這些話都說出了知識的重要性。“知識能改變命運”這句名言在許多人身上都得到印證,因爲對知識的渴求與追求,許多人闖過了學習與工作、學習與生活的難關,最終實現了人生精彩的飛躍。

自從地球上有了人類,知識便萌芽在人類的智慧中,從茹毛飲血的遠古到高度文明的當代,每一次社會的進步。無不顯示出知識的巨大作用。知識的進步,推動了歷史的發展,促進了人類的文明。波斯著名詩人阿塔爾說: 沒有知識之光的人,猶如瞎子看不見世界的美麗,世人啊!求知吧,對所學的知識要努力遵行.學而致用,知識雖少,勝於滿腹經綸卻不自體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