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錦集38條

紛繁的喧鬧中,活出一份內心的寧靜、沉澱,或者是一份安詳,讓命運在平和中運轉。以下是關於禪意的語錄38條,歡迎閱讀,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2年經典禪意的語錄錦集38條

1、這世間人來人往,你是誰,我是誰,都不是陌生物種,低頭不見擡頭見,和幾分,讓幾步,此心何妨寬幾尺。心寬,心空,浮雲何處留,既然活一場,就活它個青山明月萬古長空。

2、忙碌裏,誰都有難處,現實中,誰都有苦楚,人生,總有太多的糾結,讓我們無助;總有太多的奈何,讓我們無可。所以,有些事,可以認真,但不要較真,心若輕鬆,路才順當。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3、人生不在於順逆,而在於追求;生命,是一樹花開,或安靜或熱烈,或寂寞或璀璨。日子,就在歲月的年輪中漸次厚重,那些天真的、躍動的、抑或沉思的靈魂,就在繁華與喧囂中,被刻上深深淺淺、或濃或淡的印痕。

4、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因爲修行要有超越之心、承擔之心、轉化之心、和合之心。

5、山羊被殺因作聲,飛蛾投火由火色,水魚懸鉤爲吞餌,世人趣死以境牽。

6、佛陀認爲一切事物的和合都是無常,有無常便有苦,構成人類存在的所有物質,以及人類生存過程中的全部精神因素都可以給人帶來苦惱。但是佛陀並不認爲無常是壞事,苦雖然不可以消除,但可以減輕。轉變苦的觀念,改變面對生活的心態,就可以淡然面對無常之苦。

7、如何面對不幸每一分鐘,我們都能抖落滿身重負,放開過往的一切,開始下一段精彩。

8、學佛,要真正去體會無常;強調無常是要警惕自己。

9、專注所帶來的能量是驚人的,無論是誰,在工作時只要能夠做到專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自己的能量。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中,一個人要想成就自己的事業,只有專注於自己的工作,完全沉浸在工作裏,此外沒有別的祕訣。因爲專注,我們會對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產生恭敬之意;因爲專注,我們內心纔會涌出無限的激情;因爲專注,我們纔會更接近目標。

10、佛教認爲,一個人是否擁有金錢物質,是由福報的多少決定的。反過來講,聚斂金錢的過程就是消耗福報的過程。一生的福報是有限的,消耗完了就沒了。所以,在富有之後,要懂得知足和感恩,要與人分享自己的財富和快樂,才能惜福造福,並不斷積累來世新的福報。

11、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有十分,悟有十分。

12、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於溺,相與俱沒。

13、有幾個熟悉水性的人乘船渡江,浪打翻了船,他們竭盡全力遊向岸邊,水性最好的那個人卻怎麼也遊不快。岸邊的同伴問他怎麼啦?那人說:"我腰上纏着千金,太重了!"

14、有人問:行者,看了你的#每日問候#,感覺你筆下的每個 早晨都不相同,早晨和早晨難道真的有什麼不一樣嗎?答:假如你是 個早起的人,答案就在你心中;假如你總是錯過早晨,明天起不再錯 過,答案自然就有。那人又問:你能狀寫一百個不同的早晨嗎?答: 早晨的不同就在那裏,我不能狀寫,只能描摹。

15、但能上無攀仰,下絕己躬。外不見大地山河,內不立聞見覺知。直下襬脫情識,一念不生,證本地風光,見本來面目。然後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

16、寧啖燒石,吞飲烊銅,不以無戒,食人信施。

17、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不幸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不妨看開一 些,勇敢面對現實,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奔向新生活。

18、佛法救世主要之修行,必先之以勇犧牲也。能勇犧牲則有威力,一人拼死,萬夫辟易;能勇犧牲則有功德,爲衆亡己,天下歸仰。(民國)太虛《佛法救世主義》

19、隨緣行,禪悟在隨緣中實現,心智在隨緣中成長。

20、心念難免起伏,要有毅力降伏,讓心在輕安、清淨的境界。

21、大菩提心本性清淨,一切衆生無智翳眼,以不信故,謂爲不淨。"四十華嚴"卷三十六

22、每個人都有自私的一面,這是人天性中的缺陷,但這並非無法彌補。我們應該時刻抱着這樣的態度:自己對別人的態度,就是別人對自己的態度,如果因爲自私而拋棄別人,那別人也一定會拋棄我們。只有心底無私的人才有可能受到他人的尊敬,並且取得他人的信任與擁戴。一個想要改正自私心態的人,不妨多做些利他行爲。一、關心和幫助他人,爲他人排憂解難。二、儘自己所能地做一些慈善事業,如捐款或做志願活動等。三、從讓座或借東西給他人這些小事情做起。四、與人分享自己所擁有的,使自己的價值最大化。

23、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

24、有苦的人走不過來,有福的人就要走過去。

25、放縱自己的慾望是最大的禍害;談論別人的隱私是最大的罪惡;不知自己的過失是最大的`病痛。——海濤法師

26、看似精明的愚者,是天下最愚蠢的人,這些人原本是一塊廢 鐵,不過表面鍍了一層薄薄的金;看似愚笨的智者,是天下最聰慧的 人,這些人總是神光內斂,破衣爛衫中包裹其實都是真金。

27、自愛是報恩,付出是感恩。

28、人生就如沙漏,撒完了都回去不了。做人須知理、知趣、知足。知理,是懂得做人的道理,把握做人的本分;知趣,是處事把握分寸,能張弛有度;知足,即不爲物慾俘虜,滿足以無爲有!

29、印度大師說: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對的人。這意味,沒有人是因爲偶然進入我們的生命。每個在我們周圍,和我們有互動的人,都代表一些事。也許要教會我們什麼,也許要協助我們改善眼前的一個情況。所以,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都值得珍惜。

30、生命中許多的錯失,是因爲我們不堅持、不努力、不挽留,然後欺騙自己說一切都是命運。殊不知命運再好,都要經歷風雨和黑暗;就算再糟,上天也會爲你預留一片陽光,只要你用心找尋,就不會永遠站在陰霾之下。認準了的事情,不要優柔寡斷;選準了一個方向,就只管上路。

31、嗓子落滿了紅塵,江河在琴絃上走調。

32、任何事情都是因緣和合所成。幸福的人生,是好因善緣的結果,悲慘的遭遇,也是輪迴中無法逃避的惡果。所有一切的根源,都是由自己親自參與並種下的。我們要懂得取捨,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重要的在於當下。

33、實際上,從早到晚我們已經擁有足夠多的時間,只是大部分的時間被白白浪費了,而且我們還毫無察覺。要是能夠很有條理地把它安排好,什麼時段該做什麼,計劃好了就努力去實施。如果我們一早能虔誠地發菩提心,爲當天的修行做個良好的開端,這樣很善巧地就把修行融入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了。

34、佛教藝術和建築,佛教的寺院,從來不曾予人以陰森苦惱的印象,只有產生寧靜安詳的喜悅氣氛。

35、佛說:"眼睛生出來了,知識生出來了,智慧生出來了,善巧生出來了,光明生出來了。"

36、佛曰:我常說空法,遠離於斷常。生死如幻夢,而業亦不壞。虛空及涅槃,滅度亦如是;愚夫妄分別,諸聖離有無。

37、平時不知不覺的那些心靈深處的醜惡卑俗,從理智上發現了,便是明心開悟;從情感上厭棄了,便是慧劍誅魔。

38、愉快的生活,這是人生的基本要求,如果生活過得不快樂,人生所爲何來?所以我們要活下去,就要愉愉快快的生活,能夠活得快樂,活得自在,活得尊嚴,活得平安,這就是生命的價值。